常见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与接触者观察期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4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检疫期(传染病学第八版)病名潜伏期(天)隔离期接触者检疫期及处理一般最短~最长病毒性肝炎甲型30天15~45天发病日起21天检疫45天,每周查ALT,观察期间可注射丙种球蛋白乙型60~90天28~180天急性期隔离至HBsAg阴转,恢复期不阴转者按病原携带者处理检疫45天,观察期间可注射乙肝疫苗及HBIG。
疑诊乙肝的托幼和饮食行业人暂停原工作丙型60天15~180天至ATL恢复正常或血清HCV RNA阴转检疫期同乙型肝炎丁型至血清HDV RNA及HDAg阴转检疫期同乙型肝炎戊型40天10~75天发病日起3周检疫期60天脊髓灰质炎5~14天3~35天自发病日起消化道隔离40天,第1周同时呼吸道隔离医学观察20天,观察期间可用减毒活疫苗快速预防免疫霍乱8~14天4小时~6天症状消失后,隔日大便培养1次,3次阴性或症状消失后14天留观5天,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后解除检疫,阳性者按病人隔离细菌性痢疾1~3天数小时~7天至症状后7天或大便培养2~3次阴性医学观察7天,饮食行业人员大便培养1次阴性解除隔离伤寒8~14天3~60天症状消失后5天起大便培养2次阴性或症状消失后15天医学观察23天副伤寒甲、乙6~10天2~15天医学观察15天副伤寒丙1~3天2~5天医学观察15天沙门菌食物中毒4~24小时数小时~3天症状消失后连续2~3次大便培养阴性可解除隔离同食者医学观察1~2天阿米巴痢疾7~14天2天~1年症状消失后连续3次粪查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及包囊阴性饮食工作者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者应调离工作流行性感冒1~3天数小时~4天退热后48小时解除隔离医学观察3天,出现发热等症状应早期隔离-1-病名隔离期接触者检疫期及处理一般最短~最长麻疹8~12天6~21天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出疹后10天易感者医学观察21天。
接触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风疹18天14~21天出疹后5天解除隔离一般不检疫,对孕妇尤其孕3个月内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水痘14~16天10~21天至全部结痂或不少于病后14天医学观察21天,免疫力低者可用丙种球蛋白流行性腮腺炎14~21天8~30天至腮腺完全消肿且发病后21天一般不检疫,幼儿园及部队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0天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3天1~10天至症状消失后3天,但不少于发病后7天医学观察7天,可作咽培养,密切接触的儿童服磺胺或利福平预防白喉2~4天1~7天症状消失后连续2次咽培养(间隔2天,第1次于第14病日)阴性或症状消失后14天医学观察7天猩红热2~5天1~12天至症状消失后,咽培养连续3次阴性或发病后7天医学观察7~12天,可作咽培养百日咳7~10天2~23天至痉咳后30天或发病后40天医学观察21天,儿童可用红霉素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4~7天2~21天隔离期3~4周(待定)接触者隔离3周,流行期来自疫区人员医学观察2周流行性乙型脑炎7~14天4~21天防蚊设备室内隔离至体温正常不需检疫森林脑炎10~15天7~30天不隔离不需检疫流行性斑疹伤寒10~14天5~23天彻底灭虱隔离至退热后12天彻底灭虱后医学观察14天地方性斑疹伤寒7~14天4~18d隔离至症状消失不需要检疫,进入疫区被蜱咬伤者可服多西环素预防恙虫病10~14天4~20天不需隔离不需检疫虱传回归热7~8天2~14天彻底灭虱隔离至退热后15天彻底灭虱后医学观察14天肾综合症出血热14~21天4~60天隔离至退热不需检疫-2-病名隔离期接触者检疫期及处理一般最短~最长艾滋病15~60天9天~10年以上不隔离日常接触不需检疫钩端螺旋体10天2~28天可以不隔离疫水接触者检疫2周腺鼠疫2~4天1~12天隔离至肿大的淋巴结消退,鼠疫败血症症状消失后培养3次(每隔3天)阴性接触者检疫9可服四环素或SD预防,发病地区进行疫区检疫肺鼠疫1~3天3小时~3天就地隔离至症状消失后痰培养连续6次阴性同腺鼠疫狂犬病4~12周4天~10年病程中应隔离治疗被可以狂犬病或狼咬伤者医学观察,并注射疫苗及免疫血清布氏菌病14天7~360天可不隔离不需检疫炭疽1~5天12小时~12天皮肤炭疽隔离至创口愈﹑痂皮脱落,其他型症状消失后2次(间隔3~5天)培养阴性医学观察12天,肺炭疽密切接触者可用青霉素﹑四环素﹑氧氟沙星等预防淋病1~5天患病期间性接触隔离对性伴侣检查,阳性者应治疗梅毒14~28天10~90天不隔离对性伴侣检查间日疟10~15天11~25天长6~9月病室应防蚊、灭蚊不需检疫恶性疟7~12天病室防蚊、灭蚊不需检疫三日疟20~30天8~45天病室防蚊、灭蚊不需检疫班氏丝虫病约1年不需隔离,但病室防蚊、灭蚊不需检疫马来丝虫病约12周黑热病3~5个月10天~2年不需隔离,病室防蛉、灭蛉不需检疫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3天14小时~6天隔离至症状消失不需检疫手足口病3~5天2~10天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且不少于发病后14天医学观察10天-3-。
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隔离期接触者观察其及管理办法传染病是指通过微生物、病原体或其他感染因素引起的疾病。
了解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隔离期以及接触者的观察和管理办法对于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传染病的相关信息。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SARS的潜伏期一般为2-7天,传染期通常持续8-10天,但也有可能延长至14天。
隔离期持续至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以及呼吸道症状消失。
接触者观察期一般为患者发病后的10天内,应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管理办法包括佩戴口罩、维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避免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进行手卫生等。
3.麻疹:麻疹的潜伏期一般为7-18天,传染期从发疹前4天开始,到发疹后的4天结束。
隔离期持续至疹期结束。
接触者观察期一般为患者发病后的21天内,应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
管理办法包括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接种麻疹疫苗等。
4.登革热: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7天,传染期从发病的第3天开始,持续至病情改善前的2-3天。
由于登革病毒可以通过蚊子传播,因此没有单独的隔离期。
接触者观察期一般为患者发病后的14天内,应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管理办法包括个人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驱蚊剂等,消除蚊虫繁殖源,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等。
在接触者管理方面,一般采取以下措施:1.密切接触者:对于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应密切观察是否出现疾病症状。
如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一般接触者:对于与患者有一定接触的人员,应进行普通观察,如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
3.接种疫苗:对于特定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等,接触者应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以提高免疫力。
总结起来,了解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隔离期以及接触者的观察和管理办法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非常重要。
人们应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维持良好的通风环境、佩戴口罩等。
附录⼆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观察期表4 ⼏种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与接触者观察期病名潜伏期隔离期接触者观察期常见最短-最长病毒性肝炎甲型 30⽇ 15-45⽇⾃发病⽇起隔离3周密切接触者检疫45⽇,每周检查⼀次ALT,以便早期发现⼄型 60-90⽇ 45-160⽇急性期应隔离⾄HBsAg阴转,恢复期仍不阴转者,按HBsAg携带者处理,慢性肝炎病⼈应调离接触⾷品、⾃来⽔或幼托⼯作。
HBsAg携带者可作HBeAg、抗—HBcIgM及HBV—DNA检查,以确定是否有HBV复制,如属阳性应按慢性肝炎处理,不能献⾎。
急性肝炎的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45⽇。
幼托机构发现病⼈后观察期间,不办理⼊托、转托⼿续。
疑诊肝炎的幼托和饮⾷业⼈员应暂停原⼯作。
丙型肝炎 50⽇ 15-160⽇急性期隔离⾄病情稳定同⼄型肝炎丁型同⼄型戊型 40⽇ 10-60⽇⾃发病⽇起隔离3周同甲型肝炎流⾏性⼄型脑炎 10-14⽇ 4-21⽇隔离⾄体温正常为⽌接触者不检疫脊髓灰质炎 7-14⽇ 3-35⽇隔离40⽇,第⼀周为呼吸道及消化道隔离,第⼆周以后为消化道隔离。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0⽇,观察期间可应⽤活疫苗进⾏快速免疫。
狂⽝病 20-90⽇ 10⽇-1年以上病程中隔离治疗接触病⼈者不检疫,被狂⽝或狼咬伤者应进⾏医学观察,观察期间应注射免疫⾎清及狂⽝病疫苗流⾏性感冒 1-3⽇数⼩时-4⽇退热后2⽇⼤流⾏时,集体单位进⾏检疫,出现发热等症状者,应早期隔离⿇疹 8-12⽇ 6-21⽇发病之⽇起⾄出疹后5⽇密切接触的⼉童应检疫21⽇,如接受过被动免疫者应检疫28⽇⽔痘 14-16⽇ 10-21⽇隔离⾄脱痂为⽌,但不得少于发病后2周医学观察21⽇流⾏性腮腺炎 14-21⽇ 8-30⽇从发病⽇起⾄腮腺肿⼤完全消退(约3周)成⼈⼀般不检疫,但幼⼉园、托⼉所及部队密切接触者应检疫3周。
流⾏性出⾎热 14⽇ 7-46⽇隔离⾄发热退不检疫登⾰热 6⽇ 5-8⽇起病后7⽇不检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0⽇ 5-15⽇隔离⾄症状消失⼀般不检疫艾滋病 15-16⽇ 9-660⽇病⼈及病毒感染者均应隔离⾄病愈,其分泌物应严密消毒,不能献⾎、性接触和接吻。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传染病是指通过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传播给其他人的疾病。
在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中,了解疾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进行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传染病的特点和传播方式。
一、潜伏期潜伏期指感染病原体到出现临床症状之间的时间段。
在潜伏期内,患者通常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但已经携带病原体并具备传染性。
不同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从数小时到数年不等。
例如,流感的潜伏期短,一般为1-4天。
这也是为什么流感病毒很容易在人群中传播的原因之一。
而艾滋病的潜伏期较长,可长达数年。
在这期间,患者可能感觉身体正常,但已经感染了HIV病毒。
潜伏期的长短与个体的免疫系统状态、病原体数量、感染途径等因素有关。
了解传染病的潜伏期对于早期发现病例、防止疫情扩散至关重要。
二、隔离期隔离期是指感染患者被远离其他人群以隔离传染的时间。
隔离期的目的是防止病原体的传播,保护他人的健康。
根据传染病的特点,隔离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有症状隔离期和无症状隔离期。
1. 有症状隔离期有症状隔离期是指患者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需要被隔离的时间段。
这些症状可能包括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
在有症状隔离期内,患者通常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因此需要在指定的医疗机构或隔离场所接受治疗和观察。
举个例子,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疾病,患者在发热和出疹期间具有很高的传染性。
因此,在麻疹患者出现症状后,需要将其隔离以防止麻疹的传播。
2. 无症状隔离期无症状隔离期是指患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但已经感染病原体并能传播疾病的时间段。
这种传染病的隔离期通常是为了防止潜在感染者传播疾病。
例如,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患病前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已经具备传染性。
因此,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需要进行隔离观察,以防止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疾病。
三、观察期观察期是指对密切接触感染者进行观察和监测的一段时间。
各种传染病的埋伏期、传染期、隔离期、接触者看看其及治理方法病名埋伏期传染期隔离期接触者看看期及治理方法最短~最长常见鼠疫腺鼠疫肺鼠疫2~8天数小时~3天3~6天1~3天自发病起直至痊愈为止的整个病程腺鼠疫隔离至淋巴腺完全痊愈,肺鼠疫应在临床病症消逝后,痰连续培养6次阴性方能出院。
留验9天同时接种鼠疫菌苗霍乱数小时~6天1~3天埋伏期末即可排菌,临床病症期传染性最大,病后带菌自数天至4周不等,少数可数月至1年以上临床病症消逝后,隔日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或病症消逝后14天解除隔离留验5天,并连续作粪便培养2次,阴性者解除隔离病毒性肝炎甲型15~50天3~4周埋伏期末至发病2周内传染性最大,少数在病后某段时期仍可排病毒临床病症消逝,肝功能恢复正常,但很多于病后30天,幼托机构要隔离40天紧密接触者医学看看45天,接触后2周内注射正常人免疫球蛋白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病症乙型50~180天100天左右埋伏期末即有传染性,长者可达1年以上急性期应隔离到HbsAg阴转,恢复期仍不阴转者按HbsAg携带者处理作HbsAg,抗HBc,抗HBs,HbeAg,抗Hbe检测,均阴性者接种乙肝疫苗丙型2~26周埋伏期末即有传染性,临床病症期传染最大,慢性病人亦有传染性,最长达6年急性期隔离至病情稳定,慢性病例按病原携带者处理目前无法定措施丁型2周~6个月急性感染后HDAg血症可持续25天,慢性感染者在HDAg与抗-HD肖失前均有传染性同乙型肝炎目前无法定措施戊型2~9周6周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2周从粪便中排出自发病起隔离3周医学看看45天细菌性痢疾数小1~3埋伏期末即可排临床病症消逝后,连医学看看7天,饮时~7天天出病原体,临床病症期传染性最大,病后带菌常见,多为间歇排菌,尽大局部在病后1~2周停止,少数可长达数年续2年至3次粪检阴性或大使正常后1周可解除隔离食行业人员看看期间应送粪便培养1次,阴性者方可复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10天3~4天埋伏期末即有传染性,一般型患者之传染性可持续6~7周临床症消逝后3天,但很多于病后7天医学看看7天,可服利福平预防发病流行性感冒数小时~3天1~2天埋伏期末出现退热时止,传染期约1周退热后2天在大流行时,集体单位应进行检疫,出现发热等病症者,应早期隔离麻疹6~21天,被动免疫后可延至28天10~11天埋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隔离至出疹后5天医学看看21天,如同意过被动免疫者应延至28天百日咳2~21天7~10天埋伏期的最后1~2天至发病2~3周内传染性最大,一般在病后4周即无传染性发病起40天或自痉咳后30天医学看看21天白喉1~7天2~4天埋伏期末至整个病程均有传染性,局部患者在恢复期仍接着排菌病症消逝后鼻咽分泌物2次〔间隔2天〕培养阴性或病症消逝后30天可解除隔离医这看看7天猩红热1~12天2~5天埋伏期末至整个病程均有传染性,至皮肤脱屑时期那么无传染性病症消逝后咽拭培养3次阴性,可解除隔离,一般很多于病后1周医学看看7~12天水痘10~21天15天埋伏期末至皮肤发疹和水泡时传染性最强隔离至脱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2周医学看看21天流行性腮腺炎8~30天14~21天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从发病起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成人一般不检疫,托幼机构儿童医学看看21天流行性乙型脑炎4~21天10~14天病毒血症时刻短,一般在发病后5隔离至体温正常为止,室内做好防蚊、不检疫天内灭蚊疟疾间日疟10天~数月14天疟疾现症病人和无病症带虫者,当其四周血液中有成熟配子体时就有传染性不需隔离,但患者应给以系统治疗,居室内应做好防蚊、灭蚊不检疫三日疟10~45天30天恶性疟 5~12天 10天登革热3~15天5~7天埋伏期末至病后3天,少数至病后6天起病后7天不检疫布鲁氏菌病3天~1年左右7~14天发病后第2周可在尿中发觉病原体,可维持2~3个月临床病症消逝后解除隔离不检疫流行性出血热5~46天7~14天急性期血液、尿液中有病原体具有传染性,可经破损皮肤感染隔离至急性病症消逝止不检疫钩端螺旋体病1~30天7~13天发病后第2周可在尿中发觉病原体,可维持2~4个月,个不1年以上,但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大隔离至病症消逝,应注重尿的消毒处理,防止接触传播不检疫炭疽病12小时~12天1~3天要紧为动物病,人经动物感染,人与人之间亦可经分泌物而受感染,但较少见,肺炭疽可经呼吸道传染皮肤炭疽隔离至创伤口痊愈、痂皮脱落为止,其他类型患者在病症消逝后细菌培养2次阴性后取消隔离医学看看8天,与患者和病者接触之物品应进行消毒狂犬病12天~1年或长至5年30~60天个不情况下,可从唾液中不离到病毒,但未见人传人之事例患者须住院隔离不检疫阿米巴痢疾4天~数月或更长10~18天从发病早期排出滋养体到晚期粪便中含有大量包囊都有传染性隔离至病症消逝,大便连续三次检查滋养体及包囊阴性解除隔离对饮食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包囊检查、阳性者停止工作进行治疗伤冷和副伤冷伤冷3~42天副伤冷2~15天12~14天8~10埋伏期末即可排菌;病人从大,小便排菌,相当一局部病人在恢复期体温正常15天可解除隔离,可热退后5天和10天作2次大便培养,阴性者可解除医学看看21天,副伤冷为15天,饮食行业人员看看期间应送大便天仍可接着排菌2~3周,少数在1年以上,甚至终身隔离培养一次,阴性者方可工作脊髓灰质炎 3~35天7~14天发病前10天至病后4周均有传染性,少数可达4个月隔离期很多于病后40天医学看看20天,对5岁以下儿童注射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病症艾滋病6个月~10年以上9~10年血中检出HIV抗体起即有传染性应马上采取隔离措施,并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单位治疗严密看看,长期追踪,在看看的6个月及1年时采血检测。
各种传染病的暗藏期、传染期、隔离期、接触者不雅察其及办理方法病名暗藏期传染期隔离期接触者不雅察期及办理方法最短~最长常见鼠疫腺鼠疫肺鼠疫2~8天数小时~3天3~6天1~3天自发病起直至痊愈为止的整个病程腺鼠疫隔离至淋巴腺完全痊愈,肺鼠疫应在临床病症消掉后,痰持续培养6次阴性方能出院。
留验9天同时接种鼠疫菌苗霍乱数小时~6天1~3天暗藏期末即可排菌,临床病症期传染性最大,病后带菌自数天至4周不等,少数可数月至1年以上临床病症消掉后,隔日大便培养,持续2次阴性或病症消掉后14天解除隔离留验5天,并持续作粪便培养2次,阴性者解除隔离病毒性肝炎甲型15~50天3~4周暗藏期末至发病2周内传染性最大,少数在病后某段时期仍可排病毒临床病症消掉,肝功能恢复正常,但不少于病后30天,幼托机构要隔离40天密切接触者医学不雅察45天,接触后2周内打针正常人免疫球蛋白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病症乙型50~180天100天摆布暗藏期末即有传染性,长者可达1年以上急性期应隔离到HbsAg阴转,恢复期仍不阴转者按HbsAg携带者处置作HbsAg,抗HBc,抗HBs,HbeAg, 抗Hbe检测,均阴性者接种乙肝疫苗丙型2~26周暗藏期末即有传染性,临床病症期传染最大,慢性病人亦有传染性,最长达6年急性期隔离至病情不变,慢性病例按病原携带者处置目前无法定办法丁型2周~6个月急性传染后HDAg血症可持续25天,慢性传染者在HDAg与抗-HD肖掉前均有传染性同乙型肝炎目前无法定办法戊型2~9周6周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2周从粪便中排出自发病起隔离3周医学不雅察45天细菌性痢疾数小1~3暗藏期末即可排临床病症消掉后,持医学不雅察7天,时~7天天出病原体,临床病症期传染性最大,病后带菌常见,多为间歇排菌,绝大局部在病后1~2周遏制,少数可长达数年续2年至3次粪检阴性或大使正常后1周可解除隔离饮食行业人员不雅察期间应送粪便培养1次,阴性者方可复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10天3~4天暗藏期末即有传染性,普通型患者之传染性可持续6~7周临床症消掉后3天,但不少于病后7天医学不雅察7天,可服利福平预防发病流行性感冒数小时~3天1~2天暗藏期末呈现退热时止,传染期约1周退热后2天在大流行时,集体单元应进行检疫,呈现发烧等病症者,应早期隔离麻疹6~21天,被动免疫后可延至28天10~11天暗藏期末至出疹后5天隔离至出疹后5天医学不雅察21天,如接受过被动免疫者应延至28天百日咳2~21天7~10天暗藏期的最后1~2天至发病2~3周内传染性最大,一般在病后4周即无传染性发病起40天或自痉咳后30天医学不雅察21天白喉1~7天2~4天暗藏期末至整个病程均有传染性,局部患者在恢复期仍继续排菌病症消掉后鼻咽分泌物2次〔间隔2天〕培养阴性或病症消掉后30天可解除隔离医这不雅察7天猩红热1~12天2~5天暗藏期末至整个病程均有传染性,至皮肤脱屑阶段那么无传染性病症消掉后咽拭培养3次阴性,可解除隔离,一般不少于病后1周医学不雅察7~12天水痘10~21天15天暗藏期末至皮肤发疹和水泡时传染性最强隔离至脱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2周医学不雅察21天流行性腮腺炎8~30天14~21天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从发病起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成人一般不检疫,托幼机构儿童医学不雅察21天流行性乙型脑炎4~21天10~14天病毒血症时间短,一般在发病后5隔离至体温正常为止,室内做好防蚊、不检疫天内灭蚊疟疾间日疟10天~数月14天疟疾现症病人和无病症带虫者,当其周围血液中有成熟配子体时就有传染性不需隔离,但患者应给以系统治疗,居室内应做好防蚊、灭蚊不检疫三日疟10~45天30天恶性疟 5~12天 10天登革热3~15天5~7天暗藏期末至病后3天,少数至病后6天起病后7天不检疫布鲁氏菌病3天~1年摆布7~14天发病后第2周可在尿中发现病原体,可保持2~3个月临床病症消掉后解除隔离不检疫流行性出血热5~46天7~14天急性期血液、尿液中有病原体具有传染性,可经破损皮肤传染隔离至急性病症消掉止不检疫钩端螺旋体病1~30天7~13天发病后第2周可在尿中发现病原体,可保持2~4个月,个别1年以上,但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大隔离至病症消掉,应注意尿的消毒处置,防止接触传布不检疫炭疽病12小时~12天1~3天主要为动物病,人经动物传染,人与人之间亦可经分泌物而受传染,但较少见,肺炭疽可经呼吸道传染皮肤炭疽隔离至创伤口痊愈、痂皮脱落为止,其他类型患者在病症消掉后细菌培养2次阴性后打消隔离医学不雅察8天,与患者和病者接触之物品应进行消毒狂犬病12天~1年或长至5年30~60天个别情况下,可从唾液中别离到病毒,但未见人传人之事例患者须住院隔离不检疫阿米巴痢疾4天~数月或更长10~18天从发病早期排出滋养体到晚期粪便中含有大量包囊都有传染性隔离至病症消掉,大便持续三次查抄滋养体及包囊阴性解除隔离对饮食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包囊查抄、阳性者遏制工作进行治疗伤寒和副伤寒伤寒3~42天副伤寒2~15天12~14天8~10暗藏期末即可排菌;病人从大,小便排菌,相当一局部病人在恢复期体温正常15天可解除隔离,可热退后5天和10天作2次大便培养,阴性者可解除医学不雅察21天,副伤寒为15天,饮食行业人员不雅察期间应送天仍可继续排菌2~3周,少数在1年以上,甚至终身隔离大便培养一次,阴性者方可工作脊髓灰质炎 3~35天7~14天发病前10天至病后4周均有传染性,少数可达4个月隔离期不少于病后40天医学不雅察20天,对5岁以下儿童打针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病症艾滋病6个月~10年以上9~10年血中检出HIV抗体起即有传染性应当即采纳隔离办法,并送卫生行政部分指定单元治疗严密不雅察,持久追踪,在不雅察的6个月及1年时采血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