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册第一单元说明文阅读试题精选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7
(完整)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试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试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试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八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试题班级姓名一、技巧点拨一般情况下,试卷中用来做阅读材料的说明文,多为一千余字的单篇文章,或者是长文中千字左右的节选,篇幅较短,阅读量不大;内容浅显,较易把握。
但在阅读答题时一定要注重以下三点。
一是心中须有文体特点。
应该凭借自己所掌握的说明文知识,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来筛选信息,解答试题。
如注重对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的分析和认定,并随手做好记号,以备答题时参考或直接采用.二是条分缕析思路结构。
考试中,我们一定要学会从文章结构特点这个角度对阅读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分析,力求从材料的阅读中,找到文章结构、层次线索等方面的特点,获得某方面的重点突破。
如一篇事物说明文,是以时间为序,还是以空间为序,或者是以逻辑为序,思路顺序理清了,信息的筛选也就容易了。
三是准确理解关键词句。
说明文中的关键词语有:这、那、其、此、等代词;略微、大概、大约等副词;以及“只有……才”“只要……就”“而”等连词,要结合具体语境准确理解它们。
答题时,要认真、仔细地分析上下文的意思,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认真的辨识和推断。
对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要理清其结构,剖析其含义,从而准确地筛选出有效信息。
二、考点提炼及答题方法指导根据对各省市近几年中考说明文考题的提炼,大致有以下考点:1、说明的对象及特征;2、说明的顺序;3、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4、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5、对语段说明内容的概括;6、开放性试题.(一)说明对象、说明内容我们往往从标题入手寻找说明对象。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10分)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①远眺,全长55公里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上。
大桥将珠三角地区连成一片,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形成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②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
③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要穿越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
大桥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
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沉管隧道,同时在隧道两端建起人工岛连接桥身。
④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⑤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隧道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
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用120个巨型钢圆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并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
“每个圆筒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一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
”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
⑥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
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
要让33节巨型管节在水下近50米的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
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管的岛隧工程,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攻关,创造性地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越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
⑦这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16级台风、7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50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例 1.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
①蜡染是我国传统民族印染工艺之一,已有 2000 多年历史,现今在贵州的布依族、苗族中仍很流行。
蜡染以经过退浆的帆布、绒布等为原料。
②蜡染制作的第一步是绘画。
绘画工人根据设计的图案,用铅笔在布上勾画出来。
③第二步上蜡。
选用的蜡有三种:第一种是蜂蜡,熔点62℃— 66℃,用采描绘线条最佳。
第二种是石蜡,熔点50℃— 58℃,用以做裂纹多的图案为最佳。
第三种是木蜡和白蜡。
在上蜡前,先要熔蜡。
蜡熔化后,就可以上蜡了。
上蜡就是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依图描画。
④上蜡之后是染色,就是根据设计图案,在布上涂抹相应的颜色。
⑤染色后,就该裂纹了。
裂纹又叫水纹,就是将涂好蜡的布浸入水中或用直尺压折涂蜡部分,使布上的蜡产生断裂,形成裂纹,富有无穷的自然趣味。
⑥蜡染的主体工序完成后,就轮到脱蜡了。
将染好色的布投入沸水中煮,脱去蜡质即可。
⑦最后是烘干。
这样就制成了各种色彩、各种花纹的蜡染布。
1.填空:本文主要介绍了蜡染的 _____________。
2. 对本文说明顺序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空间顺序)B. 工艺流程顺序C.由主到次的顺序3.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4.简答本文在写作上的两个主要特点。
5. 短文可分两部分,划分正确的选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 /⑦B.①②③ / 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 /⑤⑥⑦D.① /②③④⑤⑥⑦解析:这则材料共拟制五道题。
两道客观题,三道主观题,试题涉及的知识较为全面,有说明的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写作特点和文章结构等。
应答时,可采取三步走:一、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
二、根据题干要求,捕捉提取信息。
三、回顾说明知识,揣摩答案。
参考答案: 1. 制作过程; 2. B; 3. 分类别、列数据; 4. 说明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平实、准确; 5. D例 2. 阅读选文,完成1— 6 题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 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 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3.八年级语文说明文课外阅读训练(一)(一)风趣的彗星世界彗星是环绕太阳运转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因为它的形状像扫帚,所以又叫扫帚星。
彗星都有一个椭圆形的运转轨道,运转周期也长短不一。
如海尔—波普彗星的运转周期为3000年,而哈雷彗星的运转周期却只有76年。
彗星的尾巴叫彗尾,是它最模糊和最具风范的部分。
一般彗尾巴只有几千公里长,但最长的彗尾则可达几亿公里,堪称天地万物中唯一无二的大尾巴了。
它在茫茫太空,犹如一把绚烂巨帚,横扫遥遥之路。
人类自觉现彗星轨道以来,发现邻近地球近来的一颗彗星是伊拉斯—阿拉基—阿尔科克彗星,它在1983年5月11日,距地球只有500万公里,可说与地球“擦肩而过”了。
因为人类长久的天象观察,到现在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绕太阳运转。
纷纷风趣的彗星世界,令人们联想万千。
彗星终究出生哪处,向来是天文学家们探究的课题。
近来几年,美国“哈勃”天文望远镜发现太阳系边沿有一个宏大的彗星“摇篮”。
“摇篮”呈环状,内环位于天王星轨道以外,外环则高出了冥王星轨道。
这个“摇篮”中约有2亿个彗星“婴儿”,它们主要由直径10—500公里的冰块和石块构成。
因为太阳系中各大星球盘根错节的引力作用,“婴儿”一旦被什么外来碎块撞击,便偏离自己本来的轨道而成为“游子”。
“游子”因太阳强盛的引力,朝着太阳方向飞去。
途中,冰块等物质受太阳光热而蒸发,并在太阳风的作用下飘成扫帚状,成为它漂亮的大尾巴。
人类经过对彗星的遥测,发现彗星能开释X射线。
美国堪萨斯大学的相关研究小组揭露,太阳风的离子和彗星的互相作用是彗星开释X射线的因由。
科学家们还就彗星上存在大量冰块而提出假定,认为地球上的水来自太古期间撞击地球的彗星,并以此解说大海形成之谜。
但是这种假定可否建立,重点就看彗星上的微量元素与大海中的微量元素能否一致。
据报导,美国正准备用探空火箭去讨取彗星资料,对此,人们只有刮目相待,并期盼佳音。
文中第一段说了然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二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第二段顶用了一个系列性的比喻来说明彗星的形成过程,它们是:第三段文字中“假定”的内容,与第二段中哪一句话相照顾?5.第三段文字中“刮目相待,并期盼佳音”指的是什么?4.用下定义的方法谈谈什么是“彗星”。
一、说明文(一)烽火台的诉说①人类为了生存下去,就需要共同抵御洪水、野兽等灾害和天敌,这时就少不了彼此沟通和协作。
在远古时期,由于没有文字,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靠声音和肢体语言;在我国的殷商时期,出现了“击鼓传声”的通信方式;后来人们开始兴建烽火台,出现了用火光和烟雾传递信息的办法。
②今天,人们在游览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时,依然可以看到修建在制高点上、形似碉堡的方形建筑,那就是烽火台。
不过,烽火台的历史要比长城还要久远。
③一般来说,我国历史上的烽火台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的。
据史料记载,在周朝时,中央与各诸侯国都在边疆或通往边疆的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就修筑一座烽火台。
烽火台上堆满了柴草,哨兵一旦发现有外族入侵,便点燃柴草以烽火报警。
各路诸侯见到后,就会派兵前来接应,同御外敌。
④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起《东周列国志》中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烽火戏诸侯。
故事片说的是荒淫无度的周幽王自从得到美人褒姒之后,便整天想尽办法来博得褒姒开心一笑,可美人一直无动于衷。
有个近臣献计说,当年先王为了防备西戎入侵,在骊山之巅建有20余处烽火台,每当有贼寇侵犯时,烽火台便点火示警,火光、烟雾直冲霄汉,甚为壮观。
附近诸侯见此情景,无不发兵相救。
这些年为,天下太平,已多年不见烽火点燃,如果君王偕王后同游骊山,夜举烽火,这时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后必笑无疑。
昏庸的幽王居然听从了这位近臣的馊主意,其下场我们也都知道了,周幽王命丧西戎刀下,褒姒也在劫难逃。
西周从此走向了灭亡之路。
⑤西周的灭亡并不意味着以烽火通报军情的历史就经终结。
相反,到了汉代,烽火台的建设规模更大了,使用规则也进一步完备了。
用土木筑成的被称为“烽燧”的烽火台,在边陲重镇和交通要道上随处可见。
今天,在新疆库车县境内,还留存着一座汉代烽燧,其雄伟的气天发现有外敌入侵时,哨兵就在烽燧上燃起柴草或狼粪,其烟直上不散,远远地就能被人看见,人们称之为“狼烟”或“烽烟”;夜间则点燃柴草,以火光报警。
8上语文说明文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文章文章内容:在自然界中,植物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展现出了神奇的生命力。
例如,仙人掌能够在沙漠中生存,它的叶片演化成了刺,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而藤蔓植物则通过攀附其他植物,来获取更多的阳光和空间。
此外,一些植物还具有自我保护的机制,如捕蝇草,它们能够捕食小昆虫来补充营养。
1. 文章标题“神奇的植物世界”中的“神奇”一词,指的是什么?(5分)2. 仙人掌叶片演化成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3. 藤蔓植物攀附其他植物的目的是什么?(5分)4. 文章中提到的捕蝇草是如何补充营养的?(5分)二、写作(共60分)请以“我最喜欢的植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说明文。
要求:- 描述该植物的外形特征。
- 说明该植物的生长环境。
- 阐释该植物对环境或人类生活的意义。
答案一、阅读理解1. “神奇”一词在文章标题中指的是植物所展现出的非凡生命力和独特的生存方式。
(5分)2. 仙人掌叶片演化成刺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
(5分)3. 藤蔓植物攀附其他植物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阳光和生长空间。
(5分)4. 文章中提到的捕蝇草通过捕食小昆虫来补充营养,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
(5分)二、写作示例我最喜欢的植物我最喜欢的植物是向日葵。
向日葵以其向阳的特性和鲜艳的花朵而闻名。
它的外形特征十分独特,花朵大而圆,花瓣呈金黄色,花心则是深褐色,整个花朵看起来就像一个小太阳。
向日葵的生长环境并不挑剔,它可以在各种土壤中生长,但更喜欢阳光充足的地方。
它需要充足的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向日葵的茎干粗壮,叶片宽大,能够为花朵提供足够的养分。
向日葵对环境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的花朵可以吸引蜜蜂等传粉昆虫,有助于植物的繁殖。
其次,向日葵的种子富含油脂,可以用于制作食用油,对人类饮食有着重要的贡献。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当前,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逐年下降,阅读经典名著更是微乎其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小心落叶⑴落叶是微不足道的。
谁能去关注一片落叶呢?只有当它从高高的枝头跌落,那飘荡的曲线,也许会划亮一下你暗淡的目光。
⑵是的,匆忙劳碌,苦苦奔波,早使我们疲惫不堪。
我们甚至不知道每个季节怎样来临,从不留意黄叶如花,装点你消逝的年华;甚至惊诧为什么这样快就下雪了呢。
⑶有一位俄国诗人在他的一首诗中提到,每到秋天,莫斯科街心花园里,都挂出一块小木牌,这块小小的木牌上写着四个字:小心落叶。
⑷这四个字久久挤在我的脑子里,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友善的提醒。
落叶在脚下飘动,那是一种悲壮,一种无言的辉煌。
看见那些苍绿蓬勃的枝叶,转眼间枯萎,不禁令人深思。
⑸许多无知和错误都过去了。
我生命的绿树曾苍绿如水,我徜徉的脚步曾充满稚气,也漫不经心。
在潮润的幼林中我挥霍着,因为我不相信春光能消逝,不相信几阵秋风就能像梳子一样,把树叶捋光。
⑹那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的时光,而今终于看到它一去不复返了!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欢笑是怎样惊散树上的群鸟,是怎样在绿草上滚向无涯的远方。
我也记得那透明的欢笑,在清澈的河面上欢跳,在悠悠的白云上飘摇……⑺但从什么时候起,这一切竟被一团浓重的浊气所取代呢?无法回想,我们生命力所有鲜活的枝杈,是怎样颓败的。
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孤零零地呈现着令人伤感的灰暗!⑻我在丛林中漫步,树林也由此充满灵性,充满了爱与悲哀,美丽与死亡。
在许多方面,应该承认我们人类对自身的感悟远不及树木来的灵透。
瑞士小说家赫曼·黑塞把居所前后的每棵树都用自己亲人的名字命名,崇敬并爱戴它们。
与它们交流,向它们倾诉。
他把它们当作朋友、父兄。
可见在他深邃的心灵里,有着比常人更悠远的世界,他由此在自然中获得了灵感和艺术生命。
⑨落叶无声,在萧瑟的秋风里,他仍怀有最后一次奋舞的悍勇。
八年级上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含答案资料1.文章说明了彗星的运行轨道、运行周期、彗尾等特点,以及人类对彗星的观测和发现的数量。
2.第二段主要介绍了美国“哈勃”天文望远镜发现的太阳系边缘的彗星“摇篮”,并解释了彗星的形成过程。
3.系列性的比喻是“‘婴儿’一旦被什么外来碎块撞击,便偏离自己原来的轨道而成为‘游子’。
‘游子’因太阳强大的引力,朝着太阳方向飞去。
途中,冰块等物质受太阳光热而蒸发,并在太阳风的作用下飘成扫帚状,成为它美丽的大尾巴。
”4.第三段中“假设”的内容与第二段中“科学家们还就彗星上存在大量冰块而提出假设,认为地球上的水来自远古时期撞击地球的彗星,并以此解释海洋形成之谜。
”相照应。
5.“拭目以待,并期盼佳音”指的是美国正准备用探空火箭去索取彗星资料,人们期待着有更多的发现和研究成果。
6.彗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它们有一个椭圆形的运行轨道,运行周期长短不一。
彗星的尾巴叫彗尾,是它最朦胧和最具风采的部分。
彗星由冰块和石块组成,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冰块等物质受太阳光热而蒸发,并在太阳风的作用下飘成扫帚状,成为它美丽的大尾巴。
白色光和光的传播方式,以及激光和光纤通信的原理和优点。
文章开头采用了诗歌的形式,具有韵律和美感,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激光的产生属于简略写,概括了1960年制成激光器的过程。
激光的重要用途和优点属于详细写,详细介绍了激光通信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光纤通信的原理和优点。
详略写的依据是文章的主题和重点,需要突出重点内容,简略叙述次要内容。
三)智能材料受生物自愈原理启发,科学家设想,在制造飞机、舰船或建造大桥、高楼的时候,能否使其中的一些关键材料也变得有“感觉”,有“反应”呢?能不能在某些材料中“添加”一些特别的成分,使大桥在发生故障之前就能发出警报,或使舰船在出现裂痕时就能自动修复呢?这一大胆设想,使一种新型材料——智能材料诞生了。
到了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研制出一些智能材料,这些材料已经具备“发现故障”和“自我修复”的功能了。
(一)有趣的彗星世界彗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由于它的形状像扫帚,所以又叫扫帚星。
彗星都有一个椭圆形的运行轨道,运行周期也长短不一。
如海尔—波普彗星的运行周期为 3000 年,而哈雷彗星的运行周期却只有76 年。
彗星的尾巴叫彗尾,是它最朦胧和最具风采的部分。
一般彗尾巴只有几千公里长,但最长的彗尾则可达几亿公里,可谓天地万物中独一无二的大尾巴了。
它在茫茫太空,宛如一把辉煌巨帚,横扫遥遥之路。
人类自发现彗星轨道以来,发现临近地球最近的一颗彗星是伊拉斯—阿拉基—阿尔科克彗星,它在 1983 年 5 月11 日,距地球只有 500 万公里,可说与地球“擦肩而过”了。
由于人类长期的天象观测,至今已发现1600 多颗彗星绕太阳运行。
纷繁有趣的彗星世界,使人们遐想万千。
彗星究竟诞生何处,一直是天文学家们探索的课题。
近年,美国“哈勃”天文望远镜发现太阳系边缘有一个庞大的彗星“摇篮”。
“摇篮”呈环状,内环位于天王星轨道之外,外环则超出了冥王星轨道。
这个“摇篮”中约有 2 亿个彗星“婴儿”,它们主要由直径 10—500 公里的冰块和石块组成。
由于太阳系中各大星球错综复杂的引力作用,“婴儿” 一旦被什么外来碎块撞击,便偏离自己原来的轨道而成为“游子”。
“游子”因太阳强大的引力,朝着太阳方向飞去。
途中,冰块等物质受太阳光热而蒸发,并在太阳风的作用下飘成扫帚状,成为它美丽的大尾巴。
人类通过对彗星的遥测,发现彗星能释放X 射线。
美国堪萨斯大学的有关研究小组揭示,太阳风的离子和彗星的相互作用是彗星释放 X 射线的起因。
科学家们还就彗星上存在大量冰块而提出假设,认为地球上的水来自远古时期撞击地球的彗星,并以此解释海洋形成之谜。
然而这种假设能否成立,关键就看彗星上的微量元素与海洋中的微量元素是否一致。
据报道,美国正准备用探空火箭去索取彗星资料,对此,人们只有拭目以待,并期盼佳音。
1.文中第一段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中用了一个系列性的比喻来说明彗星的形成过程,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三段文字中“假设”的内容,与第二段中哪一句话相照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三段文字中“拭目以待,并期盼佳音” 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用下定义的方法说说什么是“彗星” 。
第四册第一单元说明文阅读试题精选一、(03,常州市)人类的信息交流离不开语言。
那么,动物有没有“语言”呢?常言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所谓动物的“语言”,一般是指同一种动物之间为了种群的生存和发展传递信息的动作、气味和声音。
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
例如,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把尾巴撅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白色的“信号”,在绿色丛林地带非常显眼,可以告诉自己的同类:跟我来,快逃跑。
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把蜜源的距离和方向告诉自己的同伴。
气味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昆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信息激素,这是一类挥发性的有独特气味的化学物质。
在昆虫释放的信息激素中,最普遍、最灵敏、最专一的,是吸引异性的“性引诱素”。
例如,一种雌蛾在交配产卵前,能分泌只有0.1微克的“性引诱素”,但雄蛾依靠头部的触觉,甚至在1公里外都能收到这种信号,几乎只要一个气味分子作用于雄蛾的触角,就足以引诱雄蛾与雌蛾“约会”。
蚁、蜂、蚜虫等受到伤害或惊扰时,会放出一种“警戒素”,以告诉同类赶快逃避或奋起自卫。
高等脊椎动物也有气味“语言”。
例如,人们在小狗身上抹上母猪的尿液,母猪凭着这种体味信号,会把小狗当作自己的孩子进行哺乳。
雄羚羊求偶时,也要靠嗅觉来识别雌羚羊。
当然,动物的声音更是一种重要的“语言”。
根据动物学家研究,猪有23种声音信号,狐狸有36种声音信号,而阿拉伯狒狒发出的声音信号竟然不少于40种。
在模拟声音能力方面,一种叫库科尼亚的鹦鹉会“说”上百个单词和几十句话。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作者李小合)1、动物的“语言”除了有“报警”、“避敌”等作用外,还有哪些作用?各用两个字回答。
(2分)2、文中画线句举出的两个数据,有什么作用?(2分)3、下列哪些现象是通过动物的“语言”起作用的?哪些不是?逐一..简述理由。
(3分)①夜晚,在旷野上点一盏灯或燃烧一堆篝火,会引来无数的昆虫。
②蜜蜂只有在受到侵害时才会蜇人;而人只要挨了一只蜜蜂的蜇,便很快会遭到群蜂的围攻。
③《射雕英雄传》中欧阳锋将一条灌了蛇毒的鲨鱼砍死后扔入海中,不一会儿,海面上便漂满了中毒而死的鲨鱼。
4、请你利用动物间的“语言”,设计一个不用农药而能消灭害虫的有效办法。
(3分)答案:一、1、觅食求偶识别自卫(2分。
答对2个给1分。
意思对即可。
)2、说明了雄蛾触角的灵敏。
(2分。
意思对即可。
如从雌蛾的角度说明亦可。
)3、①不是。
因为这是由动物的趋光性决定的,不是由同种动物之间传递信息的动作、气味、声音引来的。
②是。
因为这是由蜂蜇人后发出的警戒素招来的。
③不是。
因为这是由鲨鱼的血引来的,不是由鲨鱼的体味引来的。
(3分。
每条1分。
意思对即可。
)4、不设统一答案。
例:可以提炼昆虫的性引诱素,引来异性昆虫自投罗网。
(3分。
只要是运用文中提供的知识并有一定的可行性即可。
如脱离文章知识,方法可行得1分。
)二、阅读《"能吞能吐"的森林》,完成文后各题。
(12分)"能吞能吐"的森林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
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
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
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
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
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
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
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
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
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
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
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
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1.(2分)阅读全文,简洁地回答森林的两大功劳。
①吞水吐雨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吞碳吐氧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分)阅读第三段,概括说明"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的两个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分)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这是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分)第三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近200年间"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三分之一以上"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分)森林遭到破坏后,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除了文中介绍的全球性气候变暖外,还有哪些方面的恶化?请举出两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分〉过度砍伐、无节制使用是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
2001年武汉市政府在全体市民中发起了"禁止使用一次性木筷"的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拥护和支持。
现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提一条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议或拟一条含警示性的标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雨水多了,森林能贮水;雨水少时,人们可利用森林涵养的水源。
②森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吐出新鲜空气。
2.①地球上的森林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②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
3.形象、具体地说明森林"能吞能吐"的特征和在维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4.时间之短破坏范围之大或数量之多。
5.示例:①水土流失。
②动物家园遭到破坏。
6.略(提示:建议要有一定的可行性,标语用语要简明、得体,有一定的警示性)三、(03,三明市)现代文阅读(40分)热带植物资源的袖珍库①你见过陆均松吗?北京天安门上的大圆木柱用的就是陆均松干材。
可到哪儿能找到活着的陆均松呢?你听说过“见血封喉”吗?越南战争期间不少侵越美军死于涂有见血封喉树脂的竹尖桩。
这种剧毒的树中国有吗?法国香水闻名于世,制法国香水的重要原料依兰香是草是树,你知道吗?非洲有一种树叫神秘果,吃了它的果实再吃什么都发甜,你想尝尝这果子吗?……②到海南岛去吧,到海南热作两院(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的经济植物园去吧,在那里你可以看到高大笔直的海南陆均松、几人合抱的见血封喉树、要搭梯子才能采着花的依兰香树,但要神秘果得赶到季节才行。
那里还有许多海南土生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树种,济济一堂占了300亩地。
有些你可能吃过其果实、用过其制品,如咖啡、可可、肉桂、檀香……有些你可能听说过却没见过,如面包树、榴莲、胖大海、柴油树(油楠)……有些你可能闻所未闻,如制可口可乐的可拉、果肉像鸡蛋的蛋黄果、砍了竹干可继续成材的母生,等等。
③1958年,热作两院始建这座经济植物园,伐掉荒草杂树,种上移来的珍贵树种。
以后20多年陆陆续续移栽、培育,亚、非、拉美40多个国家与我国的1000多种珍稀热带植物在这里安了家,成为世界热带植物资源的袖珍库。
④这个园子按植物用途分成几部分,这一片是用材林,那一片是果树,还有油料、香料、药用植物、观赏植物等。
这里几乎每一种植物甚至每一棵树都有一个故事。
因为它们大多是越洋跨海而来,远离故土到海南岛安家,自有一番酸甜苦辣的滋味在心头。
园中有一株得使劲仰头才能看到树顶的三角枫,它是当年开园时特意留下做纪念的“原住户”。
如果它会讲话,一定能告诉你园子里谁先来、谁后到,谁受过委屈,谁遭过殃,还有谁得意洋洋。
⑤油棕从亚马孙河流域来,它的果实含油率高达55%以上,可在海南岛大面积种植却很少结果,原来它怕风,又嫌海南不够热,不够湿,地也不够肥。
于是,这娇宝贝只留下了几株在两院的经济植物园里,给人们讲述盲目引进的经验教训。
⑥拔地参天的非洲好运气。
它1962年从越南又登陆海南,以它的速生——每年平均长高三四米,质优——可做家具,做栋梁,以及适应性强而备受青睐,迅速踏遍全岛,成为海南各林场和华南许多林场的重要用材树种。
⑦坡垒的故乡就是海南岛,把它从五指山上请下来是因为它身价太高,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列为濒临灭绝的树种之一。
坡垒木质好,防腐性特强,一株坡垒要卖上万元钱,现在恐怕给钱也不卖罗。
和坡垒一样从五指山上到植物园来受保护的树还有见血封喉、母生等。
⑧在这座植物园里,还可以看到印度友人赠给周恩来总理的呢喃芒、柬埔寨领导人亲手种植的糖椰子……⑨郁郁葱葱,鸟语花香,堪称休息、读书的好地方;奇花异草,名树佳果,又给人以多少知识和遐想;而这些花草树木的“经历”,是不是让你对两院科技工作者的良苦用心和辛勤劳动有所感触呢?相信你进了这园子,定会留连忘返。
[选自1992年5月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略有改动]●整体感知文章,完成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