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疗法治疗难治性面瘫72例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10.89 KB
- 文档页数:2
手法按摩治疗顽固性面瘫53例
刘文新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
【年(卷),期】2009(021)021
【摘要】目的:探讨按摩手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给予53例面瘫患者手法治疗2~6个疗程后,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愈率为71.7%,总有效率92.45%.结论:手法按摩治疗面瘫是一种安全方便,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总页数】1页(P2681)
【作者】刘文新
【作者单位】兰州市七里河区盲人按摩中心,甘肃,兰州,73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4.1;R745.12
【相关文献】
1.三联外治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 [J], 王希琳;蒋吉刚
2.妇科综合治疗仪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观察 [J], 颜小均;姚钦元;朱海平
3.三联外治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 [J], 王希琳;蒋吉刚
4.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手法按摩对乳汁淤积产妇乳房疼痛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J], 姚晖晖
5.普林格尔—多系统治疗仪配合手法按摩用于产后腰痛的治疗 [J], 王志琼;刘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A p r.2024,V o l.32N o.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V A S㊁关节肿胀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U A㊁C R 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血U 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味金黄止痛膏外敷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安全性较高㊂综上所述,加味金黄止痛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能明显减轻急性发作时的关节疼痛㊁肿胀症状,降低血U A㊁C R P水平,临床疗效较好㊂本研究主要探讨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对于其他证型缺少研究,且研究样本量偏少,观察周期较短,下一步需加大样本量,延长观察周期,开展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㊂参考文献[1]李怀亮,林石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研究进展[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1):176-178.[2]施建明,朱延涛.中医药治疗痛风研究进展[J].新中医,2020,52(11):22-25.[3]王福玲.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涉及人类受试者的医学研究的伦理原则[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3):544-546.[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0-51.[5]曾小峰,陈耀龙.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J].浙江医学,2017,39(21):1823-1832.[6]陈光亮,周媛凤,张颖.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7,22(1):104-109.[7]曾学军.‘2010年中国痛风临床诊治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6):438-441.[8]濮永杰,孔卫东,徐珽.不同剂量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疗效的M e t a分析[J].中国药业,2015,24(16):21-24.[9]沈国珍,赵海平,王南.如意金黄软膏涂擦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21,56(9):649,695.[10]张远哲,沈涛,朱晓燕,等.如意金黄散对阳证疮疡大鼠局部皮肤T N F-α及I L-1㊁I L-8的影响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7):1564-1566.(收稿日期:2023-01-29)[编辑:白晓晖]җ基金项目: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 2022 75号)第一作者:张星华,E-m a i l:z h a n g x i n g h u a g s@163.c o m面瘫三针治疗妊娠期贝尔麻痹的临床观察җ张星华1,任超展1,张广军2,董春璇1,陈国栋1,孙其斌1(1.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730050;2.甘肃省兰州市中医医院,甘肃兰州730050)ʌ摘要ɔ目的:观察面瘫三针治疗妊娠期贝尔麻痹的临床疗效㊂方法:将50例妊娠期贝尔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㊂对照组接受传统体针治疗,观察组接受面瘫三针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 o u s e-B r a c k m a n n(H-B)面神经功能评分㊁面部功能评分㊁面部残疾指数(F D I)[躯体功能评分(F D I P)+社会生活功能评分(F D I 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 面神经功能评分㊁面部功能评分㊁F D I P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 D I 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㊂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 (21/25),高于对照组的72.0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面瘫三针治疗妊娠期贝尔麻痹临床疗效肯定,可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㊂ʌ关键词ɔ贝尔麻痹;面瘫;妊娠期;面瘫三针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D O I:10.19621/j.c n k i.11-3555/r.2024.0820贝尔麻痹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原因不明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所有类型的面神经麻痹中发病比例较高,归属中医 面瘫 范畴㊂妊娠期女性的贝尔麻痹发病率是未怀孕女性的2~4倍,多发生在妊娠晚期至产后两周[1-2]㊂目前,西医临床指南推荐在贝尔麻痹症状出现3~7d内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以最大限度增加面神经恢复的机会[3]㊂研究表明,怀孕期间反复使用类固醇与新生儿出生体56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4月第32卷第8期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A p r.2024,V o l.32N o.8质量和头围较低有关[4-5]㊂面瘫三针是孙其斌主任医师治疗面瘫的经验总结,主要适用于急性期,其选穴少而精,效果佳㊂本研究团队应用面瘫三针治疗妊娠期贝尔麻痹25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㊂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甘肃省中医院针灸一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妊娠期贝尔麻痹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㊂对照组年龄23~38岁,平均(26.37ʃ2.32)岁;病程6~25d,平均(5.06ʃ1.21)d㊂观察组年龄25~40岁,平均(28.24ʃ2.07)岁;病程2~45d,平均(5.71ʃ1.13)d㊂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㊂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伦理要求[6]㊂1.2诊断标准参考‘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制定:急性起病,单侧面部表情肌无力;患侧额纹消失或变浅,眼裂扩大,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消失或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漏气,刷牙漏水,进食夹食;听觉过敏,舌前2/3味觉减退,口干,耳后乳突部疼痛[7]㊂1.3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20~40岁;在妊娠期间发病,发病时间距预产期1~6个月;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书面声明㊂1.4排除标准存在流产倾向者;合并高血压病㊁糖尿病等严重妊娠期并发症者㊂2治疗方法2.1对照组接受传统体针治疗㊂取穴:患侧阳白㊁四白㊁颧髎㊁地仓㊁颊车㊂操作:对针刺穴位进行常规消毒,选用0.18mmˑ25mm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200970)进行针刺操作,平刺阳白,浅刺四白,直刺颧髎㊁地仓㊁颊车,得气后留针30m i n,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㊂连续治疗6周㊂2.2观察组接受面瘫三针治疗㊂取穴:患侧面瘫一穴㊁面瘫二穴㊁面瘫三穴㊂面瘫一穴即翳风;面瘫二穴为翳风与瘛脉连线的中点,位于手少阳三焦经在耳部的循行路线上;面瘫三穴位于乳突下㊁胸锁乳突肌前缘,在面瘫一穴㊁面瘫二穴后方㊂操作:对针刺穴位进行常规消毒,选用0.22mmˑ40mm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200970)针刺上述腧穴,垂直进针,针刺深度约为10m m,采用轻度捻转法,得气后留针30m i n,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㊂连续治疗6周㊂3疗效观察3.1观察指标①H o u s e-B r a c k m a n n(H-B)面神经功能评分㊂H-B面神经功能评分为6级,分别计0~5分,Ⅰ级:面神经功能正常,面部两侧对称,各区域功能正常,运动协调,计5分;Ⅱ级:面神经轻度功能障碍,面部轻度无力,稍用力时眼睑即可缓慢闭合,也可有细微的连带运动,计4分;Ⅲ级:面神经中度功能障碍,面部两侧存在明显差异,运动不协调,明显可见但不严重的连带运动㊁痉挛,计3分;Ⅳ级:面神经中-重度功能障碍,明显的面肌瘫痪,有损面容,或存在明显外观的不对称,计2分;Ⅴ级:面神经重度功能障碍,仅有或者几乎不能观察到面部运动,计1分;Ⅵ级:面神经完全麻痹,无连带运动㊁挛缩和痉挛,计0分[8]㊂②面部功能评分㊂面部功能评分包括抬额㊁皱眉㊁闭眼㊁耸鼻㊁颧肌肌力㊁鼻唇沟深浅㊁能否鼓腮㊁能否吹口哨㊁示齿露牙情况㊁下唇下降幅度10项内容,每项分为正常(计10分)㊁比健侧弱(分别计7.5㊁5.0㊁2.5分)㊁消失(计0分)3个级别,总评分为0~100分[9]㊂③面部残疾指数(F D I)评分㊂F D I评分由躯体功能评分(F D I P)和社会生活功能评分(F D I S)两部分组成,各5项㊂F D I P 每项计1~5分,总分越高表示患者躯体功能障碍越小;F D I S每项计1~6分,总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㊁社会生活能力越差[10]㊂3.2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11]㊂痊愈:患侧面部肌群活动与健侧无差异;显效:面部症状基本消失,静止时双侧面部表情对称,做表情时轻微功能障碍;好转:面部症状㊁体征部分改善,静止时面部可见部分表情不对称;无效:面瘫各种症状无明显改善,伴有后遗症状㊂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ˑ100%㊂3.3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㊂计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㊂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3.4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66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4月第32卷第8期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A p r.2024,V o l.32N o.8 (21/25),高于对照组的72.0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1㊂表1两组妊娠期贝尔麻痹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组别例数痊愈(例)显效(例)好转(例)无效(例)总有效率(%)观察组251083484.00һ对照组25756772.00注:与对照组比较,һP<0.05㊂(2)H-B面神经功能评分㊁面部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H-B面神经功能评分㊁面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治疗后,两组患者H-B面神经功能评分㊁面部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2㊂表2两组妊娠期贝尔麻痹患者治疗前后H o u s e-B r a c k m a n n面神经功能评分㊁面部功能评分比较(分,xʃs)组别例数时间H o u s e-B r a c k m a n n面神经功能评分面部功能评分观察组25治疗前2.97ʃ0.6147.73ʃ5.31治疗后4.82ʃ0.12әһ85.21ʃ3.12әһ对照组25治疗前2.42ʃ0.8448.42ʃ3.84治疗后3.71ʃ0.31ә76.71ʃ4.31ә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ә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һP<0.05㊂(3)F D I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F D I P评分㊁F D I 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治疗后,两组患者F D I P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F D I 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3㊂表3两组妊娠期贝尔麻痹患者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评分比较(分,xʃs)组别例数时间躯体功能评分社会生活功能评分观察组25治疗前14.73ʃ2.3127.73ʃ4.72治疗后22.51ʃ3.12әһ14.21ʃ2.52әһ对照组25治疗前15.42ʃ3.1428.42ʃ3.94治疗后18.71ʃ2.31ә17.63ʃ3.61ә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ә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һP<0.05㊂4讨论贝尔麻痹多由急性炎症引发的茎乳孔内面神经脱髓鞘或轴索损害(以脱髓鞘居多)所致,是面神经损伤的常见类型㊂通过早期积极干预治疗,75%~90%患者可恢复,但仍有10%~25%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面神经功能障碍[12]㊂现代医学对妊娠期贝尔麻痹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膝状神经节中的疱疹病毒活化阈值降低,细胞外容积增加,高血压㊁高凝状态和激素水平的变化也被认为是贝尔麻痹发展的病因[13]㊂妊娠期贝尔麻痹的预后比非妊娠期贝尔麻痹更差,临床建议发病早期使用类固醇治疗,但支持证据较少,且存在潜在风险[14]㊂手足少阳经皆分布于人体侧面,其经脉循行与贝尔麻痹的发病部位高度一致㊂贝尔麻痹病变部位在茎乳孔内,即乳突稍前方,而面神经在完骨穴附近入颅,其出入之处正是手少阳三焦经分布的范围㊂足少阳胆经在耳前㊁耳后㊁耳中均有循行,少阳为枢,胆为中正之官,内藏相火,风为阳邪,易袭阳位,风火相煽,则易动相火,相火上炎,犯于耳部经络,则致耳后疼痛㊁口眼 斜等症㊂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同属少阳,均分布于侧头部,为通达阴阳之枢纽,且乳突区仅有少阳经脉分布循行㊂面瘫症状符合少阳病枢机不利的表现,故可按少阳病的治法,独取少阳以治之㊂孙其斌教授以面部经络和面神经走行分布为基础,基于现代神经解剖学提出面瘫三针的概念[15]㊂面瘫一穴即翳风,位于耳后,是面神经在茎乳孔处出颅的位置,其深部为面部神经干,针刺面瘫一穴可缓解茎乳孔局部压迫,减轻局部神经水肿,提高面神经的兴奋性,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㊂面瘫二穴为翳风与瘛脉连线的中点,位于手少阳三焦经在耳部的循行路线上,浅层是面神经颈支分布区域,针刺面瘫二穴可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损伤神经的轴突生长,减轻神经肌肉麻痹㊂面瘫三穴位于乳突下㊁胸锁乳突肌前缘,在面瘫一穴㊁面瘫二穴后方,此穴位于面神经下颌缘支上,可改善外耳道周围皮肤感觉障碍㊂三穴可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刺激上述位置共同发挥开枢机㊁调经筋之功,从而缩短病程,截断病势,祛邪达表,通络牵正,使筋肉得养,口眼端正㊂临床采用针灸治疗贝尔麻痹的取穴以阳明经为主㊁少阳经为辅,以少阳经为主要选穴的临床报道较少㊂目前,普遍认为贝尔麻痹急性期应尽量少刺激或浅刺激面部腧穴,且对于妊娠期贝尔麻痹急性期的针灸介入时机及针刺刺激量方面仍存在争议㊂(下转第107页)76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4月第32卷第8期。
电针、艾灸、牵正散合玉屏风散加味中医三联疗法治疗难治性面瘫54例发表时间:2013-02-18T16:33:21.1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9期供稿作者:隆光明[导读] 观察电针、艾灸、牵正散合玉屏风散加味中医三联疗法治疗难治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隆光明(湖南新邵县中医院康复科湖南邵阳 422900)【摘要】观察电针、艾灸、牵正散合玉屏风散加味中医三联疗法治疗难治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电针、艾灸、牵正散合玉屏风散加味中医三联疗法治疗难治性面瘫54例,三者同时进行,治疗10天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治疗2-3疗程后统计疗效。
结果治疗54例,痊愈35例(64.81%),显效15例(27.78%),有效3例(5.6%),有效1例(1.85%),总有效率98.15%。
结论电针、艾灸、牵正散合玉屏风散加味中医三联疗法治疗难治性面瘫疗效满意。
【关键词】难治性面瘫中医三联疗法电针艾灸中药内服牵正散玉屏风散中医曰“面瘫”,西医称“面神经炎”或“面神经麻痹”,认为局部受风或寒冷刺激,引起面神经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局部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组织水肿,使面神经受压而出现炎性变化。
难治性面瘫是指本病后经治疗1个月以上,仍见口角歪斜,难以进行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
[1]笔者自2003年7月-2012年10月采用电针、艾灸、牵正散合玉屏风散加味中医三联疗法治疗难治性面瘫5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4例,男28例,女26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13岁;病程最长4个月,最短30d;左侧面瘫25例,右侧面瘫29例。
1.2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中面瘫的诊断标准诊断。
纳入病例均为符合诊断标准的周围性面瘫,并经部分或系统治疗1个月及以上的患者。
排除中耳炎、腮腺炎、颅底脑膜炎、鼻咽部肿瘤、外伤等引起的周围神经麻痹及脑血管病引起的中枢性面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