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专项训练
- 格式:docx
- 大小:330.06 KB
- 文档页数:6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人教版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试题卷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下列情况下,反应速率相同的是A.等体积0.1 mol/L HCl和0.1 mol/L H2SO4分别与0.2 mol/L NaOH溶液反应B.等质量锌粒和锌粉分别与等量1 mol/L HCl反应C.等体积等浓度HCl和HNO3分别与等质量的Na2CO3粉末反应D.等体积0.2 mol/L HCl和0.1 mol/L H2SO4与等量等表面积等品质石灰石反应2.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的2s内氢气的平均速率:ν(H2)=0.45mol/(L·s),则2s末NH3的浓度为A.0.50mol/L B.0.60mol/LC.0.45mol/L D.0.55mol/L3.下列各组实验中溶液最先变浑浊的是()A.0.1mol/L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5mL,反应温度10℃B.0.1mol/L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10℃C.0.1mol/L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5mL,反应温度30℃D.0.2mol/L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30℃4.将氯酸钾加热分解,在0.5min内放出氧气5mL,加入二氧化锰后,在同样温度下0.2 min内放出氧气50 mL,加入二氧化锰后反应速率是未加二氧化锰时反应速率的多少倍( )A.10 B.25 C.50 D.2505.C+CO 22CO;ΔH1>0,反应速率v1,N2+3H22NH3;ΔH2<0,反应速率v2。
如升温,v1和v2的变化是( )A.同时增大B.同时减少C.v1增大,v2减少D.v1减少,v2增大6. 四位同学同时进行反应:A(g)+3B(g)=2C(g)+2D(g) 的速率测定实验,分别测得反应速率如下:① v(A)=0.15mol/(L·s)②v(B)= 0.6mol/(L·s) ③v(C)= 0.4mol/(L·s)④v(D)= 0.45mol/(L·s)。
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选择题1. 甲、乙两容器都发生反应2 A(g)+B(g) 3C(g),两容器温度和初始压强都相同。
在甲恒容容器中充入2 mol A和1 mol B,达平衡后,C在平衡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为φ1、物质的量为n 1 ;在乙恒压容器中充入1.4 mol A、0.7 mol B和0.6 mol C,达平衡后C在平衡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为φ 2 、物质的量为n 2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φ1 >φ2B. n 1 >n 2C. n 1 = n 2D.φ 1 <φ 22. 一定温度下,在一定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NO2发生如下反应:2NO2 N2O4并达到平衡,此时NO2的转化率为P%,再次充入NO2,其转化率将()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确定3. 将2 mol A和1 mol B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 xC(g),达到化学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
假设该反应的条件分别和下列各选项的条件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在恒温恒压下,当时,按1.5 mol A、l mol C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 C的体积分数仍为B.若在恒温恒容下,当2时,将2mol C作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仍为C.若在恒温恒压下,当时,l mol A、1mol B、6mol C作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D.若在恒温恒容下,按0.6mol A、0.3mol B、1.4mol C作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则为2或34. 恒温恒压下,mol A和mol B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反应:A(g)+2B(g) 2C(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mol C。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A、B的转化率之比为:B.起始时刻和达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比为C.若起始时放人2 mol A和2 mol B,则达平衡时生成2n mol C D.当(A)=2 (B)时,可确定反应达平衡5. 在密闭容器中,aA(g) bB(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1倍,当达到新平衡时,8的浓度是原来的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 .物质A 的转化率减少了 C .物质B 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 .6. 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NH 3 ,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NH 3N 2 +3H 2 ,并达到平衡。
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选择题1.已知反应①:CO(g)+CuO(s)CO 2(g)+Cu(s)和反应②:H 2(g)+CuO(s)Cu(s)+H 2O(g)在相同的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 1和K 2,该温度下反应③:CO(g)+H 2O(g)CO 2(g)+H 2(g)的平衡常数为K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 1=c (CO 2)·c (Cu )c (CO )·c (CuO )B .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 =K 1K 2C .对于反应③,恒容时,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则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D .对于反应③,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浓度一定减小2.关节炎是因为在关节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钠晶体,尤其是在寒冷季节易诱发关节疼痛,其化学机理如下: ①HUr +H 2OUr -+H 3O +,尿酸 尿酸根离子 ②Ur -(aq)+Na +(aq) NaUr(s)。
下列对反应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 .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在反应N 2+3H 22NH 3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 3的浓度增加了0.6 mol·L -1,在此段时间内用H 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 mol·L -1·s -1,则此段时间是( ) A .1 s B .2 s C .44 s D .1.33 s4.在相同条件下,做H 2O 2分解对比实验时,其中①加入MnO 2催化,②不加MnO 2催化。
下图是反应放出O 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5.与外界隔热、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2X(g)+Y(g)3Z(g)+M(s) ΔH =-akJ·mol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容器的温度不再升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 .容器压强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放出的总热量可能为a kJD .反应过程中,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6.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数值如下: ①2NO(g)N 2(g)+O 2(g) K 1=1×1030②2H 2(g)+O 2(g)2H 2O(g) K 2=2×1081③2CO 2(g)2CO(g)+O 2(g) K 3=4×10-9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1=c (N 2)·c (O 2)B .该温度下,反应2H 2O(g)2H 2(g)+O 2(g)的平衡常数的数值约为5×10-80C .该温度下,反应①、②的逆反应、反应③产生O 2的倾向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 >H 2O>CO 2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7.在1 L 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N 2和3 mol H 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 2+3H 2===2NH 3,1 min 后测得生成0.06 mol NH 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 .v (NH 3)=0.06 mol·L -1·min -1B .v (NH 3) =2v (N 2)C .v (NH 3) =0.12 mol·L -1·min -1D .v (N 2)∶v (H 2)∶v (NH 3) =1∶3∶2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B .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 .加入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 .使用催化剂,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9.在一密闭烧瓶中,在25 ℃时存在着平衡:2NO 2===N 2O 4(正反应放热)。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合成氨工业采用高温条件B、配制FeSO4溶液时在溶液中加入稀硫酸C、H2、I2、HI 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D、工业制硫酸中,SO2氧化成SO3,往往需使用催化剂2.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下图的是( )A.C02(g)+H2(g) CO(g)+H20(g) △H>0B.CH3CH20H(g) CH2=CH2(g)+H20(g) △H>0C.2C6H5CH2CH3(g)+03(g) 2C6H6CH=CH2(g)+2H2O(g) △H<0D.C02(g)+2NH3(g) CO(NH2)2(s)+H20(g) △H<03.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g)+Y(g)2Z(g)△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 )A.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v(Z)=2.0×10-5mol/(L·min)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4.两气体A、B分别为0.6mol、0.5mol。
在0.4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B mC+2D,经5min后达到平衡,此时C为0.2mol。
又知在此反应时间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m值为3 B.B的转化率为20% B.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 C.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 D.平衡时反应混合物总物质的量为1mol 5.在四支试管中发生反应:Mg+2HCl=MgCl2+H2↑,生成H2的速率最大的是()A.A B.B C.C D.D6.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NO22NO+O2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A.①③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⑥7.四个试管中都装有5 mL 0.1 mol·L-1Na2S2O3溶液,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加入0.1 mol·L -1硫酸和一定量水,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A.20 ℃,10 mL硫酸 B.20 ℃,5 mL硫酸和5 mL水C.30 ℃,10 mL硫酸 D.30 ℃,5 mL硫酸和5 mL水8.已知可逆反应X(g)+2Y(g)Z(g) ΔH<0,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Y和一定量的X后,X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B.增大X的浓度,X的转化率增大C.容器中压强恒定时,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D.保持温度和密闭容器的压强不变,再充入1 mol X和2 mol Y,再次达到平衡时n(Z)/n(X)的值会变小9.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 2 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 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s)-1② 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s)-1③ 2 s 时物质 A 和 B 的转化率(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占总物质的量的百分数)一样④ 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0.3 mol·L-1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10.在100℃时,把0.5molN2O4通入体积为5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试题+答案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试题1.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的反应速率中最快的是()A.υ(D)= mol / L·s B.υ(C)=mol / L·sC.υ(B)= mol / L·min D.υ(A)= mol / L·s2.某反应:△H== —122 kJ/mol,S== 231 J/(mol·K),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A.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C.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D.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3.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υ正(N2)=υ逆(NH3) B.3υ正(N2)=υ正(H2)C.2υ正(H2)=3υ逆(NH3) D.υ正(N2)=3υ逆(H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增大C.加入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一般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5.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6molB,发生以下反应:4A(g)+6B(g) 4C(g) +5D(g)。
若经5s后,剩下的A是,则B的反应速率是()A.mol / L·s B.mol / L·s C.mol / L·s D.mol / L·s 6.已知:X(s)+3Y(g) 2Z(g),ΔH<0。
为了使该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①高温②低温③高压④低压⑤加催化剂⑥分离出ZA.①③⑤B.②③⑤ C.②③⑥D.②④⑥7.同质量的锌与盐酸反应,欲使反应速率增大,选用的反应条件正确的组合是()反应条件:①锌粒②锌片③锌粉④5%盐酸⑤10%盐酸⑥15%盐酸⑦加热⑧用冷水冷却⑨不断振荡⑩迅速混合后静置A.③⑥⑦⑨ B.③⑤⑦⑨ C.①④⑧⑩ D.②⑥⑦⑩8.某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时,n(A)∶n(B)∶n(C)=2∶2∶1。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决定于化学反应的内因,与其他外界条件无关B.相同温度下,反应A+B C与反应C A+B的化学平衡常数相同C.反应2SO 2(g)+O2(g)2SO3(g) ΔH<0 温度升高,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不变D.反应A(g)+B(g)2C(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2(C)/[c(A)·c(B)]2.在一定温度、一定体积条件下,能说明下列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反应2SO 2(g)+O2(g)2SO3(g)容器内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B.反应A 2(g)+B2(g)2AB(g)容器内A2的消耗速率与AB消耗速率相等C.反应N 2+3H22NH3容器内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D.反应4A(s)+3B(g)2C(g)+D(g)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3.可逆反应a A(g)+b B(g)c C(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关系式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av(A)正=bv(B)正B.bv(A)正=av(B)逆C.cv(C)正=av(A)逆D.av(A)正=bv(B)逆4.已知2SO 2(g)+O2(g)2SO3(g)ΔH=-197 kJ·mol-1。
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2 mol SO2和1 mol O2;(乙)1 mol SO2和0.5 mol O2;(丙)2 mol SO3。
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B. SO3的质量m:m甲=m丙>2m乙C.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k乙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2Q乙5.四个试管中都装有5 mL 0.1 mol•L﹣1Na2S2O3溶液,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加入0.1 mol•L﹣1硫酸和一定量的水,最先出现浑浊的是()A. 20℃,5 mL硫酸,2 mL水B. 20℃,4 mL硫酸,3 mL水C. 30℃,4 mL硫酸,3 mL水D. 30℃,5 mL硫酸,2 mL水6.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m A(g)+n B(g)p C(g)的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图像如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由图1可知,T1<T2,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由图2可知,该反应m+n<pC.图3中,表示反应速率v正>v逆的是点3D.图4中,若m+n=p,则a曲线一定使用了催化剂7.化学平衡常数K的数值大小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在常温下,某些反应及其平衡常数数值如下:2NO(g)N 2(g)+O2(g)K1=1×10302H 2(g)+O2(g)2H2O(g)K2=2×10812CO 2(g)2CO(g)+O2(g)K3=4×10-9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NO分解产生O2的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1=c(N2)·c(O2)c(NO)B.常温下,水分解产生O2,此时平衡常数的数值约为5×10-80C.常温下,NO、H2O、CO2三种化合物分解放出O2的倾向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H2O>CO2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8.冰醋酸CH3COOH沸点较高(117.9 ℃),且能形成二聚物(CH3COOH)2,其反应式为2CH3COOH(g)(CH 3COOH)2(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采用测气体密度的方法测醋酸相对分子质量,为尽量接近真实性,在测定时应采用()A.高温低压B.低温低压C.加催化剂D.低温高压9.下图中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Z(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只改变一个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B.加大X的投入量C.使用催化剂D.缩小体积10.某温度下,2A(g)+B(g)3C(g)的平衡常数K=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B.K越小,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C.对于某一可逆反应,在任何条件下K均为一定值D.K越大,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大11.现有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12.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 和气体Y各0.16 mol 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 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练习题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一化学反应速率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某一时刻,某种反应物的瞬时反应速率B.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是指反应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1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D.化学反应速率可用反应体系中任何一种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2.对于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HCl和CaCl2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相同B.不能用CaCO3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但可用水来表示C.用H2O和C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同D.用CaCl2浓度的减小表示其反应速率3.反应4A(g)+3B(g)===2C(g)+D(g),经2 min,B的浓度减少0.6 mol·L-1。
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①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1·min-1②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为3∶2∶1③在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1·min-1④在这2 min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逐渐减小的,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逐渐增大的A.①② B.③ C.① D.②④知识点二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4.在2 L密闭容器内,某气体反应物在2 s内由8 mol变为7.2 mol,则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0.4 mol·L-1·s-1 B.0.3 mol·L-1·s-1C.0.2 mol·L-1·s-1 D.0.1 mol·L-1·s-15.在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 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1,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 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0.02 mol·L-1·min-1B.1.8 mol·L-1·min-1C.1.2 mol·L-1·min-1D.0.18 mol·L-1·min-16.对反应A+3B2C来说,下列反应速率中最快的是( )A.v(A)=0.3 mol/(L·min)B.v(B)=0.6 mol/(L·min)C.v(C)=0.5 mol/(L·min)D.v(A)=0.01 mol/(L·s)7.把0.6 mol X气体和0.4 mol Y气体混合于2 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3X(g)+Y(g) n Z(g)+2W(g);5 min末已生成0.2 mol W,若测知以Z浓度来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1 mol·L -1·min-1,则上述反应中Z气体的化学计量数n的值是( )A.1 B.2 C.3 D.48.已知:4NH 3(g)+5O2(g) 4NO(g)+6H2O(g),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表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4v(NH3)=5v(O2) B.5v(O2)=6v(H2O)C.2v(NH3)=3v(H2O) D.4v(O2)=5v(NO)9.反应4CO(g)+2NO 2(g) N2(g)+4CO2(g)开始进行时,CO的浓度为4 mol·L-1,N2的浓度为0,2 min后测得N2的浓度为0.6 mol·L-1,则此段时间内,下列反应速率表示正确的是( ) A.v(CO)=1.2 mol·(L·s)-1B.v(NO2)=0.3 mol·(L·min)-1C.v(N2)=0.6 mol·(L·min)-1D.v(CO2)=1.2 mol·(L·min)-110.反应2SO 2+O2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1,此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平均速率为0.04 mol·L-1·s-1。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试题一、单选题1.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g)+I2(g)⇋2Hl(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等于零B.达到平衡时,H2(g)和I2(g)浓度不再变化C.若充入稀有气体,体系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变大D.H2(g)的消耗速率与HI(g)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焓变是一个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的因素,放热反应具有自发进行的倾向B.在同一条件下物质有不同的熵值,其体系的混乱程度越大,熵值越大C.自发反应是指不需要条件就能发生的反应D.—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焓变和熵变的共同影响有关3.下列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在高温下有可能自发进行B.熵增加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熵减小的反应常温下都不会自发进行C.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D.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4.某温度下,H 2(g)+CO2(g)H2O(g)+CO(g)的平衡常数K=94,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CO2的转化率均是60%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2 mol/L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5.下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298 K时的稳定状态)。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Mg与F2反应的ΔS<0 B.MgF2(s)+Br2(l)MgBr2(s)+F2(g)ΔH=+600 kJ·mol-1 C.MgBr2与Cl2反应的ΔH<0 D.化合物的热稳定顺序:MgI2>MgBr2>MgCl2>MgF2 6.c(H+)相同的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分别与锌反应,若最后锌都己完全溶解,但放出的气体一样多,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整个反应阶段平均速率:醋酸>盐酸 B.反应所需时间:醋酸>盐酸C.参加反应的锌质量:盐酸>醋酸 D.开始,反应速率:盐酸>醋酸7.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8.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9.下列描述中,一定可以证明,某个在恒容容器中进行的有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己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几句①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对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的状态②温度一定时,压强不再变化的状态③气体密度不再变化的状态④各组分的浓度之比等于对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的状态⑤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的状态⑥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的状态⑦若为绝热体系,温度不再改变的状态A.2句B.3句C.4句D.5句10.一定温度下,某容器中加入足量碳酸钙,发生反应CaCO3(s)⇌CaO(s)+CO2(g)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当体系再次达平衡时,CO2浓度为原来的2倍B.增加CaCO3(s)的量,平衡正向移动,CO2的浓度增大C.将体积增大为原来的2倍,再次达到平衡时,气体密度不变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He,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11.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图⇋表示常温下盐酸滴加到0.1 mol/L某强碱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B.图⇋表示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反应2SO 2+O22SO3 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变化,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缩小容器体积C.图⇋表示某明矾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在加入20 mL Ba(OH)2溶液时铝离子恰好沉淀完全D.图⇋表示pH相同的盐酸与醋酸中分别加入水后溶液pH的变化,其中曲线a对应的是盐酸12.研究硫酸铜的量对锌与稀硫酸反应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认识正确的是()A.H+和OH-的反应活化能接近于零,反应几乎在瞬间完成B.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C.选用适当的催化剂,分子运动加快,增加了碰撞频率,故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2.某温度下,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 △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2v(H2) =3v(NH3)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一段时间后,混合气体密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平衡后再充入NH3,达到新平衡时,NH3的百分含量变小D.若反应前充入的N2与H2物质的量相等,达平衡时H2的转化率比N2的高3.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I2(g)+H2(g)2HI(g)(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要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可以采取的方法是A.降低温度B.增大H2的浓度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4.在2A(g)+B(g)3C(g)+4D(g)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A)=0.5mol/(L•s)B.υ(B)=0.3mol/(L•s)C.υ(C)=0.8 mol/(L•s)D.υ(D)=60mol/(L•min)5.某恒温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s)B+C(g) ΔH=" +Q" kJ·mol-1(Q>0)达到平衡。
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时,C(g)的浓度与缩小体积前的平衡浓度相等。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产物B的状态只能为固态或液态B.平衡时,单位时间内n(A)消耗﹕n(C)消耗=1﹕1C.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加入1molB和1molC,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小于Q kJ D.保持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平衡可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6.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的标志是()①反应速率v(N2):v(H2):v(NH3) =1:3:1 ②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③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⑤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⑥ 2v (N 2)正=v (NH 3) ⑦单位时间内3 mol H —H 断键反应同时2 mol N —H 也断键反应 A .①②③⑤⑥B .②③⑤⑥C .②③⑤⑥⑦D .②③④⑥⑦7.下列化学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对于可逆反应:H 2(g)+Br 2(g) )g (HBr 2达到化学平衡后,增大压强时,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正 确 的 色 色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专项训练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及其移动1. 对于可逆反应 H 2(g)+I 2,在温度一定下由 H 2(g)和 I 2(g)开始反应,下列说 法 是()A .H 2(g)的消耗速率与 HI(g)的生成速率之比为 2∶1B .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C .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D .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2.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 X(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的 是()①X、Y 、Z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2∶2 ②X、Y 、Z 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Z ,同时生成 2n mol Y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3. 对于 X +的平衡,若增大压强,Y 的转化率增大,则 X 和 Z 可能的状态是()A .X 为液态,Z 为气态B .X 为固态,Z 为气态C .X 为气态,Z 为气态D .无法确定4. 从植物花汁中提取的一种有机物,可简化表示为 H In ,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下列平衡,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红溶液+(溶液)+In - 黄溶液在上述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最终能使指示剂显黄色的是()A .盐酸B .NaHCO 3 溶液C .NaHSO 4 溶液D .Na 2O 2(固体)二、化学平衡图像5. 25 ℃时,在含有 P b 2+、Sn 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Sn(s)+Pb 2+ 2+(aq)+Pb(s),体系中 c (Pb 2+)和 c (Sn 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 (Pb 2+)增大B .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 Sn(NO 3)2 固体后,c (Pb 2+)变小C .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 c (Pb 2+)增大,说明该反应 ΔH >022v (H 2)= mol·L -1·min -1 D .25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2.26. 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SO 2 和 NO 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 SO 2(g)+NO 2(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3意图如右图所示。
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反应在 c 点达到平衡状态B .反应物浓度:a 点小于 b 点C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Δ t 1=Δ t 2 时,SO 2 的转化率:a ~b 段小于 b ~c 段7. 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下图的是( )A .CO 2(g)+2NH 3B .CO 2(g)+H 2C .CH 3CH 2D .2C 6H 5CH 2CH 3(g)+O 2 2)2(s)+H 2O(g) Δ H <0 +H 2O(g) Δ H >02===CH (g)+H 2O(g) Δ H >06H 5CH===CH (g)+2H 2O(g) Δ H <0三、化学平衡常数与转化率8. 700 ℃时,向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CO 和 H 2O ,发生反应:CO(g)+H 22(g)+H 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 t 2>t 1):反应时间/min0 t 1t 2n (CO)/mol1.200.80n (H 2O)/mol0.600.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在 t 1 min 内的平均速率为0.40 t 1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0.60 mol CO 和 1.20 mol H 2O ,达到平衡 时 n (CO 2)=0.40 molC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 0.20 mol H 2O ,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 衡时 CO 转化率不变,H 2O 的体积分数不变D .温度升高至 800 ℃,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 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9. 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2 mol CO 2 和 1 mol H 2 发生如下化学反应:CO 2(g)+H 2g)+H 2O(g),其化学平衡常数与温度(T )的关系如下表:T /℃ 700 800 830 1 000 1 200K0.6 0.9 1.0 1.7 2.6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反应在 830 ℃下达到平衡,则 CO 2 气体的转化率为________。
(3)若绝热时(容器内外没有热量交换),平衡发生移动的结果是使容器内 CO 的浓度增大,则容器内气体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能确定”)。
(4)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容器内压强不变B .混合气体中 c (CO)不变C .v 正(H 2)=v 逆(H 2O)D .c (CO 2)=c (CO)E .c (CO 2 )·c (H 2)=c (CO)·c (H 2O) 10.已知可逆反应:M(g)++Q(g) Δ H >0,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c (M)=1 mol·L -1,c (N)=2.4 mol·L -1。
达到平衡后,M 的转化率为 60%,此时 N 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2)若反应温度升高,M 的转化率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c (M)=4 mol·L -1,c (N)=a mol·L -1; 达到平衡后,c (P)=2 mol·L -1,a =____________。
(4)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 c (M)=c (N)=b mol·L -1,达到平衡后,M 的转化率为________。
11 .电子工业中清洗硅片上的 SiO 2(s) 的反应为 SiO 2(s) + 4HF(g)===SiF (g) + 2H 2O(g)Δ H (298.15 K)=-94.0 kJ·mol -1 Δ S (298.15 K)=-75.8 J·mol -1·K -1,设 Δ H和Δ S 不 随 温 度 而 变 化 , 则 此 反 应 自 发 进 行 的 温 度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12.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 2COONH 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和水解反应速率的测定。
(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 NH 2COONH 43(g)+CO 2(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温度/℃平衡总压强/kPa平衡气体总浓度/mol·L -115.05.72.4×10-320.08.33.4×10-325.012.04.8×10-330.017.16.8×10-335.024.09.4×10-3①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
A .2v (NH 3)=v (CO 2)B .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C .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 .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②根据表中数据,列式计算 25.0 ℃时的分解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取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放在一个带活塞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在 25.0 ℃下达到分 解平衡。
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将________(填“增加”、 “减少”或“不变”)。
④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焓变 Δ H ____0(填“>”、“=”或“<”),熵变 Δ S ____0(填 “>”、“=”或“<”)。
(2)已知:NH 2COONH 4+2H 24HCO 3+NH 3·H 2O ,该研究小组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溶液测定水解反应速率,得到 c (NH 2COO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⑤计算 25.0 ℃时,0~6 min 氨基甲酸铵水解反应的平均速率:__________。
⑥根据图中信息,如何说明该水解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 CO 2 和 H 2O(g)转化为 CH 4 和 O 2。
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CH 4 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1)在 0~30 小时内,CH 4 的平均生成速率 v Ⅰ、v Ⅱ、v Ⅲ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开始后的 12 小时内,在第______种催化剂作用下,收集的 CH 4 最多。
(2)将所得 CH 4 与 H 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CH 4(g)+H 2O +3H 2(g)。
该反应 Δ H =+206 kJ·mol -1。
①在下列坐标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变化图(进行必要标注)。
2②将等物质的量的 CH 4 和 H 2O(g)充入 1 L 恒容密闭反应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平衡,平 衡常数 K =27,此时测得 CO 的物质的量为 0.10 mol ,求 CH 4 的平衡转化率(计算结果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已知:CH 4(g)+2O 2(g)===CO (g)+2H 2O(g)ΔH =-802 kJ·mol -1写出由 CO 2 生成 CO 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c 12.(1)①BC ②K =c 2(NH 3)·c (CO 2)= c ⎪2· c ⎪= ×(4.8×10-3)3≈1.6×10-8③增加答案1.B 2.C 3.C 4.B 5.D 6.D 7.A 8.Bc2 c c 2 2 (2)33.3% (3)降低 (4)BC10.(1)25% (2)增大 (3)6 (4)41.4%11.小于 1 240 K⎛2 ⎫ ⎛1 ⎫ 4 ⎝3 ⎭ ⎝3 ⎭ 27④> >(2)⑤0.05 mol·L -1·min -1⑥25 ℃时反应物的起始浓度较小,但 0~6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曲线的斜率)仍比 15.0 ℃时的大13.(1)v Ⅲ>v Ⅱ>v Ⅰ Ⅱ(2)①(3)CO 2(g)+3H 2②91%+2O 2(g)+3H 2(g) ΔH =+1 008 kJ·mo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