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轴承的检修标准介绍(2)
- 格式:pptx
- 大小:90.10 KB
- 文档页数:10
离心泵和往复泵检修验收标准1、检修过程管理(1)、泵检修执行《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及设备使用说明书中的规定。
(2)、重要泵检修应编制检修施工技术方案(或按第四章装置检修(或消缺)技改技措施工方案明细),一般机泵检修应按检修关键工序控制卡检修。
2、部件检修质量标准(1)、离心泵检修标准:(a)转子检修标准➢检查主轴颈径向跳动不超过主轴颈的0.25‰,最大值不超过0.025mm;➢以两轴颈为基准,检查联轴节及主轴的各部径向跳动最大不超过0.04mm;➢转子组装后检查主轴轴套及叶轮密封环径向跳动应不大于0.05mm;➢检查平衡盘端面跳动不大于0.04mm;➢检查推力盘端面跳动不大于0.02mm;单级离心泵转子跳动表(mm)合设备说明书要求。
(注:要求叶轮与主轴间为紧配合,对于悬臂泵叶轮与主轴间配合间隙不大于0.02mm)➢检查各部口环间隙符合下表要求:精度要求不低于G2.5级,对于水平剖份的泵(BB1和BB3泵型)转子动平衡后不用二次拆装的动平衡精度可要求达到G1.0级。
注:一般对于悬臂泵只做叶轮动平衡即可;对于多级泵,转子组装时其轴套、叶轮、平衡盘、推力盘端面跳动须达到表5的技术要求,必要时研磨修刮配合端面,组装后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须做好标记,然后进行动平衡校验,校验合格后转子解体,泵体组装量各部件按标记进行回装。
平衡校验一般情况在叶轮上去重,但切去厚度不得大于叶轮壁厚的1/3。
➢转子轴向定位符合如下要求:转子与泵体组装后,测定转子总窜量,转子定中心时应取总窜量的一半,但对于两端支承的热油泵,入口的轴向窜量应比出口的轴向窜量大0.50~1.00mm。
(b)滑动轴承检修标准➢检查径向滑动轴承与轴承座间接触应均匀,接触面积达70%以上,检查径向滑动轴承紧力为0~0.04mm;➢视接触面情况对轴承座进行调整处理,要求轴颈与轴瓦接触角为60~90,接触面应均匀,接触点不少于每平方厘米2个;➢轴承合金与轴承料应结合牢固,合金层表面不得有气孔、夹渣、裂纹、剥离等缺陷;➢滑动轴承顶间隙应符合下表要求行➢检查各止推瓦块与止推盘的接触良好,检查各止推瓦块厚度差不大于0.01mm,止推轴承安装端面轴向跳动不大于0.02mm;(c)滚动轴承检修标准➢洗净、检查轴承箱及其视镜、补油(脂)路(道),保证清洁、畅通;➢检查滚动轴承的滚子、保持架与滚道表面应无坑痕和斑点,转动自如无杂音;➢承受轴向与径向载荷的滚动轴承与轴配合为H7/js6;➢仅承受径向载荷的滚动轴承与轴配合为H7/k6;➢滚动轴承外圈与轴承箱内孔配合为js6/h6;➢凡轴向止推采用滚动轴承的泵,其滚动轴承外圈的轴向应留有0.02~0.06mm的间隙;➢滚动轴承热装时严禁用火焰直接加热,加热温度不得超过120度;➢清洗轴承冷却夹套,必要时酸洗处理。
离心泵的检修要求
1.检修要求通过对泵的检修,消退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的泵所存在的缺陷,要达到下面要求。
①泵和驱动机原先的对中可能遭到破坏,会引起机组振动,需进行中心复查和调整。
②泵转子可能产生弯曲,需校正或更换。
③泵的零部件可能磨损、腐蚀、变形或产生裂纹,需修理或更换。
④必要时,转子需进行动静平衡的复查和校正。
⑤消退因磨损产生的较大间隙,提高泵的效率。
⑥泵内原有各部分间隙可能起了变化,需进行调整。
⑦清除泵内污垢、锈迹。
⑧更换轴封填料、修理机械密封和更换各结合面的密封垫片或涂料,消退泵的跑、冒、滴、漏,削减被输送化工介质的铺张。
2.泵用静密封
离心泵除了轴封以外,还有一些结合面的密封,即静止密封。
静止密封泄漏的掌握,虽比轴封简单掌握,但假如处理不当,也会造成介质外漏,甚至使泵不能正常运行。
这些静止密封点,诸如泵盖与泵壳的结合面,轴承压盖与轴承箱的结合面等,均需认真进行处理。
3.泵用动密封
正确地选用和安装好填料密封或机械密封,是保证轴封
正常工作必不行少的条件。
(1)填料密封
在化工厂中,泵用轴封填料的选用,应满意以下四点要求。
①填料耐介质腐蚀;②填料具有肯定的强度;③填料具有肯定的弹性和塑性;④填料能适应介质的温度(高温或低温)。
填料密封安装时,填料环的外径小于填料函孔径0.30—0.50mm;内径大于轴径0.10~0.20mm。
切口一般为轴向45度。
安装时,相邻两道填料的切口至少应错开90度。
填料道数较多时,应装填一道,压紧一道。
离心泵轴承与轴承座检修步骤及方法一、轴承的检修:1、椭圆度和轴径锥度不能大于轴直径的千分之一。
2、轴径表面的粗糙度Ra<1.6um。
3、轴径与轴瓦的接触面积不应小于60°~90°范围,它的表面不应有腐蚀痕迹。
4、外壳与轴承应紧密接触。
5、轴瓦不能有裂纹、砂眼、金属削等。
6、轴承盖与轴瓦之间的紧力不小于0.02~0.04mm。
7、滚珠轴承的外径与轴承箱内壁不能接触。
8、径向负荷的滚动轴承外圈与轴承箱内壁接触采用H7/h6配合。
二、滑动轴承:1、轴承与轴承压盖的过盈量为0.02~0.04mm,下轴承衬与轴承座接触均匀,接触面积应达60%以上。
2、更换轴承时,轴颈与下轴承接触角为60~900密封,接触面积应均匀,接触点每平方厘米不少于2~3点。
3、轴承合金层与轴承衬应结合牢固,合金层表面不得有气孔、夹渣、剥落等缺陷。
4、承顶部间隙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5、轴承侧间隙在水平中分面上的数据为顶间隙的一半。
三、滚动轴承:1、承受轴向和径向载荷的滚动轴承与轴的配合为H7/js6。
2、仅承受径向载荷的滚动轴承与轴的配合为H7/k6。
3、滚动轴承外圈与轴承箱内壁配合为Js7/h6。
4、凡轴向止推采用滚动轴承的泵,其滚动轴承的外圈的轴向间隙应留有0.02~0.06mm。
5、滚动轴承拆装时,采用热装的温度不超过100℃,严禁用火焰直接加热。
6、滚动轴承的滚动体与油与滑道表面应无腐蚀、坑疤与斑点,接触平滑无杂音。
四、滚动轴承的游隙:1、所谓滚动轴承的游隙是指将外圈(或内圈)固定后内圈(或外圈)在径向或轴向的最大位移量。
2、径向上的位移称为径向游隙,轴向上的位移称为轴向游隙。
3、滚动轴承在工作过程中允许有适当的游隙。
4、游隙过大,会使同时承受载荷的滚动体数目减少,易使滚动体与套圈产生弹性变形,降低轴承寿命。
同时,还降低轴承的旋转精度,产生径向跳动,从而引起振动和噪声;游隙过小,则工作时阻力增大,会造成轴承发热,加速轴承的磨损。
离心泵检修与质量标准3.1 拆卸前准备3.1.1 掌握泵的运转情况,并备齐必要的图纸和资料。
3.1.2 备齐检修工具、量具、起重机具、配件及材料。
3.1.3 切断电源及设备与系统的联系,放净泵内介质,达到设备安全与检修条件。
3.2 拆卸与检查3.2.1 拆卸附属管线,并检查清扫。
3.2.2 拆卸联轴器安全罩,检查联轴器对中,设定联轴器的定位标记。
3.2.3 测量转子的轴向窜动量,拆卸检查轴承。
3.2.4 拆卸密封并进行检查。
3.2.5 测量转子各部圆跳动和间隙。
3.2.6 拆卸转子,测量主轴的径向圆跳动。
3.2.7 检查各零部件,必要时进行探伤检查。
3.2.8 检查通流部分是否有汽蚀冲刷、磨损、腐蚀结垢等情况。
3.3 检修标准按设备制造厂要求执行,无要求的按本标准执行。
3.3.1 联轴器3.3.1.1 半联轴器与轴配合为H7/js6。
3.3.1.2 联轴器两端面轴向间隙一般为2~6mm。
3.3.1.3 安装齿式联轴器应保证外齿在内齿宽的中间部位。
3.3.1.4 安装弹性圈柱销联轴器时,其弹性圈与柱销应为过盈配合,并有一定紧力。
弹性圈与联轴器销孔的直径间隙为0.6~1.2mm。
3.3.1.5 联轴器的对中要求值应符合表2要求。
3.3.1.6 联轴器对中检查时,调整垫片每组不得超过4块。
3.3.1.7 热油泵预热升温正常后,应校核联轴器对中。
3.3.1.8 叠片联轴器做宏观检查。
3.3.2 轴承3.3.2.1 滑动轴承a.轴承与轴承压盖的过盈量为0~0.04mm(轴承衬为球面的除外),下轴承衬与轴承座接触应均匀,接触面积达60%以上,轴承衬不许加垫片。
b.更换轴承时,轴颈与下轴承接触角为60°~90°,接触面积应均匀,接触点不少于2~3点/cm2。
c.轴承合金层与轴承衬应结合牢固,合金层表面不得有气孔、夹渣,裂纹、剥离等缺陷。
d.轴承顶部间隙值应符合表3要求。
e.轴承侧间隙在水平中分面上的数值为顶部间隙的一半。
离心泵维护规程1总则1.1主题适用范围1.1.1本规程规定了离心泵的检修周期与检修内容、检修与质量标准、试车与验收、维护与故障处理。
1.1.2本规程适用于热电车间常用离心泵2检修周期与内容2.1检修周期2.1.1根据状态检测结果及设备运行状况,可以适当调整检修周期。
2.1.2检修周期(见表1)表1 检修周期表2.2检修内容2.2.1小修项目2.2.1.1更换填料密封。
2.2.1.2双支承泵检查清洗轴承、轴承箱、挡油环、挡水环、油标等,调整轴承间隙。
2.2.1.3检查修理联轴器及驱动机与泵的对中情况。
2.2.1.4处理在运行中出现的一般缺陷。
2.2.2大修项目2.2.2.1包括小修项目。
2.2.2.2检查修理机械密封。
2.2.2.3解体检查各零部件的磨损、腐蚀和冲蚀情况。
泵轴、叶轮必要时进行无损探伤。
2.2.2.4检查清理轴承、油封等,测量、调整轴承油封间隙。
2.2.2.5检查测量转子的各部圆跳动和间隙,必要时做动平衡校验。
2.2.2.6检查并校正轴的直线度。
2.2.2.7测量并调整转子的轴向窜动量。
2.2.2.8检查泵体、基础、地角螺栓及进出口法兰的错位情况,防止将附加应力施加于泵体,必要时重新配管。
3检修与质量标准3.1拆卸前准备3.1.1掌握泵的运行情况,并备齐必要的图纸和资料。
3.1.2备齐检修工具、量具、起重机具、配件及材料。
3.1.3切断电源及设备与系统的联系,放净泵内介质,达到设备安全与检修条件。
3.2拆卸与检查3.2.1拆卸附属管线,并检查清扫。
3.2.2拆卸联轴器安全罩,检查联轴器对中,设定联轴器的定位标记。
3.2.3测量转子的轴向窜动量,拆卸检查轴承。
3.2.4拆卸密封并进行检查。
3.2.5测量转子各部圆跳动和间隙。
3.2.6拆卸转子,测量主轴的径向圆跳动。
3.2.7检查各零部件,必要时进行探伤检查。
3.2.8检查同流部分是否有汽蚀冲刷、磨损、腐蚀结垢等情况。
3.3检修标准按设备制造厂要求执行,无要求的按本标准执行。
离心泵检修标准规程一、离心泵完好标准1.1 离心泵的基本结构离心泵主要由泵壳、转子、叶轮、轴承及密封等组成。
泵壳体是卧式,由吸入室和排出室组成。
在壳体的两端或一端设有支承转子的轴承室、机械密封室。
转子由主轴、叶轮、轴套、轴承、联轴器组成,各配件以不同的配合方式装配在轴上。
1.2检修标准:离心泵一般一年大修一次,累计运行时间未满2000h,可按具体情况适当延长。
(1)电流表、压力表工作正常稳定(2)机封或填料压盖部位的温度正常,机封无泄漏,填料密封渗漏正常。
(3)检查泵的轴承温升正常,轴承温升一般不超过周围温度35℃,最高不能超过75℃。
(4)检查泵的声音和振动是否正常。
二、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2.1 检修周期根据状态监测结果及设备运行状况,可以适当调整检修周期。
一般检修周期见表1。
2.2 小修项目(1)检查清理冷却水、封油和润滑等系统。
(2)处理在运行中出现的一般缺陷。
(3)根据运行情况,检查机械密封或更换填料密封。
(4)检查清洗轴承、轴承箱、挡油环、挡水环、油标等,调整轴承间隙。
并检查轴承滚子外圈间的间隙。
(5)检查各部螺栓有无松动。
(6)检查修理联轴器及驱动机与泵的对中情况。
2.3 大修项目(1)包括小修的所有项目。
(2)解体检查各零部件的磨损、气蚀和冲蚀情况并进行修理或更换,泵轴、叶轮必要时进行无损探伤。
(3)检查清理轴承、油封等,测量、调整轴承油封间隙。
必要时更换轴承或油封。
(4)检查轴的弯曲度,必要时校正轴的直线度。
(5)检查测量转子的各部圆跳动和间隙,必要时做动平衡校检。
(6)修理或更换机械密封及填料。
(7)测量并调整转子的轴向窜动量。
(8)调校出口压力表。
(9)检查进出口滤网,必要时更换。
(10)检查泵体、基础、地脚螺栓及进出口法兰的错位情况,防止将附加应力施加于泵体,必要时调整垫铁和泵体水平度或重新配管。
三、检修方法与质量标准3.1 检修前准备工作(1)掌握泵的运转情况,并备齐必要的图纸和资料。
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范文一、离心泵泵轴1 、清洗并检查泵轴,泵轴应无裂纹,严重磨损等缺陷。
如已有磨损、裂纹、冲蚀等,应详细记录,并分析其原因。
2 、检测离心油泵泵轴直线度,其值在全长上应不大于0.05mm 。
轴颈表面不得有麻点、沟槽等缺陷,表面粗糙度的最大允许值为0.8 a m,轴颈圆度和圆柱度误差应小于0.02mm。
3 、离心泵键槽中心线对轴中心线平行度误差应小于0.03mm /100二、离心泵叶轮1 、清洗并检查各级叶轮表面,叶轮表面应无裂纹、磨损等缺陷,叶轮流道表面应光滑,且无结垢、毛刺,叶片应无裂纹、冲刷减薄等缺陷。
2 、检查各级叶轮吸入口和排出口密封环,应无松动,密封环表面光滑,无毛刺,表面粗糙度Ra 的最大允许值为0.8a m ,与叶轮装配间隙量应为0.05~ 0.10 mm 。
以叶轮内孔为基准,检查叶轮径向跳动应不大于0.05 mm 。
端面跳动不大于0.04 mm 。
3 、叶轮与轴采用过盈配合,一般为H7/h6 。
键与键槽配合过盈量为0.09~ 0.12 mm ,装配后,离心泵键顶部间隙量就为0.04~ 0.07mm 。
4 、叶轮须作静平衡。
三、离心泵泵头、泵壳及导叶轮1 、清洗并检查各级叶轮,应无磨损、裂纹、冲蚀等缺陷。
2 、离心泵导叶轮的防转销应无弯曲、折断和松动。
泵头、泵壳密封环表面应无麻点、伤痕、沟槽,表面粗糙度Ra 的最大允许值为0.8卩m,密封环与泵头、离心泵泵壳装配间隙量为0.05~ 0.10 mm , 密封环应不松动。
3 、以离心泵泵头、离心泵泵壳止口为基准,测量密封环内孔径向圆跳动,其值不大于0.50 mm ,端面圆跳动应不大于0.04 mm 。
4 、测量离心泵泵头、泵壳密封环与其装配密封环之间的间隙量,其值应在0.50~ 0.60 mm 之间。
四、离心泵节流轴封1 、清洗并检查节流轴封表面,其上应无裂纹、偏磨等缺陷,表面粗糙度Ra的最大允许值为0.8卩m ;2 、离心泵节流轴封与泵体采用H7/p6 配合。
离心泵检修标准1.检修标准(1)检修分为大、中、小修。
(2)检修时间:小修半年;中修一年;大修二年(半年、一年、二年均指运行时间)。
(3)检修内容:小修:更换填料箱内填料中修:包括小修内容;更换爪形弹性联轴器弹性垫;更换轴承及油封;更换轴套及轴套内“O“形圈;悬架清洗换油;电机轴承清洗注油或更换;检查地脚螺栓是否松动,发现松动现象重新浇灌水泥;。
大修:包括中修内容;更换轴;检查叶轮腐蚀情况,出现蚀孔更换;检查密封环的磨损情况,如与叶轮间隙大于0.5mm,更换密封环。
2.保证值(1)调整两联轴器同心度,测量联轴器外圆上下、左右差别不得超过0.1mm,两联轴器端面间隙一周最大和最小间隙差别不得超过0.3mm;(2)轴承压盖与轴承间隙通过纸垫调整到0.05-0.1mm。
(3)泵体与管线连接时,不得将管线的作用力强加到泵体上。
(4)检修后,加负荷运转时,填料漏水就是少量均匀的。
(5)轴承的润滑油应洁净且保持正常位置,即油标的1/2-2/3处,不得过高或过低。
(6)带负荷运转时,泵出口阀全开时,出口压力表应指示在2.4-2.5bar且不超过电机的额定电流。
(7)轴承的运行温度不得超过80℃且不超过环境温度40℃。
(8)试运转时,无润滑油或水的泄漏且运行平稳,无振动或杂音。
3.故障分析及处理办法⑴水泵不吸水并且压力表剧烈振动。
原因:泵体内水没有注满。
解决办法:将泵体内注满水重新起动。
⑵水泵不吸水原因:泵体内水没有注满;进水阀门没有打开或者进水口淤塞。
解决办法:将泵体内注满水;打开进水阀门或清洗更换进水口阀门。
⑶压力太低原因:泵体旋转方向不对或叶轮磨损、淤塞。
解决办法:调整电机运转方向或更换叶轮、清洗泵体。
⑷流量太低原因:管路、泵体淤塞或者口环磨损严重。
解决办法:清洗管路、泵体或者更换口环。
⑸功率过大原因:填料太紧或者磨损;叶轮、轴承损坏。
解决办法:调整填料松紧度或者更换叶轮、轴承。
⑹轴承过热原因:缺少润滑油水泵轴与电机轴不同心。
心泵检修规程,离心泵维护,离心泵维护规程离心泵一般一年大修一次,累计运行时间未满2000h,可按具体情况适当延长。
其离心泵检修规程内容如下。
离心泵检修规程(1)泵轴弯曲超过原直径的0.05%时,应校正。
泵轴和轴套间的不同心度不应超过0.05mm,超过时要重新更换轴套。
水泵轴锈蚀或磨损超过原直径的2%时,应更换新轴。
离心泵检修规程(2)轴套有规则的磨损超过原直径的3%、不规贝l上磨损超过原直径2%时,均需换新。
同时,检查轴和轴套的接触面有无渗水痕迹,轴套与叶轮间纸垫是否完整,不合要求应修正或更换。
新轴套装紧后和轴承的不同心度,不宜超过0.0gmm。
离心泵检修规程(3)玻璃钢离心泵叶轮及叶片若有裂纹、损伤及腐蚀等情况,轻者可采用环氧树脂等修补,严重者要更换新叶轮。
叶轮和轴的连接部位如有松动和渗水,应修正或者更换连接键,叶轮装上泵轴后的晃动值不得超过0.05mm(这一数值仅供参考,因有些高速叶轮对晃动值的要求更高一些)。
修整或更换过的叶轮要求校验动平衡及静平衡,如果超出允许范围应及时修正,例如将较重的一侧锉掉一些等,但是禁止用在叶轮上钻孔的方法来实现平衡,以免在钻孔处出现应力集中造成的破坏。
离心泵检修规程(4)立式离心泵检查密封环有无裂纹及磨损,叶轮的径向间隙不宜超过规定的最大允许值,超过时应该换新。
在更换密封环时,应将叶轮吸水口处外径车削,原则是见光即可车削时要注意与轴同心。
然后将密封环内径按配合间隙值车好尺寸,密封环与叶轮之间的轴向间隙以在3~5mm之间为宜。
离心泵检修规程(5)滚珠轴承及轴承盖都要清洗干净,如轴承有点蚀、裂纹或者游隙超标,要及时更换。
更换时轴承等级不得低于原装轴承的等级,一定要使用正规轴承厂的产品。
更换前应用塞规测量游隙,大型水泵每次大修时应清理轴承冷却水套中的水垢及杂物,以保证水流通畅。
离心泵检修规程(6)IS型离心泵及卧式多级离心泵的填料函压盖在轴或轴套上应移动自如,压盖内孔和轴或轴套的间隙保持均匀,磨损不得超过3%,超过要嵌补或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