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答手册(六、分数应用题)
- 格式:doc
- 大小:456.00 KB
- 文档页数:6
分数计算问题1.问题:小明发现植物园里的一部分土地种了玫瑰,占了整块土地的1/3。
另外一部分土地种了菊花,占了整块土地的1/4。
那么,种玫瑰和菊花的土地合起来占整块土地的几分之几?2.问题:一个园区的一部分土地种了蔬菜,占了1/5。
另一部分土地种了水果,占了1/6。
那么,种蔬菜和水果的土地合起来占整块土地的几分之几?3.问题:一个花园的一部分土地种了花,占了1/4。
另一部分土地种了树,占了1/5。
那么,种花和树的土地合起来占整块土地的几分之几?4.问题:一块土地的1/2种了小麦,1/3种了玉米。
那么,种小麦和玉米的土地合起来占整块土地的几分之几?5.问题:某地的一部分土地用来建公园,占了2/5。
另一部分土地用来建学校,占了1/6。
那么,用来建公园和学校的土地合起来占整块土地的几分之几?6.问题:一个农场的一部分土地种了苹果,占了1/4。
另一部分土地种了梨,占了1/6。
那么,种苹果和梨的土地合起来占整块土地的几分之几?7.问题:某村庄的一部分土地种了水稻,占了1/3。
另一部分土地种了小米,占了1/6。
那么,种水稻和小米的土地合起来占整块土地的几分之几?8.问题:一个菜园的一部分土地种了番茄,占了1/5。
另一部分土地种了黄瓜,占了1/4。
那么,种番茄和黄瓜的土地合起来占整块土地的几分之几?9.问题:一块地的1/3种了玉米,1/4种了大豆。
那么,种玉米和大豆的土地合起来占整块土地的几分之几?10.问题:某地区的一部分土地种了茶,占了1/6。
另一部分土地种了咖啡,占了1/3。
那么,种茶和咖啡的土地合起来占整块土地的几分之几?11.问题:一片树林的1/3种了松树,1/5种了杉树。
那么,种松树和杉树的土地合起来占整块土地的几分之几?12.问题:某村的一部分土地用来养鸡,占了1/4。
另一部分土地用来养鸭,占了1/6。
那么,用来养鸡和养鸭的土地合起来占整块土地的几分之几?13.问题:一个牧场的一部分土地用来养牛,占了2/5。
六年级分数应用题,小升初常考题型,数形结合,轻松解答六年级数学中,分数应用题是一个常考题型,尤其是在小升初考试中。
这种类型的题目需要结合数学知识和图形,进行计算和解答。
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我们需要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还需要注意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理解问题的意思和含义。
以下是一个例题:
小明买了一块长方形的蛋糕,它的长为4/5米,宽为3/4米。
他要将蛋糕平均分给6位小朋友,每人分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解答过程如下: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出这块蛋糕的面积。
根据长方形面积的公式,可得:
面积 = 长×宽
面积 = 4/5 × 3/4
面积 = 12/20 平方米
然后,我们需要将这块蛋糕平均分给6位小朋友。
根据分数的除法规则,可得:
每人分到的面积 = 总面积÷人数
每人分到的面积 = 12/20 ÷ 6
每人分到的面积 = 1/10 平方米
因此,每位小朋友分到的面积是1/10平方米。
通过这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出,分数应用题需要结合数学知识和图形,进行计算和解答。
只有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
能够理解问题的意思和含义,才能轻松应对这种类型的题目。
小学分数应用题及答案
题目1:小华有一本书,他已经看了这本书的1/3,还剩下2/3没有看。
如果这本书总共有120页,那么小华已经看了多少页?
答案1:小华已经看了120页× 1/3 = 40页。
题目2:小明和小刚一起买了一袋苹果,小明拿了这袋苹果的3/8,
小刚拿了剩下的苹果。
如果这袋苹果总共有64个,那么小刚拿了多少
个苹果?
答案2:小明拿了64个× 3/8 = 24个苹果,所以小刚拿了64个 - 24个 = 40个苹果。
题目3: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2/5是女生。
如果班级里的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倍,那么这个班级有多少名男生?
答案3:首先计算女生人数:40 × 2/5 = 16名女生。
因为女生人数
是男生人数的2倍,所以男生人数为16 ÷ 2 = 8名男生。
题目4: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3/4倍,如果长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那么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答案4:设长方形的宽为x厘米,那么长就是3/4x厘米。
根据周长公式,2(x + 3/4x) = 48,解得x = 12厘米。
所以长方形的宽是12厘米,长是3/4 × 12 = 9厘米。
题目5:一个分数的分子是分母的1/3,如果这个分数的值是1/4,那么这个分数是多少?
答案5:设分母为x,那么分子就是1/3x。
根据分数的定义,1/3x / x = 1/4,解得x = 3/4。
所以分子是1/3 × 3/4 = 1/4,这个分数是1/4。
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试题答案及解析1.把个人分成四队,一队人数是二队人数的倍,一队人数是三队人数的倍,那么四队有多少个人?【答案】49人【解析】方法一:设一队的人数是“”,那么二队人数是:,三队的人数是:,,因此,一、二、三队之和是:一队人数,因为人数是整数,一队人数一定是的整数倍,而三个队的人数之和是(某一整数),因为这是以内的数,这个整数只能是.所以三个队共有人,其中一、二、三队各有,,人.而四队有:(人).方法二:设二队有份,则一队有份;设三队有份,则一队有份.为统一一队所以设一队有份,则二队有份,三队有份,所以三个队之和为份,而四个队的份数之和必须是的因数,因此四个队份数之和是100份,恰是一份一人,所以四队有(人).2.某班一次集会,请假人数是出席人数的,中途又有一人请假离开,这样一来,请假人数是出席人数的,那么,这个班共有多少人?【答案】50【解析】因为总人数未变,以总人数作为”1”.原来请假人数占总人数的,现在请假人数占总人数的,这个班共有:l÷(-)=50(人).3.小明是从昨天开始看这本书的,昨天读完以后,小明已经读完的页数是还没读的页数,他今天比昨天多读了页,这时已经读完的页数是还没读的页数的,问题是,这本书共有多少页?”【答案】280【解析】首先,可以直接运算得出,第一天小明读了全书的,而前二天小明一共读了全书的,所以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读的页对应全书的。
所以整本书一共有(页)。
此外,如果对分数的掌握还不是很熟练的话,那么这道题可以采用设份数的方法:把这本书看作份,那么昨天他看了份,而今天他看了份还多页,两天一共看了份还多页,或者可以表示成(份)。
那么每份是(页),这本书共(页)。
两种方法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4.某校四年级原有两个班,现在要重新编为三个班,将原一班的与原二班的组成新一班,将原一班的与原二班的组成新二班,余下的人组成新三班.如果新一班的人数比新二班的人数多,那么原一班有多少人?【答案】48【解析】新三班人数占原来两班人数之和的,所以,原来两班总人数为:(人),新一班与新二班人数之和为:(人),新二班人数是:(人),新一班人数为:(人),新一班与新二班人数之差为,而新一班与新二班人数之差为(原一班人数原二班人数),故:原一班人数原二班人数(人),原一班人数(人).5.四只小猴吃桃,第一只小猴吃的是另外三只的总数的,第二只小猴吃的是另外三只吃的总数的,第三只小猴吃的是另外三只的总数的,第四只小猴将剩下的个桃全吃了.问四只小猴共吃了多少个桃?【答案】120【解析】根据题意知前三只小猴分别吃了总数的,,,所以四只小猴共吃了(个)6.甲、乙两厂共同完成一批机床的生产任务,已知甲厂比乙厂少生产8台机床,并且甲厂的生产量是乙厂的,那么甲、乙两厂一共生产了机床多少台?【答案】200【解析】因为甲厂生产的是乙厂的,也就是甲厂为12份,乙厂为13份,那么甲厂比乙厂少1份=8台.总共=8×(12+13)=200台.7.李刚给军属王奶奶运蜂窝煤,第一次运了全部的,第二次运了50块.这时,已运来的恰好是没运来的.问还有多少块蜂窝煤没有运来?【答案】700【解析】已经运来的是没有运来的,则运来的是5份,没有运来的是7份,也就是运来的占总数的.则共有=50÷=1200块,还剩下1200×=700块.8.为挖通300米长的隧道,甲、乙两个施工队分别从隧道两端同时相对施工.第一天甲、乙两队各掘进了10米,从第二天起,甲队每天的工作效率总是前一天的2倍,乙队每天的工作效率总是前一天的倍.那么,两队挖通这条隧道需要多少天?【答案】【解析】见下表:说明在第五天没有全天干活,那么第四天干完以后剩下:300-231.25=68.75米,那么共用时间为4+68.75÷210.625=天.天数123459.有一块菜地和一块麦地.菜地的一半和麦地的三分之一放在一起是13公顷.麦地的一半和菜地的三分之一放在一起是12公顷.那么菜地是多少公顷?【答案】18【解析】13公顷菜地麦地12公顷菜地麦地即菜地的加上麦地的,为12+13=25(公顷),那么菜地与麦地共有25÷=30(公顷).而菜地的减去麦地的,为13-12=1(公顷),那么菜地与麦地的差为1÷=6(公顷).所以菜地有(30+6)÷2=18(公顷).10.春风小学原计划栽种杨树、柳树和槐树共1500棵.植树开始后,当栽种了杨树总数的和30棵柳树以后,又临时运来15棵槐树,这时剩下的3种树的棵数恰好相等.问原计划要栽植这3种树各多少棵?【答案】825,360,315【解析】将杨树分为5份,以这样的一份为一个单位,则:杨树=5份;柳树=2份+30棵;槐树=2份—15棵,则一份为(1500-30+15)÷(2+2+5)=165棵,有:杨树=5×165=825棵;柳树=165×2+30=360棵;槐树=165×2-15=315棵.11.一批工人到甲、乙两个工地进行清理工作,甲工地的工作量是乙工地的工作量的倍.上午去甲工地的人数是去乙工地人数的3倍,下午这批工人中有的人去甲工地,其他人到乙工地.到傍晚时,甲工地的工作已做完,乙工地的工作还需4名工人再做l天.那么这批工人共有多少名?【答案】36【解析】设这批工人为12份,以一分工人半天的工作量为工作总量的一个单位,那么甲地=12×+12×=16,所以乙地的工作量为:16÷1=,而实际上已经完成的工作量=12×+12×=8,那么剩下的工作量为:-8=,实际上剩下的是4人干1天相当与8人干半天,所以一份为:8÷=3人,原来有3×12=36人.12.有一个分数,如果分子加l,这个分数就等于;如果分母加l,这个分数就等于.问原来的分数是多少?【答案】【解析】如果分子加1,则分数为,设这时的分数为:,则原来的分数为,分母加1后为:,交叉相乘得:3(x-1)=2x+1,解的:x=4,则原分数为:.13.一种商品先降价,后又提价,现在的价格和原来的价格相比( )A. 提高了B.降低了C.没有变【答案】B【解析】略14.为了学生的卫生安全,学校给每个住宿生配一只水杯,每只水杯3元。
208.在分数应用题中,如何进行聚简为繁的训练?在分数应用题的教与学中,专门是对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通常采纳化繁为简的方式,即:把较复杂的题目慢慢分解成假设干个有联系的简单应用题。
这种分散难点、各个击破的方式,事实上是化繁为简的训练。
与此同时,还要进行把简单应用题慢慢组合成较复杂应用题的训练,使学生既看到较复杂应用题的分解进程,也看到它的组合进程,后者确实是聚简为繁的训练。
完成了多少米?这是一道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属于早已把握的旧知识,能够顺利地列式解答。
结果求出后,当即提出下题:4天修完6000米,平均天天修了多少米?这是一道除法中求一份数是多少的简单应用题,也比较容易列式解答。
6000÷4=1500(米)接着提出第三个问题:按天天修1500米的速度,完成打算的36000米,实际要多少天?这是除法中包括除的简单应用题,列式解答也将是顺利的。
36000÷1500=24(天)在此基础上,提出第四个问题:打算30天完成的任务,实际用了24天,提早几天完成任务?这是减法中求两数差的简单应用题,列式解答为:30-24=6(天)在分散的基础上,把四个熟悉并早已把握的简单应用题组合起来,就组成了一道四步的较复杂的应用题。
即:照这种速度,能够提早几天完成任务?这种聚简为繁的训练,能够帮忙学生看到较复杂应用题是如何组成的,也确实是较夏杂应用题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复杂起来的。
这是两步应用题教学中,并题训练的扩大。
在此基础上,对进行化繁为简的解答,不但起了增进作用,也起了对较复杂应用题在明白得上的相辅相成的作用。
从而达到培育学生全面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209.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如何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变是应用题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腕,它是在把握例题典型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例题的可变性,通过条件的转变和问题的改换,使知识向纵向和横向延伸。
这关于避免学生思维的呆板,摆脱思维定势的羁绊,都是极为有利的。
六年级分数应用题带答案题目1:小华有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3,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4,两天一共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答案:首先,我们需要计算两天看的部分的总和。
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3,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4。
1/3 + 1/4 = 4/12 + 3/12 = 7/12所以,小华两天一共看了全书的7/12。
题目2:一个班级有48名学生,其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3/5,女生占全班人数的2/5。
请问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答案:首先,我们需要计算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男生人数 = 48 × 3/5 = 28.8,但人数必须是整数,所以男生人数为29人。
女生人数= 48 × 2/5 = 19.2,同样,人数必须是整数,所以女生人数为19人。
所以,男生有29人,女生有19人。
题目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3,如果长是30米,那么宽是多少米?答案:首先,我们知道长是宽的2/3,设宽为x米。
30 = x × 2/3为了求出宽,我们需要解这个方程:x = 30 ÷ (2/3) = 30 × (3/2) = 45所以,宽是45米。
题目4:一个工厂生产了500个零件,其中有1/5是次品。
那么合格的零件有多少个?答案: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次品的数量。
次品数量= 500 × 1/5 = 100然后,我们用总数量减去次品数量,得到合格零件的数量:合格零件数量 = 500 - 100 = 400所以,合格的零件有400个。
题目5:一个果园有苹果树和梨树共120棵,苹果树的数量是梨树的3/4。
请问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答案:首先,设梨树的数量为x棵,那么苹果树的数量就是3/4x棵。
x + 3/4x = 120解这个方程,我们得到:7/4x = 120x = 120 × 4/7 = 70.57由于树的数量必须是整数,我们可以取70棵梨树,那么苹果树的数量就是:苹果树数量 = 120 - 70 = 50所以,苹果树有50棵,梨树有70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分数除法》50道解答题包含答案一、解答题(共50题)1、学校买来一批图书要分给四、五、六年级,四年级分得总数的,剩下的按3:4分给五、六年级.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比四年级多90本.这批图书共多少本?2、某商店这个月用电140度,比上个月节约。
上个月实际用电多少度?3、小明分钟打字30个,小方分钟可以打字25个。
谁的打字速度更快些?4、某种手机的自动化生产线在手机机板上插入每个零件的时间仅为秒。
3分钟可以插入多少个零件?5、五年级有学生人,选出男生的和名女生参加团体操,这时剩下的男生和女生人数一样多,问:五年级女生有多少人?6、一辆汽车从昆明到大理已经行了全程的,还剩255千米,昆明到大理有多少千米?先画图,再列式解答。
7、一套书现价240元,是原价的。
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8、明明正在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这本书的,第二天读了这本书的,还剩121页。
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9、学校合唱队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其中男生18人,合唱队一共有多少人?10、昆虫在飞行时要快速地振动翅膀。
甲昆虫的翅膀每秒能振动30次,是蜜蜂每秒振动翅膀次数的。
蜜蜂的翅膀每秒振动多少次?11、学校把600本图书按3:2比例分给甲乙两年级,甲乙两个两个年级各分得图书多少本?12、一件工作,甲、乙两人合作36天完成,乙、丙两人合作45天完成,甲、丙两人合作要60天完成.问甲一人独做需要多少天完成?13、工程队修一条路,一个星期完成了全长的,正好超过中点6.5千米。
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14、列方程解决问题。
15、有一块菜地和一块稻田,菜地的一半和稻田的三分之一放在一起是13公顷,稻田的一半和菜地的三分之一合在一起是12公顷。
那么这块稻田有多少公顷?16、列出算式.一个数的是8,这个数的是多少?17、请你根据下面表中的信息,求甲车的速度。
甲、乙两车运动的特点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相遇时间3小时甲、乙两车的速度比4︰3两地相距的路程420km18、花园里有月季花、牡丹花共350棵,牡丹花棵数是月季花的,月季花、牡丹花各有多少棵?19、王经理把推销某项产品的任务按4:5的比例分给甲、乙两个推销员。
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分数除法》50道解答题包含答案一、解答题(共50题)1、点点暑假练习写字,每天写3页,5天后加快速度又写了全部的,还剩下25页,点点共练习多少页?2、有一袋大米,第一周吃了总数的15%,第二周吃了总数的35%,第二周比第一周多吃了8千克,这袋大米原有多少千克?(列方程解决问题)3、王老师家装修,有75平方米的墙面需要贴墙纸,甲工人单独贴需要6小时完成,乙工人单独贴需要8小时完成。
如果两人合作,几小时能贴完全部的?4、水果店卖出36kg苹果,卖出的苹果比桃子少,水果店卖出多少千克桃子?5、一项工程,甲独做要10小时,乙独做要15小时.现在甲乙合做,多少小时可以完成?6、一项工程,甲、乙合作需要天完成,乙、丙合作需要天完成,由乙单独做需要天完成,那么如果甲、乙、丙合作,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7、花园里有月季花、牡丹花共350棵,牡丹花棵数是月季花的,月季花、牡丹花各有多少棵?8、晶晶家每月能结余多少元?9、学校合唱队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其中男生18人,合唱队一共有多少人?10、某学校入学考试,参加的男生与女生人数之比是.结果录取91人,其中男生与女生人数之比是.未被录取的学生中,男生与女生人数之比是.问报考的共有多少人?11、侦查人员在破案现场量得犯罪嫌疑人的鞋印长度为27cm.资料显示:成人脚的长度约是鞋长的,成人脚的长度约是身高的.这个犯罪嫌疑人身高大约是多少?12、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被除数的分子能被除数整除的情况并不多,有时除得的商是有限小数,更多的时候除得的商是无限小数.如,这时,可以这样想:就是求的是多少(如图).13、一根绳子长2米,每米截一段,可截多少段?14、张洁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还有132页没有看。
先在下面线段图上表示出条件,再提出一个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画图:问题:解答:15、小明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读了全书的,已知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读了6页。
分数的应用问题解答在数学中,分数是一个常见的概念,它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等分的其中一部分。
分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用于测量长度、解决比例问题、计算百分比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解答几个常见的分数应用问题。
一、长度的分数表示1. 问题描述:一根长为2米的绳子被剪成了8段,每段长度相等。
请问每段绳子的长度是多少?解答:设每段绳子的长度为x米,则有x × 8 = 2,解得x = 2 ÷ 8 = 1/4米。
所以每段绳子的长度为1/4米。
二、比例的分数表示2. 问题描述:小明把一块巧克力分给小红和小李两人,小红得到的部分是小李的3倍。
如果巧克力的重量是12克,那么小红和小李各得多少克?解答:设小李得到的重量为x克,则小红得到的重量为3x克。
根据条件可得3x + x = 12,解得x = 12 ÷ 4 = 3克。
所以小红得到的重量为3 × 3 = 9克,小李得到的重量为3克。
三、计算百分比3. 问题描述:某班级有50名学生,男生有40名,女生有多少名?解答:设女生的人数为x,则男生的人数为50 - x。
根据题目可得(50 - x)/ 50 = 4/5。
通过交叉相乘得到5(50 - x) = 4 × 50,解得x = (4 × 50 - 5 × 50) ÷ 5 = 6。
所以女生的人数为6名。
四、分数的运算4. 问题描述:计算2/3 + 5/6的结果。
解答:首先将两个分数的分母相乘,得到6作为新的分母。
然后按照分子相加的原则,计算分数的结果。
即2/3 + 5/6 = 4/6 + 5/6 = 9/6。
由于9和6都可以被3整除,所以结果可以化简为3/2。
五、分数与小数、百分比的转换5. 问题描述:把0.75表示成分数和百分比的形式。
解答:0.75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为75/100,进一步化简为3/4。
而百分数表示的形式为75%。
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技巧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小学数学高年级教材中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因为这类题比较抽象,学生往往容易因分析失误而错解。
我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摸索总结出一句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口诀。
应用这个口诀让学生解答这类问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解决这类题型的准确率,效果十分显著。
这个口诀就是:“的”的前面,“比”的后面(先判定单位“1”)是单位“1”;量率对应(确定量率是否对应);知“1”用乘,求“1”用除(判定用乘还是用除)。
一、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1”。
“1”,就是单位“1”,也就是“标准量”。
如:(1)我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5。
这里是把男生人数做为一个标准,拿女生人数跟男生人数去做比较,我们就把这里的男生人数叫做单位“1”的量,即标准量。
女生人数是比较量。
(2)果园里桃树的棵数比梨树少。
这里是把梨树的棵数看作单位“1”。
(3)今年小麦的总产量比去年增长了10%。
是把去年小麦的总产量看作单位“1”。
二、怎样运用这个口诀呢?我们仍然以前面的例子做基本条件来进行说明。
(1.1)我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5。
男生有25人,女生有多少人?分析:这道题里是把男生人数看作单位“1”(因为利用口诀“的”的前面是男生人数,所以男生人数是单位“1”),而男生人数是已知的。
根据知“1”用乘列式为:25×3/5=15(人)(1.2)我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5。
女生有20人,男生有多少人?分析:这道题里还是把男生人数看作单位“1”(因为利用口诀“的”的前面是男生人数,所以男生人数是单位“1”),而所求的量也是男生人数,即所求的量是单位“1”的量。
根据求“1”用除列式为:20÷4/5=25(人)(2.1)果园里有桃树30棵,桃树的棵数比梨树少2/5。
梨树有多少棵?分析:这道题里是把梨树的棵数看作单位“1”(因为利用口诀“比”的后面是梨树棵树,所以梨树棵树是单位“1”),求梨树有多少棵,就是求单位“1”的量。
分数应用题
例题1
1、
完成了多少米?
变式1:4天修完6000米,平均每天修了多少米?
变式2:按每天修1500米的速度,完成计划的36000米,实际要多少天?变式3:计划30天完成的任务,实际用了24天,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变式4:
照这种速度,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例题2
1、男生25人,女生20人。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多少倍?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3)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几分之几?
(4)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几分之几?
例题3
例题4
例题5:修路队九月份(按30天计算)计划修路2400米,由于开展向国
解法一:按分数应用题的常规思路,确定计划2400米为标准量,求出它
两数差。
解法二:按方程的思路分析,把提前的天数设为x,其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为:
解法三:按工程问题的思路分析,把计划的2400米看作“1”,
“1”里面包含着多少个这样的几分之几,就求出了实际的天数,最后用减法求出提前的天数。
解法四:按比例应用题的思路来分析,设提前的天数为x,前6天所对
的比值,速度是不变量。
设:可提前x天完成。
解法五:仍按比例应用题的思路分析,根据速度一定,时间和数量成正
数。
例题6:
从题意分析看出,这是一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条件中只有20本这唯一具体的量,解题的关键是要找出这个“量”所对应的“率”。
如图:
确定“量”所对应的“率”,是解答此类题的唯一思考途径。
按照对应的思路,列式计算为:例题6:
题目中有件数和与用布的米数和,由于上、下衣用布量并不一样,做的件数也不一样,按照常规思路,将是无从下手的。
但是运用假设的思维方法,此题并不难解决,并且有两个思路:
500米,比实际总米数少(520-500=)20米,这个差是由于每件上衣用布数
才差20米呢?这也是答案之一。
列式计算为:
例题7:
各重多少吨?
这样两个标准分率就一样了。
用共重的吨数乘以假设后的统一分率,所得的
样就可求出其中一堆的重量,另一堆重量用减法即可求出。
例题8:
少岁?
从题目的条件与问题分析,这是一道和倍应用题,但标准量却有两个(父
这样就转化成分数和倍的基本题。
列式计算为:
解这道题,也可以通过转化,使父子年龄不同标准量统一为子年龄的标
转化为先求子年龄的和倍应用题。
如果依据题意画出线段图,还可以转化为另一种思路。
一转化,就可以确定父子年龄的倍数关系。
如果在观察图形的相等部分时,转换一下思维的角度,此题也可以转化
10∶3。
有了这个“比”的关系,又有父子年龄的“和”,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进行解答。
例题9:
甲储蓄80元,乙储蓄50元,如果把乙储蓄的50元这个直接条件改为间接条件的表述,采用分数或百分数的形式,可能有几种表述方式:
……
如果把甲储蓄的80元转化为间接条件,还用分数或百分数的形式进行表述,可有以下几种表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