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81.82 KB
- 文档页数:40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绝句》的内容及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
2.掌握“融、燕、鸳、鸯”四个生字的书写规范,能够组词。
3.理解“迟日”的意义及由来。
4.激发学生想象,有感情地诵读《绝句》。
教学重点:1.规范书写“融、燕、鸳、鸯”四个字,能够组词。
2.带领学生动用多种感官,了解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体会春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迟日”的意义及由来。
教学过程:一.谚语导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春天的重要性。
春回大地,万物苏醒。
春天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希望。
请欣赏春天的图片,结合你看到的和以往的积累,说说你知道的描写春天的诗句。
知识链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XXX。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二.古诗研究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唐代伟大的诗人XXX写的一首诗。
我管它叫“XXX”诗?说它老,因为有的同学已经会背了,说它新,因为通过今天的研究,你们会有更多更新的收获。
1.出示《绝句》,指名读准字音。
“子”不读轻声,“鸯”不读轻声。
2.读出古诗的韵味,老师可范读,学生跟读。
3.进行书写指导:①范写,生说师写。
②生描一个,写一个。
③组词。
4.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天)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自己小声读读这首诗,动笔画一画。
预设: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5.根据学生找到的景物随机研究:迟日江山丽。
从第一句诗中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吗?XXX指的是春天的太阳。
知识链接:XXX”出自《诗经·七月》:“XXX迟迟。
”迟迟表示缓慢的样子。
XXX迟迟是指春天的白天变得长了。
迟日”就是指“春天的太阳”。
春天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呢?春风花草香。
这是一阵温暖柔和的春风。
你闻到了什么香味吗?(说完整话:我闻到了的香味。
)谁愿意读读这句香气扑鼻的诗。
感受多彩春天1、认识 20 个生字,读准 4 个多音字,会写 36 个字,会写 34 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
默写《绝句》。
3、能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4、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
5、能仿照例句,写出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1、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味山水景物之美。
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能摹仿课文例段写话。
感受景物的夸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品味诗句,理解诗句句意,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了解景物,想象其美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味景物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受到美的重陶。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练习。
本单元环绕“感受多彩春天”编排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三篇精读课文及《昆虫备忘录》一篇课文略读课。
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古诗,有名家散文,有科学小品文,它们有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事物向学生展示了多彩的春天。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体味优美生动的语句,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把一种事物写具体是本单元的此外一个教学重点。
在《燕子》及《荷花》中,注意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根据这些语句的特点,能将一种事物具体描写出来。
1、认识“融、燕”等 7 个生字;会写“鸳、鸯”等 12 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
借助注释、插图,还可以通过练习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
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慕之情。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3 课时1、同学们,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
第一单元大自然的美景主题:大自然的美景。
目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活动一:赏诗导入。
通过欣赏描写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的田园诗进行导入。
1.老师知道咱们班上的孩子都喜欢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田园诗,愿意和我一起分享吗?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师生齐读、学生自由朗诵体会。
2.孩子们,从这首诗歌中,你欣赏到了哪些美景?有何感受?(预设生1:山林、明月、泉水、竹林、渔船……预设生2:大自然太美丽了!预设生3:我也想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看看。
)3.是啊,大自然是一首诗,让人百读不厌,是一幅画,令人心旷神怡。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单元来欣赏美丽的大自然。
4.同学们,从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
活动二:师生探讨。
借助《燕子》一课对燕子飞行的描写师生共同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师:课文同学们课下已经作了充分的预习,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课文是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作者对燕子飞行的描写一段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这一自然段第一句。
3.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
最新202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优美生动的句子,并细细体会其中的写作技巧。
2.识字加油站,归类识字,认识三种不同偏旁的生字及其词语,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功能。
3.词句段运用,学会在语境中辨析近义词,学会仿写动物外形。
4.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忆江南》,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了解古诗意思。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板块一:交流平台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生动的句子,需要我们细细体味。
1.(出示课件2)“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体味好句子)(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读这句话我体会到小燕子飞行的轻盈。
预设:读这句话,我感到语言很美,“小圆圈”“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感觉很有画面感,仿佛看到了那样的场景。
2.(出示课件3)“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写得好在哪里?作者把含苞欲放的花骨朵给人的那种感觉写出来了。
非常生动,传神。
你认为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花骨朵写得那么传神、生动?(作者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很有代入感,很逼真、很有画面感。
)3.(出示课件)“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找出文中的动词,说说写得怎么样。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1)这些动词分别是“落下来、折好、收拢”,很有条理。
(2)这些动作写得非常细致,尤其修辞语的运用“(款款)地落下来、(顺顺溜溜)地折好膜翅、(严丝合缝)地收拢硬翅”,显得描写就非常细致,妥帖,很有画面感,眼前仿佛看到了这只飞落的瓢虫。
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有3首古诗组成,前两首描写的是春景、第三首描写的是夏景,展现了一幅幅轻快明朗的画面。
《绝句》一句一景,描绘了草堂浣花溪一带明丽和谐的春日景象。
《惠崇春江晚景》诗人由眼前之实景联想到“河豚欲上”,写出了画中无、情理中有的事物,引人遐想。
《三衢道中》“添得黄鹂四五声”以动衬静,为三衢山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二、教学目标1.认识“鸳、鸯”等6个字,会写“融、燕”等12个字。
2.能读出诗句的节奏和语调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绝句》。
3.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4. 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逐步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1.能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2.通过诗歌传递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古诗,感受大自然界中和谐美好的景象,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觉提高学习古诗的能力,不断增强积累古诗的兴趣。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视频导入,激兴趣1.教师导入:春天百花开,百鸟唱,泉水叮咚响,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好春光。
播放视频。
春天,自古以来就被文人墨客所歌咏,今天我们就一起追随诗人杜甫的脚步,去感受美丽如画的春光。
2.教师板书课题。
3.走进古诗和作者设计意图:通过春光烂漫的视频短片,既能具体感受春天的美好,吸引学生兴趣,又为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感受古诗意境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初读感知,识诗文1.自读古诗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
提醒学生初读时应注意的事项。
2.学习生字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字词识记得如何呢?来吧,牛刀小试一下。
(1)我会认①正字音:出示生字,自读两遍,再指名读。
重点强调鸳鸯(yuān yān ɡ)读音。
②识字方法:按照形声字的规律进行归类识记(如:芦和芽、鸳和鸯),字理识字(燕)。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通过诵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简捷地复述*内容二.感受娃丽关爱别人的美妙心灵,做一个有优秀品格的小公民三.细心诵读课文,理清思绪,培育自己读与复述的本领四.掌握新生字的音、形,末了能有情感的诵读课文教学重点:领会娃丽有责任心、能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格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进程:1.导入新课一.课前导入:同砚如今是怎么样和你的同伙、亲戚联络的?(打电话、发短讯、发邮件、写信)在之前人们又是用哪些体例进行联络?(至多的是写信)写信就得用到信箱,信箱的作用是什么?那末,今日咱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信箱》,看看这个信箱又引出了怎么样的一个故事?2.板书:16.信箱2.通读全文,概括主旨1. 出示题目:问读课文,然后说出课文首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产生了什么事?2. 在浏览中,碰到不懂的字或句子,先作记号,然后小组讨论,说出效果3. 搜检浏览效果(回答得好的实时给与表彰)3.再细心诵读,解决问题1. 诵读浏览提醒,以后解决提醒中的三个题目:a. 哥哥、娃丽各是怎么样对待这封信的?b. 娃丽为何拿到了和哥哥如出一辙的钥匙?c. 你想对哥什提亚说些甚么?二.请同砚逐一回答,找出相干段落,分角色诵读(师做适宜的指点诵读)从中剖析并领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惟品质4.总结全文,谈感受一.依据板书复述课文二.学习了本课你有甚么感受?三.结合实际:假设是你碰到了相似的事,你会怎样做?5.课后功课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爷爷、奶奶听。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2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
(出示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脉络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1)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三年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小燕子》这篇课文的内容,了解小燕子的故事情节,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小燕子》,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小燕子的故事情节。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和诗意表达。
2. 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创设一个小燕子在天空飞翔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主题。
2. 教师导读,学生跟读。
教师可以先快速阅读一遍课文,然后让学生跟读,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和语言表达。
3. 分段理解,学生朗读。
教师可以将课文分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段的意思,并让学生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师生互动,学生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情感体验,学生表达。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表达对小燕子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6. 总结归纳,作业布置。
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小燕子》这篇课文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也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的心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2.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课件出示25)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三衢道中》。
(课件出示26)(1)作者是在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的?他的行程路线怎样?(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和注释进行想象,并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3)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学生填空:日日晴),给人以之情(喜悦)。
(板书:梅黄一日日晴)(2)读第2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板书:溪—泛、山—行)“却”在这里是“再”的意思。
(3)哪句话是写作者沿途所见?(出示3、4句)想象交流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不减”“添”分别解释成什么?(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添:增添)(板书:不减一添)正当诗人有些失望的时候,却看到树上黄鹂的美丽,听到其叫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
齐读后两句。
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填写后两句。
绿阴不减来时路,(不但)添得黄鹂四五声。
(而且)【设计意图:用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就是理解感悟的过程。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绝句·迟日江山丽》是杜甫写于成都草堂的一首五言绝句,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全诗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
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神的篇章。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为惠崇的画作的题画诗。
诗歌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
《古诗三首》【教材分析】本课一共有三首古诗,前两首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绝句》和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前者主要描写了江南地区春光下大自然的和谐景象,后者是苏轼为惠崇和尚《春江晚景》图所写的一首题画诗,诗中既依画面所绘,又融进作者的想象,刻画了一派江南初春的景象。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第三首作者是宋代诗人曾几,写诗人初夏时节山行时宁静的景色和轻松愉快的心情。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古诗,有一定的自学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使学生能够领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还要注意课内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感受大自然,感受春天。
【教学目标】1.会认“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物,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提高欣赏水平。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美景喜爱赞美的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查阅诗人资料【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1.开展“小诗人”古诗背诵活动:请学生背诵平时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诗句,看看谁积累得最多.2.过渡:同学们很棒,说了很多有关春天的诗句,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前两首,也是跟春天相关的.(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二、了解诗人,读写生字1.请学生概括两位诗人生平。
预设:师:我已经提前布置好了解两位诗人生平的作业,请学生分享一下大家查阅的资料吧。
生1:我查到了杜甫的生平: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
生2:我知道杜甫的诗作,他的“三吏”、“三别"很有名。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进度表周次日期题时备注12.13~2.17燕子、古诗两首、荷花6 22.20~2.24荷花、珍珠泉、语文园地一632.27~3.3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6 43.6~3.10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语文园地二3.13~3.17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663.20~3.24画杨桃、想别人没想到的、语文园地三6 73.27~3.31和时间赛跑、检阅、争吵684.3~4.7争吵、绝招、语文园地四94.10~4.14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6 104.17~4.21七颗钻石、妈妈的帐单、语文园地五6 114.24~4.30太阳、月球之迷、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612.1~.7五一放假613.8~.12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语文园地六14.1~.19太阳是大家的、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61.22~.26卖木雕的少年、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语文园地七616.29~6.2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176.~6.9女娲补天、夸父追日、语文园地八6 186.12~6.16复习196.19~6、23复习206、26~6、30期考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组“俊、俏、翩”等16个生字,会写“燕、增”等3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相关文。
3、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4、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爱美、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相关文、古诗。
3、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单元教材分析: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燕子呓呢,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丁冬流淌。
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文,一个语文园地。
前三篇为精读文,后一篇为略读文。
四篇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
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单元的导语提示了观察家乡的景物,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作准备。
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
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神奇的泉。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
“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
学习本组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还可以从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
通过说、写及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与本册本配套的《同步阅读》中,与本单元大自然专题相关的文有《走进大自然》《草叶上的歌》《雨儿在歌唱》《雾之美》《古诗两首》《一碗水》《我和企鹅》《小城三月》《梅雨潭》《日出》,可以引导学生外自行阅读。
教学时安排:《燕子》2时《古诗两首》3时《荷花》2时《珍珠泉》2时语文园地一3时单元教学小结:第一单元燕子教学目标:1、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巩固生字,理解本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文中的作用。
3、学生懂得本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4、有表情地朗读文,并能背诵。
教学重难点:1、巩固生字,理解本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文中的作用。
2、学生懂得本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教学设计思路:这篇文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
这些从南方飞来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息,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
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自然段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第三自然段讲在飞行中的燕子的各种姿态;第四自然段讲燕子停歇在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文以燕子为线索,是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停歇的顺序记叙的。
全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明快是这篇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选编这篇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丰富的想象及一些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是这篇文教学的重点。
教师准备:一张剪纸、一张燕子的剪影、一张挂图。
学生准备:预习文时安排:2时板书设计:燕子燕子春天羽毛细雨翅膀微风尾巴柔柳第一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的兴趣。
1、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的小鸟从南方飞来了。
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2、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
怎么美呢?听老师读文。
1、学生回答并书空题。
2、学生听老师范读文。
3、听完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呢?3、学生谈感受。
二、自学文。
1、老师看得出,小朋友很喜欢读这篇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
3、学生读文。
4、学生勾画相关词语。
、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
、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
6、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
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
6、学生思考回答。
7、另外,这一节三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三个?7、学生回答并齐读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
2.指导看图。
提示观察顺序:观察图画,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
3.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
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
1、学生观察图画。
4.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
4、学生回答。
、现在我们再来看文上是怎么写的。
你们看文,再对照图,看文上写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
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
6、请同学们再读文,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把它们联成句子。
7.你们觉得这样写很干巴,没有美感,那么文上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读一读,再比一比。
文上写的和黑板上的这一段意思相同,但又有怎样的不同呢?△"三月","阳春三月","阳春"即明亮的充满阳光的春天。
这是春天最好的一段时间。
△"下过雨"下过什么样的雨呢?加上一个"细",一个"蒙蒙的"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①怎样的风,怎样的柳,在前面加上一个字。
"微风吹拂着柔柳"加上一个字,就觉得柳枝儿在微风中飘动起来了。
文上它写出柔柳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谁能说说。
②微风吹拂着什么样儿的柔柳?这里运用了什么的手法,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觉?③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千万条,真是美极了。
④朗读全句,指导节奏:"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⑤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和学过的哪首古诗意境是很相似的?△文接着写了草、叶、花,你能在这些景物的前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吗?可以是表示色彩的,也可以是表示姿态的,也可以是既表示色彩又表示姿态的,甚至数量的。
学生回答。
草______________叶______________花______________8、指导朗读。
这一段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我们怎么来朗读呢?欣赏读,把好词佳句画下来现在我们大家再看看图,再体会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请一个小朋友朗读。
8、学生读文。
五、练习。
扮演角色口述。
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妈妈;一人扮小燕子。
要求从春天来到说起,说到小燕子在春天里所看到美景。
注意学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最后说到春天这么美,我们也赶着去参加这盛会。
学生表演、练习。
第二时一、复习1、复习生字:俏、伶、俐、唧、偶2、复习朗读;轮读一、二两节,读一遍。
1、学生读生字,并用生字组词。
2、学生轮读文。
二、讲读文。
三、练习复述学习第三自然段1.导入:文第一节写了小燕子的形状;第二节写了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那么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这一我们就来学习三、四两节。
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
2.指导看图我们先看正在飞行的燕子。
图上画了有在高处飞的,也有低处飞的,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呢?高处的燕子在怎么飞;低处的燕子又在怎么飞呢?看文上是怎么写的,谁能用最少的字,概括出燕子飞行的特点。
3.文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燕子飞得快,飞得美?4.谁能根据书上描写的内容、画面,联系平时你所观察到的想象一下,说说小燕子飞行怎么快、怎么美?上面这些词语注意运用。
提示:这一节开头,简单的两笔"在微风中""在阳光下"描写了春风轻轻,春光明媚的画面。
这是燕子飞行的背景,小朋友描述的时候,也要把这情景描绘出来。
.我们再来看文,你觉得这一节中哪一句写得更美些?学习第四自然段。
.上节写燕子飞行的美,其实燕子停在那儿又有另一种美。
2.看图,你们觉得停在电线上的燕子,这情景象什么?文上打了一个很美的比喻。
△为什么说是"几痕电线"不说"几根电线?△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这电线上,这"落"字你觉得怎么样?△文最后不只说"这多么像曲谱啊"还加上"正待演奏的",你觉得好在哪儿?这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3.指导朗读:这两节具体写出了燕子给春天带来的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