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案例分析

  • 格式:wps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创意产业案例分析

Loft的产生和发展

31110104黄皓

“Loft”英文原意为阁楼或高大空间的建筑。20世纪40年代纽约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们为了逃避在市区内工作生活的限制和高昂租金,在曼哈顿的西南端,利用废弃的工业厂房,充满创意的改造使那些旧厂房、旧仓库奇迹般地变成了颇具情趣的居室、工作室和办公室、舞蹈室、画廊、还有电影制作室等等,从中分隔出居住、工作需要的各种空间。新生活工作模式的典范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人们争相前往参观考察。

到了20世纪70年代,Loft理念传到欧洲,随之逐渐被这块古老的大陆所理解和接受,并出现在所有的大城市和很多偏远的小镇。后来被称为“苏荷”区,即“Soho”。 Loft 的产生是自由意识的表现形式,更是对过去的大工业时期的一种继承。同时,Loft也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运营模式创新。发展到今天,Loft的发展模式是如此的成功,以至于Loft几乎成为了创意产业的代名词。

Loft的出现一方面是对旧城市建设与改造提供了新的渠道。比如,二战后柏林面临着大工业未来前景,并且经过10年之久的政治拉锯战以及两个德国之间的孤立后,重新走向统一。今天,40年的分裂所留下的城市遗迹随处可见;大工业时期占地几十公顷的旧工厂、发电水塔、多功能历史展览厅以及背街房屋和车间,这些值得保存下来的工业和历史建筑如今都必须进行再利用。

Loft为城市的新生提供了渠道,如今这个“崭新的柏林”已发展成为媒体和新经济中心城市。不仅限于艺术家、设计师、媒体工作者、建筑师和流行设计师,以前那些带有暴露的钢架和简陋家具的多功能厂房中,如今居住着那些从不受任何人约束的、讲究的个人主义者们。闲置、背街的房屋和庭院带有“克罗依兹贝格区混合体”的爆发力,为那些赞同“回家工作吧”这句格言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发挥场所。 Loft是一个全球化的趋势,并最终会成为一种主流的文化意识,柏林的Loft文化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政府行为,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从另一方面来看,Loft发展模式是当代艺术、建筑空间、文化产业与历史文脉及城市生活环境的有机结合。Loft的出现为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空间。

一部分当代艺术,比如绘画艺术,对空间需求具有一定的特性。空间不仅要足够大,而且要足够便宜,同时由于其产品的独立性、辅助服务的共享性又刺激了产业集聚的形成。艺术家的私生活经常被工作所侵占,业余时间常被任意地占用,无论是工作室还是休息室需要

体现出一种舒适感和放松感。

在Loft的空间里,人们可以摆放一张4M长的桌子,高高的墙壁足以悬挂大幅图画,租金非常便宜。艺术家们不要那种设有摆放物架子的庸俗前厅,不要进行不必要的空间分区;相反,最好有红砖铺地,以及高高的墙壁和天花板,要处处体现轻松惬意、自由放松与无拘无束。

在意识形态统治的今天,各种主义则是争先恐后地绽放着自己的光芒: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极多主义、极少主义以及结构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等,在Loft里也得到了体现。

Loft的出现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上世纪50年代末,第一批画家到纽约的休南区定居之前,那里还是工业区,主要包括玩具厂和废纸加工厂。今天休南区成了时尚的代名词,是艺术展馆、艺术家阁楼、时尚精品店的集聚地,并不断扩展,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国的Loft文化启蒙于20世纪下半叶,具有代表性又首推北京的798和上海、深圳的几个“Soho”区,可以说,这是Loft文化在中国的起步。

北京的大山子798厂区,所沿承下来的结构是典型的德国包豪斯风格,简练朴实,讲求功能,巨大的现浇结构和明亮的天窗为其他建筑所少见。大批的设计家、艺术家和一些艺术先锋者聚居在此,798不仅成为了北京典型的Loft文化的集散地,在国际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798厂从原来的工业制造基地变成了更适合城市定位和发展趋势的、无污染、低能耗、高知识含量的新型创意产业基地。

上海的卢湾区泰康路视觉创意设计基地,目前已进驻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家视觉创意设计机构,并形成了一定的视觉创意设计产业规模。位于普陀区苏州河边的莫干山路50号,入驻了来自瑞士、法国、意大利和我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50多家画廊和艺术家工作室。

从“制造工厂”到“创意工厂”,Loft模式产业化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研究Loft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国际现代艺术空间具有自我毁灭的特性。如纽约的休南区,在经历了从贫困区到经济效益快速增长、社会效益显著改善的时尚区后,不仅吸引了各类的艺术机构、文化传媒机构、旅行团体,中产阶级也被吸引至此,以前供艺术家们交流的廉价酒吧被排挤出去,高昂的地价连一些经营得较为成功的艺术馆都难以承受。艺术家纷纷逃离,寻找下一个廉价而又能引发创作激情的空间,这个Loft空间也成为综合的娱乐休闲空间,而不仅仅是“创意工厂”。这一过程在其他城市也曾多次发生,如洛杉矶的威尼斯地区,旧金山的索马区等等。无独有偶,在中国的大城市,Loft正在迅速崛起,并初具规模,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这种困境,几乎所有的Loft产业基地,都面临着或曾经面临着拆迁问题。如北京的798现在就面临地价飞快增长,周边工业园区空间挤压,在保留和拆迁问题上一直成为争论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