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概念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7
中国古代史知识考点讲解中国古代史知识考点讲解:第一节先秦时期一、早期的人类(l)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蓝田人,距今约80万年,发现于陕西蓝田。
(3)北京人,距今约70万一20万年,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已学会使用天然火。
(4)山顶洞人,距今约1.8万年,会钻石取火和制造骨针。
二、氏族公社(1)半坡氏族,距今约五六千年,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会制造陶器。
(2)河姆渡氏族,发现于浙江余姚,距今7000年。
(3)大坟口文化中晚期,发现于山东泰安,距今四五千年,处于父系氏族,晚期出现私有财产和明显的贫富分化。
三、夏、商、西周王朝1.夏朝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亲部落联盟首领的地位,以王位世袭制替代禅让制,建立了夏朝。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16世纪,夏架统治后期,社会矛盾激化,商汤起兵灭夏。
2.商朝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殷,故商朝又称殷商。
商朝实行残暴的奴隶制,如“人牲”和“殉葬”制度。
商朝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自商朝。
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十分发达,代表作品为司母戊大方鼎和四蚍阶稹?公元前11世纪中期,商封王残暴异常,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反抗,周武王兴兵,通过牧野之战,灭掉商朝。
3.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井田制。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公元前841年,发生“国人暴动”,这是我国有明确纪年的开始。
四、战国七雄与变法图强1,大国争霸与战国七雄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齐国的齐桓公第一个成就霸业,因其北伐戎狄,南御荆楚,成为公认的霸主。
齐桓公去世后,宋国的宋襄公欲继其霸业,被楚国打败而身亡。
晋国的晋文公、楚国的楚庄王又相继称霸中原,后晋、楚长期争霸。
接着,秦国的秦穆公想争霸中原被晋国打败,遂专力经营西方,成为西霸。
中国历史详解中国历史,从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历史;从中国第一个统一的朝代秦朝算起,约有2241年。
史前时期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
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出现;商朝时出现了已知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西周时社会进一步发展,春秋战国时生产力提高,思想百家争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秦朝;西汉与东汉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势,汉字基本定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进入分裂割据局面。
隋唐五代时期,经济繁荣、科技发展,文化影响广泛。
武周时期,因“大周万国颂德天枢”的营建而使国际地位达到顶峰。
辽宋夏金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
明朝时,经济取得发展,明末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9世纪中期,清朝时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帝制,确立了共和政体。
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乱时期。
北伐战争后中国国民党在名义上统一中国。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开始全面侵华,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解放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6年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此后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实行改革开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历史,从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历史;从中国第一个统一的朝代秦朝算起,约有2241年。
史前时期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
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出现;商朝时出现了已知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西周时社会进一步发展,春秋战国时生产力提高,思想百家争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秦朝;西汉与东汉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势,汉字基本定型。
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期的历史。
这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2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可分为以下3个发展阶段: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初)。
此时期的历史大事有2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前者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动的非正义的侵华战争,即中华民族的反侵略的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而后者是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
完全形成时期(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此时期的主要史实有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资本主义产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戊戌变法及义和团运动等。
中国古代史重要概念解读(二)1、中国古代选官制演变: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大体经历了先秦的世官制(贵族世代继承)、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察举制(官吏察访推荐中央任命)和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分科考试选官),反映选官由血缘到推荐德性才能再到公平考试选拔的标准变化,体现官吏的任免越来越集中到中央皇帝手中,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体现,也体现统治集团治国理政水平素质的提高。
2、二府三司:宋代中央机构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合称“二府三司”。
宋代,增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增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政权,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通过机构分权,削弱了宰相权力,加强了皇权。
3、防弊之政:北宋之时通过防微杜渐确保政治格局与统治秩序稳定的政治措施。
第一原则是收权,即将地方权力收日中央,从制度上保证藩镇割据局面不再复现,包括“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第二原则是分权,即使各层权力机构的权力趋于分散,令其互相牵制,防止专擅,包括分相权、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等;第三原则是重文轻武,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鼓励台谏言事,强化监察工作,逐渐形成了“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和“与士大夫治天下”的传统“家法”。
4、分化事权:中国古代为加强集权而采取的措施。
唐沿袭和完善隋的三省六部制,把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分权,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和决策程序,北宋在宰相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军权,设三司使分割财权。
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以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便于中央集权。
5、澶渊之盟:公元1004年秋,辽国君主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因宰相寇准的力劝至澶州督战。
宋真宗也赞同议和,于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在宋朝称澶渊部,故史称“澶渊之盟”。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概念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并仍然存在至今。
它是中国
大陆的现行政权,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概念包括以下重要内容:
1.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指的是1945年至1949年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以及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正式成立。
2. 社会主义改革和开放:指的是1978年以来中国实施的一系
列改革开放政策,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外贸开放、城市化进程、农村改革等,旨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体系。
4. “两个一百年”目标: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 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指的是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以及1999年澳门回归中国的历史事件。
6. 一带一路倡议:指的是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
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推动共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概念是研究和了解中国现代历史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历史从古到今讲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文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历史从古至今,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演化,见证了极具传奇性的重要事件。
早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就已有夏朝时期,有这样一个大一统帝国在这片土地上横行。
当时,中国以河洛文化著称,面积大、历史悠久、制度完善,国力强大,其帝国建立在集中的社会经济、文化结构和全国统一的体制上。
此后,中国又经历了商、周、秦、汉、三国、晋、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至今仍傲视全球。
自夏朝以来,中国一直在不断探索、创新、发展,以实现文明发展。
自夏朝以来的几千年,中国出现了众多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和文化家,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发展。
举个例子,墨子能够指导人们追求智慧,他还创造了国学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系统,在社会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此外,还有著名的诗人李白、孟子、老子、庄子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
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到现代西方文化,中国文明经历了从非科学到科学、从宗教到宗教多元化、从国家到共和国的漫长蜕变。
20世纪,由于国内的政治革命,中国的宪政制度出现了,以及其他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中国展开了一次全面的社会进步运动,这次运动在新中国成立后延续到现在,使中国文明在21世纪迈向一个全新的阶段。
从夏朝到今天,中国人民凭借顽强的意志、勤奋的求知精神,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世界见证了中国文明的辉煌,也正是他们创造了无数精彩的历史文化。
总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社会等方面都展示出强大的发展活力。
千百年来,中国文明在不断发展、进化的过程中,也曾经历过许多曲折。
但是,所有这些都形成了一个灿烂多彩、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国文明,这是一个以传统文化特色与现代化理念结合的绝妙佳作。
初中一年级历史基础知识历史的定义与意义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事件和事物的记录和研究。
历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指导现在和未来的发展。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形成和演变,增加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古代文明中国文明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起源于约5000年前的黄河流域。
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包括: - 农业文明:中国古代人民以农业为生产基础,发展了灌溉、耕作和农业工具等技术。
- 社会等级制度:古代中国存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以皇帝、贵族和百姓为基本阶层。
- 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强调仁爱、孝道、礼仪等十分重要的价值观念。
埃及文明埃及文明是指古埃及王国的文化发展。
埃及文明的特点包括: - 尼罗河的重要性:埃及通过尼罗河的灌溉系统进行农业生产,实现了农业的繁荣。
- 金字塔:埃及有许多建筑壮丽的金字塔,被认为是古埃及人的陵墓。
- 世俗和宗教结合:埃及人的生活和宗教信仰紧密结合,他们崇拜多个神祗。
古代帝国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庞大和影响力最大的帝国。
罗马帝国的特点包括: - 政治制度:罗马帝国的政府采用了共和制和帝制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
- 法律制度:罗马帝国建立了许多法律,如《十二表法》是罗马最早的法典。
- 文化传承:罗马帝国对西方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建筑、艺术和文学等领域。
汉朝帝国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之一,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代。
汉朝的特点包括: - 高度中央集权:汉朝建立了强大的中央政权,通过行政区划和官僚制度来管理国家。
- 文化繁荣:汉朝时期,中国文化和科技取得了重大进步,如纸张的发明和百科全书的编纂等。
- 丝绸之路:汉朝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东、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世界历史事件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文化运动,起始于14世纪,标志着中世纪时期的结束和现代欧洲文化的开始。
中国历史讲解大全中国历史是悠久而丰富多彩的,涵盖了几千年的时间。
本文将为您提供关于中国历史的全面讲解,介绍主要的历史时期和重要的事件。
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约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是迄今为止最早的一个历史时期。
当时,人们开始实施农业,发展出独特的部落文化。
此后,中国历史主要被划分为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和清等时期。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的秦汉时期。
秦朝(公元前221-207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它的首都是咸阳。
秦始皇统一了各个国家,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传统,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秦朝的继任者,由刘邦建立。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都达到了巅峰。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的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一段充满战乱和割据的时期。
三国时期以三国鼎立为特征,三个国家分别是魏、蜀、吴。
尽管这段时期充满了战争和混乱,但也孕育了许多文化精华,如《三国演义》等。
接下来是中国历史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年-589年)。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多样性的时期,分为西晋、东晋、南朝、北朝等。
南北朝时期充满了政治混乱和战乱,但也诞生了许多重要的文化和学术成就。
然后是唐朝(公元618-907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和开明的时期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
唐朝的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和教育事业,这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和学者。
接下来是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60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同时也是兵荒马乱的战乱时期。
接下来是宋朝(公元960-1279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建设最为稳定、科技发展最为突出的时期之一。
这个时期的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和科技,奠定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基础。
然后是元朝(公元1271-1368年),元朝是由蒙古族的忽必烈建立的,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外族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