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课题3制取氧气
- 格式:docx
- 大小:62.94 KB
- 文档页数:4
课题3 制取氧气-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认识氧气对动植物的必需性,知道固态、液态、气态氧的性质和氧气的化学性质。
2.学会选择氧气的制取方法,掌握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操作和注意事项。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实验观察能力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学生能在实验中提高安全意识,有较好的实验观察能力。
三、教学过程1.理论授课–讲解氧气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以及对动植物的必需性。
–介绍固态、液态、气态氧的性质,并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
2.实验操作–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
–操作步骤:1.将500mL量瓶储备的3%过氧化氢倒入滴鼻瓶中;2.在氧气发生器中加入过氧化氢,在气室中加入反应装置,水中加入两滴洗涤剂;3.进行实验,收集氧气并进行实验验证。
–注意事项:1.实验应当在通风良好的地点进行。
2.实验操作时要戴上眼镜和围裙。
3.加入过氧化氢时要注意滴加速度。
4.收集和操作氧气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火源和撞击。
3.实验讲解–分析实验过程及实验中产生的各种情况,引导学生思考。
4.思考引导–请学生思考量瓶、滴鼻瓶和滴加速度对制取氧气的影响,并给出答案。
四、实验设备和试剂1.量瓶2.滴鼻瓶3.洗涤剂4.过氧化氢溶液(3%)5.氧气发生器6.实验器材(如滤纸、试管、沙漏等)五、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应当在通风良好的地点进行。
2.实验操作时要戴上眼镜和围裙。
3.加入过氧化氢时要注意滴加速度。
4.收集和操作氧气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火源和撞击。
六、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过氧化氢可以分解产生氧气。
2.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3. 氧气对动植物有必需性,是燃烧的必需物质。
七、课后作业1.搜集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并进行比较分析。
2.搜集氧气各种应用场合及原理,并进行总结。
八、教学反思本次制取氧气的实验,体现了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氧气教案(精选13篇)氧气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是在上节课学习《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对试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复习,对试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的试验装置和试验操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使同学了解试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为此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试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也是中考试验操作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本节课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氧气是同学比较熟识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已经具备观看试验和进行简洁的试验操作的力量。
而且在第一课时中,同学也初步了解了试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因此同学可以在此基础上同学可以经受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乐观性。
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了解试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试验装置、试验操作。
2、了解试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试验装置的探究,培育同学的试验及合作力量。
2、初步具有对学问进行分析、对比和迁移的力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受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同学学习化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试验操作。
教学难点:1、对一般气体制取方法的总结归纳,使同学学会发觉并总结事物的一般规律。
2、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索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法和学法:本节课实行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而同学则扮演着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角色。
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与试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使老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被同学在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解决。
从而使同学获得学问,力量得到提升。
教学用具:药品:KMnO4教学过程:环节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提问]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几种试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复习]带领同学复习试验室中制氧气的三种方法:加热KMnO4、分解H2O2或加热KClO3。
[引出主体]结合上节课的所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重点争论KMnO4制O2的过程。
课题 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2.能记住收集氧气及验满的方法。
3.通过练习连接仪器,熟练基本操作。
4.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5.通过实验探究,记住氧气的一些主要化学性质。
【课前预习】1.实验室有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将它们的文字表达式写在下面,如果你能知道各种物质的化学表达符号(物质的化学式)请在相应物质下面注明。
2.请说出实验室可以利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它们是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3.请说出每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所用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1. 请仔细观察课本图2—15 和2—17(1)在图2—15 和2—17 中,使用了哪些仪器?2)此装置适合于用哪种方法来制取氧气?3)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4)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5)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二、交流学习1.请在仔细阅读课本p39——41页的《活动与探究》的基础上,与小组成员讨论解决一下问题。
(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
(如何检验,如何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为什么?用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制取氧气需要么?(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为什么?(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否则会产生什么后果)(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收集?(6)本实验中需不需要验满?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时需要验满?如何验满?(7)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思考: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观察思考】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应用坩埚钳夹住木炭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思考:为什么?)2•做铁丝燃烧这个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底部加少量水。
(思考:为什么?)三、我的收获1.实验室装配仪器的一般顺序是什么?2.总结一下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形成全班共识后记在下面。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资源环境学院07化学班杨菊明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过程与方法】在课题中学生要亲自动手实验,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解与实验相结合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体会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难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三课时安排4课时四教具多媒体、5%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试管、锥形瓶、双孔塞、导管、集气瓶、玻璃片、火柴、酒精灯等。
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导语】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知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支持物质的燃烧,供给呼吸。
大家都知道自然界的氧气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在化学实验室中获得少量纯净的氧气呢?我们今天就进入课题3 制取氧气的学习,带大家一起领略化学的神奇。
请大家把课本翻到37页。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有三种,我们现在来了解第一种。
【板书】一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法【过渡】使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实验用到的药品和仪器【板书】1.药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俗名:双氧水)<教师活动:展示过氧化氢溶液,写出它的化学式是H2O2,介绍它装在棕色瓶内,棕色瓶的作用是:阻光。
>二氧化锰(MnO2)<教师活动:展示二氧化锰,并让学生认真观察它的色、态——黑色粉末。
>【板书】2.仪器:试管、酒精灯、药匙;长颈漏斗、双孔胶塞、导管、锥形瓶、橡皮管。
课题3 制取氧气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原理和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认识分解反应3、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学习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学习过程:(复习提问):如何检验一瓶无色的气体是氧气?一、(提问):工业上是如何值得大量氧气的?工业上生产氧气要考虑原料是否,价格是否,成本是否,能否以及的影响等因素。
因此工业上采用为原料利用在低温条件下液态氧和液态氮的不同来制取氧气的,这一过程属于变化?膜分离技术制氧气指二、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原理:预习内容:1、实验室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方法制取氧气。
2 演示【实验探究】实验2-5、2-6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小结:(1)不加二氧化锰过氧化氢也能放出氧气只不过放出氧气的速度,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放出氧气的速度;(2) 二氧化锰在此反应前后和没有改变。
【阅读】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性质。
完成下列习题。
1.催化剂是指:能够改变,而本身的和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也叫做。
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做。
2.二氧化锰是该实验中唯一的催化剂吗?。
对催化剂的理解注意点:特点:“一变,二不变”“一变”:改变速率——不是指加快反应速率,包括加快和减慢,也不不能增加产物的质量:“二不变”: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①催化剂并不仅是指二氧化锰。
②某一反应的催化剂不一定能催化其他反应(催化剂具有专一性);同时某一反应的催化剂也不一定只有一种3 、氯酸钾是色固体,利用它制取氧气时通常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作,文字表达式为。
4 、高锰酸钾是色固体,写出利用它制取氧气的文字表式5、据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总结它们的共同点是。
6、分解反应是指反应物生成其他物质的反应,其特点是公式为。
化合反应的特征是,公式为7、在氯酸钾受热制氧气的实验中,若没有催化剂二氧化锰,则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后,反应的速度会(填“加快”或“减慢” 或“不变”),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会(填“增加”或“减少” 或“不变”),在反应中是催化剂。
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
3.知道收集氧气的方法。
4.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
5.知道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课前预习】1.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2、产生氧气的主要途径有:⑴氧气的工业制法,它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分离出氧气。
具体步骤是:首先将空气______________ 除去杂质等,然后在___________________ 的条件下,使空气_________________ ,控制温度蒸发液态氮气,沸点较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蒸发出来,余下的是沸点较高的_____________ 色液态氧气,贮存使用。
⑵在实验室里,常用某些含氧物质分解放出氧气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如: 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如下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⑴指出仪器的名称 A. 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 C. _________ D. __________⑵用酒精灯_______ 焰加热(填“内”或“外”),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____倾斜(填“上”或“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收集氧气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 法,当集气瓶口处有_______________ 冒出时,表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还可以用瓶口向 __ 排空气法(填“上”或“下”),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知道在酿酒过程中酒曲的作用吗?【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在学习《生物》时,同学们已经知道在酿酒过程中酒曲起到了催化作用,他是酿酒过程的催化剂?那么什么是催化剂呢?根据“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盟”(IUPAC)于1981年提出的定义,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能够改变反应的速率。
第四讲 氧气制取基础知识点一: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紫黑色粉末(KMnO 4) 黑色粉末(K 2MnO 4) 黑色粉末(MnO 2)2.操作步骤:查 装 定 点 收 离 熄 灭a. 组装好仪器并检查装置的 性;b. 将药品装入试管并在试管口堵上一团 ,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c. 将试管固定在 上;d. 集气瓶里装满水并倒放在 中;e. 点燃 灯,先 热试管,再对准药品处加热;f.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g. 收集完毕,将 撤管撤离水槽;(导管迟到早退)h. 熄灭酒精灯(酒精灯早出晚归)3. 注意事项:a. 试管口微向 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冷凝水回流),使试管b. 药品 铺在试管底部;以增大受热面积c. 试管口塞一团 ;以免试管内的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使导管堵塞,d. 铁夹夹在距试管口的 处;e. 伸入试管内的导管略出 即可;便于气体排出f. 用 焰对准药品处加热;加热时要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预热),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放药品部位加热△当集气瓶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气体已集满h.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再熄水槽里拿出,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到试管中导致试管炸裂)。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连接好仪器,然后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里,两手紧贴容器的外壁,如果装置5.氯酸钾制氧气: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 氧气色粉末()色粉末()6.双氧水制氧气:双氧水二氧化锰水+ 氧气色透明溶液()7.水通电制氧气:水通电氢气+ 氧气8.氧气的收集:b.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人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的集气瓶要用玻璃片盖住并放在桌面上。
知识点二:(二)分解反应:由种物质生成种或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 B + C (一变多)实验室制取氧气,要求反应快、操作简便、便于收集等,但成本高,无法大量生产。
课题3 制取氧气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 理解分解反应,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3. 知道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4. 初步建立“理论分析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的科学思路。
情景导入: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
3.你知道在酿酒过程中酒曲的作用吗?
一、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P38探究】与补充加热实验:
学生活动 实 验 内 容
现象
分析、思考、结论 实验(1) 在试管中加入5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木条没有复燃说明什么? 实验(2)
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木条复燃说明什么? 实验(3)
在另一只试管中加入5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实验(4)
待实验(3)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重复多次)
二氧化锰好象永远用不完,该物质是反应物吗?若不是,它起何作用?
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课本39页,回答下列问。
)
1.化学反应里,能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和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催化作用:。
3.二氧化锰能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还可加入;由此可知一个反应的催化剂不止一种。
4.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讨论交流:
1.催化剂的作用:
2.催化剂的特点:
二、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观察与思考】
(1)仔细观察教师所展示的氯酸钾,将其物理性质记录在下面:
(2)观察老师演示【实验2-5】、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二氧化锰在(2)中所起的作用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自主学习:
(1)仔细观察教师所展示的高锰酸钾,将其物理性质记录在下面:
(2)记住课本37页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并默写在下面:
讨论交流:根据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或者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需药品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并根据氧气的性质,实验室用上述方法制取氧气所需要的装置是()
合作学习:
(1)默写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上分析以上反应的共同点。
(3)上述三个反应都是分解反应,你能根据他们的共同点说出分解反应的概念吗?写在下面。
(分解反应也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精讲点拨:
【例1】实验室里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若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能产生氧气
B.产生氧气的速率慢
C.产生氧气的总量减少
D.没有氯化钾生成
【解析】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的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二氧化锰可以改变氯酸钾分解速率,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氯酸钾分解很慢;对于某反应来说,有时可以选用多种不同的催化剂。
【答案】B
【例2】
实验室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若把高锰酸钾误以为二氧化锰加入,其结果是:氯酸钾的反应速率,生成氧气的质量,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物有种。
【解析】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加热,高锰酸钾先分解,同时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其中,二氧化锰做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使发应速度加快;产生的氧气是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分解反应的总和,也增加;完全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有四种。
【答案】加快,增加,四。
达标体验: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
A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 .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 .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2.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的药品( )
A.空气
B.过氧化氢或二氧化锰
C.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
D.二氧化锰 3. (2012年湖南娄底)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B.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C.催化剂可以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4.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铁+氧气−−
→−点燃四氧化三铁 B.硫+氧气−−→−点燃
二氧化硫 C.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D. 水−−→
−通电
氢气+氧气 5. (2012•湖北黄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固定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B .开始加热时,导管口出现气泡立即收集
C .加热试管时,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
D .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课堂小结: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写出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分别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拓展提升:
1.某同学取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体积(V )、二氧化锰的质量(m )与时间(t )关系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定义: 特点: 定义:
特点:
A B C D
2. 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溶液或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两个反应均属于反应。
在两个反应中,都接触到一种物质,它的名称叫
做。
在前一个反应中,它是该反应的,在后一个反应中,它是该反应的。
3.将一种无味的液体A装入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无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使金属E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C、瓶底有少量液体D的集气瓶中,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
①写出它们的名称
A:B: C: D: E: F:
②黑色粉末B在A的分解反应中起作用,是这个反应的剂。
答案:
达标体验:1 2 3 4 5
拓展提升:1 2. 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分解,二氧化锰,催化剂,生成物
3. ①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水,铁,四氧化三铁②催化,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