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地震折射波法_final_08
- 格式:ppt
- 大小:4.16 MB
- 文档页数:54
高分辨率折射地震数据的采集和解释Robert nkston 原著张秋光节译摘要本文的目的是对应用p波或s波的地面折射地震法作一总的考察。
应用折射地震法研究浅层目标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年代早期至1980年。
1980年以后,由于应用多道信号增强地震仪收集数据以及应用微机按广义互换法(Generalised Reciprocal Mechod,简写为GRM)软件解释数据,已经可能做到对地下作详细的勘测。
借助现代技术,在野外工作和数据处理方面均可实现高水平的质量监控。
论述了同时获得p波和s波的波速对工程应用的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分辨地下物质的类型(特别是含有地下水时),同时记录p波和s波可能是值得重视的下一个重要步骤,虽然目前的常规实践主要是测p波。
对产生p波和s波能量的方法作了比较。
进行s波测量时需要:(1)特别注意震源的设计;(2)在地震仪或计算机中进行额外的数据处理,以便从兼含p波和s波能量的信号中提取s波信息。
给出了二层、多层水平界面以及倾斜界面情况的旅行时方程。
这些方程在许多教科书中都可以找到,之所以重复给出,其目的在于指明有关折射测量的许多简单处理解释方法并不适当。
简单模型的旅行时方程还可用以说明构制连续正、反剖面曲线的外延技术(phantoning technique),这种构制工作要求野外记录有一定程度的重复覆盖。
截距时间法(Intercept Time Method,简记为ITM)是一种曾经使用了多年的解释方法。
但是,此法只适用于折射界面为平面且无横向速度变化的情况,这在实际中是罕见的。
为ITM 准备数据的野外工作方法是在排列的两端各放炮一次。
一般地说,这种现在已经过时的方法会给解释工作留下不确定的因素;当采集的数据足够充分时,才能消除其中许多不确定性。
GRM是一种较ITM更为完善的解释方法。
它先用外延技术获得正、反方向的连续时距曲线,然后利用这些曲线求出速度分析函数和时--深函数。
1实验一地震勘探实验(折射波法)实验一地震勘探实验(折射波法)一、实验原理地震勘探是根据人工激发(爆炸或撞击地面)的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遇到弹性性质不同的地震界面后,在地层中产生反射和折射,部分地传回地表,用专门的仪器记录返回地面的波的旅行时间,研究振动的特征,来确定产生反射或折射的界面的埋深和产状,并根据所观测的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及波的振幅与波形变化,探讨介质的物性与岩性。
就波的传播特点而言,地震勘探一般可分为反射波勘探和折射波勘探。
二、实验目的1.了解地震勘探的原理;2.了解地震勘探工作布置及观测方法;3.掌握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熟练操作相关软件。
三、实验仪器Strata Visor NZⅡ数字地震勘探仪。
Strata Visor NZⅡ地震勘探系统一般由主机、多芯电缆、检波器、触发器、震源(大锤或炸药)、铁板、直流电源、直流电源线以及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软件等。
四、实验步骤1.在工区布设测线在工区布设测线,原则:由南向北、由西向东测线号与测点号依次增大。
使用皮尺标注检波器位置与激发点位置。
2.连接仪器的各个部分将主机、电源、多芯电缆、检波器、大锤、触发器按正确的方式一一连接起来。
注意:各接口均使用“防呆”设计,电缆插头与对应的插槽才能连接,电缆插头与非对应的插槽不能连接。
禁止暴力插拔各插头、插槽,以防仪器损坏。
3.采集开机后,直接进入SCS软件。
(1)survey--new survey菜单:设置测区名称和测线号;(2)system--set date/time菜单:设置时间、日期;(3)geom--survey mode菜单:设置地震勘探类型,本次实验为折射波勘探,即refraction;geom--geophone interval菜单:设置检波器距离,即道间距,本次实验设为2m;geom--group/shot location菜单:设置shot coordinate炮点坐标、geophone coordinate检波器坐标(自动或手动设置)、gain 增益(本次实验设为HIGH 36)、use道设置(可选DATA、INACTIVE等,本次实验设为DATA)、freeze道冻结(叠加冻结,本次实验设为NO)等;(4)acquisition--sample interval/record length菜单:设置时间采样间隔、记录长度(时窗)和delay延迟,本次实验sample interval设为0.25ms,record length设为0.25m,delay 设为0;acquisition--filter菜单:滤波器设置,本次实验屏蔽采集滤波器,设为FILTER OUT;acquisition--correlation菜单:相关设置,本次实验屏蔽相关,设为OFF;acquisition--stack option菜单:叠加设置,本次实验设为auto stack,即自动叠加;acquisition--specify channels菜单:选定某些道,屏蔽某些道。
地震勘探折射波法
摘要:
一、地震勘探折射波法简介
1.折射波法的概念
2.折射波法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二、折射波法的原理
1.地震波的传播
2.折射波的形成
3.折射波的接收与分析
三、折射波法的实际应用
1.折射波法的优点
2.折射波法在地震勘探中的实际案例
四、折射波法的发展趋势
1.折射波法的改进与优化
2.折射波法在我国地震勘探领域的发展
正文:
地震勘探折射波法是一种重要的地震勘探方法,它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来推测地下的地质结构。
折射波法在地震勘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为我国的地震勘探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折射波法主要研究地震波在介质界面的折射现象。
根据折射波法原理,地震波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
时,由于介质密度的差异,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地震波的传播方向发生偏转。
通过对折射波的接收与分析,可以获得地下介质的折射参数,从而推测出地下的地质结构。
折射波法在地震勘探中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折射波法可以有效地消除地表影响,提高地震勘探的准确性。
其次,折射波法可以充分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提高地震波的接收效率。
此外,折射波法还可以与其他地震勘探方法相结合,提高地震勘探的综合效果。
折射波法在我国地震勘探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在我国的某地震勘探项目中,利用折射波法成功地推测出了地下油藏的位置和规模,为我国石油资源的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