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中央银行(2)
- 格式:pptx
- 大小:144.13 KB
- 文档页数:18
第七章中央银行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必然性1、银行券的发行问题从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前半期,资本主义银行业得到了广泛建立。
最初,几乎每家银行都拥有银行券发行权,市场上流通的银行券五花八门。
如果每家银行都能保证自己发行的银行券能够随时兑现,也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但是,在银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总会有一些银行国经营不善而不能保证兑现,某些银行则有意设在遥远的地区,使人们难以向其兑现。
这些问题导致信用纠纷、银行破产甚至整个金融业的危机。
其他那些信用状况良好的银行虽能保证兑现,继续发行银行券,但受财力、信誉等方面的限制,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流通,很难扩大发行量。
因此客观上需要一个权威性的、资本雄厚的大银行,发行一种信誉好且能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货币。
2、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银行业务不断扩大,银行每天收付的票据数量日益增加,银行之间的债务债权关系越来越复杂,每天都有大量的资金需要清算,这要由各银行自行清算是非常困难的,客观上要求有一个统一的票据交换和债权债务的清算机构。
英国于1833年正式成立伦敦票据交换所,以后英格兰银行获得了最终清算银行的地位。
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的有权威的公正的清算中心是保证信用制度顺利发展的必然趋势。
3、最后贷款人问题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对银行贷款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借款的期限越来越长,但银行的资金来源受到数量和信誉的影响,远远不能满足资金运用。
另外,由于出现突发性的大量提现,一些银行会陷入因支付能力不足而倒闭的困境。
因此需要一个信用卓著的、实力强大的金融机构充当一般商业银行的最后支持者,一旦商业银行资金发生困难,可以给予必要的支持,以免在信用危机中破产,引发整个金融危机的发生。
4、金融监管的问题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银行业日益兴旺,另一方面也使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银行的破产和倒闭极易引起连锁反应,给整个经济带来危害,这就需要一个全国统一而又有权威的金融机构对金融业进行监管。
第7章中央银行第1题:解释下列概念1.最后贷款人答:最后贷款人是中央银行履行“银行的银行”职能的具体表现,即在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融资时,由中央银行对其提供资金支持。
2.发行的银行答:发行的银行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指中央银行成为全国唯一的现钞发行机构,垄断货币发行权。
作为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应及时供应货币,合理调节货币流通数量,加强货币流通管理,促进货币流通的正常秩序。
3.银行的银行答:银行的银行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指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服务,维持金融稳定,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功能。
具体体现在:吸收和保管存款准备金、作为全国票据清算中心,及作为最后贷款人,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周转不灵时,通过票据贴现等方式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4.政府的银行答:政府的银行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
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从事金融活动,对一国政府提供金融服务,贯彻执行国家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具体表现为:①代理国库收支;②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③为政府提供信用;④充当政府的金融代理人,代办各种金融业务。
5.基础货币答:基础货币,又称储备货币(reserve money)、高能货币(high-powered-money),由流通中货币和银行准备金存款构成,后者是指其他存款性金融公司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存款和超额准备金存款。
6.外汇占款答:外汇占款,指本国中央银行通过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
外汇占款将一国开放经济与本国货币供给联系起来,尤其在本国货币没有完全可兑换的情况下。
比如,外汇进入本国后需兑换成当地货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国家为了维持汇率等需要用本国货币购买外汇,因此增加了“货币供给”,从而形成了外汇占款。
第2题:为什么要有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形成有哪两种途径,请各举例说明。
答: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是银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