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百舸争流的思想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8
高二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试题1.漫画《紧随其后》中管理者的努力于事无补的原因有(图中文字:禁摘、禁伐、禁挖、禁葬)①只注意意识的目的性,而忽视其创造性②只注意联系的多样性,而忽视其普遍性③只注意存在对思维的决定性,而忽视思维的相对独立性④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斗争性,而忽视其同一性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A【解析】漫画《紧随其后》中管理者的努力之所以于事无补是因为他只注意意识的目的性,而忽视其创造性,只注意存在对思维的决定性,而忽视思维的相对独立性,他只注意联系的多样性,而忽视其条件性,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统一性,而忽视其斗争性,故题肢①③正确,本题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知识。
2.埃及胡夫金字塔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
”令人生畏的铭文从哲学上看属于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答案】D【解析】材料中“死神”是关键字眼,认为人的生死由“神”决定,是把客观精神当做世界的本原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故D说法正确;ABC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
3.现实生活中,人们买房、建房总讲究个风水,要请风水师看风水;每逢嫁娶、乔迁、生子,总要选个“黄道吉日”,祈求神灵保佑平安、幸福。
从哲学角度看,这些人的观念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答案】A【解析】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变为独立自成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
它认为世界的本原不是人的主观精神,而是由超时间超空间的客观存在的精神决定的,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这种精神实体的派生物或表现。
A符合题意,应选;B、C、D不符题意,不选,故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唯心主义。
高二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试题1.“没有物就没有影,思想和事实的关系就是影与物的关系”。
这种观点A.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观点B.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C.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是正确概括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答案】B【解析】“没有物就没有影”强调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思想和事实的关系就是影与物的关系”说明其没有看到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带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故答案选B。
A.C.D均与题意不符。
【考点】百舸争流的思想--唯物主义及其形态2.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A.“气者,理之依也”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如天下事”【答案】A【解析】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气者,理之依也”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前者为唯物主义,后者为唯心主义,A项正确且符合题意;B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的观点均为唯心主义的观点,故不入选;C项“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项“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如天下事”是体现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故该题选A。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3. 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天体坠落事件。
这一突如其来的“天外来石”究竞是何方神圣,和人类历史上有记录的多次陨石事件一样,目前仍是个谜。
这表明①宇宙的浩渺无际决定了人们不可能真正认识它②主客观条件制约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③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和水平总是有限的④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需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答案】C【解析】天体坠落事件目前仍是个谜,说明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制约,人类的认识需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高二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试题1.熊猫是我国的国宝。
世界上有棕色熊猫吗?有人说,没有,因为我至今只看到过黑白熊猫,从未见过棕色熊猫。
下列说法与这种判断的方式一致的是①事物是感觉的集合②事物是理念的影子③世界是不可认识的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A【解析】因为我个人没有见过棕色熊猫,就认定世界上没有棕色熊猫,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个人的主观意志决定一切,①人的感觉、②人的理念,它们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材料观点一致;③是不可知论,④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与材料观点不符。
该题选A。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下列表述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B.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C.量力而行,尽力而为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答案】C【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观点;“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体现了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知识3.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上学这“两个对子”。
下列选项中与“两个对子”对应正确的是()①理在事先一一断章取义②形存神存一一心外无物③掩耳盗铃一一削足适履④沧海桑田一一刻舟求剑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理在事先,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客观唯心主义;断章取义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①不属于同一对子,错误;形存神存,是唯物主义观点;心外无物,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②属于同一对子,正确;掩耳盗铃,是主观唯心主义;削足适履,是形而上学观点,③不属于同一对子,错误;沧海桑田是辩证的观点;刻舟求剑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④属于同一对子,正确。
课时训练: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选择题1.在古人看来,日食不但象征不吉利,而且是大不吉利。
《后汉书〃五行志》述:在上天所显示的各种异象中,以日食最为严重,即所谓“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
上述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2.对于这次日全食的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全球及我国许多的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对其现象与本质不能认识形成鲜明对比。
这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上的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B.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3.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4.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D.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5.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他们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6.“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
”这种观点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7.在黑格尔看来,理念、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绝对精神正是由于自身的发展才产生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上述材料表明,黑格尔是典型的A.主观唯心主义者 B.客观唯心主义者C.经验论者 D.唯理论者8.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9.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无论是唯物主义哲学家,还是唯心主义哲学家,都只是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对象、现实、感性,把人类活动排除在实践之外,是一种纯粹的“经院哲学”。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测试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C.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一元论和二元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与“物是观念的集合”这两个观点,体现了对问题的不同回答。
()A.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4.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A.个人与他人的关系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5.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世界统一于“元气”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物是观念的集合D.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6.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A 不可知论B 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7.赫拉克利特说:“世界不是任何神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它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这说明()A.世界的本质是火B.神创造世界的观念不存在C.事物都有发展过程D.世界是物质的8.各种哲学由于对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A.意识和物质的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9.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不讲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给工作带来大损失。
上述材料中的“拍脑袋决策”属于()A.否认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不可知论C.肯定存在决定思维的唯物主义观点 D.否认存在决定思维的唯心主义观点10.之所以说思维和存在是哲学基本问题是因为()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思维和存在的构成整个世界A.①③B.①②C.①④D.②④11.2008年5月15 13《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
课题跟踪检测(二)百舸争流的思想一、选择题1.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要认识各种哲学派别的本质就必须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下列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解析:选D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要认识各种哲学派别的本质就必须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故D项入选;A、B两项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C项表述错误。
2.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果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这种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B.不可知论C.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解析:选B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即认为思维不能认识存在的观点,是典型的不可知论。
3.下列不能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②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③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④物是观念的集合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选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说的是物质实体是产生精神的基础,这一说法坚持了唯物主义思想。
题目中的②③④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不可能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因此选A项。
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重要形态,其局限性在于()A.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B.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C.否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D.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理解。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的物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5.哲学史上存在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高二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试题1.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A.“形谢神灭”与“理生万物”B.“削足适履”与“指鹿为马”C.“沧海桑田”与“断章取义”D.“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答案】A【解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形谢神灭”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理生万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A符合题意;B“削足适履”与“指鹿为马”、C“沧海桑田”与“断章取义”都属于形而上学观点;D.“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是辩证法观点。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2.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A.“气者,理之依也”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答案】A【解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选项A中的气者,理之依也是唯物主义观点,理生万物是唯心主义观点。
B中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客观唯心主义,物是观念的集合是主观唯心主义。
C中的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而天不变道亦不变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这两者属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的知识。
3.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
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
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
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
”这一观点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②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划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③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④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区别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联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A.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B.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划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标准D.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3.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
上述材料体现了()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法、形而上学争论的焦点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4.关于唯物主义的观点表述正确的是()A.追求物质的满足,就是唯物主义者B.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C.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D.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5.关于唯心主义表述错误的是()A.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B.唯心主义一点用处也没有C.唯心主义是“一朵无实花”D.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6.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两大阵营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7.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果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A.不可知论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C. 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D.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9.“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
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
这段话是一个()A.唯物主义命题B.唯心主义命题C.悲观主义命题D.教条主义命题10.下面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①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③气者,理之依也④世界的本质是物质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1.下面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皆而变化起B.世界统一于“元气”C.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D.存在即被感知1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 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C. 否认意识反映物质D.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13.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世界是不可知的B.世界统一于精神C.事物是感觉的集合D.事物是“理念”的影子14.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A.构成了哲学的两大阵营B.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C.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15.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是“一朵不结果的花”,是因为()①唯心主义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②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作用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也能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A.①② B. ②③C.①④D.①③16.关于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表述正确的是()①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坚持意识是本原的根本观点②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③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具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局限性④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17.有人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D.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18.否认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是()A.唯物论B.唯心论C.二元论D.不可知论19.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①物是观念的集合②感觉是与外界隔绝的屏障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④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0.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D.“物是观念的集合”21.和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英国主教贝克莱说:“观念的产生,并无必要假设外物的存在。
”这一观点( A )A认为意识的产生不依赖于客观事物B肯定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C是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主义D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2、宗教是信仰上帝、神鬼等虚幻的东西,但是不管哪种宗教信仰的神,都是按照人们自己的形象和经验塑造的。
这一事实说明( C )A神是头脑中自生的,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鬼神B神是一种虚幻的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C神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D神是客观实在的东西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D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C是否信仰宗教D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B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B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5、美国一教会建造了一座尖顶教堂,主教请工程师为其设计避雷针。
工程师揶揄地说:“教堂是天国驻人间的‘大使馆’,有上帝的保护,安装避雷针是多余的。
”主教说:“请先生装避雷针,这也是上帝的旨意。
”这一材料说明( B )A科学和神学的对立正在消失B随着科学的发展,神学的阵地正在日益缩小C神学已经向科学投降D科学技术越是发达的国家,宗教势力就越小6、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
这体现了( 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7、哲学的基本问题可以表述为( A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4)从实际出发还是从主观出发的问题(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问题(6)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的问题A(1)(2)B(1)(2)(3)(4)(5)C(1)(2)(3)D(2)(4)(6)8、主张人类生活的“世俗世界”的命运是由上帝、神灵居住的“天国”主宰的观点属于( B )观点A机械唯物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9、下列选项中,属于意识决定物质的观点是( A )A心外无物B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D世界统一于“水”10、“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这种观点是( A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心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11、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有所抬头,有的地方甚至呈现蔓延趋势。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高一命题人:程继旭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测试题班姓名学号总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75分)1.恩格斯于1886年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这一问题包括()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②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③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关系问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2.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形与神”“理与气”谁依赖谁、谁在先的问题。
他们是在思考()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B.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问题3.毛泽东曾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这主要说明()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对思维与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D.思维与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如果把实际情况比作“地形”,理论就是“地图”。
当实际情况发生很大变化的时候,我们不要期望以“地图”来修正“地形”,而只能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
据此回答4~5题。
4.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说明()A.思维和存在都具有可知性 B.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C.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 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5.如果用“地图”来修正“地形”那就是()A.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的不可知论观点B.思维可以正确反映存在的可知论观点C.思维决定存在的唯心主义观点D.存在决定思维的唯物主义观点6.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
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A.都承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B.都承认存在决定思维C.都否认思维决定存在 D.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7.近年来,世界各地受台风、飓风的影响越来越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伤害。
随着实践的发展,科学家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的路线,把灾害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8.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其积极的作用是主流;但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是弊大于利。
人们的这一评论说明()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9.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A.人与人的关系 B.自然与社会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10.哲学自产生以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的争论永不停息。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争论的焦点是()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C.具体科学与哲学关系的问题 D.世界观和方法论谁决定谁的问题11.网络文艺长期以来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状态。
面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这无疑给网络文艺的发展和繁荣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
材料说明了()A.思维决定存在 B.思维与存在相互依赖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12.企业若想得到良好发展,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优秀的经营者能够对市场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
从哲学基本问题来看,这是因为()①存在决定思维②思维决定存在③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期《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他们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4.17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伽森狄认为:“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
”这种观点()①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②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③在社会历史领域必然陷入唯心主义④否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5.下列说法与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坚持相同哲学方向的是()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死生有命,富贵在天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16.唯物主义在其发展史上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下列按照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排序,正确的是()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原子是世界的本原③水是万物的始基④物质与意识辩证统一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②→④ D.②→③→④17.唯心主义之所以长期存在和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论根源。
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18.“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这一观点属于()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19.(10文综山东卷)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0.(2014山东文综)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
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
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21.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下列选项中与黑格尔观点蕴含相同哲理的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心居中虚,以治五官C.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 D.死生有命.富贵在天22.苟子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朱熹认为“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这两种观点回答的都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D.世界的本原问题23.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追索的对象,诗人屈原曾提出172个“天问”。
下列选项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③天地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④存在即被感知。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4.2017年3月,《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表明大多数癌症的发生其实是随机的,取决于--“上帝掷骰子”。
也就是说,大部分癌症发生的原因不是环境因素和遗传,而真的是因为运气不好。
这种观点属于()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 主观唯心主义C. 朴素唯物主义D. 客观唯心主义25.哲学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体现“两个对子”的是()①形存神存——存在就是被感知②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而万物生③擒贼先擒王——牵一发而动全身④沧海变桑田——天不变道亦不变A. ①④B. ①③C. ②③D. ②④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测试题答题卷班姓名学号总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75分)二、非选择题(25分)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阳明认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世间万物是由人的意念所主宰。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
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观点?两种观点有何共同之处?(2)材料二的说法属于什么哲学观点?以上材料说明了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27. (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被顺利发射。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二步二阶段的首发飞行器,是第一艘真正意义的空间实验室,和地面科学实验室相比,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有明显优势。
一是空间实验室是建立在距离地面几百公里太空中长期运行的试验平台,独特的空间位置决定了可以利用高度优势开展地球资源和太空观测,利用微重力等空间环境开展空间技术试验、航天医学试验、空间科学和应用试验。
二是作为低轨长寿命载人航天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平台拥有有人在轨参与、兼具密封舱内和非密封舱外空间环境条件、装载能力强、飞行时间长、电能充足、天地数据传输流量大等优势,为保证太空科研工作的连续性和深入性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也为第三步建造空间站提前开展相关技术验证。
载人航天任务连续成功,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分析人类对宇宙的探测给我们的启迪。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高2017级政治备课组命题人:罗仕泽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75分)二、非选择题(25分)26.(12分)【解析】此题以王阳明、黑格尔、张载等哲学家的哲学观点作为背景材料,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考查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哲学的基本问题等相关知识。
此题考查对唯心主义的理解。
设问要求分别指出两位哲学家的哲学观点,并指出二者的共性。
属于分析说明类题。
回答本题需回顾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含义,进而分析二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指出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即可。
【答案】(1)①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的哲学观点:王阳明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2分)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主宰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2分)②两种观点共同之处:两种观点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都属于唯心主义。
(3分)(2)①材料二的说法属于的哲学观点: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