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更新决策
- 格式:docx
- 大小:14.40 KB
- 文档页数:3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公式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通常是基于现有设备的使用寿命、维修成本和市场价值等因素来制定的。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决策公式,可用于确定何时更新固定资产:
设备剩余使用年限×预计每年维修成本 > 设备当前市场价值如果上述公式成立,则意味着更新设备会更加划算。
反之,如果上述公式不成立,则延长使用现有设备可能会更加经济。
这个公式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和具体业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同时,在做出决策时,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公司财务状况、行业趋势和未来发展规划等。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解题技巧【实用版3篇】篇1 目录1.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基本概念2.更新决策的步骤3.更新决策的解题技巧4.实际应用举例篇1正文一、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基本概念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是指企业或个人在现有固定资产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或技术更新的情况下,决定是否继续使用现有设备,还是购买新的设备。
这个决策需要考虑设备的寿命周期成本、性能、市场需求等多个因素。
二、更新决策的步骤1.评估现有设备的性能和寿命周期;2.预测新设备的寿命周期和性能;3.计算更新设备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4.评估新设备的投资回报率;5.做出决策。
三、更新决策的解题技巧1.了解市场需求:在做出决策之前,需要了解市场对新设备的需求,以便更好地评估新设备的投资回报率。
2.评估设备的寿命周期:在评估现有设备和新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寿命周期,以便更好地评估设备的投资回报率。
3.计算成本:在计算更新设备的成本时,需要考虑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以便更好地评估新设备的投资回报率。
4.选择合适的决策模型:在做出决策时,可以选择不同的决策模型,例如悲观模型、乐观模型和等可能性模型,以便更好地评估新设备的投资回报率。
四、实际应用举例假设一家公司需要更新其生产线上的生产设备,现有设备和新技术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进行更新决策。
在做出决策之前,需要了解市场对新设备的实际需求,以及现有设备和新技术之间的差距。
此外,还需要计算更新设备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以及新设备的投资回报率。
篇2 目录I.固定资产更新的决策背景II.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方法III.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优缺点IV.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实践应用篇2正文一、固定资产更新的决策背景固定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其更新决策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企业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评估和更新,以保持竞争力。
然而,固定资产更新也涉及到财务、技术和组织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
第十四章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模型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模型是企业在决策是否更新固定资产时使用的一种分析工具。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涉及到多个因素,如资产的使用寿命、修理与更换的成本、资本回报率等,需要综合考虑以得出最佳的决策方案。
本文将介绍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模型的基本原理是依据资产的使用寿命和修理与更换成本来进行分析。
当一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接近或超过了其经济寿命时,就需要进行更新决策。
更新固定资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且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时,首先需要对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评估。
评估资产的使用寿命可以通过参考相关行业的经验数据以及实际运营情况来确定。
使用寿命的评估结果将为后续的决策提供依据。
其次,需要对修理与更换的成本进行评估。
修理成本包括维护费用、零部件更换费用等,而更换成本则包括购置新资产的费用以及老资产处置的费用等。
评估修理与更换的成本需要考虑到资产的残值以及折旧等因素。
基于使用寿命和修理与更换成本的评估结果,可以进一步计算资本回报率。
资本回报率可以通过将资产的净收益与资产的投资成本进行比较来计算。
净收益可以通过考虑资产的增值效应、降低成本效应等因素来计算。
最后,根据资本回报率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固定资产更新的决策。
如果资本回报率大于预设的阈值,则说明固定资产的更新将产生正向的经济效益,应该进行更新。
反之,如果资本回报率小于预设的阈值,则说明固定资产的更新将产生负面的经济效益,不应该进行更新。
除了以上的基本原理,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模型还可以考虑其他因素,如市场需求、竞争情况、技术进步等。
这些因素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都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在应用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模型时,需要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资产的使用寿命、修理与更换的成本、资本回报率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最佳的决策方案。
总之,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模型是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时的一种重要工具。
财务管理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例题财务管理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例题【导言】在企业经营中,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涉及企业长期发展、资产投资和运营效率等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财务管理中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为主题,探讨这一领域的例题和相关理论知识,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原理和方法。
【正文】一、案例分析某企业于2012年购置一台设备,预计可使用寿命为5年,残值率为10%,购进价为500万元。
到2017年底,根据市场价格,同类设备的购买价格已经提高至700万元。
现在企业需要决定是否更新该设备。
请你结合财务角度,给出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建议。
解析:根据此案例,我们可以采取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两种方法来进行分析评估。
我们计算设备的净现值(NPV):根据净现值的计算公式:NPV = 初始投资 + 现金流量的现值 - 货币资金计算得到净现值为:NPV = -500 + 140 + 90 + 60 + 30 + 30 - 700 = -850(万元)根据净现值的判断标准,若NPV>0,则更新设备;若NPV<0,则不更新设备。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净现值为-850(万元),即NPV<0,所以建议不更新设备。
我们计算设备的内部收益率(IRR):内部收益率是使净现值等于0的折现率,通常我们比较IRR和资本成本的大小来进行判断。
因为该企业没有提供资本成本,所以我们可以以企业平均资本成本作为参考值。
计算IRR,得到结果为40%,则根据内部收益率的判断标准,若IRR>资本成本,更新设备;若IRR<资本成本,不更新设备。
所以根据以上计算结果,IRR=40% > 资本成本(假设为20%),建议更新设备。
二、理论知识在上面案例分析中,我们涉及到了财务管理中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两种评价方法: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
这两种方法在企业的资产更新决策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解题技巧【原创版4篇】目录(篇1)1.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概念和原因2.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考虑因素3.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方法4.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案例分析5.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注意事项正文(篇1)一、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概念和原因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是指企业在面临固定资产更新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更新固定资产,以及如何更新固定资产的过程。
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高生产效率:新设备通常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能,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2.减少维修费用:旧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维修费用,新设备可以降低这些维修费用。
3.提高产品质量:新设备往往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
4.符合环保和安全要求:新设备通常更加环保和安全,可以降低企业环保和安全方面的风险。
二、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考虑因素在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时,企业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新旧设备成本:新设备的购置成本和旧设备的残值回收额需要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更新固定资产。
2.设备使用寿命:企业需要评估新旧设备的使用寿命,以确定更新设备的最佳时机。
3.设备运营成本:企业需要比较新旧设备的运营成本,包括能源消耗、维修费用、人员培训等方面。
4.税收政策:企业需要了解税收政策对固定资产更新的影响,如折旧抵税等政策。
5.资金状况:企业需要考虑自身的资金状况,以确定是否具备更新固定资产的能力。
三、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方法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净现值法:通过比较新旧设备投资的净现值,判断是否更新固定资产。
2.年金净流量法:通过比较新旧设备投资的年金净流量,判断是否更新固定资产。
3.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适用于新旧设备投资额不同的情况,通过计算差额投资的内部收益率,判断是否更新固定资产。
四、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案例分析假设某企业有一台旧机床,其购置成本为 30 万元,已使用 3 年,目前市场价值为 5 万元。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应用举例一、继续使用旧设备还是更新决策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变得陈旧,这种陈旧是相对新资产而言的。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旧资产在使用中性能减退了呢?如能耗加大呀,故障时间加大,维修成本上升等,运行费用比最初购置时逐步提高;另一种是旧资产本身性能没有显著变化,由于技术上更先进的相同资产出现,相比之下旧资产运行费用高,性能比较差。
但是新资产的购置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是继续使用旧资产还是购置更新资产,需要权衡投资与运行费用的大小,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例1 有一在用的旧设备,最初购置成本100000元,预计使用8年,已经使用3年,尚可使用5年,每年运行费用24000元,报废时预计残值3000元,该设备目前变现价值50000元。
目前市场上有一种新的同类设备,价格150000元,预计可使用8年,每年运行费用18000元,预预计残值6000元,假设资金成本12%,问该设备应否更新?解:由于新旧设备未来使用年限不同,且不知营业现金流入,因此应比较新、旧设备的等年成本。
设备的等年成本=资产成本(原始投资-净残值)/(P/A,i,n)+年均运行费用+净残值*i旧设备的等年成本=[50000-3000 (P/F,12%,5)+24000 (P/A,12%,5)]/ (P/A,12%,5) =50000 /(P/A,12%,5)+24000/ (F/A,12%,5)+24000=50000/3.605-3000/6.353+24000=37398(元)新设备的等年成本=[150000-6000 (P/F,12%,8)+18000 (P/A,12%,8)]/ (P/A,12%,8)=150000 /(P/A,12%,8)+6000/ (F/A,12%8)+18000=50000/4.968-6000/12.300+18000=47705 (元)由上分析可见,旧设备的等年成本小于新设备的等年成本,应继续使用旧设备。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分析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是指企业在固定资产到达一定使用年限或者技术更新时,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更新选择,以确定是否进行资产更新以及更新的时间和方式。
分析固定资产更新决策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利用资金,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以下是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分析。
首先,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企业需要考虑资产的使用年限以及技术更新的要求。
固定资产通常有一个预计使用年限,在到达一定年限后,设备可能会出现老化、维修频繁等问题。
此时,企业需要评估设备是否可以继续使用,还是需要进行更新。
其次,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时,企业需要考虑固定资产的剩余价值。
固定资产的剩余价值是指设备在使用一定年限后,经过折旧后所剩下的价值。
企业可以通过评估剩余价值来确定是否进行更新决策。
如果剩余价值较低,说明设备已经接近报废,需要进行更新;如果剩余价值较高,说明设备仍具有一定使用价值,可以考虑延长使用年限。
另外,企业还需要考虑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
设备在使用一定年限后,通常需要进行维修和保养,维修费用逐渐增加。
企业可以通过比较维修费用和更新费用来确定更新决策。
如果维修费用逐渐增加,超过更新费用,则可以考虑进行更新;如果维修费用较低,可以继续使用设备。
还有,企业还需要考虑固定资产的技术更新。
随着科技进步和行业竞争的不断发展,新的设备可能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效率。
企业可以通过比较新设备和老设备的技术指标和效益来确定更新决策。
如果新设备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低的能耗等优势,可以考虑进行更新;如果新设备没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可以继续使用老设备。
最后,企业还需要考虑固定资产更新的经济效益。
固定资产的更新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企业需要评估更新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企业可以通过比较投资与收益来确定更新决策。
如果更新后可以带来较高的收益和效益,可以考虑进行更新;如果更新后的收益相对较低,可以继续使用老设备。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分析要考虑设备的使用年限、剩余价值、维修费用、技术更新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结果选择函数一、背景介绍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固定资产更新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降低维修成本。
因此,如何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是企业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影响因素1.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2. 固定资产维护保养费用3. 固定资产新旧程度对生产效率的影响4. 资金预算三、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模型1. 折旧法模型:该模型以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为基础,计算出每年应该折旧多少钱,并且根据折旧额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新固定资产。
2. 经济寿命法模型:该模型以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为基础,计算出每年应该投入多少钱来维护和更新固定资产。
3. 收益贡献法模型:该模型以固定资产对企业收益的贡献为基础,计算出每年应该投入多少钱来更新固定资产。
四、函数设计在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函数来帮助我们做出决策。
该函数的输入包括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维护保养费用、新旧程度以及资金预算等因素,输出为是否需要更新固定资产以及更新的建议。
五、函数实现1.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函数名称和参数。
假设函数名称为“asset_decision”,参数包括:- lifespan:固定资产使用寿命- maintenance_cost:固定资产维护保养费用- efficiency:固定资产新旧程度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budget:资金预算2. 接下来,我们需要根据上述影响因素来制定决策模型。
这里我们采用经济寿命法模型。
- 首先,计算出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economic_life)。
economic_life = lifespan - maintenance_cost / efficiency- 然后,计算出每年应该投入多少钱来维护和更新固定资产(annual_investment)。
annual_investment = budget / economic_life- 最后,判断是否需要更新固定资产(need_update)。
注册会计师《财管》固定资产更新决策讲解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是财管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经常会命制计算分析题。
所谓的固定资产更新决策要解决的是决定继续使用旧设备还是购买新设备的问题。
永不言败就此问题做一简单分析。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有三种方法:总成本法、年平均成本法和差量分析法。
各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是不同的。
下面我们以新旧设备尚可使用年限是否相同为依据进行分析。
一、新旧设备未来尚可使用年限相同的更新决策在新旧设备未来使用期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差额分析法和总成本法进行决策分析。
1、差量分析法继续使用旧设备和购买新设备视同互斥方案,也可称为售旧购新方案。
需要计算两个方案(购置新设备和继续使用旧设备)的现金流量之差以及净现值差额。
如果净现值差额大于零,则购置新设备,否则继续使用旧设备。
出售旧设备的现金流入量作为购入新设备现金流出量的抵减。
一般分三个阶段分析:(1)初始阶段差量现金流量=﹣新设备的投资额+【旧设备的变现收入+变现损失抵税(如果是变现收益就是﹣变现收益纳税)】(2)经营阶段差量现金流量=Δ新旧设备付现营运成本×(1-所得税税率)(一般为正,因为新设备会比旧设备节约营运成本,节约视同现金流入)+Δ新旧设备折旧额×所得税税税率(3)终结阶段差量现金流量=(新设备残值收入+处置净损失抵税)-(旧设备残值收入+处置净损失抵税)(若是处置产生净收益,就是-处置净收益纳税)然后将各年的差量现金流量按照资本成本折现,最终求出差量净现值。
2、总成本法出售旧设备和购买新设备视同独立方案。
分别计算两套方案的现金流出量的总现值,以较低者为较好方案。
两套方案各算各的现金流量,互不干涉,出售旧设备的现金流入量不能作为购入新设备现金流出量的抵减。
一般当新旧设备未来尚可使用年限相同时,采用差量分析法决策。
二、新旧设备未来尚可使用年限不相同的更新决策如果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它是未来使用年限内现金流出总现值(也就是先按照总成本法计算出总成本)与年金现值系数的比值,即平均每年的现金流出。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决策方法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这里计算的是差量税后净现金流量——使用新设备与使用旧设备税后净现金流量之差,即使用新设备比使用旧设备增加的税后净现金流量。
【注意】假设债务资金为 0。
)零时点某年净现金流量=-(该年新固定资产投资-旧固定资产变价净1(收入))运营期第一年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该年因更新改造增加的息税前利润×2净现金流量(建设(-所得税税率)+该年因更新改造增加的折旧+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1期为 0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注:第一项也可以表述为“增加的净利”】)运营期其他各年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该年因更新改造增加的息税前利润(3-所得税税率)+该年因更新改造增加的折旧+该年回收新固定资产净×( 1 残值超过假定继续使用的旧固定资产净残值之差额决策方法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注意】(1)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净损失(净收益)减税(纳税),在没有建设期时发生在第一年年末。
(2)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旧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3)在计算运营期第一年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的公式中, 该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净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不应当包括“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的净损失”。
)(建设期为 0(4)旧设备的年折旧不是按其原账面价值确定的,而是按更新改造当时旧设备的变再除以预计可继续使用年限计算出价净收入扣除假定可继续使用若干年后的预计净残值,来的。
尚可使用年限旧设备的年折旧=(旧设备的变价净收入—旧设备预计净残值)/【提示】本类题目应用差额内部收益率法决策,而这种方法要求年限相等,在此假设下:应当当更新改造项目的差额内部收益率指标大于或等于基准折现率或设定折现率时,决策原则进行更新;反之,就不应当进行更新。
另购置一套新设备来替换它。
5 年的旧设备,取得新设某企业打算变卖一套尚可使用【例】80 000 元;到元;旧设备的折余价值为95 000 元,其变价净收入为180 000 备的投资额为第 5 年末新设备与继续使用旧设备届时的预计净残值相等。
【考点十二】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熟练掌握)☆考点精讲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决策性质上看,固定资产更新决策属于互斥投资方案的决策类型。
因此,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所采用的决策方法是净现值法和年金净流量法,一般不采用内含报酬率法。
(一)寿命期相同的设备重置决策一般来说,用新设备来替换旧设备如果不改变企业的生产能力,就不会增加企业的营业收入,即使有少量的残值变价收入,也不是实质性收入增加。
因此,大部分以旧换新进行的设备重置都属于替换重置。
在替换重置方案中,所发生的现金流量主要是现金流出量。
【手写板】【教材例题】宏基公司现有一台旧机床是三年前购进的,目前准备用一新机床替换。
该公司所得税税率为40%,资本成本率为10%,其余资料如下表所示。
新旧设备资料单位:元项目旧设备新设备原价8400076500税法残值40004500税法使用年限(年)8年6年已使用年限(年)3年0年尚可使用年限(年)6年6年垫支营运资金1000011000大修理支出18000(第2年年末)9000(第4年年末)每年折旧费(直线法)1000012000每年营运成本130007000目前变现价值4000076500最终报废残值55006000【解析】:(1)继续使用旧设备:年折旧额=(84000-4000)/8=10000(元)账面价值=84000-3×10000=54000(元)终结点处置固定资产的现金流入量=5500-(5500-4000)×40%=4900(元)现金流出量的总现值=(45600+10000)+18000×(1-40%)×(P/F,10%,2)+13000×(1-40%)×(P/A,10%,6)-10000×40%×(P/A,10%,5)-(4900+10000)×(P/F,10%,6)=74907.3(元)(2)购买新设备:年折旧额=(76500-4500)/6=12000(元)终结点处置固定资产的现金流入量=6000-(6000-4500)×40%=5400(元)现金流出量的总现值=(76500+11000)+9000×(1-40%)×(P/F,10%,4)+7000×(1-40%)×(P/A,10%,6)-12000×40%×(P/A,10%,6)-(5400+11000)×(P/F,10%,6)=79309.2(元)(二)寿命期不同的设备重置决策寿命期不同的设备重置方案,用净现值指标可能无法得出正确决策结果,应当采用年金净流量法决策。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解题技巧【实用版】目录1.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概念和意义2.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分析方法2.1 差量分析法2.2 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3.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实际应用4.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注意事项正文一、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概念和意义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是指企业在面临固定资产更新问题时,根据新设备与旧设备在技术、经济等方面的比较,选择最优的更新方案的过程。
它涉及到企业的投资决策,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分析方法1.差量分析法差量分析法是一种比较新旧设备投资成本和收益差异的方法。
它主要通过计算新旧设备的投资额差、运营成本差、残值收入差等,来评估更新方案的优劣。
2.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是一种评估更新方案收益的方法。
它通过计算新旧设备投资额差所产生的收益,来确定更新方案的内部收益率,并与企业的资本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更新方案是否可行。
三、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实际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结合差量分析法和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综合评估更新方案的优劣。
此外,企业还需要考虑设备的技术水平、使用寿命、市场环境等因素,以确保更新决策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四、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时,企业应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新设备的技术水平和性能指标优于旧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充分考虑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以降低运营成本。
3.考虑市场环境和行业发展趋势,以确保新设备的市场需求和前景。
4.结合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资本成本,合理评估更新方案的投资回报。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1概念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概念: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是指决定继续使用旧设备还是购买新设备,如果购买新设备,旧设备将以市场价格出售。
这种决策的基本思路是:将继续使用旧设备视为一种方案,将购置新设备、出售旧设备视为另一种方案,并将这两个方案作为一对互斥方案按一定的方法来进行对比选优,如果前一方案优于后一方案,则不应更新改造,而继续使用旧设备;否则,应该购买新设备进行更新。
2分析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分析:通常,根据新旧设备的未来使用寿命是否相同,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决策分析:当新旧设备未来使用期限相等时,则可采用差额分析法,先求出对应项目的现金流量差额,再用净现值法或内含报酬率法对差额进行分析、评价;当新旧设备的投资寿命期不相等时,则分析时主要采用平均年成本法,以年成本较低的方案作为较优方案。
(一)新旧设备使用寿命相同的更新决策在新旧设备未来使用期相同的情况下,一般普遍运用的分析方法是差额分析法,用以计算两个方案(购置新设备和继续使用旧设备)的现金流量之差以及净现值差额,如果净现值差额大于零,则购置新设备,否则继续使用旧设备.(二)新旧设备使用寿命不相同的更新决策固定资产的平均年成本是指该资产引起的现金流出的年平均值.如果不考虑时间价值,它是未来使用年限内的现金流出总额与使用年限的比值;如果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它是未来使用年限内现金流出总现值与年金现值系数的比值,即平均每年的现金流出。
采用平均年成本法进行更新决策时,通过比较继续使用和更新后的平均年成本,以较低者为较好方案。
3需注意的问题固定资产更新决策需注意的问题:1。
把继续使用旧设备与购置新设备看成两个互斥的方案。
在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时,要注意继续使用旧的资产还是要购人新的资产是两个互斥方案.要分别考察相应的现金流量,再进行价值指标计算,从而得出结论。
2.根据新、旧设备的使用寿命不同采取不同价值指标和方法分析.根据新、旧设备的未来使用年限是否相同,可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决策分析:若新、旧设备的未来考察年限相同,则可使用NPV 法或IRR法来进行判断,具体既可以计算总量,也可以计算差额;反之,若两个项目考察年限不同,则运用到“不同周期的项目决策”中所说的“年金法”来计算年均净现值。
三、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从决策性质来看,固定资产更新决策属于互斥投资方案的决策类型。
因此,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所采用的决策方法是净现值法和年金净流量法,一般不采用内含收益率法。
(一)【例题·教材例题】A公司现有一台旧机床是3年前购进的,目前准备用一新机床替换。
该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资本成本率为10%,其余资料如表6-11所示。
表6-11 新旧设备资料金额单位:元项目旧设备新设备原价税法残值税法使用年限(年)已使用年限(年)尚可使用年限(年)垫支营运资金大修理支出每年折旧费(直线法)每年营运成本目前变现价值最终报废残值8400040008361000018000(第2年末)10000(按税法年限折旧)1300040000550076500450066110009000(第4年末)12000(按税法年限折旧)7000765006000要求:该企业是否更新设备。
【解析】(1)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净现值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净现值=-40000-3500-10000-13500×(P/F,10%,2)-9750×(P/A,10%,6)+2500×(P/A,10%,5)+5500×(P/F,10%,6)-375×(P/F,10%,6)+10000×(P/F,10%,6)=-89089.1(元)。
(2)购置新机床的净现值购置新设备的现金流量如下图:购买新设备净现值的计算如下:净现值(新)=-76500-11000-9000×(1-25%)×(P/F,10%,4)-7000×(1-25%)×(P/A,10%,6)+12000×25%×(P/A,10%,6)+6000×(P/F,10%,6)-(6000-4500)×25%×(P/F,10%,6)+11000×(P/F,10%,6)=-92515.88(元)。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
1概念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概念: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是指决定继续使用旧设备还是购买新设备,如果购买新设备,旧设备将以市场价格出售。
这种决策的基本思路是:将继续使用旧设备视为一种方案,将购置新设备、出售旧设备视为另一种方案,并将这两个方案作为一对互斥方案按一定的方法来进行对比选优,如果前一方案优于后一方案,则不应更新改造,而继续使用旧设备;否则,应该购买新设备进行更新。
2分析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分析:
通常,根据新旧设备的未来使用寿命是否相同,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决策分析:当新旧设备未来使用期限相等时,则可采用差额分析法,先求出对应项目的现金流量差额,再
用净现值法或内含报酬率法对差额进行分析、评价;当新旧设备的投资寿命期不相等时,则分析时主要采用平均年成本法,以年成本较低的方案作为较优方案。
(一)新旧设备使用寿命相同的更新决策
在新旧设备未来使用期相同的情况下,一般普遍运用的分析方
法是差额分析法,用以计算两个方案(购置新设备和继续使用旧设
备)的现金流量之差以及净现值差额,如果净现值差额大于零,则购
置新设备,否则继续使用旧设备。
(二)新旧设备使用寿命不相同的更新决策
固定资产的平均年成本是指该资产引起的现金流出的年平均值。
如果不考虑时间价值,它是未来使用年限内的现金流出总额与使用年限的
比值;如果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它是
未来使用年限内现金流出总现值与年金现值系数的比值,即平均每年的现金流出。
采用平均年成本法进行更新决策时,通过比较继续使用和更新后的平均年成本,以较低者为较好方案。
3需注意的问题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需注意的问题:
1.把继续使用旧设备与购置新设备看成两个互斥的方案。
在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时,要注意继续使用旧的资产还是要购人新的资产是两个互斥方案。
要分别考察相应的现金流量,再进行价值指标计算,从而得出结论。
2.根据新、旧设备的使用寿命不同采取不同价值指标和方法分析。
根据新、旧设备的未来使用年限是否相同,可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决策分析:若新、旧设备的未来考察年限相同,则可使用NPV法或IRR法来进行判断,具体既可以计算总量,也可以计算差额;反之,若两个项目考察年限不同,则运用到“不同周期的项目决策”中所说的“年金法”来计算年均净现值。
3.根据新设备是否扩充企业生产能力,增加企业销售收入来选择不同分析方法。
如果新设备能提高生产效率、扩充生产能力,从而能增加收入,那么分析现金流量就要考虑增加的收入及降低的成本。
可使用一般的价值指标,既可总量分析,又可差额分析。
若新设备只是简单代替了原有旧设备,没有改变企业的生产能力,不增加销售收入;只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减少现金流出,那么一般通过比较现金流出量的总现值或年均现金流出量来分析。
很显然,在收入相同时,现金流出量越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