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燃气分布式供能试题

燃气分布式供能试题

燃气分布式供能试题
燃气分布式供能试题

00.00分】用户得分:

90.0分,

字体:关闭 |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0道题】

1.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是指利用天然气为燃料,通过冷热电三联供等方式实现能源的

梯级利用,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以上。

A.

75%

B.

70%

C.

65%

D.69%

用户答案:[B] 得分:3.00

2.我国的集中供暖区域分布在北纬()地区。

A.35~50度

B.35~52度

C.33~52度

D.33~50度

用户答案:[B] 得分:3.00

3.医院、学校、酒店、办公楼等楼宇型项目由于能源需求较小且波动较大,动力设备以()为主。

A.燃气内燃机和微燃机

B.燃气轮机和微燃机

C.燃气内燃机、燃机、汽轮机

D.燃气内燃机和蒸汽轮机

用户答案:[A] 得分:3.00

4.建设方应在初步设计开展前,确定分布式能源项目的(),负责项目接口的技术归总。

A.主要设计院

B.总体设计院

C.接口设计院

D.主管设计院

用户答案:[B] 得分:3.00

5.2011年《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以及发展燃气分布式能源被写入“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标志着发展燃气分布式能源被正式纳入()。

A.国家能源发展规划

B.国家能源发展战略

C.国家能源技术发展战略

D.国家能源技术发展规划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6.在我国的常规一次能源储量中,煤炭占(),这是我国资源禀赋的主要特点。

A.84%

B.94%

C.66%

D.68%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7.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面临电力产能过剩问题,()亟待解决。

A.电力输送容量问题

B.电力入网问题

C.电力消纳问题

D.电能质量问题

用户答案:[C] 得分:3.00

8.分布式能源系统,应按照()的原则。

A.“分布实施、综合协调”

B.“分布利用、综合协调”

C.“分布利用、分步协调”

D.“分布利用、综合管理”

用户答案:[B] 得分:3.00

9.燃气分布式供能项目标识分为()两部分。

A.供能站和对外供能系统

B.供能站和对外供电系统

C.燃气站和对外供能系统

D.燃气站和对外供热系统

用户答案:[A] 得分:3.00

10.我国的楼宇型、区域型燃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在数量上分别占()。

A.50%,50%

B.40%,60%

C.60%,40%

D.70%,30%

用户答案:[A] 得分:3.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10道题】

1.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展,大中型城市的供暖热源缺口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新建筑逐年增加

B.电力消纳能力低

C.发电不能上网

D.大多数热电厂未达到额定供热能力

E.新建筑逐年减少

用户答案:[ABD] 得分:4.00

2.区域式能源站宜根据区域开发规模,开发节奏,做到:()。

A.一次规划

B.多次规划

C.分步实施

D.完整实施

E.一次实施

用户答案:[AC] 得分:4.00

3.区域式能源站的实施原则是:()。

A.远近结合

B.以近期为主

C.并宜留有发展余地

D.以发展期为主

E.一次建成

用户答案:[ABC] 得分:4.00

4.燃煤的集中供热热源包括:()。

A.燃煤热电厂

B.燃气热电厂

C.燃煤锅炉房

D.民用燃煤炉具

E.燃气锅炉房

用户答案:[AC] 得分:4.00

5.楼宇式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的机组运行策略宜按照()设计日工况逐时热(冷)负荷拟定机组运行模式。

A.110%

B.100%

C.75%

D.50%

E.25%

用户答案:[BCDE] 得分:4.00

6.对于前期工作周期长,技术方案变换多次、前后方案差异较大的项目,在开展初步设计工作前,应对前期工作的主要技术内容应进行甄别,以免误用。前期工作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A.冷热负荷

B.主机选型

C.运行人员配置

D.运行策略

E.外部工程的主要设计原则

用户答案:[ABD] 得分:3.00

7.能源消费规模的安全。包括:()。

A.一次能源对外依存度

B.一次能源的市场规模

C.某一能源品种的对外依存度

D.多类能源品种的对外依存度

E.可再生能源的市场规模

用户答案:[AC] 得分:4.00

8.其它供暖热源包括(),这类热源无燃料燃烧问题,不会在使用当地产生污染物。但在应用中需综合考虑许多因素,例如:与电网部门的电价合同,水源资源状况,产生的初投资成本,运行成本等等。

A.电供暖

B.空气源热泵

C.散热器采暖

D.水源热泵

E.地源热泵

用户答案:[ABDE] 得分:4.00

9.目前,燃煤锅炉房使用的燃料如下:()。

A.原煤

B.水煤浆

C.型煤

D.块煤

E.煤粉

用户答案:[ABCE] 得分:4.00

10.应进行顶层设计,编制三个层次的设计管控文件,包括()。

A.内部文件

B.企业标准

C.设计手册

D.设计程序和软件

E.外部文件

用户答案:[ABC] 得分:4.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10道题】

1.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是指利用天然气为燃料,通过冷热电三联供等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并在负荷中心就近实现能源供应的现代能源供应方式,是天然气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3.00

2.

全国发电容量过剩,缺电不缺热已成为常态。()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3.00

3.

在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城市集中供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而热电联产已成为我国集中采暖区最主要的供暖热源。()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3.00

4.

我国的工业供汽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鲁、苏、浙、闽、奥)。()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3.00

5.清洁供热的核心问题是热源运行的质量是否好。()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3.00

6.我国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是世界上燃煤热电联产容量最大的国家,技术成熟可靠、可超低排放,被社会公认是安全、可靠、环保、经济的供热热源。()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3.00

7.

集中供热系统热源备用系数又称热源安全可靠性系数。()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3.00

8.目前,我国能源结构正处于核能替代煤炭的更替期。()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3.00

9.分布式能源系统分为区块型和楼栋型。()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0.00

10.

城镇供暖。我国的集中供暖区域分布在北纬35~52度地区,属于民生刚性需求,天气越冷,供暖量越大,不可以限制,也不能停供。()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3.00

分布式控制系统

分布式控制系统

题,才能使计算机自动化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1975-1980年,在这个时期集散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表现为:

从结构上划分,DCS包括过程级、操作级和管理级。过程级主要由过程控制站、I/O 单元和现场仪表组成,是系统控制功能的主要实施部分。操作级包括: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完成系统的操作和组态。管理级主要是指工厂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作为DCS更高层次的应用,目前国内纸行业应用到这一层的系统较少。 DCS的控制程序:DCS的控制决策是由过程控制站完成的,所以控制程序是由过程控制站执行的。 过程控制站的组成: DCS的过程控制站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由电源、CPU(中央处理器)、网络接口和I/O组成 I/O:控制系统需要建立信号的输入和输出通道,这就是I/O。DCS中的I/O一般是模块化的,一个I/O模块上有一个或多个I/O通道,用来连接传感器和执行器(调节阀)。 I/O单元:通常,一个过程控制站是有几个机架组成,每个机架可以摆放一定数量的模块。CPU所在的机架被称为CPU单元,同一个过程站中只能有一个CPU单元,其他只用来摆放I/O模块的机架就是I/O单元。 国内外应用 分散控制系统 1975 年美国最大的仪表控制公司Honeyw ell 首次向世界推出了它的综合分散控制系统TDC—2000 ( Toal Distributed Control-2000),这一系统的发表,立即引起美国工业控制界高度评价,称之为“最鼓舞人心的事件”。世界各国的各大公司也纷纷仿效,推出了一个又一个集散系统,从此过程控制进入了集散系统的新时期。 在此期间有日本横河公司推出的CEN TUM,美国泰勒仪表公司的MO SË,费雪尔公司的DCÉ —400,贝利公司的N —90,福克斯波罗公司的Cpect rum 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的Telepermm。 随着计算机特别是微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上各制造商的激烈竞争,使DCS 很快从70 年代的第一代发展到90 年代初的第三代DCS。尽管在这之前的集散系统的技术水平已经很高,但其中存在着一个最主要的弊病是:各大公司推出的几十种型号的系统,几乎都是该公司的专利产品,每个公司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采用的都是专利网络,这就为全厂、全企业的管理带来问题。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网络开发使各控制厂商更多地采用商业计算机的技术,80年代末许多公司推出新一代的集散系统,其主要特征是新系统的局部网络采用MA P 协议;引用智能变送器与现场总线结构;在控制软件上引入PLC 的顺序控制与批量控制,使DCS 也具有PLC 的功能。 至90 年代初各国知名的DCS 有:3000,Bailey 的IN F I—90,Ro semoun t 的RS—3,W est Hoo se 的WDPF,L eeds &Non th rup 的MAX—1000,Foxbo ro 的IöA S,日本横河的CEN TUM。这里所提到的均为大型的DCS,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各厂商也开发了不少中小型的DCS 系统如S—9000,MAX—2,LXL,A 2 PACS 等等。

集散控制系统试卷及答案(2012)

昆明理工大学试卷()B5-1 考试科目:集散控制系统考试日期:命题教师: 学院:信自专业班级:自动化07、测控07 学生姓名:学号: 任课教师:课序号:考试座位号: 一、填空题(共32 分,每空1分) 1、DCS 设计思想是分散________、集中________,设计原则是分而 ________、综合________。 2、一个典型的DCS应该包括四大部分组成:至少一台___________站,至少一台___________站,一台___________站(也可以兼做)和一条通信系统。 3、在DCS操作站的画面体系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这三种类型的显示画面。 4、DCS 控制层软件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I/O 数据的输出。 5、现场总线是自动化领域的通信、网络技术, 也被称之为工厂的____________。 6、集散控制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简称四C技术)发展的产物。

B5-2 7、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之间的信息传输通路称为___________,它包括 ___________和有关的中间设备。 8、DCS中报警优先级由高到底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9、集散控制系统中,各种在组态中定义的回路控制算法、顺序控制算法、计算功能均在____________中实现。 10请列出主要DCS 生产厂家及产品①厂家:____________产品:____________ ②厂家:____________产品:____________③厂家:____________产 品: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12分,每题3分) 1、实时 2、在线 3、集散控制系统

煤气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

煤气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 1)抢救煤气中毒时应根据其中毒轻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煤气设备或管道停送煤气都必须进行气体置换,这是停送煤气安全作业的重要环节。 3)净化后的煤气是无色、无味、有毒的易燃易爆气体。 4)在煤气区域工作,必须两人以上,一旦发生煤气泄漏,要立即站到上风侧进行监视处理。 5)炉窖机组点火前,要使炉膛、烟道保持一定负压,先点火,后送煤气。6)在煤气区域内易燃易爆场合使用的电机、开关、照明都必须是采用防爆装置。 7)高炉采用封炉法休风时,炉顶煤气应保持点燃状态。 8)有呼吸无心跳的煤气中毒者,应采用胸外挤压法救治使其尽快恢复心跳,并注意保暖。 9)煤气爆炸产生的破坏作用通常有直接的爆炸作用、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火灾三种。 10)在煤气设备和管道上安装蒸汽管或氮气管主要有三个作用:置换、清扫、保压,不用时应及时切断气源连通,防止煤气倒流。 11)《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规定,作业环境CO最高允许浓度 为24PPM 12)允许进入煤气设备内工作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并设专职监护 人,严格按照煤气含量与作业时间表中规定的执行,间隔休息时间不 少于2小时

13)CO中毒后,受损最严重的是心肌和中枢神经系统,中毒严重者会出现后遗症如痴呆、半身不遂,反映迟钝。 14)新建或大修的煤气设备及管道投入使用前要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15)有害气体侵入人体的途径有下列三种,由皮肤侵入、吞入和吸入。 16)煤气含尘量的取样点一般应选择在煤气流速均匀的部位。 17)建立煤气中毒的抢救和急救是指必须配备必要的防护器具和急救器材。 18)动火管理必须认真贯彻“二制一落实”中的两制是“三级动火管理审批制”和“动火许可证制”,一落实是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及防护器材的落实。19)进入中毒现场抢救时,救护人员首先应做好个人自身的防护,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20)在正常生产的煤气管道设备上动火时,要保证设备和管道内的煤气处于正压状态。 21)所谓煤气中毒,是指煤气成分中的CO中毒。 22)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时安全分析取样时间不早于动火前 0.5h。 23)高炉煤气的着火温度为750摄氏度。 24)防护人员在进行煤气监护时,必须2人以上。 25)—中毒者出现精神不振,心律加快,头痛晕症状,根据其中毒症状可判断其中毒程度属于轻度。 26)煤气按毒性大小排序转>高>焦 27)可燃性混合气体的初始压力提高,其爆炸极限范围将扩大。

2019咨询继续教育-燃气分布式供能与燃煤热电联产新技术-94分

2019年注册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燃气分布式供能系 统试卷 1.单选题【本题型共10道题】 1.我国的集中供暖区域分布在北纬()地区。 A.35~50度 B.35~52度 C.33~52度 D.33~50度 2.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是指利用天然气为燃料,通过冷热电三联供等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以上。 A.75% B.70% C.65% D.69% 3.一般认为:理想的发电容量备用率是()。 A.12% B.15% C.20% D.25% 4.目前,需要对燃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进行(),以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的设计水平、建设水平、运行水平。

A.全面总结、归纳、提高 B.系统总结、归纳、提高 C.全面总结、归纳、完善 D.系统总结、归纳、完善 5.我国的楼宇型、区域型燃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在数量上分别占()。 A.50%,50% B.40%,60% C.60%,40% D.70%,30% 6.燃气分布式供能项目标识分为()两部分。 A.供能站和对外供能系统 B.供能站和对外供电系统 C.燃气站和对外供能系统 D.燃气站和对外供热系统 7.在我国,燃气分布式能源起步并不算晚,早在上世纪(),就有专家、学者及企业开始了研究,并积极推动分布式能源在我国的发展。 A.80年代末 B.90年代末 C.的1995年 D.70年代末 8.在我国,燃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有望迎来()的发展。

A.“理性而适度” B.“大量而快速” C.“理性而优质” D.以上都不对 9.分布式能源梯级利用。燃料天然气进入燃气轮机燃烧,输出电能。燃机的排烟约在()之间。 A.400℃至600℃ B.450℃至600℃ C.400℃至660℃ D.300℃至660℃ 10.分布式能源系统,应按照()的原则。 A.“分布实施、综合协调” B.“分布利用、综合协调” C.“分布利用、分步协调” D.“分布利用、综合管理” 2.多选题【本题型共10道题】 1.燃气分布式供能站有四大设计接口,包括:()。 A.管网 B.电网 C.供水 D.交通

分布式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课题一、三相异步电动机Y/Δ换接启动及正反转控制 一、实验目的 在电机进行正反向的转、换接时,有可能因为电动机容量较大或操作不当等原因使接触器主触头产生较为严重的起弧现象,如果在电弧还未完全熄灭时,反转的接触器就闭合,则会造成电源相间短路。用PLC来控制电机起停则可避免这一问题。 二、实验要求 1、掌握自锁、互锁、定时等常用电路的编程 2、利用基本顺序指令编写电机正反转和Y/△启动控制程序。 3、掌握电机星/三角换接启动主回路的接线。 学会用可编程控制器实现电机星/三角换接降压启动过程的编程方法。 课题二、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作为综合性设计实验,要求学生观察某十字路口的交通灯运行状态,自行设计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的实际动作,并根据动作要求设计I/O接口,可连接指示灯模拟交通灯动作。也可以在实验箱的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实验区完成本

实验。以下给出参考方案。 二、实验要求 熟练使用各基本指令,根据控制要求,掌握PLC的编程方法和程序调试方法,使学生了解用PLC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课题三、电梯控制系统

三层楼电梯工作示意图 说明:本实验作为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自行设计电梯运行的实际动作,并根据动作要求设计I/O接口,可连接指示灯模拟电梯动作。也可以在实验箱的电梯控制系统实验区完成本实验。以下给出参考方案。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工程实例的模拟,熟练的掌握PLC的编程和程序测试方法。 2、进一步熟悉PLC的I/O连接。 3、熟悉三层楼电梯自动控制的编程方法。 二、控制要求 实验内容 完成对三层楼电梯的自动控制,电梯上、下由一台电动机驱动:电机正转则电梯上升;电机反转则电梯下降。 每层楼设有呼叫按钮SB1、SB2、SB3,呼叫指示灯HL1、HL2、HL3和到位行程开关LS1,LS2和LS3。 电梯上升途中只响应上升呼叫,下降途中只响应下降呼叫,任何反方向呼叫均无效。 响应呼叫时呼叫楼层的呼叫指示灯亮,电梯到达呼叫楼层时指示灯熄灭;呼叫无效时,呼叫楼层的指示灯不亮。三层楼电梯的自动控制要求如下:(1)当电梯停于1F或2F时,如果按3F按钮呼叫,则电梯上升到3F,由

学生分布式系统复习题与参考答案2

一、填空题 1.访问透明性是指对不同数据表示形式以及资源访问方式的隐藏。而位置透明是用户无法判别资源在系统中的物理位置。 2. 迁移透明性是指分布式系统中的资源移动不会影响该资源的访问方式。而复制透明是指对同一个资源存在多个副本的隐藏。 3. 一个开放的分布式系统就是根据一系列准则来提供服务,这些准则描述了所提供服务的语法和语义。 4. 集群计算系统一个突出的特征是它的同构性;它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分布式透明性。可用于单个程序在多台计算机上并行地运行。 5. 网格计算系统具有高度的异构性:其硬件、操作系统、网络、管理域和安全策略等都不尽相同。 6. 网格计算系统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把来自不同计算机组织的资源集中起来,使一组人或机构进行协调工作。 7. 分布式事务处理的四个特性是:原子性、一致性、独立性和持久性。 8. 分布式普适系统应用程序的需求归纳为三种,它们是:接受上下文的变化、促使自主合成、认可共享为默认行为。 9. 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样式很多,其最重要的有:分层体系结构;基于对象的体系结构、以数据为中心的体系结构以及基于事件的体系结构等四类。10. 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应用程序通常划分为三层,它们是:用户接口层、处理层和数据层。 11. 在结构化点对点体系结构中覆盖网络是用一个确定性的过程来构成的,这个使用最多的进程是通过一个分布式哈希表来组织进程的。 12. 超级对等体通常是维护一个索引或充当一个代理程序的结点。 13. 分布式软件体系结构主要分集中式、非集中式和各种混合形式三大类。其非集中式体系结构又分为 结构化的点对点、非结构化的点对点、超级对等体 三种。 14. 实现软件自适应的基本技术分为要点分离、计算 映像和基于组件的设计三种类型。 15. 分布式的自主系统指的是自我管理、自我恢复、 自我配置和自我优化等各种自适应性。 16. 一个线程独立地执行它自己的程序代码。线程系 统一般只维护用来让多个线程共享CPU所必需的最 少量信息。 17. 有两种实现线程线程包的基本方法:一是可以构 造一个完全在用户模式下执行的线程;二是由内核 来掌管线程并进行调度。 18. 分布式系统中的多线程通常有:多线程用户和多 线程服务器两大类型。而以分发器/工作者模型组织 起来的多线程服务器是最为流行的一种。 19. 虚拟化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构建一个运行时系 统,提供一套抽象指令集来执行程序。二是提供虚 拟机监视器。 20. 在服务器的组织结构中,迭代服务器是自己处理 请求,将响应返回给客户;而并发服务器将请求传 递给某个独立线程或其他进程来处理。 21. 服务器集群在逻辑上由三层组成,第一层是逻辑 交换机;第二层是应用/计算服务;第三层是文件/ 数据库系统。 22. 在代码迁移的框架结构中,进程包含三个段,它 们是代码段、资源段和执行段三个段。 23. 进程对资源的绑定有三种类型:一是按标识符绑 定;二是按值绑定;三是按类型绑定。而三种类型 的资源对机器的绑定是未连接资源、附着连接资源 和紧固连接资源。 24. 中间件是一种应用程序,它在逻辑上位于应用层 中,但在其中包含有多种通用协议,这些协议代表 各自所在的层,独立于其他更加特别的应用。 25. 在RPC操作中,客户存根的功能是将得到的参 数打包成消息,然后将消息发送给服务器存根。 26. 所有DCE的底层编程模型都是客户-服务器模 型。而DCE本身的一部分是由分布式文件服务、目 录服务、安全服务以及分布式时间服务等构成的。 27. IDL编译器的输出包括三个文件,它们是头文件、 客户存根和服务器存根。 28. 在面向消息的通信中,通常分为面向消息的瞬时 通信和持久通信两种机制。 29. 在面向消息的瞬时通信中,通常采用套接字接口 和消息传递接口。 30. 在面向持久的通信中,消息队列系统为持久异步 通信提供多种支持。它提供消息的中介存储能力。 31. 在消息队列系统中,队列由队列管理器来管理, 它与发送或接收消息的应用程序直接交互。 32. 在消息队列系统中,转换是由队列网络中特定结 点完成的,这些结点称为消息转换器。 33. 在面向流的通信中,数据流的传输模式有异步传 输模式、同步传输模式和等时传输模式等三种。 34. 在流与服务质量(QOS)描述中,服务质量特性指 的是数据传输所要求的比特率、创建会话的最大延 时、端到端的最大延时、最大延时抖动以及最大往 返延时等。 35. 流同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离散数据流与连续 数据流之间保持同步;另一种是连续数据流之间的 同步。 36. 在流同步的机制中,需要研究的两个问题是:一 个是两个流同步的基本机制;二是在网络环境下这 些机制的分布式版本。 37. 应用层多播的基本思想是结点组织成一个覆盖 网络,然后用它来传播信息给其成员。一个重要的 因素是网络路由器不在组成员中。

燃气安全基础知识试题答案

燃气安全基础知识试题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自2002年(B)起施行。 A、10月1日 B、11月1日 C、12月1日 2、《安全生产法》立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A),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A、生产安全事故 B、火灾、交通事故 C、重大、特大事故 3、《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A )。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C、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4、《安全生产法》共计有7章97条,其中条款最多的是()。 A、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B、第三章: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C、第四章: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5、《安全生产法》第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六个方面的职责,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A、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B、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C、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6、《安全生产法》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上述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100

C、300 7、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六条的规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 A、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B、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允许生产经营 C、经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批准后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8、《安全生产法》第二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A、生活设施 B、福利设施 C、安全设施 9、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实行审批制度,对危险化学品的经营销售实行许可制度,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实行()。 A、登记制度

2019咨询继续教育-燃气分布式供能与燃煤热电联产新技术-94分

1.单选题【本题型共10道题】 1.我国的集中供暖区域分布在北纬()地区。 A.35~50度 B.35~52度 C.33~52度 D.33~50度 2.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是指利用天然气为燃料,通过冷热电三联供等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以上。 A.75% B.70% C.65% D.69% 3.一般认为:理想的发电容量备用率是()。 A.12% B.15% C.20% D.25% 4.目前,需要对燃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进行(),以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的设计水平、建设水平、运行水平。 A.全面总结、归纳、提高 B.系统总结、归纳、提高

C.全面总结、归纳、完善 D.系统总结、归纳、完善 5.我国的楼宇型、区域型燃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在数量上分别占()。 A.50%,50% B.40%,60% C.60%,40% D.70%,30% 6.燃气分布式供能项目标识分为()两部分。 A.供能站和对外供能系统 B.供能站和对外供电系统 C.燃气站和对外供能系统 D.燃气站和对外供热系统 7.在我国,燃气分布式能源起步并不算晚,早在上世纪(),就有专家、学者及企业开始了研究,并积极推动分布式能源在我国的发展。 A.80年代末 B.90年代末 C.的1995年 D.70年代末 8.在我国,燃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有望迎来()的发展。 A.“理性而适度” B.“大量而快速”

C.“理性而优质” D.以上都不对 9.分布式能源梯级利用。燃料天然气进入燃气轮机燃烧,输出电能。燃机的排烟约在()之间。 A.400℃至600℃ B.450℃至600℃ C.400℃至660℃ D.300℃至660℃ 10.分布式能源系统,应按照()的原则。 A.“分布实施、综合协调” B.“分布利用、综合协调” C.“分布利用、分步协调” D.“分布利用、综合管理” 2.多选题【本题型共10道题】 1.燃气分布式供能站有四大设计接口,包括:()。 A.管网 B.电网 C.供水 D.交通 E.燃气 2.目前,燃煤锅炉房使用的燃料如下:()。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分布式控制系统复习题

简答题 1、典型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哪几个部分? 一个典型的DCS系统包括四大部分组成:至少一个现场控制站(完成系统的运算处理控制),至少一个操作员站(完成人机界面功能、供操作员操作监视),一台工程师站(用于离线组态、在线修改和操作系统开发。也可以利用一台操作员站兼做工程师站)和一条通信系统 2、分布式都有哪几种冗余结构?各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要采 用冗余结构? 1)分布式控制有两种冗余结构,一种是整体式冗余结构,另一种 是分离式冗余结构。 2)整体式系统是由早期单回路调节器和PLC组成,因本身有操 作器,常采用仪表盘备用方式;分离式冗余结构常采用多重化 冗余结构:配备冷备用数据库,操作器热备用,CRT远程遥控 备用等。整体式冗余结构可以实现完全与系统分离备用,系统 受干扰较小,但是系统成本较高,自动化水平较低;分离式冗 余结构可以选择重要部件备用,投资较小。 3)分布式控制系统是实时在线控制系统,搞可靠性是评价分布式 控制系统的主要指标,通常要求MTBF达到99.9999%以上, 就必须对系统采用冷备用,热备用等方式。通常通信系统全部 冗余,控制站中主控部件热备用,电源N+1:N热备用,子模 件和端子板N+1:N冷备用。

3、简述最小拍控制系统的特点。 1)若参数不变,可以实现时间最优控制; 2)本质是开环控制; 3)加反馈可实现闭环最优控制。 4、为什么说分布式控制是递阶控制系统? 1)分布式控制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2)网络结构,将各个子系统通过总线连接起来; 3)分层结构,有工程师站,操作站和控制站等构成; 4)主从结构,集中操作、分散控制,控制站部又分主从部件。 5)基于以上三点,分布式控制系统是递阶控制系统。 5、人机界面的要求主要包括哪些容? 人机接口主要是CRT的操作站。对他们主要要环境要求,输入特性和图形特性的要求; 1)化境要求首先指人机接口设备对环境的要求:有耐冲击和振动 的特性;环境要求的第二部分是对供电的要求,它包括供电电 压等级、类型和容量及允许的极限值等,也涉及到供电方式, 冗余配置等容;环境要求的第三部分是对互联设备的通信距离 限制; 2)输入特性的改善使操作员的操作容和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3)图形特性是人机接口的重要特性:采用图形用户界面(GUI)、 图形处理器(GP)和图形缓冲(GB)使人机接口的图形特性 得到极大的提高。

集散控制系统期末考试试题库及答案解析(1)

集散控制系统期末考试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一、填空 4. TDC3000系统中,一条LCN网最多可连40 个模块,通过扩大器可连64 个模块。 5. CS3000系统主要由操作站、现场控制站、工程师站、通信总线、通信网关等部分组成。 7.现场总线是一种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计算机局部网络的底层控制网络。 9.现场总线的基本设备有现场总线变送器、温度变送器、电流-现场总线转换器、现场总线-电流变换器等。 10. PROFIBUS现场总线的组态软件是STEP7。 11.计算机控制系统由:工业控制机生产过程组成。 12.计算机控制系统按参与控制的计算机不同,可分为工业控制机控制系统、PLC控制、单片机控制 20. CS3000集散控制系统的FCS有标准型、扩展型、紧凑型三种。 22.计算机控制系统按其结构不同可分为集中结构、分散结构大类。 23.集散控制系统由:工业控制机、通信网络、现场检测控制设备大部分组成。 25.集散控制系统又称为分散控制系统,英文简称DCS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简称为FCS 。

二、名词解释 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只承担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而不直接参与控制。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计算机既采集数据,又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按照一定的控制规律进行运算,其结果经输出通道作用到控制对象,使被控变量符合要求。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利用现场总线将分布在工业现场的各种智能设备和I/O单元方便的连接在一起构成的系统。 实时控制:计算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数据的采集、、计算和输出。 传输速率:单位时间内通信系统所传输的信息量,一般以每秒种能够传输的比特数来表示,其单位是bps。 计算机控制系统:利用计算机来实现工艺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 集散控制系统:是一种操作显示集中、控制功能分散、采用分级分层结构形式、局部网络通信的计算机综合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的通信网络。组态:利用软件工具将计算机的软硬件及各种资源进行配置,使其按预定的功能实现特定的目的。 串行传输:把数据逐位依次在信道上进行传输的方式。 通信协议:通信双方共同遵守的规则,包括语法、语义、时序。 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简称SCC系统,是一种两级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其中DDC级计算机完成生产过程的直接数字控制。 分级控制系统:由多台计算机完成不同的控制功能和对多个设备的控制,其特点是控制分散、危险分散。 模拟通信:通信系统中所传输的是模拟信号,通常采用0-10m A DC或4-20m A DC电流信号传输信息。 数字通信:通信系统中所传输的是数字信号。 并行传输:把数据多位同时在信道上进行传输的方式。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信息处理领域内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一种框架模型,它将开发系统的通信功能分为七层,描述了各层的意义及各层的命名和功能。 六、问答题 1.操作站的主要功能:为过程显示和控制、系统生成与诊断、现场数据的采集和恢复显示等。工程师站的主要功能:控制系统组态的修改、控制参数的调试 监控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在车间管理级与过程优化级之间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同时可对信息进行优化计算,为系统决策提供参考。 2.组态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 (1)组态软件的安装按照要求正确安装组态软件,并将外围设备的驱动程序、通信协议等安装就绪。 (2)工程项目系统分析首先要了解控制系统的构成和工艺流程,弄清被控对象的特征,明确技术要求,然后再进行工程的整体规划,包括系统应实现哪些功能、需要怎样的用户界面窗口和哪些动态数据显示、数据库中如何定义及定义哪些数据变量等。

分布式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分布式控制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课题八:3台电动机的顺序控制 学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二任务描述: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电动机自动与手动正反转的设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设计三台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程序的原则是: (1)自动每隔离十分钟启动一台电机,中间可急停,到了八小时后都自动关闭。 (2)手动顺序启动,手动反序停止。 设计四段程序,第一段是自动顺序启动三台电机,由SB1总起T0,T1延时触发。第二段程序是到点自动停止,每个电机配备一个定时器加计数器来实现。第三段程序是手动顺序启动由SB2总起,T5,T6延时触发。第四段程序是手动反序停止由中间继电器M1.0,M1.1,M1.2线圈触发,而在第三段程序的起停保电路中用它们的常闭触点来实现。 控制任务和要求: (1)启动操作:按启动按钮SB1,电动机M1启动,10s后电动机M2自动启动,又经过8s,电动机M3自动启动。 (2)停车操作:按停止按钮SB2,电动机M3立即停车;5s后,电动机M2自动停车;又经过4s,电动机M1自动停车。 (3)要求启动时,每隔10min依次启动1台,每台运行8h后自动停车。在运行中可用停止按钮将3台电动机同时停机。 三电动机及其PLC控制器的介绍 1.系统设计功能 1)电路设计 本课题的三台电动机应满足以下要求 (1)自动时,当第二台电动机延时启动时,不关闭第一台电动机。当第三台电动机延时启动时,不关闭第一,第二台电动机。且三者自各自启动就开始计数器计时,准备 关闭。 (2)用急停按钮使三台电动机同时停移,但时间必须在自动停止时间范围内。 (3)手动时,当第二台中动机延时启动时,必须等三台电动机按顺序都启动后才可以按下手动反序停止按钮,使他们各自停止。 2)主电路设计 由三台电机组成,启动电路由自动开关QF0.,接触器KM0-KM3.热继电器FR1-FR3各台电

燃气分布式供能与燃煤热电联产新技术试卷93分

燃气分布式供能与燃煤热电联产新技术试卷93 分恭喜您通过考试!考试分数:93 分 1.单选题【本题型共10 道题】 1. 当设计合同的要求与核准文件有冲突时, 方澄清落实,对重要原则的修改应有( 相关的设计单位在开展初设工作时应及时与业主)。 A.书面记载 B.文件记载 C.书面记录 D.网络记录 2. 我国的集中供暖区域分布在北纬()地区。 C.33~52 度 D.33~50 度 3.2018 年后,进口管输燃气陆续进入我国,由于采用照付不议合同,需要培育下游(用户。 A.大宗稳定 B.大型优质 C.潜在优质 D.潜在稳定 4. 分布式能源梯级利用。燃料天然气进入燃气轮机与燃气内燃机燃烧,合利用效率可达到()以上。输出电能。燃机的综 A.35~50 度 B.35~52 度

A .75% 5. 建设方应在初步设计开展前,确定分布式能源项目的( A .主要设计院 B .总体设计院 C .接口设计院 D .主管设计院 6. 在我国,燃气分布式能源起步并不算晚,早在上世纪( 了研究,并积极推动分布式能源在我国的发展。 A .80 年代末 B .90 年代末 C .的 1995 年 D .70 年代末 用,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 )以上。 A .75% B .70% C .65% D .69% 8. 一般认为:理想的发电容量备用率是 ( )。 ),负责项目接口的技术归总。 ),就有专家、学者及企业开始 7. 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是指利用天然气为燃料, 通过冷热电三联供等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 B .78% C .80% D .82%

A.12% B.15% C.20% D.25% 9. 我国的楼宇型、区域型燃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在数量上分别 占( )。 A .50% , 50% B .40% ,60% C .60% ,40% D .70% , 30% 10. 目 前,燃气建设水平、运行水平。),以进步提高工程项目的设计水 平、 A.全面总结、归纳、提 高 B.系统总结、归纳、提 高 C.全面总结、归纳、完 善 D.系统总结、归纳、完 善 2.多选题【本题型共10 道题】 1. 能源消费规模的安全。包括:()。 A.一次能源对外依存度 B.一次能源的市场规模 C.某一能源品种的对外依存 度 D.多类能源品种的对外依存 度

过程控制与集散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r t 1 y 3 y ) (∞y s t y 图1.3 过程控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 1-1过程控制系统中有哪些类型的被控量 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物位、物性、成分 1-2过控系统有哪些基本单元构成,与运动控制系统有无区别 被控过程或对象、用于生产过程参数检测的检测仪表和变送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报警保护盒连锁等其他部件 过程控制,是一种大系统控制,控制对象比较多,可以想象为过程控制是对一条生1-4衰减比和衰减率 衰减比等于两个相邻同向波峰值之比。 衡量振荡过程衰减程度的指标。 衰减率是经过一个周期以后,波动幅度衰减的百分数。 衡量振荡过程衰减程度的另一种指标。 一般希望过程控制系统的衰减比η=4:1~10:1,相当于衰减率Ψ=0.75到0.9。 若衰减率Ψ =0.75,大约振荡两个波系统进入稳态。 1-5最大动态偏差和超调量有何异同 最大动态偏差是指在阶跃响应中,被控参数偏离其最终稳态值的最大偏差量, 表现在过渡 过程开始的第一个波峰(y1)。 最大动态偏差是衡量过程控制系统动态准确性的指标。 超调量为最大动态偏差占被控量稳态值的百分比。 余差是指过渡过程结束后,被控量新的稳态值与设定值的差值。余差是过程控制系统稳态准确性的衡量指标。 调节时间ts 是从过渡过程开始到结束的时间。 理论上应该为无限长。一般认为当被控量进入其稳态值的5%范围内所需时间 就是调节时间.调节时间是过程控制系统快速性的指标。 振荡频率β是振荡周期的倒数。 在同样的振荡频率下,衰减比越大则调节时间越短;当衰减比相同时,则振荡 频率越高,调节时间越短。振荡频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作为衡量过程控 制系统快速性的指标。 过程控制的目标 安全性 稳定性 经济性 过程工业的特点 强调实时性和整体性/全局优化的重要性/安全性要求 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 / 被控过程的多样性 / 控制方案的多样性/被控过程属慢过程、多参数控制/定值控制/过程控制多种分类方法 过程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 2-1什么是对象的动态特性,为什么要研究它 研究对象特性通常以某种形式的扰动输入对象,引起对象输出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时域或者频域上用微分方程或者传递函数进行描述,称为对象的动态特性。 动态特性:被控参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y(t) 研究被控对象动态特性的目的是据以配合合适的控制系统,以满足生产过程的需求。 2-2描述对象动态特性的方法有哪些 参数描述法 /传递函数描述/差分方程描述/状态空间描述 非参数描述法---响应曲线/阶跃响应/脉冲响应/频率响应/噪声响应:白噪声、M 序列 2-3过控中被控对象动态特性有哪些特点 1)对象的动态特性是不振荡的 2)对象动态特性有延迟 3)被控对象本身是稳定的或中性稳定的 2-4单容对象放大系数K 和时间常数T 各与哪些因素有关,K 、T 大小对动态特性的 影响 T 反映对象响应速度的快慢 K 是系统的稳态指标/K 大,系统的灵敏度高 2-5对象的纯滞后时间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纯延迟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扰动发生的地点与测定被控参数位置有一定距离。 具有自平衡能力的双容对象的传递函数1 )()()()(21221+++= ??= s T T s T T K s U s H s G 有纯延迟时 s e s T T s T T K s U s H s G 01 )()()()(21221τ-+++=??= 具有自平衡能力的多容对象 若还有纯延迟 4 PID 调节原理 4-1,P 、I 、D 控制规律各有何特点,那些是有差、无差调节,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消除控制系统的误差,应该选择那些调节规律 P 调节中,调节器的输出信号u 与偏差信号e 成比例 u = Kp e P 调节对偏差信号能做出及时反应,没有丝毫的滞后 有差调节,(放大系数越小,即比例带越大,余差就越大) 比例带δ大,调节阀的动作幅度小,变化平稳,甚至无超调,但余差大,调节时间也很长 比例调节的特点: (1)比例调节的输出增量与输入增量呈一一对应的比例关系,即:u = K e (2)比例调节反应速度快,输出与输入同步,没有时间滞后,其动态特性好。 (3)比例调节的结果不能使被调参数完全回到给定值,而产生余差。 若对象较稳定,则比例带可选小些,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敏度,使反应速度加快 积分调节(I 调节) 调节器的输出信号的变化速度du/dt 与偏差信号e 成正比,或者说调节器的输出与偏差信号的积分成正比, 只要偏差存在,调节器的输出就会不断变化 积分调节作用能自动消除余差./无差调节 稳定作用比P 调节差 滞后特性使其难以对干扰进行及时控制 增大积分速度,调节阀的速度加快,但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微分调节(D 调节) 调节器的输出u 与被调量或其偏差e 对于时间的导数成正比 微分调节只与偏差的变化成比例,变化越剧烈,由微分调节器给出的控制作用越大 微分调节主要用于克服调节对象有较大的传递滞后和容量滞后 012345678 0.20.40.60.811.2 1.41.61.8Step Response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K=0.2K=1K=10K=100 调节作用用以减少偏差。 比例作用大,可以加快调节,减少误差 但是过大的比例,使系统的稳定性下降,甚至造成系统的不稳定。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Ti=1Ti=5Ti=10Ti=inf 积分调节作用:是使系统消除稳态误差,提高无差度。因为有误差,积分调节就进行,直至无差,积分调节停止,积分调节输出一常值。 积分作用的强弱取决于积分时间常数Ti ,Ti 越小,积分作用就越强。反之Ti 大则积分作用弱。 加入积分调节可使系统稳定性下降,动态响应变慢。 积分作用常与另两种调节规律结合,组成PI 调节器或PID 调节器。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Td=0.5Td=1Td=10Td=0 微分调节作用:微分作用反映系统偏差信号的变化率,具有预见性,能预见偏差变化的趋势,因此能产生超前的控制作用,在偏差还没有形成之前,已被微分调节作 % 100) (1 ?∞=y y σ)()(∞-=∞y r e 31y y =η1 3 1 y y y -=ψp π β2=

煤气安全试卷及答案

煤气安全 一、填空题: 1、高炉、转炉煤气是(无色)、(无味)、(有剧毒)的可燃气体,焦炉煤气是(无色)、(微有臭味)的有毒可燃气体。 2、工业煤气的“三大危害”是(易中毒)、(易着火)、(易爆炸)。 3、高、转、焦炉煤气都能造成人员中毒,煤气造成人中毒的物质主要是(一氧化碳),三种煤气按中毒危险性从强到弱依次是(转炉煤气)、(高炉煤气)、(焦炉煤气)。 4、煤气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可燃气体)、(助燃气体)、(引火源)。 5、各种煤气都有一定的爆炸极限,高炉煤气(30.84%—89.49%)、转炉煤气(18.22%—83.2%)、焦炉煤气(4.72%—37.59%),(焦炉)煤气的燃烧爆炸危险性最大。 6、蒸汽或氮气吹扫管道与煤气管道必须使用(软连接),不通蒸汽或氮气时要(彻底断开)。 7、冬季气候寒冷,煤气排水器、水封必须采取(防冻)措施,并保持连续。 8、盲板可以作为可靠的(隔断装置),主要用于煤气设施或(检修、扩建延伸)的部位。 9、煤气可靠的隔断装置包括(插板阀)、(盲板阀)、(眼睛发)、(闸阀或密封蝶阀加水阀)。单独使用水封或蝶阀(不能)作为可靠隔断。)标煤气种类)和(煤气流向、厂区主要煤气管道应标有明显的(10.

志,并按规定进行色标,跨越道路的管道要标明(限高)。 11、煤气放散口必须高于管线及平台(4)米,距地面不少于(10)米。 3。)mg/m12、煤气作业环境一氧化碳最高允许浓度为(3013、人工呼吸的方法有(口对口呼吸法)、(仰卧压胸法)和(俯卧压背法)。 14、煤气吹扫置换目前可靠的介质是(氮气)。 15、现行的煤气安全规程名称是(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是(1986)年颁布的。 16、发生事故进入煤气为危险区域应注意风向,冲(上风侧或两侧)进入,严禁(逆风)进入。 二、选择题: 1、进入煤气管道、设备内所使用的照明电压不得超过(A)V。 A、12 B、24 C、36 D、48 2、煤气区域作业必须( A )人以上,至少()人操作,()监护。 A、2、1、1 B、3、2、1 C、4、2、2 D、3、1、2 3、煤气可靠的隔断装置有(D)。 A、水封 B、蝶阀加球阀 C、球阀 D、眼镜阀 4、高、转、焦炉煤气都能造成人员中毒,按中毒危险性从强到弱一次是( C )。 A、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焦炉煤气 B、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 、转炉煤气、高炉煤气、焦炉煤气C.

分布式控制系统的七个功能和应用

分布式控制系统的七个功能和应用 一、处理复杂的过程 在工业自动化结构中,PLC编程逻辑控制器用于对高速要求的过程参数进行控制和监视。但是由于I / O设备数量的限制,PLC不能处理复杂的结构。因此,对于复杂的控制应用而言,DCS是具有更多专用控制器的I / O的首选。这些用于多个产品的设计在多个过程(例如批量过程控制)中的制造过程中。 二、系统冗余 DCS可以在各个层面通过冗余功能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在任何停电后恢复稳态运行,无论是有计划的还是无计划的,与其他自动化控制设备相比都有所改善。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即使在某些异常情况下,冗余系统也可以持续保持系统运行,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三、很多自定义的功能块 四、强大的编程语言 它提供了更多的编程语言,如梯形图,功能块,顺序等,用于创建基于用户兴趣的自定义编程。 五、更复杂的HMI 与SCADA系统类似,DCS也可以通过HMI(人机界面)进行监控,为操作人员提供充足的数据,为各种过程充电,充当系统的核心。但是这种类型的工业控制系统覆盖了很大的地理区域,而DCS则覆盖了密闭区域。 DCS完全把整个加工厂作为PC窗口控制室。人机界面的趋势记录和图形表示提供了有效的用户界面。DCS强大的报警系统可以帮助操作员更快速地响应设备状况。

六、可扩展平台 通过在通信系统中添加更多的客户端和服务器,并在分布式控制器中增加更多的I / O模块,DCS的结构可以根据从小到大的服务器系统的I / O数量来扩展。 六、系统安全 获得控制各种过程导致工厂安全。DCS设计提供完善的安全系统来处理系统功能,从而实现更好的工厂自动化控也提供不同级别的安全性,如工程师级别,企业家级别,操作员级别等。 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应用 DCS系统可以在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中实现,如使用微控制器网络的负载管理。这里的输入是从一个键盘给一个微控制器,与另外两个微控制器通信。其中一个微控制器用于显示过程的状态以及负载,另一个微控制器控制继电器驱动器。继电器驱动器又驱动继电器来操作负载。

过程控制系统试卷及答案

过程控制系统试卷C卷 一、填空题(每空1.5分)(本题33分) 1、过程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器、执行器、被控过程和测量变送等环组成。 2、过程控制系统由工程仪表和被控过程两部分组成。 3、压力检测的类型有三种,分别为:弹性式压力检测、应变式压力检测、压阻式压力检测。 4、气动执行结构主要有薄膜式和活塞式两大类。 5、根据使用的能源不同,调节阀可分为气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和液动调节阀三大类。 6、过程数学模型的求取方法一般有机理建模、试验建模和混合建模。 7、积分作用的优点是可消除稳态误差(余差),但引入积分作用会使系统稳定性下降。 8、在工业生产中常见的比值控制系统可分为单闭环比值控制、双闭 环比值控制和变比值控制三种。 9、造成积分饱和现象的内因是控制器包含积分控制作用,外因是控制器长 期存在偏差。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本题15分) 1、过程控制:指根据工业生产过程的特点,采用测量仪表、执行机构和计算机等自动化工具,应用控制理论,设计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实现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 2、串级控制系统:值采用两个控制器串联工作,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设定值,由副控制器的输入去操纵调节阀,从而对住被控变量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3、现场总线:是指将现场设备与工业控制单元、现场操作站等互联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具有全数字化、分散、双向传输和多分枝的特点,是工业控制网络向现场级发展的产物。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本题32分) 1、什么是PID,它有哪三个参数,各有什么作用?怎样控制? 答:PID是比例-积分-微分的简称。其三个参数及作用分别为:(1)比例参数KC,作用是加快调节,减小稳态误差。(2)积分参数Ki,作用是减小稳态误差,提高无差度(3)微分参数Kd,作用是能遇见偏差变化趋势,产生超前控制作用,减少超调量,减少调节时间。 2、前馈与反馈的区别有哪些? 答:(1)控制依据:反馈控制的本质是“基于偏差来消除偏差”,前馈控制是“基于扰动消除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