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形态学
- 格式:ppt
- 大小:19.61 MB
- 文档页数:66
尿液中的有形成分的形态及临床意义尿常规报告分两部分:一部分项目是用干化学方法检测,有形成分现在用尿流式分析仪法检测,现在我们用的是UF1000,但是因为尿液标本的特殊性,里面经常有很多杂质,所以机器报出的结果不是每一个标本都是可靠的,镜检是无法替代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讲有形成分的意义,最可靠的报告是我们检验人员报出来的而不是机器.这个你们在学校时讲过,我选取了一些图谱给大家复习一下。
1RBC红细胞大于3个/高倍镜视野即为镜下血尿。
一般来源于肾小球以下部位的红细胞形态与血液中的RBC形态类似,直经在7~8μm之间,无核,形态为双凹圆盘状,可呈淡黄色。
红细胞大小均一,形态多数正常。
如红细胞来源于肾小球及以上部位,由于红细胞经肾小球到形成尿液过程中受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机械损伤,通过肾小管时受挤压等影响使其变形,因此红细胞大小不一,颜色深浅不同,形态各异,可表现为皱缩、破裂、缺损或呈芽抱样等。
增多最常见于泌尿系统的炎症、肿瘤、结石等疾病。
如以形态异常的红细胞为主,提示肾性疾病;但也见于全身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以及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盆腔炎等。
摄入抗凝剂、环磷酰胺、青霉素、磺胺类药等药物也可有红细胞增多。
(有的人吃过康泰克,感冒通,头孢会出现一过镜下血尿,停药后会正常。
另外高烧的病人也会出现一过性镜下血尿.)2白细胞大于5个/高倍镜视野即为镜下脓尿。
新鲜尿液中的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形态与外周血中的白细胞结构基本一致,呈圆形,直径10~14μm,不染色时核膜比较模糊,胞浆内的颗粒清晰可见。
增多主要见于泌尿系统的感染,尤其是急性肾盂肾炎、泌尿道结石、膀胱炎等;也可见于泌尿系统临近器官疾病,如前列腺炎、阴道炎、盆腔炎等。
3上皮细胞肾实质损害时,如肾小球肾炎,可见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泌尿系统炎症时,可见较多鳞状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
几个形态学图片(转)
本文作者:陈志新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检验科)
尿液有形成分是尿液中一切以固定形态出现的物质的总称。
是尿液分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取代⋯
草酸钙结晶:常见的为对角交叉,有时呈菱形、哑铃形和饼形,应与红细胞鉴别。
腊样管形:折光性强,质地厚,有切迹,略弯曲或断裂成平齐状。
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芽胞状红细胞与植物细胞
白细胞管形:常见干提示肾实质有感染性病变,如急性肾盂肾炎、肾脓肿等…
吞噬细胞
红细胞与孢子
纤维丝
结晶与管形
草酸钙结晶:常见无色方形闪烁发光的八面体,此为灯笼形结晶。
溶于盐酸但不溶于乙酸,属正常代谢成分,又是尿路结石主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