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知识竞赛(40分钟)

文言文知识竞赛(40分钟)

文言文知识竞赛(40分钟)
文言文知识竞赛(40分钟)

惠州市演达中学2018年毕业班文言文知识竞赛

(满分166分,用时40分钟)

班级:姓名:得分:

一、伤仲永(宋·王安石)(7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世隶.耕()(2)泯.然众人矣()(3)得.为众人而已耶()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邑人奇.之,稍稍

..宾客其父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

二、孙权劝学(宋·司马光《资治通鉴》)(7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治.经为博士()(2)及鲁肃过.寻阳()(3)即更.刮目相待()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但当涉猎

...耳。

..,见往事

三、口技(清·林嗣环)(10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6分)

(1)会.宾客大宴()(2)施.八尺屏障()(3)众妙毕.备()(4)宾客意少.舒()(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6)不能名.其一处()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四、爱莲说(宋·周敦颐)(7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濯.清涟而不妖()(2)亭亭净植.()(3)宜.乎众矣()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五、三峡(南北朝·郦道元《水经注》)(8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略无阙.处()(2)素.湍绿潭()(3)属引

..凄异()()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

..阻绝.。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六、湖心亭看雪(明·张岱)(7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仁鸟声俱绝.()(2)客.此()(3)余拏.一小舟()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七、与朱元思书(南北朝·吴均)(7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从.流飘荡()(2)窥谷忘反.()(3)鸢飞戾.天者()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八、马说(唐·韩愈)(10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6分)

(1)食.不饱()(2)执策而临.之()(3)才美不外见.()(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故虽.有名马()(6)虽.有千里之能()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祗辱

..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九、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17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3分)

(1)无从致.书以观()(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3)援.疑质理()

(4)俟.其欣悦()(5)色愈

..恭()()(6)礼愈至.()

(7)皆被.绮绣()(8)负.箧曳屣()(9)烨.然若神人()(10)执经叩.问()(11)或.遇其叱咄()(12)持汤.沃灌()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余则蕴.袍敝.衣处期间,略无

..慕艳意。

十、岳阳楼记(宋·范仲淹)(16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2分)

(1)属.予作文以记之()(2)横.无际涯()(3)朝晖.夕阴()(4)前人之述备.矣()(5)连月不开.()(6)薄.暮冥冥()

(7)春和景.明()(8)波澜不惊.()(9)长烟一.空()

(10)或.异二者之为()(1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2)微.斯人()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十一、醉翁亭记(宋·欧阳修)(14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0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名.之者谁()(3)日出而林霏开.()(4)晦.明变化者()(5)云归.而岩穴暝.()()(6)泉香而酒洌.()(7)杂然而前陈.者()(8)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9)太守谓.谁()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野芳发

..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十二、公输(《墨子》)(14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0分)

(1)起.于鲁()(2)请.献十金()(3)吾义.固不杀人()

(6)胡不见.我于王()

(5)然胡

(4)守圉.有余()

..不已乎()()

(7)子墨子九距.之()(8)公输盘诎.()(9)待楚寇.()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2)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10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6分)

(3)曾.益其所不能()

(2)傅悦举.于版筑之间()

(1)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5)入.则无法家拂.士()()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十四、鱼我所欲也(《孟子》)(11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7分)

(1)故不为苟.得也()(2)故患.有所不辟.也()()(3)所识穷乏者得.我()(4)蹴.尔而与.之()()(5)乡.为身死而不受()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十五、曹刿论战(《左传》)(11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7分)

(1)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3)衣食所安.()

(4)弗.敢加.也()()(5)小信未孚.()(6)神弗福.也()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十六、愚公移山(《列子》)(10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6分)

(1)年且.九十()(2)指.通豫南()(3)杂然相许.()

(4)寒暑易.节()(5)荷.担者三夫()(6)汝之不惠.()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020年中国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46题)

2020年中国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 146题) 1、“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这副对联指的是(A)。 A. 长沙麓山寺 B.长沙开福寺 C.南岳福严寺 2、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不断,周王室衰微无力制止,象征周天子权力的九鼎也成为列国觊觎的对象。公元前年,楚庄王北伐陈兵于洛阳南郊,派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周王的使者王孙满以天命未改责备楚庄王的无礼,楚庄王最后只能悻悻而归。请问这个故事讲述的是那个成语?(问鼎中原) 3、用一句成语描述下列图片。(亡羊补牢) 4、成语“不蔓不枝”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请问这个成语出自湖湘名人周敦颐的哪篇文章?(《爱莲说》) 【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情节。请问

“三英”指的是?(刘备、关羽、张飞) 6、《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都有名和字,如张飞字翼德,刘备字玄德,那么曹操的字是什么呢?(B) A.尝德 B.孟德 C.仲德 7、“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描写的是谁?(B) A.伍子胥 B.勾践 C. 夫差 8、成语“周公吐哺”,是说周公辅佐成王治理天下,常中断洗澡,多次吐出饭菜,迎接来访的贤士,唯恐冷落贤才。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曹操在一首诗中颂扬了周公礼贤下士的品德。请问这首诗是?(A) A.《短歌行》 B.《观沧海》 C.《龟虽寿》 注明:《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9、“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说的是宋朝哪位宰相?(A) A.赵普 B. 薛居正 C. 范质 注明: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10、成语“董狐直笔”中“董狐”的职业是什么?(史官) 注明: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11、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答案版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 《劝学》一、实词,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学不可以已.停止 2、冰水为.之动词,做成的 3、木直中.绳合乎 4、輮以为 ..轮把----作为 5、金就砺 ..则利靠近磨刀石 6、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片刻,短时间 7、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跟 8、声非加疾.也快,引申为洪亮9、而闻者彰.清楚 10、假.舆马者,非利足 ..借助脚走得快 11、而致.千里达到 12、而绝.江河横渡 13、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半步 14、锲.而不舍用刀雕刻 15、用.心一.也因为专一 16、用心躁.也浮躁 二、虚词,请指出下列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介词从,表对象,2介词,比,表比较 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表比较于:善假于物也介词,向,引出对象然:輮使之然也代词,这样 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这里 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此,在这里 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可不译 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但是 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表转折,但,却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 而: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 而:吾尝跂而望矣表修饰 而: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表转折而:顺风而呼表修饰 而: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表转折而: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表转折而: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表转折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顺承而: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 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词相当于“于”,对 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连词,用来 三、通假字: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3、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四、古今异义词: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对句中的意思加以解释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广泛地学习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爪子和牙齿 3、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寄托,藏身 五、词类活用:找出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指出是哪种活用类型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3、积善成德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六、特殊句式:请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种特殊的文言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用之帮助定语后置 2、輮以为轮省略句,以为,以之为,把----作为 《师说》 一、实词,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以道为师,即学道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自身,糊涂啊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阿谀奉承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屑一提 5、圣人无常师固定的老师 6、郯子之徒一类人 7、术业有专攻学习研究 8、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 9、作《师说》以贻之 赠送 二、虚词,请指出下列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用来 之: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之: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道理之:吾从而师之代词,他 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

2009年文史知识竞赛试题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一、选择题(40分) 1、在中国传统语言文化中,“九州”一词意义与下列哪个词相同?() A、中原 B、天下 C、朝廷 D、东方 2、在传统的“五经”中,属于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的是() A、《易经》 B、《尚书》 C、《诗经》 D、《春秋》 3、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 A、射 B、御 C、礼 D、经 4、下列名句出处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方今天下,舍我其谁。②朝闻道,夕死可矣。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A、孔子孟子老子庄子 B、孟子孔子老子庄子 C、孟子孔子庄子老子 D、孔子孟子庄子老子 5、“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诸子百家中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6、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 A、周易 B、尚书 C、史记 D、尔雅 7、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主要强调什么相结合() A道、术、势 B法、术、势 C道、法、势 D 道、法、师 8、下列哪个皇帝在位时,国家设立五经博士?()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高祖 D、光武帝 9、《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羞见江东父老”的直接原因是()A.“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B.“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C.“时不利兮骓不逝” D.“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 10、西汉哪位皇帝在位是昭君出塞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A、汉元帝 B、汉武帝 C、汉高祖 D、汉明帝 11、汉乐府中的《孔雀东南飞》的女主人公名字叫()。 A、焦仲卿 B、刘兰芝 C、花木兰 D、秦罗敷 1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曹操的()。 A、曹操的《短歌行》 B、曹操的《蒿里行》 C、苏轼的《赤壁赋》 D、刘禹锡的《陋室铭》 13、《胡笳十八拍》是下列哪位女诗人的作品?() A、谢道韫 B、朱淑真 C、蔡文姬 D、鱼玄机 14、“闻鸡起舞”是我国哪代人谁的典故?() A、汉,司马迁 B、晋,祖逖 C、宋,岳飞 D、明,徐达 15、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 A、嵇康 B、曹植 C、山涛 D、孔融 16、“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出自() A、《出师表》 B、《答司马谏议书》 C、《陈情表》 D、《报刘一丈书》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 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或棹孤舟(划)策扶老以流憩(拄着)乐琴书以消忧(弹琴;读书) 2.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每天)时矫首而遐观(有时) 3.动词作名词 审容膝之易安(空膝的小屋)感吾生之行休(一生) 4.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幼儿,儿童)倚南窗以寄傲(傲世的情怀) 5.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5.意动用法 悦亲戚之情话(以…为愉快)乐琴书以消忧(以…为乐)善万物之得时(以…为欢喜)6.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使……愉快) 三、古今异义词 1.悦亲戚之情话古: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2.悦亲戚之情话古:知心话今: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将有事于西畴古:农事今:指有事情 4.既窈窕以寻壑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于时风波未静古: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 6.景翳翳以将入古:日光今:景色,光景 7.或命巾车古:有时今:或者,或许 8.何不委心任去留古:指生死今:离开留下 9.或植杖而耕耔古:立今:种植 四、一词多义 1.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行人)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2.归田园将芜胡不归(动词,归隐) 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到死) 五、虚词积累 1.以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让) 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修饰,而)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表目的,来) 2.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析)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3.之悦亲戚之情话(结构助词,的) 感吾生之行休(助词,主谓之间无意义)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往) 六、特殊句式

文言知识竞赛

高二年级“迎中秋”文言知识竞赛 组办:高二语文组 注:本次竞赛满分200分,时间是100分钟。同学们要认真审题、作答;书写工整。 识记词义我第一! 一、解释下列重点字词义(每小题2分,共40分) 1、维:时维九月() 2、序:序属三秋() 3、披:披绣闼() 4、甫:遥襟甫畅() 5、凌:气凌彭泽之樽() 6、舛:命途多舛() 7、怒:怒而飞() 8、斯:风斯在下矣() 9、夭阏:莫之夭阏()10、抢:抢榆枋而止()11、恶:恶乎待哉()12、险衅:臣以险衅()13、见背:慈父见背()14、夺:舅夺母志()15、祚:门衰祚薄()16、鲜:终鲜兄弟()17、婴:而刘婴疾病()18、琴:乐琴书以消忧()19、听:听臣微志()20、引:控蛮荆而引瓯越()文言翻译我最行!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50分) 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诵名句我拿手! 三、情景式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0分) 1.《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自责而回头不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表达归心似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 时间100 满分100 制卷:何学保姓名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 一、选择题(60分) 1、我国秦岭-淮河一线是 ( ) A.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B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C.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D.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2、杜甫在《八阵图》《蜀相》和《咏怀古迹》诗中都写到同一个人,这个人是()A、诸葛亮B、刘备C、曹操D、孙权 3、岳飞《满江红》中,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其中“匈奴”是指()。 A、女真统治者B、西夏统治者C、蒙古统治者D、契丹统治者 4、以下不是阜阳特产的是()。 A、枕头馍B、八公山豆腐C、太和贡椿D、格拉条 5、下列著作中属于语录体散文集的是()。A、《史记》B、《战国策》C、《论语》D、《左传》 6、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发展最高峰的文学批评巨著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著的()。 A、《典论论文》B、《文赋》C、《文心雕龙》D、《诗品》 7、下列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风又绿江南岸”;“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位卑未敢忘忧国”与诗词作者对应正确的一

项是()。 A、李白,王安石,高适,王维B、李白,王安石,王维,杜甫 C、杜甫,王安石,王维,陆游D、杜甫,高适,陆游,王安石 8、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中,故事发生地点在浙江境内的有()。 A、《白蛇传》和《孟姜女》B、《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牛郎织女》 C、《牛郎织女》和《白蛇传》D、《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9、史湘云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A、《西厢记》B、《水浒传》C、《红楼梦》D、《聊斋志异》 10、芜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米市”之一,你知道它当时与周边联系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吗?() A.水路运输B.公路运输C.航空运输D.铁路运输 11、在我国,有许多城市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下列城市,哪个是铁路—水运枢纽?()A.乌鲁木齐B.北京C.济南D.武汉 12、我国第一部字典是()。 A、《康熙字典》B、《辞源》C、《尔雅》D、《说文解字》 13、晚唐诗坛上,与温庭筠并称为“温李”、又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的诗人是()。A、李白B、李贺C、李煜D、李商隐 1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出自()。

必修五文言文总复习必备知识点总结.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拒,抵御,抵抗;内——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邀,邀请; 3、臣之不敢倍德: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隙,隔阂,嫌隙;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沛公欲王关中:王:大王——称王; 2、范增数目:目:眼睛——使眼色; 3、道芷阳间行:道:道路——取道; 4、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夜:夜晚——连夜; 5、吾得兄事之: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 6、常以身翼蔽:翼:翅膀——像翅膀一样; 7、头发上指:上:上面——向上; 8、日夜望将军至: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9、臣活之:活:使……活;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使……从; 11、素善留侯张良:善:善良——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与“远”相对——沾染、接触;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为” 1、用作动词音wéi 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使子婴为相 表观点: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 表判断;是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用作介词 表被动;为所/为……所音wéi 若属皆且为所虏 表原因、涉及对象音wèi 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用作助词 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音wéi 何辞为? (二虚词“因” 1、动词: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 2、名词:原因、缘由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 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表原因,因为,由于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

《滕王阁序》文言文知识竞赛习题

1、下列文学常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B、《滕王阁序》是宴集序。 C、“序属三秋”的三秋指的是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D、“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中的“帝子”、“天人”都指滕王。 答案:B 《滕王阁序》是赠序。 2、下列文学常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A、《滕王阁序》选自《王子安集注》 B、“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中的“睢园”指的是西汉梁孝王在睢水旁修建的竹园,他常和一些文人在此饮酒赋诗。“彭泽”指代的是陶渊明。 C、“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邺”是曹魏兴起的地方。曹植曾在这里作过《公宴诗》,诗中有“朱华冒绿池”的句子。朱华,指的是荷花。临川指的是谢玄。 D、“四美具,二难并”“四美”指的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指的是贤主、嘉宾。 答案:C 临川指的是谢灵运 3、下列文学常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中的“长安”是唐朝的国都。“吴会”是吴地的古称。 B、“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南溟”指的是南方的大海。“天柱”,《神异经》说,昆仑山上铜柱,高入天穹,叫做“天柱”。“北辰”,北极星,这里暗指国君。 C、《滕王阁序》原题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序》 D、“怀帝阍而不见”中的“帝阍”原指天帝的守门者,这里指皇帝的宫门。 答案:C 《滕王阁序》原题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4、下列文学常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宁移白首之心”中的“白首之心”指的是老年时的壮志 B、“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中的“东隅”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桑榆”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C、“非谢家之宝树”中的“谢家之宝树”指谢玄。《晋书·谢玄传》记载,晋朝谢安曾问子侄们: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来就称谢玄为谢家宝树。 D、“接孟氏之芳邻”中的“孟氏之芳邻”借孟子的母亲为寻找好邻居而三次搬家的故事,来指赴宴的嘉宾。 答案:B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中的“东隅”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桑榆”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5、下列文学常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A、“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的钟期,即钟子期。《列子·汤问》说,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听出他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遂成知音。 B、“梓泽丘墟”中的“梓泽”是金谷园的别称,为西晋石崇所建,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 C、“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中的孟尝指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 D、“等终军之弱冠”中的“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因为未到壮年,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来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 时间100 满分100 制卷:何学保姓名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 一、选择题(60分) 1、我国秦岭-淮河一线是 ( ) A.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B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C.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D.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2、杜甫在《八阵图》《蜀相》和《咏怀古迹》诗中都写到同一个人,这个人是()A、诸葛亮B、刘备C、曹操D、孙权 3、岳飞《满江红》中,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其中“匈奴”是指()。 A、女真统治者B、西夏统治者C、蒙古统治者D、契丹统治者 4、以下不是阜阳特产的是()。 A、枕头馍B、八公山豆腐C、太和贡椿D、格拉条 5、下列著作中属于语录体散文集的是()。 A、《史记》B、《战国策》C、《论语》D、《左传》 6、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发展最高峰的文学批评巨著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著的()。 A、《典论论文》B、《文赋》C、《文心雕龙》D、《诗品》 7、下列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风又绿江南岸”;“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位卑未敢忘忧国”与诗词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王安石,高适,王维B、李白,王安石,王维,杜甫 C、杜甫,王安石,王维,陆游D、杜甫,高适,陆游,王安石 8、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中,故事发生地点在浙江境内的有()。 A、《白蛇传》和《孟姜女》B、《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牛郎织女》 C、《牛郎织女》和《白蛇传》D、《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9、史湘云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A、《西厢记》B、《水浒传》C、《红楼梦》D、《聊斋志异》 10、芜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米市”之一,你知道它当时与周边联系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吗?() A.水路运输B.公路运输C.航空运输D.铁路运输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同无能为也已:,“矣”已,了。 共其乏困: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给。 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实词活用: 二、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夜,在夜里。 既东封郑:东,在东边。 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军,驻扎。 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夜缒而出: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栓着往下送。 与郑人盟:订立盟约。与郑人盟:盟,订立盟约。 2、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共其乏困:乏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肆其西封:肆,扩张。 3、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使动用法,使……撤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阙秦以利晋: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少。削减。 4 名词使动用法, 利,名词使动用法,得到好处。使…得到好处。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损。损害。 4、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既东封郑: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一、古今异义: 今:现在。 以为:以(之)为,把……当作。 行李:出使的人。 夫人:那人。 去:离开,距离。 二、固定句式: 言于……曰:对……说。所字结构”所+动词= 名词性短语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烛之武)辞曰 敢以(之)烦执事 3、变式句(倒装句): 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 宾语前置: 何厌之有:何有厌? 六、重点虚词: 之 1、代词。 2、助词:(1)“的”。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3)提前宾语 (4)补足音节无实义。 3、动词,到,去,往。 以 1、介词,凭借,用。 2、连词,因为。 3、相当于“而”: (1)表并列 (2)表转折(3) 表递进(4)表承接(5)表修饰4、表目的,来。 为 wéi 动词,做。 wèi 介词,替,给。 夫 fū名词,男子;老师;丈夫。 fú句首发语词,无实义。代词,那。句尾语气助词,表感叹。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振,通“震”,震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稍微。少,通“稍”,稍微。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60分) 1、“天子呼来不上船”“高歌大笑出关去”是哪位诗人的性格写照()? A、屈原 B、李白 C、王维 D、陆游? 2、杜甫在《八阵图》《蜀相》和《咏怀古迹》诗中都写到同一个人,这个人是()。 A、诸葛亮 B、刘备 C、曹操 D、孙权 3、岳飞《满江红》中,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其中“匈奴”是指()。? A、女真统治者 B、西夏统治者 C、蒙古统治者 D、契丹统治者?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哪部作品中的名句() A、《归园田居》 B、《饮酒》 C、《桃花源记》 D、《归去来兮辞》? 5、下列着作中属于语录体散文集的是()。 A、《史记》 B、《战国策》 C、《论语》 D、《左传》? 6、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发展最高峰的文学批评巨着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所着的()。 A、《典论论文》 B、《文赋》 C、《文心雕龙》 D、《诗品》 7、下列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风又绿江南岸”;“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位卑未敢忘忧国”与诗词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王安石,高适,王维 B、李白,王安石,王维,杜甫 C、杜甫,王安石,王维,陆游 D、杜甫,高适,陆游,王安石 8、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中,故事发生地点在浙江境内的有()。 A、《白蛇传》和《孟姜女》 B、《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牛郎织女》 C、《牛郎织女》和《白蛇传》 D、《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9、史湘云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A、《西厢记》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聊斋志异》 10、《水浒传》的梁山众首领中,不计入“一百单八员头领”的是() A、晁盖 B、宋江 C、吴用 D、扈三娘 11、我国四大古典名着中,出现时间最迟的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12、我国第一部字典是()。 A、《康熙字典》 B、《辞源》 C、《尔雅》 D、《说文解字》 13、晚唐诗坛上,与温庭筠并称为“温李”、又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的诗人是()。 A、李白 B、李贺 C、李煜 D、李商隐 1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出自()。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 15、我国古代戏曲中的杰作《西厢记》的作者是()。? A、王实甫 B、关汉卿 C、白朴 D、马致远? 16、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 A、欧阳修 B、苏轼 C、王安石 D、柳永?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同“影”,日光。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义: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情话,古义:指知心话;今义: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义:指农事;今义:泛指事情。 既窈窕以寻壑。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觉今是而昨非。是,古义:正确;今义:判断词。非,古义:过错、错误;今义:不。 恨晨光之熹微。恨,古义:埋怨、遗憾;今义:仇恨、怨恨。 策扶老以流憩。扶老,古义,拐杖;今义,扶持老人。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时矫首以遐观。时:名词作状语,有时。 携幼入室。幼:形容词作名词,儿童、小孩子。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作动词,抚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拄着。 眄庭柯以怡颜。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乐琴书以消忧。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琴书:名词作动词,弹琴,读书。 悦亲戚之情话。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善,羡慕。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疏导、引来。 引壶觞以自酌。端起。 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弓。 相如引车避匿。掉转。 引兵欲攻燕。率领、引导。 秦军引而去。避开、退却。 乘: 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牛十二,乘韦先。四的代称。 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附答案)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必修一 1、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通“_____”,______) 2.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通“_____”) 3.失其所与,不知(“_____”通“______”) 4.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同“______”)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_______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三、一词多义 1.微: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 ) (3)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 ) 2.若: (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4)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 ) 3.鄙: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 (2)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 ) (3)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 (4)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荆轲刺秦王》) ( ) (5)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4.图: (1)唯君图之( ) (2)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 (3)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 ) (4)不图子自归( ) 5.以: (1)以其无礼于晋 ( ) (2)敢以烦执事( ) (3)越国以鄙远( )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 (5)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 (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 (7)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 )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1)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1)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60分) 1、“天子呼来不上船”“高歌大笑出关去”是哪位诗人的性格写照?() A、屈原 B、李白 C、王维 D、陆游 2、杜甫在《八阵图》《蜀相》和《咏怀古迹》诗中都写到同一个人,这个人是()。 A、诸葛亮 B、刘备 C、曹操 D、孙权 3、岳飞《满江红》中,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其中“匈奴”是指()。 A、女真统治者 B、西夏统治者 C、蒙古统治者 D、契丹统治者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哪部作品中的名句?() A、《归园田居》 B、《饮酒》 C、《桃花源记》 D、《归去来兮辞》 5、下列著作中属于语录体散文集的是()。 A、《史记》 B、《战国策》 C、《论语》 D、《左传》 6、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发展最高峰的文学批评巨著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所

著的()。 A、《典论论文》 B、《文赋》 C、《文心雕龙》 D、《诗品》 7、下列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风又绿江南岸”;“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位卑未敢忘忧国”与诗词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王安石,高适,王维 B、李白,王安石,王维,杜甫 C、杜甫,王安石,王维,陆游 D、杜甫,高适,陆游,王安石 8、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中,故事发生地点在浙江境内的有()。 A、《白蛇传》和《孟姜女》 B、《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牛郎织女》 C、《牛郎织女》和《白蛇传》 D、《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9、史湘云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A、《西厢记》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聊斋志异》 10、《水浒传》的梁山众首领中,不计入“一百单八员头领”的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归纳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文言文之知识归纳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的虚实词 2、掌握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及规律 二、学习重点 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三、学习难点 掌握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以及特殊句式的规律。 一.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秦伯说,与郑人盟 已通矣:了 共通供,供给 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 5.往而不反者 6.秦王还柱而走 知通智,明智 反通返,回来 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9.距关,毋内诸侯 10.张良出,要项伯 卒通猝,突然 距通拒,把守 “要”通“邀”,邀请 11.令将军与臣有郤 12.燕王拜送于庭 1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郤”通“隙”,隔阂、嫌怨 庭通廷,朝廷 不通否,否则 1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倍”通“背”,背叛 “蚤”通“早” 二.词类活用(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1.名词的活用 ⑴①晋军.函陵:驻扎 ②道.芷阳间行:取道 ③籍. 吏民:登记 ④又前.而为歌曰:走向前 ⑤乃朝服..,设九宾:穿朝服 ⑥沛公欲王.关:称王 ⑦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睛看 ⑧刑. 人如恐不胜:施加刑罚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名词活用为动词 。 ⑵①夜.缒而出:在夜里 ②朝.济而夕. 设版焉:早上;晚上 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在西边④发尽上. 指冠:向上 ⑤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⑥秦兵旦暮.. 渡易水:早晚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 ⑧函.封之:用木匣子 ⑨进兵北. 略地:向北 ⑩箕.踞以骂曰:像簸箕一样 ?间. 至军中:从小路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名词活用为状语 。 ⑶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之:让......为王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名词的使动用法 。 ⑷①越国以鄙.远:把......作为边界 ②既东封. 郑:把......作为边界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名词的意动用法 。 2.动词的活用 ⑴且君尝为晋君赐. 矣:恩赐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动词活用为名词。 ⑵①烛之武退.秦师:使......撤退 ②项伯杀人,臣活. 之:使......活着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灭亡 ④使使以闻.大王:使......知道 ⑤若不阙.秦:使......减少 ⑥沛公旦日从. 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60分) 1、“天子呼来不上船”“高歌大笑出关去”是哪位诗人的性格写照?() A、屈原 B、李白 C、王维 D、陆游 2、杜甫在《八阵图》《蜀相》和《咏怀古迹》诗中都写到同一个人,这个人是()。 A、诸葛亮 B、刘备 C、曹操 D、孙权 3、岳飞《满江红》中,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其中“匈奴”是指()。 A、女真统治者 B、西夏统治者 C、蒙古统治者 D、契丹统治者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哪部作品中的名句?() A、《归园田居》 B、《饮酒》 C、《桃花源记》 D、《归去来兮辞》 5、下列著作中属于语录体散文集的是()。 A、《史记》 B、《战国策》 C、《论语》 D、《左传》 6、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发展最高峰的文学批评巨著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著的()。 A、《典论论文》 B、《文赋》 C、《文心雕龙》 D、《诗品》 7、下列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风又绿江南岸”;“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位卑未敢忘忧国”与诗词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王安石,高适,王维 B、李白,王安石,王维,杜甫 C、杜甫,王安石,王维,陆游 D、杜甫,高适,陆游,王安石 8、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中,故事发生地点在浙江境内的有()。 A、《白蛇传》和《孟姜女》 B、《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牛郎织女》 C、《牛郎织女》和《白蛇传》 D、《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9、史湘云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A、《西厢记》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聊斋志异》 10、《水浒传》的梁山众首领中,不计入“一百单八员头领”的是() A、晁盖 B、宋江 C、吴用 D、扈三娘 11、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出现时间最迟的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重点分析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特殊句式

2019年必修五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必修五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必修五文言文重点词整理(学生版) 《陈情表》 生孩六月, 慈父见背 .. 既无伯叔, 终鲜 . 兄弟 门衰祚 . 薄, 晚有儿息 . 茕茕独立, 形影相吊 . 而刘夙婴 . 疾病逮 . 奉圣朝, 沐浴清化 寻 . 蒙国恩,除 . 臣洗马臣具 . 以表闻, 辞不就职 凡在故老,犹蒙矜 . 育不矜 . 名节 过蒙拔擢 .. ,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 . 但以刘日薄 . 西山母孙二人, 更 . 相为命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 臣之辛苦 ..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愿陛下矜 . 愍愚诚,听 . 臣微志,庶 . 刘侥幸,保卒 . 余年 前太守臣逵察 . 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 . 臣秀才 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 . ;欲苟 . 顺私情,则告诉 .. 不许《项脊轩志》 每移案,顾 . 视无可置 . 者余稍 . 为修 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 . 南日旧时栏楯, 亦遂增胜 . 庭中始为篱, 已 . 为墙, 凡 . 再变矣某所, 而 . 母 立于兹 比 . 去, 以手阖门顷之 . , 持一 象笏至 轩凡 . 四遭火, 得不焚, 殆 . 有神护者后五年, 吾妻来归 . 吾妻归宁, 述诸 . 小妹语闻姊家有阁子,且 . 何谓阁子也? 迨 . 诸父异爨,内外多置 . 小门 , 墙往往 .. 而是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 . 之甚厚 大母过 . 余曰:“ 吾儿,久不见若 . 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 . 女郎也?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 . 稍异于前 《报任安书》 阙然久不报,幸 . 勿为过 . 固 . 主上所 戏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