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2017年文化创意学硕士点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96.46 KB
- 文档页数:2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0501Z1文化创意学文化创意是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中成长起来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学科。
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要从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层面来推动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为了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对高层次创意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温州大学在充分整合文学、广告、影视、历史、民俗、艺术、写作等人文社科强势力量的基础上,设立了文化创意学硕士点。
该硕士点是温州大学发展特色人文社科研究的重要品牌基地,是推广文化创意学术研究和培育文化创意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机构。
温州大学文化创意学硕士点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其所依托的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文艺学和民俗学等2个省级重点学科,下设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最近5年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8项,出版学术著作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余项。
并设有广告学本科专业、温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新闻与广告实验室,培养的人才遍布影视、传媒、广告、品牌和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结合温州大学学科建设、专业特色和实验条件,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和特点,文化创意学硕士点的主要研究方向有3个:文化战略与区域形象创意研究。
该研究方向的主要覆盖面为:(1)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基本战略研究。
包括文化产业政策与标准、建设规划、投融资等相关问题的研究;(2)文化类型的创意策划研究。
包括展会、品牌传播、演出活动、企业文化、传媒策划、电视节目、数字文化、文化旅游等的创意策划研究;(3)区域品牌形象构建与传播研究。
包括城市文化形象、地方政府及组织机构的形象塑造,及其对内、对外传播策略的框架研究。
广告创意与品牌传播研究。
该研究方向的主要覆盖面为:(1)广告创意能力研究。
包括广告创意源泉、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建构的研究。
(2)广告创意实务研究。
包括广告创意的表现方式方法、技术思路和分类等问题的研究。
(3)品牌传播研究。
温州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温州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九月目录温州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1人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045103(代码)10人文学院学科教学(历史)专业045109(代码)13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学科教学(数学)专业045104(代码)17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英语)专业045108(代码)限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实行学分制,所有课程的学习必须在第一学年内完成。
硕士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和学位论文,修满学分,按期毕业。
如因特殊情况未能在基本学制年限内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论文答辩的,可由本人提前三个月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学院同意并报研究生部审核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但一般不超过四年。
五、培养方式采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为第一责任人,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导师要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和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帮助。
采用课程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研究生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必修环节三个模块。
教育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得少于3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2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实践环节8学分;工程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得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8学分,实践环节8学分。
不同专业根据有关规定及专业特点可适当提高对总学分的要求(见附件1、2)。
温州大学2017年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点简介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下设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史学、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器乐演奏与教学研究、舞蹈表演与教学研究五个专业方向,学制三年。
五个专业方向均有二十几门课程供学生选择,三年内修满培养方案要求学分,完成实践必修环节,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即可毕业。
温州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是温州大学的重点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共有高级职称教师二十四名,科研方向涉及到中国传统音乐、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音乐教育学、声乐、器乐、舞蹈等领域。
该学科有五个研究方向,其学术带头人均为教授。
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方向导师有:赵玉卿教授、乔志亮教授、陈其射教授、陈克秀教授、杨和平教授(外聘);中国音乐史学方向导师有:赵玉卿教授、陈其射教授、洛秦教授(外聘)、柏互玖博士;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方向导师有:李晓燕教授、李兵副教授;器乐演奏与教学研究方向导师有:乔志亮教授、董凌凡副教授、唐哲教授(外聘);舞蹈表演与教学研究方向导师有:冯百跃教授、邵吟筠副教授(外聘)。
近年来,获国际、全国和省级科研奖(包括表演奖)四十项左右,指导学生获奖近百项;出版学术专著十三部,在《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音乐艺术》《北京舞蹈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百多篇,其中部分论文在音乐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主持了各类科研项目三十多项,其中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项,国家教育科学重点课题两项,全国招标课题一项,省部级课题十七项。
学院所有师资均从全国专业音乐院校及研究院应聘教师中精选而来,确保师资的学缘关系和年龄结构的合理与优化。
在科研经费方面,现有三百多万可供支配,相对同类学科经费比较充足。
在学科工作条件方面,现拥有研究生工作室、MIDI教室、录音棚、音乐厅、数码钢琴教室等实验室2563平方米;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149台;购置音乐学专业图书58万元,图书馆还有大量的专业图书和三种全国专业期刊网,供研究生查阅资料和下载文献使用。
【爱考宝典】2020年温州大学文艺学考研介绍、专业目录、分数线、参考书目、报录比
人文学院是温州大学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院系之一,朴学大师孙诒让、一代词宗夏承焘、戏曲宗匠王季思、古文字学家戴家祥、著名作家王西彦、九叶诗人唐湜、敦煌学专家蒋礼鸿、戏曲学家徐朔方等为学院铸就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2017年11月,原人文学院与外国语学院整合成立新的人文学院。
新人文学院现有教职工158人,专任教师142人,其中教授25人,博士56人;入选国家、省、市各类人才工程20余人。
全日制在校硕士生245人,本科生1394人。
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和中国史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课程与教学论学术硕士点和学科教学专业硕士点的语文、英语、历史三个方向,今年新增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
学院按照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广告学、英语及翻译五个专业实施本科教学,并负责全校大学语文、大学外语教学。
学院“立足瓯越,融合中西,传承人文精神”,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教学科研育人氛围。
目前中国语言文学是浙江省“十三五”A类一流学科,浙江传统戏曲研究与传承中心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A类重点研究基地,拥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和温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温州市中国南戏艺术研究中心两个市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设有中国及周边俗文学研究中心、文艺学研究中心、社会学民俗学研
究所、口述历史研究所、公共外交研究所、文化产业研究所等20个校内研究机构。
建有国内先进的广告与文化创意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笔译实训室。
专业目录
2017年分数线
门类:总分/ 政治(外语)/ 专业课
文学:345/55/83
2017年报录比。
温州大学2017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点简介本专业依托于我校省重点学科文艺学的雄厚实力,形成了既有学科基础研究又有当今文化前沿探索的新局面。
本专业以比较文学学科的开阔视野与广博胸襟,本承着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思路,吸取当代国内外社会科学的各项成果,把理论与文学研究的实践相结合,以文化研究为文学研究为前沿阵地,激活经典文本在现代语境中研究,进而开拓传统文学研究的思路。
本专业以世界文学研究为根基,突出英美文学、德国文学和德国审美思想史研究,并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结合起来,为中国文化以及温州区域文化走向世界的现代性建设寻找一条可资借鉴的道路。
整个团队研究力量比较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博士)1人,讲师(博士)1人。
在职称、学历、学缘、外语水平、年龄等方面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
本学科带头人李包靖副教授,曾就学于北京师范大学,分获文艺学文艺美学方向硕士学位和西方文论方向博士学位。
掌握英语和德语两门外语,对德国审美思想史有独到研究,与国内外的德国学术界交往密切。
傅守祥教授,温州大学特聘教授。
浙江大学世界文学所兼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
系国际美学协会、中华美学学会、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等会员。
曾出访美、英、德、澳、新等国,系美国佛罗里达亚特兰大大学、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等校访问学人。
其学科专长是文学、哲学、艺术学、社会理论的跨学科复合型研究。
曾8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课题,还主持完成多项厅级社科课题。
在《哲学研究》、《文学评论》、《新华文摘》、加拿大《文化中国》、台湾《哲学与文化》、香港《二十一世纪》等海内外学刊与报纸发表理论文章百余篇。
李新德副教授,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文学硕士,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曾在美国Linfield College,香港中文大学访学;教授Chinese Culture课程。
温州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学术学位)030304民俗学1.《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2.《中国民间文学概论》,黄涛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复试或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1.《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2.《中国文学史》(1-4),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050101文艺学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2.《中国文学史》(1-4),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3.《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复试或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1.《外国文学教程》,蒋承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2.《欧美文学史》(第三版),朱维之等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3.《现代汉语》(第三版),黄伯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现代汉语》(第三版),黄伯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古代汉语》(第三版),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年3.《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复试或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1.《古代汉语》(第三版),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年2.《中国文学史》(1-4),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050103汉语言文字学1.《现代汉语》(第三版),黄伯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古代汉语》(第三版),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年3.《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复试或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1.《古代汉语》(第三版),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年2.《现代汉语》(第三版),黄伯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中国文学史》(1-4),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1.《古代汉语》(第三版),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年2.《文献学概要》,杜泽逊著,中华书局,2008年2版;《古典文献学基础》,董洪利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版。
温州大学2017年应用数学硕士点简介应用数学一、学科概况应用数学是我校首批硕士授予点之一,2004年开始招生,历届硕士毕业生分别考取中科院、浙大、上海交大、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大等学校博士研究生。
学院现有硕导28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对社会需求有广泛适应性和竞争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经济和企事业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信息管理和统计分析工作。
三、研究方向1、智能系统与控制智能系统是以数学方法与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研究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处理、分类和理解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具有某些智能特性的系统。
主要研究包含模式识别、数据挖掘、统计学习、图像处理与分析、智能计算等。
在该研究方向,我们有较优秀的研究团队,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
系统的建模与控制,以复杂系统共性问题的科学研究为基础,学研究其建模机理、演化机制、涌现特性、观测与补偿等复杂系统共性问题及优化控制。
我们在多智能系统、鲁棒控制方面的取得一系列成果。
2、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微分方程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动力系统是研究随时间演变的系统的一门分支学科,又称动力学系统、动态系统,研究由微分方程描述的连续运动和映射迭代描述的离散运动都是现代动力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
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理论在物理学、力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工程学和统计学等学科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背景。
我们在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领域有优秀的科研团队和研究工作,属国内先进。
3、应用分析与优化理论应用分析方向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泛函分析、调和分析、函数逼近论、应用微分几何等方面。
特别是应用泛函分析和应用微分几何方向,我们有着优秀的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在国内属于先进行列。
最优化理论是重要的数学分支,它研究如何在众多的方案中找出最优方案的问题。
这类问题在各个领域普遍存在,最优化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求解方法。
温州大学2017年学科教学(化学)硕士点简介我校学科化学教育硕士点于2015年开始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
学科点主要依托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学本科专业和课程与教学论(化学)硕士点。
学科点师资力量雄厚,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特色鲜明的学术传统。
温州大学化学专业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十二·五”浙江省优势专业,并拥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课程与教学论(化学)硕士点已连续招生十年。
学科点现有5位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4人,副教授1人,其中有3位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作为兼职导师。
学科点依托化学专业,承担浙江省社科联课题和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等20多项,参加国家省市学术交流和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化学教学论》课程为校精品课程,学生多次在浙江省师范技能等大赛中获奖,拥有温州中学、温州二高等10多所中学教育实习和科研实践基地。
本硕士研究生培养以构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课堂,采用导师负责和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利用外聘内联,优化和组合化学教育硕士专业教学研究的师资队伍,立体化培养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化学课程专任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教学论,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化学教与学、化学教学心理、中学化学及科学课程改革研究、化学实验教学与创新研究、化学教学评价、化学教学设计、化学科学研究方法等。
本专业开设的学位课程有英语、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化学课程与教材分析、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高等无机化学、化学学习理论与方法、化学教育技能训练等,非学位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研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政策与法规、化学学科基础与前沿专题、中学化学疑难问题研究、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研究、教师职业技能提升训练等,以及包括教育见习、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教育调查、微格教学、教学实习等实践教学课程。
温州大学2017年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硕士点简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硕士点是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设立的二级学科,是主要围绕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即中国的发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由谁来领导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是专门系统研究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规律和主要经验的学科。
在系统研究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规律和主要经验的基础之上,培养具有宽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知识的、有较宽广的专业口径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能在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从事教育、管理、服务、研究等工作,对社会需求具有广泛适应性和竞争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我校现有从事本专业教学与研究的教授有3名,副教授4名,讲师4名,获得博士学位的7名,职称、年龄、学历与学缘结构合理。
他们长期接受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教育和熏陶,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能够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从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有着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和精深的学术素养。
近几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一级期刊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获省市学术奖励20余人次,入选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1人、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理论人才1人、温州市拔尖人才1人、温州市551人才工程2人、温州市“四个一批”理论人才1人。
根据学科内容、地方实际与我校相关科研力量情况,目前该硕士点设有以下三个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一: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艰难而缓慢转型,真可谓“三千年未有之变化”。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正昭示着中国正在发生着一场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变革。
研究这一过程是怎么发生的以及如何进一步推进这场伟大变革,无疑是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温州大学2017年民俗学硕士点简介温州大学民俗学学科,始建于2000年,2001年作为校级重点学科予以建设,2002年12月,民俗学学科被评为“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
2003年6月,民俗学学科被批准为硕士点,成为浙江省第一个民俗学硕士点。
2005年4月,民俗学学科再次被评为“浙江省重点学科(B类)”。
2007年,民俗学学科被评为温州大学“重中之重”学科。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校民俗学学科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在浙江省内处领先地位。
计划经过三至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具备一定实力的基础上,申报博士点。
民俗学“重中之重”学科有一支学缘开放、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
学科内以民俗学专业为核心,与历史学专业、古典文学专业在教学科研上有密切的交融与合作关系,还和校民俗博物馆、图书馆形成协作共建的关系。
该学科梯队共25人,其中正教授10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9人。
学科分为4个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民间艺术研究、区域文化研究、民间文学。
各研究方向负责人分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方向为黄涛教授,民间艺术研究方向为邱国珍教授,区域文化研究方向为林亦修,民间文学方向为吕立汉教授。
邱国珍教授为温州大学“社会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黄涛教授为民俗学学科学术带头人。
该学科已形成发展方向明确的较强核心梯队,民俗学专业教师有8人:邱国珍教授、黄涛教授、林亦修教授、吕立汉教授、赖施虬副教授、韩雷副教授、万军讲师、武玉嫦博士。
校民俗博物馆在2008年9月正式揭牌、对外开放,在温州地区有了较大社会影响,在全国高校民俗学领域也有了较高声誉。
校图书馆民俗学特藏室收录近年来的民俗学文献很齐备,也为研究生上课、自习、研讨提供场所。
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室以省教育厅项目“民俗学文献与温州地域文化特色资源数据库”为基础,已成立专门的项目基地开展工作,开设了网站。
为了加强田野调查工作,民俗学学科在温州永嘉县古村落芙蓉村、洞头县望海楼等地方挂牌设立了“温州大学民俗学教学研究基地”。
温州大学2017年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点简介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7人具有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6人:张靖龙,王小盾,俞为民,张一平,饶道庆,罗筱玉。
现已形成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研究方向集中、特色突出的学术梯队。
近年来,本学科致力于学科发展建设。
目前有“先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研究三个特色鲜明、成果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本学科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近20多项,获得地市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20余项,出版著作20多部,在海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本专业现招收先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文学和元明清文学三个方向的研究生。
研究方向的学术特色主要体现在文史哲结合、重视文献考据、重视多学科的交叉比较研究、重视宏观把握长时段文学现象和规律。
在三国及《三国演义》研究、《红楼梦》研究、诗话词话研究、南戏研究、话本小说和文言小说研究、《诗经》研究、辞赋研究、小说评点研究等领域都取得较大的成绩,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
教师简介:张靖龙张靖龙,男,一九五六年七月生,浙江奉化人。
一九七八年二月进杭州大学中文系读书,一九八二年一月毕业,到温州师范学院(后与原温州大学合并)中文系工作至今。
现任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温州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兼职教授、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CSSCI)指导委员会委员。
曾被评为浙江省高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1991)、温州市首轮优秀青年专业人才(1992)、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6)、教育部科研管理(人文社科)先进个人(2001)。
熟悉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努力尝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参编著作2部。
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收录、转载,专著《赤壁之战研究》被海外高校列为参考书目。
学术研究概况一、主要学术论文1、《乱世情怀:纵横风尚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学评论》,1999年第6期2、《元代妇女再嫁问题初探》,《社会学研究》,1993年第1期3、《谢灵运佚诗考辨》,《文学遗产》,1989年第2期4、《赤壁战役时间考论》,《学术月刊》,2004年第2期5、《逐鹿时期的纵横情结:论陈宫》,《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2期6、《纵横岁月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1期7、《烈士驰骛与东吴西进》,《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第1期8、《赤壁之战气象问题刍议》,《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2期9、《曹操“哭奉孝”初探》,《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4期10、《皎然生卒年考》,《唐代文学研究》,广西师大出版社,1990年10月11、《试论袁枚的仕途进退观》,《浙江学刊》,1993年第4期12、《明清的闽南移民与温州模式》,《明史论丛》[二],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13、《海洋文化与温州模式》(教育部“九五”社科重大项目结题成果),《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14、《景德传灯录中的唐五代佚诗考》,《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1期15、《金钱崇拜与金瓶梅词话》,《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16、《延寿及其佚诗:唐五代佚诗辑考续》,《温州师专学报》,1986年第3期二、学术著作1、《赤壁之战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6月2、《文史丛稿》,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三、主要研究项目1、《乱世尚纵横:<三国志通俗演义>研究》,教育部2001年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主持2、《赤壁之战研究》,浙江省2004年社科规划一般项目,主持3、《温州模式研究》,教育部“九五”社科重大项目[1999年],文化块负责人四、主要科研获奖1、《赤壁之战研究》,浙江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独立;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5年,独立2、《温州模式研究》,浙江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年,主要成员3、《乱世情怀:纵横风尚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浙江省教育厅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0年,独立4、《元代妇女再嫁婚俗初探》,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1997年,独立5、《元代妇女再嫁婚俗初探》,“《社会学研究》创刊十周年”青年优秀论文三等奖,1996年,独立王小盾王小盾,男,1951年7月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
艺术硕士招生院校解读(附报考条件)2017艺术硕士招生院校解读(附报考条件)开展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教育是我国艺术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艺术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观念的转变,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艺术专门人才队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繁荣和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以下是YJBYS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2017艺术硕士招生院校全面解读,供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二十多年来,我国艺术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我国艺术领域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特别是艺术学的研究和教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长期以来,艺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培养规格单一、培养类型以学术型为主,没有很好地体现艺术的特点和艺术人才成长规律,也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由于艺术创作有很强的'技艺性,专业成才周期长,专业性学习方式贯穿了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阶段,而我国目前研究生的招生方式、培养模式和学位授予标准不利于这类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这种状况导致许多极富艺术才能的人才失去了专业上继续提高的机会;少数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主要精力是应付公共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写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提高其最具光彩的专业技艺;大多数进入艺术创作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并不具有出类拔萃的艺术才华,因而也很难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成为优秀的艺术创作人才;一些具有天赋与才能的尖子人才,不得不选择到国外同类院校学习深造。
因此,适应艺术学科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及社会需求,调整艺术学学位类型,在保留原有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增设艺术学专业学位,培养艺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已明显的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提高我国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艺术教育的国际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大课题。
由此可见,开展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深化改革,突出特色,学习借鉴国外高层次艺术专门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提高我国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为促进艺术教育的国际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贡献的重要举措。
关于设立温州市创意产业实验园的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名称:温州市创意产业实验园项目承担单位: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地址:温州大学茶山北校区邮政编码:项目负责人:谢志远项目联系人:包长昕电话:传真:目录第1章总论1.1 项目背景1.2 项目提要第2章项目承担单位情况2.1 项目承担单位简介2.2 项目承担单位的师资以及科研情况2.3 项目承担单位实施项目相关领域的成功案例摘要第3章项目区基本情况及特性分析3.1 项目区的基本情况3.2 区位特征分析3.3 规划特征分析3.4 配套特征分析第4章项目SWOT分析4.1 项目优势分析4.2 项目劣势分析4.3 项目机会分析4.4 项目威胁分析第5章创意产业实验园方案设计5.1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5.2 项目建设总体方案(创新发展,融合共享)5.3 项目区入驻机构、团队和执行项目摘要第6章创意产业实验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6.1 社会效益分析6.2 经济效益分析第7章项目结论与建议7.1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7.2 主要建议7.3 项目负责人简介第1章总论1.1 项目背景创意产业被公认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我国把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发展的重点。
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用了近10分钟的时间论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将文化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来认识。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创造活力”、“文化软实力”、“文化权益”、“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群”等新名词频频闪现。
报告中谈到,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
大学所具有的科学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学术基础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思维源泉。
国际经验表明,发展创意产业是一个国家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成功举措。
依托高校,依托设在大学里的科技园,中国形成了一批创意产业聚集,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提升。
温州大学2017年文化创意学硕士点简介
文化创意是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中成长起来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学科。
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要从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层面来推动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为了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对高层次创意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温州大学在充分整合文学、广告、影视、历史、民俗、艺术、写作等人文社科强势力量的基础上,设立了文化创意学硕士点。
该硕士点是温州大学发展特色人文社科研究的重要品牌基地,是推广文化创意学术研究和培育文化创意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机构。
温州大学文化创意学硕士点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其所依托的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文艺学和民俗学等2个省级重点学科,下设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最近5年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8项,出版学术著作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余项。
并设有广告学本科专业、温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新闻与广告实验室,培养的人才遍布影视、传媒、广告、品牌和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结合温州大学学科建设、专业特色和实验条件,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和特点,文化创意学硕士点的主要研究方向有3个:
新闻传播学。
该研究方向的主要覆盖面为:(1)媒体研究。
包括互联网及新媒体产业、新媒体传播、新媒体文化等方面的研究;(2)网络舆情与危机公关研究。
包括网络舆情调查和分析、危机公关与应对方面的研究;(2)品牌传播研究。
包括城市文化形象、组织形象塑造与传播,以及产品品牌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等。
广告创意与品牌传播研究。
该研究方向的主要覆盖面为:(1)广告创意能力研究。
包括广告创意源泉、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建构的研究。
(2)广告创意实务研究。
包括广告创意的表现方式方法、技术思路和分类等问题的研究。
(3)品牌传播研究。
包括品牌内涵、品牌建构和品牌传播管理的研究。
影视文化创意研究。
该研究方向的主要覆盖面为:(1)影视文化创意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包括影视文化资源的发现、再生产、多终端传播等方面的研究;(2)影像作品的创意实务研究。
包括电影、电视剧、网游、动漫创意素材的提炼和加工问题研究;(3)影视文化传播与国家文化安全和文化软实力问题研究。
创意写作研究。
该研究方向的主要覆盖面为:(1)创意写作潜能激发研究。
包括创意主体内在智慧的开掘,创意写作潜能评估体系研究等。
(2)创意写作教学研究。
包括新媒体时代各类创意写作方法与实践教学研究;创意写作工坊研究;英美等国家创意写作教育教学特色及发展研究等。
(3)虚构类与非虚构类文学创作规律研究。
包括各类文体创作特色、规律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写作思想研究。
目前,温州大学文化创意学硕士点已拥有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深厚学术底蕴的研究团队。
学科带头人蔡贻象教授学术特长为影视文化美学和文化产业战略,近年来出版了《影视文化美学研究》、《影像
艺术文化生态论》等多部专著,在《文艺研究》、《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完成和在研的有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温州文化软实力研究》(10JDWZ02YB)、《影视艺术生态学研究》(NX05WX06)和《文化引领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温州“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温州名城建设与文化软实力策略研究》、《温州文化产业战略研究》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横向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获浙江省副省长批示。
饶道庆研究员在古典文学的再创作研究和影视文化传播方面很有建树,主持在研的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图像时代古典文学的视觉再现》(10BA009),多次获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夏雨禾博士主持在研的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XW042)和教育部规划项目(12YJA860019)各1项,参与国家社科重点基金项目2项,并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文艺研究》等高层次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另外,张信国副教授、黄良奇副教授、徐卫华博士等在美学、传媒、广告、文化产业、品牌传播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教科研成果。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