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2017年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113.11 KB
- 文档页数:2
温州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专业学位)一、教育硕士(专业代码为:045101——045109,045111-045118)333《教育综合》由我校统一命题,参考书目:1.教育学原理《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2.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外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4、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045101 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学》罗双凤、叶安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ISBN:9787300116273复试参考书《学校管理学》(第四版)萧宗六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1月版,ISBN:9787107210495 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1.《中国教育史》(第三版)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ISBN:97875617645272.《外国教育史》贺国庆、于洪波、朱文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版,ISBN:9787040266931045102 学科教学(思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张耀灿等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复试或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刘强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2.《政治学原理》,王惠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3.《伦理学引论》,章海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045103学科教学(语文)《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朱绍禹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复试或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045104学科教学(数学)《数学教育概论》(第二版),张奠宙宋乃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复试或同等学力及跨专业加试参考书:1.《数学分析》(第三版),华东师大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2.《高等代数》(第三版),北京大学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3.《常微分方程》第二版),东北师大,高等教育出版社4.《复变函数》(第三版),钟玉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045105 学科教学(物理)1.《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第二版),漆安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电磁学》(上、下册)(第二版),赵凯华,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复试或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1.《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朱铁成等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2.《理论力学》,周衍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热学》(第二版),李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045106学科教学(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钟国清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复试或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1.《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陈迪妹编著,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2.《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创新研究》,陈迪妹编著,科学出版社,2014年7月3、《普通化学》,王延安、梅冬、原健安等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045107学科教学(生物)《普通生物学》(第三版),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复试参考书:《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刘恩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1.《普通动物学》(第3版),刘凌云、郑光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2.《植物学》(上册,第2版),陆时万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3.《植物学》(下册,第2版),吴国芳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045108学科教学(英语)1、王蔷主编. 2006.《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Stern, H. H. 1997.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10th editio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045109学科教学(历史)仝晰纲主编:《历史学基础》(中国史部分),山东人民出版社(最新版本);复试或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1.于友西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9年版。
温州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教育原理Ⅱ)试题 A 科目代码及名称:903思想政治教育原理Ⅱ
适用专业:045102学科教学(思政)
(请考生在答题纸上答题,在此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一、简答题(每个题目20分,计80分)
1.如何解读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原则,如何坚持该原则?(20分)
2.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如何理解?(20分)
3.分析当下社会转型期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20分)
4.如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20分)
二、论述题(每个题目35分,计70分)
1.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及发展过程(35分)
2.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积极利用大众传播载体(包括自媒体)(35分)。
温州大学2017年马克思主义法学硕士点简介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法律和与法律有关的其他社会现象的一门学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中国的法学理论与法治实践为研究对象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揭示了法律的本质特征、丰富内涵、演进历史、发展规律和未来趋势,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该学科分为以下研究方向:经济法学、环境法学、民商法学、社会法学和政府治理与行政法治。
我校马克思主义法学学科下,现有教授10名、副教授8名,讲师15人,博士(生)22位。
他们都长期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法律。
目前,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4项,国家重点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课题10项,司法部课题2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30余项,地厅级课题50余项。
在《哲学研究》、《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教育研究》、《自然辩证法》、《中外法学》、《法学家》、《政法论坛》、《现代法学》、《政治与法律》、《法学评论》、《法律科学》、《法学论坛》等重要权威及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24部,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50余篇。
科研成果获得司法部科研成果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地厅级科研成果奖等40余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教师获得教育部人才支持计划1人,浙江省151人才第一层次1人,第二层次2人,全国十大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1人,省十大中青年法学家3名,省教学名师称号1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温州市十大杰出青年2人。
学院重视学科建设,学科建设特色鲜明,科研成果丰硕,马克思主义法学为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和校级重点扶持专业、温州市重点专业。
环境法学学科被评为温州市重点学科,依托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获得了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和教育部重大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并成为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环境法学院中国分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社会法学学科建设以学院为依托成立了浙江省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温州市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民商经济法学学科获得了国家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重大项目,《民法》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等;公共政策与地方治理学科获得了多个国家基金项目等,服务地方特色鲜明。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045102学科教学(思政)2016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章一、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简介第一部分学科专业介绍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单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已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学科队伍年龄、职称、学缘等构成合理,以取得博士学位的中青年为主体,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强。
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
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比较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熟悉思想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能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党政、群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第二部分研究方向介绍本学科方向注意从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中吸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资源,将理想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和爱的教育等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开拓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教学、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实习见习等方式进行培养。
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习见习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本学科的导师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较突出。
其校内主要导师简介如下:张旭新,女,1957年10月生,海南师范大学教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教学与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
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道德支持研究”,主持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博士点建设专项课题(重大课题)《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温州大学2017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点简介本专业依托于我校省重点学科文艺学的雄厚实力,形成了既有学科基础研究又有当今文化前沿探索的新局面。
本专业以比较文学学科的开阔视野与广博胸襟,本承着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思路,吸取当代国内外社会科学的各项成果,把理论与文学研究的实践相结合,以文化研究为文学研究为前沿阵地,激活经典文本在现代语境中研究,进而开拓传统文学研究的思路。
本专业以世界文学研究为根基,突出英美文学、德国文学和德国审美思想史研究,并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结合起来,为中国文化以及温州区域文化走向世界的现代性建设寻找一条可资借鉴的道路。
整个团队研究力量比较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博士)1人,讲师(博士)1人。
在职称、学历、学缘、外语水平、年龄等方面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
本学科带头人李包靖副教授,曾就学于北京师范大学,分获文艺学文艺美学方向硕士学位和西方文论方向博士学位。
掌握英语和德语两门外语,对德国审美思想史有独到研究,与国内外的德国学术界交往密切。
傅守祥教授,温州大学特聘教授。
浙江大学世界文学所兼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
系国际美学协会、中华美学学会、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等会员。
曾出访美、英、德、澳、新等国,系美国佛罗里达亚特兰大大学、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等校访问学人。
其学科专长是文学、哲学、艺术学、社会理论的跨学科复合型研究。
曾8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课题,还主持完成多项厅级社科课题。
在《哲学研究》、《文学评论》、《新华文摘》、加拿大《文化中国》、台湾《哲学与文化》、香港《二十一世纪》等海内外学刊与报纸发表理论文章百余篇。
李新德副教授,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文学硕士,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曾在美国Linfield College,香港中文大学访学;教授Chinese Culture课程。
温州大学2017年学科教学(化学)硕士点简介我校学科化学教育硕士点于2015年开始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
学科点主要依托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学本科专业和课程与教学论(化学)硕士点。
学科点师资力量雄厚,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特色鲜明的学术传统。
温州大学化学专业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十二·五”浙江省优势专业,并拥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课程与教学论(化学)硕士点已连续招生十年。
学科点现有5位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4人,副教授1人,其中有3位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作为兼职导师。
学科点依托化学专业,承担浙江省社科联课题和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等20多项,参加国家省市学术交流和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化学教学论》课程为校精品课程,学生多次在浙江省师范技能等大赛中获奖,拥有温州中学、温州二高等10多所中学教育实习和科研实践基地。
本硕士研究生培养以构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课堂,采用导师负责和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利用外聘内联,优化和组合化学教育硕士专业教学研究的师资队伍,立体化培养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化学课程专任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教学论,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化学教与学、化学教学心理、中学化学及科学课程改革研究、化学实验教学与创新研究、化学教学评价、化学教学设计、化学科学研究方法等。
本专业开设的学位课程有英语、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化学课程与教材分析、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高等无机化学、化学学习理论与方法、化学教育技能训练等,非学位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研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政策与法规、化学学科基础与前沿专题、中学化学疑难问题研究、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研究、教师职业技能提升训练等,以及包括教育见习、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教育调查、微格教学、教学实习等实践教学课程。
2017年在浙招生普通高校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学校名称:温州大学学校代码:10351层次专业(类)名称选考科目数选考科目范围类中所含专业本科化学类 3 化学物理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本科卓工超豪实验班 1 3 物理化学技术网络工程本科卓工超豪实验班 2 3 物理化学生物机械工程本科法律与公共管理类 3 思想政治历史物理法学行政管理本科溯初实验班 1 3 历史地理思想政治汉语言文学(师范) 历史学(师范)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应用心理学(师范)本科溯初实验班 2 3 物理化学生物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物理学(师范)化学(师范)生物科学(师范)教育技术学(师范)本科生物与环境类 3 生物化学地理生物技术环境科学本科金融工程 3 物理历史思想政治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 3 物理历史思想政治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化) 3 物理历史思想政治本科汉语言文学(创意中文实验班) 3 历史思想政治物理本科广告学 3 历史思想政治技术本科信息与计算科学 3 物理化学技术本科应用统计学 3 物理生物技术工业工程本科机械类 3 物理化学生物汽车服务工程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 物理化学生物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两岸合作办学项目) 3 物理技术生物本科通信工程 3 物理化学生物本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3 物理化学生物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 物理化学生物本科土木工程 3 物理化学地理本科市场营销 3 物理历史地理本科财务管理 3 物理历史地理本科工商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 3 物理历史地理市场营销本科学前教育(师范) 0 不限本科小学教育(师范) 0 不限本科体育教育(师范) 0 不限本科英语0 不限本科英语(师范) 0 不限本科服装设计与工程0 不限本科建筑学0 不限本科音乐学(师范) 0 不限本科美术学类0 不限美术学(师范)美术学(油画、国画)本科设计学类0 不限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服装展示设计、鞋靴设计)。
温州大学2017年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硕士点简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硕士点是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设立的二级学科,是主要围绕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即中国的发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由谁来领导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是专门系统研究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规律和主要经验的学科。
在系统研究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规律和主要经验的基础之上,培养具有宽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知识的、有较宽广的专业口径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能在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从事教育、管理、服务、研究等工作,对社会需求具有广泛适应性和竞争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我校现有从事本专业教学与研究的教授有3名,副教授4名,讲师4名,获得博士学位的7名,职称、年龄、学历与学缘结构合理。
他们长期接受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教育和熏陶,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能够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从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有着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和精深的学术素养。
近几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一级期刊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获省市学术奖励20余人次,入选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1人、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理论人才1人、温州市拔尖人才1人、温州市551人才工程2人、温州市“四个一批”理论人才1人。
根据学科内容、地方实际与我校相关科研力量情况,目前该硕士点设有以下三个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一: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艰难而缓慢转型,真可谓“三千年未有之变化”。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正昭示着中国正在发生着一场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变革。
研究这一过程是怎么发生的以及如何进一步推进这场伟大变革,无疑是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简介发布时间:2009-7-21 阅读:1483石油大学1、邓小平理论与现代化2、社会发展与科技创新3、企业文化(限北京)4、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思潮5、社会主义经济与法制建设(限华东)贵州师范大学1.思想政治教育2.中外政治思想比较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4.马克思主义法学5.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山大学1、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2、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3、现代伦理与比较思想道德教育研究4、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发展研究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思潮燕山大学1.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与实践,方向负责人:王准教授2.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方向负责人:李保东教授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方向负责人:吴勇教授4.思想政治教育,方向负责人:阎顺利教授5.法学理论与法制建设,方向负责人:刘立霞副教授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沈晓梅教授7. 科学技术与社会,方向负责人:赵春然教授8.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学:李福亮教授南京师范大学1、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研究2、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3、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4、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长安大学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传播研究2.思想政治教育研究3.政治文化及社会化研4.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5.法制教育研究6.政治哲学研究究北京科技大学1.高校学生工作与人才培养研究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研究3.现代科技和经济发展中的道德理论和实践研究4.社会教育与社会管理研究5.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6.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7.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8.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研究电子科技大学1.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院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基础研究2.军校学员人生观价值观塑3.军队医德学研究4.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造研究。
三峡大学1、思想政治教育2、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4、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兰州商学院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3.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宁夏大学1.邓小平理论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是大理大学(原大理学院)2006年1月获得批准的本校第二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取得的第一批2个学位授权点之一。
该硕士点2007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招生12届,共计为社会各界培养181名专业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培养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与方法,掌握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了解本学科前沿动态,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具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技能,能胜任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以及宣传文化系统、党政群团工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简介研究生论坛学科学位点建设研讨会(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稿)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于大理大学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硕士点拥有师资队伍共19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1人,博士12人,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同时聘请校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硕士生导师。
近几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云岭学者1人,云岭文化名家1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校级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在2017年软科发布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排名,排在全国50%以内,校友会公布的云南省最强大学排名中,我院“马克思主义”学科被评为3星,中国知名学科。
本硕士点下设4个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研究。
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热点、前沿问题;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与基本经验;新时期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的相关问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管理相结合;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民族地区先进文化等。
温州大学2017年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简介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培养具有宽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的、有较宽广的专业口径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能在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从事教育、管理、服务、研究等工作的,对社会需求具有广泛适应性和竞争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硕士点依托市思想政治教育重点专业、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加强与地方的联系,注重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硕士研究生就业渠道而言,主要面向政府机关、高校、党校、国企、大型民企、中学等单位。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2012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估我校整体水平得分为70分,全国排名前46%、浙江省第3位,在全校所有参评学科中排名第一。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本硕士点研究生培养时间长,属于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重点扶持学科。
本硕士点师资队伍强,拥有教授15人,副教授5人,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同时聘请温州党政领导、学界名人担任兼职硕士生导师。
近几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一级期刊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获省市学术奖励20余人次;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6人、温州市拔尖人才2人、温州市551人才工程8人;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温州市十大杰出青年2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导师在国家级、省级学会担任重要职务,在学界有较广泛的影响。
本硕士点有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法治与公民教育研究、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五个研究方向,涵盖面广,适应性强,发展前景好。
研究方向一: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着眼于人们的精神生活,是做人的工作,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侧重于人们的政治思想的一种社会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随着现代社会实践活动的日益丰富多彩,其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的研究愈来愈受理论界学界重视,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应当自觉地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前沿,深入社会生活实际,认真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
本专业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会产生、存在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怎样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这些基本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根源、科学内涵、现象本质、价值形态、主客体关系、矛盾规律、目标定位、内容结构、原则方法、载体运用、环境优化、评估反馈、力量整合、发展趋势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探索。
研究方向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纵观近年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理论与实践研究动态,涉及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问题研究等几大根本性问题,这些前沿问题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形态的未来发展,对思想政治前沿问题进行回顾和展望具有重要意义。
本专业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及德育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指导工作,总结经验,沟通信息,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创新型人才服务。
研究方向三:法治与公民教育研究
公民意识是法治国家产生、存在和运行的心理基础和社会人文背景。
依法治国不仅要以法律制度为基础,更以具有现代法治精神的公民意识为要件。
将法治思维引入公民教育是高校公民教育的基本任务,更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当前公民法治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需从丰富教育内涵、创新教育形式、完善评价机制、探索有效教育路径等方面加强公民法治教育。
本专业围绕法治教育理念的研究、法治教育队伍建设的研究、创新法治教育载体的研究、优化法治教育环境的研究深入法治与公民教育研究。
研究方向四: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内容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具体内容。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所以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牢牢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对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专业的设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研究方向五: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该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国外创业教育的发展与启示;构建中国特色创业教育体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探索等等。
创业教育在我国已经广泛开展,但仍存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脱节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实效。
在高校,开设创业教育研究方向,旨在切实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进行耦合,提高创业教育实效,对现有创业教育所存在的诸多不足有针对性地纠正。
切实达到在理论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真正达到教育目的。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