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虎门销烟》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虎门销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和意义。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语句进行仿写和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英勇事迹,增强民族自豪感。
3.2培养热爱祖国、勇于抵抗外来侵略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和意义。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教学难点2.1体会林则徐的英勇无畏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1.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虎门销烟事件的了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圈出生字词,自主查阅词典,理解词语意思。
3.课堂讲解3.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3.2教师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4.课堂讨论4.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林则徐英勇事迹的认识。
5.课堂练习5.1学生仿写课文中的句子,锻炼表达能力。
5.2学生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习效果。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记忆。
1.2家长协助孩子进行课文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2.拓展作业2.1学生收集关于林则徐的其他英雄事迹,进行分享。
2.2学生以“我心中的英雄”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和意义,掌握了课文中的生字词。
2.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言,对林则徐的民族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年级语文《虎门销烟》教案例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四年级语文《虎门销烟》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虎门销烟》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烟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经过。
难点: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图揭题1、出示图片,提问:这图上的人物是谁呢?你了解他的什么事呢?教师简单介绍林则徐。
2、揭题,解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事情。
介绍虎门的地理位置,鸦片对人民的毒害,理解销烟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朗读。
教师随时指出读错的音节。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学生指出同学读错的地方。
(3)齐读课文,然后回答思考题学生交流。
三、指导书写1、学生齐读生字,找出易写错的字。
2、指导按笔顺书写。
3、学生描红。
4、讲解“寨,徐,泄,斤,侮”的五笔拆分方法。
学生练习盲打。
四、布置作业1、课后熟读课文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指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齐读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3)为什么这个日子值得纪念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从哪儿看出了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
学生交流。
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壮观的场面。
虎门销烟(精选五篇)第一篇: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交流,了解虎门销烟的背景。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虎门销烟时的壮观场面,初步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5、模仿课文第2自然段的写法,练写一个场面。
教学重难点:1、理解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壮观场面。
2、仿写片断——场面描写。
教学教学过程: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罂粟花)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来欣赏一幅图画。
你觉得这些花长得怎么样?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小结:这些花虽然有着美丽娇艳的外表,但它们的果实却能制成一种伤害人的身体甚至生命的毒品,那就是鸦片,俗称大烟。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有关鸦片的文章——《虎门销烟》。
(板书课题)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采用给课题加上时间、人物的方法,用一句话来说说。
(理解“销烟”:销毁鸦片)课题中的生字“销”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板书:消)因为“销”的本意是溶化金属,所以是金字旁,一定要记住。
4、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销烟?相信你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许多。
谁来介绍一下?小结:(课件出示图片)自18世纪开始,英国就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赚取白银。
到1838年已增至400万斤一年,中国流失白银达1亿两,造成清政府财政严重困难,百姓极度贫困。
士兵吸食鸦片后战斗力日渐减弱,做工种地的吸食鸦片后劳动能力日益丧失,甚至失去生命。
英国政府深知鸦片的危害,他们禁止本国人吸食鸦片,却别有用心地支持不法商人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无数的中国家庭因此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出来一位民族禁烟英雄——林则徐,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本文的特殊之处在于,不明确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学生就无法真正走进课文,无法真正领会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和林则徐的形象,所以这一环节比一般课文的处理要细些。
教案名称:《虎门销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虎门销烟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地位。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课文《虎门销烟》的PPT课件,包含课文内容、历史图片和视频等。
相关的生字卡片。
虎门销烟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学生互动讨论的小组分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创设:展示虎门销烟的历史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激发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虎门销烟是什么事件吗?它为什么重要?”新课呈现(15分钟)1. 课文朗读: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和停顿。
学生跟读,注意模仿老师的语调和节奏。
2. 生字新词学习:通过卡片教授生字新词,让学生跟读并书写。
课文理解(20分钟)1. 逐段解析:逐段讲解课文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虎门销烟的背景和过程。
2. 历史背景介绍:介绍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情感体验(15分钟)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历史人物,如林则徐等,模拟虎门销烟的场景。
2. 情感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对虎门销烟事件的感受,以及对民族英雄的敬仰。
拓展延伸(15分钟)1. 历史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虎门销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2. 爱国情感表达: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表达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爱国情感。
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课文: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强调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2. 鼓励爱国情感:鼓励学生学习历史人物的精神,培养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历史小报:学生制作一份关于虎门销烟的历史小报,并准备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虎门销烟说课稿《虎门销烟》教学设计课时目标:学问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6段。
实力目标:相识虎门销烟的宏大意义,情感目标:造就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相识虎门销烟的宏大意义,造就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打算:投影教学过程:一、干脆导入。
二、学习其次自然段1、范读其次自然段。
2、这一天的虎门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3、学生沟通,相机指导读好词语,理解词语,体会那一天的喧闹、场面的隆重,风光的壮美。
4、小结段意:其次自然段向我们描写了1839年6月3日的虎门不寻常的场面,示意了重大的历史事务即将发生。
接下来,我们该怎么来读好其次自然段呢?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投影图片,导读第一、二句2、工人们是怎样销烟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然后画出描写销烟过程的语句3、学生自读自划。
(1)(指读)(2)出示: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了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忽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3)销烟分几步完成?哪三步?4、请大家看看图画,再读读这句话,想想这些民工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做这些动作的呢?四、导读第四自然段1、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在观看的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有什么反映呢?2、你能想象当时的场面是怎样的呢?在旁边观看的外国商人目睹了这个壮丽的销烟场面,他们又会有什么感想呢?3、是啊!这些鸦片商都是惟利是图的资本家、不择手段的侵略者。
他们打着同等经商的旗号,把多数的鸦片运到中国,牟取暴利,他们想让我们中国人成为他们的奴仆和挣钱的机器。
林那么徐邀请他们来观看这次销烟,就是为了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就是向他们发出警告,也向世界说明:中国人民是不行欺侮的!(板书)4、看录象。
五、拓展说话,加深理解1、此时此刻,当我们看完林那么徐指挥销烟的场景,面对着端坐在我们面前的这位宏大民族英雄的塑像,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呢?2、讲解并描述历史意义。
《虎门销烟》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经过。
难点: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课件。
2.收集关于虎门销烟及其林则徐的资料。
3.课前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鸦片战争》。
【说教法、学法】一、情境创设法教师创设有声、有色、有形、有境、有情、有趣的情境,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乐趣和情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在美中学,乐中学,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自读自悟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本课教学中,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在适当处点拨,启发,并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自主读书、评论、感悟,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动态效果。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熟悉这些日子吗?为什么?(多媒体依次出示:1949年10月1日、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并相机配上开国大典、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的背景画面。
)2.是啊,这些日子是我们中国人扬眉吐气、倍感振奋的日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
它们将永远铭刻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脑海中,珍藏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海里!但你知道吗?作为龙的传人的我们,这个日子也应该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质疑。
)3.因为就在这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多媒体播放电影《林则徐》中虎门销烟片断。
)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4.随机揭题:虎门销烟(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书写销字,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
四年级语文《虎门销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2)培养学生尊敬英雄、勇敢担当、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尊敬英雄、勇敢担当、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虎门销烟》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等。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林则徐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关于林则徐的知识。
(2)简要介绍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了解虎门销烟的相关知识。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虎门销烟的意义和林则徐的英雄形象。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朗读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在朗读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5.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和林则徐的英雄形象。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英雄的作文。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出示虎门销烟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虎门销烟对我国近代史的影响,以及林则徐在这一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及自我反思(精选6篇)《虎门销烟》及自我反思篇1一、谈话导入这节课让我们再随着课文的描述回到一百多年前,感受虎门销烟那惊心动魄的时刻。
二、精读课文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个或一句话来说明。
过渡:课文说虎门销烟是“壮举”,那么“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请看大屏幕)这个伟大、有气魄的举动张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2.下面请同学们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哪些句子体现了这是一个壮举,用“—”画出来,并多读几遍,看看你有什么体会?3.学习一~三自然段。
(1)谁能说一说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这是一个壮举。
(2)学生汇报交流。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②你从哪儿体会到这是一个壮举。
a.你体会到了什么?b.人们为什么这么高兴?过渡:可以看出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真是大快人心。
③文中还有两个词说明人多,看谁找到了。
4.学习四、五自然段(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热闹、壮观,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壮举。
那么销毁鸦片时的场面又是怎样壮观的呢?谁找到了给大家读一读。
(2)是用什么方法销烟的,分几个步骤呢?(3)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几步的先后顺序。
(4)你能用这几个词说一句话吗?(5)那么老百姓的反映怎样呢?你体会到了什么?(激动、兴奋)(6)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播放视频)5.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心动魄的销烟场面后的表现怎样?从他们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威风扫地、狼狈)三.加深感悟1.师引读:经过二十三天,近两万箱的鸦片被全部销毁了,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放下书,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花?3.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数据。
(观看)4.让我们再次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5.读完后你们有什么话想说。
四.总结。
虎门销烟这件事被称为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我们永远记住1839年的6月3日。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时的教材是四年级语文课本第二册的《虎门销烟》。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广东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了解中国的近代史,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近代史中的虎门销烟事件,了解广东虎门的地理位置。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基本意思,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和过程,理解课文中的意义。
2.通过课堂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通过多次朗读、讨论、小组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了解中国的近代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学习《虎门销烟》,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难点:课文的理解和意义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课文录音、课文内容分析、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概括出课文的大体内容。
Step 2:课文学习(20分钟)1.教师学生熟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大意。
2.教师用图片、动作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3.教师逐句解读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细节和意义。
4.学生可以就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Step 3: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和过程,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
Step 4:情感价值观培养(10分钟)通过教师的辅导和引导,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虎门销烟教案优秀13篇《虎门销烟》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8个生字,掌握10个生字,会组词。
3、学习文中描写场面的段落,进行片段描写。
4、充分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扫除文字障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历史背景及销烟的意义。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介绍历史背景及鸦片的危害(出示鸦片给国家、民众带来危害的画面及文字)2、释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音,并组词。
2、理解词义赞不绝口欢呼雀跃垂手恭听水泄不通沸腾3、再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三、朗读课文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2、学习文中描写场面的段落,进行片段描写。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时光隧道。
回到一qi2年前的广州城,去亲自感受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观场景吧。
二、对照阅读:品味人物心情(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1、广州城因为什么而沸腾?划出表现广州城热闹的句子。
2、当外国商人见到销烟以后,他们有什么反应?板书:百姓外国商人开心喜悦狼狈不堪大长中国人志气灭外国侵略者威风3、指导朗读。
三、重点阅读,体会壮观气势。
(一)体会人气壮观(出示画面)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①表现前来观看销烟人数之多的词。
②描绘人们热烈庆祝销烟喜悦心情的词、句子。
(二)体会场景壮观。
学生自由读第4、5自然段,划出句子,找出重点词。
(出示画面)1、表现销烟池规模宏大的句子:2、描写销烟时的场景:①找出销烟的具体过程的句子:②销烟时的情景:③围观群众的表现:④销烟的数量:3、指导朗读。
四、总结: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坚决反对外敌,虎门销烟之举,销毁的不仅仅是鸦片,更是东亚病夫的形象,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