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流感与禽流感
- 格式:pdf
- 大小:54.69 KB
- 文档页数:1
如何区分禽流感和甲型流感禽流感病毒致病性有高有低根据病毒对禽类致病性的不同,禽流感病毒分为两种,一种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禽类病死率几近100%。
另一种是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病毒,禽类感染后症状较轻,可出现羽毛竖起、产蛋量下降及轻微的呼吸系统症状等,如H9N2禽流感病毒。
人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中某些亚型病毒引起的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能够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主要有H5、H7、H9亚型。
H7亚型病毒主要引起结膜炎或上呼吸道症状;H9N2亚型病毒同普通流感所致临床表现类似;但是H5N1亚型病毒引起的症状重,病死率较高。
别直接接触病死家禽 H5N1人禽流感病例的发生与时间有一定关系,通常每年的冬春季,即12月至3月往往是禽流感病例的高发季节。
但部分东南亚国家和我国南方,即使在气温较高的6~8月份,也有人间病例发生。
我国内地病例主要集中在2005~2006年冬春季,与动物禽流感疫情高峰的时间基本一致。
人是如何感染上禽流感病毒的?目前主要有三种可能的感染源。
一是禽传人。
多数病人在发病前有病死禽暴露史,有的是直接接触或近距离接触禽。
二是环境传染人。
被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环境可能将病毒传染给人,很多病例有活禽市场暴露史。
三是有限的、非持续性的人传人。
主要发生在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由于长时间无防护的亲密接触造成。
人对禽流感病毒普遍不易感,只是偶尔有感染病例发生,但与感染相关的因素现在还不清楚。
我国报告的病例大多数是青壮年人,发病前多数有病死禽暴露史或活禽市场暴露史,且病死率随着入院时间与发病时间间隔的延长而增加。
在治疗早期,要使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并进行支持治疗。
国家流感中心徐翠玲舒跃龙。
禽流感知识及防控今年以来,福建、云南、湖南、湖北、浙江、北京等多地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相比起去年12月份的相关数据,发病例和死亡人数上涨明显。
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达到106例,死亡20人。
而之前的11月,全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仅6例,无人死亡。
提醒:尽量不要接触活禽,生鲜禽类食品熟透后食用!1禽流感概述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能感染人类,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
人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很高,通常人感染禽流感死亡率约为33%。
此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区域间的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2禽流感分类根据核蛋白的抗原性分类禽流感病毒则属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位于其套膜上的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的抗原性分为若干亚型,血凝素(H)有16个亚型;神经氨酸酶(N)有9个亚型,以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序号命名。
所有的这些亚型都可以感染鸟,在禽类中高致病性的属于H5、H7亚型。
典型的鸡禽流感病毒是H7N7型,造成1983年、1984年在美国东部大流行的是H5N2型。
目前东南亚地区出现的人类感染是H5N1型。
1997年发现的H5N1型毒株被认定是当时流行性感冒的病源。
1999年,香港出现过H9N2型禽流感的人类感染,2003年,荷兰出现过H7N7型禽流感的人类感染;2006年1月,美国出现H3N2型。
根据病原体分类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
一、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
二、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
三、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率约是60%,家禽鸡感染的死亡率几乎是100%,无一幸免。
鸡禽流感和鸡白痢的预防和防治方法-养鸡技术鸡的常见高发病害较多,由于养殖技术、饲养环境、饲养条件等方面的因素,都会直接诱发各类病害的发生发展、流行蔓延,更会威胁鸡群的安危,严重发病则会导致鸡群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现主要介绍鸡禽流感和鸡白痢的临床症状、预防和防治方法。
1、鸡禽流感鸡禽流感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强感染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在鸟类中存在的流行性感冒,主要危害鸟类Ⅲ。
近年来,禽流感呈高发态势,不仅危害鸡、鸟类,对人类健康也造成了极大地威胁。
1.1 发病特点及传播途径鸡禽流感被农业部列为一类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时间长、范围广、死亡快、危害大的发病特点。
该病的潜伏期在数小时到数天。
鸡禽流感主要通过被病毒感染的饲料、饮用水,及蛋筐、蛋盘、运输工具等传播。
除感染鸡外,鸭、鹅、鸽子、火鸡等都是易感对象,家禽感染后会造成很高的死亡率。
水禽、迁徙的水鸟等也是重要的传播者。
春秋两季是禽流感的高发期。
1.2发病症状鸡感染后表现出体温持续升高,精神不振,状态不佳。
流泪,脚鳞有紫色血斑。
羽毛杂乱,采食量下降,甚至拒食。
咳嗽,喷嚏,呜叫声音沙哑,呼吸时有轻微哕音,呼吸困难。
腹泻,中后期粪便呈绿色或黄绿色。
头部和面部水肿,消瘦,导致死亡。
蛋鸡产蛋数量、质量明显下降,出现畸形蛋和软皮蛋。
1.3 防治方法加强日常管理,保持养殖场及舍内外的环境卫生。
坚持通风换气,保持圈舍内空气新鲜。
及时更换垫料,清理污物垃圾,定时定期对场舍环境、地面、用具器具等进行消毒处理,还应对家禽进行消毒。
应选用三种以上的消毒剂,并要定期更换使用。
消灭老鼠、苍蝇及蚊子,严禁外来闲杂人员、车辆进入场内舍内,减少对鸡群应激的反应。
对于本场内部车辆,应做好消毒处理。
养殖人员进入舍区要更换服装鞋、佩戴工帽,并要保持工装的清洁。
采用清洁水源喂养鸡群,保证饲料质量和饲料安全。
一次性购人的饲料不宜过多,避免因保存不当饲料霉变。
尤其是在夏季,从细节处为鸡群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条件。
2024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一、什么是禽流感?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 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 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 过去在民间称作鸡瘟。
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
二、什么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
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引起的疾病。
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 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 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是不断进化的, 其寄生的动物(又叫宿主)范围会不断扩大, 可感染虎、家猫等哺乳动物, 正常家鸭携带并排出病毒的比例增加, 尤其是在猪体内更常被检出。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类。
xx年, 在我国的香港地区,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型导致了18人感染, 6人死亡, 首次证实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以危及人的生命。
截止到xx年11月为止, 发现H5N1病毒的流行地区有:柬埔寨、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印尼、日本、老挝、马来西亚、韩国、泰国、越南、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罗马尼亚、希腊等国。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
三、人是怎样感染上禽流感的?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 人类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也可以被感染。
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
如果直接接触带有相当数量病毒的物品, 如家禽的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 也可经过眼结膜和破损皮肤引起感染。
四、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有哪些表现?人类患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 起病很急, 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
主要表现为发热, 体温大多在39℃以上, 持续1~7天, 一般为3~4天, 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 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禽流感病毒(AIV)属甲型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的正黏病毒科,分甲、乙、丙3个型。
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多发于禽类,一些亚型也可感染猪、马、海豹和鲸等各种哺乳动物及人类;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则分别见于海豹和猪的感染。
历史上的禽流感1、1997年底香港爆发H5N1禽流感1997年5月,中国香港地区的一个养鸡场出现了这一区域首例H5N1型禽流感病例,在随后的几个月里,禽流感病毒迅速蔓延,导致大批感染该病毒的家鸡死亡。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病毒出现变异后,传染给哺乳动物和人类:1997年8月,香港一名3岁的男童因感染禽流感而死亡,这也是全球首宗人类感染H5N1的个案。
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共有18个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其中6人死亡。
为了阻止H5N1禽流感病毒进一步向人类传播,香港特区政府于1997年12月28日颁布"格杀令",在两天内把全港130万只鸡销毁,并停止进口内地禽畜,引发国内豆粕价格的连续下跌。
这是目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禽流感爆发。
2、1999年12月全球禽流感大流行1999年12月2日全球禽流感大流行:意大利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法国、卢森堡相继发生。
为防止禽流感传入中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出公告,严禁从意、法、卢等国家输入禽鸟及产品;同时禁止邮寄或旅客携带来自上述国家的禽鸟及其产品进境;对途径中国或在中国停留的国际航行船舶、飞机和火车等例行检查,如发现又来自上述国家的禽肉及其制品,一律作封存处理,从而引发了COBT大豆、豆粕价格的小幅下跌。
3、2001年香港再次爆发禽流感2001年5月18日香港特区政府渔农自然保护署宣布,香港三个菜市场的活鸡发生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
随后,澳门特区从鹅中分离到H5N1禽流感病毒。
香港特区政府决定销毁全港120万只家禽,澳门特区政府也采取了类似措施。
5月20日,香港宣布从当日起暂时停止从内地输入活鸡。
对国内豆粕价格产生利空影响,引发国内豆粕价格的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