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安全常识(标准版)
- 格式:docx
- 大小:46.67 KB
- 文档页数:5
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一、H7N9禽流感基本常识1、什么是流感?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最常见的流感起病突然,畏寒、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等。
如无并发症,多于发病3~4天后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轻症者如普通感冒,症状轻,2~3天可恢复。
2、什么是禽流感?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
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 H7N2、 H7N3、 H7N7、H5N2、H10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
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后常表现为高热等呼吸道症状,往往很快发展成肺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3、什么是H7N9禽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
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不同可分为1-16种亚型,根据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NA)的不同可分为1-9种亚型,HA不同亚型可以与NA的不同亚型相互组合形成不同的流感病毒。
而禽类特别是水禽是所有这些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H7N9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
H7N9亚型流感病毒既往仅在禽间发现,在荷兰、日本及美国等地曾发生过禽间暴发疫情,但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
二、H7N9禽流感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1)病原学①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②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③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
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
禽流感安全防范知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与动物之间的接触日益频繁,禽流感的传播也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要健康威胁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禽流感的预防措施、症状和应对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禽流感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禽流感,也被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是由禽类中的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
该病毒可以通过禽类的分泌物和粪便传播给人类,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为了有效预防禽流感的传播,我们应该加强以下几项安全措施:首先,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禽流感的基本步骤。
勤洗手、使用专用肥皂和洗涤剂、避免接触禽类粪便等举措能有效降低传染的风险。
确保养成这些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在接触禽类或其产品后。
其次,避免与禽类密切接触也是预防禽流感的关键。
禽流感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或体液传播给人类,因此,与禽类的直接接触应尽量避免。
尽管禽类是人类饮食中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但在选择禽类产品时,要确保购买具有合法来源的产品,并避免接触或食用未经烹饪的禽类。
同时,了解禽流感的症状也是应对这一疾病的重要一环。
禽流感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肌肉疼痛、乏力等,有时还伴有呼吸困难和胸痛。
如果发现自己或他人出现这些症状,特别是在与禽类接触后出现,应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的接触史,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和防范措施,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最后,当禽流感病例发生时,及早采取控制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严格隔离病患、封锁疫情区域、取消相关禽类活动等。
尽管这些措施可能给经济和社会活动带来一定的冲击,但它们是保护人民的健康和安全的必要措施。
因此,禽流感防范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势在必行。
通过加强卫生习惯、避免与禽类密切接触、了解症状以及及早采取控制措施,我们可以减少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只有通过合作和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有效应对禽流感这一全球性的健康挑战。
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宣传及预防办法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感染,其病原体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
为了提高公众对H7N9禽流感的认识并减少感染的风险,我们进行了相关预防知识的宣传,并总结了一些预防办法。
一、禽流感的基本知识1. 病原体: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禽类传播给人类。
2.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禽类粪便和呼吸道分泌物传播,人与禽类接触后感染的风险较高。
3. 症状:患者浮现发热、咳嗽、喉咙痛、呼吸难点等症状,严重病例可能导致肺炎和呼吸衰竭。
4. 预防措施: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禽类和禽类产品、做好食品安全等。
二、禽流感的预防知识宣传1.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媒体渠道、社区宣传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禽流感的基本知识,增强公众对禽流感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 加强知识普及:组织专家进行讲座、发布宣传资料,向公众传达禽流感的预防知识,包括病原体、传播途径、症状等方面的内容。
3. 制作宣传物资:制作禽流感预防宣传海报、手册等宣传物资,通过社区、学校等渠道发放,提醒公众注意个人卫生和禽类接触的风险。
三、禽流感的预防办法1.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a. 勤洗手:时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接触禽类或者禽类产品后。
b. 妥善处理禽类产品:煮熟禽肉和禽蛋,避免生食;避免生食鸟类、鸟蛋等。
c. 避免接触禽类:尽量避免接触禽类,特殊是生病或者死亡的禽类。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a. 定期清洁消毒:对禽舍、禽类饲养场等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b. 做好禽类粪便处理:合理处理禽类粪便,避免粪便暴露在环境中。
3. 食品安全:a.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禽肉和禽蛋:选择有质量保证的正规销售渠道购买禽肉和禽蛋。
b. 煮熟食物:确保禽肉和禽蛋煮熟,避免食用生食。
四、应急措施1. 提前准备: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包括口罩、消毒液、体温计等,以备突发疫情时使用。
2. 密切监测:加强对禽类和人群的监测,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相应措施。
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讲义
一、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又称禽鸟流行性感冒,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它主要传播于家禽和野生鸟类之间,并可通过空气或食物传播给人类。
二、禽流感的症状
禽流感的症状包括:
- 发热
- 咳嗽
- 喉咙痛
- 肌肉疼痛
- 疲劳
- 呼吸困难
三、禽流感的传播途径
禽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直接接触:与感染禽流感的鸟类接触,包括活禽、禽类的粪
便等。
2. 食品传播:食用未经彻底煮熟的感染禽流感的禽类或其制品。
3. 空气传播:呼吸感染禽流感病毒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
4. 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接触感染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如禽舍、屠宰场等。
5. 露天市场传播:与感染禽流感的活禽或其粪便等直接或间接
接触。
四、禽流感的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禽流感的发生和传播,下面是一些预防措施:
1. 食物安全:食用禽类及其制品前要确保彻底煮熟,避免生食。
2. 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禽类之后要及时洗手。
3. 避免接触:避免与禽类接触,尤其是生病的禽类或野生鸟类。
4. 注意通风: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空气传播。
5. 定期消毒:定期对禽舍、屠宰场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6. 健康监测:及时报告可疑病例,接受相关部门的健康监测。
以上是关于禽流感防控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大家务必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对禽流感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
禽流感预防知识禽流感,是指由禽类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不仅能够感染家禽,还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感染人类,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禽流感的传染渠道主要包括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创伤等途径,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头疼、肌肉酸痛等,需要高度重视和防范。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点禽流感预防知识。
一、妥善处理鸟类鸟类是禽流感的潜在携带者,因此我们需要妥善处理鸟类。
家禽、野生鸟类等应当分开生活,减少接触,如要互相接触,需要定时做好消毒工作,保证环境干净卫生。
此外,如果发现鸟类出现疾病,应及时隔离,并进行诊治,避免交叉感染。
二、注意饮食卫生禽流感可以通过食品链传播,所以我们要注意饮食卫生。
在购买肉类时要选择正规的商家,避免食用散养或病死禽畜。
在烹饪肉类时,要确保煮熟透彻,以杀死病毒和细菌。
此外,要定期清洗厨房及厨具,避免食品污染。
三、保持个人卫生禽流感是通过空气、飞沫等途径传播的,因此我们需要保持个人卫生。
要勤洗手,避免与患禽流感的人接触,尽量戴口罩出行。
如果出现与禽流感相关的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情况,这样可以避免病毒传播给他人。
四、加强环境卫生禽流感的传播与环境卫生密切相关,所以加强环境卫生对于禽流感预防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定期清理房屋、车辆等,确保室内外环境干净卫生。
在公共场所要注意保持距离,尽量减少人群聚集。
如果有禽流感疫情,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扩散。
五、加强宣传教育预防禽流感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政府要加强对禽流感的宣传和教育,让群众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危害,增强预防意识。
同时,媒体也要尽可能的对禽流感进行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率。
此外,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也要加强教育,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
总之,预防禽流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妥善处理鸟类、注意饮食卫生、保持个人卫生、加强环境卫生和加强宣传教育等。
我们要时刻注意,必要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禽流感的危害。
禽流感防治知识一、什么是禽流感?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
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下可感染人,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
二、什么是H7N9禽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 丙(C)三种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和神经氨酸酶蛋臼(NA)的不同亚型相互结合形成多达114种不同的流感病毒类型。
而禽类特别是水禽是所有这类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H7N9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H7N9禽流感病毒亚型流感病毒既往仅在禽间发现,在荷兰、日本及美国等地曾发生过禽间暴发疫情, 但未发现过有人的感染情况发生。
三、人感染 H7N9的风险大吗?目前,仅在局部地区发现少数病例,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未发现续发病例,根据目前有限证据推测,公众感染该病毒的风险较低,尚未证实该病毒具有人传人的能力。
四、H7N9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目前确诊的病例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度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并死亡。
五、应该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目前有证据提示活禽市场暴露是人感染酬H7N9禽流感发病的危险因素,携带病毒的家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可能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来源。
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类、鸟类或其粪便,若曾接触,须尽快用肥皂及水洗手;不要购买活禽自行宰杀,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兽及其产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勤洗手、室内通风换气、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
如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尽快就诊,切记要告诉医生发病前的禽类接触史等,并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治疗和用药。
禽流感知识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也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
它主要感染禽类,但也有可能传播给人类。
禽流感病毒主要分为H5N1、H7N9、H9N2等亚型,其中H5N1和H7N9是目前最具威胁的亚型。
下面将从禽流感的病原体、传播途径、症状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
禽流感的病原体是禽流感病毒,属于A型流感病毒。
它具有高致病性和强传染性,能够迅速传播并造成大量死亡。
禽流感病毒一般存在于禽类的粪便、唾液、呼吸道分泌物等体液中,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受感染禽类、食用受感染禽类的肉或蛋等途径进行传播。
禽流感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肌肉疼痛、头痛、乏力等。
在禽类中,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症状更为严重,包括呼吸困难、神经症状、腹泻、下蛋率下降等。
对于人类来说,禽流感的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但病情较重,容易引发肺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禽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禽类之间的直接传播,通过接触受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进行传播;二是人类通过接触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禽类或其分泌物、排泄物等进行传播。
人类感染禽流感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密切接触感染禽类、屠宰禽类或食用不熟透的禽类及其制品。
为了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首先,要加强禽类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禽类,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防止病毒的传播。
其次,要加强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对禽流感的认识,避免接触感染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
另外,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禽类及其制品的安全性,避免通过食物传播禽流感病毒。
此外,还可以通过疫苗接种、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等方式进行预防。
禽流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给人类和禽类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我们应该加强对禽流感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遵循相关的防控措施,共同防止禽流感的传播。
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传播,保障人类和禽类的健康安全。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
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
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被
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
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
不仅是
鸡,其它一些家禽和野鸟都能感
染禽流感。
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途径主要是接触感染,
目前尚未发现由于吃鸡肉和鸡蛋而受到感染
的病例。
三种可能的传播途径
病体从被感染的
家禽传入人体
禽流感病毒与人体
流感病毒相结合
两种病毒交换基
因,形成致命力
极强的病毒
家禽感染禽流感症状
羽毛杂乱
突然病亡
产蛋量减少
呼吸困难
食用禽鸡时要彻底煮熟避免食用生鸡蛋,煮蛋须使其蛋黄及蛋白都变的坚实方可食用避免接触鸡只及其粪便,勿用口吹鸡只尾部处理活鸡,冷藏和解冻生鸡或鸡蛋后,要用肥皂或清洗液彻底洗净双手打流感疫苗,以减少流感和禽流感
平常加强体育
锻炼,多休息,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空气流通、清洁
人类预防禽流感
流感疫苗禁忌人群
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份(如新霉素等)过敏者
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
孕妇
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
慢性病发作期的病人
严重过敏体质者
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人员
流感疫苗适用人群
60岁及以上人群
慢性疾病患者及体弱者,免疫力低下者
医护人员
托幼机构儿童及大中小学生 为公众服务的人群,如公交、商业服务业人员
集中场所工作的人员。
禽流感防控知识
入春以来,我省发生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并在活禽市场检出H7N9流感病毒,引起了社会对家禽产品的消费恐慌。
由于冬春季节是人感染禽流感的高发季节,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所以预防措施特别重要。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禽流感防控:
一、尽量幸免去活禽市场或摊档,别购买活禽、别自行宰杀活禽;要购买、食用有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及其产品。
二、如在野外发觉生病或死亡的野鸟,别要轻易接触,应及时报告所在地区的野生动物(林业)治理部门。
三、注意饮食卫生,禽肉、禽蛋等一定要煮熟煮透食用;注意厨房卫生,砧板做到生熟分开。
四、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适应。
(一)勤洗手:接触禽鸟或其粪便后要及时用胖皂和流淌水洗手,别要用别洁净的手触摸双眼、口鼻。
(二)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三)注意日子、工作环境整洁、通风。
五、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充脚睡眠,幸免过度劳苦;注意保暖;注意饮食多样,均衡营养。
六、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带上口罩,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并告诉大夫发病前有无禽类接触史、是否去过活禽市场、近期去过哪些地点旅行等。
七、从事家禽养殖、运输、销售、宰杀等的职业人群在接触禽类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戴手套、口罩、穿工作服等),接触后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完全清洁双手;发觉病、死禽及时报告动物卫生治理部门,以及时、妥善处理。
禽流感的健康教育
《禽流感防控指南》
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播的病毒引起的疾病,可能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健康威胁。
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范围内出现了禽流感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
因此,了解禽流感并采取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要了解禽流感的传播途径。
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禽类的排泄物、口水和血液传播,人类通过接触受感染禽类或其排泄物而感染。
因此,接触活禽、禽类粪便、尸体及其血液的行为都可能导致感染。
为了预防禽流感,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避免接触活禽和其排泄物:尽量避免到禽类市场、农场或有禽类饲养的场所。
如果需要接触禽类,务必注意个人卫生措施,如洗手。
2. 食用禽类产品要做到熟透:确保所有禽类产品(鸡肉、鸭肉等)在烹饪时彻底煮熟,避免生吃或半生食用。
3. 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手,特别是接触动物后,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是防止感染的有效措施。
4. 防护措施:在需要接触禽类时,要戴口罩、手套和防护服,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5. 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在出现呼吸道症状、发热、肌肉疼痛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清楚告知医生自己的接触史。
通过以上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禽流感的感染风险。
禽流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遏制禽流感疫情的蔓延,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
( 安全常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禽流感安全常识(标准版)
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
accidents.
禽流感安全常识(标准版)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症,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
人类直接接触受H5N1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H5N1病毒也会受到感染,发病后死亡率高达60%。
目前为止,世界上约有60人死于禽流感。
H5N1型禽流感病毒目前还处于由禽类传染给人的阶段。
然而,如反复发作,一旦病毒基因发生变异,就有可能变成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新型流感。
禽流感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7天以内
早期症状:类似流感,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
咽痛、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年龄较大、治疗过迟的患者会因病情迅速发展成进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等多种并发症而死。
禽流感的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病禽粪便中,以及病禽咳嗽和鸣叫时喷射出的H5N1病毒在空气中漂浮,人吸入呼吸道被感染发生禽流感。
食物传播:食用病禽的肉及其制品、禽蛋,食用病禽污染的水、食物,用被污染的手拿东西吃,都可能受到传染而发病。
接触传播:经过损伤的皮肤和眼结膜容易感染H5N1病毒而发病。
禽流感的防治
洗手:
预防疾病最好的方法是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熟吃:
鸡蛋和鸡肉一定要煮熟后食用。
不吃半熟的白斩鸡、醉鸡、半熟的鸭鹅肉,不吃半熟鸡蛋。
到正规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制品,不自行宰杀食用。
消毒:
高温加热的方式:60度下加热10分钟,70度下加热数分钟。
阳光直接照射:40到48小时均可消毒。
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和常见家用消毒药品亦可。
强身:
增强体质,多锻炼,保证睡眠,保证营养。
保护儿童:
12岁以下的儿童最容易受到感染!不要让小孩触摸、拥抱禽类动物,更不要带小孩去禽类市场。
鸟类宠物:
清除鸟粪时注意消毒。
笼舍要保证通风和卫生。
与鸟接触后及时洗手。
鸟患病后,及时联系兽医诊治。
疫区工作生活者:
接触家禽后切记要立即洗手并用清水彻底洗净前臂。
尽量避免与活禽接触。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