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工艺、设备-连铸坯凝固与传热培训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0.51 MB
- 文档页数:72
连铸坯凝固与传热连铸过程中铸坯的凝固和传热是连铸设备设计工艺、工艺控制和质量控制的基础,是连铸工作必须掌握的知识。
第1节连铸坯凝固传热的特点钢液在连铸过程中的凝固是一个热量释放和传递的过程,有两个特点。
*在运动(动态)过程中凝固放热*在不同时期散热和传热的方式是不同的一、连铸坯的凝固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传热的过程。
钢液在转变成固态过程中是分为几个过程。
热量Q包括:1.过热:从浇注温度T C冷却到液相线温度T L放出的热量,C1(T C-T L);2.潜热:从液相线温度T L冷却至固相线温度T S放出的热量以L f表示;3.显热:从固相线温度T S冷却到环境温度To放出的热量C S(Y S-T O);大约有1/3的热量是从液态→固态放出的, 而其余热量是完全凝固后冷却放出的。
连铸过程中钢液凝固可分三个传热冷却区。
*一次冷却区:形成足够厚度的坯壳以保证铸坯出结晶器不漏钢。
*二次冷却区:使铸坯完全凝固。
*三次冷却区:空冷区。
从热平衡来看*钢水结晶器→二冷区→空冷区大约有60%的热量放出来,铸坯才能完全凝固。
这部分热量放出的速度决定了铸机的生产率和铸坯的质量。
*铸坯切割后还有40%热量要放出来,为了利用这部分热量,节约能源,采用热装直轧或连浇连轧工艺。
二钢热凝固过程是液体转变固体的加工过程凝固是发生在铸坯传热过程中的主要现象,铸坯在运动过程中凝固,实质是固——液交界面潜热的释放和传递过程。
1.凝固温度区间(T L-T S)将液体转变成固体加工过程。
这时在固——液交界面有个脆性区,其强度σ=0;收缩率ψ=0。
极易在此区产生裂纹,因此称裂纹敏感区。
固——液界面糊状区。
晶体强度和塑性都非低或称临界强度,如这时受到外力作用。
如热应力,鼓肚应力,矫直力等超上述临界值(ó为1-3N/mm2,由应变到断裂的临界应变为0.2-0.4%)产生裂纹和偏析裂纹。
2.在二冷区受喷水冷却时在这个区已凝固坯壳不断进行线收缩和坯壳温度分布不均匀性及坯壳鼓胀和夹辊不完全对中等原因,是坯壳受到机械和热应力的作用(有时是反复的)也易使铸坯产生裂纹。
精心整理方坯连铸工艺培训课件一、方坯连铸工艺流程简图二、方坯连铸基本参数铸坯断面:150×150mm定尺长度:6~12m(实际最短生产过9.25的,拉速2.1m/min)55Q4.1钢包汇总台4.1钢包回转台功能支承钢包并将满包从受包位旋转到中间罐上方的浇4.2中间罐功能保证连浇;均匀分配钢流到结晶器;促使夹杂物上浮。
结构型式中间罐为梯形带盖式,主要技术参数中间罐最大容量20t钢水液面高度工作液面:800mm主要技术参数烘烤时间180min烘烤温度~1000℃4.5结晶器功能将钢水凝结成型,使浇入其中的钢水快速冷却。
在引锭头拉出结晶器铜管后,凝结的钢水坯壳能承受内部还未凝固的钢水静压力。
结构型式结晶器为套管式,主要由内壁镀铬的三维立体锥度铜管、精密加工成型的整体铜水套、钢结构外壳、上下法兰、卡板及密封件等部分组成。
铜管材质为磷脱氧铜。
主要技术参数铜管长度900mm托架等组成,喷淋管沿弧线纵向布置。
主要技术参数冷却段数3(含喷淋环)喷淋管长度~4.5m喷嘴型号3/8PZ17080QZ5*12PZ8065QZ5*28PZ8047QZ5*284.8导向段功能开浇时引导引锭杆进入结晶器并在浇铸时支承铸坯。
结构型式导向段位于喷淋集管组与拉矫机之间,主要由导向辊、支座、侧导辊、压辊及侧导板等组成。
功能开浇时引锭头堵住结晶器下口,把初步凝固的铸坯拉出结晶器,引入拉矫机。
结构型式主要由自适应型引锭头、刚性杆身、链条及联接件、传动系统、导向轮及安全装置所组成。
铸机开浇前,启动存放装置电动机使引锭杆下降至拉矫机内。
引锭结束后,引锭杆运行至存放位置。
主要技术参数引锭杆外弧半径R8m引锭杆长度(弧度)~87°送引锭杆速度1~4.0m/min4.11切前/输送/出坯辊道坯。
主要技术参数行程~20000mm(工作行程)轨距~13000mm轮距/轮径~2100mm/D300mm4.13翻转冷床功能翻转冷却铸坯,防止铸坯变形结构型式冷床为液压传动、步进翻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