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绘画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4
十八十九世纪俄罗斯美术18、19世纪俄罗斯美术一、18世纪俄罗斯美术18世纪是俄国历史的转折时期,在绘画中开始产生肖像体裁。
18世纪俄罗斯美术面貌呈现出明显的西欧化特点。
肖像画艺术:在绘画创作领域,油画材料的肖像画开始流行。
尼基丁(约1690—1741)是俄罗斯民族肖像体裁的奠基人。
彼得大帝派他去意大利学画,返国后他倡导了俄罗斯现实主义学派。
《哥萨克首领-盖特曼》(1720)是他的优秀作品之一。
尼基丁的创作建立了肖像画的初步原则——表达人们不可重复的、有个性的外在面貌。
十八世纪下半页产生了与所谓“盛装肖像”有所不同的“内心肖像”。
安特罗波夫(1716—1795,英语:Alexei Petrovich Antropov ,俄语: Алексей Петрович Антропов; 25 March 1716 - 23 June 1795))是18世纪中叶杰出的肖像画家。
他的作品比起他的前辈,已经具有对被刻画者更深的揭示力量。
他的作品《彼得三世肖像》(1762)对人物及其环境特征的刻画是非常成功的。
18世纪下半叶的肖像体裁已诞生出所谓内心肖像画的种类。
这与过去所谓的盛典肖像画有所不同。
罗柯托夫(Ф. С. Рокотов,1736—1808)的作品标志着俄罗斯肖像画进入新的境界时期。
他的《着玫瑰色服装的无名女郎像》(1770)等等许多作品都能引起人们精神交往的要求。
列维茨基(Д. Г. Левицкий,1735—1822)的创作是内心肖像画进一步发展的体现。
他为斯摩尔尼高级女子学院的学员所作的肖像组画是内心肖像风格成熟的标志,例如他所画的《聂丽多娃肖像》(1773)等等。
他把安特罗波夫严格的准确性和罗柯托夫的抒情性结合为一体。
从而成为18世纪俄罗斯肖像绘画最杰出的代表。
弗拉基米尔·卢基奇·鲍罗维柯夫斯基(Владимир Лукич Боровиковский, Vladimir Lukich Borovikovsky)(1757—1825)也属于18世纪肖像画家的杰出一辈。
【印象派】和【俄罗斯画派】到【中国油画】的色彩继承区分1.固有色:绘画色彩的一路发展。
固有色是最先确定的。
画家和观众,首先需要看到物体的基本颜色。
从原始人的壁画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大部分动物的基本颜色,土红,褐色,白色。
黑色。
当然从颜料上来说,暖色系土色系是最常见,最容易制作的。
蓝色,绿色的颜料比较罕见。
2.明暗体系:当西方绘画开始明暗体系的时候,画家们省略了暗部的色彩变化,主要用褐色,黑色来概括。
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大概到了文艺复兴后期,翠绿的大量使用,使画面的暗部有了褐色和绿色两种风格。
人物的皮肤暗部大部分是褐色系,也有阴影部分有灰冷色系,很多背景和树木背景,大量使用了翠绿到黑的变化。
3,光源色明暗体系中,光变成了主角,橙色和黄色,暖白色,成了亮部色最常用的颜色。
为了立体感,牺牲了部分固有色。
毕竟油画题材中,发光的物体很重要。
4.亮部色:明暗体系以后,重点部分的固有色变成了亮部色,亮部颜色是最写实的,也是最精细的。
不是表现太多发光效果的时候,画家们重点制造亮部的写实仿真效果。
很多亮部画面不亚于现在照片的色彩。
冷色,微微的冷色在亮部已经常用了。
5.外光写生派颜料的发展和丰富,画家出门写生风景,开始为大自然真实的色彩所感动,用色更加大胆。
蓝色绿色更加真实。
虽然房屋,草垛,人物等暗部还是暖褐色系,亮部已经非常真实了。
冷光,纯白等大量使用。
笔触更加丰富,为了制作更加真实的外光闪烁效果,画刀,不完全调和的颜色,笔触,点彩都有大量试验和使用。
6.印象派印象派为了摆脱褐色的暗部,进行了分离色试验,如修拉的点彩风格等。
小笔触能更加表现分离色闪烁的效果,干抹厚笔触使物体外形难以精细,但是更仿真真实色彩变化。
和国内早期译文说的纯色不同,我们现在看到印象派原作以后,发现颜色还是调和的,甚至还是比较灰的颜料。
其中重要的颜色变化是蓝色的使用,把画面色调提高以后,风景暗部的黑色,变成了蓝色。
而且由于最亮的高光颜色也不是纯白,实际上等于压缩的色调的范围。
俄罗斯的绘画艺术十七世纪俄罗斯绘画开始摆脱中世纪艺术的束缚,不再囿于宗教圣像题材,而致力于表现现实世界,力图如实地反映生活。
十八世纪由于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肖像画备受重视,出现了忠实地描写人的个性特点的画家。
列维茨基(1735-1822)画的《杰米多夫肖像》表现出在庄重的贵族生活场合人物的个性特点。
十九世纪上半叶俄罗斯绘画艺术中现实主义逐渐取得主导地位,圣经神话题材逐步为世俗生活题材所代替。
吉曾林斯基(1782-1836)和特罗比宁(1776-1857)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肖像画家。
他们摆脱古典主义的束缚,描绘出同代人的形象。
两人画的晋希金肖像都很著名。
这一时期出现了俄罗斯风俗画的奠基人魏涅齐安诺夫(1780-1847)。
他是卖饼商人的儿子,儿时对工匠和农民生活的留心观察使他日后得以成为描绘衣民劳动和农民生活的画家。
他常以乡村生活为背景表现体魄健壮的农民精神美,其名画有《看耕》、《夏收》、《打谷场》、《睡梦中的牧童》等。
由于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文学运动的影响,表现人民觉醒、揭露农奴制腐败成了十九世纪上半世纪绘画的重要主题。
伊凡诺夫(1806-1858)是借用宗教题材表现人民精神觉醒的画家。
他的巨幅油画《基督出现在人们的面前》,通过人们期待的基督形象,反映出俄罗斯需要一种新的力量来拯救的思想。
画面上的基督和蔼可亲,浮雕感很强,给人以别开生面的感觉。
以讽刺性画笔揭露农奴制溃疡的代表画家帕•安•费多托夫(1815-1852)。
他以油画《少校求婚》成名,被称为造型艺术中的果戈里,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的奠基人。
(图为2003年8月25日,俄罗斯当代著名功勋画家吉霍米洛夫来红博时,为中国读者签名留念)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民主运动的高涨,对俄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1863年,一批有才华的美术学院高年级学生只准画神话和圣经题材的学院传统决裂,退出美术学院,单独组织起来,研究现实主义绘画艺术,成立了彼得堡的"自由画家协会",后来在1870年改组为"巡回展览派画家协会"。
Ру́сское иску́сство一俄国古代的绘画艺术(17世纪以前的俄国美术)1.988-15世纪受中世纪拜占庭帝国(Византи́я)的影响,美术局限于宗教题材绘画,主要有马赛克镶嵌画(моза́ика)、水彩壁画(фре́ска)、圣像画(ико́на)和插图四种基本形式。
2.15世纪前后莫斯科公国的美术圣像画创作的繁荣期俄国的拉菲尔–安德烈·鲁布廖夫(Андрей Рублѐв, 1360—1430) 他的壁画贯穿着欢乐和抚慰的精神。
他所描绘的人物也更为简明、温和而富有人性,令人感到亲切。
最著名的是为谢尔吉三位一体修道院的三位一体堂绘制的《三圣像》(Тро́ица)。
3. 17世纪,艺术的宗教性逐渐消失17世纪后半期,莫斯科各城市的许多壁画珍品如同这一时期的圣像一样,注重对生活细节、风景的描绘和展示真实的人体。
在壁画中出现了不少新情节,开始表现未被教会规范化的凡人的业迹及世俗性的文学题材。
时至17世纪末期,壁画终于失去了原有的庄严气势,而成为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布满在金壁辉煌的建筑物的墙壁、穹顶和拱门上。
费奥凡·格列克(Феафа́н Грек)代表作:《圣母安息〉(Успе́ние, 15 в.)《顿河圣母〉(До́нская ико́на Богома́тери, 15 в.)修道士安德列·鲁勃廖夫(АндрейРублѐв)《最后的审判》(Стра́шный илиПосле́дний суд, 1408)柴棚里的发现:《救主》(Спас из деисусного чина)、《大天使米迦勒》(Арха́нгел Михаи́л)、《门徒保罗》(Апо́стол Па́вел)《三圣像》(Тро́ица,1408-1425,朝圣中心谢尔吉圣三一修道院)季奥尼西―柔和亮丽的色彩‖浓烈的节日气氛世俗的审美观代表作:《钉上十字架的基督》(Распятие, 1490-егоды)17世纪的―御用画家‖西蒙·乌沙科夫(Си́монУшако́в, 1626-1688)《三位一体》,(Тро́ицаВетхозаве́тная, 17 в.)《莫斯科国家之树》,(Влади́мирская ико́на Богома́тери, 17 в.)二18世纪俄罗斯美术1.原因: 彼得大帝改革,文化艺术世俗化、西欧化。
俄罗斯绘画艺术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作者:孙凌霄来源:《艺术评鉴》2020年第17期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新。
我们的周恩来总理在美术上提出要继承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吸收外国绘画的长处,从而为中国美术事业发展指明方向,培养教育西方绘画艺术、完善西方绘画教育体系,来服务社会。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俄罗斯的油画艺术对中国美术界和美术教育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心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我国系统学习俄罗斯(苏联)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培养了一大批大师级油画家,对我国的艺术发展、艺术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直至今天,俄罗斯绘画艺术始终影响着一代代中国美术界和学子去探索、学习的艺术殿堂。
关键词:俄罗斯绘画贡献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7-0167-03俄罗斯与我国的关系一直以来都非常的紧密和微妙。
这种关系不仅仅体现在政治、经济方面,同时更体现在文化、艺术方面,尤其是俄罗斯绘画艺术对我国的传入,对我国艺术发展、艺术教育,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1]。
1949年,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访问俄罗斯(苏联)后,极力推进中国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讲究光线、造型、解剖人体结构、骨骼的准确绘画。
通过学习和吸收俄罗斯(苏联)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我国的西方绘画艺术水平大大提高。
俄罗斯绘画艺术对中国的西方绘画艺术水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俄罗斯绘画艺术的早期传入十月革命是俄罗斯历史上非常重大的一次政治活动,这在当时造成了俄罗斯极大的社会动荡。
很多旧权贵及沙皇的支持者都流亡国外,其中大部分则进入到了我国。
这些流亡者当中,是不乏绘画艺术家的。
他们进入我国之后,依然需要“重操舊业”,因此在我国办起了绘画工作室、艺术学校,开始正式对我国产生艺术与教育方面的影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俄罗斯绘画艺术在我国的传播。
不仅是从事个人的艺术创作,这些来到我国的俄罗斯画家还开设了工作室和艺术学校,宣传、教授西方绘画。
033一 、俄罗斯油画艺术起源自从18世纪开始,俄罗斯的历史开始发生了较为重大的变化,沙皇彼得一世为了改善经济发展不良的状况,促进本国经济发展,逐步赶上欧洲的发展脚步,于是向西欧各国进行先进的社会改革计划的学习和推行。
通过相关的社会改革计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俄国经济状况的改善,也使得俄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不错的发展,还促进了俄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相对于俄国自身传统的文化、艺术,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模仿外来东西的现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该世纪的俄国“西欧化”的特点表现还是相对较为突出。
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创作背景19世纪60年代,俄国依旧处于农耕经济时代,农耕占据主要的社会地位,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工业的发展也相对比较滞后,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农奴制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俄国和英国、法国、土耳其联军开展了3年的战争,战争失败,并签订了巴黎和约。
在俄国开始出现相对较多的农民暴动事件,俄国国内形势也开始逐渐发生变化,迫使刚登基不久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皇帝开始进行政治改良,并逐步将农奴制彻底废除。
伏尔加河又名窝瓦河,位于俄罗斯的西南部,总长3690千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流入里海。
伏尔加河在俄罗斯的国民经济和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而,俄罗斯人将伏尔加河称之为“母亲河”。
1868年,作为学生的列宾,目睹了彼得堡涅瓦河上纤夫们的生活场景,内心受到巨大的触动。
因此他便开始思考着关于纤夫的作品的描绘。
在最开始的时候,构思视角是将纤夫们的痛苦以及在河畔游玩人们的表情、动作都在画面上反映出来,主要目的是表现社会的不公以及贫富差距。
1870年,列宾在伏尔加河旅行,经过和纤夫们的交流和沟通,深深地了解了这些纤夫们生活的基本状况,也充分地感受到俄罗斯风光。
这进一步加深了他内心的感受,之后他开始广泛地进行纤夫生活素材的收集,和纤夫们生活在一起,和他们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经历,通过和纤夫们的接触,更加坚定了他对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描绘的信心。
191由于特殊的地缘政治关系,俄罗斯成为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吸收和获取西方近现代文明的一条重要渠道,俄罗斯绘画艺术对中国的传入与影响是在近现代东西方文明交汇碰撞这一历史大背景下发生的。
从《恰可图条约》签订后第一位来华的俄罗斯传教士团随行画家,到苏联十月革命后流亡的俄侨画家在中国开展的艺术活动,再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美术的全盘苏化,直至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绘画艺术在中国影响力的消退。
本文围绕上述几个历史节点探讨中俄两国的绘画艺术交流问题。
一、《恰可图条约》与俄国传教士团随行画家来华追溯俄罗斯绘画对中国影响的源头,大概要算1830—1864年期间俄罗斯传教士团的职业画家来华了。
沙俄的东扩导致了1727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布连斯奇条约》,俄方称《恰克图条约》。
条约规定了两国的边界和贸易,同时准许俄国向中国派出传教士团。
此后的100多年间,俄国共向中国派出了14次传教士团,在第十一至十四届传教士团中,都有一名职业画家随行。
职业画家受命于沙皇,其主要任务是对中国进行社会文化、地理自然、民风习俗等内容的考察,并做客观的绘画记录。
安东·米哈伊洛维奇·列加舍夫(1798—1865年),是第一个来到中国并停留10年的职业画家。
列加舍夫仅有10件油画和水彩画作品存世,内容是对中国王公贵族人物的描绘和对城市风光的记录。
科尔萨林1840年随第十二次传教士团来到北京,但仅在中国工作三年。
现有藏在圣彼德堡俄罗斯博物馆的《万寿山的风景》,作品描绘了北京城外的迷人景色。
奇穆托夫于1849年被编入第十三次传教士团,在中国生活了8年。
奇穆托夫现有传世作品8幅,《北京城外景》将目光对准了中国的普通百姓,反映了普通民众的生活现状。
伊戈列夫于1857年主动要求加入第十四次传教士团。
伊戈列夫擅长肖像画,《饥寒交迫的中国乞丐》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民不聊生的现实状况[1]。
与同期来华的画家王致诚、郞士宁相比,俄传教士团画家的表现意图与风格有显著的差异。
俄罗斯绘画艺术流派评述要了解俄罗斯的绘画艺术流派,就要了解俄罗斯绘画艺术的发展史;她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古俄罗斯时期,也就是从辅基公国形成至彼得大帝改革以前这段时间;这是俄国封建社会初期对拜占庭文化的移植与古俄罗斯民族艺术的形成时期;在俄罗斯文化中可以看到拜占庭文化的深刻影响;第二个阶段是彼得大帝到叶卡德琳娜女皇统治的整个18世纪,这是俄国的改革和“欧化”时期;俄国文化在意大利和法国古典艺术的影响下迅速发展,俄国艺术开始纳入欧洲文艺发展的进程,欧洲流行的古典主义这时在俄国也被效法和模仿;第三个阶段是19世纪上期,这是俄国民族艺术的奠定时期;18世纪中期成立的皇家美术学院,在半个多世纪中逐步培养了一批本民族的艺术家,他们呼吸本民族的空气,吸收民族文化的养料,具有俄国特色的文艺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第四个阶段是19世纪中期以后至20世纪初,即从批判现实主义到含有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因素的新流派的出现,其中批判现实主义最为辉煌;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艺创作,在关注现实和在与西欧广泛的交流中,以其题材、体裁、风格和手法的多样性与独创性,在世界艺坛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与当时的法国文艺并驾齐驱,各领一方风骚,各自推出了世界级的大师,组成了文艺史上璀璨夺目的一串明珠;俄国这一阶段的文艺创作,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研究的重点之一;不同的历史时期下,由于经济、政治、宗教等多种环境的影响,也产生了不同的绘画艺术流派;主要分为以下六个:古典画派、巡回展览画派、“艺术世界”、先锋派、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当代绘画艺术;古典画派,产生于18世纪初期;流行的古典主义思潮在美术界的表现,他们对为贵族服务的奢华菲靡的艺术不满,向古典、的艺术中寻求新题材;典型的代表是创作了着名的“”的法国画家;此时的俄国,随着彼得大帝社会改革的全面推行,许多有才华的俄国青年画家相继被公派到国外学习绘画,他们学成归国后,成为18世纪俄罗斯绘画的骨干力量;叶卡捷琳娜女皇二世时期,从欧洲引进的古典式的学院绘画在俄国的土地上生根、成长;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从俄罗斯传统文化及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逐渐形成有本土特色的俄罗斯油画;世俗人物肖像画是18世纪俄罗斯油画艺术的一种主要的体裁形式,并取得较高成就;入画者多为沙皇、宫廷显贵和其他贵族;有俄罗斯18世纪肖像画派奠基人尼基京、马特维耶夫等;世俗人物肖像画是对中古世纪俄罗斯禁欲主义圣像画一种直接的反叛和对立;画家不但较好地掌握了油画技法、色彩配置及人物身材比例,而且开始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感受;由于当时肖像画作者多为农奴,而贵族把艺术仅仅作为一种消遣,加之并不看重作者版权,所以18世纪的肖像画作者大多佚名;巡回展览画派,俄罗斯巡回画派的产生和特点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是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现实主义美术的代表;19世纪后期是俄罗斯文学艺术空前繁荣的时期;1861年俄国取消农奴制度后,社会间题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中心.以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为首的平民知识分子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的美学思想广泛影响和指导着当时文艺家的创作活动,他们提出“艺术是现实的再现”,“美是生活”等文艺思想,认为艺术家必须反映现实,干预生活,突出了文学艺术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在这些积极文艺思想的指导下,产生了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一大批文学艺术家大胆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俄罗斯人民的疾苦,寻求社会的出路;这些问题都是当时大家关心的焦点,因而被人民群众广泛接受;成立于彼得堡,发起人为克拉姆斯科依、瓦西里·格里高里耶维奇;彼罗夫、米亚索耶多夫等人;1863年11月9日,彼得堡正举行宣布大金质奖绘画比赛题目的隆重仪式,学院委员会的成员,个个佩带着奖章绶带,神色庄严地端坐在铺着暗绿色丝绒的长桌边;年迈的加加林公爵,用威严的语调宣读着学院委员会的决定:“庆祝学院成立100周年的大金质奖章绘画比赛,决定以瓦尔加拉宫的宴会为题:在宝座上端坐着由神和英雄环绕着的上帝,乌鸦栖息在他的肩头……狼追逐着月亮,跑过瓦尔加拉宫的拱门……;”就在这时, 站在对面静静地聆听决定的14名学生中站出来一位身材消瘦、脸色苍白、留着稀疏短须的青年,他适宜走到院长的面前,庄重地说:“我们曾多次请求学院批准我们各自按自己的意愿创作画面,但是,委员会没有给予任何满足的意愿,因此,我们希望把自己从这种束缚中解放出来,给予我们自由美术家文凭”;站出来讲话的这位青年便是;但是,学院委员会拒绝了这14名学生的要求;于是,这14名彼得堡的优秀毕业生在克拉姆斯科依带领下决定退出大金质奖绘画竞赛,与学院公开决裂,以对抗脱离现实的艺术,学院委员会最终宣布开除了他们;这次决裂被称为"14人暴动";他们离开学院后团结了更多的画家结成了一个美术家互助会",并经常在一起探讨社会问题和艺术问题;克拉姆斯柯依成了这个团体的核心人物,他是一个优秀的肖像画家和组织者;后来这些画家与莫斯科进步艺术家联合在一起,决定按照他们民主和民族的艺术主张组成一个协会,定期举行展览;至1870年,"巡回展览协会"正式成立,并于1871年0月在彼得堡举行了首届展览,当时有5位画家在章程上签名,其中包括别克拉姆斯柯依,米索耶道夫,萨甫拉索夫,希什金,盖依等人;主要作品有克拉姆伊斯柯一的手持马勒的农夫、无名女郎、无法慰藉的悲痛,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伊凡雷帝杀子,希施金的松林的早晨、造船用材料、雾蒙蒙的早晨、橡树林边、在遥远的北方,谢洛夫的少女的桃子、女演员叶尔玛洛娃、阳光下的少女等;自1871年第一届画展,直到十月革命后的1923年,“巡回画展”共举行了48次展览其规模远远超过巴比松画派,印象派等;在世界艺术史上还不曾有过一个画派群体如此规模地,鲜明地,自觉地同祖国人民相联系,成为人民解放斗争在文化战线上的一支劲旅;巡回画派的画家有:别罗夫,米雅索叶多夫,希什金,科夫祖享,克拉姆柯依,卡门涅夫,列宾,苏里柯夫,列维坦等;“巡回展览画派”遵循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原则,站在民主主义的立场上反映社会问题,人民生活,历史事件和美丽的俄罗斯大自然;强调艺术作品的思想性,民族性,社会性,主题性;具有现实主义特征的俄罗斯巡回画派在绘画艺术上的独特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它鲜明地体现了艺术内容的人民性;其作品反映了处在社会大变革过程中人民的命运和心声,体现当时俄罗斯人民以及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勇敢地批判现实中的落后与黑暗,充满着对进步与光明的向往;二,富有民族性;它同西欧的绘画截然不同,标志着俄罗斯人民从西欧移植的画种在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壤中走向成熟;三,俄罗斯绘画与文学,戏剧音乐等多种文艺一起,形成一个光辉灿烂的文化团体,共同振民族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艺术世界”1898-1924:它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绘画界一个重要的美术家团体;他们不满意当时的社会现实,对学院派和巡回展览画派也采取鄙视态度,在西欧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下 ,极力提倡艺术创作自由;他们既反对巡回展览派的美学思想和观点,又不同意学院派的绘画原则;“艺术世界”的画家们注重艺术语言,注重形式技巧,既吸取西欧的现代艺术,又信奉古典主义的审美形式,提出“纯艺术”和用艺术改变生活的口号;“艺术世界”的代表人物是别努阿、索莫夫、巴克斯特、朗赛莱、列利赫、库斯托季耶夫等人;1898年 ,.佳吉列夫在彼得堡组织展出青年艺术家的创新作品,次年创办艺术世界杂志,并从1901年开始组织艺术世界展览会,18世纪绘画作品的回顾展;形成俄国艺术的新派别;1904年杂志内部因出现分歧而解体;该社团在实用美术、舞台美术和插图等方面,曾作出有益的探索;在画家及广大青年中有很大影响;“艺术世界”画家们的创作接受了现实主义的某些影响,在艺术上有不少创新,为推动俄罗斯绘画艺术的技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先锋派:20世纪最初十年,俄罗斯赶超世界艺术先进流派的同时,在形式和风格上出现了先锋派艺术;俄先锋派艺术产生于俄罗斯的历史里的转折时代,也是俄罗斯艺术文化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有人称之为俄罗斯的“文化复兴时代”; 衰败的旧封建沙俄政权受着各种新兴思想的冲击,在这个历史时期里俄罗斯呈现出多极分化的状态,这种情况下,也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格局,历史的冲突,矛盾接踵而至,然而就是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社会也在酝酿着巨大的变革;过去,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把先锋派艺术视为"资产阶级艺术"的象征,视为艺术家"创作危机"的表现;其实,这是世纪之初的俄罗斯青年艺术家在艺术的各个领域的一种大胆的革新和反叛;19世纪末的欧洲画坛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英国新艺术运动,德国青年分割派,法国印象主义之后的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新兴艺术相继出现,他们崇尚欧州洲哲学家康德,叔本华的自由哲学思想,使欧洲艺术从后印象主义开始,已经明显的开始追求语言的抽象性,表现性和象征性,这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着必然的联系;这个时期的俄罗斯各流派青年艺术家与法国,奥地利,德国等西欧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停的接受新思想,积极地进行自己的艺术探索和创作,他们的流派,思潮,团体和风格往往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然而就是在这种对立排斥下,才促使了俄罗斯先锋美术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俄罗斯先后出现了几个重要的艺术流派和团体,其中一些代表性艺术家在后来也成为了世界上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最早在1899年的圣彼得堡,一些青年画家自发成立了沙龙艺术世界,他们聚在一起研究讨论欧洲新艺术,并且创办了同名杂志艺术世界,杂志中着重介绍与推广西欧的当代艺术, 同时也反对传统巡回画派的老旧思想, 这对当时的俄罗斯青年画家的创作思路起了巨大的影响;之后的“俄罗斯画家同盟”是由一些“艺术世界”的莫斯科画家创立,他们因不满“艺术世界”里彼得堡艺术家的审美纲领从而另立门户,这时的俄罗斯先锋艺术已经初见倪端,其代表人物М.弗鲁贝尔,В.穆萨托夫也成为俄罗斯先锋艺术的启蒙者;先锋派艺术家们通过在各种艺术形式里进行试验,创作出了一些十分"新"的创作流派,如抽象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原始主义等;大胆和创新是先锋派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准;俄罗斯抽象派绘画诞生于1913年;后形成了两个主要的抽象派绘画流派—“热抽象”与“冷抽象”,其代表人物分别是康定斯基和马列维奇;他们形成了两个流派“即兴构图”与“至上主义”;在康定斯基的作品里,丰富的色彩由物体的表现性移到结构的变化性上,再移到线条的流动性上,画面中纯色的“斑点” 及其组合,点缀在无物体的空间中,保持着某种难以辨认的造型,这种组合往往让人产生联想,或产生一些刺激性的感觉和想法;着名的作品黑色方块,对绘画界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其作者马列维奇是“至上主义”的奠基人,他用简单的黑色方块代替一些复杂的艺术哲学思想,空洞变得丰富,平面变得深邃;这种抽象派绘画艺术主张把各种色彩的简单的几何图像拼凑在一起,产生一些“形而上的哲学思想,后来又发展到把各种立体形体堆砌到平面上的各种立体派画风,也为立体派在世界上的地位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另外应该提到的20世纪初的俄罗斯,现代艺术的复杂发展使一些画家感到困惑和不解,于是他们回到了俄罗斯古代绘画艺术传统提取养分,彼得罗夫-沃德金就是这样一位画家,他用抽象象征的手法作画,而且注重绘画的装饰性,画家取材圣像画运用了其中很多的古绘画元素,但画家并没有摹仿任何一个具体的俄罗斯古代圣像画,而是在学习古代绘画内容和技巧的时候,把现代画家对生活的理解和判断加入绘画之中,画家虽然没有追求先锋艺术派的革新,但他也促使了后来一大批俄罗斯当代艺术家运用古圣像画元素创作新的当代艺术;1917年的十月,红色革命推翻了沙俄政府,建立起了全新意识形态的苏维埃政权,许多艺术家对俄罗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抱着怀疑,甚至是仇恨的心态,使得一部分艺术家离开了苏联,但也有艺术家受到了十月革命的激励和启发,积极的参加着各种变革,希望与这个时代的社会发展思想同步,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来,各种先锋派的艺术也积极的迅速发展,组成不同的艺术团体进行艺术的追求和探索,然而在后来的30年代时,政府急于反应现实社会建设的工农兵形象,规定现实主义为创作艺术作品的主导,先锋派的艺术价值观很难满足这个需求,以斯大林为首的苏共政府对文化艺术的控制,出台了一些极左的文化政策和规定,限制了各种流派“百花齐放”的自由发展态势,扼杀了许多艺术家的创作思想,这就使得俄罗斯先锋派中断了自己的艺术探索,放弃了先前的艺术成果,就这样俄罗斯先锋主义在欧洲的领先地位嘎然而止;然而在欧洲大陆的另一端,移居到西欧的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夏加尔,康恰洛娃等,却带领着欧洲先锋派艺术蓬勃发展,对欧洲和美国后来的现代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西方当代艺术启蒙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先锋艺术是俄罗斯美术史上的珍贵遗产,有俄罗斯人认为俄罗斯艺术在马列维奇之后已经全部覆灭,这也充分证明这一时期的艺术在俄罗斯内部的重要影响力;他们的艺术实践与探索,是整个西方现代艺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曾活跃在艺术文化阵地的各种先锋派在经过一阵活跃之后,渐渐地销声匿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社会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下的一个艺术运动,主要通过对艰辛生活奋斗的质朴写照,来描绘社会或种族上的不平等和经济困难,通常对工人阶级带有较为壮丽的描绘;此运动的画风及景象通常传达着一种对社会或政治带有讽刺意味的抗议,在美国1930年的大萧条时期达到顶峰;苏联在1930年则逐渐形成发展出了全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自成体系,且对社会主义国家曾有着巨大的影响;1917年的十月革命将俄国的绘画艺术带入了一个新的时期;20世纪30年代以后,苏联文艺中确立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绘画一方面继承了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的绘画传统,同时又把革命的内容,苏维埃生活的新貌表现在绘画之中,以约甘松、普拉斯托夫、格拉西莫夫、谢罗夫、科林、梅什科夫等为代表的一批画家创作出许多现实主义的作品;40年代,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及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表现爱国主义内容的绘画成为了画家创作的主旋律;而歌颂战后和平的生活和劳动以及描绘大自然风光的绘画也占了相当比重;在那些年代,由于个人崇拜和极左思潮的影响,绘画创作中也出现了伪英雄主义、伪浪漫主义、伪乐观主义等,产生出一批虚假的作品;约甘松代表作审讯共产党员和在老乌拉尔工厂里,是两幅在苏联美术史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前者描绘国内战争时期,共产党员面对军官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后者描绘十月革命前,工人与厂主间的一场斗争;约甘松运用他特有的艺术手法,揭示出两种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正义的事业必将获得未来;光线明暗的对比,暖色调组成的紧张感等,有效地加强了画面冲突的尖锐性;30年代的苏联画坛,深受约甘松创作的影响;在列宾绘画雕塑建筑学院设有约甘松画室,他主持工作室多年,培养了许多青年油画家;普拉斯托夫1893年1月18 日生于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的农村中;1912~1914年,在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学习;十月革命后,回到故乡,被选入村苏维埃,担任贫农委员会书记;直接的生活经验,确立了普拉斯托夫终生的创作题材:通过农村生活和农村劳动者的形象,表现新的苏维埃时代;1938年,他的作品沐浴的马群参加了苏联红军建军20周年美展,这是普拉斯托夫进入创作成熟期的标志;这之后他创作的许多作品,都以同样的热情表现苏联集体农民,代表作如收获、割草季节、集体农庄的打谷场、拖拉机手的晚餐、春和夏等;这些作品色彩丰富,明暗多变化,生活气息强烈,也很富于诗意;当代绘画艺术:60-70年代,现实主义依然是苏联绘画的一种重要的创作方法;许多苏联老画家继承绘画的现实主义传统,创作出大批现实主义的作品;许多年轻一代的画家倾心于逼真的印象主义和对模特的直接感受;他们继承和遵循的是俄罗斯绘画艺术的另外一些传统;这些画的语言严峻、色彩简单、形式率直、结构简练,给绘画界吹来一股新风;进入80年代,苏联迎来了大办美术展览会的高潮;这些展览馆会推出了一大批新画家,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新时代的气息;80年代中后期,苏联绘画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观众可以通过展览看到现代绘画各个流派的作品;莫斯科还举办过一些侨民艺术家,如马列维奇、康定斯基等人的个人画展,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艺术眼界和艺术视野;进入新世纪的俄罗斯绘画艺术正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呈现出一种多元格局;结论:俄罗斯画派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促成这些的结果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条件;但是,最主要的依然是俄罗斯民族内在的那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国家的热爱的性格,造就了俄罗斯画派的伟大成就;。
俄罗斯有哪些著名的画家这里列出俄罗斯著名的十大画家和他们的代表作。
1、安德烈·卢勃廖夫(1360 - 1428)安德烈·卢勃廖夫(Andrei Rublev)是最著名的俄罗斯圣像画家。
他所创作的传奇的《三圣像》可以被称为俄罗斯绘画的精神象征。
关于他的经历鲜为人知。
人们只知道他是一位修士,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上帝和绘制圣像画。
他被俄罗斯东正教会奉为圣者。
卢勃廖夫是参与创作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布拉戈维申斯克大教堂壁画(未能保存下来)的多位圣像画家之一。
分别位于兹韦尼哥罗德市和弗拉基米尔市的两座乌斯宾斯基教堂(圣母安息教堂)的壁画也是由卢勃廖夫创作完成,今天依然可以看到。
2、卡尔·布留洛夫(1799-1852)卡尔·布留洛夫(Karl Bryullov)被认为是最早蜚声国际的俄罗斯画家之一。
不朽之作《庞贝城的末日》(创作于1830-1833年)是画家在意大利生活和工作时所创作。
这幅作品在巴黎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也使画家在欧洲和俄罗斯享有盛誉。
然而,布留洛夫首先是一位肖像画家。
他所创作的《女骑手》至今依然是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画廊重要展品之一。
3、伊万·艾瓦佐夫斯基(1817-1900年)没有人像他那样描绘大海!伊凡·艾瓦佐夫斯基(Ivan Aivazovsky)是著名的海景 *** ,也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俄罗斯画家之一。
他所创作的《君士坦丁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景观》(1856年)于2012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拍出近500万美元的高价。
艾瓦佐夫斯基是一位极为高产的画家。
他留下的画作达到6000多幅。
《九级浪》(1850年)、《黑海》(1881年)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月夜》(1894年)是这位画家的部分代表作。
4、阿列克谢·萨夫拉索夫(1830-1897年)现实主义画家阿列克谢·萨夫拉索夫(Aleksey Savrasov)是俄罗斯绘画抒情风景流派的创始人。
俄罗斯绘画一、11—17世纪1、安德烈·鲁布寥夫( Андрей Рублѐв):著名的圣像画大师,代表作«Троица»2、西蒙乌沙科夫:以画圣像画著称,主要作品有:《最后的晚餐》,《非人手所绘的救世主》,《俄罗斯国家谱系树》(此画中有了人物肖像画的趋向)二、18世纪的绘画: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画家18世纪,俄罗斯从一个封闭的、具有中世纪生活方式的国家转变为一个欧洲强国。
形成了历史画、风景画和日常生活画等一系列新的绘画体裁,但仍以肖像画为主,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画家,于1757年在彼得堡开设了美术学院。
1、伊·尼·尼基京(И.Н.Никитин):彼得一世肖像画(ПортретПѐтрⅠ),《灵床上的彼得一世》(ПѐтрⅠнасмертномложе)等。
2、安德烈·马特维耶夫(Андрей Матвеев):《和妻子在一起》( Автопортрет с женой)3、伊万·维什尼亚科夫(Иван Вишняков):《带小鸟的小女孩》(Девочка с птичкой),《萨拉的盛装肖像画》(Парадный портрет Сарры)4、伊·彼·阿尔古诺夫(И.П.Аргунов):农奴画家,《身着俄罗斯民族服装的无名村妇》(Портрет неизвестной крестьянки в русском костюме)5、米哈伊尔·希巴诺夫(Михаил Шибанов):农奴画家《身着出行服装的叶卡捷琳娜二世》,《马·亚·德米特里耶夫—马蒙诺夫伯爵》,《农民的午餐》(Крестьянский обед)等。
6.安·帕·洛先科:彼得堡美术学院的首批毕业生,其著名的绘画是《弗拉基米尔和罗格涅达》,这也是俄国第一幅大型历史题材的作品。
7、德·格·列维茨基:叶卡捷琳娜二世肖像画等8、弗·卢·博罗维科夫斯基:油画《叶卡捷琳娜二世在皇家花园散步》等9、格·伊·乌格留莫夫:《考验杨·乌斯马尔的力气》(ИспытаниесилыЯнаУсмаря),本人也因此作品获得了美术学院院士称号。
三、19世纪的绘画:著名的画家有1、奥·阿·吉普林斯基:普希金肖像画,画家自画像、油画《头戴罂粟花环手拿一只康乃馨的小女孩》,《苦命的丽莎》、《拿蜡烛的女占卜者》2、瓦·安·特罗皮宁:《织花边的女工》,《绣金线的女裁缝》3、卡·帕·布留洛夫:晚期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庞贝城的末日》,《女骑手》。
《意大利的正午》等4、阿·加·魏涅奇阿诺夫:日常生活题材画的奠基人,俄艺术史中第一位不仅限于描写农民日常生活,还把俄罗斯人和周围世界和谐统一起来的画家。
代表作《春耕》,《夏收》,《女地主的早晨》,《熟睡的牧童》。
5、安·费·多托夫:《摩登妻子》,《挑剔的新娘》等6、亚·安·伊万诺夫:《基督在人群中出现》7、伊·康·艾伊瓦佐夫斯基:《九级浪》19世纪下半叶的主要画家有:1、瓦·格·彼罗夫:俄罗斯绘画中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送葬》,《三套车—手艺人学徒在拉水》等2、伊·尼·克拉姆斯科依:巡回画展派的组织者和精神领袖,他创作了一些俄罗斯文化活动家的肖像画,如列夫托尔斯泰和尼涅克拉索夫肖像画等。
作品《旷野中的基督》和《无名女郎》享誉世界。
3、伊·叶·列宾:批判现实主义画家,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不期而归》,《伊凡雷帝和他的儿子伊凡于1581年11月16日》等。
4、瓦·伊·苏里科夫:历史题材的作品,《女贵族莫洛佐娃》,《苏沃洛夫穿越阿尔卑斯山》等5、瓦·瓦·维列夏金:军事题材画家,《战争‗颂‘》6、维·米·瓦斯涅佐夫:擅长以童话故事为情节内容创作作品,如《骑着灰狼的伊凡王子》,《勇士》。
7、伊·伊·希施金:风景画大师,《松树林》,《松林的早晨》等8、伊·伊·列维坦:风景画大师,《弗拉基米尔之路》,《三月》,《金秋》等19世纪末出现了印象派,其代表人物有:1、康·阿·科罗温:《雨后的巴黎》等2、瓦·亚·谢罗夫:《小姑娘和桃子》,《阳光下的少女》等* * *巡回画展派(Товариществопередвижныххудожественныхвыставок):1870年至1923年间俄国现实主义画家组成的集体,成立于彼得堡,发起人是可拉姆斯柯依、米亚索耶多夫、别罗夫。
―巡回画派‖画家提倡面对现实,主张艺术要有思想性,绘画艺术应该参加改造:现实生活的斗争。
他们的绘画不但揭露和讽刺俄国统治阶级,表现城乡贫民的苦难生活,而且创造了一批为争取新生活而斗争的革命者形象。
70~80年代,巡回展览画派经历了最繁荣的时期。
有作为的画家都参加了这个组织,俄国绘画史上的代表人物如列宾、苏里科夫、瓦斯涅佐夫、亚罗申科等都是它的成员。
巡回艺术展览协会成为俄国绘画界举足轻重的机构,而学院艺术完全退居到十分次要的地位。
四、二十世纪的绘画十月革命前20世纪初,俄罗斯绘画界除了巡回画展派还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画家联合体。
如―艺术世界‖,―俄罗斯画家联盟‖,―蓝玫瑰‖,―红方块王子‖。
这一时期的画家有:1、亚·尼·别努阿:―艺术世界‖的思想策划和组织者,现代派艺术的代表人物。
2、康·安·索莫夫:代表作《阿尔列金和舞伴》,《身着红色连衣裙的年轻姑娘》3、库·谢·彼得罗夫: 《红马浴》,《感动恶灵的圣母》4、马﹒扎·夏加尔:《亚当和夏娃》,《城市上空的情侣》5、卡·谢·马列维奇:立体派和立体未来派艺术的代表,《黑方块》6、瓦·瓦·康定斯基:印象派风格,《青骑士》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时期:1、1917年至20年代末:线条画和宣传画为主导,这一时期的画家代表有:德·斯·莫尔:《你报名参加志愿军了吗?》2、1932年,苏联美术家协会成立3、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绘画艺术带有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
1)伊·莫·托伊泽:《祖国母亲在召唤!》2)谢·瓦·格拉西莫夫:《游击队员的母亲》3) 亚·亚·杰伊涅卡:《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4)鲍·叶·叶菲莫夫:著名漫画家,在德国侵略苏联后的第六天便创立了―塔斯社之窗‖画室。
一生共创作了约7万幅漫画,其名字被列入吉尼斯纪录中。
4、20世纪50—70年代末:俄罗斯绘画经历了―新先锋派‖,―非官方‖艺术,―官方‖艺术,‖严峻风格―,‖照相写实―等多种绘画风格。
5、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绘画界也形成了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所有主要绘画流派1)教堂绘画:代表画家有:尼·亚·穆辛;弗·鲍·索科夫宁;伊·谢·格拉组诺夫,叶·尼·马克西莫夫2)写生派:代表画家有:瓦·米·希德洛夫;弗·维·谢尔巴科夫等3)先锋派:代表画家有:尤·萨·兹洛特尼科夫,德·彼·普拉文斯基等4)后现代派:安·伊·杜博夫,柳·鲍·马尔科洛娃等1992年,苏联美术科学院更名为俄罗斯美术科学院目前俄罗斯共有260多座美术馆,其中最著名的有:1)国立俄罗斯博物馆(俄罗斯第一个国立造型艺术博物馆)(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Русскиймузей)圣彼得堡的著名俄罗斯艺术博物馆,建于1895年,开始为艺术、文化历史博物馆。
展品来自埃尔米塔日、艺术科学院和许多宫廷收藏品。
展品主要是俄罗斯和苏联的绘画、雕刻、版画、工艺品和民间艺术品,其中18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的作品特别丰富。
2)国立特列基亚科夫美术馆(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Третьяковскаягалерея)特列季亚科夫画廊是俄罗斯的艺术博物馆,坐落在莫斯科河畔。
1856年,莫斯科富商、艺术收藏家帕·米·特列季亚科夫创建了这座画廊。
帕·米·特列季亚科夫是沙皇时代一位酷爱艺术的企业家。
从24 岁起,他就开始大量收购当时名画家和青年画家的作品,并且立志要自筹资金,在莫斯科创建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艺术博物馆,供广大公众参观。
他还把这一心愿预先写进了自己的遗嘱。
1856 年,他到彼得堡买下了年轻画家希尔德的新作<诱惑> 。
这位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画家的作品成为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的奠基作,这一年被认为是该馆的建馆时间。
1872 年,特列季亚科夫在寓所旁盖了第一批展厅。
1881 年,他的私人画廊对外开放,免费供人参观。
特列季亚科夫的收藏都是经过严格选择的。
不是好作品,他坚决不买。
画廊的名声渐渐大起来,一些画家以自己的作品能够进入这座画廊为极大的荣耀。
帕·米·特列季亚科夫的弟弟谢·米·特列季亚科夫也是一位美术作品收藏家,专门收集西欧油画。
但他不幸早逝。
临终前,他托兄长把自己的全部收藏献给莫斯科。
1892年,60 岁的帕·米·特列季亚科夫将自己的全部收藏和弟弟的藏画共2500 多件,全部献给了莫斯科地方当局。
这个陈列馆于是被命名为莫斯科市特列季亚科夫兄弟美术馆。
1898 年11 月,特列季亚科夫在彼得堡买下了列维坦<永恒的宁静>的草图,这幅画成为他购买的最后一件作品。
画廊是他毕生心血的结晶,在42 年时间里,他共投资150 万卢布。
十月革命后,特列季亚科夫兄弟美术馆被收归国有,并建议命名为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其他一些博物馆、陈列馆以及许多私人藏品也都合并到画廊里来。
如今,画廊收藏有近6 万件艺术品,包括1 万多幅油画,3 万多幅水彩画、版画,还有1600 多件雕塑,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俄国及前苏联的艺术博物馆。
与克里姆林宫隔莫斯科河相望,就是俄罗斯最伟大的艺术收藏馆之一——俄罗斯国立特列季亚科夫美术博物馆。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坐落在拉夫鲁申胡同,是一座俄式楼阁建筑,具有波雅尔(俄国最高等级大贵族)宅第风格。
1902年,由画家维克多·瓦斯涅佐夫设计,依照俄国童话形式在克里姆林墙街10号建成新馆,收藏苏联以及苏联后时期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