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病症特征与刮痧疗法(系列八)
- 格式:ppt
- 大小:518.50 KB
- 文档页数:10
痧的颜色辨证与治疗方法
痧的颜色辨证与治疗方法与传统中医理论有关。
根据中医理论,痧是由于气血不畅所引起的疾病,常表现为局部疼痛和肿胀。
根据痧的颜色,可以辨证施治。
1. 红色痧:红色痧多见于阳明经络,常伴有热痛、肿胀、发热等症状。
治疗方法通常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大黄、黄连等。
2. 黄色痧:黄色痧多见于太阳经络,常伴有寒痛、肿胀、压痛等症状。
治疗方法通常采用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中药,如当归、川芎等。
3. 白色痧:白色痧多见于少阴经络,常伴有寒痛、肿胀、冷感等症状。
治疗方法通常采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中药,如桂枝、红花等。
4. 青色痧:青色痧多见于厥阴经络,常伴有寒痛、肿胀、紫绀等症状。
治疗方法通常采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当归、川芎等。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痧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拔罐、推拿等。
根据痧的颜色辨证施治可以帮助调理气血,促进经络畅通,达到治疗的效果。
但是,针对具体病情,还需要医生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具体的辨证施治。
因此,建议患者在治疗痧的过程中,应该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意见,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刮痴疗法
【适应症】感冒、哮喘、便秘、高血压、肩周炎、颈椎病、腰痛、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等。
【禁忌症】患部皮肤破损、溃疡、严重皮肤病者、急性传染性疾病、心力衰竭。
【操作】
一、患者取卧位或坐位,暴露刮痴部位。
二、将刮痣油均匀抹在患处。
一手持刮戒板,倾斜45°,按气血运行方向,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先阳后阴的顺序刮拭。
三、刮后患部皮肤充血,有舒适感,2〜3天后可进行第二次治疗。
四、每次刮箱后可饮一杯白开水,以协助排毒。
五、保健强身仅刮颈、背部。
【注意事项】
一、治疗室温暖、舒适,勿冷风吹和寒冷侵袭。
二、刮痣板边缘必须光滑,防止损伤皮肤。
三、刮癌中出现不良反应,如头晕、疲劳等,可立即刮涌泉、百会、人中、合谷穴或稍休息。
刮痧疗法禁忌症慎用症与禁忌症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症等不宜用泻刮手法,宜用补刮或平刮法。
如出血倾向严重者应暂不用此法。
2、新发生的骨折患部不宜刮痧,须待骨折愈合后方可在患部补刮。
外科手术疤痕处亦应在两个月以后方可局部刮痧。
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疤痕局部处慎刮。
3、原因不明的肿块及恶性肿瘤部位禁刮,可在肿瘤部位周围进行补刮。
4、妇女月经期下腹部慎刮,妊娠期下腹部禁刮。
刮痧疗法注意事项刮痧时,皮肤局部汗孔开泄,为有利于扶正祛邪,增强治疗效果,治疗刮痧时应选择环境,根据患者体质选择适当的手法,注意掌握刮拭的时间,重病人应采用综合治疗。
1、治疗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治疗刮痧时应避风,注意保暖。
室温较低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温时不可在电扇处或有对流风处刮痧。
因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通过开泄的毛孔直接入里,不但影响刮痧的疗效,还会因感受风寒引发新的疾病。
2、每次只治疗一种病症每次治疗时刮拭时间不可过长,严格掌握每次刮痧只治疗一种病症的原则。
不可连续大面积出痧治疗,以保护正气。
教材中每个病症所提供的刮拭部位,当经络穴位与全息穴区结合应用时,多种全息穴区治疗部位,每次选刮1-2种即可。
3、治疗刮痧后饮热水一杯治疗刮痧使汗孔开泄,邪气外排,要消耗部分体内的津液,刮痧后饮热水一杯,不但可以补充消耗的水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4、刮痧后洗浴的时间治疗刮痧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约3小时左右。
但在洗浴过程中,水渍未干时,可以刮痧。
因洗浴时毛孔微微开泄,此时刮痧用时少,效果显著,但应注意保暖。
5、不同种类皮肤病刮拭方法皮肤病患者,皮损处干燥、无炎症、渗液、溃烂者(如神经性皮炎、白癜疯、牛皮癣等病症),可直接在皮损处刮拭。
皮肤及皮下无痛性的良性结节部位亦可直接刮拭。
如皮损处有化脓性炎症、渗液溃烂的,以及急性炎症红、肿、热、痛者(如湿疹、疱疹、疔、疖、痈、疮等病症),不可在皮损处或炎症局部直接刮拭,可在皮损处周围刮拭。
刮痧能治病这些疾病更适合刮痧疗法刮痧是中医传统的一种保健方法,具有防病治病的功效。
那么,刮痧适合治疗哪些疾病呢?中医介绍,刮痧具有很好的治病功效,很多的疾病都可以通过刮痧疗法来治疗。
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刮痧适合治疗哪些疾病。
刮痧适合治疗哪些疾病?内科病症:感受外邪引起的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呕吐、腹泻以及高温中暑等,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哮喘、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后遗症、泌尿系感染、遗尿症、急慢性胃炎、肠炎、便秘、腹泻、高血压、眩晕、糖尿病、胆囊炎、肝炎、水肿,各种神经痛、脏腑痉挛性疼痛等。
诸如,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胆绞痛、胃肠痉挛和失眠、多梦、神经官能症等病症。
除慎用症和禁忌症以外的各种病症,包括一些疑难杂症均可用全息经络刮痧法治疗。
外科病症: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各种外科病症,如急性扭伤,感受风寒湿邪导致的各种软组织疼痛,各种骨关节疾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落枕,慢性腰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腰椎、膝关节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外科如痔疮、皮肤搔痒症、荨麻疹、痤疮、湿疹、脱发等病症。
儿科病症: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小儿感冒发热、腹泻、遗尿等病症。
五官科病症:牙痛、鼻炎、鼻窦炎、咽喉肿痛、视力减退、弱视、青少年假性近视、急性结膜炎、耳聋、耳鸣等病症。
妇科病症:痛经、闭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产后病等。
刮痧的注意事项:1、刮痧环境要温暖并且避风冬天刮痧的时候,室内气温一定不能够太低,最好不要再温度低的时候暴露出身体,避免疾病加重;夏天的时候,不能够一边吹风扇一边刮痧,或者是在通风口刮痧。
这主要是由于刮痧会令身体中的汗孔打开,如果在寒冷并且通风飞环境中进行,邪气就会通过打开的毛孔进入我们的体内,这样不仅不能够治疗疾病,反而会令疾病加重或者延伸出新的疾病。
2、刮痧后喝一杯热水前面我们也说了,刮痧会令我们身体中的毛孔打开,这会会消耗掉我们体内的一些水分。
所以,应该在刮痧之后和一杯热水,这样不仅能够补充我们身体中失去的水分,同时还有利于体内一些不好的东西排出。
21种中医刮痧手法(图文),一看就明了!
一、头部刮法
2.适应证
刮拭头部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疏通全身阳气作用。
可以预防和治疗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头痛、脱发、失眠、感冒等病症。
2.适应证
刮拭面部有养颜祛斑美容的功效。
主治颜面五官的病症,如眼病、鼻病、耳病、面瘫、雀斑、痤疮等。
三、背部刮法
背部由上向下刮拭。
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脉和夹脊穴。
背部正中线刮拭时手法应轻柔,用补法,不可用力过大,以免伤及脊椎。
可用刮板棱角点按棘突之间,背部两侧可视受术者体质、病情选用补泻手法,用力要均匀,中间不要停顿。
1.循行路线
刮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夹脊穴,从大椎刮至长强。
督脉位于后正中线;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处;夹脊穴位于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
见图8。
2.适应证
刮拭背部可以治疗全身脏腑的病症,如刮拭胆俞可治疗黄疸、胆囊炎、胆道蛔虫、急慢性肝炎等;刮拭大肠俞可治疗肠鸣、泄泻、便秘、脱肛、痢疾、肠痈等。
背部刮痧还有助于诊断
疾病,如刮拭心俞部位出现压痛或明显出痧斑时,即表示心脏有病变或预示心脏即将出现问题,其他穴位类推。
2.适应证
胸部主要有心、肺二脏,故刮拭胸部,主治心、肺疾患,如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
另外可预防和治疗女性乳腺炎、乳腺癌等。
2.适应证
腹部有肝胆、脾胃、膀胱、肾、大肠、小肠等脏腑,故刮拭腹部
可治疗以上脏腑病变,如胆囊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呕吐、胃痛、慢性肾炎、前列腺炎、便秘、泄泻、月经不调等。
五一收假第一天上班族应知的按摩保健养生法益优网2015-05-04 08:19我要分享在这个越来越注重健康的时代,人们对养生知识的渴求与实践也日益花样繁多。
在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保健中,有相当多的人痴迷于穴位按摩。
但认准穴位是个“技术活”,按准了,保健长寿;按不准,则可能适得其反。
本期,我们请专家帮您找了个捷径:掌握以下6个保健区,就算只是随便揉揉,也能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最易操作:小腹和脚底揉小腹,有助健脾胃。
肚脐是精气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医里的一个重要穴位“神阙”。
周围分别还有中脘、关元、气海等穴,轻轻揉按,对调整人体气血、改善体内脏腑功能都有好处。
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刘德泉告诉,中医一直提倡“腹宜常揉”的保健方法,讲究的就是在醒后、睡前分别揉按小腹周围,长期坚持,可增加肠胃蠕动、增强脾胃功能。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湖德建议,还可以在饭后进行腹部按摩,将手心放在肚脐,采用逆时针和顺时针交替的方法轻揉肚脐及四周,对消化有促进作用。
对小腹进行适当的热敷也能达到保健效果。
敷时,可用略高于体温的热水袋或热毛巾,轻轻敷在肚脐上,数分钟后取下,每天坚持敷1-2次。
如果在室外,可把温热的手放在肚脐附近热敷。
捏脚底,促进血循环。
脚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此处穴位较多,有成千上万个末梢神经,与人体各个脏器的健康密切相关,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张湖德认为,隔两三天用热水泡泡脚,每次半小时,是非常简便易行的一种保健方法,可以起到温经通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如果能在泡脚水中加入一些有助气血运行的中药,效果会更好。
如将当归、红花、三七,川穹、丹参各少量包进纱布,做成中药包,提前放入热水浸泡,约半小时后即可泡出药效,而后还可加点白酒或醋。
有失眠问题的人,特别推荐一试。
刘德全则建议,在看电视的同时,用一侧手掌的大鱼际(手掌上大拇指与手腕间的突起处)揉按对侧脚底的涌泉穴,既有保健作用,还能活动手脚。
此外,使用足部按摩器,或弯弯脚趾、经常散步、踩鹅卵石等,都有促进脚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常见疾病的刮痧治疗(一)项痹病(颈椎病)项痹病是以颈项强痛,向上肢放射,手指麻木,上肢无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多因肝肾不足、外伤劳损、感受外邪,致气血瘀滞、筋骨失养所引起。
本病依据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疏筋活络,通痹止痛。
【操作步骤】刮痧治疗项痹病时刮拭的主要部位为头部、颈肩部和上肢。
1.刮头部:患者取坐位。
采用梳刮法,从前额发际处及双侧太阳穴处向后发际处做有规律的单方向刮拭,使头部放松。
注意重点刮拭太阳、百会和风池穴。
2.刮颈肩部:患者取坐位,低头向前倾;术者一手扶持患者头顶部,保持头部相对稳定,另一手握持刮痧板刮拭。
①刮颈部正中:用直线刮法轻刮颈部正中督脉循行区域,从风府穴向下刮过大椎穴下至陶道穴,刮10~20次为宜;身体消瘦、颈椎棘突明显突出者,宜用刮痧板的边角由上向下依次点压按揉每一个椎间隙3~5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②刮颈部脊柱两侧:用直线刮法重刮颈部脊柱两侧膀胱经循行区域,从天柱穴向下刮至风门穴,每侧刮拭20~30次为宜,风门穴可采用点压法、按揉法。
③刮颈部外侧:用轻刮法、弧线刮法刮拭颈部左右两侧胆经偱行区域,从风池过肩井,每侧刮拭20~30次为宜,肩井穴可采用点压法、按揉法。
3.刮上肢:患者取坐位,头颈向对侧平旋。
术者用一手牵拉前臂,另一手握刮板,刮拭上肢沿手阳明大肠经脉循行区域,由肩上的肩髃向下刮过曲池至合谷,每侧刮10~20次,肩髃、曲池穴位处可重刮,合谷穴处宜用刮板棱角点压按揉3~5次。
(二)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肩凝症是以肩部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多因外伤劳损、肝肾阴虚、感受外邪,致气血瘀滞、筋脉失养所引起。
本病依据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解痉定痛。
【操作步骤】刮痧治疗肩凝症时刮拭的主要部位为颈肩部、上肢和下肢。
1.刮颈肩部:患者取坐位。
①刮颈部正中:用轻手法直线刮拭颈部正中督脉循行区域,从风府到大椎穴,刮10~20次即可;若肌肉薄弱,棘突明显者,可用刮板棱角点压按揉椎间隙,自上而下,每个间隙按压3~5次。
刮痧能治什么病4种常见疾病选刮痧治疗1、感冒感冒是呼吸道常见疾病,四季均可发生。
主要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卫外功能减弱而导致风寒、风热、暑湿外感。
常见有头痛、四肢酸痛、发热、畏寒、乏力、鼻塞、流涕、咳嗽。
部分患者还伴有食欲差、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
刮痧部位:头部:以头顶(督脉:百会穴)为中心,分别向前(至前额神庭穴)、后至枕骨凹处(胆经:风池穴)、左、右刮拭(至太阳穴);:(咳嗽)--由内而外(任脉:天突至中府穴);腹部:(呕吐)--肚脐上4寸(任脉:中腕);小腿外侧:(胃经:足三里穴);颈部:(发热)--第七脊椎处(督脉:大椎穴),屈肘直角横纹外(大肠经:曲池穴);脊椎:(发烧)--脊椎两侧(督脉--华佗夹脊穴),第二胸椎旁开两指(膀胱经:风门穴);手臂:(鼻塞)--手腕横纹桡内侧上7寸处(肺经:孔最穴),点按鼻翼外凹处(大肠经:迎香穴)。
2、头痛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发于各种急、慢性疾病,如感冒、高血压、颈椎病、发热性疾病、颅内、五官等疾病均可导致。
多为风邪袭入经络,肝阳上亢,气血亏损以及淤血阻络。
神经性头痛系长期焦虑、紧张和疲劳;偏头痛是颅脑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头痛往往伴随恶心、呕吐、冷汗、面色苍白等。
刮痧部位:头部:以头顶(督脉:百会穴)为中心,分别向前(至前额神庭穴)、至后后发际边凹处(膀胱经:天柱穴)、左、右刮拭(至太阳穴);肩部:双侧肩周部(从上向下至肩井穴);上肢:双外侧(大肠经:从合谷穴向上至肩部);疼痛重者加阿是穴(痛处)。
》》精彩阅读:刮痧虽有好处但8类人不能刮3、高热可见于多种疾病,如病毒、细菌感染引起,发热在38c左右或以上者,主要表现为体温高,怕冷、咳嗽、面赤、烦躁不安等。
阴虚症多引发。
刮痧部位:头部:两眉间(任脉:印堂穴),鼻下(督脉:人中穴),十指尖(十宣)放血;颈部:颈椎下第七棘突下(督脉:大椎穴)、肺腧;背部:脊椎两侧(督脉--华佗夹脊穴),第二胸椎旁开两指(膀胱经:风门穴);上肢:手臂外侧屈肘处:(大肠经:曲池穴),左右手拇、食指交叉拇指尖处(大肠经:合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