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面积单位说课稿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面积单位说课稿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面积单位说课稿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面积单位说课稿

《认识面积单位》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面积单位》。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和教法、学法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在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提供了思维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来展开的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指一指,看一看,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情感目标: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成功体验,感受数学的价值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说教法、学法

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它遵行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识的起点。教学中要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直观经验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两把不同的尺子,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2、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长度)大小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来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

(二)探索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的面积

(1)观察身边的很多物提,比如黑板、红旗、桌椅、书本等,让学生指出他们的表面在哪?

(2)让学生比较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物体便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板书)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1)课件出示各种规则及不规则封闭图形,让学生说出什么是封闭图形(2)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比的过程,归纳出观察、重叠等数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3、归纳面积的概念:

通过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和封闭图形大小的认识,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面积的概念。

(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重叠无法直接比较,激发认识冲突,怎么办?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a、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b、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学生操作。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比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a、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b、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宽,再摆出长,计算几个几。

(5)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和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最合适。

(6)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设计意图: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要求自学第73、74页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

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试一试:1平方米的土地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设计意图:面积单位的指定不需要学生的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画、找、试等活动中,充

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四)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1、第74页“做一做”第1题。

2、第76页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3、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和环保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五)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

六、说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表面

或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

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设计意图:面积的概念和常见的面积单位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这样板书不仅突出教学重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概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教案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42—44页.本节课主要是让孩子们在 活动中体验、体会“面积”的含义.在活动中探索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做 数学”中来理解数学.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我依据这样的教学理念来 设计本课.主要通过摸、比、说、摆、剪、画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来进行教学. 从生活中的面积——实物中的面积——图形中的面积——生活中的面积.来引导 学生实现“面积”的知识建构.实现从实物到抽象的认识过渡.建立“面积”的 空间观念.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本册教学用书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基于学生对“空间与图形” 领域的认识基础.我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出发.以学生自己的空间知觉和体验为基 础来认识面积的含义.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充分感知和体验的实践机会.为此.我为学生提供了“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摆一摆、剪一剪、画一画”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 比较策略的多样性.依据《数学课标》中提出的“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的要求和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特点.我确立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初 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初步的策略意识. 3、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意识以及热爱生 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数方格.知道面积的大小.为学习面积单位、面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熊凤娟汤龙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测量,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几个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3)学生能正确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物体面积的大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1厘米2、1分米2、1米2的实际大小,并对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正确的表象。 (2)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什么是面积? 2、学生回答。(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出示数学课本的表面、粉笔盒的表面及黑板的表面,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 的大小。 4、学生回答。(黑板表面最大,粉笔盒表面最小。)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那大家想不想知道用什么来表示数学书表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个新的面积单位。(板书课题:认识面积单位) (二)新课导入

1、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学生观察。(正方形边长为12厘米, 分成36个面积为4厘米2的小方格,长方形长24厘米,宽6厘米,分成16个面积为9厘米2的小方格。) 2、首先请三、四组同学闭上眼睛,一、二组同学观察正方形,数出有多少个小 方格。 (一、二组同学观察后数出有36个小方格) 3、再请一、二组同学闭上眼睛,三、四组同学观察长方形,也数出有多少个小 方格。 (三、四组同学观察后数出有16个小方格) 4、请学生根据观察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哪个大?(学生讨论) 5、生1:正方形的面积大,因为正方形的小方格多。 生2:长方形的面积大,因为长方形的小方格大。 生3:都不对,正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没有办法比较,因为两个图形的小方格不一样大。 6、那为了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应该怎么办? (应该把两个图形的小方格变得一样大,再数方格比大小,也就是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比较) 7、我们将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定义为1厘米2,读作1平方厘米,并 在黑板上板书,学生一起读两遍。 8、想一想你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厘米2?(学生讨论) (指甲、橡皮、大头钉)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练习题及答案 学习要求:掌握面积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进率。 学习要点: 面积: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它们的面积。测 量或计算面积时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 厘米 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面积与周长的对比: 1、面积是图形面的大小.周长是图形四周的长度。 2、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周长的单位是米、分米、厘米。 3、面积的计算公式是长×宽.周长的计算公式是×2 土地面积单位:计算土地的面积常用平方米和公顷作单位。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练习: 一、填空 1、根据下面的测量要求.说出用长度单位还是用面积单位。 火柴盒面的大小课桌面的宽 教室的高黑板面的大小 2、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数学课本长20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铅笔盒长19 课桌高70 一个学校的面积是一间教室的面积是50 3、右图中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算一算. 涂色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4、有一块边长是5分米的正方形玻璃.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5、平方千米= 公顷00公顷= 平方千米 4平方米= 平方分米 12000000米= 公顷=平方千米 6、 0米=分米=厘米35平方米=平方厘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1400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口算下面各题 13×4000÷240×800 40÷40 17×300 6300÷3080÷7030×40 16×500 125×8 三、应用题 1、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 2、拿一张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纸板.剪下一个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右图是一块正方形的园地.中间有一正方形的花坛.周围是草坪。算出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小学的操场原来长120米.宽40米。后来长增加10米.宽增加15米。现在操场的面积是 多少平方米?比原来增加多少平方米? 5、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4厘米.它的长是12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6、一个占地400公顷的长方形植物园.长800米。它的宽是多少米? 7、给一块16公顷的水田插秧.8天插完。按照同样的速度.给一块10公顷的水田插秧.需要 几天才能插完? 8、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60平方米。如果它的边长都是整数.它的长和宽可能是多少米? 9、一块长16米.宽5米的长形阔叶林.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天它能制造氧气6000克.每天1平方米阔叶林能制造多少克?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限时作业 第四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 基本练习: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厘米8米15米分米 厘米 2.单位换算。 6平方米=平方分米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00平方分米=平方米

认识面积单位练习题

大小 2. 火柴盒的面积大约是 ( ) A 1 平方厘米 B 1 平方分米 C 1 平方米 3.1 平方米和 1 米的大小 ( ) A 1 平方米大 B 1 米大 C 不能比较 1、大拇指指甲的面积大约是 1( ) 2、一粒纽扣的面积约是 2 ( ) 3、计算机键盘上一个按键面的面积大约是 4、 成人一个手掌面的面积约是 1( ) 5、一张餐桌桌面的面积约是 1( ) 6、一个教室地面的面积约是 48( ) 7、粉笔盒一个面的面积约是 1( ) 8、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 40( ) 9、数学书封面大约是 3( ) 10、一枚一角的硬币一个面的面积约是 11、一个花坛的面积大约是 60( ) 12、一枚邮票的面积是 4( ) 13、一张床的面积大约是 3( ) 14、电脑显示器屏幕的面积大约是 12( 二、选择题 1. 物体表面或围成平面图形的 ( ), 、填写合适的单位 1( ) 叫它的表面积 . C 1( ) A 多少 B 长宽

三、填空 1.常见的长度单位有:( )、( )、( )、( )和( )。 )。 2.常见的质量单位有:( )、( )和( )。 3、常见的面积单位有:( )、( )和( ) 4. 一支铅笔约长 185( )头牛重 1 吨。 5. 一头牛重 500千克,( 6. 9千克=()克 4000千克=( )吨8 吨=()千克 4000千克=() 吨 6 千克=()克 7.在O里填上“〉”、“<、 = 。 2吨+ 4吨O 6000千克1500 千克O 2吨 2500千克O 3吨 1 吨5千克O 1050克 990克01千克 6 吨O 6000千克 8、算一算。 1吨—600千克=() 千克 480 克+ 520 克=() 克= ( ) 千克 3千克+ 500克=() 克 250 千克的 4 倍重是 ( )吨 10、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袋牛奶重 250( ) 一个鸡蛋重约 50( ) 回形针长约 3( ) 一本小学生字典厚 4( ) 李明体重 35( ) 一只公鸡重 3( )

面积单位的认识

第5单元面积 第二课时面积单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会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表示常见物体的面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难点】 1.由直观到抽象地区别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 2.会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表示常见物体的面积。 课前准备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各一个,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面积,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 预设生:物体(忽略高度)的表面或封闭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新课导入】 师:比较面积都有哪些方法? 预设生:直接观察、重叠、摆小正方形、数格子…… 1.师: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下面三个图形,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

预设生:第2个图形面积最大,第1个图形面积最小。 2.师:有2个图形,一个有9格,另一个有15格,可惜看不见,你认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呢? 预设生1:15格的面积大,9格的面积小。 生2:不知道格子大小是否一样,不好比较。 (PPT课件出示下面2个图形) 师:现在你发现什么了吗? 预设生:格子大小不一样,不能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图形的大小。 师:对,数格法虽好,但是用大小不一样的方格去测量面积的大小,就难以得出正确的答案。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 预设生:必须统一规定方格的大小。 师:真聪明,这个统一大小的方格,我们把它叫做面积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单位。(板书课题:面积单位的认识) [设计意图] 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新知构建】 学习例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认识1平方厘米。 (1)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中取出那张最小的正方形纸片。先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再用手摸一摸这个面的大小,这就是1平方厘米面积的大小。然后闭上眼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板书: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指甲面的大小、一颗扣子面的大小,开关按钮的面的大小)(补充板书:指甲面的面积) (3)先估一估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2题的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少平方厘米,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师:计量较小的图形的面积常用平方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平方分米。 (1)学生动手操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桌面(不用量完),请学生谈感受。 预设生:1平方厘米的面积太小了,量起来很不方便,如果能换一个大的面积单位来量就好了。 (2)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板书: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学生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看一看,用尺子量一量边长,摸一摸,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有多大。 (4)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近似1平方分米? 预设生:大人的手掌面、粉笔盒面或墙上的开关盖面……(补充板书:大人的手掌面) (5)请学生和同桌一起伸出手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然后拿出剪刀,用这张白纸,剪出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同学们能剪好吗?注意:不要用正方形纸片去比,也不要用尺子去量。 (6)请大家从学具袋中再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与你剪的比一比,自己评评剪得怎样。 (7)学生4人一个小组,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3.认识1平方米。

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案

认识面积 教学内容:教科书61-6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学会用观察、重叠、图形单位等方法比较测量面积的大小。 2、经历不同图形做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正方形做面积单位做合适,通过细心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团结合作、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比赛用图,方格纸,圆片、三角形、正方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涂色比赛,制造冲突 1、进行涂色比赛。请一名同学上台来涂,最快涂完的获胜。 (台上)(台下) 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涂色比赛的活动,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探

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引出“面”的概念。) 二、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1、初步认识面积 (1)摸一摸,认识面。 学生边说边摸一摸自己看到的面。 (2)比一比,知大小。 比较自己看到的面。 (3)观察教室中黑板的面和地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积大。(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 (2)列举其他物体的面积,并比较面积的大小。 (3)比较橘子和足球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比一比使学生感知面积,并理解曲面也有面积) 3、说明封闭图形的面积 (1)如果把桌面画在屏幕上是什么图形? (2)物体的表面还有可能是哪些图形? 出示图形:

三年级下册数学 认识面积

第1课时认识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难点: 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两个长方形,一个长4dm,宽3dm;另一个长10dm,宽1dm。 谈话:这是两块菜地,狮子大王要把这两块菜地分给山羊和狐狸,忠厚的山羊让狐狸先挑选,狐狸急急忙忙挑了这一块(后一块长方形),狐狸这次占到便宜了没有呢?(学生发表意见)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 ①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③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呢的面积。 (2)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①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课本的封面呢? ②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3)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摸了以后你认为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4)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 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5)出示第58页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问:这是两个什么图形?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6)分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讲述:你们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是两种很好的比较方法。从比较结果我们看出,在这两个图形中,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这也说明了平面图形的面积也有大有小。 2.教学例2。 (1)出示两个长方形。 问:你们能想办法比出这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吗? (2)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3)谈话:请每个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一比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9页“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这是从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图形,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吗? 指名回答,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在课后从中国地图上再找出一些省份来比较。 2.完成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第4题的图形,提问:下面的图形哪个面积最大?为什么?用什么办法比较四个图形的面积?(数方格)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数方格,并比较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教师提示:碰到半格的,可以将两个半格看成1格。 3.完成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中的平面图,提问:这是美丽的校园平面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设计

《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出示后塍小学校园图片:告诉学生学校占地面积大约有1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2)出示后塍高中图片:告诉学生学校占地面积大约有4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3)说一说:看了这两句话,可以知道什么? (4)出示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馆“鸟巢”图片并说明:“鸟巢”占地面积大约有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5)出示北京奥运会游泳中心“水立方”图片并说明:“水立方”占地面积大约有12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6)师:我们本来可能并不了解“鸟巢”和“水立方”的具体大小,现在通过这样的“打比方”的方法,你对它们面积的大小是不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你平时在生活中听过或用过这样的打比方的方法吗?今天,我们就从打比方入手,学习新的知识。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提出问题:如果妈妈问我们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你准备用什么东西来打比方呢?那就让我们用桌面上的物品来铺整个桌面,看看课桌面的面积到底有多少个这种物品的大小吧!(指导:请你们用这些东西把课桌铺满,注意只能选择一种东西。)

2.学生用各种物品铺课桌面 3.组织交流 (1)问: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用什么物品来铺桌面,你的桌面面积大约有几个这种物品那么大? (2)纸杯那么多,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3)师:我们用这些物品铺在桌面上,能形象地说明桌面的面积有多大。看看我们数出来的数,你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4)小结:相同的桌面,用不同的物体来铺,铺出的面积数却不同。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统一的测量面积的单位。(板书课题:面积单位),可以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面积作面积单位。 三、认识平方厘米 1.学 (出示1平方厘米的模型)这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板书:1平方厘米)请大家也拿出这样一个模型。观察一下,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是什么形状的?请用直尺量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板书: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平方厘米可以用符号“cm ”来表示。(板书:cm )看到“cm ”与看到“平方厘米”是相同的,就读“平方厘米”。请用笔

最新整理认识面积单位教案

认识面积单位教案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测量,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几个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3)学生能正确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物体面积的大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1厘米2、1分米2、1米2的实际大小,并对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形 成正确的表象。 (2)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什么是面积? 2、学生回答。(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出示数学课本的表面、粉笔盒的表面及黑板的表面,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4、学生回答。(黑板表面最大,粉笔盒表面最小。)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那大家想不想知道用什么来表示数学书表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个新的面积单位。(板书课题:认识面积单位) (二)新课导入 分成36个面积为4厘米2的小方格,长方形长24厘米,宽6厘米,分成16个面积为9厘米2的小方格。) 2、首先请三、四组同学闭上眼睛,一、二组同学观察正方形,数出有多少个小方格。(一、二组同学观察后数出有36个小方格) 3、再请一、二组同学闭上眼睛,三、四组同学观察长方形,也数出有多少个小方格。(三、四组同学观察后数出有16个小方格) 4、请学生根据观察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哪个大?(学生讨论) 5、生1:正方形的面积大,因为正方形的小方格多。生2:长方形的面积大,因为长方形的小方格大。生3:都不对,正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没有办法比较,因为两个图形的小方格不一样大。 6、那为了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应该怎么办?(应该把两个图形的小方格变得一样大,再数方格比大小,也就是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比较) 7、我们将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定义为1厘米2,读作1平方厘米,并在黑板上板书,学生一起读两遍。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doc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42—44。 教材分析:《面积》单元内容属于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测量”。“面积单位”是在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能够初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的“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是本节课学习面积单位的知识基础。本节课教材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使学生认识到测量标准不同则测量结果不同,引出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于是引入面积单位。因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所以要根据需要认识不同的面积单位,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这些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并能在感知体会中合理运用这些单位进行直接计量。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与面积单位有关的常识,如:我家的面积是100平方米,每平方米的房价是5000元等,但学生头脑中并没有形成面积单位的概念,在学生看来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更抽象、更不易理解。因此,在认识面积单位时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或者生活中找到与面积单位大小相近的面,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和记忆面积单位,会让学生较快地在头脑中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学生建立面积单位表象后,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单位估计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大小,在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更加深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理解三个面积单位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2 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理解它们的含义。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1 2cm×5.9cm(蓝色)、2cm×6cm(绿色)、3cm×4cm(红色)长方形各一个,1cm×1cm正方形和1cm×1.5cm长方形若干,圆形若干(每个小组一套) 2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每个学生一个 3 1平方米的正方形教师准备一个 4 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从实际测量产生测量结果的矛盾来引导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又从测量的可操作性产生需要,认识不同的面积单位;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操作和感知认识面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联系身体的某一部分或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理解和记忆面积单位,并在头脑中建立面积单位的表现。 教学策略:动手操作、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①引导学生比较绿色的长方形(2cm×6cm)和蓝色的长方形(2cm×5.9cm)的面积的大小。师: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下面,请看老师这儿有两个长方形,猜测一下,它们的面积哪个大? 生1:绿色的长方形的面积大。

《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面积单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知道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 2.能根据物体表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并能运用面积单位估计物体表面的面积。 3.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课堂实录】 (一)导入面积单位 师:老师给同学们每人发了一张方形纸,你知道自己的数学书的表面积有多大吗?请同学们在方形纸上面画上格子,再数一数数学书占这张纸的面积是几个格子。 (让学生自由地在纸面上画格子。学生根据自己画格子的情况汇报自己的数学书面积是几个格子。)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比较一下你们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有的同学的格子多,有的同学的格子少?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 (通过讨论让学生意识到,因为每个人画的格子大小不同,因此不能根据格子的多少来判断面积的大小,只有格子的大小相同时才能根据格子的多少判断面积的大小。)

师:如果把一个格子看作一个面积单位,那么只有统一了面积单位才能更准确地知道面积的大小。 (二)认识面积单位 (让学生试说自己知道的面积单位,并试着用肢体语言说说这个面积单位有多大。在学生试说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认识平方厘米 (1)让学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并测量它的边长。 师: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写作1厘米2,或者1cm2。 (2)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比一比,你身体哪一部分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1平方厘米的大小。)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通过列举生活中1平方厘米的面积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的表象,在列举的时候要注意让学生把面积单位同长度单位和体积单位区分开来。) (3)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测量一下邮票的面积是几平方厘米。 (4)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应该用平方厘米做单位? (让学生体会到测量较小的面积可以用平方厘米做单位) 选择身边一个较小的物体测量它一个面的面积。 (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测量一下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在学生露出为难神色或提出有困难的时候教师指出:“测量课桌面这样较大的面积,用平方厘米不是很方便,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 2.认识平方分米 (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么你知道1平方分米有多大吗? (如果学生能说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并剪一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1平方分米写作:1分米2或1dm2

三年级下册面积的认识

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大悟县礼山学校黄丽萍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1—62页的例1、例2及相关内容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学习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学习准备:比赛用图、学具(方格纸、圆片、正方形、三角形等)、课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班级大扫除,我们给两个同学分配了劳动任务,一个擦展板,一个擦黑板,哪个同学先完成任务呢? 这样比赛公平吗?他擦得黑板哪个地方大?

(劳动比赛,引出面) 二、合作探究 1.初步认识面积。 请同学们伸出手掌来,摸一摸你们数学书的封面(手要贴着封面,慢慢摸封面全部),同样的方法摸一模你们的桌面,这两个面哪个大?咱们刚才说的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 请同学们观察黑板面和桌子的表面,说一说哪一个面比较大?这些面有的大有的小,物体表面的大小我们给他起个名字就是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 教师举例说明:同学们看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请学生边摸边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 (2)你还能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的物体的面积吗? 3.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摸一摸,说一说字典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把字典的封面画在黑板上,是个什么图形?长方形的面积在哪里? 【找出封闭的和不封闭的展示,引导学生知道封闭图形才有面积】 (3)再看大屏幕以前学过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还有

完整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讲义

学校有一个正方形的花坛,四周种了一圈篱笆。篱笆的总长是24米,【例1】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分析与思考】想一想,篱笆的总长是24米,那么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练一练】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0分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一个正方形的游泳池,在游泳池的四周贴上瓷砖,瓷砖的总长400米,那么这个游泳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例2】用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菜地,一边靠墙(如图),篱笆共长54米, 求菜地的面积。 【分析与思考】要求长方形菜地的面积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菜地的一面是墙,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呢? 【练一练】 1、用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一面利用16米长的墙,篱笆的总长是40米。求养鸡场的面积。 2、小明用一段铁丝,围成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后又用这根铁丝围成了一个正方形,求围成的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例3】希望小学准备建一个周长22米的花圃。如果它的长和宽都是整米数,你能设计几种不同的花圃吗?面积分别是多少?怎样围面积最大? 【分析与思考】花圃的周长是20米,可以知道它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是多少米? 【练一练】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厘米。如果它的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那么它的长和宽各有多少种不同的值?面积分别是多少?

2、要围一个面积为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如果长和宽都用整厘米数,那么怎样围所用材料最少? 【例4】一张长方形的纸长25厘米。宽13厘米,先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从余下的纸片中再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最后余下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 【分析与思考】画图看看,每次剪下最大的正方形后剩下图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练一练】 1、一张长15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余下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2、一张长方形的纸长32厘米。宽15厘米,先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从余下的纸片中再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最后余下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 竞技台 1、用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篱笆的一面利用10米长的墙,篱笆的总长是36米。求养鸡场的面积。 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6分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36平方厘米,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面积的认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面积的认识 1.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例外层次的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四个详尽实例,通过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例外的形状。 〖课堂实录〗 (一)活动一: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1.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 师:数学书和练习本比,哪个大?你是怎样比较的?比较它们哪一部分的大小呢? (学生拿出数学书和练习本进行实际的比较,并观察、触摸所比较的部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书比练习本大,实际上是指数学书的表面比练习本的表面大。) (板书:物体的表面。) 2.比较教师的手和学生的手 教师与学生对掌相击。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认识到教师的手掌面比学生的手掌面大。) 3.比较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 师:谁大谁小? (学生观察、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为面积概念的引入创造条件。) 师:大家刚才比较的这些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叫作面积。 (板书:面积) 师:根据我们刚才比较的过程,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板书: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二)活动二:比一比,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学生拿出附页2中已剪好的图5,观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师:这还只是你们的猜测,如何确凿地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动手试试吧!可以借助你带来的工具哦!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画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法,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三)活动三:创意大比拼,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例外的形状 创作要求: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确凿而有创意。 (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活动思考:通过这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各异。)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重要知识点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长方形: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求长:长=长方形面积÷宽已知周长求长:长=长方形周长÷2-宽 求宽:宽=长方形面积÷长已知周长求宽:宽=长方形周长÷2-长 正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边长:边长=正方形面积÷边长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4 5、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6、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7、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A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8、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归类: 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的长度等等)

什么样的问题是求面积?或与面积有关?(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给课桌配桌布、洒水车洒到的地面、某物品占地面积、买玻璃、买镜子、买布、买地毯、铺地砖、裁手帕等等) 2、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的剪或拼。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新的图形后的面积与周长。从一个图形中(通常是长方形)剪掉一个图形(最大的正方形等)求剪掉部分的面积或周长、求剩下部分的面积或周长。要求先画图,再标上所用数据,最后列式计算。 3、刷墙的(有的中间有黑板、窗户等):求要用到的面积等于大面积减去小面积。 4、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 测量房间、菜园、教室、操场的面积通常用平方米为单位。 5、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 10000平方厘米

《认识面积单位》教案

三下《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知道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 2.能根据物体表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并能运用面积单位估计物体表面的面积。 3.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点: 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教学难点: 建立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表象。 教材分析 “面积单位”是在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能够初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的“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是本节课学习面积单位的知识基础。本节课教材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使学生认识到测量工具不同则测量结果不同,引出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于是引入面积单位。因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所以要根据需要认识不同的面积单位,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与面积单位有关的常识,但学生头脑中并没有形成面积单位的概念,在学生看来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更抽象、更不易理解。因此,在认识面积单位时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与面积单位大小相近的面,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和记忆面积单位,会让学生较快地在头脑中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学生建立面积单位表象后,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单位估计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大小,在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更加深刻。 教具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片。 学具准备:剪刀、方格纸、长方形卡片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面积,谁来说说什么是面积?比较面积都有哪些方法? 你能说说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格吗?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 扶余市增盛镇中心小学王富玲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比较几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一起来观察教室,(出示教室图片)从图中你看到了那些物体呢?(有我们熟悉的课桌、椅子、讲台等等)这些物体上都有很多面,比如这是桌面,你还能找到那些物体的表面?(我们找到了黑板表面,们的表面,国旗的,电视的,地砖的表面) 二、内容研讨 1.你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面,比如说课本的封面,文具盒的表面等。 2.请你伸出手摸一摸身边物体的表面,感受它们的大小。 3你发现了吗?⑴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观察一下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说一说哪一个面比较大?看一眼就知道了黑板面比国旗面大,这种用眼睛观察的方法好做观察法,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国旗面的面积。 ⑵你能像这样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吗? ()表面的大小就是()的面积。 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 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⑶摸摸你的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字典侧面的大小就是字典侧面的面积 ⑷摸摸你的笔筒的底面和侧面,说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笔筒底面的大小就是笔筒底面的面积。 笔筒侧面的大小就是笔筒侧面的面积。 ⑸摸摸苹果和篮球表面的面积和侧面,说说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单元练习题

周末练习 班级:姓名: 一、细心填一填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8厘米,它的周长是(),面积是()。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0分米,周长是()分米,面积是()。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7平方米=()平方分米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40平方米=()平方分米 8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500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米=()厘米 36米=()分米=()厘米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间教室地面面积约60()。(2)一支钢笔长15()。 (3)手机屏幕的面积约是2()。(4)一张邮票的大小约6()。 (5)冰箱占地5600()。(6)小明的身高是130() 5、填“<”“>”或“=” 600平方分米()7平方米 36平方分米()3600平方厘米 40平方分米()4平方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二、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 边长是10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2. 教学楼的占地面积约540平方分米。() 3. 一个1平方米的长方形与一个100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面积相等。 ()

4. 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也一定相等。() 5.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A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长方形,长是2分米,宽是8厘米,它的面积是() A、16平方厘米 B、16平方分米 C、160平方厘米 2、一个正方形有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 A、3 B、9 C、12 3、在一个边长为8米的正方形花坛里,每平方米种4株菊花,这个花坛一共能种()株菊花。A、64 B、32 C、256 4、10平方分米的长方形里面可以放()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A、10 B、100 C、1000 5、小彬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最大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们的面积() A、长方形的大 B、正方形的大 C、无法比较 四、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在下面画出两个面积是20平方厘米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五、解决问题 1、配一块与边长80厘米的方桌的桌面同样大小的玻璃,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习题

一、填空题 1、填空题: (1)长方形的面积=( )×( ) ;正方形的面积=( )×( );正方形的周长=()×()(2)长方形的长16厘米,宽12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3)正方形的边长是8分米,它的面积是(),周长是()。 (4)计算面积要用()单位,计算长度要用()单位 (5)正方形的边长是()分米,面积是4平方分米,周长是()分米。 (6)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40平方米,长是8分米,宽是()分米。 (7)长方形的长是12米,宽是长的一半,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面积是( )。 (8)正方形的面积=( ) (9)周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 (10)物体的表面或( )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 ) 和( )。(11)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它周长扩大()倍,面积扩大( )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2)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它的边长是()厘米,周长是() (13)在括号里上适当的单位。 黑板约长4();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是7000();小明身高约128 ();我国的陆地面积大约是960();小华腰围约();数学书的封面大约是320();一枚邮票的大小是4();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是();数学书厚约8();教室地面约56();小红家的楼房面积大约是123();一张课桌高6();一台电视机的屏幕是20();一枚5角硬币面积大约15( );操场的面积约是3600();一扇门的面积约是2();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约是40( ) ;上海市的面积大约()。 (14)一个正方形,边长是20厘米,它的周长是(),面积是()。 (15)长方形的长是12米,宽是长的一半,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面积是( )。 (16)周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 (17)物体的表面或( )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 )和( )。(18)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它周长扩大()倍,面积扩大( )倍。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1)数学课本的面积是200厘米。( )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4平方厘米。( ) (3)一个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一样大。( ) (4)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那么面积也扩大2倍。( ) 5、小明的房间面积是15米。() 6、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3分米,它的面积是12平方分米。() 7、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8、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9、一个角的面积是10平方分米。() 2、黑板的长是4平方米() 10、把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面积不变。() 11、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24平方厘米()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12.一个长方形,长5分米,宽4分米,它的面积是20分米。() 13.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 14.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增加2厘米,面积也就增加2平方厘米。() 3.应用题 (1)有一块正方形铁板的周长是48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