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滴定NaOH B
- 格式:ppt
- 大小:278.50 KB
- 文档页数:11
酸碱中和滴定一、酸碱中和滴定原理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2.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1)实质:H + +OH -= H 2O(2)原理: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比求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关键:①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的溶液体积; ②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的准确;③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的合理选用) (4)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二、中和滴定所用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三、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指示剂的作用: ①标准液:已知准确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 ②待测液: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 ③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④指示剂的选择:变色要灵敏、明显,一般强酸滴定强碱用甲基橙,强碱滴定强酸用酚酞。
四、中和滴定的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NaOH 为例) Ⅰ、准备:(1)滴定管:————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4.00mL 、23.38mL ①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②洗涤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洗涤2~3次,并排除管尖嘴处的气泡 ③注入标准液至“0”刻度上方2~3cm 处① 酸式滴定管用于盛装酸性、中性或强氧化性溶液,不能盛装碱性溶液或者氢氟酸(它们易腐蚀玻璃)。
② 碱式滴定管用于盛装碱性溶液,不能盛装酸性和强氧化性溶液(它们易腐蚀橡胶)。
④将液面调节到“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一刻度)(2)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不能用待测液润洗Ⅱ、滴定:(4)滴定滴定管夹在夹子上,保持垂直右手持锥形瓶颈部,向同一方向作圆周运动而不是前后振动左手控制活塞(或玻璃球),注意不要把活塞顶出Ⅲ、计算:每个样品滴定2~3次,取平均值求出结果。
Ⅳ、注意点:①滴速:滴加速度先快后慢,后面可半滴,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同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直至溶液颜色变化,且30S内颜色不复原,此时再读数。
酸碱中和滴定要点归纳酸碱中和滴定要点归纳酸碱中和滴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中实验,那么酸碱中和滴定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1.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去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测定完全反应时消耗的酸(或碱)来推算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浓度的方法。
原理:中和滴定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H++OH-=H2O 在滴定达到终点(即酸碱恰好反应)时:n(H+)=n(OH-) 2.滴定管的使用(1)“0”刻度在上,1mL10个格,精确度:0.00mL(2)酸式滴定管用于测量酸性溶液、氧化性溶液、有机溶剂等,碱式滴定管用于盛放碱性溶液。
(3)使用步骤:检漏→洗涤(先水洗-再润洗) →注液→赶气泡→调液面→读数→放液→读数。
3.酸碱中和滴定的仪器用品铁架台、锥形瓶、滴定管夹、滴定管、烧杯、白纸等; 4.酸碱中和滴定的步骤①滴定准备:检漏、洗涤、注液、调液面、读数、量标准液、量待测液、加指示剂。
②滴定操作:左手控制开关,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兼顾流速。
③终点判断:滴入最后一滴,溶液颜色由( )色变为( )色(浅),且半分钟内颜色不恢复原色。
④读数、记录、重复操作2-3次,取平均值。
5.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方法:分析不正确操作引起的V(标) 的变化。
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以测定盐酸的浓度。
①用滴定管量取待测盐酸,该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偏低,②装待测液的锥形瓶洗涤后未干就盛入待测液,无影响,③滴完结束时,用俯视法观察碱式滴定管刻度,偏低④滴定结束后,发现碱式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碱液,偏高⑤滴定开始时,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完毕时气泡消失,偏高⑥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偏高【典型例题】某学生用0.1mol/L 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A)移取20.00mL待测的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cm (E)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完成以下填空:(1)正确操作的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B)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第3课时酸碱中和滴定[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熟记酸碱中和滴定的主要仪器的名称及用途。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计算方法和误差分析。
新课程探究一、酸碱中和滴定1.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1)概念:是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2)原理:在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OH-之间的物质的量相等。
即:c(H+)·V酸=c(OH-)·V碱,由此可计算c(H+),也可计算c(OH-)。
2.主要仪器及使用(1)仪器: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锥形瓶,烧杯。
仪器a是酸式滴定管,仪器b是碱式滴定管。
(2)滴定管的使用方法3.主要试剂(1)待测液;(2)标准液;(3)指示剂(一般用酚酞或甲基橙)。
4.滴定操作(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2)滴定:(3)滴定终点的判断:(以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为例,酚酞作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时,溶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
读数并记录。
5.数据处理为减少实验误差,滴定时,要求重复实验2~3次,求出所用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然后再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纳总结酸碱中和滴定注意事项(1)准确判断滴定终点:最后一滴恰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的改变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
(2)滴定操作要点:左手控制活塞或玻璃珠,右手摇动锥形瓶,两眼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图示仪器Ⅰ准确量取25.00 mL酸性KMnO4溶液B.装置Ⅱ可用于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盐酸的实验C.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待装液润洗2~3次D.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答案 C例2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试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准确称量8.2 g含有少量中性易溶杂质的样品,配成500 mL待测溶液。
称量时,样品可放在________(填字母)称量。
考点45 酸碱中和滴定一、酸碱中和滴定实验1.概念和原理(1)概念依据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原理在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OH-之间的物质的量相等。
即:c(H+)·V酸=c(OH-)·V碱,则c(H +)=c OH-·V碱V酸或c(OH-)=c H+·V酸V碱。
2.主要仪器使用(1)仪器: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锥形瓶,烧杯。
仪器a是酸式滴定管,仪器b是碱式滴定管。
精密度:0.01 mL。
(2)滴定管的使用方法①检查仪器:使用前先检查滴定管活塞是否漏水。
②润洗仪器:在加入溶液之前,洁净的滴定管要用所要盛装的溶液润洗2~3遍。
③加入溶液:分别将溶液加入到相应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0刻度线以上。
④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溶液,然后调节滴定管液面使其处于“0”刻度或“0”刻度以下的某一刻度。
准确读取数值并记录。
3.主要试剂(1)待测液;(2)标准液;(3)指示剂(一般用酚酞或甲基橙,一般不用石蕊,颜色改变不明显)。
4.指示剂的选择(1)原理:由曲线可以看出,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在接近滴定终点时有一个突变过程,在此范围内,滴加很少的酸(或碱),溶液的pH就有很大的变化,能使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明显,所以即使酚酞、甲基橙的变色不在恰好中和的pH=7的点上,但体积差距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图:0.100 0 mol·L -1 NaOH 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 -1 HCl 溶液的滴定曲线。
(2)酸碱指示剂法(只能测定溶液的pH 范围) 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 变色范围(颜色与pH 的关系)石蕊 <5.0红色 5.0~8.0紫色 >8.0蓝色 酚酞 <8.2无色 8.2~10.0浅红色 >10.0红色 甲基橙<3.1红色3.1~4.4橙色>4.4黄色特别提醒 若滴定终点为碱性时,选择酚酞,酸性时,选择甲基橙,中性时,酚酞、甲基橙都行,一般不选择石蕊,变色现象不明显。
酸碱中和滴定1 酸碱中和滴定的定义和原理(1)酸碱中和滴定的定义依据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叫酸碱中和滴定。
(2)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①中和反应:酸+碱→盐+水。
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
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酸碱中和滴定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通过滴定中用去的已知浓度的酸或碱的体积,利用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酸碱之间的计量关系,求得待测碱或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 酸碱中和滴定的仪器与操作(1)仪器酸式滴定管(精确到0.01 mL)、碱式滴定管(精确到0.01 mL)、烧杯、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用来盛装待测溶液)等。
图3-2-3名师提醒(1)酸式滴定管下端为玻璃活塞,能耐酸和强氧化剂的腐蚀,可用于盛装酸性或强氧化性溶液,但不能盛装碱性溶液。
(2)碱式滴定管下端为乳胶管和玻璃珠,乳胶管易被酸性或强氧化性溶液腐蚀,所以碱式滴定管一般只盛装碱性溶液。
(3)滴定管的“0”刻度在最上面,越往下数值越大,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所以滴定管的实际容积大于它的标定容积。
滴定管读数时要精确到0.01 mL。
注意量筒与滴定管的区别。
(4)滴定管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
对于酸式滴定管,先关闭活塞,装水至“0”刻度以上,直立约2分钟,仔细观察有无水珠滴下,然后将活塞转动180°,再直立约2分钟,观察有无水珠滴下,若均无水珠滴下,则不漏水。
对于碱式滴定管,装水后直立约2分钟,观察是否漏水即可。
如果出现漏水或酸式滴定管活塞转动不灵活的情况,应将酸式滴定管活塞拆下重新涂抹凡士林,碱式滴定管需要更换玻璃珠或乳胶管。
(5)滴定管在加入反应液前要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遍,不然滴定管内壁附着的蒸馏水会将反应液稀释,使溶液浓度降低,影响测定结果。
(2)指示剂的选择①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时刻叫滴定终点。
为准确判断滴定终点,必须选用变色明显、变色范围的pH与终点的pH相一致的酸碱指示剂。
3.2.2 酸碱中和滴定练习(解析版)1.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下列操作不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A.用蒸馏水洗净酸式滴定管后,装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B.用酚酞作指示剂滴至红色刚变无色时立即停止滴定C.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NaOH溶液润洗,然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D.将NaOH溶液放入用蒸馏水洗净的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后进行滴定【答案】D【解析】A.用蒸馏水洗净酸式滴定管后,装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标准盐酸被稀释,浓度偏小,造成消耗的V(酸)偏大,根据c(碱)=可知c(碱)偏大,故A错误;B.用酚酞作指示剂滴至红色刚变无色时即停止加盐酸,导致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小,根据c(碱)=c(碱)偏小,故B错误;C.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NaOH溶液润洗,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而后装入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进行滴定,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偏大,造成消耗的V(酸)偏大,根据c(碱)=可知c(碱)偏大,故C错误;D.用碱式滴定管取10.00 mL NaOH溶液放入用蒸馏水洗净的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蒸馏水进行滴定,对V(酸)无影响,根据c(碱)=可知c(碱)不变,故D正确,故选:D。
2.用0.1000mol•L﹣1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酚酞为指示剂,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A.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没用待测液润洗B.酸式滴定管在使用前未用待测液盐酸润洗C.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D.滴定前读数平视,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碱式滴定管的刻度【答案】C【解析】A、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没用待测液润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标准液的体积不变,结果不变,故A错误;B、酸式滴定管在使用前未用待测液盐酸润洗,待测液盐酸被稀释,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导致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分析,则结果偏低,故B错误;C、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导致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分析,则结果偏高,故C正确;D、滴定前读数平视,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碱式滴定管的刻度,导致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分析,则结果偏低,故D错误;故选:C。
酸碱中和滴定滴定的操作过程大致是:首先称取一定质量的试样制成溶液(或者取一定体积的试样溶液),然后通过滴定管将已知浓度的溶液逐滴加到被测溶液中去,根据指示剂颜色的变化而终止滴定。
最后,可通过有关溶液的浓度和所用体积算出被测试样的含量或被测溶液的浓度。
滴定包括中和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络合滴定等。
酸碱中和滴定,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测定酸、碱的含量或酸、碱溶液浓度的滴定方法。
(1)中和滴定的实验程序(以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例)①仪器的洗涤将滴定需用的滴定管、移液管和锥形瓶均洗涤干净,并用蒸馏水洗2~3次。
滴定管、移液管再用少量要盛的溶液洗2~3次,备用。
②滴定的操作在酸式滴定管中注入标准盐酸,使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后,记录起始读数。
(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精确到0.01mL )滴定管的液面用碱式滴定管或移液管量取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加入少量适当的酸碱指示剂(例如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摇匀。
滴定时,在锥形瓶下垫一白纸。
右手沿同一方向摇动锥形瓶,眼睛集中观察瓶内指示剂颜色的变化,以确定滴定终点。
常用的简单方法是:滴入盐酸到酚酞由红色变为浅粉红色,最后刚刚变为无色为止。
此外,还可在滴入1滴盐酸后,酚酞由红色变为无色,再反滴入1滴NaOH 溶液时,酚酞又由无色变红色,即达滴定终点。
如果用NaOH 溶液滴定盐酸(仍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滴入1滴NaOH 溶液后,瓶内溶液由无色变浅粉红色且摇动时在半分钟内颜色不消失,即达滴定终点。
滴定后观测、记录已知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数。
④计算公式: (n 1、n 2表示酸碱元数)。
(2)中和滴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为定量实验,关键要力求实验数值和测定结果准确,尽量减少误差。
为此,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滴定管用水洗净后,必须用标准液润洗后才能注入标准液;⑵滴定前盛标准液的滴定管尖嘴内气泡,必须赶走才能进行滴定;⑶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必要干燥,也不能用待测液润洗;⑷移液管量取待测液时,遵守自流原则,而不能用嘴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