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路线图的中国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78.64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摘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主要分析了绿色建筑技术的现实意义、应用现状和发展策略。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现状;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式大家都很关注,对建筑领域来讲,节能减排的任务意义重大,也很艰巨。
1绿色建筑的概念及特点1.1 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2 绿色建筑的特点绿色建筑视建筑活动为社会活动的主要内容,它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尽可能地减少能源和其他资源消耗,使用过程中尽可能不产生废料及污染物,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它根据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量减少对现有生态和人文环境的破坏;它以生态的观点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和互动发展。
2推广绿色建筑技术的现实意义2.1我国传统建筑业发展模式的环境成本过高首先,资源低水平利用情况严重。
我国每年因生产建筑材料而消耗的各种矿物资源多达50亿吨,能源浪费情况严重。
建筑业耗用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砖瓦砂石等几项材料的生产能耗达1.6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生产的13%。
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冬季采暖消耗的能源达1.3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生产的11%。
其次是环境污染。
我国建筑垃圾增长的速度与房地产业的发展成正比,除少量金属被回收外,大部分成为城市垃圾。
我国已有2/3的城市被垃圾包围,数量巨大的建筑垃圾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压力已成为社会问题。
大量的砂石采集,矿石采掘造成河床、植被、土壤破坏和水土流失。
同时在采掘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残留废弃物和粉尘又造成大气和水体的污染。
绿色建筑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目录申明 (4)一、绿色建筑行业政策背景 (4)(一)、政策将会持续利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 (4)(二)、 绿色建筑行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5)(三)、绿色建筑行业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5)(四)、宏观经济背景下绿色建筑行业的定位 (6)二、绿色建筑行业(2023-2028)发展趋势预测 (6)(一)、绿色建筑行业当下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6)(二)、绿色建筑行业经营理念快速转变的意义 (7)(三)、整合绿色建筑行业的技术服务 (8)(四)、迅速转变绿色建筑企业的增长动力 (8)三、绿色建筑企业战略选择 (8)(一)、绿色建筑行业SWOT分析 (9)(二)、绿色建筑企业战略确定 (10)(三)、绿色建筑行业PEST分析 (10)1、政策因素 (10)2、经济因素 (10)3、社会因素 (11)4、技术因素 (11)四、绿色建筑业发展模式分析 (12)(一)、绿色建筑地域有明显差异 (12)五、绿色建筑行业政策环境 (12)(一)、政策持续利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 (12)(二)、绿色建筑行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13)(三)、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3)(四)、宏观环境下绿色建筑行业定位 (14)(五)、“十三五”期间绿色建筑业绩显著 (14)六、2023-2028年绿色建筑业竞争格局展望 (15)(一)、绿色建筑业经济周期分析 (15)(二)、绿色建筑业的增长与波动分析 (16)(三)、绿色建筑业市场成熟度分析 (16)七、绿色建筑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7)(一)、基础工作薄弱 (17)(二)、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17)(三)、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7)(四)、技术相对落后 (18)(五)、隐私安全问题 (18)(六)、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 (19)(七)、管理效率低 (19)(八)、盈利点单一 (20)(九)、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20)(十)、法律风险 (21)(十一)、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21)(十二)、人才问题 (21)(十三)、产品质量问题 (22)八、“疫情”对绿色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及对策 (22)(一)、国内有关政府机构对绿色建筑业的建议 (22)(二)、关于绿色建筑产业上下游产业合作的建议 (23)(三)、突破绿色建筑企业疫情的策略 (23)九、未来绿色建筑企业发展的战略保障措施 (24)(一)、根据公司发展阶段及时调整组织结构 (24)(二)、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25)1、制定总体人才引进计划 (25)2、渠道人才引进 (26)3、内部员工竞聘 (26)(三)、加速信息化建设步伐 (26)申明中国的绿色建筑业在当前复杂的商业环境下逐步发展,呈现出一个积极整合资源以提高粘连性的耐寒时代。
建筑绿色化的实现路径与技术路线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议题的逐渐升温,建筑绿色化已成为建筑业界的一个重要话题。
在这种背景下,建筑行业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将肩负更重要的责任,如何实现建筑绿色化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建筑绿色化的实现路径和技术路线。
一、什么是建筑绿色化建筑绿色化,并非单纯指一栋房子的颜色绿色。
它指的是建筑物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环境污染并降低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损害,从而更加环保、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建筑。
这种绿色化是在建筑物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各个阶段,结合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各种因素,实现建筑对人和自然的更好适应,并试图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建筑绿色化的实现路径建筑绿色化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宏观政策、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和后续运营管理。
1. 宏观政策宏观政策包括国家和地方有关建筑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政府部门应当出台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建筑绿色化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金保障。
2. 建筑设计从设计上考虑建筑绿色化,对后续建筑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筑设计应当优化建筑的结构和立面设计,采用导热系数较低、保温隔热性能较好的建筑材料。
同时建筑设计应采用太阳能和灰水回收等新型技术,合理利用能源和水资源,优化建筑的气候环境条件,提高建筑的自然舒适度,并降低碳排放量。
3. 施工管理建筑绿色化的实现需要积极探索新型的施工管理方法,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管和控制,落实施工质量控制,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
4. 后续运营管理建筑绿色化的实现需要建立科学的运营管理机制,对建筑进行专业的运营管理和维护,合理地利用能源和水资源,保持建筑设施的良好状态,减少环境污染。
三、建筑绿色化的技术路线建筑绿色化技术路线包括建筑节能技术、绿色建筑材料技术、建筑智能化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技术。
1. 建筑节能技术建筑节能技术是最直接和有效的绿色化技术之一。
探讨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现状解析与发展摘要:绿色建筑技术以传统建筑技术为基础,但是进行了相当大程度的超越和创新,是在低碳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新型建筑技术。
绿色建筑技术非常重视建筑和环境、建筑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重视建筑的优化、集成、环保、经济、高效以及低耗。
相对于我国在绿色建筑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均晚于欧美发达国家,但是发展速度惊人。
在本文中,笔者简单地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现状,同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abstract: the green building techniques in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s the foundation, but had fairly large degree of transcendence and innovation, is in a low carbon economy era of new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green building techniques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 architectural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building,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integr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nomy,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consumption. relative to our country in the green building technique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late developed countries, but development at breakneck speed. inthis paper, the author briefly analyzes our country to the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the development trends.keywords: green building technique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trend中图分类号:tu-0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前言根据一项统计,全世界约有一半左右的木材资源、矿石资源和土地资源用来建筑工程建设,大约一少半的能源用来维持建筑的通风、照明以及供暖等需求。
绿色建筑设计的政策与实施路径研究探讨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绿色建筑设计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不仅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为了推动绿色建筑的广泛应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探索了多种实施路径。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政策(一)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出台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同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企业和开发商积极参与绿色建筑项目的建设。
例如,对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奖励,对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
(二)地方政府的配套政策各地政府也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绿色建筑发展政策。
一些地区规定了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要求,对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进行限制或不予审批。
此外,部分地方还设立了绿色建筑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绿色建筑的技术研发、示范项目建设和推广应用。
(三)政策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引导作用政策的出台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
例如,规定了绿色建筑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指标和标准,促使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手段。
同时,政策也鼓励创新,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的不断进步。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实施路径(一)规划与选址在项目规划阶段,要充分考虑场地的自然条件和环境因素,如地形、气候、光照、风向等。
选择合适的建筑朝向和布局,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
同时,要合理规划建筑密度和绿化率,营造舒适的室外环境。
(二)建筑节能设计1、围护结构设计采用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如外墙保温系统、中空玻璃等,减少建筑物的热量传递。
优化门窗的设计,提高气密性,降低冷风渗透。
2、能源系统设计选择节能型的采暖、通风、空调系统,如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器等。
绿色环保建筑设计市场前景分析概述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绿色环保建筑设计在市场上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分析绿色环保建筑设计市场的前景,并探讨其发展趋势和挑战。
市场潜力绿色环保建筑设计具有许多优势,因此市场潜力巨大。
首先,绿色环保建筑设计可大幅降低能耗。
传统建筑通常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而绿色环保建筑设计采用可持续的能源利用方式,节能效果显著。
此外,绿色建筑还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发展趋势绿色环保建筑设计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一方面,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政策支持不断加大,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另一方面,人们对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随着绿色建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价格的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绿色建筑。
市场挑战虽然绿色环保建筑设计市场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绿色建筑的初期投资相对较高,导致某些开发商望而却步。
其次,目前绿色建筑设计的标准尚未统一,缺乏相关认证体系,这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此外,一些开发商和建筑师对绿色建筑的认知仍相对较低,需要加强宣传和培训。
发展建议为了推动绿色环保建筑设计市场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与执行。
其次,加强对开发商和建筑师的培训,提高其对绿色建筑的理解和认知。
此外,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结论绿色环保建筑设计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人们对绿色建筑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长。
尽管市场面临各种挑战,但通过政府的支持和行业的努力,绿色建筑设计市场有望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基于技术路线图视角下的中国新兴产业发展:挑战与破局
于永慧;李敢
【期刊名称】《华东经济管理》
【年(卷),期】2011(025)007
【摘要】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生成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升
级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中国低碳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以技术路线图视角为统领,论析了中国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尝试从技术路线图绘制和使用过程所构建的科技经济社会创新网络的维度去回答问题的解决之道,文中的安徽省新
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则是一典型个案.
【总页数】4页(P69-72)
【作者】于永慧;李敢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60
【相关文献】
1.基于技术路线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以福建省LED照明产业为例 [J], 高明;赵丹华
2.新兴产业发展规律视角下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思考 [J], 江锡军;程淑红;谢盼盼;
3.基于技术路线图的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制定研究——以上海机器人产业为例 [J],
傅翠晓
4.基于体育产业新政视角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究 [J], 李文冰
5.经济转型背景下新兴产业发展制度化过程的全新视角--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制度化过程研究》 [J], 叶学平[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绿色建筑作为一种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并提供舒适健康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建筑理念和实践,正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趋势。
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呈现出多方面的特点。
从政策层面来看,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法规。
例如,一些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对新建建筑的能源效率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也为绿色建筑项目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以推动绿色建筑的广泛应用。
在技术创新方面,绿色建筑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新型的节能门窗、太阳能光伏板、地源热泵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在能源利用方面更加高效。
此外,智能化的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室内外环境条件自动调节照明、空调等设备的运行,进一步提高能源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绿色建筑的认证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像 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BREEAM(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 )等国际知名的绿色建筑认证标准,为评估建筑的绿色性能提供了科学、客观的依据。
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积极参与认证,以证明其在可持续性方面的表现。
然而,绿色建筑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成本问题,虽然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来看,绿色建筑能够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但在建设初期,由于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往往会增加一定的建设成本,这使得一些开发商在决策时有所顾虑。
其次,技术和人才的短缺也是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因素之一。
绿色建筑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需要具备跨学科能力的人才来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但目前市场上此类人才相对匮乏。
在市场认知方面,尽管公众对绿色建筑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其真正的价值和优势还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
绿色建筑项目发展计划目录序言 (4)一、建设规划分析 (4)(一)、产品规划 (4)(二)、建设规模 (5)二、后期运营与管理 (6)(一)、绿色建筑项目运营管理机制 (6)(二)、人员培训与知识转移 (6)(三)、设备维护与保养 (7)(四)、定期检查与评估 (8)三、绿色建筑项目概论 (8)(一)、创新计划及绿色建筑项目性质 (8)(二)、主管单位与绿色建筑项目执行方 (9)(三)、战略协作伙伴 (10)(四)、绿色建筑项目提出背景和合理性 (11)(五)、绿色建筑项目选址和土地综合评估 (12)(六)、土木工程建设目标 (13)(七)、设备采购计划 (13)(八)、产品规划与开发方案 (14)(九)、原材料供应保障 (14)(十)、绿色建筑项目能源消耗分析 (15)(十一)、环境保护 (16)(十二)、绿色建筑项目进度规划与执行 (17)(十三)、经济效益分析与投资预估 (17)(十四)、报告详解与解释 (18)四、工艺先进性 (19)(一)、绿色建筑项目建设期的原辅材料保障 (19)(二)、绿色建筑项目运营期的原辅材料采购与管理 (20)(三)、技术管理的独特特色 (21)(四)、绿色建筑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23)(五)、设备选型的智能化方案 (24)五、科技创新与研发 (25)(一)、科技创新战略规划 (25)(二)、研发团队建设 (26)(三)、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27)(四)、技术引进与应用 (29)六、人员培训与发展 (30)(一)、培训需求分析 (30)(二)、培训计划制定 (31)(三)、培训执行与评估 (32)(四)、员工职业发展规划 (33)七、绿色建筑项目收尾与总结 (35)(一)、绿色建筑项目总结与经验分享 (35)(二)、绿色建筑项目报告与归档 (38)(三)、绿色建筑项目收尾与结算 (39)(四)、团队人员调整与反馈 (40)八、危机管理与应急响应 (41)(一)、危机管理计划制定 (41)(二)、应急响应流程 (42)(三)、危机公关与舆情管理 (43)(四)、事故调查与报告 (44)九、资源有效利用与节能减排 (45)(一)、资源有效利用策略 (45)(二)、节能措施与技术应用 (46)(三)、减少排放与废弃物管理 (46)十、危机管理与应急响应 (47)(一)、危机预警机制 (47)(二)、应急预案与演练 (48)(三)、公关与舆情管理 (50)(四)、危机后期修复与改进 (51)序言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跨界合作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