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 格式:docx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感慨人生过客的诗句1、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出自宋代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尊通:樽)释义:京城一别我们已是三年未见,你总是远涉天涯辗转在人世间。
相逢欢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始终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似秋天的竹竿。
心中惆怅你连夜就要扬帆出发,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光淡淡。
不要端着酒杯愁眉不展了。
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
2、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出自五代李煜的《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一梦一作:梦里)释义:昨夜风雨交加,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得飒飒作想。
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壶中水已漏尽,一次次的斜靠在枕头上,辗转难眠。
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
人世间的事情,如同东逝的流水,一去不返,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大梦一场。
只有喝醉了酒才能排遣心中苦闷,别的方法都行不通。
3、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出自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释义: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不管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现在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
当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
和老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
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4、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杂诗》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含有流字的诗句100首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3.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王维《汉江临泛》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6.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徐干《室思》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8.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题诗后》9.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10.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11.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12.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1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14.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范成大《车遥遥篇》15.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吴庆坻《题三十计小象》16.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17.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18.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1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20.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21.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22.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23.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问答》24.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5.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26.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含有梦的古诗唯美诗句
1.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遣怀》
2.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4. 故人久别重逢,意外地惊喜。
竟不信是真的——该不是在梦中吧!——清·翟灏《通俗编》
5.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宋·晏幾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6.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贾岛《剑客 / 述剑》
7.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青。
——唐·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8. 醉拍春衫惜旧香。
天将离恨恼疏狂。
年陌上生秋草,日暮苍茫、一点归心。
——宋·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9. 犹为离人照落花,况此残阳梦思家。
——唐·韦庄《归家》
10.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宋·王安石《钟山即事》。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的意思“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出自宋朝诗人李煜的作品《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其古诗全文如下: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注释】9世事:指人世间的各种各样的事情。
10漫:枉然,徒然。
11浮生:指人生短促,世事虚浮不定。
浮,这里为短暂、空虚之意。
12醉乡:指人醉酒时神志不清的状态。
13稳:平稳,稳当。
宜,应当。
14不堪行:不能行。
堪,能够。
【翻译】昨天的夜晚,风雨交加,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出飒飒的声响,窗户外传来了令人心烦的风声雨声,整整响了一夜。
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壶中水已漏尽,我不停的多次起来斜靠在枕头上。
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
人世间的事情,如同流水东逝,说过去就过去了,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以前的荣华富贵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
醉乡道路平坦,也无忧愁,可常去,别的地方不能去。
【赏析】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抒发作者的切肤之痛和人生感慨。
这既是“起坐不能平”的原因,也是“起坐不能平”中思前想后的结论。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昨日一国之君,今日阶下之囚;昨夜欢歌笑语,今夜“烛残漏断”,明日明夜呢?作者的苦痛遭遇,不能不使他有人生如梦的感慨和浩叹。
一个“漫”字,极空虚,极幻妄,准确地传达了作者的万千思绪。
一个“算来”,既说明作者是总结回顾了自己的过去得出的结论,但同时也传达出作者的那种十分迷惘、无奈的心情,同“漫”字一样地生动、传神。
作者的这种慨叹是沉痛的,但同时也是消极的,于是作者宁愿醉去不醒,宁愿迷迷糊糊,“醉乡路稳宜频到”,原来作者指望的是一个“稳”字,一语道破天机,作者处境的危险困苦不言自明。
所以我们并不能从这个角度太过严厉地去批评李煜的颓废消极思想,环境使然,差可理解。
更何况即便如此,李煜也仍是难逃恶运,不久于世。
全词比较鲜明地体现了李煜后期作品的特色:情感真实,清新自然。
创业奋斗励志的诗句
1、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4、男儿若欲树功名,须向前头。
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6、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
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9、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
10、山围故国绕清江,馨鬓对起。
11、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
1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4、劝学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5、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流。
15、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淀。
16、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1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8、是而非之,非而是之,犹非也。
19、人生聚散长如此,相见且欢娱。
20、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21、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22、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2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2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5、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26、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7、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
28、念天地之悠悠,独伦然而涕下。
2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0、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31、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32、行道不系今古,直挥笔为文。
1、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出自唐代许浑的《咸阳城东楼/ 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沉通:沈)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释义: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出自清代赵翼的《论诗五首·其二》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释义:李白和杜甫的诗篇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流传至今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历史上每一朝代都会有有才华的人出现,各自开创一代新风,领导诗坛几百年。
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出自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释义: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不管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现在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
当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
和老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
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4、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释义:平时在红尘中见到月亮,心都能清静下来,何况是在这清秋时节的神仙洞府间?凝聚起来的光芒悠悠地象寒露坠落下来,而我此刻站在桃源的最高处。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五代:李煜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一梦一作:梦里)译文昨夜风雨交加,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得飒飒作响。
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壶中水已漏尽,一次次的斜靠在枕头上,辗转难眠。
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
人世间的事情,如同东逝的流水,一去不返,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大梦一场。
只有喝醉了酒才能排遣心中苦闷,别的方法都行不通。
注释兼:同有,还有。
帘帏(wéi):帘子和帐子。
帘,用布、竹、苇等做的遮蔽门窗的东西。
帏,同帷,帐子,幔幕,一般用纱、布制成。
飒飒(sà):象声词,这里形容风吹帘帏发出的声音。
烛残:蜡烛燃烧将尽。
残,尽,竭。
漏断:漏壶中的水已经滴尽,表示时间已经很晚。
漏,漏壶,为古代计时的器具,用铜制成。
壶上下分好几层,上层底有小孔,可以滴水,层层下注,以底层蓄水多少计算时问。
频:时常,频繁。
欹(qī)枕:通彀,斜,倾斜。
欹枕,头斜靠在枕头上。
平:指内心平静。
世事:指人世间的各种各样的事情。
漫:枉然,徒然。
浮生:指人生短促,世事虚浮不定。
浮,这里为短暂、空虚之意。
醉乡:指人醉酒时神志不清的状态。
稳:平稳,稳当。
宜,应当。
不堪行:不能行。
堪,能够。
创作背景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
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
李煜在忍屈负辱地过起了囚徒生活。
本首词就是李煜降宋后生活实况和囚居心境。
鉴赏这首秋夜抒怀之作,具有李后主词的一般风格。
它没有用典,没有精美的名物,也没有具体的情事,有的只是一种顾影自怜,空诸一切的观念。
一切都是那么朴素,那么明白,却又令人低回与困惑。
大约是词人后期之作吧。
读这类词,最要玩味其中环境氛围的创造,和抒情主人公浅貌下的深衷。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开头两句是说,昨天夜晚,风雨交加,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出飒飒的声响,窗户外传来了令人心烦的风声雨声,整整响了一夜。
感叹人生短暂的诗句名言1.关于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诗句咏怀阮籍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惜时无名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将进酒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曲江二首杜甫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喜友至留宿白居易人生开口笑,百年都几回?咏怀白居易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
哭殷遥王维人生能几何,毕竟归无形。
清明高翥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踏莎行晏殊当歌对酒莫沈吟,人生有限情无限。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夜行船〕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
晓来清镜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
莫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2.感叹人生短暂,人之渺小的诗句有什么1、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出自宋代晏殊的《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释义:人从出生到逝去,都要经历人世间的这段时光。
可岁月悠悠,人生易老。
时光就那样,它只懂得催人老,不相信世间有多情的人。
常常在长亭短亭的离别后而伤感,离别后每次酒后(我)就因思念而泪湿春衫呢。
昨夜西风急,在梧桐锁寒秋的深院里,刮了整整一夜,几次次从梦里把人吹醒,醒来只看到窗外月明,朦朦胧胧,幽幽的,淡淡的。
在我这高楼上,突然不知道从何处传来一声雁叫(更添了夜醒人的凄凉和孤寂)。
2、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出自五代李煜的《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一梦一作:梦里)释义:昨夜风雨交加,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得飒飒作想。
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壶中水已漏尽,一次次的斜靠在枕头上,辗转难眠。
古诗词高级感文案01.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02.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
03.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04.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0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06.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07.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赠李白》
08.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已亥岁感事》
09.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相见欢人生长恨水长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衍生注释:“林花谢了春红”,林花指树林中的花朵,谢了即凋谢,春红指春天里红色的花朵,这里泛指春天的花朵。
“太匆匆”形容春天消逝得极为迅速。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无奈表示没有办法,朝来指早晨到来,寒雨是寒冷的雨,晚来即傍晚来临,这一句描绘了花朵遭受朝雨晚风的摧残。
“胭脂泪”,有两种理解,一是将花朵上的雨滴比作女子的胭脂泪,二是化用了杜甫“林花着雨胭脂湿”的诗句,以花拟人,仿佛花在流泪。
“相留醉”,花儿似乎想留人共醉。
“几时重”,什么时候能够再次重逢呢。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自是即自然是,长恨表示长久的遗憾,水长东即江水总是向东流去,用江水的长流不息来比喻人生的遗憾绵绵无尽。
二、赏析:这首词开篇就给人一种惋惜之感,林花凋谢,春天匆匆而过。
词人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暮春景象,让读者仿佛看到那些娇艳的花朵在风雨的侵袭下逐渐凋零。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个“无奈”道出了词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力感。
而“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几句,更是将花拟人化,赋予花以情感,好似花与人一样有着不舍与期待重逢的情感。
结尾“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是全词的升华,把对花的惋惜之情上升到对人生的感慨,人生就像那江水,总是带着遗憾不断地向东流去,这种遗憾是一种深沉而无奈的情感,词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深刻地表达出对人生无常的喟叹。
三、作者介绍: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
他在政治上是一个失败者,但在词的创作上却有着极高的成就。
李煜的词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绮丽柔靡;后期词多反映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他的词作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对后世词的发展影响深远。
四、运用片段:记得那次和朋友去山中看桃花,漫山遍野的桃花开得正盛,那粉粉嫩嫩的颜色就像天边的云霞。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五代: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一梦一作:梦里)
译文
昨天的夜晚,风雨交加,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出飒飒的声响,窗户外传来了令人心烦的风声雨声,整整响了一夜。
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壶中水已漏尽,我不停的多次起来斜靠在枕头上。
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
人世间的事情,如同流水东逝,说过去就过去了,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以前的荣华富贵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
醉乡道路平坦,也无忧愁,可常去,别的地方不能去。
注释
兼:同有,还有。
帘帏(wéi):帘子和帐子。
帘,用布、竹、苇等做的遮蔽门窗的东西。
帏,同帷,帐子,幔幕,一般用纱、布制成。
飒飒(sà):象声词,这里形容风吹帘帏发出的声音。
烛残:蜡烛燃烧将尽。
残,尽,竭。
漏断:漏壶中的水已经滴尽,表示时间已经很晚。
漏,漏壶,为古代计时的器具,用铜制成。
壶上下分好几层,上层底有小孔,可以滴水,层层下注,以底层蓄水多少计算时问。
频:时常,频繁。
欹(qī)枕:通彀,斜,倾斜。
欹枕,头斜靠在枕头上。
平:指内心平静。
世事:指人世间的各种各样的事情。
漫:枉然,徒然。
浮生:指人生短促,世事虚浮不定。
浮,这里为短暂、空虚之意。
醉乡:指人醉酒时神志不清的状态。
稳:平稳,稳当。
宜,应当。
不堪行:不能行。
堪,能够。
鉴赏
词的上片,主要写作者的凄苦境遇和无奈情态。
“昨夜风兼雨”,不从日而偏从夜写起,是写作者悲怀愁思的夜不能寐,“风兼雨”与“飒飒秋声”相对应,是渲染环境、气氛。
在这种
凄凉寒苦的景色中,作者的心境是可想而知的。
之所以说“昨夜”,当还有一种不堪回首的
感触在其中罢。
这里虽然客观的写景,但主人公的形象,尤其是他的彷徨、郁闷的心情却
已隐然可见。
接下来二句就是直写了。
李煜在《喜迁莺·晓月坠》中曾有“无语枕频欹”之句,与此句“烛残漏断频欹枕”用意相同,但所思不同。
以前是怀想佳人,君存情爱在先,
如今却是是国破家亡成阶下之囚,境遇不同,感触自是相异,于是看“烛残”、听“漏断”,虽
然仍是“无语”,但却已是“起坐不能平”了。
“不能平”的不是身体,而是心境,这一次是连梦
都没有了。
上片虽似写景为主,描摹情状,但事实上作者那种愁思如潮、郁抑满怀的心情
却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深沉而又挚切。
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抒发作者的切肤之痛和人生感慨。
这既是“起坐不能平”的原因,也是“起坐不能平”中思前想后的结论。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昨日一国之君,今
日阶下之囚;昨夜欢歌笑语,今夜“烛残漏断”,明日明夜呢?作者的苦痛遭遇,不能不使
他有人生如梦的感慨和浩叹。
一个“漫”字,极空虚,极幻妄,准确地传达了作者的万千思绪。
一个“算来”,既说明作者是总结回顾了自己的过去得出的结论,但同时也传达出作者
的那种十分迷惘、无奈的心情,同“漫”字一样地生动、传神。
作者的这种慨叹是沉痛的,
但同时也是消极的,于是作者宁愿醉去不醒,宁愿迷迷糊糊,“醉乡路稳宜频到”,原来作
者指望的是一个“稳”字,一语道破天机,作者处境的危险困苦不言自明。
所以我们并不能
从这个角度太过严厉地去批评李煜的颓废消极思想,环境使然,差可理解。
更何况即便如此,李煜也仍是难逃恶运,不久于世。
全词比较鲜明地体现了李煜后期作品的特色:情感真实,清新自然。
尤其是这首词,
作者对自己的苦痛毫不掩饰,把自己的人生感慨明白写出,不假饰,不矫情,简洁质朴,
有现实感,虽然思想情调不高,但艺术价值不低。
创作背景
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
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
李煜在忍屈负辱地过起了囚徒生活。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写尽后主李煜降宋后生活实况和囚居心境。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
违命侯。
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
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
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
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