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艺术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137.24 KB
- 文档页数:10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包括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公共事业单位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法律服务的中、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
1、本专业学生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系统掌握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各种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要求。
3、培养学生能适应办公自动化发展的要求,具有运用与管理自动化办公系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和较强的社会调查、信息管理和写作能力。
4、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能从事公共事务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
5、技能目标和资格为:(1)取得计算机二级以上等级证书;(2)取得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证书,鼓励学生取得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证书和公共英语三级证书;(3)取得秘书资格证书;(4)取得省教育及劳动人事部门要求取得的上岗证书。
三、主干学科及其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公共事务管理1、《领导科学》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领导学的基本理论,领导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体现这些规律的原则、方法,并能够用于指导工作实践。
课程的主要内容:领导权力与制约、领导体制与改革、领导环境与文化、领导素质与群体结构、领导关系与角色、领导决策与科学、领导选才与用人、领导艺术与方法、领导效能与发展、现代领导与电子政务、领导思维方式等。
2、《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及各种具体的制度与规则,培养学生运用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说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于三年全日制高职专业,由学院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与公司等高校教授级别课程专家共同制订,并经学院学术委员会及企业专家审定、学院批准从2013级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开始实施。
一、人才培养需求分析关键词:社会发展公共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开设具有较长的历史,已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并且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该专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呈细化的趋势。
即把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不仅分成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专业,而且分成环境保护机构管理专业、卫生机构行政管理专业、体育机构管理专业以及社会保险机构管理专业等。
并辅以相应的背景知识训练与培养,以真正培养专业化人才。
21世纪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正加紧进行,各行业都要求具备专门知识,受过良好专业训练并适应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专业人才来进行管理,国内外竞争更加激烈,这就要求我们的专门管理人才要具备国际社会同类人才的知识水平,以便在各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要求在教育层次上首先与世界同步,这对于我国仍是新兴学科的公共事务管理专业来说是个巨大挑战.但总的来说,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而社会的需求必然给它以强大的动力,促进它进一步走向成熟和完善,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杰出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在人才竞争趋于全球化的今天,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做好“人才”的工作已经成为赢得整个世界的前提,而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开发,则成为一项关乎发展整个国家伯乐人才的重要工程。
限于中国的国情及目前企业的实际情况,绝大多数企业目前还不大可能将人力资源的相关职能外包出去。
因此近几年国内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是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会借助科技的力量-—采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来强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以达到提升组织能力、推动战略目标实现的作用.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人才的目标岗位分布具有针对性,构成了很明显的目标岗位群,可在大中型企业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机构,从事行政人力文员、招聘专员、培训专员、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员、绩效与酬薪管理专员、劳动关系专员、人力资源经理等工作岗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文化艺术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文化艺术管理方向)专业代码:120401二、培养目标公共事业管理(文化艺术管理)下设演艺策划与管理、视觉艺术经营与管理两个方向。
(一)演艺策划与管理具备较为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及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演艺管理研究的最新动态、演艺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演艺策划与管理所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宽阔的文化视野和现代管理意识,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演艺策划与管理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演艺项目策划与管理的能力。
能在文化艺术管理部门,艺术院团、演出场馆及演艺公司等文化艺术机构从事经营与管理的专门人才。
(二)视觉艺术经营与管理具备较为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及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视觉艺术管理研究的最新动态、视觉艺术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视觉艺术经营与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宽阔的文化视野和现代管理意识,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视觉艺术经营与管理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视觉艺术项目策划与管理的能力。
能在文化艺术管理部门,美术馆、画廊、艺术品拍卖公司等机构从事经营与管理的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一)总体表述根据培养目标的定位,本专业主要学习艺术理论、管理理论、文化艺术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使学生具有丰厚的艺术知识、较强的创意策划能力,掌握文化艺术管理的规律,能够从事公共文化艺术服务、文化艺术产业经营和艺术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具体而言,要达到如下要求:1.具有较好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了解本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职业经营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3.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4.能够把握文化艺术市场的需求,具有文化艺术项目的策划执行、宣传推广、财务分析和市场营销等综合管理能力。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一、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具备现代办公管理素质与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管理领域从事各类管理工作的,通晓管理、经济、法律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基本要求: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强的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2.熟悉党和国家特别是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具备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能力。
3.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和管理网络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5.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良好的文化修养、较强的论文写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制基本学制4年,实行3-6年弹性学制。
四、课程设置及学时分布课程设置:总学时2350 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708 学时占总学时30 %专业基础课634 学时占总学时27 %专业课900 学时占总学时38 %公共选修课108 学时占总学时 5 %五、主干课程组织行为学、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公共伦理学、电子政务、管理经济学、办公自动化、管理定量分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教育事业管理六、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总学分达到1180学分其中:必修课144.5 学分备注:含实践教学环节专业选修课不少于24.5 学分公共选修课不少于 6 学分课外素质拓展不少于5学分七、学位授予管理学学士。
八、教学安排一览表课程属性及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计划学时其中学分开课教研室考核方式学期教学周数及周学时数实验上机或听力1 2 3 4 5 6 7 814周17周18周17周14周19周18周周必修课公共基础课0620008 高等数学D 52 0 0 3.5 数学考试4*13 0920001 计算机文化基础28 0 8 1.5计算机公共基础考查2*14 1420001 大学外语1 56 0 14 3.5 英语一室考试4*14 17200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6 0 0 2.5 思想品德考查3*121120001 体育1 28 0 0 2.0 体育考查2*141220001 军事理论18 0 0 1.0 军事理论考查6*30920007 数据库应用技术54 0 26 3.5 计算机公共基础考查3*1817200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8 0 0 1.5 纲要考查2*141120002 体育2 36 0 0 2.0 体育考试2*18 1420002 大学外语2 72 0 18 4.5 英语一室考试4*18 1420003 大学外语3 72 0 18 4.5 英语一室考试4*18 1120003 体育3 36 0 0 2.0 体育考查2*1817200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6 0 02.5哲学考试2*181420004 大学外语4 64 0 16 4.0 英语一室考试4*1617200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0 0 0 3.5 毛概考试4*151120004 体育4 32 0 0 2.0 体育考试2*16 小计708 0 100 44专业基础课0722001公共事业管理概论16 0 0 1.0 公共管理考查2*80722030 管理职能概论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试3*140722003 组织行为学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试3*140722004 公共关系学A 48 8 0 3.0 公共管理考查3*160722005 公共管理学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试3*140722008 西方经济学48 0 0 3.0 公共管理考试3*160722012 社会学B 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40722010公共事业管理案例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40722013 公共政策48 0 0 3.0 公共管理考试3*160722014 公共伦理学48 0 0 3.0 公共管理考试3*160722016 市政学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试3*140722018 电子政务42 8 0 2.5 公共管理考试3*14 0722034 文秘写作36 0 0 2.5 人文素质考查3*12 0721041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54 8 0 3.5 社会工作考查3*18 0722022 办公自动化42 0 18 2.5 公共管理考试3*14 小计634 16 18 39专业课0722009 行政管理48 0 0 3.0 公共管理考试3*160722026 领导科学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40722015 行政法A 48 0 0 3.0 公共管理考查3*160722017 社区管理48 0 0 3.0 公共管理考试3*160722023 管理定量分析48 0 10 3.0 公共管理考试4*12 0722033 项目管理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4 0722028 专业外语36 0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2 0722019 管理经济学48 0 0 3.0 公共管理考试3*16 0722027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48 0 0 3.0 公共管理考试3*160722031 教育事业管理48 0 0 3.0 公共管理考试3*160722002 公共部门操作系统48 020 3.0 公共管理考试3*16 小计504 0 30 31.5必修课累计1846 16 148 114.5 29 20 23 22 16 12 6 0专业选修课0722007公关交际语言与艺术36 4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20723002 大学语文32 0 0 2.0 人文素质考查2*160722011 政治学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40722025 社会心理学B 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40721028 现代西方哲学42 0 0 2.5 社会工作考查3*140720003 管理文秘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40721022 社会保障学42 0 0 2.5 社会工作考查3*140722024东西方管理思想史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40722035 公务员制度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40722020 公关礼仪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4 0722036 劳动法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4 0722038 策划学42 6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4 0722021公共管理前沿问题研究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4 0722029 大众传播学32 0 0 2.0 公共管理考查2*16 0420159 经济法400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4 小计602 10 0 36.5396 0 0 24.5合计2350 42148 150九、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一览表序号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开课教研室起始周学期及周数安排1 2 3 4 5 6 7 81 0721050认识实习2 公共管理后3 22 0721042 学年论文 2 公共管理后3 23 0721043 社会实习4 公共管理后4 44 0720030 毕业实习10 公共管理 1 4 65 0720031 毕业论文12 公共管理7 12合计30 0 2 0 2 4 0 4 18 十、课外实践活动安排与要求(1)军训。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具备从事公共事业和公共管理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的学科专业。
本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在政府部门、公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机构从事公益事业的管理工作,具备公共管理知识和技能的高级管理人才,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培养内容1.理论基础课程政治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基础、法学基础、公共政策原理、统计学基础、社会学原理等。
2.专业核心课程公共经济学、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与策划、公共财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关系、组织行为学、公共事业管理与评估、公共关系与社会责任等。
3.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组织等机构进行实习,熟悉实际工作环境,了解现实问题。
实训:在校内设置相应的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践项目:参与社会公益项目的实践,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培养方式1.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2.开设跨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如信息技术、创新与创业等方面的课程。
3.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4.提供国际化教育资源,开设国际课程,引进外籍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
五、培养标准1.素质要求: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2.知识要求: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较强的学科综合应用能力。
3.技能要求:具备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实际工作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
4.软技能要求:具备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六、培养质量保障1.设立教学评估机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401)一、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在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和文教、体育、社会工作、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城乡社区等公共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及企业等单位从事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决策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3)具有数据收集、处理与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4)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6)掌握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三、专业主干课程政治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公共经济学、社会统计学、管理定量分析、公共组织行为学、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管理文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非营利组织管理、社会保障学、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四、学制四年。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财务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10302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备现代公共事业管理及公共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各种协会、社团、基金会等公共组织从事财务管理及其他管理工作或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人文底蕴深厚、专业基础扎实、知识视野宽广、创业能力强劲、具有“信敏廉毅、慎独尚公”素质的创业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1、基本素质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并基本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和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团结协作的精神;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基本知识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公共组织财务管理与核算的理论、技术与方法。
3、基本技能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管理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掌握基本报表与辅助报表制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技能。
4、基本能力要求:本专业毕业生还应具备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熟悉我国现有的公共事业及公共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从事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及其他工作能力。
三、培养特色1..培养目标特色本专业紧紧围绕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一方面将创业型人才培养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突出公共组织经济财务核算与管理方面的要求,发挥我们财经院校的传统优势,另一方面将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到各课程模块和各教学环节之中,加强非营利组织的营销与管理方面的教学,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我们的毕业生具有更广阔的就业与发展空间。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执笔人:肖卫东负责人:曲延春一、培养目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全面掌握公共管理和公共经济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通晓公共政策理论、分析和决策方法,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宽广国际视野、扎实专业知识、强烈社会责任、敏锐创新意识,拥有知识迁移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就业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城市和农村的党政部门、公共事业单位、企业单位、非政府社会组织从事公共事务的分析、组织、治理和决策工作,以及公共管理的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修养;2. 掌握坚实、系统的公共管理和公共经济基础理论,了解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的前沿,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了解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3. 培养公共管理、公共经济思维能力,掌握现代管理与经济分析工具和方法,具有向管理学、经济学相关领域拓展渗透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工具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出独到见解;4.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撰写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5. 熟悉党和国家的公共事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熟悉与公共事业管理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6.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7. 具有较为深厚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素养;具有高尚的、文明的道德情操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情趣;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可在3-6年内完成。
本专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学分要求本专业总学分为160学分。
五、课程设置(一)教学活动时间安排(二) 课程结构六、教学计划总表公共管理七、课程简介162900101 政治学54学时 3学分内容提要:政治学是公共管理类课程的奠基课程,是一门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科学。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一、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培养目标:培养面向21世纪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毕业后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及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企业等从事管理工作。
具体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优良的学风、求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主要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具有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数据收集与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3、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相关制度;4、具有从事管理工作所必备的组织、协调、沟通以及社会调查和写作的能力;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学期与学制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
学制:标准学制为四年,学习期限为3-6年。
三、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毕业学分:170学分。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四、专业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管理文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国家公务员制度、社会学概论。
五、主要课程简介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08学时)见第1页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4学时)见第2页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6学时)见第2页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4学时)见第2页5、大学外语(288学时)见第2页6、体育(72学时)见第2页7、文献检索(18学时)见第2页8、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8学时)见第2页9、大学计算机基础Ⅰ(63学时)见第3页10、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63学时)见第3页11、高等数学Ⅱ(上、下)(117学时)本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有关结论以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对该专业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山东艺术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文化艺术管理)专业申报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相关背景材料一、专业建设规划二、专业建设方案三、人才培养状况四、相关证明材料1、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2000年以来教师出版著作情况2、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2000年以来教师发表论文情况3、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2000年以来教师科研获奖情况4、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2000年以来教师承担科研项目情况5、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2000年以来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情况6、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2000年以来学生获校级以上各类奖励情况7、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2000年以来学生发表各类文章情况2005年12月专业建设规划建设以艺术学科为主体,以多元、交叉的新兴学科为拓展方向的新型艺术院校,是我们近年来确立的基本宗旨。
基于这样的目标,综合艺术院校的文化管理类专业应当以艺术学为基础,以其他交叉性学科为指导,使之立于坚实的艺术学的基点之上,同时具有艺术特色、管理特色、产业特色。
其教学管理、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建设也应与这一要求相适应,分别体现出艺术管理与产业管理的特点。
我们在该专业建设方面的基本规划是:1、根据社会需求,适度扩大办学规模。
现已有在校本科生533人,专科生75人,具有了一定规模效应,今后3年内仍可以适当扩招,达到在校本、专科学生800人左右,同时探索多种办学模式。
2、探索多种办学模式,尝试办学方式、教学模式与社会文化产业相结合,在3年内实现部分教学环节与社会相关产业、企业与媒体的衔接。
3、适应当代社会特色,拓宽专业领域。
3、继续拓展办学领域。
在已经设置艺术传播、艺术产业、艺术学、艺术管理等方向的同时,3年内再增设对外文化交流、体育文化管理等方向。
4、注重课程建设、设备建设,继续优化教学条件。
该专业将持续强化教学的规范性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3年内继续建设2-3门省级以上的精品课程。
同时注重设备建设,继续优化教学条件,3年内实现教学的多媒体化。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文化艺术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文化艺术管理方向)专业代码:120401二、培养目标公共事业管理(文化艺术管理)下设演艺策划与管理、视觉艺术经营与管理两个方向。
(一)演艺策划与管理具备较为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及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演艺管理研究的最新动态、演艺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演艺策划与管理所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宽阔的文化视野和现代管理意识,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演艺策划与管理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演艺项目策划与管理的能力。
能在文化艺术管理部门,艺术院团、演出场馆及演艺公司等文化艺术机构从事经营与管理的专门人才。
(二)视觉艺术经营与管理具备较为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及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视觉艺术管理研究的最新动态、视觉艺术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视觉艺术经营与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宽阔的文化视野和现代管理意识,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视觉艺术经营与管理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视觉艺术项目策划与管理的能力。
能在文化艺术管理部门,美术馆、画廊、艺术品拍卖公司等机构从事经营与管理的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一)总体表述根据培养目标的定位,本专业主要学习艺术理论、管理理论、文化艺术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使学生具有丰厚的艺术知识、较强的创意策划能力,掌握文化艺术管理的规律,能够从事公共文化艺术服务、文化艺术产业经营和艺术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具体而言,要达到如下要求:1.具有较好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了解本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职业经营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3.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4.能够把握文化艺术市场的需求,具有文化艺术项目的策划执行、宣传推广、财务分析和市场营销等综合管理能力。
5.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及合作的基本能力。
(二)开设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演艺策划与管理培养目标和要求目标和要求实现1.具有较好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音乐素养、中外文学史、中外音乐史、中外美术史、中外影视史、中外戏剧史、艺术概论、艺术美学、艺术社会学2.了解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职业服务经营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文化政策与法规3.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文化艺术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4.能够把握文化艺术市场的需求,具有文化艺术项目的策划、执行的能力。
艺术创意与文案写作、电视节目创意策划艺术项目策划与实务、创意思维、电视节目创意5.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及合作的基本能力。
艺术传播学、公共关系学6.具有从事演艺策划与管理所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
艺术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艺术市场营销、公共文化服务、文化经济学、财务分析7.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演艺策划与管理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演艺项目策划与管理的能力。
演艺项目策划、剧院管理、剧目管理视觉艺术经营与管理培养目标和要求目标和要求实现(课程名称或教学环节)1.具有较好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造型基础、中外文学史、中外音乐史、中外美术史、中外影视史、中外戏剧史、艺术概论、艺术美学、艺术社会学2.了解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职业服务经营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文化政策与法规3.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文化艺术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4.能够把握文化艺术市场的需求,具有文化艺术项目的策划执行、项目运作的能力。
艺术创意与文案写作、电视节目创意策划艺术项目策划与实务、创意思维、电视节目创意5.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及合作的基本能力。
艺术传播学、公共关系学6.具有从事视觉艺术经营与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
艺术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艺术项目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文化经济学、财务分析7.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宽阔的文化视野和现代管理意识,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视觉艺术经营与管理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视觉艺术经营管理能力。
艺术品拍卖与投资、艺术策展、艺术经纪人、艺术项目管理四、主干学科公共管理、艺术学理论五、核心课程演艺策划与管理艺术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演艺项目策划、剧院管理、剧目管理视觉艺术经营与管理艺术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艺术品拍卖与投资、艺术策展、艺术经纪人六、实践性教学环节1.军事理论与训练:第一学年秋季学期,为期2周。
学生进校后在军队教官指导下进行2周的军事训练。
2.社会实践:学生在校修读期间的假期或课外时间,为期4周。
学生在团委指导下进行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学生社团等活动。
3.认识实习:第二学年秋季学期,为期1周。
演艺策划与管理方向:了解演艺产业发展水平及各演艺企业管理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强化专业意识。
视觉艺术经营与管理方向:了解文化市场、文化管理、画廊经营、艺术品拍卖的发展及相关知识,为今后学习及专业方向选择做准备。
4.学术训练:1-7学期,为期2周。
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举办的学术讲座、发表学术文章等,增强学生对本学科领域理论最新发展动态的了解和学习。
5.专业实践:第四学年秋季学期,为期4周。
演艺策划与管理方向:通过实习,了解演艺业发展水平及演艺企业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了解演艺企业的经营特点和运转规律,熟悉和把握我国关于演艺行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演艺企业管理的基本技能。
视觉艺术经营与管理方向:通过到画廊、艺术品拍卖公司企业等实习基地的顶岗实习,培养洞察文化前沿的灵敏嗅觉,系统掌握文化艺术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生产和销售等流程。
6.毕业实习:第四学年春季学期,为期4周。
通过学生到实习单位进行工作实践实习,将用人单位的需要与毕业生的学业相结合,借此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和就业市场的理解和认识,对自身素质和能力进行全面审视和准确定位,为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7.毕业论文:第四学年春季学期,为期8周。
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撰写规范的论文,使学生得到理论和实践上系统的综合训练,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科研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七、专业实验:艺术品拍卖实验、演艺活动实验、创意设计实验八、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修业年限:三至八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九、毕业总学分及学时基本要求与分配表十、教学时间分配表项目周数学分各学期分配情况(周数)备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军事训练2120000000社会实践4200000000假期认识实践1100010000专业实践4400000040学术训练22000.50.50.50.500毕业实习4400000004毕业论文8800000008复习考试16022222222课程教学119128181817.516.517.517.5146小计1601502020202020202020课程类别课程属性学分数(个)占总学分比例(%)计划学时(个)通识教育通识基础课必修4429.3656+6周通识拓展课选修8 5.3128专业教育专业基础课必修3422.7544专业核心课必修1812288专业拓展课选修2718432专业实践课必修1912.719周毕业总学分/学时1501002048+25周十一、指导性教学计划(见下表)(一)通识教育课程课程类别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数总学时学时分配表考试方式开设学期先修课程理论实践课外通识基础课1500520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48321601循环开课15005100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3232001循环开课1500520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48321601循环开课15005200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96643201循环开课150051002形势与政策23232001循环开课150051003大学英语146464001循环开课150051004大学英语246464001循环开课大学英语1 150051005大学体育123232001循环开课150051006大学体育223232001循环开课150051007大学体育323232001循环开课150051008大学体育423232001循环开课150052004计算机文化基础232201201循环开课170051001军事理论116160011170053001军事训练12周02周021170051002心理健康教育23232001循环开课170052001创业基础232161601循环开课170052002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232201201循环开课180053001社会实践24周04周02假期通识拓展课由“语言与文化”、“美学与艺术”、“经济与社会”、“科学与技术”等类别组成,至少修够8学分,128学时,详见“山艺通识拓展课一览表”。
(考试方式:1表示考试,2表示考查)(二)专业教育课程课程类别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数总学时学时分配表考试方式开设学期先修课程理论实践课外专业基础课073011001中外文学史348480011 073011002中外美术史348480011 073011003中外音乐史348480011 073011004中外影视史348480012 073011005中外戏剧史348480012以上课程须修满9学分073011006艺术概论232320012 073011007艺术美学232320014 073011008艺术社会学232320013 073011009公共文化服务概论232320013 073011011文化艺术管理学232320011 073011012人力资源管理348480012 073011013文化经济学232320013 073011014财务管理232320015 073011016电视节目创意232320015 073011017创意思维232320015 073011018艺术市场营销232320013 073011019公共关系232320011专业核心课演艺策划与管理课程群073021001音乐素养464640011073021002演艺项目策划232320015中外音乐史、音乐素养073021003剧院管理232320016演艺项目策划073021004剧目管理232320016演艺项目策划073021005艺术项目管理464640013 073021006艺术创意与文案写作464640014视觉艺术经营与管理课程群073021007造型基础(2单元)472720011、2073021008艺术品拍卖与投资232320015造型基础、中外美术史073021009艺术策展232320015造型基础、中外美术史073021010艺术经纪人232320014 073021011艺术项目管理472720013073021012艺术创意与文案写作472720014专业拓展课073031001艺术推广与营销472720015073031002新媒体编辑与运营1232320015073031003新媒体编辑与运营2232320016073031004电视节目创意策划472720016073031005艺术项目策划实务1464640013073031006艺术项目策划实务2464640014专业拓展课须修满27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