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word教案(3)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17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第1课时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材第43~44页例1、例2)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知道当位数不够时,如何用“0”补足。
3.会运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难点:当位数不够时如何用“0”补足。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出示教材第43页情境图。
教师讲故事:话说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山头,孙悟空前去探路,不想,遇到一个妖怪,妖怪喝道:“猴头,交出你的师父!”悟空叫道:“休想,看我金箍棒!”说着从耳朵里掏出一根0.009 m 长的金箍棒。
妖怪看了哈哈大笑:“小样,用0.009 m长的金箍棒就想把我打死!”刚说完,就听孙悟空连声说:“变!变!变!”。
妖怪被9米长的金箍棒重重地砸死在下面……(1)认真观察图片内容,从中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明确:金箍棒的长度越变越长,由0.009 m变到9 m……(2)由0.009 m变到9 m,小数点移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揭示课题:今天就以“小数点”为主角来跟大家一起学习,看看它为何如此重要。
(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学习新课1.探究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0.009 m变了几次才变到9 m的?能不能根据每次变化把它的长度改成以“mm”为单位的数?明确:变了三次。
改写如下:(板书)0.009 m=9 mm0.09 m=90 mm0.9 m=900 mm9 m=9000 mm(2)分别从上往下、从下往上观察上面4个等式,小组内讨论一下,小数点位置移动后,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变化规律是什么?全班交流、讨论,汇报结果。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教学内容:小数的性质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末尾有0的小数化简,把一个数改写成含有指定位数的小数。
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
教具准备:①画有教科书第55页上商品标价图的挂图或投影片。
②画有教科书第55页例1中米尺(没有其它图字)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③画有教科书第55页例2中图(没有图字也没有铺色网)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④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些纸,纸上画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分米=()厘米=()毫米1元=()角=()分3米=()分米=()厘米5元=()角=()分(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量的大小0、5米○0、6米0、4米○0、2米0、21元○0、09元0、5元○0、38元二、学习新知教师出示画有商品标价图的挂图(或投影片)。
教师:我们在商店里,常常看到商品的标价,比如这副手套的标价是2、50元(教师在黑板上板书2、50元),这条毛巾的标价是3、00元(同样板书在黑板上0),谁能说一说这里的2、50元、3、00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指名让学生回答。
教师:那么,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呢?(指标价)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些小数的新知识,就能解决定个问题。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1、学习例1。
教师出示画有米尺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教师:这段米尺的长度是多少?1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几分之几米?十分之一米写成小数是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投影片上板书(如教科书上的写法)。
教师:1分米还可以用哪个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10厘米用米作单位是几个几分之一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1分米还可以用哪个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100毫米用米作单位是几个几分之一米?教师: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同桌的同学可以先讨论一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2《小数的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数的性质》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小数的性质,掌握小数的化简方法,以及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这一章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之前,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简单的计算方法,但对于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能用小数表示物品的质量和长度等。
2.让学生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相关的PPT课件,辅助教学。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具体的实例,如物品的质量、长度等,用于教学。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引入小数的性质,如“一件衣服的重量是2.5千克,如果把它分成5份,每份的重量是多少千克?”。
让学生思考并解答,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用具体的实例进行解释和演示。
让学生跟随讲解,理解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实例材料进行实践,如“一张纸的长度是2.5分米,如果把它切成5段,每段的长度是多少分米?”。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整单元(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能进行小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小数的意义2. 小数的性质3. 小数的改写4. 小数的大小比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性质、改写和大小比较。
2. 教学难点:小数的意义、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时间共计8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小数,找出小数的特点。
(2)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的意义: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
3. 巩固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小数的意义,并进行判断。
4. 小结总结小数的意义,强调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第二课时:小数的性质1. 导入新课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小数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小数,找出小数的性质。
(2)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 巩固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小数的性质,并进行判断。
4. 小结总结小数的性质,强调小数性质在计算中的应用。
第三课时:小数的改写1. 导入新课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小数改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小数,找出小数的改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的改写方法: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或添上。
3. 巩固练习让学生进行小数的改写练习,并进行判断。
4. 小结总结小数的改写方法,强调小数改写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第四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1. 导入新课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小数大小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小数,找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 (1)第2课时小数的读法 (4)第3课时小数的写法 (7)第4课时小数的性质(1) (8)第5课时小数的性质(2) (11)第6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12)第7课时小数点的移动(1) (15)第8课时小数点的移动(2) (17)第9课时解决问题 (19)第10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1) (21)第11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2) (24)第12课时小数的近似数(1) (26)第13课时小数的近似数(2) (28)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2.过程与方法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米尺、彩带、磁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还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度是多少?2.你们估计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来验证一下。
3.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学生汇报预设:学生1: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20厘米。
学生2: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米2分米。
教师:课桌的长度如果以米为单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
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2)认识小数吗?在哪儿见过小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意义。
二、尝试探究,理解意义1.认识一位小数。
教师:出示1米长的彩条,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长?把1分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怎么表示?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想法。
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单元教学重点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小数点位置移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单元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单元教学建议:1.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
本单元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
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
这些知识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2.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小数的初步知识以及整数的有关知识和经验,都可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
如,小数大小的比较就可以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迁移过来。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
课时安排14课时第一课时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内容:P50例1及做一做和练习九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二)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方面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
2、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投影片、直尺、教材相关主题图。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教案(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教案篇1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情景操作认识平角和周角,使学生建立平角、周角概念。
2.通过操作活动,知道周角、平角形成过程及与各种角的关系,把钝角范围补充完整。
3.能正确画平角和周角,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周角。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平角、周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平角、周角形成过程并会叙述。
教学准备:活动角、纸扇、一张纸。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1、①师: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的记忆力,拿出一张白纸,在黑板上演示,像老师这样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
指着角问同学:这是什么角?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回答:1、量角器量的2、三角板对比的板书:直角等于90度②师:比90度角小的角是什么角?生回答后,板书:锐角小于90度③师:比90度角大的角是什么角?生回答后,板书:钝角大于90度2.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两位新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角并板书:平角、周角(彩笔)。
快来打声招呼吧!3.读一读,平角、周角。
你知道什么?生回答:角的度数!边在哪边?今天我带同学们一起走进平角周角。
二、探究新知1.平角你们想当魔术师吗?举起纸,这是90度角,翻过来,指着角,这是什么角?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画上直角符号,让同学们也画上直角符号。
变!这就是平角,听!平角大声跟同学们说:我是平角,我愿意跟同学们交朋友。
同学们,你们也变,认真看平角,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快说给同学们听,一定要认真听,互相补充。
学生展示,板书:一平角=2直角=180度。
两条边在第一次折痕上引导学生说,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就叫做平角。
让学生拿出活动角,转动时,注意角的一边不动,另一边绕着角的顶点旋转成平角。
《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中的《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加减法。
我们将通过教材第87页至第90页的学习,深入理解小数的内涵,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熟练运用小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小数的加减法运算,难点是理解小数的性质,特别是小数点后零的个数对于小数大小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请大家准备好笔、纸以及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小明去超市买水果,他买了2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 3.5元,请大家算一下小明一共花费了多少钱?然后,我们来学习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有三个:一是小数的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二是小数的加减法主要是针对小数部分;三是小数点后零的个数对于小数的大小没有影响。
我们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的加减法主要是针对小数部分,我们要将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七、作业设计1. 小数的意义: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小数的意义。
答案:小数的意义是用来表示整数之间的数。
2. 小数的性质: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小数的性质。
3.1 2.5 + 1.3 =答案:3.83.24.6 2.1 =答案:2.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同学们对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多加练习。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小数的乘除法,请大家预习相关内容。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详细说明。
一、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是学生们理解小数概念的基础,也是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前提。
在实际教学中,我会通过具体的实例,如小明买苹果的情景,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小数的作用,帮助他们理解小数是用来表示整数之间的数的。
20 年 月 日A4打印 / 可编辑《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教学设计《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教学设计开阳三小顾永莲教学内容:数学书第30-31页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第1-6题。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在现实情境中,根据分数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数学思考目标:使学生在建构小数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
3、问题解决目标: 使学生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归纳比较、推理能力,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
4、情感态度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米尺;学生准备米尺。
教学过程:一、交流信息,引入课题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一些与小数有关的资料,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谈谈你了解到了什么,又想到些什么?小结:刚才出现的这些数都是小数,其中有些小数的含义大家是知道的,有一些还不太清楚。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小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和读写)【设计意图:学生的知识起点是三年级时对一位小数的直观认识和刻画,这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点。
通过找身边的小数,引发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激起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同时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展开提供支持。
】二、回顾一位小数的意义。
出示例1第一部分: 1分米=( )/( )米=( )米3分米=( )/( )米=( )米学生独立完成后抽生展示,集体交流。
指出:0.1和0.3都是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师提问:这两个数怎么读呢?谁教教大家?学生教读。
【设计意图:小数的意义较为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
在初步感知阶段,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类比、迁移,为下面学习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等作好充分的准备。
在得出分数之后,告诉学生1/10、3/10“还可以”写成像0.1、0.3这样的小数,再由学生教给读法。
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目的:(一)知识方面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二)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方面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直尺。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填空(投影出示)(1)0.1是()分之一。
0.7里有()个0.1。
(2)10个0.1是()。
10个0.01是()。
(3) 写成小数是()。
写成小数是()。
(4)1米=( )分米=()厘米=()毫米。
二、探究新知1.导入新课: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板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2.教学小数的产生(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的宽度,发现了什么?(2)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题:(用整数表示结果)1000÷10=100÷10=10÷10=1÷10=(3)总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
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
3.教学小数的意义(1)填写①投影出示:在图中填出分数和小数。
学生填完结果并订正②启发学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③引导学生口述:1分米是10分之1米,还可写成0.1米?(板书:④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2)出示米尺教具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教师板书:[学生由于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理解,在两位小数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言,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3)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而后出示(投影)1厘米的放大图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并说明理由。
启发学生明确:1毫米提问: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三位小数)(4)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①把1米看成一个整体,如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表示?引导学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
这样的分数写成小数时,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
③什么叫小数?引导学生讨论。
④师生共同概括: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投影出示)。
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⑤完成“做一做”。
(5)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
①学习阅读教科书,学习小数的计算单位。
②出示0.457,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分之一?三、巩固发展1.填表格:2.判断:(1)0.40里面有4个0.01()(2)35克=0.35千克( )3.把小数改写成分数0.90.090.0359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独立作业:六、板书设计小数的读写法教学内容教科书52~53页小数的读写法,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九的第6~7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小数。
教具准备: 幻灯、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0.2是()位小数,表示()分之();0.15是()位小数,表示()分之();0.008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2、0.4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07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13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二、新课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谁能举出一些小数的例子?(0.2 0.05 0.005 0.01……)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0)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小数吗?谁能举出一些例子?(1.5 40.6 3.134 6.8……)这些小数的小数点的左边还是0吗?观察一下: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边回答边在黑板上板书整数数位顺序表。
接着提问:0.2表示什么?(表示两个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5表示什么?(表示百分之五,有五个百分之一)百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
0.006表示千分之六,有六个千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
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等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
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那个最大?多少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多少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这些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0)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一样的,因此,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整数部分的右边,向整数一样计数。
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 ,整数个位的右边应该是什么位?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十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百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呢?再往下还有万份位、十万份位等,所以我们在数位表上用……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指出345.679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再指出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是多少?2、教学小数的读法出示最大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问: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强调: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完成做一做:读出下面小数3、教学小数的写法(1)例3: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到2100年,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
你会写出上面这段话中的小数吗?(2)做一做: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五点零六十点零零二三百点七一零点零一四十五点五零三三、巩固练习1、填空0.9里面有()个0.10.07里面有()个0.014个()是0.042、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一位是(),第三位是()。
3、说出24.375 每个小数位上的数各是几个几分之一?4、读出下面各数(1)南江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小数的性质教材简析小数的性质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化简小数,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在小数末尾添上一个或几个“0”,或者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
教学时,要通过比较、辨析、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目的: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教学难点: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并记录1-2种商品的价格,请谁来汇报一下?生:2.0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
生:3.50元。
师:是多少钱?生:3元5角师: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可爱多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2找等量关系。
教师首先板书三个“1”,让学生判断是相等的,接着在第二个1后面添写上一个0,在第三个1的后面添写上两个0,板书写成:1、10、100,提问:这三个数相等吗?(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可以添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
板书写成: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3思考探索。
(1)你能把它们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2)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板书如下:(3)按箭头所指的方向观察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生:小数的末尾(后面)添零,它的大小不变。
生:小数的末尾(后面)去掉零,它的大小不变。
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小数的末尾添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二、探索新知验证猜想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师: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2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老师提供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一张数位顺序表)3生1: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A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B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C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4师:0.30与0.3相等,证明刚才这个结论是对的。
5生2:从数位顺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
师: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生: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
师: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要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问: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
)6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
7判断练习。
下面的数中,那些“0”可以去掉?3.90.300 1.80005005.7800.0040102.02060.06三、联系生活灵活运用1.教师结合板书内容讲解性质的运用。
(1)根据小数的性质,当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侯,例如,0.30,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0.30=0.3)化简下面各小数:0.40 1.850 2.9000.506000.09010.83012.0000.070(2)师: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例如:0.3→0.3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比如:我们在商场里看到的2元=2.00元,2.5元=2.50元出示: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怎样改写?让学生同桌两人议论后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