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 (1)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优秀 7 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我范文为您精心整理了 7 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 8 个绳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质疑、谈话、揭题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曾经见到过哪些桥? (自由发言) 可是,你们见到过生命桥吗?今天这节课,许老师想和大家共同学习一篇有关生命桥的文章。
看老师写课题,字要写得横平竖直,端端正正。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3、导语过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读了这个故事心中感慨万千。
同学们也来读读,会有什么感受?二、初读感知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字或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读音凋零绽放辗转步履匆匆突如其来空旷暂停身躯白血病同胞3.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事?三、学习第 1、2 小节1.导语:故事发生在 1999 年 9 月 22 日早晨。
2.指名读 1、2 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3.重点句理解:这个刚满 18 周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花朵,惟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⑴齐读⑵你读懂了什么?理解“白血病、凋零、绽放”⑶齐读⑷小结:18 岁,如含苞欲放的花朵还没来得及开放,如初升的太阳还没来得及普照大地,小钱因为患了白血病而挣扎在死亡线上,年轻的生命危在旦夕,寻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刻不容缓啊。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间大爱与生命奇迹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1.1 课程主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1.1.2 课程背景:本课程将探讨海峡两岸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以及这种合作带来的生命奇迹。
1.2 课程目标1.2.1 了解海峡两岸生命科学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情况1.2.2 学习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知识点1.2.3 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1.3 课程安排1.3.1 第一课时:引言及知识点讲解1.3.2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1.3.3 第三课时:教学难点与重点二、知识点讲解2.1 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2.1.1 生命科学的定义2.1.2 生命科学的研究对象2.1.3 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2.1.4 生命科学的应用领域2.2 海峡两岸生命科学合作的重要性2.2.1 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2.2.2 提升生命科学研究的水平2.2.3 增进两岸人民的友谊与交流2.2.4 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2.3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案例2.3.1 案例1:两岸科研机构的合作项目2.3.2 案例2:两岸生命科学交流活动的成果2.3.3 案例3:两岸生命科学家的合作研究三、教学内容3.1 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3.1.1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3.1.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3.1.3 遗传与变异3.1.4 生命科学的伦理与道德3.2 海峡两岸生命科学合作的具体案例3.2.1 案例1:两岸科研机构的合作项目3.2.2 案例2:两岸生命科学交流活动的成果3.2.3 案例3:两岸生命科学家的合作研究3.3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意义与影响3.3.1 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3.3.2 提升生命科学研究的水平3.3.3 增进两岸人民的友谊与交流3.3.4 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4.1.1 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4.1.2 掌握海峡两岸生命科学合作的重要性4.1.3 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具体案例和成果4.2 能力目标4.2.1 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4.2.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2.3 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4.3 情感目标4.3.1 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关爱4.3.2 培养学生对于科技发展的兴趣和热情4.3.3 培养学生对于两岸人民的友谊和交流的认同感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5.1.2 海峡两岸生命科学合作的重要性5.1.3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具体案例和成果5.2 教学重点5.2.1 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5.2.2 海峡两岸生命科学合作的重要性5.2.3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具体案例和成果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6.1.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件、视频等6.1.2 模型与标本:用于直观展示生命科学相关的实验和观察6.1.3 实验器材:用于学生进行生命科学实验6.1.4 课件与教材:用于教学内容的讲解和复习6.2 学具准备6.2.1 笔记本与笔:用于记录课堂重点和思考6.2.2 实验报告纸:用于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6.2.4 互联网资源:用于查找相关资料和案例七、教学过程7.1 引入阶段7.1.1 通过多媒体展示生命科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7.1.2 引导学生思考海峡两岸生命科学合作的意义7.1.3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7.2 讲解阶段7.2.1 介绍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7.2.2 讲解海峡两岸生命科学合作的重要性和案例7.2.3 分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意义与影响7.3 实践阶段7.3.1 学生分组进行生命科学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7.3.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八、板书设计8.1 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8.1.1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8.1.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8.1.3 遗传与变异8.1.4 生命科学的伦理与道德8.2 海峡两岸生命科学合作的重要性8.2.1 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8.2.2 提升生命科学研究的水平8.2.3 增进两岸人民的友谊与交流8.2.4 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8.3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案例8.3.1 案例1:两岸科研机构的合作项目8.3.2 案例2:两岸生命科学交流活动的成果8.3.3 案例3:两岸生命科学家的合作研究九、作业设计9.1 课堂作业9.1.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9.1.2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9.1.3 查找相关资料,拓展阅读和学习9.1.4 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思考9.2 课后作业9.2.3 参加一次生命科学相关的讲座或活动9.2.4 制作一份关于生命科学知识的手抄报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 课后反思10.1.1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10.1.2 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10.1.3 学生对于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10.1.4 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优化10.2 拓展延伸10.2.1 组织学生参观生命科学实验室或科研机构10.2.2 邀请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或座谈10.2.3 开展生命科学相关的竞赛或活动10.2.4 建立生命科学学习小组,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1.1 课程主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1.1.2 课程背景:本课程将探讨海峡两岸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以及这种合作带来的生命奇迹。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理解“凋零、谈何容易、余震、骨髓、奔波”等词的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用“也许……但是……”的句式来练习说话,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为拯救他人生命所表现出来的牺牲精神,以及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深情。
【教学重点】理解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质,以及海峡两岸同胞之间的骨肉亲情。
【教学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出示第一节,师范读后问: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⑴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
⑵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
3、指导朗读。
4、揭题:⑴过渡:然而,钱畅又是幸运的,后来在台湾的一位青年身上找到了可移植的骨髓,于是,在杭州和台湾之间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⑵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抓住“凋零”、“惟有”、“十万个”、“一个”、“谈何容易”等词来体会钱畅的不幸、可怜,找到可移植的骨髓的不易,从而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1、过渡:可移植的骨髓找到了,接下来事情是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呢?2、请大家自由读3~6节,看看后来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又怎样呢?3、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台湾、青年、李博士(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简要地概括课文3~6节的主要内容。
并且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威力,为后文理解李博士和青年人的品质埋下伏笔。
)三、重点研读1、过渡: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我们一般该怎么做?2、交流:出示句子:“也许,此时此刻,大家都应该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所有地震知识都教人们这样做。
”3、师:但是李博士和青年是怎么做的呢?⑴学生交流:出示句子:李博士庄严地站着,青年静静地躺着。
⑵齐读“也许……但是……”这两句话。
4、师:一个是庄严地站着,一个是静静地躺着,然而他们的内心一定是不平静的,他们会想些什么呢?可以选其中一个来说说,用上“也许……但是……”这个句式来说。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_沪教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学习目标】
1.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课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理解并积累词语。
2.阅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3.体会医生和骨髓移植者为拯救他人生命表现出来的牺牲精神,以及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深情。
【学习重点】
1.能通过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是一次特殊的骨髓移植手术。
【学习难点】
抓关键词,理解题意;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是一次特殊的骨髓移植手术。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引入课题
1.听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过的有关一次特殊的骨髓移植手术的专题报道。
师:听了有关这次特殊的骨髓移植手术的专题报道
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2.出示课题:*30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自学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如下:
A.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在不认识的生字上做上记号。
2.回答思考题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说这是一次特殊的骨髓移植手术?
三.交流
1.学习积累生字:。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案「篇一」课前交流: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到你们学校去的时候,一进校门,就被你们学校传达室对面墙上的一幅图吸引住了,猜猜是什么图?(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师:(课件出示中国版图),就是这幅祖国的版图,那上面还写着四个字,哪四个字——生:(纷纷)爱我中华!师:你们每天都会看到祖国的版图,那老师想考考你们。
看地图,你们的家乡太原在哪呀?能找到吗?用手指一指。
生:(纷纷用手指屏幕)在那儿,在山西。
师:(地图上出示太原)对,是山西的省会。
(地图上出示哈尔滨)再看这是哪里?(生:哈尔滨)这是老师的家乡。
老师这次从哈尔滨到太原来坐了两天的火车。
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我们之间的距离吗?生:千里迢迢。
生:路程遥远。
生:师:我们之间可以说隔着千山万水,好远啊!如果,请你在哈尔滨和太原之间架一座大桥,让老师直接通过这座桥来太原,你有什么想法?生:不可能的。
生:绝对不行!师:看来,跨越这么远的距离架一座实实在在的桥,是不可能的。
再看地图,(地图上出示杭州)这里有一座美丽的城市杭州,/(地图上出示台湾)这里是祖国的宝岛台湾。
在他们之间不仅隔着千山万水,还隔着茫茫的海峡。
如果要在它们之间架一座跨海大桥生:那就更难了。
生:师:好了,关于桥的话题,我们就先说到这儿,大家准备好,我们来上一节语文课。
(上课铃响)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生:为什么会有生命桥?师:是啊,生命桥指的是什么?生:生命桥怎么跨越的海峡?师:对呀,生命桥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师: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和附近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查。
(生自由读书5分钟,师巡视时提示学一些词语的读音,帮助一名学生。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关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谈何容易、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骨肉同胞、血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1.找重点语句,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2.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1.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等。
2.按要求预习课文,理解:凋零、谈何容易、幸运、几经辗转等词语。
3.查找资料,了解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等医学常识。
[教学设计]一、课题导入,引入文本1.师:生活中处处能看到桥(板书:桥),谁来说说桥的作用?生即兴回答。
2.师:毛主席曾在一首词中写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桥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可今天我们见到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桥,而是一座生命桥,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补充课题)生齐读课题。
说明:从课题入手,开门见山地让学生说说“桥”的含义,形象地告诉学生“桥”的用途,从而引出课题,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同时又第一印象地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的中心主题思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
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所以真实。
读过这个故事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2.出示自学要求:(1)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读后你有何感想?3.检查交流:(1)认读词语:谈何容易、期待、突如其来、凋零、骨肉同胞、几经辗转、血肉亲情(2)课文内容填空:课文主要写了大陆青年钱畅(),台湾同胞(),用爱心挽救了钱畅的生命,架起了()。
说明:初读课文之后,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推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学会写读后感,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亲情主题。
(2)推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预测课文内容。
2. 朗读课文:(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跟读,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讲解用法,并进行练习。
4. 分析课文:(1)学生讨论课文内容,总结文章主题。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表达技巧。
5. 推断作者观点:(1)学生思考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观点和态度。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
四、作业布置1. 回家后,跟家人分享课文内容,体会亲情。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3. 布置下一节课的任务。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语文教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关键词语,读中感悟、体会作者流露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透过读和想象。
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们高尚的精神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重难点、关键1重点: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2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关键: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读、想象画面,走进人物的内心,从而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 师导: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片海峡,但你们可否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着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
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跨越茫茫海峡的生命桥。
2 板书课题,学生质疑学生:这里的生命桥指什么?学生:是什么使生命桥跨越茫茫海峡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指名读词语,其他正音,教师强调前鼻音,后鼻音的认读。
(2)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适时板书。
(课文主要讲了大陆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
)3 教师小结:同学们,抓住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时间以及关键词就可以把故事说完整说具体。
4 师导:是呀,同学们,课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那么,对于课文中那些感人至深的。
部分,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那些能够使我们为之一动的词语或句子,我们更应该把它们画下来。
细细品读,把读后的感受用一两个词概括出来,写在文中的空白处。
三默读感人部分,体会人物精神1 学生默读3-5自然段,找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原因。
最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范文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小学五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感悟;通过读和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教具:录音词语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 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二、引导学生读课文: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三、学生自由读课文.四、学生交流感受.生:我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师:这里你为什么而感动?生:小钱得救了.师:这是一个美丽的结果,患有严重口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生:我读课文的第五段.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师:把最后一句话再读一遍,要读通顺.生:听录音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 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岀……”师: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看清楚词语,不能读破了.你仔细看看,轻轻练练,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大家都试一试.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师:很好,坚持这样读课文,就一定能把课文读得很流利.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生:突然发生.生: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突然发生了.师:就是说发生的时间很突然.余震突如其来,还有别的意思吗?“余震”是说大地震后的小地震,让我想起一个数学课中的一个词“余数”,数学中还有一条规则“余数一定除数小”,但是小多少并不确定生:我读课文的第二段.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师:先说说什么地方感动了你.生:小钱只有18岁,就患了白血病,很可怜;骨髓很难找,终于找到了,真让人高兴.师:正是大悲大喜,悲喜交加.小钱患的是口血病,口血病又叫血癌, 很难医治,小钱的生命就像一一你再读读这句话,刚才没有读通顺,这次看仔细.生:朗读:“生命就像不曾开放就将面临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 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重新绽放•”师:你能在这句话中找到一组反义词吗?生:“凋零”和“绽放”,凋零就是凋谢,绽放就是开放.师:人们常说“生命如花”、“岁月如花”,那是比喻生命的美好,让生命更加美好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于是你就有了这大悲大喜的感动, 你的感觉是和全人类的感觉一致的.生:我读课文的第四段.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师:你读得很投入,说说你的感动.生:这位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我很感动.师:他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他知道一一生:拯救生命更重要.五、布置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二、学生读课文,思考,讨论.1.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有人说“看文如看山”,从不同的角度读课文能更全而更深刻的理解课文.2.学生读课文3.师:读岀新的发现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4.学生朗读“在抽取骨髓的过程中,发生了余震……”5.师:是啊,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随时都可能倒下来,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样的时刻,人们最应该做的是一一6.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但是, 这个青年人一一7.师:我不评价,也不想让别人评价,你自己说说你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在尽力表现自己的感动,也就是说你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努力?8.师:但是,小钱非常感激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捐献骨髓,仅仅是因为他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骨髓吗?还有别的理由吗?在读读课文,仔细地找一找.9.师:不知道,并不表示他不关心,不牵挂,不担心.他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写下来.10•师:根据国际上骨髓资助的有关规定,骨髓资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可以想象,也可以和其他同学配合表演.11.师:(出示李博士一天的工作安排表)我们来看看李博士这一天的工作,你想到了什么?12.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 台湾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一一师: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生:(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师:再深情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生:(朗读)“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13.师:是啊,这些人就在小钱的身边,时时刻刻给予小钱关心、爱护和支持,他们是怎样做怎么说的呢?课文中并没有具体描写.怎么办?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师:对,我们可以重点想象两个时间里人们对小钱的关心.这两个时间是很特殊的,一个是当小钱知道自己患了白血病的时候,另一个是骨髓移植这一天,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这两个日子里,小钱身边的亲人、朋友以及医护人员是怎样想小钱传达他们的爱心的.并把他写下来.三、布置作业.1.摘抄令你感动的句子.2.写出读后感.小学五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范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关键词语,读中感悟、体会作者流露在其中的思想感情.透过读和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们高尚的精神品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重难点、关键1重点: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2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3关键: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读、想象画而,走进人物的内心, 从而体会文木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师导: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片海峡,但你们可否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着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一台湾.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跨越茫茫海峡的生命桥.2板书课题,学生质疑学生:这里的生命桥指什么?学生:是什么使生命桥跨越茫茫海峡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指名读词语,其他正音,教师强调前鼻音,后鼻音的认读.(2)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适时板书.(课文主要讲了大陆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3教师小结:同学们,抓住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时间以及关键词就可以把故事说完整说具体.4师导:是呀,同学们,课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那么,对于课文中那些感人至深的部分,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那些能够使我们为之一动的词语或句子,我们更应该把它们画下来,细细品读,把读后的感受用一两个词概括岀来,写在文中的空白处.三默读感人部分,体会人物精神1学生默读3-5自然段,找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原因.2与学生一起交流感受.学生:我感动的句子是“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李博士在危险来临的时候,还能够那么沉着.学生:我也被李博士感动了,因为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博士是多么的(无私、有爱心)教师:真会读书的两个孩子,一个会抓重点词,一个会体会到人物精神.(出示课件,指名读出他的感动、敬佩.)3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体会李博士的无私.师: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生:“针头向皮肤刺去……”教师:此时此刻,跑到哪里才比较安全?学生:“此时,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教师:“但是,李博士仍……”此时此刻,手术室里是安全的地方吗?想象一下,手术室里还可能会有什么危险呢?学生:病床可能会摇晃学生:医疗器械可能会倒下学生:房屋也有可能会倒塌4教师设情境朗读:当病床摇晃的时候,李博士……当医疗器械倒下的时候,李博士……当房屋要倒塌的时候,李博士……5师导:李博士如此的沉着、无私,真让我们感动不己.那台湾青年的哪些做法或想法也感动了你呢?6学生反馈:出示课件:“在这场灾难中……”师:想一下,台湾青年想到了谁?生反馈:台湾青年想到了(亲人、朋友、家园……但更多的是大陆青年小钱)师堤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台湾青年多么的(无私)呀!真让我们(感动、佩服、赞叹……)7指导朗读:读出你的感动,你的佩服,你的赞叹.8师导:在这场灾难中,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 3级大地震袭击了台湾花莲,一座座房屋倒塌了,一座座桥梁断裂了,数十万人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甚至失去了生命.但是,在余震不断袭来的时候,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出示课件:“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师导:看到台湾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你高兴吗?学生齐读,读出你们心中的高兴.9引导想象台湾青年的身躯里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反馈:流岀了台湾青年的爱心;流出了小钱的希望、期待……师导:台湾青年身躯里流出了希望,流出了期待,那小钱又是怎样满怀着希望的期待呢?10岀示第二自然段,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认真倾听.理解:枯萎的花苞、绽放在文中的意思体会: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谈何容易想象:台湾青年的骨髓会使小钱……11指名反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台湾青年的骨髓会使小钱(苍口的脸红润起来;燃起生命的火种;枯萎的花苞重新绽放)12师导: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带着小钱的希望出发了.出示李博士奔波的时间表学生观察后思考:这经过了多长时间?(差5分钟就是十二个小时)这是怎样的十二小时?反馈:漫长、紧张、让人担心的十二小时师导:李博士没有停歇,一直到完成了骨髓移植手术.出示第六自然段:男生齐读,读出李博士的不辞辛劳找出表示漫长、紧张、让人担心的关键词(奔波)指导朗读,读出漫长、紧张的语气13小结: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无私和博大爱心深深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正是因为有他们,小钱才能燃起生命的火种.讲到这里,我们的课题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指名反馈:生命桥指什么?(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血脉亲情.)是什么使这座生命桥跨越茫茫海峡的?(是台湾同胞的爱心)四岀示最后一段,指导朗读师导:同学们,茫茫海峡割不断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骨肉亲情.让我们用“心”把课文最后一段读一遍.学生齐读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师导:同学们,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等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是他们的爱心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这就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血脉亲情.2讨论:如果有一天,小钱和台湾青年见面了,小钱会怎样感谢他呢? 台湾青年又会说些什么?3指名反馈4教师小结六总结全文,播放音乐《爱的奉献》宝岛台湾同大陆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将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七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积累爱心名言警句.小学五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范文三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品词析句,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内化、积累课文中的经典语言和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理解“生命桥”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震资料,音乐,李博士的照片及行程安排等)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走过生命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有一种桥是用爱心、用骨髓建造的,今天我们要一起用心了解这座桥.这座生命桥是怎样建起来的呢?我们一起去课文寻找答案.1、找骨髓(十分不易)(1)课件出示句子“这个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①读通句子.(指名读)②理解“凋零、含苞、绽放”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自由读,回答.)(2)课件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合适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血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①大家看看这三句话都是在说什么?②想象一下,医生可能曾经在哪些人当中为这个患了口血病的青年寻找过适合移植的骨髓?找到了吗?在他的家乡杭州找到了吗?在祖国大陆找到了吗?最后,在哪里找到了?像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辗转.③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再读句子.(用心体会“十万分之一”,用心体会寻找过程的“几经辗转”,才能体会寻找骨髓的“谈何容易”.)2、献骨髓(遭遇地震)(1)课件出示“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①指名朗读后再谈感受.②看课件(播放地震片段),体会当时的台湾是一种什么情形,练读“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 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还在余震中摇晃.”联系自己谈感受.③让我们的心贴近青年的心,一起来到大陆,感受小钱那满怀着希望的期待.(配乐,师范读第二自然段)④此时此刻台湾青年想得更多的是海峡的彼岸,一个18岁的大陆同胞正满怀着生的希望,期待着自己的骨髓.⑤运用文中词语练习说话“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⑥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认识吗?是啊,在海峡的另一边,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竟如此牵挂,这真是海峡两岸心连心.⑦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语句子.⑧如果是你,你会捐献骨髓吗?3、取骨髓一一(遭遇余震)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①就在小钱等待骨髓的同一时刻,还有谁在为小钱的生命而奔波呢?(生利用课前准备的资料回答)②在这同一时刻,李博士在做什么呢?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指名读)③我们来看一看突如其来的余震是怎样的情形.(播放地震的片断)④想像一下,当时手术室里的情景?⑤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博士是怎样表现的,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⑥说说李博士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动?(抓住“沉着”“突如其来,,“空旷”“一次又一次”“涓涓”等词语体会李博士博大的爱心.)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⑦从身躯里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4、送骨髓(连夜奔波)①出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时刻表,体会“奔波”和“连夜”等词语表达出的李博士的爱心,引读第六自然段.②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 课件出示行程时刻表(问学生一共用了多少时间)③课文第6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表达的就是这十几个小时的艰辛、紧张与漫长,快找一找是哪一个?(指导读出艰辛、紧张与漫长的三种语气)5、植骨髓(成功)①出示:22:50分,骨髓移植手术开始了.第二天凌晨2:00整,手术顺利完成!二、升华情感之桥,抒颂血脉亲情,理解生命桥,总结全文1、品读第7自然段师: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话想说(出示“这真是一座用架设的生命桥啊!”让学生发散填空)生:这真是一座用骨髓架设的生命桥啊!(师板书:骨髓)生:这真是一座用爱心架设的生命桥啊!因为台湾青年是满怀爱心捐出骨髓的,所以我说是用爱心架设的生命桥.(师板书:爱心)师:小钱得救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使小钱得救了!让我们和作者一道用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倾吐我们的心声!(全班齐读第7段).2、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知道是台湾青年用骨髓救了自己,他会如何感谢台湾青年呢?你替小钱写一封感谢信给台湾青年.《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范文相关文章:1.桥语文教案经典模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概念。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描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构建过程及其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技进步和两岸交流的积极态度。
2. 学生能够感知生命的宝贵,树立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等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构建过程及其重要性。
2. 科技进步对两岸交流的推动作用。
难点:1. 如何理解并描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概念。
2. 分析并阐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两岸交流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相关教案、课件、教学素材。
2. 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学生准备:1. 预习相关知识,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背景。
2. 准备笔记本,做好课堂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2 学生分享对“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初步认识。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构建过程。
2.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探讨。
3. 课堂讨论3.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重要性。
3.2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4. 案例分析4.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两岸交流中的作用。
4.2 学生分享分析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知识拓展5.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类似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实例。
5.2 学生分享拓展知识,教师点评并总结。
6. 总结与反思6.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节课所学的生字,并会写这些生字。
二、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1.老师出示板书《跨越海峡的桥》: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2.桥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毛主席曾在一首词中写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却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生命桥是什么意思?围绕海峡两岸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齐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吧!
二、新课学习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力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
老师相机指导。
3.交流初读所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初读课文,你对“生命桥”一词是怎样理解的?
4.这座生命桥联接着大陆和台湾,让我们跟随作者手中的笔,一同走进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完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2.当我们从甜美的梦乡中醒来,打开窗子,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呼吸着带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气,你会油然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1)老师范读,请同学们闭着眼睛想像一下:在这样的一个早晨,城市的各个角落会有哪些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呢?
(2)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3.换位思考:同学们所描绘的这些画面,使我们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然
而这一天,对于小钱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1)第2自然段,学生用准确词语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2)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4.指导朗读,出示: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入。
(1)感情朗读: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这个充满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满生机,而小钱,却只能躺在病床,命运对他是如此的残酷,让十八岁的他得了白血病。
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文中把十八岁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岁太年轻了,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然而可恶的白血病却要使这朵含苞的花“即将凋零”。
感情朗读这段话。
(2)创境引读:假如小钱没有得白血病,此时此刻,他会做些什么呢?
老师引读: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当同龄人吃过晚饭后,携着父母的手在绿荫道上漫步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在球场上奔跑追逐,为每进一个球欢呼跳跃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的脚步走过祖国各地,尽情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时,然而小钱……
(3)合适的骨髓对小钱来说那么宝贵,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径,然而找到合适的骨髓,容易吗?
出示: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
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指导朗读这段话
(4)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
目的是什么?
5.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钱有没有一线希望获得重生呢?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有的同学可能会发出感叹,小钱真幸运呀;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疑问:小钱怎么会在台湾找到合适的骨髓呢?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一个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
李博士照片及简介
正是因为有了像李博士这样热心公益的人,还有许多自愿捐献骨髓的热心人,才会使像小钱这样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向他们表示敬意!
三、结论总结
同学们,这场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是否能够成功?小钱最终能否获得新生?海峡彼岸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动魄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把镜头切换到宝岛台湾,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相信你对“生命桥”这个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我能用横线画出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袭击(xíxú)间隔(jiān jiàn)空旷(kàng kuàng)
同胞(pāo bāo)暂停(zàn zǎn)余震(yíyú)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
六、板书设计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三)李博士照片及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