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不离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音乐湘文艺版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欣赏:生死不离》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新设计
通过汶川地震的学习,让同学们明白,灾难并不可怕,在灾难面前,涌现出了一批小英雄,面对灾难,他们的勇敢、冷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生死不离,只要团结一致,任何的灾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2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让学生们了解《生死不离》的创作背景。
2、欣赏《生死不离》让学生了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众志成城的力量,感受“爱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3、有感情地随音乐演唱,体验生死不离的力量。
3学情分析
利用中学生喜欢追星的这一特点,《生死不离》的录制中巨星成龙的加入,让学生更能投入到歌曲中来,感受曲中浓浓的同胞之爱,手足之情。
4重点难点
通过欣赏演唱《生死不离》,体验“众志成城”的力量。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生死不离
1、播放教师舞蹈《地震那一刻》
2、介绍汶川地震
(1)伤亡人数(看数据)
(2)地震前后对比
(3)感人事件。
××中学教案NO: 4课题欣赏《生死不离》时间9.17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生死不离》及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深入感受“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2.通过分析、实践,处理歌曲,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3.了解《生死不离》作品的曲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教学重点用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生死不离》。
教学难点长音的唱准是本课中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导入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生死不离》1=bB 4/4 2/4 王平久词深情坚毅地舒楠曲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无论在走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亲情的呼唤,爱的执着,怎不令人动情,怎不令人震撼?三、新课教学:(一)欣赏歌曲《生死不离》。
(大屏幕打出歌词和抗震救灾图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发生,令人揪心、家破人亡。
我们的总理第一时间赶到,胡锦涛总书记来了,部队、志愿者、医护人员……此四面八方赶来,救人,哪怕是一线希望,绝不放弃每个生命。
生死不离,痛苦我们共担,家园我们共建。
让爱抚平我们的伤痛,让爱的阳光照亮我们的前程。
1.由学生有感情的分段朗诵歌词。
(课件出示:根据歌词内容,选择每段歌曲的情绪)2.完整欣赏。
(二)欣赏歌曲《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1.导语:让世界充满爱,歌声是美妙的,心愿是美好的,但所有的一切更需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实实在在得伸出自己的手,奉献自己的爱心,在这方面有人给我们作了很好的榜样,让我们一同来走近他。
2.介绍《我们同属一个世界》(《WE ARE THE WORLD》)背景及作者。
师:迈克.杰克逊(Micheal Jackson)是20世纪这100年间极具代表意义的摇滚歌手。
但我们记住他不但但是因为他在音乐上杰出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一直致力于世界的慈善事业,建学校,收养孤儿……《我们同属一个世界》就是他在得知非洲遭受严重旱灾,上亿人面临饥饿与死亡威胁时,为援助非洲难民而作的歌曲,歌曲在推出一周就卖出了几百万张的销售业绩,后来又在英国和美国举行了长达16个小时,通过7颗卫星向世界上20多亿观众直播了为非洲难民举行的大型赈灾义演,演出获得了8500万美元的赈灾款……。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生死不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生死不离》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的教材内容。
本课主题是“生命至上”,通过讲述一位母亲在地震中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而牺牲的故事,展现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至上。
教材内容还包括地震中的感人故事以及救援人员的不懈努力,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可贵,培养他们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面对生死议题时,仍可能存在恐惧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波动,以生动的故事和实例帮助他们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品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可贵,认识到生死不离的情感纽带。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道德品质。
3.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故事感受生命的可贵,培养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品质。
2.难点:理解生死不离的情感,学会在面对生死问题时保持乐观、勇敢的态度。
五. 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以地震中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情感共鸣:通过讨论、分享,让学生感受到生死不离的情感。
3.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死关头关爱他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地震救援场景,培养面对生死的勇气和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震救援的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角色扮演的道具。
3.准备教学PPT,包括故事、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地震中一位母亲为了保护孩子而牺牲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可贵。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震救援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地震中的感人故事以及救援人员的不懈努力。
3.操练(10分钟)小组讨论:如何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关爱他人,保护自己?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5分钟)角色扮演:学生模拟地震救援场景,体验救援人员的艰辛和责任感。
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生死不离》音乐教案学情分析:歌曲《生死不离》是为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大地震而创造的一首歌曲,歌曲催人泪下又振奋人心,经著名艺人成龙传唱后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鼓舞和激励着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携手共渡难关。
歌曲原调高音偏高,对换声期的孩子来说有点难以胜任。
教学目标:1、欣赏领唱,合唱歌曲《生死不离》,感受悲痛的音乐情绪,能用语言表述出这种情感;2、学会有感情地演唱《生死不离》这首歌曲;3、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灾难。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生死不离》,感受悲痛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人数。
二、谈话导入:聊聊“悲”的音乐印象同学们,本周我们进入第三单元“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系列第三个板块“悲情”主题的学习。
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经验,谈谈表达“悲”的音乐印象。
(学生回答)(一般音调比较低沉,速度比较缓慢)在音乐作品里的“悲”的形态和情绪丰富多样,“悲”不仅是“哀”和“伤”,有时也是“爱”和“力量”。
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感受“悲”在音乐中的别样的“美”,请大家翻开课本P26面《生死不离》。
三、教学过程:1、简介歌曲创作背景:这是一首赈灾歌曲,创作于2008年,当时发生什么大灾难?2008年的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一个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
近7万人丧生、1.8万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
巨大的灾难给我们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痛和遗憾。
这次灾难是无比深重的,堪称国家灾难。
汶川留下刻骨铭心的创伤,无数人为之悲伤、哭泣。
大江南北,唱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抗震救灾的最强音。
词作者王平久,曲作者舒楠。
他们因为看到四川地震灾区那些让人难受的画面,有感而发,创作出《生死不离》这首歌曲。
1、初步聆听,感受歌曲下面就让我们来聆听《生死不离》这首歌曲,它以抗震救灾为背景。
请大家边听边留意你听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待会请同学回答。
《生死不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
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感受同龄孩子在灾难面前的,对同伴表现出的至真至纯的爱,引导学生理解生死不离的深刻内涵,坚定与同学、亲人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生死不离的信念。
一、看图片——走近灾难。
1、同学们,在“天府之国”四川,有一个别具特色的羌族小城,想去看看吗?(美景幻灯)这里有山,有水;有辽阔的大草原;美丽的城市,瞧,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多么开心的孩子,他们的笑容像花儿一样。
这,就是美丽的汶川。
2、然而,这一切,已经成为过去。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巨大的灾难降临了。
(灾难幻灯)3、我看到很多同学的表情是凝重的,眼里还闪动着泪花。
孩子们,刚才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仿佛又听到了什么?(相机)你的心情怎样?二、讲故事——感受英雄是的,老师的心情和你们一样沉重,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大灾有大爱。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也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
(配图说)武警参谋长王毅冒死向重灾区挺进;共和国第一位羌族飞行员邱光华将热血献给了蓝天;警察妈妈蒋晓娟爱心哺乳灾区婴儿;张开双臂保护学生谭千秋老师,自己却成为永恒的雕像。
在英雄的行列里,也出现了许多小英雄的身影,他们用最深、最真的爱参与了生命的大营救。
(视频:播放一个小英雄的故事)老师了解到,课前大家也搜集了一些小英雄的资料,现在我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讲给同学听,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表演。
待会儿,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在全班交流。
2、小组内讲故事。
3.请各组推选代表说一说,哪一组先来?(各小组推选代表交流。
)第一组:讲故事形式。
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中国代表队那名小旗手的名字叫什么?对,林浩。
(举照片)我们组的成员都认为小英雄林浩的事迹很感人,我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吧。
生死不离--成龙
生死不离
成龙演唱
王平久作词
舒楠作曲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祝愿灾区人民早日重建家园,祖国人民与你们在一起
孤草制作
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那里
想着生活继续
天空失去了美丽
你却等待梦在明天站起
你的呼喊刻在我血液里
生死不离我数秒等你消息
相信生命不息
与你祈祷一起呼吸
我看不到你却牵挂在心里
你的目光是我全部的意义
无论你在那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生命是命题
无论你在那里我都要找到你
手拉着手生死不离
祝愿灾区人民早日重建家园,祖国人民与你们在一起生死不离全世界都被沉寂
痛苦也不哭泣爱是你的传奇
彩虹在风雨后坚强升起
我的努力告诉爱的力气
无论你在那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创造奇迹大山毅然举起
无论你在那里我都要找到你
天裂了去缝起
你一丝希望是我全部的动力
搭起我的手筑成你回家的路基
无论你在那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生命是命题
无论你在那里我都要找到你
手拉着手生死不离
无论你在那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创造奇迹大山毅然举起
无论你在那里我都要找到你
天裂了去缝起
手拉着手生死不离
祝愿灾区人民早日重建家园,祖国人民与你们在一起以上就是关于生死不离--成龙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3、生死不离教学目标:1、了解汶川地震中涌现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
2、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将爱心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身边。
重、难点:学习英雄精神,传递至真至纯的爱。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汶川地震中涌现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
重、难点:学习英雄精神。
教学准备:搜集汶川地震资料。
教学过程:一、地震来临的时刻1、(出示地震前美丽的汶川)说一说,图片上的汶川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在群山的庇护中显得那么宁静,人们生活是那么安逸)2、而2008年5月12日,一场人们意想不到的灾难却降临到了这个宁静的山村。
3、地震无情人有情,在这场巨大的灾难面前,人们没有倒下,他们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在废墟中求得生存。
在地震中涌现了许多感人的英雄。
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自己被谁所感动,感动的原因是什么?4、小小故事会:阅读故事《我背得动》、《“美丽天使”张春玲》、《留在最后的邹雯樱》。
思考:他们在地震中做了什么?你佩服他们的是什么?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5、新闻链接二、爱的心声1、(出示四个人物)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臵身角色中感受他们当时内心的想法,思考:他们能这样做,是怎么想的?2、从他们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如果你是地震中被压在危房下的同学,听到他们的话,你会怎么想?板书设计:3、生死不离地震来临的时刻爱的心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将爱心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身边。
重、难点:学习英雄精神,传递至真至纯的爱。
教学准备:搜集爱心传递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难发生后,来自社会各界的人们伸出了他们热情的双手。
2、看图片,感受人们对灾区人们的关心。
二、说一说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你曾经做过一些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和身边的人之间曾经有过爱心传递吗?谈谈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
《生死不离》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生死不离》及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深入感受“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
2.通过分析、实践,处理歌曲,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3.了解《生死不离》作品的曲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教学重点用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生死不离》。
教学难点长音的唱准是本课中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导入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无论在走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亲情的呼唤,爱的执着,怎不令人动情,怎不令人震撼?三、新课教学:(一)欣赏歌曲《生死不离》。
(大屏幕打出歌词和抗震救灾图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发生,令人揪心、家破人亡。
我们的总理第一时间赶到,胡锦涛总书记来了,部队、志愿者、医护人员……此四面八方赶来,救人,哪怕是一线希望,绝不放弃每个生命。
生死不离,痛苦我们共担,家园我们共建。
让爱抚平我们的伤痛,让爱的阳光照亮我们的前程。
1.由学生有感情的分段朗诵歌词。
(课件出示:根据歌词内容,选择每段歌曲的情绪)2.完整欣赏。
(二)欣赏歌曲《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1.导语:让世界充满爱,歌声是美妙的,心愿是美好的,但所有的一切更需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实实在在得伸出自己的手,奉献自己的爱心,在这方面有人给我们作了很好的榜样,让我们一同来走近他。
2.介绍《我们同属一个世界》背景及作者。
(三)欣赏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师:近年来世界上发生的哪次天灾让你痛彻心扉?生:印度洋海啸,美国的飓风,巴基斯坦地震,郴州的雪灾,汶川大地震。
师:确实,如同学所说地震,海啸让我们一次次见证着生离死别,但同学们想过没,比天灾更让人恐惧的是人祸,恐怖袭击、战争无时无刻不在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并不太平,于是无数热爱和平的人走到一起呼唤出人类共同的心声——让世界充满爱。
四、课堂小结:爱,让世界大同;爱,带来和平;爱,带来欢乐和希望;那么请不要吝啬你的爱,献出你的爱让世界因为你而更加温暖,让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洒满爱的阳光。
《生死不离》说课稿罗瑛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死不离》,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生死不离》是湘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首欣赏歌曲,编者对本单元设计思路是从“学唱歌曲”——“赏析歌曲”——“爱国情怀”。
在学唱完歌曲之后,需要注入更深沉厚重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坚强和伟大。
《生死不离》正是一首满怀深情且具有鲜明时代感的音乐作品,歌曲前部分缓慢低沉,高潮部分铿锵有力,歌词采用了反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地震中遇难同胞深深怀念,以及对活着的人们的鼓励,表现了中国同胞们无论何时都不放弃的坚定信念。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育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此阶段的孩子已具备了简单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够初步感知音乐的结构,主动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
并且在此之前,同学们对于“汶川大地震”已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节课奠定了情感和常识基础。
三、教学目标研读教学大纲我们就知道,本节课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对歌曲学会正确的赏析,还要通过艺术创作和表现达到升华情感的目的。
1、知识:了解歌曲《生死不离》的创作背景,并通过对其分析和跟唱,掌握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和表达意图。
2、能力:通过分析、处理和演绎艺术作品开展艺术实践,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3、情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祖国的坚强和伟大,增强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激发他们努力奋斗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对歌曲的欣赏与跟唱,培养学生的赏析和审美能力。
2、难点:对艺术作品进行综合性表现。
五、教法学法1、教法:本堂课,我将教材内容进行了一定的的整合和处理,把“赏析歌曲”和“艺术实践”两个部分作为载体,适时运用了情境法、展示法、谈话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从音乐外围进入音乐核心。
2、学法: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因此会让学生通过欣赏法、讨论法、创作法、演练法对艺术作品直接感知和实践。
生死不离
作者:王平久
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三年级)》2008年第09期
作词:王平久
作曲:舒楠
演唱:成龙
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哪里想着生活继续天空失去了美丽
你却等待梦在明天站起你的呼喊刻在我的血液里
生死不离我数秒等你的消息相信生命不息与你祈祷一起呼吸我看不到你却牵挂在心里你的目光是我全部的意义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生命是命题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手拉着手生死不离
生死不离全世界都被沉寂痛苦也不哭泣爱是你的传奇
彩虹在风雨后坚强升起我的努力看到爱的力气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大山毅然举起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天裂了去缝起
你一丝希望是我全部的动力搭起我的手筑成你回家的路基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生命是命题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手拉着手生死不离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大山毅然举起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天裂了去缝起手拉着手生死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