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二中九年级历史复习 专题四 经济和社会生活、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00.01 KB
- 文档页数:3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二中九年级历史复习专题三中国近代史主干知识新人教版2.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事实。
(1)新疆危机:“一仆二主”(阿古柏和英、俄),阿古柏政权实际上成为英、俄两国阴谋分裂和肢解中国领土的罪恶工具。
(2)海防和塞防之争:李鸿章强调东南海防重要,主张放弃西塞防。
左宗棠主张海防塞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
(3)收复新疆:1876年出兵讨伐阿古柏、1881年收回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3.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联系《马关条约》的内容进行分析:(1)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着京津地区的安全;日本占领台湾,不仅掠夺了资源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严重影响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3)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使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总之,《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4.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联系《辛丑条约》的内容进行分析。
(1)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加上利息,共9.8亿多两。
这一条增加了中国人民新的沉重负担。
(2)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这一条可以看出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
这一条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主权。
(4)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在区内居住。
这一条也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主权。
总人,《辛丑条约》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主权。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近代化的起步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二中九年级历史复习专题六世界古代史新人教版2.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1)大化改新: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照隋唐制度改革。
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启示: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学他人之长,克已之短,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发扬光大,善于学习。
(2)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七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伊斯兰教。
622年,他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
其教徒信仰真主“安拉”,被称为“穆斯林”,经典《古兰经》。
3.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1)琅城起义:城市反对封建领主的斗争的典型。
(2)意义: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4.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1)故事:6世纪上半叶,皇帝查士丁尼为恢复昔日的罗马帝国而频频用兵,导致民穷财尽,以后的几个世纪中,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国力日渐衰落,领土被蚕食,国家四分五裂。
1453年,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掉了延续千年的古老帝国。
(2)原因:封闭保守,固步自封,不肯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成果,而重在对旧传统的保存。
(3)启示:封闭保守使文明衰落、创新并蓄使文明繁荣。
4.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1)马可•波罗来华: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1271年随父新沿丝绸之路来华,在中国侨居17年,除在京城任职外,还受皇帝之命巡游外省和出使缅甸、南洋,足迹遍及中国许多地方和亚洲一些国家,回到意大利后,口授了《马可•波罗游记》一书。
专题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1.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1)青铜是以铜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因呈青灰色而被称为青铜。
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
夏、商、西周时,青铜在生产、军事和生活中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青铜时代。
能体现当青铜冶铸技术所达到的水平的代表作是司母戊鼎。
(2)青铜器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不少器物令人赏心悦目,百看不厌,是难得的艺术玲品;很多艺术品,整体结构和造型别具一格,纹饰线条想象丰富、图案优美。
2.知道《九章算术》,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1)《九章算术》:我国现存的古代数学专著,大约成书于东汉初,全书共分九章,介绍200多个数学问题及其解法。
书中关于负数的概念和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以及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在世界上都是最早的。
(2)祖冲之:南朝我国和世界古代伟大的数学家。
他计算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数学家早约1100年。
3.知道张仲景、华佗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1)华佗:东汉著名民间医生,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编制强身健体的五禽戏。
(2)张仲景:东汉“医圣”,编著《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3)李时珍:明代医学家,编著一部药物学巨著。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使我国的药物学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本草纲目》还流传到日、英、法等国,为世界医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4.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1)《水经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专著。
(2)《齐民要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著名的农学著作。
(3)《天工开物》: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的代表作,全书记载了各地农作物的品种、物性、栽培方法等,着生叙述了纺织、造纸、烧瓷、采矿、冶炼等手工业生产的过程和技艺,全面反映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二中九年级历史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史主干知识新人教版(1)炎帝:姓姜,制作耒耜,教民耕种,还发明了陶器,他遍尝百草,发现很多可以治病的药物,被尊称为炎帝神农氏。
(2)黄帝:姓姬,号轩辕氏,他聪明能干,创制历法,指导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播种、收割。
还发明了加工谷物的蒸煮食物的用具。
传说铜器、车和船也是他发明的。
黄帝战胜炎帝后,黄、炎部落结成联盟后,不断融合邻近部落,构成后来华夏族的主干。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
(3)禹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用“疏导”的方法,经过13年努力,终于制服了洪水,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了崇高的威望。
(4)传说和史实的区别:近代科学思想兴起,人们开始把被考古资料证实了的某些“历史资料”记载的朝代的事情称为“史实”,把尚未被考古资料证实的朝代称为“传说时代”,把有关这个时代的文献资料称作“传说资料”,把这些“传说资料”记载的事迹叫做“传说”。
“传说”和“史实”的最终区别在于有没有地下发现的文字证据。
2.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1)春秋五霸(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先后做过霸主。
(2)战国七雄(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齐、楚、燕、韩、赵、魏、秦。
合纵与连横之争成为战国纷争的重要内容。
3.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商鞅变法内容: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厉军功、迁都咸阳推行县制、严明法令。
(2)评价: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通过这次改革,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秦军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3)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变革是旧秩序、旧制度的一场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改革是新时代进步的潮流。
经过商鞅变法等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政治上封建制度取代了奴隶制度;经济上由于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变成私立并出租,奴隶主变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
江西省金溪县第二中学2020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 .古埃及数千年前的文明历史就像尼罗河一颗璀璨的明珠,所发出的闪闪光芒吸引着世人和科学家的不懈追寻和探索。
下列属于这颗明珠所散发出的光芒的有()①金字塔②阿拉伯数字的发明③象形文字④种性制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2.取得自治权,产生了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到来准备了条件,并被誉为欧洲“中世纪之花”的是()A.查理马特改革 B.丕平献土 C.法兰克王国建立 D .西欧城市兴起3.拿破仑说:“我只是带着王冠的华盛顿。
”不能证明其观点的历史依据是()A.颁布《拿破仑法典》B.发动对外侵略C.对内推行政治改革 D.平定王党叛乱4.新航路开辟后,首先进行殖民掠夺的国家是()A.葡萄牙和西班牙B.西班牙和荷兰C.英国和法国D.英国和荷兰5.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玻利维亚等过的驻华大使,每年的6月5日都要到北京的朝阳公园向“拉丁美洲解放者”的铜像进献花篮。
你认为铜像人物应该是()A.华盛顿B.拿破仑C.克伦威尔D.玻利瓦尔6.在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在交通工具上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列交通工具中属于美国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就是()A.火车B.轮船C.飞机D.汽车7.美国南北战争中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俄国1861年改革中提出“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从中我们可以,它们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障碍是()A.资金不足B.企业设备陈旧C.缺乏技术人才D.缺乏自由的雇佣劳动力8.“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这是一位历史学家对苏俄1921年实施的某一政策的评述。
该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B.两个五年计划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工业化9.19世纪中期有一位英国伟人在他的著作中写道:“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这一学说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二中九年级历史复习专题四经济和社会生活、近
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新人教版
(2)民族工业曲折发展之路
第一:民族工业产生、发展阶段。
原因: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开办,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和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中国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纷纷投资于新式企业。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了。
第二: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内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众和社会的“实业救国”“抵制外货”活动也有力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外因: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第三:民族工业发展艰难,处于崩溃边缘。
原因:一战以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卷土重来;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工业遭到灭顶之灾;抗战胜利后中国又陷入了内战,美货泛滥,使中国民族工业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1)轮船、火车出现
鸦片战争后,以机械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轮船、火车等从西方传入中国并逐渐取代了轿子、马车和帆船,在洋务运动中得到重要发展。
影响:除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外,还加快了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力的促进了商品流通,方便了全国名地人民的交往。
(2)电报、电话出现
西方列强为了传递军事情报和经济信息的需要,在中国使用电报电话技术,架设线路。
19世纪70年代中国自行架设电报开始,到民国有了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为民间传递信息和相互联系的方式。
影响: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加强了地区之间的联系。
(3)照相、电影的出现
照相技术和摄影艺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西方传到中国。
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1905年拍摄的《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随着外国人在中国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西式的娱乐方式也传入中国,舞会是典型的西式交谊活动。
1
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中国近代的报刊,最早是由在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创办的。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分报纸是
1858年在香港出版的《中外新报》。
在大量发行的报刊中,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最为著名。
戊戌维新时期,中国民营的近代出版业出现,其中以1897年创办于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最负盛名。
影响:近代出版业的出现在广泛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保存中国传统文化
和促进教育的发展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原因:辛亥革命的胜利和近代工业、商交通业、通讯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中国人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表现:(1)辛亥革命后,南京国民政府发布了“剪辫令”;(2)体现封建等级的服装一律废止,中山装、西服、旗袍等开始流行起来。
(3)礼节、称呼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表明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等级观念。
二、科学技术与文化
1.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1)詹天佑:设计、主持修建了外国工程师无法修建的滦河大桥,被选为英国工程研
究会会员,成为参加国际性学术团体的第一个中国人。
1905年,出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创造性地设计出“人”字形折返线路,1909年,京张铁路提前通车,实现了他提出的“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的三项要求,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2)侯德榜:成功破解了1862年,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发明的制碱法,研制的“三角牌“中国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了金质奖,并被誉为“国工业进步的象征”。
1930年瑞士举办的国际商品展览会上,“红三角”再获金奖。
侯德榜把制碱法的全部技术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专著《制碱》,1932年在美国以英文出版,向全世界披露了索尔维的制碱法。
抗日战争时期,采用新的联合制碱法成功,被称为“侯氏制碱法”。
把世界制碱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赢得了国际化学界的极高评价。
2。
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1)魏源:开明地主的代表,著名的反英抵抗派、思想家,他根据自身经历和鸦片
战的教训认识到:要战胜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必须要了解对手,学习对手。
于是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写成《海国图志》,介绍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和军事,总结了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教训,并说明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海国图志》是我国一部比较系统的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对于帮助人们开阔视野了解世界有重要作用,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严复:甲午战争失败,深感民族危机严重,极力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开始
系统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学、经济学。
他译述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介绍了进化论思想。
他根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认为中国若不求进步必然灭亡。
这此主张对当时救亡图存、变法维新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3。
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由于经济发展、经济的进步、政治的变化,晚清开始了教革新,最突出的是新式学堂的
兴办和教育的变革。
(1)从19世纪60年代起,学习西学、兴办新式滴水穿石堂成为洋务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1862年,洋务派创办了中国暂定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影响:洋务派兴办的新式学堂,打破了儒学一统天下的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了西方抚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
2
(2)19世纪90年代兴起的维新变法运动中,维新派在全国各地共设立新学堂19所。
1898年光绪帝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
办学主针为“中西并用”,宗旨是“广育人才,讲求时务”。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
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奉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3)在各界呼声中,1905年清政府不得不宣布废除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4.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洗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1)鲁迅: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主要思想内容是揭示封建制度的黑暗。
(2)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毕业歌》的曲作者,主要思想内容是激发中华民族的抗日斗志。
(3)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曲作者。
周恩来赞誉他“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4)徐悲鸿:《愚公移山》、《奔马》、《田横五百士》的画作者,蕴含着对国家民族能早日强盛的希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