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建筑物条例(新界适用)条例二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6
天津市城乡规划条例(2019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9.05.30•【字号】•【施行日期】2019.05.30•【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天津市城乡规划条例(2009年11月19日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12年5月9日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8年12月14日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天津市植物保护条例〉等三十二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9年5月30日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等十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乡规划的制定和修改第三章城乡规划的实施第四章监督检查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进行各类建设,必须遵守本条例。
本市全部行政区域是城市规划区范围。
本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当纳入城乡规划,实施规划管理。
第三条本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
城乡规划是进行规划管理和各类建设的依据。
各类建设活动必须符合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统一负责本市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区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和本市城市总体规划,负责本行政区域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乡、镇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和本区总体规划,负责乡、镇行政区域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并接受监督。
第五条市规划委员会依据其职能对重要的规划事项进行审议,为市人民政府提供规划决策依据。
西安市人民政府令第121号——西安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12.07•【字号】西安市人民政府令第121号•【施行日期】2016.01.07•【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令第121号《西安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11月23日市政府第126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1月7日起实施。
市长董军2015年12月7日西安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促进城市建设发展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协调,根据《陕西省建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优秀近现代建筑的认定、保护、利用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优秀近现代建筑被依法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或者不可移动文物的,其保护管理应当遵守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优秀近现代建筑是指,从十九世纪中期起始,建成五十年以上,具有较高历史、科学、文化、教育和艺术价值,并经依法认定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第四条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应当遵循统一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利用服从保护的原则。
第五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应当加强对辖区内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管理工作的领导,完善保护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保护责任,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做好相关保护工作。
第六条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优秀近现代建筑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协调优秀近现代建筑的管理工作。
市、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优秀近现代建筑的认定、规划管理及监督指导工作;市、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区承担房屋管理职责的部门(统称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属于非文物保护单位的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管理;市、县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属于文物保护单位或者不可移动文物的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管理。
施工现场防火消防安全制度1、保持施工现场安全出口的疏散通道畅通无阻;2、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度,项目经理为防火责任人;3、坚持三个月和不定期检修用电设备及线路、开关,切实杜绝和避免电气设备和线路故障引起火灾;4、加强教育和培训,逐步建立起定期对各班组进行消防防火教育;5、对及时举报火灾隐患的班组和个人给予奖励____元/班,对违反消防条例,玩忽职守造成火灾的或发现火灾隐患不及时消除和通知的有关单位、班组和个人给予处罚;6、消防工作实行“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消防管理原则;7、成立消防安全监督小组,监督班组消除火灾隐患,设立具有消防专业知识消防监督安全员;8、任何班组和个人不得堵塞消防通道或者损坏和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9、任何班组和个人不得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冒险作业;10、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和“十不烧”的规定;11、在宿舍区内,严禁燃烧容易引起火灾的东西;12、不准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施工现场;13、在施工现场生产作业区域内禁止吸烟。
施工现场防火消防安全制度(2)是为了保障施工现场的人员、设备和财产的安全,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确保施工工程顺利进行的制度。
1. 设立专门的消防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施工现场的防火消防安全制度,并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管和管理。
2. 消防设施齐全:根据工程规模和性质,配备适合的灭火器材、消防器材和消防设备,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
3. 建立火灾预防措施:制定相应的火灾预防措施,包括防止火灾发生的措施和火灾疏散预案,确保施工现场的火灾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4. 严格控制明火作业:明火作业应进行合理安排和管控,严禁在易燃易爆物品附近进行明火作业,确保明火作业的安全。
5. 加强消防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其火灾防范意识和防火消防技能,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消防设备和应对突发火灾。
•第 123 章 - 建筑物条例o- 详题 - 30/06/1997o第 1 条 - 简称 - 30/06/1997o第 2 条 - 释义 - 31/12/2005o第 3 条 - 认可人士、结构工程师及岩土工程师的名册 - 31/12/2004o第 4 条 - 认可人士、注册结构工程师或注册岩土工程师的委任及职责 - 31/12/2005o第 5 条 - 纪律委员会的委任及权力 - 31/12/2005o第 5A 条 - 认可人士、注册结构工程师及注册岩土工程师纪律委员团 - 31/12/2005o第 5AA 条 - 纪律委员会秘书 - 01/07/2002o第 6 条 - (废除) - 30/06/1997o第 7 条 - 就认可人士、注册结构工程师或注册岩土工程师进行的纪律处分程序 - 31/12/2005 o第 8 条 - 承建商注册事务委员会 - 31/12/2005o第 8A 条 - 承建商名册等 - 01/04/1998o第 8B 条 - 注册为承建商的申请 - 31/12/2004o第 8C 条 - 承建商注册的续期 - 31/12/2004o第 8D 条 - 将姓名或名称重新列入承建商名册 - 31/12/2004o第 8E 条 - 建筑事务监督须述明理由 - 01/04/1998o第 8F 条 - 生效日期 - 31/12/2004o第 8G 条 - (由2004年第15号第14条废除) - 31/12/2004o第 9 条 - 注册承建商的委任及职责 - 31/12/2004o第 9A 条 - 就注册事务委员会的决定而提出的上诉 - 01/04/1998o第 10 条 - (废除) - 30/06/1997o第 11 条 - 纪律委员会的委任及权力 - 31/12/2005o第 11A 条 - 承建商纪律委员团 - 07/11/1997o第 11AA 条 - 纪律委员会秘书 - 01/07/2002o第 12 条 - (废除) - 30/06/1997o第 13 条 - 承建商的纪律处分程序 - 31/12/2004o第 13A 条 - 针对建筑事务监督的决定而提出的上诉 - 01/04/1998o第 14 条 - 展开建筑工程等所需的批准及同意 - 30/06/1997o第 14A 条 - 如不递交监工计划书不得当作建筑事务监督同意 - 22/12/1997o第 15 条 - 除非发出拒绝的通知,否则当作给予批准及同意 - 30/06/1997o第 16 条 - 拒绝给予批准或同意可根据的理由 - 31/12/2005o第 17 条 - 在某些情况下可施加条件 - 31/12/2004o第 17A 条 - 与污水隧道工程不相容 - 30/06/1997o第 18 条 - 授权在某些情况下竖设撑柱 - 01/07/1997o第 18A 条 - 申索补偿 - 30/06/1997o第 19 条 - 有关紧急工程的规定 - 31/12/2005o第 20 条 - 恢复暂停的工程 - 30/06/1997o第 21 条 - 新建筑物的占用 - 01/11/2000o第 22 条 - 建筑事务监督的权力 - 01/04/1998o第 23 条 - 建筑工程在建筑事务监督的命令下须停止等 - 01/04/1998o第 24 条 - 拆卸、移去或改动建筑物、建筑工程或街道工程的命令 - 31/12/2004o第 24A 条 - 停止危险工程或对危险工程作出补救的命令 - 30/06/1997o第 24B 条 - 优先拆卸 - 01/07/1997o第 24C 条 - 就建筑物或建筑工程的拆卸或改动发出的通知 - 31/12/2004o第 25 条 - 建筑物用途的更改 - 30/06/1997o第 26 条 - 危险建筑物 - 30/06/1997o第 26A 条 - 欠妥的建筑物 - 30/06/1997o第 27 条 - 封闭令 - 01/07/1997o第 27A 条 - 危险山坡等 - 31/12/2005o第 27B 条 - 从水井抽取地下水对建筑物造成的危险 - 30/06/1997o第 27C 条 - 在斜坡等敷设的水管、排水渠或污水渠 - 30/06/1997o第 28 条 - 排水 - 30/06/1997o第 28A 条 - 附表所列地区内的地下水排水工程 - 30/06/1997o第 28B 条 - 在物业受影响的人提出反对等的情况下授权进行有关工程 - 30/06/1997 o第 28C 条 - 裁判官的手令 - 30/06/1997o第 28D 条 - 修复损毁的义务及损毁的补偿 - 30/06/1997o第 29 条 - 私家街道及通路的建造及保养 - 30/06/1997o第 29A 条 - 紧急车辆通道的保养 - 31/12/2004o第 30 条 - 街道的出入口 - 30/06/1997o第 31 条 - 在街道上或街道上方的伸出物 - 01/07/1997o第 32 条 - 街道命名与建筑物编号 - 30/06/1997o第 32A 条 - 其他工程的进行和服务的提供 - 30/06/1997o第 32B 条 - 前往施工未遂的费用 - 30/06/1997o第 33 条 - 由建筑事务监督追讨工程费用 - 01/07/1997o第 34 条 - 对建筑事务监督进行工程所产生的物料的处置 - 30/06/1997o第 35 条 - 通知及命令的送达 - 30/06/1997o第 36 条 - 文件的经核证文本作为证据的可接纳性等 - 31/12/2004o第 36A 条 - 记录于微缩影片或其他形式的纪录内的文件等的效力 - 31/12/2004o第 36B 条 - 文件的处置 - 31/12/2004o第 37 条 - 公职人员的法律责任的限制 - 30/06/1997o第 38 条 - 规例 - 31/12/2004o第 39 条 - 新规例的适用范围 - 30/06/1997o第 39A 条 - 技术备忘录 - 31/12/2004o第 39B 条 - 阻碍业主立案法团 - 31/12/2004o第 40 条 - 罪行 - 31/12/2005o第 41 条 - 豁免 - 01/07/1997o第 42 条 - 建筑事务监督的豁免权力 - 30/06/1997o第 43 条 - 释义 - 30/06/1997o第 44 条 - 就建筑事务监督的决定提出上诉 - 30/06/1997o第 45 条 - 上诉审裁团 - 01/07/1997o第 46 条 - 上诉审裁小组秘书 - 01/07/2002o第 47 条 - 上诉通知 - 30/06/1997o第 48 条 - 上诉审裁小组 - 01/07/1997o第 49 条 - 初步聆讯 - 30/06/1997o第 50 条 - 上诉的裁定 - 30/06/1997o第 51 条 - 判给讼费的权力 - 30/06/1997o第 52 条 - 申述 - 30/06/1997o第 53 条 - 检查 - 30/06/1997o第 53A 条 - 豁免权 - 01/07/1997o第 53B 条 - 与上诉审裁小组有关的罪行 - 30/06/1997o第 53C 条 - 案件呈述 - 01/07/1997o第 53D 条 - 主席决定程序的权力 - 30/06/1997o第 53E 条 - 释义 - 31/12/2004o第 53F 条 - (已失时效而略去) - 30/06/1997o第 53G 条 - 上诉权利的保留以及待决申请的裁定 - 30/06/1997o第 53H 条 - 将某些注册专业工程师列入岩土工程师名册 - 31/12/2004o第 53I 条 - 申请在没有订明资格的情况下名列岩土工程师名册 - 31/12/2004o第 53J 条 - 其他杂项事宜的过渡性条文 - 31/12/2004o第 54 条 - 保留条文 - 30/06/1997o第 55 条 - 认可 - 30/06/1997o附表1 - (废除) - 30/06/1997o附表2 - - 01/07/1997o附表3 - 手令表格 - 30/06/1997o附表4 - - 01/07/2004o附表5 - 附表所列地区 - 09/07/2004o附表6 - 手令表格 - 30/06/1997详题返回单条条文格式本条例旨在就建筑物及相关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造订定条文,就使危险建筑物及危险土地安全订定条文,以及就相关事宜订定条文。
黄冈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和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5.06•【字号】黄冈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6届〕第14号•【施行日期】2024.07.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物业管理正文黄冈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六届〕第十四号《黄冈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和管理条例》已由黄冈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24年1月12日通过,并经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2024年3月27日批准,现予公布,自 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黄冈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5月6日黄冈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和管理条例(2024年1月12日黄冈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024年3月27日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业主和业主组织第三章物业服务第四章物业的使用与维护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和管理活动,维护业主、物业使用人和物业服务人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业管理条例》和《湖北省物业服务和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本条例所称物业服务人,包括物业服务企业和其他管理人。
第三条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和管理活动应当坚持党建引领,按照政府监管、属地管理、业主自治、协商共建相结合的工作原则,推动物业服务和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法治化。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和社区治理体系,协调解决物业服务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的监督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职责:(一)制定本行政区域物业服务和管理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二)指导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开展物业服务和管理相关工作;(三)建立、维护物业服务和管理电子信息平台;(四)对物业服务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五)对物业服务人及其从业人员、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委员会进行业务指导、培训和监督管理;(六)制定业主公约、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业主委员会工作规则、物业服务合同等示范文本和相关标准;(七)对物业的使用与维护进行监督管理;(八)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交存、使用进行监督管理;(九)处理物业服务中的投诉和举报;(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第三条国家提倡业主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选择物业服务企业。
第四条国家鼓励物业管理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业主及业主大会第六条房屋的所有权人为业主。
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一)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接受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二)提议召开业主大会会议,并就物业管理的有关事项提出建议;(三)提出制定和修改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建议;(四)参加业主大会会议,行使投票权;(五)选举业主委员会委员,并享有被选举权;(六)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工作;(七)监督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八)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使用情况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九)监督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专项维修资金(以下简称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七条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二)遵守物业管理区域内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使用、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的维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三)执行业主大会的决定和业主大会授权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纳专项维修资金;(五)按时交纳物业服务费用;(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八条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组成业主大会。
业主大会应当代表和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的合法权益。
贵州省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办法正文:---------------------------------------------------------------------------------------------------------------------------------------------------- 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121号)《贵州省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11月17日省人民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省长:赵克志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四日贵州省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发挥城乡建设档案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贵州省档案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乡建设档案,是指在城乡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移交、管理、利用城乡建设档案,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城乡建设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城乡建设档案实行城市、县人民政府属地管理。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乡建设档案工作的领导,将城乡建设档案事业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保障城乡建设档案工作与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全省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城市人民政府和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城乡建设档案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工作。
城乡建设档案工作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市、县城乡建设档案馆(室)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乡建设档案的接收、保管、利用等工作。
第七条城乡建设档案馆(室)馆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建设。
城市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和完善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建设档案工作。
第二章城乡建设档案的移交与接收第八条城乡建设档案馆(室)接收和管理下列档案:(一)城乡勘测、规划档案;(二)城乡建设工程档案;(三)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类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四)文物古迹保护档案;(五)城乡建设基础档案;(六)国家规定的其他城乡建设档案。
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2021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8.09•【字号】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9号•【施行日期】2022.03.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房地产市场监管正文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9号2021年6月29日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的《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已经2021年7月30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1年8月9日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的决定(2021年7月30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对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修订通过的《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进行了审议,现决定予以批准,由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2001年10月17日杭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2001年12月28日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届会议批准根据2003年8月21日杭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会议通过2003年11月6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的《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个别条款的决定》修正2013年8月23日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第一次修订2013年11月22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2021年6月29日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第二次修订2021年7月30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物业管理区域第三章业主和业主组织第一节业主和业主大会第二节业主委员会第三节物业管理委员会第四章前期物业管理第五章物业服务第六章物业的使用和维护第七章监督管理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和物业服务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物业的合理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细则依据《艺术彩绘管理条例》制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艺术彩绘活动的管理。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艺术彩绘,是指在建筑物、公共设施、交通工具等物体表面,通过绘画、雕刻等艺术手法创作的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第三条艺术彩绘活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社会主义艺术方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保护民族民间艺术;(三)保护环境,确保艺术彩绘与城市风貌相协调;(四)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艺术彩绘的规划与审批第四条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部门应当将艺术彩绘纳入城市景观规划,制定艺术彩绘专项规划。
第五条艺术彩绘项目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建设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一)艺术彩绘项目申请表;(二)项目设计图纸及效果图;(三)艺术彩绘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四)相关责任人的身份证明及资质证明。
第六条建设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对艺术彩绘项目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并颁发艺术彩绘许可证。
第三章艺术彩绘的实施第七条艺术彩绘实施前,应当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时间、施工地点、施工方式等。
第八条艺术彩绘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二)确保施工安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三)保护施工区域内的环境和设施;(四)接受建设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四章艺术彩绘的维护与管理第九条艺术彩绘项目完成后,应当建立维护管理制度,确保艺术彩绘作品长期保持良好状态。
第十条艺术彩绘的维护责任由业主或者使用者承担,或者由业主、使用者与艺术彩绘创作者协商确定。
第十一条艺术彩绘出现损坏、褪色等情况,应当及时进行修复。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二条违反本细则规定,未取得艺术彩绘许可证擅自进行艺术彩绘的,由建设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第十三条违反本细则规定,未按照批准的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艺术彩绘的,由建设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
回复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souask/
第121章建筑物条例(新界适用)条例二
摘要:本条例旨在使《建筑物条例》(第123章)适用于新界,就使为新界某些建筑物而进行的建筑工程、地盘平整工程及排水工程不受《建筑物条例》(第123章)某些条文规限的豁免证明书订定条文,并作出必需的相应修订。
第121章第7条豁免证明书的效力
(1)除第(2)款另有规定外,并且在符合署长根据第9条所施加的任何条件下─
(a)《建筑物条例》(第123章)第4、9、14、21及30条,以及根据该条例订立的规例,不得适用于由豁免证明书内指名的人或其代表进行的─
(i)证明书内所指明的建筑工程或地盘平整工程;
(ii)而该等工程是为豁免证明书内所指明的任何建筑物而进行的;及(b)(a)段所述的条文及规例,以及《建筑物条例》(第123章)第28条,不得适用于由豁免证明书内指名的人或其代表进行的─
(i)证明书内所指明的任何排水工程;
回复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souask/
(ii)而该等工程是为豁免证明书内所指明的任何建筑物而进行的。
(2)在下列情况,有关根据第4或5条就一座建筑物所发出的豁免证明书,第(1)款并不适用─
(a)如该豁免证明书是─
(i)关于新房屋的豁免证明书;
(ii)关于社区用途的豁免证明书;或
(iii)根据第4条批出的豁免证明书,
而该建筑物的尺寸超过附表第I部所述的建筑物的尺寸;(b)如该豁免证明书是关于农业用途的豁免证明书,而该建筑物的尺寸超过附表第II部所述的建筑物的尺寸;或
(c)如该豁免证明书是关于重建临时房屋的豁免证明书,而该建筑物的尺寸超过附表第III部所述的建筑物的尺寸。
第121章第8条豁免证明书须采用书面形式
根据本条例发出的任何豁免证明书,须采用书面形式及署长决定的格式。
第121章第9条署长可施加条件
回复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souask/
署长在发出豁免证明书时,可施加与安全及生有关的条件,或其他合理的条件,而任何该等条件须记录在豁免证明书内。
第121章第10条发出豁免证明书的证明
就根据本条例进行的任何法律程序而言,一份看来是豁免证明书副本,并看来是由署长或任何地政专员核证为真实副本的文件,一经提交即须收取为证据,无须再加证明,同时─
(a)直至相反证明成立为止,须推定─
(i)该文件是豁免证明书的真实副本;及
(ii)核证该文件的人是署长或地政专员(视属何情况而定);及(b)该文件为其内载一切事宜的表面证据。
第121章第11条署长的权力可由地政专员行使
根据本条例授予署长的权力,除根据第4条所授予的权力外,均可由新界任何地方行政区的地政专员代其行使。
(由1999年第8号第89条修订)
第121章第12条(已失效力)
回复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souask/
(已失效力)
第121章第13条过渡条文
尽管《建筑物条例(新界适用)条例》*(第322章,1964年版)及《建筑物条例(新界适用)规例》#(第322章,附属法例,1984年版)已由第12条废除,该条例及该规例仍继续适用于紧接该条例及该规例废除前所适用,并在本条例生效日期正在进行的任何建筑工程、地盘平整工程或排水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注:
*“《建筑物条例(新界适用)条例》”乃“Buildings Ordinance (Application to the New Territories) Ordinance”之译名。
#“《建筑物条例(新界适用)规例》”乃“Buildings Ordinance (Application to the New Territories) Regulations”之译名。
第121章附表
[第7(2)条]
回复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souask/
条件
第I部
关于新房屋或社区用途或根据
第4条发出的豁免证明书
1.(1)建筑物建成后,不超过3层高,并且─
(a)高度超过7.62米,但不超过8.23米,有盖面积不超逾65.03平方米,而建筑物的每道承重墙─
(i)如是钢筋混凝土承重墙,则厚度不少于175毫米;或
(ii)如是承重砖墙,则在最低楼层厚度不少于340毫米;及
(iii)如是承重砖墙,则在任何较高楼层厚度不少于225毫米;或(b)高度不超过7.62米─
(i)在建筑物符合批准图则的情况下,有盖面积不超逾92.90平方米;或
(ii)有盖面积不超逾65.03平方米。
(2)在本部中,“批准图则”(approved plans) 指由署长制备的图则或如此制备并经其同意而修改的图则。
第II部
回复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souask/
关于农业用途的豁免证明书
2.建筑物建成后,为单层建筑物,高度不超过4.57米。
第III部
关于重建临时房屋的豁免证明书
3.建筑物建成后,有盖面积不超过37.16平方米,高度不超过5.1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