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对人类行为的要求_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4
《保护环境》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2. 引导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环保方法,培养幼儿的环保行为习惯。
3. 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环保方法。
2. 难点:培养幼儿的环保行为习惯,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1. 有关环境破坏和环境保护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垃圾分类道具(如垃圾桶模型、各类垃圾卡片等)。
3. 绘画工具(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一段美丽的自然风景视频,引导幼儿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2)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大自然美吗?你们喜欢大自然吗?2. 了解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1)展示一些环境破坏的图片,如垃圾堆积、河流污染、森林砍伐等。
(2)提问:这些图片中的环境怎么了?这样的环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3)引导幼儿讨论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如提供空气、水、食物等生存资源,给我们带来美丽的风景和舒适的生活环境等。
3. 掌握环保方法(1)展示一些环境保护的图片,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节约用水等。
(2)讲解环保方法,如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节约用水可以保护水资源等。
(3)通过演示法,让幼儿学习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
4. 环保行为习惯培养(1)组织幼儿进行环保小游戏,如“环保小卫士”,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环保的重要性。
(2)引导幼儿制定环保行动计划,如在幼儿园和家里如何做到环保,如随手关灯、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等。
5. 情感升华(1)展示一些大自然中美丽的动物和植物图片,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2)提问: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这些美丽的动物和植物呢?(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6. 总结与延伸(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和环保方法。
绿色环保人人有责主题班会教案三篇美好的校园境人人有责。
环保并不遥远,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创建绿色学校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发一份光!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三篇绿色环保人人有责主题班会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绿色环保人人有责主题班会教案1《绿色环保,人人有责》主题班会一、活动目的1.为了实现绿色的梦想活动目的:让学生明白绿色学校并非绿化学校,而是环境友善学校.通过班会让学生理解:节约资源必须从我做起,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应注意减少污染,关注环境,关注生命,善待自然.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破坏校园环境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提高保护校园优美环境必须从我做起的自觉性。
二、活动过程:(一)创设意境,导入主题。
1.让学生观看环保专题片,初步了解人类破坏环境的状况。
2.导入主题:一幕幕让人触目惊心的画面让人沉思,大自然良好的环境哺育着人类及万物,人类却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践踏着自然,所以人类也遭到了大自然的严惩。
在高科技日益发展之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环保问题:光化学烟雾、有毒化合物、核污染、石油泄露等等。
这些问题已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大会上就提出了“救救地球,保护环境”的口号。
校园不是工厂,不是大城市,那么,有没有环保方面的问题呢,请同学们将观察到的具体情况介绍一下。
(二)引导分析校园中值得注意的环保问题及其带来的严重影响。
主持人:前几天老师要求同学们注意观察校园的各种场所,找出值得注意的环保问题,分析它的危害,然后写一篇日记,同学们做了吗?请交流一下。
1.全班分成五个小组,主持人指定组长,然后各组长集中本组同学交流,讨论(读观察日记),组长记录整理。
2.五个组长将记录材料在班会上宣读。
(三)由学生演小品和诗歌朗诵:1.第一组:诗歌朗诵《绿色明天你会在哪里》和小品《绿色环保,我能行》; 2.第二组:小品《喝汤》和诗歌朗诵《绿色希望》;3.第三组:小品《人类的杰作》;4.小品《垃圾桶周围》和《绿色环保,人人有质》;5.主持人: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发生在自己身边影响环境卫生的事例,讨论我们如何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环保主题班会教案绿色环保是指人类为了保护大自然而采取的一种行为。
这里绿色环保标志的含义是,标志由三部分构成,即下方的绿色环保,左右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
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
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环保主题班会教案,一起来看看吧!“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环保主题班会教案1一、活动主题:绿色——我们永恒的追求二、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
2、让学生认识到现在环境的破坏程度,树立危机意识。
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讲授、活动与表演相结合,在自由、轻松地氛围中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发出倡议,保护环境。
四、活动步骤1、活动准备(1)搜集、整理有关环境的材料。
(2)保护环境措施的材料。
(3)投*、录音机、关饰。
(4)主持人:康许昌2、活动实施(1)引入主题古往今来。
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
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
可是。
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
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
[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烈的呼声。
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
我想:作为未来*人的青少年。
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
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
老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
为此我下定决心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
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
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
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随处可见:天空昏暗、空气污浊、污水横流、垃圾围城……,连远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DDT等农药残余,珠穆朗玛峰遍地狼藉?蓝天碧水已经成为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和遥不可及的梦想。
(2)主持人告诉大家一组数字,然后请大家“我知道的环境破坏”进行讨论。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教案范文(精选18篇)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教案1活动目的:使学生知道花草树木能够美化环境,有益于人们健康,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具有初步的环境识。
活动过程:一、启发谈话1、同学们,前不久,老师刚搬了新家(出示图)你们看,这就是我们住宅的一块空地,这里只有蓝天,白云和一条小路,光秃秃的,怎么使这儿变得丽起来呢?2、学生画简笔画,指名四人上前“种花、种草和小树苗”。
老师补充画面:(粘上花草树木)二、学习知识,明白道理。
1、我们学校里,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喜欢那儿?2、同学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些花草树木?你们想对花草树木说些什么?3、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咱们小学生能够干些什么?(老师在图上贴图片)老师小结后板书:爱护花草树木4、那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花草树木呢?三、深化认识。
(1)听《小白兔的花园》的故事(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①小白兔为什么伤心极了?小动物们乱折花朵对吗?为什么不对?②师小结后提问:如果你被小白兔请到家里去作客你会怎么做?(2)看儿歌《大家爱护小树苗》①儿歌中的小朋友爱护小树苗吗?②他是怎么样做的?③我们为什么要爱护小树苗?④老师小结后,学生齐读儿歌。
(3)学生读《爱护花草树木》诗歌四、总结:师:通过今天的班会,同学们应该知道花草树木的重要性了吧。
五、活动小结: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了花草树木能够美化环境,有益于人们健康,懂得了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具有初步的环境意识。
六、反思:爱护花草树木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事,但有的学生有意无意的做一些不文明的事,通过学生的画,贴,自己的亲身参与,他们的环境意识加强了。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教案2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环境是社会公德对每个人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好品德。
教学重点:1、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我们从小就要养成保护环境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趣引课题:师:首先请同学们看一则公益广告。
爱护环境呵护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环境保护对健康的重要性。
2. 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点。
1. 环境保护对健康的影响。
2. 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 如何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四、教学过程。
1. 环境保护对健康的重要性(15分钟)。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对健康的重要性。
2. 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30分钟)。
a. 讲解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如节约能源、减少废物、保护野生动植物等。
b. 介绍环境保护的方法,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减少碳排放等。
3. 环境保护实践活动(40分钟)。
a. 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如清理校园垃圾、植树造林等。
b. 引导学生讨论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意义和影响。
4. 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30分钟)。
a. 讲解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如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等。
b.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如少吃垃圾食品、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良好的作息等。
五、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如节约用水、减少碳排放等。
2. 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影响家人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环境保护对健康的重要性,掌握了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了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生活习惯。
但是,教学中还需加强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同时,需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让家长也能参与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共同呵护健康的家园。
七、教学总结。
环境保护对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从自身做起,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呵护健康的家园,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到清洁、美丽的环境和健康的生活。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教案7篇《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教案篇1背影分析:共创绿色家园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人类的伤害。
教育目的:通过这次活动,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生活的环境,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自觉地用小行动来保护大地球。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共有的生存环境——地球,使学生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爱护人类资源的重要性。
教育重点难点:树立环保意识,提高环保实践能力,激发热爱共有家园的情感,增强环保责任感。
活动准备:学生利用网络寻找破坏、污染环境的图画并加以说明。
活动过程:一、主持人甲:宣布:今天,“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主持人乙;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美化我们的校园,美化我们的家乡,使我们家乡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主持人甲: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播放环境污染与创建优美环境的课件。
主持人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十分钟以后反馈汇报。
(各小组分头讨论)讨论题目:1、你认为哪些行为不利于环境保护?2、你认为哪些行为有利于环境保护?3、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主持人甲:下面由小组长汇报讨论情况。
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第四小组;三、主持人甲:队员们,刚才大家在短短的十分钟内,讨论出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方法和建议,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现在,让我们拿起笔,写一份倡议书吧!(学生写倡议书)主持人乙:请同学们上台交流倡议书。
四、知识竞赛主持人甲:下面进行环保知识竞赛。
辅导员:这次班会开得很成功,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
从小养成不乱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使我们的校园更干净,更美丽。
主持人乙:今天的“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主题班队活动到此结束。
班主任班会总结:认识到节约资源必须从我做起,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应注意减少污染,关注环境,关注生命,善待自然。
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班会教案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本次班会教案将帮助学生们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目的
1. 帮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
2.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
三、教学内容
1. 环境保护的定义和意义
2. 环境污染的危害
3. 如何从日常生活做起,保护环境
4. 环保实践案例分享
四、教学方法
1. 视频播放:播放与环保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
2. 分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如何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3. 案例分享:邀请环保志愿者或专家分享环保实践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播放环保视频引入主题,引发学生思考。
2. 讲解:老师讲解环境保护的定义和意义,以及环境污染的危害。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从日常生活做起,保护环境,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4. 案例分享:邀请环保志愿者或专家分享环保实践案例,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
5. 总结:总结本次班会的内容,强调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班会,学生们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七、作业
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爱护环境的感想,包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爱护环境,保护资源一、介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和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保护环境不仅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还能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
二、认识环境问题1. 学习目标:了解影响环境的因素,认识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的危害。
2. 教学内容:(1)影响环境的因素:污染源(工厂排放、车辆尾气等)、垃圾产生与处理、破坏自然景观等。
(2)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的危害:空气污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水污染导致健康问题,土壤退化影响农作物等。
3. 教学过程:(1)通过图片展示或实地考察等方式引起学生注意,让他们感受到环境问题存在的现实性。
(2)帮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引导他们思考有可能采取的行动来减少环境破坏。
(3)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描述环境问题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以及自己的感受。
三、爱护环境的意义1. 学习目标:理解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内容:(1)爱护环境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意义: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等。
(2)人类活动对自然界造成的危害:过度开发、滥砍滥伐、乱排乱倒垃圾等。
(3)爱护环境与个人幸福感:良好的环境有助于身心健康,同时也为下一代创造美好未来。
3. 教学过程:(1)通过展示事例或故事,让学生了解爱护环境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意义及其价值。
(2)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设计海报或口号宣传爱护环境,并鼓励学生通过这些方式传递环保的理念。
(3)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环境问题,并提出自己爱护环境的具体行动计划。
四、保护资源1. 学习目标:认识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使用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2. 教学内容:(1)什么是资源:自然资源(水、土地、矿产等)和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等。
(2)延长资源使用寿命的方法: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浪费等。
第1篇年级:小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环保行为能力。
3. 通过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环保知识。
教学内容: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 环保行为习惯的培养3. 环保知识的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个地球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美丽和脆弱。
2.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吗?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家园呢?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 教师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2.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环境保护很重要?三、环保行为习惯的培养1. 教师列举一些环保行为,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乱扔垃圾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环保行为练习,如洗手后拧紧水龙头、关掉不必要的电器等。
四、环保知识的学习1. 教师讲解环保知识,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
2. 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了解环保知识。
五、互动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环保知识问答,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环保。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环保的好习惯,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对环境保护的兴趣。
2. 学生能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
3. 学生能主动提出环保建议,提高环保意识。
第2篇年级:小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2. 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环保方法。
3. 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让幼儿了解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2. 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环保方法。
教学难点:1. 让幼儿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1. 环保主题PPT2. 环保主题卡片3. 环保主题挂图4. 小垃圾桶若干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环保主题PPT,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呢?”2.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环境,环境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我们要爱护环境。
环境保护对人类行为的要求
【教学目标】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教学重难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
气象学家的预言是有科学根据的。
例如,英国《自然》杂志和《观察家报》于2004年披露了美国国防部专家组的一份报告。
该报告预测:气候变化可能演变成全球公害;未来20年气候变化将成为全球性灾难,如英国将会像西伯利亚那样寒冷,美国等主要粮食生产国将因遭遇严重干旱而出现粮食大幅减产。
又如,我国科学家2004年预言:未来大气的增温值将是20世纪的2至10倍;我国华北等地仍将保持继续变干旱的趋势;气候变暖严重影响全球的自然生态系统,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脆弱的部门之一。
板书: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1.全球气候变化;
2.水资源短缺;
3.臭氧层破坏;
4.酸雨;
5.土地荒漠化;
6.海洋污染;
7.生物多样性等。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他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讲述: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我们说的保
思考与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
1.红树林的消失,使得潮间带多种鱼类、甲壳类、贝类以及多种水鸟因生态环境改变而无法存活和繁衍,并且影响附近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终使大量的物种无法生存和发展。
红树林能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
因此,红树林的消失还将直接影响附近的农田、养殖场、森林和城市等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可以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检测并获取水稻、小麦等栽培作物野生种细胞中人类所需要的某些优良基因(如抗旱基因、抗病基因等),然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这些优良基因导入到相应的栽培种的细胞中并使之表达。
袁隆平曾利用在海南岛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的普通野生水稻(含有使花粉不育的基因),利用杂交技术成功地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从而掀起了水稻生产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后来,经过分子检测技术得知,野生水稻细胞中至少含有两个增产基因:其中的一个增产基因就能增产18%,两个增产基因则能增产36%。
3.这两例能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潜在价值(红树、野生水稻等生物很可能还有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重要功能)、间接价值(红树林对海岸的防护作用)和直接价值(潮间带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可供食用、药用和用做工业原料等)。
生物的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森林生态系统同农田生态系统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自身的调节功能更强大,因而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从金鸡纳树中可以提取治疗疟疾的药物──奎宁,这些都
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板书:(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潜在价值:目前尚不知道;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其调节功能;
3.直接价值(潮间带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可供食用、药用和用做工业原料等)。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
就地保护是以建立国家或地方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生态环境(如江河源头、滨海、滩涂、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特殊自然景观(如森林、灌丛、草原、稀树草原、草甸等)、野生生物物种等,在具体地段划定范围保护起来,禁伐、禁牧、禁猎。
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保护程度需要,有全封闭式保护,不准人入内;有半封闭式保护,有的地方外人可进入,有的地方外人不准进入。
(2)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就是通过人工的办法,将要保护的野生物种的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以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不仅可以繁衍延续,而且不断扩大。
(其主要方法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与树木园或基因库。
目前,饲养在世界各地动物园和其他圈养设施中的脊椎动物已超过3 000种,个体数量达5.4×105头。
全世界1500余个植物园和树木园均承担着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任务。
)
(3)离体保护。
离体保护是指利用现代技术,尤其是低温技术,将生物体的一部分进行长期储存,以保存物种的种质资源。
提示:材料。
1.潜在价值──某种不知名的昆虫。
间接价值──每个物种都维系着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直接价值──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蝉蜕是一种动物性药物;鲁班通过观察某种叶片的叶缘得到启示,研制出了木工用的锯;海洋和森林等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的灵感。
2.主要的困难是,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欧盟国家等),拒绝核准或迟迟不予核准该议定书。
主要争议的问题是,这些国家担心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和其他国家可能不承担相应的责任。
例如,美国政府在2003年3月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由,宣布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
建议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通过联合国大会和各国的政府以及民间组织等
多种途径,呼吁每年大量产生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率先核准《京都议定书》(我国政府早在2002年9月就核准了《京都议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