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专业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86.50 KB
- 文档页数:21
eda课程设计EDA课程设计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是电子设计自动化的缩写,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具来辅助电子设计的过程。
EDA课程设计是指在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中,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课程内容和实践机会,以培养学生的电子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EDA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电子设计自动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EDA软件工具的使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电子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EDA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学习电路设计、PCB 设计、仿真分析、布局布线等相关知识,掌握EDA软件工具的使用和应用,完成电子设计项目的实践任务。
EDA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电路设计、PCB设计、仿真分析、布局布线等方面。
在电路设计方面,学生需要学习电路基本理论、电路分析方法、电路设计流程等知识,掌握常用的电路设计软件工具,如Protel、Altium Designer等。
在PCB设计方面,学生需要学习PCB设计的基本原理、PCB设计流程、PCB设计软件工具的使用等知识,掌握常用的PCB设计软件工具,如PADS、Altium Designer等。
在仿真分析方面,学生需要学习仿真分析的基本原理、仿真分析的流程、仿真分析软件工具的使用等知识,掌握常用的仿真分析软件工具,如SPICE、PSpice等。
在布局布线方面,学生需要学习布局布线的基本原理、布局布线的流程、布局布线软件工具的使用等知识,掌握常用的布局布线软件工具,如PADS、Altium Designer等。
EDA课程设计的实践任务包括电子设计项目的设计和实现。
学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并实现一个电子产品,包括电路设计、PCB 设计、仿真分析、布局布线等方面。
在电路设计方面,学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电路,包括电路原理图、电路元器件的选型和布局等。
在PCB设计方面,学生需要根据电路设计的要求,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PCB板,包括PCB板的布局、布线、元器件的安装等。
eda全套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eda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eda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eda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掌握eda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电路描述、逻辑设计、仿真验证等;熟悉eda工具的使用和操作。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eda工具进行电路描述和逻辑设计;具备分析和解决eda 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eda项目实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eda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eda概述:介绍eda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eda基本原理:讲解eda的基本原理,包括电路描述、逻辑设计、仿真验证等。
3.eda工具的使用:介绍常见eda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4.eda项目实践:通过实际项目案例,让学生掌握eda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eda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eda技术的应用。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eda工具的使用。
4.讨论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eda教材作为主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eda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足够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一篇:eda课程设计数字钟一、设计要求设计一个数字钟,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时、分、秒计数显示功能,以24小时循环计时。
2、具有清零、校时、校分功能。
3、具有整点蜂鸣器报时以及LED花样显示功能。
二、设计方案根据设计要求,数字钟的结构如图8-3所示,包括:时hour、分minute、秒second计数模块,显示控制模块sel_clock,七段译码模块deled,报时模块alert。
三、VHDL程序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E.STD_LOGIC_ARITH.ALL; use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Uncomment the following library declaration if instantiating ---- any Xilinx primitives in this code. --library UNISIM;--use UNISIM.VComponents.all;entityddz is port(rst,clk: in std_logic; hour_h: out std_logic_vector( 6 downto 0); hour_l: outstd_logic_vector( 6 downto 0); min_h: out std_logic_vector( 6 downto 0);min_l: out std_logic_vector( 6 downto 0);sec_h: out std_logic_vector( 6 downto 0);sec_l: out std_logic_vector( 6 downto 0)); endddz;architecture Behavioral of ddz is signalcnt: std_logic_vector(15 downto 0); signalsec_h_in: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 signalsec_l_in: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 signalmin_h_in: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 signalmin_l_in: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 signalhour_h_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 signalhour_l_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signalclk_s,clk_m,clk_h: std_logic; begin process(rst,clk) begin if rst='0' then sec_h_in'0');sec_l_in'0');clk_msec_l_inifsec_h_in=5 thensec_h_inclk_melsesec_h_inclk_mend if; else sec_l_inclk_mend if; end if; end process;process(rst,clk_m) begin if rst='0' then-- min_h_in'0');min_l_in'0'); -- clk_hmin_l_inmin_h_inclk_mend if; else min_l_inend if; end if; end process;process(rst,clk_n) begin if rst='0' then-- hour_h_in'0');hour_l_in'0'); -- clk_hhour_l_inhour_h_inclk_nend if; else hour_l_inend if; end if; end process;process(sec_l_in) begin casesec_l_in iswhen "0000" =>sec_lsec_lsec_lsec_lsec_lsec_lsec_lsec_lsec_lsec_lsec_lprocess(sec_h_in) begin casesec_h_in iswhen "0000" =>sec_hsec_hsec_hsec_hsec_hsec_hsec_hsec_hsec_hsec_hsec_hprocess(min_l_in) begin casemin_l_in iswhen "0000" =>min_lmin_lmin_lwhen "0011" =>min_lmin_lmin_lmin_lmin_lmin_lmin_lmin_lprocess(min_h_in) begin casemin_h_in iswhen "0000" =>min_hmin _h min _hmin _hmin _h min _hmin _hmin _hmin _hmin _hmin _hend case; end process;process(hour_l_in) begin casehour_l_in iswhen "0000" =>hour_lhour_lhour_lhour_lhour_lhour_lhour_lhour_lhour_lhour_lhour_lprocess(hour_h_in) begin casehour_h_in iswhen "0000" =>hour_hhour_hhour_hhour_h hour _h hour _h hour _h hour _h hour _hhour_h hour _h四、VHDL仿真结果五、课程设计心得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有效得巩固了课本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上机仿真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加深了我们对该课程设计的印象。
电子eda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的基本概念,理解EDA工具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
2. 学习并掌握EDA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原理图设计、PCB布线、仿真等基本操作。
3. 了解电子元件的封装和电路板的生产工艺,理解电子产品的设计流程。
技能目标:1. 能够使用EDA软件完成简单的原理图设计和PCB布线。
2. 能够进行基本的电路仿真,分析电路性能。
3. 能够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子元件,并进行正确的封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细节,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分享和交流,提高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电子设计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电子设计的基本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基本的电子知识,对电子产品设计有一定兴趣,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基本概念介绍:包括EDA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设计自动化概述2. EDA软件安装与使用:学习EDA软件的安装、界面认识、基本操作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二章 EDA软件及其使用3. 原理图设计:掌握原理图设计的基本流程、元件调用、连线操作、原理图检查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原理图设计4. PCB布线设计:学习PCB布线的基本原则、布局、布线、敷铜等操作。
- 教材章节:第四章 PCB布线设计5. 电路仿真:了解仿真软件的使用,进行基本的电路性能分析。
- 教材章节:第五章 电路仿真6. 电子元件封装与生产工艺:学习电子元件的封装类型、选择及电路板的生产工艺。
eda课程设计简易电子琴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EDA(电子设计自动化)的基本概念,掌握简易电子琴的设计原理;2. 使学生掌握电子琴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3. 帮助学生理解电子琴音调、音量调节的电路实现方式。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EDA工具进行电路设计和编程的能力;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3. 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琴演奏简单曲目,培养音乐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设计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认识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电子元件基本原理: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 电子琴工作原理:振荡器、分频器、放大器、键盘扫描电路等;- EDA软件使用:原理图绘制、PCB设计、仿真测试等。
2. 实践操作:- 简易电子琴电路搭建:指导学生动手搭建电子琴电路;- EDA软件操作:教授学生使用EDA软件进行原理图绘制和PCB设计;- 编程与调试:教授学生编程方法,对电子琴进行调试。
3. 教学大纲:- 第一周:电子元件基本原理学习;- 第二周:电子琴工作原理学习;- 第三周:EDA软件使用教学;- 第四周:简易电子琴电路搭建与调试;- 第五周:总结与展示,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分享心得。
4. 教材章节:- 《电子技术基础》中关于电子元件、电路原理的相关章节;- 《电子设计自动化》中关于EDA软件使用的相关章节;- 《电子琴设计与制作》中关于电子琴工作原理和制作过程的相关章节。
EDA课程设计实验1多功能数字电子钟1.1 实验目的1.2 实验仪器与器材1.EDA开发软件一套2.微机一台3.实验开发系统一台4.打印机一台5.其他器件与材料若干1.3 实验说明系统输入:系统状态及校时、定时转换的控制信号为k、set;时钟信号clk,采用1024Hz;系统复位信号为reset。
输入信号均由按键产生。
系统输出:LED显示输出;蜂鸣器声音信号输出。
多功能数字钟系统功能的具体描述如下:计时:正常工作状态下,每日按24 h计时制计时并显示,蜂鸣器无声,逢整点报时。
校时:在计时显示状态下,按下“set键”,进入“小时”校准状态,之后按下“k键”则进入“分”校准状态,继续按下“k键”则进入“秒复零”状态,第三次按下“k键”又恢复到正常计时显示状态。
1.“小时”校准状态:在“小时”校准状态下,显示“小时”的数码管闪烁,并以4Hz的频率递增计数。
2.“分”校准状态:在“分”校准状态下,显示“分”的数码管闪烁,并以4Hz的频率递增计数。
3.“秒”复零状态:在“秒复零”状态下,显示“秒”的数码管闪烁并复零。
整点报时:蜂鸣器在“59”分钟的第"51”、“53”、“55"、“57”秒发频率为512Hz的低音,在“59”分钟的第“59”秒发频率为1024Hz的高音,结束时为整点。
显示:要求采用扫描显示方式驱动6个LED数码管显示小时、分、秒。
闹钟:闹钟定时时间到,蜂鸣器发出周期为1s的“滴”、“滴”声,持续时间为10s;闹钟定时显示。
闹钟定时设置:在闹钟定时显示状态下,按下“set键”,进入闹钟的“时”设置状态,之后按下“k键”进入闹钟的“分”设置状态,继续按下“k键”则进入“秒”设置状态,第三次按下“k键”又恢复到闹钟定时显示状态。
1.闹钟“小时”设置状态:在闹钟“小时”设置状态下,显示“小时”的数码管闪烁,并以4Hz的频率递增计数。
2.闹钟“分”设置状态:在闹钟“分”设置状态下,显示“分”的数码管闪烁,并以4Hz的频率递增计数。
EDA课程设计及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EDA(电子设计自动化)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学习并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流程,能运用EDA工具完成基础数字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3. 掌握课程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如电子元器件、逻辑门、触发器等,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电路设计中。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EDA软件进行数字电路设计与仿真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合理的电路设计和优化。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程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形成主动探索和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的工作作风,养成遵守实验规程、爱护实验设备的良好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不断挑战,形成良好的创新精神。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在已有电子技术基础的前提下,通过EDA课程设计及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他们在电子设计领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
课程目标紧密围绕学科知识、学生特点及教学要求,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的实施。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EDA基本概念与工具使用- 介绍EDA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 学习并掌握主流EDA软件(如Multisim、Proteus等)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2. 数字电路原理与设计- 回顾数字电路基础知识,包括逻辑门、触发器、计数器等。
- 学习数字电路设计流程,掌握从电路图绘制到电路仿真的全过程。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第3章“数字电路基础”和第4章“数字电路设计与仿真”。
3. 课程设计与实践- 分组进行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简单的数字电路设计与仿真。
- 教学过程中,安排如下进度:a. 第1周:分组,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
EDA课程设计出现的问题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EDA(电子设计自动化)的基本概念,掌握EDA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EDA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分析并解决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学生了解常见电路图符号,掌握原理图绘制及PCB布线的基本技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简单的电路设计与仿真。
2. 学生具备查找并解决EDA软件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电路设计项目的讨论与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设计工作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 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沟通、合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本课程针对的学生特点为具有一定电子技术基础,对电子设计感兴趣,希望提高实践能力的初中生。
课程性质为实践性、探究性,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EDA基本技能,为后续电子技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EDA基本概念与工具使用- 介绍EDA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应用领域。
- 讲解并演示EDA软件(如Altium Designer、Cadence等)的基本操作方法。
- 分析并解决软件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 原理图绘制与PCB布线- 介绍常见电路图符号,使学生掌握原理图绘制的基本技巧。
- 讲解PCB布线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布线习惯。
- 分析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原理图绘制及PCB布线。
3. 电路设计与仿真- 教授电路设计与仿真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 分析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查找并解决问题。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电路设计项目,并进行讨论与改进。
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实际,制定以下教学大纲:- 第一周:EDA基本概念与工具介绍- 第二周:原理图绘制技巧- 第三周:PCB布线原则与技巧- 第四周:电路设计与仿真- 第五周:项目实践与讨论三、教学方法针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用于对EDA基本概念、原理图绘制及PCB布线原则等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讲解。
eda电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EDA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掌握EDA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电路图绘制和仿真。
3. 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EDA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电路原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电路设计和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电子电路在生产、生活中的环保要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电子技术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步实现目标,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EDA电路基本概念:介绍EDA电路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芯片设计自动化概述2. EDA软件使用方法:讲解如何安装、使用EDA软件,以及软件的基本操作。
教材章节:第二章 EDA工具及其使用3. 电路设计基本原理:学习电路设计的基本流程、原理图绘制和PCB布线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路设计基本原理4. 常见电子元器件:介绍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元器件的特性和选型。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子元器件5. 电路设计与仿真:学习运用EDA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分析电路性能。
教材章节:第五章 电路设计与仿真6. 实践项目:分组进行电路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1 MAX+plusⅡ简介. (1)1.1 输入 (1)1.2 MAX+plusⅡ仿真的实现 (1)1.2.1 建立仿真项目的工程文件 (1)1.2.2 设计图形文件 (2)1.2.3 创建波形文件 (3)1.2.4 设计波形文件 (4)1.2.5 仿真 (4)2原理的说明 (5)3 方案的比较 (6)3.1 反馈归零法 (6)3.2级连法 (6)3.3方案比较 (6)4方案的说明 (8)4.1计数器的设计 (8)4.2 显示部分的设计 (10)4.3 两部分电路的组合 (11)5 总结与体会 (13)致谢 (14)参考文献 (15)源程序附录 (16)摘要VHDL语言是一种用于电路设计的高级语言。
它在80年代的后期出现。
最初是由美国国防部开发出来供美军用来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和缩减开发周期的一种使用范围较小的设计语言。
但是,由于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的设计需求,于是他在1987年成为ANSI/IEEE的标准(IEEE STD 1076-1987)。
1993年更进一步修订,变得更加完备,成为ANSI/IEEE的ANSI/IEEE STD 1076-1993标准。
目前,大多数的CAD厂商出品的EDA软件都兼容了这种标准。
VHDL(V ery High Speed 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g Language)翻译成中文就是超高速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
因此它的应用主要是应用在数字电路的设计中。
目前,它在中国的应用多数是用在FPGA/CPLD/EPLD的设计中。
本文章主要说明了用VHDL来实现八位二—十进制异步计数器的方法。
关键字:Maxplus2 VHDL 计数器AbstractVHDL is a circuit design for the high-level language. In the late 1980s emerged. Initially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 developed for the U.S. troops used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reduce the development cycle of use smaller language. However, to the extent that it satisfies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 He then became the 1987 ANSI / IEEE standard (IEEE STD 1076-1987). Further amended in 1993, has become more complete, as ANSI / IEEE ANSI / IEEE 1076-1993 standard STD. At present, most of the CAD manufacturers produce the EDA software compatibility of such standards.VHDL is the brief description of VHSIC (V ery High Speed 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 The translation into Chinese is ultra-high speed integrated circuits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 So it is primarily used in digital circuit design. Currently, it is used mostly in FPGA / CPLD / EPLD design in China. , This article mainly to explain the use VHDL to achieve eight two-decimal counter asynchronous method。
Keywords:Maxplus2 VHDL Counter1 MAX+plusⅡ简介1.1 输入1)原理图输入(Graphic Editor):MAX+PLUSII软件具有图形输入能力,用户可以方便的使用图形编辑器输入电路图,图中的元器件可以调用元件库中元器件,除调用库中的元件以外,还可以调用该软件中的符号功能形成的功能块.2)硬件描述语言输入(Text Editor):MAX+PLUSII软件中有一个集成的文本编辑器,该编辑器支持VHDL,AHDL和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的输入,同时还有一个语言模板使输入程序语言更加方便,该软件可以对这些程序语言进行编译并形成可以下载配置数据。
1.2 MAX+plusⅡ仿真的实现要在MAX+plus Ⅱ环境中实现仿真应经过如下几个步骤:1.2.1 建立仿真项目的工程文件建立仿真项目的工程文件是实现对数字系统仿真分析与设计的前提。
可通过建立仿真设计与分析的图形文件(*.GDF)并将仿真项目的工程文件指向该图形文件来完成.方法如下:启动MAX+plus Ⅱ(如果首次启动,应注册),选择File菜单的new子菜单,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文件类型为Graphic Editor file,单击OK进入图形文件编辑状态。
选择File菜单的Save As子菜单,将新创建的未命名的图形文件取个名字(因MAX+plus Ⅱ仿真时要产生文件,最好为仿真项目新建一个子目录),单击OK保存。
选择File菜单Project子菜单下的Set Project To Current File将工程文件指向当前图形文件,如图1。
图1 电路符号放置对话框1.2.2 设计图形文件1)在编辑区任意位置双击,将弹出电路符号放置对话框。
图中的中间文本框为MAX+plus Ⅱ提供的元件库。
各库简要说明如下:prim库:基本库,包括基本的逻辑单元电路及电路符号。
如门电路、触发器等。
如and2表示2输入与门,nand2表示2输入与非门,or2表示2输入或门,not表示反相器。
dff、jkff、srff分别表示D触发器、JK触发器和RS触发器。
mf库:宏单元库,主要提供常用中、小规模器件所对应的宏模块。
Mega-lpm库:参数化的模块库,主要提供了门单元、算术运算单元、存储器单元等模块。
在本教材中,主要用prim库和mf库。
2)联接电路:对绘图各工具的含义予以简要说明。
3)编译图形文件全部连线完成后保存文件,选择MAX+plus Ⅱ菜单的Compile 子菜单,将出现图2示的界面,单击START按钮,如果没有错误,系统将弹出编译成功消息框。
图2 Compile界面1.2.3 创建波形文件MaxplusII教学版软件支持电路的功能仿真(或称前仿真)和时序分析(或称后仿真)。
众所周知,开发人员在进行电路设计时,非常希望有比较先进的高效的仿真工具出现,这将为你的设计过程节约很多时间和成本。
由于EDA工具的出现,和它所提供的强大的(在线)仿真功能迅速地得到了电子工程设计人员的青睐,这也是当今EDA(CPLD/FPGA)技术非常火爆的原因之一。
下面就MaxplusII 软件的仿真功能的基本应用在本实验中作一初步介绍,在以后的实验例程中将不在一一介绍。
1)启动MaxplusII\Wavefrom editor菜单,进入波形编辑窗口,如下图3所示。
图3 Wavefrom editor窗口2)将鼠标移至空白处并单击右键,选择Enter nodes from snf选项并按左键确认。
出现下图4所示对话筐,单击和按钮,选择欲仿真的I/O管脚。
图4 Enter nodes from snf窗口3)单击OK按钮,列出仿真电路的输入、输出管脚图1.2.4 设计波形文件波形文件是MAX+plus Ⅱ仿真的必须文件,其主要作用是定义各输入信号及要观察的输出信号。
对各工具的含义予以简要说明。
1.2.5 仿真保存文件,选择MAX+plus Ⅱ菜单的Simulator子菜单,将出现Simulator界面的界面。
单击START按钮,如果没有错误,系统将弹出仿真成功消息框。
确定消息框内容后,单击Open_SCF按钮,可观察仿真波形。
2原理的说明异步计数器又称行波计数器,它将低/高位计数器的输出做为高/低位计数器的时钟信号,这一级一级串行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异步计数器。
异步计数器与同步计数器不同之处就在于时钟脉冲的提供方式,但是,由于异步计数器采用行波计数,从而使计数延迟增加,在要求延迟小的领域受到了很大限制。
尽管如此,由于它的电路简单,仍有广泛的应用。
二进制计数器具有电路结构简单、运算方便等特点,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的大部分都是十进制数,特别是当二进制数的位数较多时,阅读非常困难,还有必要讨论十进制计数器。
在十进制计数体制中,每位数都可能是0,1,2,…,9十个数码中的任意一个,且“逢十进一”。
根据计数器的构成原理,必须由四个触发器的状态来表示一位十进制数的四位二进制编码。
而四位编码总共有十六个状态。
所以必须去掉其中的六个状态,至于去掉哪六个状态,可有不同的选择。
这里考虑去掉1010~1111六个状态,即采用8421BCD 码的编码方式来表示一位十进制数在十进制运算时,当相加二数之和大于9时,便产生进位。
可是用BCD 码完成十进制数运算时,当和数大于9时,必须对和数进行加6修正。
这是因为,采用BCD 码后,在二数相加的和数小于等于9时,十进制运算的结果是正确的;而当相加的和数大于9时,结果不正确,必须加6修正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因此,当第一次近似求值时,可将它看成每一级是一个4位二进制加法器来执行,就好像i X 和i Y 是普通4位二进制数一样。
设i S '代表这样得到的4位二进制数和, 1i C +'为输出进位,而i S 代表正确的BCD 和, 1i C +代表正确的进位,那么当10i i i X Y C ++<时, i i S S '=当10i i i X Y C ++≥时, 6i i S S '=+显然,当11i C +'=或10i S '≥时,输出进位11i C +=。
因此,可利用1i C +的状态来产生所要求的校正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