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设计院控规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46
同济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pdf.doc 发放登记号:NO. 持有人:质量管理体系作业文件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PERATIONREGULATION DOCUMENTATION(建筑类)2010,10,15 发布 2010,10,15 实施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集团) 有限公司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OF TONG JI UNIVERSITY (GROUP) CO., LTD.质量管理体系作业文件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PERATIONREGULATION DOCUMENTATION(建筑类)2010,10,15 发布 2010,10,15 实施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集团) 有限公司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OF TONG JI UNIVERSITY (GROUP) CO., LTD.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管理说明/ Description on Document Management 版次A.0-201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管理说明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质量管理体系作业文件(建筑类)》和《质量管理体系作业文件(市政类)》四个分册,由总师室组织编制和修订。
经批准后,以正式文件形式向全院发布。
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分为“受控”和“不受控”两种状态。
“受控”文件的发放范围为院各职能部门的有关责任人以及总师室认为需要发放的对象,“受控”文件由资料室统一编号后登记发放并实行跟踪控制,更新版本时应收回原版本。
“不受控”文件根据需要发放,并在文件封面上加盖“不受控”标记,发出后不跟踪、不收回。
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改,应在更改页中明列。
当更换版本时,应履行批准手续,并填写版本履历表。
目录导言1第一章规划背景 (1)一、政策背景 (1)二、基地背景 (1)第二章现状综合分析 (1)一、位置与范围 (1)二、自然条件 (1)三、人口现状 (2)四、土地利用现状 (2)五、建筑现状 (2)六、市政公用设施现状 (2)七、现状发展条件小结 (2)第三章相关规划解读 (3)一、新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3)二、概念规划 (3)第四章规划总论 (4)一、规划依据 (4)二、规划原则 (4)三、规划重点 (4)四、片区功能定位 (4)五、规划目标及策略 (4)第五章整体性控制 (5)一、空间结构 (5)二、建设总量控制 (5)三、建设高度及开发强度控制 (7)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 (8)一、规划原则 (8)二、规划布局 (8)第七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1)一、规划原则 (11)二、公共设施总体布局 (11)三、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2)四、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 (12)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13)一、规划目标 (13)二、对外交通 (13)三、城市道路交通 (13)四、道路交叉口 (15)五、公交规划 (17)六、停车设施规划 (17)第九章竖向工程规划 (18)一、设计原则 (18)二、平面定线 (18)三、道路竖向设计 (18)第十章城市“四线”控制 (18)一、蓝线 (18)二、绿线 (19)三、黄线 (19)第十一章绿地系统规划 (20)一、规划原则 (20)二、绿地系统结构 (20)三、绿地分类规划 (20)第十二章水系规划 (21)一、规划原则 (21)二、水系规划 (21)三、实施措施与建议 (21)第十三章空间景观规划 (22)一、规划原则 (22)二、空间景观体系 (22)三、城市形态控制 (22)第十四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3)一、给水工程规划 (23)二、雨水工程规划 (25)三、污水工程规划 (25)四、供电工程规划 (26)五、电信工程规划 (27)六、燃气工程规划 (29)七、管线综合 (29)第十五章综合防灾规划 (30)一、防洪规划 (30)二、消防规划 (30)三、抗震防灾规划 (31)四、人防规划 (33)第十六章环境保护规划 (34)一、环境保护 (34)二、环境卫生 (35)第十七章管理单元划分与容量指标规划 (36)一、地块划分原则 (36)二、控制体系 (36)三、控制通则 (36)四、地块划分 (37)第十八章开发建设时序 (45)一、分期建设目标 (45)二、分期建设的原则 (45)三、分期建设规划 (45)导言为了控制和引导高铁新区以南片区的城市建设,使其能够协调有序的发展,合理的利用土地和改善城市设施与环境,2012年3月我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新余市高铁新区建设指挥部委托,正式承接编制《新余市高铁新城以南片区(白云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控制规划及启动区城市设计》(以下简称“本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教学大纲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控制性详细规划教学小组编2004年2 月第一部分规划任务书教学目的教学要求设计的用地环境现状和规模规划内容和要求评分标准第二部分教学计划进度表第三部分专题讲座第四部分中期考核要则第五部分参考文献第六部分控规实例(主要图纸)第一部分:规划任务书、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下简称“控规”)编制的内容和方法,在贯彻执行国家建设部颁布的控规编制办法的基础上,分析土地使用区划的功能性、经济性、法规性,制定城市空间设计的规划导则,建立修建性详细规划制定的操作原则和规定,同时掌握控规文本的写作方法,并按照教学规范提交相应成果。
二、教学要求在控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自觉培养调查分析与综合思考的能力,做到因地制宜、经济技术合理,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反映建设用地环境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空间艺术的内涵,使设计的成果既切又具有建设的导向作用,既严谨规范便于操作实施、又具有适当灵活性的特点。
三、设计的用地环境现状和规模教学案例的用地规模控制在 1.0 平方公里以上。
教学小组每个学生需独立完成下文 4.3 要求中个人成果的内容,独立完成作业的用地规模控制在 0.3-0.5平方公里左右,并独立完成相应内容的控规文本。
公共成果由组内同学合作完成。
学生作业成绩的评分根据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的成果及平时成绩综合而定。
四、规划内容和要求4.1规划的基础资料之收集(1)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2)土地利用现状(3)人口分布现状(4)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5)公共设施规模和分布(6)工程设施及管网现状使用状况、开发方式等(8)所在城市及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特色等资料4.2控规文本的内容要求4.2.1 总则:制定规划的依据和原则,主管部门管理权限4.2.2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1)各种使用性质用地的适建要求(2)建筑间距的规定(3)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距离的规定(4)相邻地段的建筑规定(5)容积率奖励和补偿规定(6)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的配置和管理要求(7)有关名词解释(8)其它有关通用的规定4.2.3地块划分以及各地块的使用性质、规划控制原则、规划设计要点4.2.4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
控制性详细规划1、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20011、城市土地使用分类及兼容控制的意义。
19994、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定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的意义分别是什么?19985、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概念、成果内容及其作用19976、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为何有土地适建性规定1996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控制性详细规划1997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概念、成果内容及其作用概念: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划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在城市规划区内,应根据旧区改建和新区开发的需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管理和综合开发,土地有偿使用的依据,主要内容:1.详细确定规划地区各类用地的界线和适用范围,提出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的控制指标,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有条件可建的建筑类型,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2.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3.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限4.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细则成果:1.规划文件包括土地使用与建设管理细则和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2.主要图纸包括:规划范围现状图,控制性规划图则3.图纸比例1:1000~1:2000审批:城市人民政府指标:控制性:123/地块面积456/地块面积(确定容积率因素:地块的使用性质;地块的区位;地块的基础设施条件;地块的空间环境条件)7./规划地块面积8.9.指导性:1.2.房控制线、主体建筑控制线、建筑架空控制线、建筑高度控制范围、建筑颜色等具体指标3.其他指标1.2.3.4.5.作用和地位:12划管理的科学依据和城市建设的有效指导3合理利用。
控规说明书模本第一章规划背景及范围第一节规划背景第二节规划范围第三节编制过程第二章综合现状分析及评价第一节区位交通分析第二节自然条件第三节现状建设情况第四节文物古迹现状用地汇总表(表2-1)现状城市建设用地一览表(表2-2)第五节生态敏感性评价分析第六节综合评价开发优势:开发劣势:第三章项目认识第四章相关规划解读分析结论:第五章规划依据、原则及目标第一节规划依据及原则1)、规划依据2)、规划原则第二节规划理念第三节规划目标第六章规划区功能与规模第一节功能定位第二节规模第七章规划结构及用地布局第一节规划结构第二节用地布局一、居住用地规划1、居住用地选址原则2、项目借鉴3、居住用地布局4、居住用地控制指标: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商业金融用地2、文化娱乐设施用地3、体育用地4、医疗卫生用地5、公共设施用地控制指标:三、工业用地规划四、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五、规划用地汇总表(表7-3)六、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表7-4)第八章土地利用规划第一节地块划分与用地性质细分以规划的功能要求为依据,控制性规划确定了每一个地块的主导使用性质。
为了使规划更具严谨性、科学性,规划对土地使用功能进行兼容性规定,允许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兼容建设一些其他项目,对用地性质做不同程度的调整和限制,详见用地使用兼容性控制表的规定。
此外,规划还允许在开发建设实施的过程中对划定地块进行合并或细分。
例如在成片开发建设的过程中,特殊情况允许合并部分地块,但必须重新调整规划并向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批准。
地块合并首先应满足同类性质间的合并,不能导致规划区内各类配套设施的减少和变更。
对规模较小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允许将部分地块细分成两个以上地块,其原则也必须满足同类性质的需求。
规划图则是落实规划原则和要求的具体操作层面,是土地出让的主要依据。
图则将对用地地块的经济技术指标及控制要求和配套公用设施提出具体要求。
一、用地分类及地块划分1、用地分类标准按《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确定本次规划的用地分类,对外交通用地、供应设施用地、环境卫生设施用地及公共绿地划分至小类,其它划分至中类。
1. 总则1.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技术规范为建设部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1年),政策依据为《建水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00年)。
相关的规划文件还包括《建水县城道路工程规划设计(2001-2020年)》(2002年)、《建水县城给水工程规划设计(2001-2020年)》(2002年)和《建水县城排水工程规划设计(2001-2020年)》(2002年)。
1.2 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建立在地区发展规划和地区城市设计(另见规划报告)的基础上。
1.3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和图则明确各个地块的开发控制指标和重要区段的城市设计导引,是具有同等效力的规划管理的法定文件。
1.4 控制性详细规划未涉及的其它规划要求应参照相关的地方规定。
1.5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管理职能部门为建水县建设局。
2. 开发控制指标2.1 开发控制指标通则2.1.1 用地类型和适建范围为了使土地用途配置在确保环境标准的条件下具有合理的调整可能,确定各类用地的适建范围,分为适建用途、不适建用途和有条件适建用途。
适建用途指用途变化不会产生消极的环境影响;不适建用途指用途变化将会产生消极的环境影响;有条件适建用途指用途变化的环境影响需要考虑具体情况,应由规划部门进行个案审理,并相应地附加有关条件。
采取《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GBJ137-90),确定各类用地适建范围的基本原则是:土地用途小类之间变化属于适建范围,但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用地拟改变作为其它用途,都应属于有条件适建范围;土地用途中类之间变化属于有条件的适建范围,应由规划部门进行个案审理;土地用途大类之间变化属于不适建范围,如果确实需要变更大类用途,必须首先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
2.1.2 地块划分本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划分是初步的,可以根据实际开发情况加以调整,但应当满足各类用途的开发规模,还需考虑交通组织的合理性。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际会议中心使用规章
为使我院国际会议中心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切实做到职责清楚、分工明确,现制定会议中心使用流程如下:
一、各所、研究中心、项目规划师、项目主管使用会议中心需提前1天向院办预约登记并办理相关手续。
非我院人员使用会议中心需提前2天提出申请,并依据使用标准缴纳相关费用。
会议中心使用缴费标准参见《会议中心场租收费标准》。
二、外联部负责会议中心相关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
三、会议室配备的所有设备除负责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擅自动用。
四、设备每次使用完毕,负责人员需检查相关设备有无损坏或故障。
若出现故障,负责人员提交
维修报告,由上级领导签字,并由负责人员联系厂家进行维修;如因借用方人为导致相关物品损毁的,借用方需负责修复或照价赔偿。
五、图流程表:
注:
1、我院单位使用费用每年结算一次(从项目中扣除)。
2、联系请致电外联部蒋巍,电话:55619588-1537
3、如需临时使用则根据会场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0年6月28日。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镇体系规划第三章城市总体规划第四章村镇规划第五章城市分区规划第六章专项规划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2.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3.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专项规划4.城市防灾系统专项规划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6.旅游规划第七章风景名胜区规划第八章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九章城市设计第十章修建性详细规划1.居住区详细规划2.公共中心地区详细规划3.交通枢纽地区详细规划4.新区详细规划5.历史街区与历史地段保护规划6.公园绿地规划与设计7.景观规划8.城市工程管线专项详细规划第十一章收费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统一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各项规划编制的技术要求,提高规划质量,规范收费标准,特制定《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和收费标准》,以下简称《规定》,作为院内技术审查的依据。
第二条. 本院的各项城市规划编制,除遵守本《规定》外,还应该符合国家和各地方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室负责解释。
第四条. 本《规定》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二章城镇体系规划第五条. 城镇体系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件和规划图则两个部分。
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书。
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内容提出规定性和指导性要求的文件;规划说明书是对规划文本的解释,应该附有基础资料汇编。
第六条. 城镇体系规划规划文本1、综合评价区域和城市的发展和开发建设条件;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3、确定本区域的城镇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4、提出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和职能分工;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结构;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10、提出实施规划的有关政策和措施。
第七条. 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1、地理位置、区位、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自然地理资料;2、行政管辖范围、行政区划、行政组织机构等资料;3、人口和劳动力资料;4、城镇、农业、交通水利设施等资料;5、矿产、农业、林业、水利、旅游资源、能源供应、交通运输等资料;6、第一、二、三产业资料;7、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发展资料;8、基础设施资料;9、生态环境质量资料;10、城市化状况资料;11、城镇职能类型、规模等级、城镇分布资料;12、各类地形图、行政区图。
说明书目录第一章规划概述 (2)一、规划研究背景 (2)二、规划范围 (2)三、主要相关规划及关联 (2)四、规划任务 (6)第二章现状概况 (7)第三章规划原则、目标定位与规模 (10)四、规划发展目标及要求 (10)五、发展定位 (11)第四章规划结构与土地使用规划 (11)一、功能结构与分区 (11)二、用地布局 (11)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12)一、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12)二、道路系统规划 (12)四、公共交通规划 (13)第六章绿地系统与景观系统规划 (13)一、绿地系统规划 (13)二、景观系统规划 (14)第七章给排水工程规划 (15)一、给水工程规划 (15)二、排水工程规划 (15)第八章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16)一、电力工程规划 (16)二、电信工程规划 (16)第九章燃气工程及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17)二、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17)第十章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8)一、规划原则 (18)二、规划目标 (18)三、环卫设施规划 (19)四、道路清扫等级规划 (19)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20)一、消防规划.................................................. 20第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20)一、规划目标 (20)二、环境功能区划 (20)三、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21)第十三章开发控制 (21)一、土地使用控制 (22)二、容量控制 (22)附表:控制性指标规划一览表 (25)第一章规划概述一、规划研究背景随着xx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有目共睹。
随着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变化、十三五规划的即将实施、XX3+5城市群带动下的总体发展战略调整、xx和xx城市发展思路的提升,xx的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崭新局面。
xx迫切需要反思既往发展的道路,认清新形势,把握发展机遇,对xx的总体发展职能、发展方向、空间格局进行新的思考,及时调整和制定未来发展的策略。
##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打造中心城市##市应在都市圈X围内消解行政区经济的恶性竞争,防止对城市整体外向竞争能力的化解。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应以吸引外来的投资、产业作为城市开展的主要目标。
要在国家最大、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的根底上,提升城市经济能力和服务功能。
大力开展现代物流业,增强货物调配能力和X围。
还应背靠首都经济圈,发挥首都向西、向南辐射重要节点的地位作用。
轴向聚势统合市域##要建设成为首都经济圈边缘的中心城市,就必须加快、加强城市化进程。
一方面吸引区域外的产业、资金、人员,另一方面,应在市域空间拓展、行政建制方面加以保证,建立中心城区--近郊区--省会都市圈的地域空间结构。
以京广铁路沿线、石太、石德铁路线和朔黄铁路沿线、至平山县、赵县的轴线为市域开展轴线。
合纵连横整体生长##和周边环境条件决定着城市开展的方向,随着城市的做“大〞做“强〞,##首先需要打造强大的中心城区,城区周边的县市也将与主城区组合为一个整体,共同构成中心城区。
主城区北组合正定,南整合栾城和窦妪,形成以制药为核心的产业区。
栾城城区以向北、向西开展为主,城区污染工业和制药业向窦妪集中。
主城区西连鹿泉,逐步缩减污染严重的小水泥制造,发挥山前地带旅游,逐步向休闲旅游经济开展。
东轴连接蒿城城区,建设以纺织服装业为主体的产业区。
再造城市中心,重组中心体系城市中心东移,以现高速公路(规划改造为城市快速路)加上两侧的城市森林为核心,形成城市中心轴线,并南接窦妪工业区中心和栾城组团中心,北跨滹沱河与正定历史文化名城中心,成为中心城区的开展轴。
在城市南二环路以南,建华大街以东形成商贸中心。
改造东北工业区。
省行政中心迁移至东部组团,以带动城市向东南方向拓展。
城市整体形成东优北美,西悠南强的开展结构,最终实现“中兴〞的目标。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方案##定位##市的城市定位:中国经济增长第三引擎中的重要支点,首都经济圈的第三级,冀中南经济圈的经济振兴中心,##省省会,中国医药之都,华北中南部的物资集散和交通枢纽。
1总则1.0.1为了统一我院建筑制图规则,保证制图质量,提高制图效率,做到图面清晰、简明,符合设计、施工、存档的要求,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满足专业之间交互需要,制定本规定。
1.0.2本规定依据《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综合我院的长期经验和具体情况而制定。
建筑制图除执行本规定外,尚需遵守上述规范和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1.0.3本规定适用于我院所承接的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工程各专业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通用设计和标准设计的制图。
2图纸幅面规格与图框填写方式2.1 图框幅面规格2.1.1图纸幅面及图框尺寸,应符合《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1-2001的有关规定。
2.1.2本院的图框种类共计六种,分别是A0图框、A1图框、A2图框、图纸目录、设计修改通知单和主要设备及材料表。
2.1.3本院图框未设置加长图框,若需加长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A0图框加长:保持短边不变,长边由1189依次加长至1486、1635、1783、1932、2080、2230、2378;(2)A1图框加长:当长边加长至1051时,建议采用A0图框;当长边加长到更长时,建议用A0加长;(3)A2图框加长:当长边加长至743时,建议用A1图框;当长边加长至891时,建议用A0图框;当长边加长到更长时,建议用A0加长。
2.1.4本院图框的路径见表2.1.4:表2.1.4TJ-A0.DWG A0幅面图框TJ-A1.DWG A1幅面图框TJ-A2.DWG A2幅面图框NFS2 / SYS / STANDARD / TK / (即H:/盘)TJ-F.DWG 主要设计及材料表TJ-I.DWG 图纸目录TJ-N.DWG 设计修改通知单2.1.5本院图框均按1:1大小制作,插入时输入相应的出图比例,各图框的插入点均在图框的左下角。
2.1.6 当工程为合作项目时,需在设计单位栏上方添加合作设计单位栏,格式与设计单位栏相同,建设单位栏与修改说明栏相应上移。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设计收费指导意见(2008年07月23日)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收费指导意见目录一、城镇体系规划 (3)二、城市战略/概念规划 (3)三、城市总体规划 (5)四、分区规划 (7)五、小城镇规划(指县城以下的建制镇) (7)六、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8)七、控制性详细规划 (8)八、修建性详细规划 (9)九、风景区规划 (10)十、旅游规划 (12)十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2)十二、环境景观设计 (13)十三、城市设计 (13)十四、专业规划 (14)十五、专项规划 (15)十六、城市交通规划 (16)十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及历史街区规划 (17)十八、规划咨询 (17)十九、编制标书 (18)二十、规划标底 (18)二十一、电子文件 (18)二十二、参考系数 (18)二十三、附则 (19)一、注:(1)表中人口规模以规划期末区域总人口为准。
(2)都市圈、城镇群等类似规划,参照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度和计费意见执行。
(3)在编制城镇体系规划中,如果需要进行相关专题研究,应单独计费。
计费标准视专题研究范围与深度确定:如专题研究对象为区域范围的,则省域30万元/专题、市域(地)20万元/专题、县域15万元/专题;如专题研究对象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则特大城市25万元/专题、大城市20万元/专题、中等城市15万元/专题、小城市10万元/专题。
(4)计费基价为50万元。
二、城市战略/概念规划1.单独编制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概念规划注:(1)本计费以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规模分类为依据,城市新区、新城、开发区参照此标准。
(2)如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起编制,其收费为城市总体规划计费的50%-60%。
(3)计费基价为50万;2.注:(1)计费基价为30万;(2)基于较小地块及修规层面的概念设计,按1.2-1.5万元/公顷计费。
三、城市总体规划1.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基价为50万。
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作为同济大学的附属建筑设计单位,是中国知名的建筑设计研究机构之一。
成立于1958年,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秉持着“追求卓越、服务社会”的理念,致力于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为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建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以其创新性、高水平的设计作品和科研成果而闻名于世。
通过团队的协作与创新,研究院成功完成了众多的设计项目,包括住宅、商业建筑、教育机构、医疗设施等各种类型的建筑。
这些作品无论是在空间布局上还是在建筑形式上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思考。
同时,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也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设计出了许多绿色建筑项目,充分体现了研究院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和责任感。
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还与国际合作伙伴紧密合作,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设计团队。
通过与各国知名建筑事务所的交流与合作,为项目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经验。
同时,研究院的设计团队也积极参与国际设计竞赛,获得了许多重要的设计奖项,树立了国际声誉。
这种与国际接轨的合作与竞争,为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不断提升自身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契机。
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不仅在设计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还在城市规划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借助先进的规划理念和优秀设计团队,研究院成功参与了许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规划项目,为城市的发展和改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在城市更新、产业园区规划、景观设计等方面,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宜居性提供了许多创新的解决方案,有效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进步。
除了在国内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参加国际设计竞赛、承接境外项目等方式,研究院增进了与海外设计师和机构的合作,提高了自身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简称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是中国建筑设计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也是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建筑设计机构之一。
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52年,是由同济大学(原上海同济大学)创办的专业建筑设计机构,是我国第一个由高等学府创办的建筑设计研究院。
多年来,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始终秉承“求实创新,精益求精”的设计理念,致力于打造出设计水平高、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建筑作品,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拥有一支强大的设计团队,现有员工超过3000人,其中包括了众多知名的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机电工程师以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
他们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在设计、规划、咨询、工程管理等方面具备出色的专业能力。
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业务范围广泛,涵盖了建筑、城市规划、景观、室内设计等领域。
在建筑设计方面,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接了各类建筑项目的设计,包括居住、商业、办公、文化、教育、医疗、交通、体育等各个领域。
在城市规划方面,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参与了大量重要的城市规划项目,为城市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同时,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还积极参与国内外建筑设计竞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设计成果与荣誉。
面对未来,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将继续秉持“服务社会,追求卓越”的原则,以人为本,注重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设计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国内外建筑设计领域中有所突破与创新。
同时,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也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工作,为建筑设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一家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的专业建筑设计机构,凭借其出色的设计能力和专业素养,为推动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将继续努力为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一章:控规的作用和特征:主要是了解控规起到什么作用,针对什么部门提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规划过程中的作用⑴承上启下的作用⑵管理的依据和建设的引导⑶城市政策的载体⑷稳定和调节地价⑸有利于公共福利⑹是体现城市设计构想的关键⑺有利于对开发进行严格控制控规的特征⑴控制引导性和操作灵活性⑵法律效应⑶图则标定⑷开发引导有什么指导意义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强化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发的衔接,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第二章本章基本很少涉及,了解即可第三章P32的控规体系图要详细记忆,特别是前4大项土地使用:用地面积、用地边界、用地性质、土地使用兼容性。
环境容量:容积率、建筑密度、居住人口密度、绿地率。
建筑建造:建筑限高、建筑后退、建筑间距。
配套设施:市政设施、公共设施(行政、商业、文教、体卫等)。
行为活动:交通活动(交通方式、出入口方式、数量、其他交通设施、停车泊位)、环境保护规定(噪音、水、固、废、其他)。
城市设计引导:建筑体量、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建筑空间围合、建筑小品等。
第一节用地边界的划分原则是什么地块的用地边界划分一般有如下原则:(1)严格根据总体规划和其他专业规划、根据用地部门、单位划分地块;(2)以单一性质划定地块,即一般一个地块只有一种使用性质;(3)建议有一边和城市道路相邻;(4)结合自然边界、行政界线划分地块;(5)考虑地价的区位级差;(6)地块大小应和土地开发的性质规模相协调,以利于统一开发;(7)对于文物古迹风貌保护建筑及现状质量较好、规划给予保留的地段,可单独划块,不再给定指标;(8)规划地块划分必须满足“专业规划线”的要求,专业规划线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控制要求,主要有道路红线、河湖水面蓝线、城市绿化绿线、高压走廊黑线、文物古迹保护紫线、微波通道橙线等,可参考表3一l及图3—2;(9)规划地块划分应尊重地块现有的土地使用权和产权边界。
目录导言1第一章规划背景 (1)一、政策背景 (1)二、基地背景 (1)第二章现状综合分析 (1)一、位置与范围 (1)二、自然条件 (1)三、人口现状 (2)四、土地利用现状 (2)五、建筑现状 (2)六、市政公用设施现状 (2)七、现状发展条件小结 (2)第三章相关规划解读 (3)一、新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3)二、概念规划 (3)第四章规划总论 (4)一、规划依据 (4)二、规划原则 (4)三、规划重点 (4)四、片区功能定位 (4)五、规划目标及策略 (4)第五章整体性控制 (5)一、空间结构 (5)二、建设总量控制 (5)三、建设高度及开发强度控制.......................................................................................................................7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 .. (8)一、规划原则 (8)二、规划布局 (8)第七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1)一、规划原则 (11)二、公共设施总体布局 (11)三、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1)四、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 (12)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13)一、规划目标 (13)二、对外交通 (13)三、城市道路交通 (13)四、道路交叉口 (14)五、公交规划 (16)六、停车设施规划 (17)第九章竖向工程规划 (17)一、设计原则 (17)二、平面定线 (17)三、道路竖向设计 (17)第十章城市“四线”控制 (18)一、蓝线 (18)二、绿线 (18)三、黄线 (19)第十一章绿地系统规划 (19)一、规划原则 (19)二、绿地系统结构 (20)三、绿地分类规划 (20)第十二章水系规划 (21)一、规划原则 (21)二、水系规划 (21)三、实施措施与建议 (21)第十三章空间景观规划 (21)一、规划原则 (21)二、空间景观体系 (21)三、城市形态控制 (22)第十四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3)一、给水工程规划 (23)二、雨水工程规划 (24)三、污水工程规划 (25)四、供电工程规划 (26)五、电信工程规划 (27)六、燃气工程规划 (28)七、管线综合 (29)第十五章综合防灾规划 (29)一、防洪规划 (29)二、消防规划 (30)三、抗震防灾规划 (31)四、人防规划 (32)第十六章环境保护规划 (33)一、环境保护 (33)二、环境卫生 (34)第十七章管理单元划分与容量指标规划 (35)一、地块划分原则 (35)二、控制体系 (35)三、控制通则 (35)四、地块划分 (36)第十八章开发建设时序 (44)一、分期建设目标 (44)二、分期建设的原则 (44)三、分期建设规划 (44)导言为了控制和引导高铁新区以南片区的城市建设,使其能够协调有序的发展,合理的利用土地和改善城市设施与环境,2012年3月我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新余市高铁新区建设指挥部委托,正式承接编制《新余市高铁新城以南片区(白云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控制规划及启动区城市设计》(以下简称“本规划”)。
我院长久以来与新余市高铁新区建设指挥部在各个层面的规划编制工作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本次的规划编制期冀能够与高铁新城系列规划一起,为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建设决策和建设实施的依据,指导基地内各项建设项目。
规划成果分为以南片区控制规划与启动区城市设计两册,本规划将根据新余市总体规划及新余市高铁新城概念规划所确定的框架,从用地布局、道路系统规划、开发强度控制、城市意象引导等方面提出基地切实可行的规划设计成果。
规划将以提高集约利用程度、构建良好生态环境和景观为目标,为基地的发展谋求兼具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策略框架,实现城市发展的科学可持续性。
(注:本项目的规划名称为暂定名,最终命名以民政局/规划局公布文件为准。
)第一章规划背景一、政策背景在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也进一步突显。
集中表现在投资增长过快,新开工项目过多、在建规模过大,投资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不仅超过了我国土地和资源供应能力,而且对经济的稳定运行带来了很大风险。
目前,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控制土地供应。
在城市建设与开发过程中,必须转变之前追求气派、违背人行尺度的粗放式城市经营,采用以实用城市功能为导向的集约式城市经营。
考虑到土地的稀缺性与保护的必要性,结合新余市土地利用的具体情况,基地的控制规划更应响应国家政策,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土地。
二、基地背景随着钟灵大道的建设,高铁新城以南片区作为新余主城区进入高铁新城核心区的必经之地,其新城南门户的地位日益增强。
现状基地基本无城市建设,仍保持农业社会的原生态风貌,良好的自然资源及区位条件使得该区域的开发建设已成为必然。
随着钟灵大道的修建、孔目江湿地两岸的建设等,基地开发条件日趋成熟。
因基地内外土地权属较复杂,已编制的规划部分区域存在重叠,本规划有必要重新梳理、协调已有规划,从体现高铁新区特色为出发点,规划塑造符合基地角色的定位及功能构成。
第二章现状综合分析一、位置与范围新余市高铁新区位于新余市城北,是依靠杭南长高铁新余站的设立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新区。
基地位处高铁新区南片,是高铁新区距离主城区最近的区域,基地总面积约为17.13平方公里,包含宏达路以南、孔目江以北、嘉阳大道以东、创业大道以西的区域。
基地区域交通条件优越,沪昆高速公路横穿基地,并于基地东侧设有高速公路出入口一处;基地与城市其他片区联系便捷,通过基地东南的新欣大道快速连接;规划的钟灵大道纵贯基地,作为联系高铁新区和新余主城区的重要通道,是基地重要的景观及交通通道。
二、自然条件基地内地貌类型较单一,除冲洪积平原外,即为低丘岗地,周围无高山竣岭,无泥石流、滑坡、崩塌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但丘陵地区冲沟较发育。
平地海拔高度约为70米左右,丘陵地势并不陡峭,以缓坡为主。
新余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
基地内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较好,南依仰天岗国家森林公园、北靠花鼓山,周边有白云水库、孔目江生态湿地、白梅水库等水体,内部有星罗棋布的水库、池塘以及山地、丘陵,具有构筑良好生态资源的潜质。
三、 人口现状基地内分布有两大村委,湖陂村委会(包括新花村、店前村、江里村、湖下村、梅潭村、社背村、太屋村、下山村、枫树下村和何家山村共10个村小组)和下村杭桥村委会(包括泉湖、东村及鱼塘3个村小组;东陂村委会,包括矮岭村小组),总计685户,人口约为2173人。
表2-1 现状村庄人口统计表四、 土地利用现状基地内现状用地主要以村庄居住用地、农业用地和山林坡地为主,并有少量的工业用地及市政供水用地。
基地中部的农业科技园用地大部分尚未开发建设,仅葡萄酒庄园和市农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一定建设,其余多为苗木种植基地。
现状地形缓坡较多,部分地区的地势较为陡峭,高差较大,开发利用时需要充分考虑地形因素。
表2-2 现状用地汇总表五、 建筑现状基地内现状建筑主要为当地村民自建住宅,普遍建筑质量一般,层数多为2-3层,基本为三类、四类建筑。
部分村组已进行拆迁,村民已被安置于基地外东部的小区。
农业科技园内葡萄酒庄园和市农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建筑为近年新建的一类建筑,位于农业科技园北部的百果园休闲农庄的建筑质量亦较好。
六、 市政公用设施现状由于基地尚未进行城市化开发,市政公用设施较缺乏。
大型水电市政设施主要有一条横穿基地中部的220Kv 渝仙线及孔目江北岸的一处自来水取水口,其他基本无大型市政公用设施,在本次规划中应根据用地规划、人口规模适度增加、补充市政公用设施。
七、 现状发展条件小结基地拥有白云水库、孔目江、湿地公园等景观中枢,开发利用尚不足,城市建设较少。
但同时自然生态也得以良好的保存,使得自然山水、生态资源成为片区的最显著优势。
在规划中应重点考虑现状山水的保护及利用、基地内外路网的衔接、村民拆迁安置等问题。
第三章相关规划解读一、新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1.新余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东部与北部为主要拓展方向,南部优化预留,西部控制生态边界。
纵观新余发展,向西、向南已无足够发展空间,向东已有高新区,城市框架已经拉开;向北发展是较为切实可行的方案;杭南长高铁修建并设新余北站,更是给新余城市向北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2.至规划期末2030年——建设用地:106kM2,规划人口:96万人,人均用地:110M2其中,高铁新城——建设用地:24.5kM2,规划人口:9-13万人基地所在区域功能定位:农业科技园。
规划解读:总规确定基地所在的区域为农业科技园,规划基本无开发建设。
因高铁站的建设、新余高铁新区的确立,基地作为高铁新区进入主城区的必经区域,发展条件已发生改变,未来开发价值提升。
因此,基地应在总规的基础上重新定位,利用高铁新城商务商贸功能,增强人气,统筹考虑其功能定位。
二、概念规划1.高铁新城应充分重视与新余中心城区的对接,应重视城市结构、空间布局、生态廊道、交通体系等各方面的统一与协调,做到充分融合,尤其应重视新城生态体系,凸显城市的生态功能。
同时,强化新余市“三角山水”的城市格局,以仙女湖、孔目江、仰天岗、狮子口水库等为绿契,确定独具特色的生态格局。
2.规划结构形成“一廊三区四轴多核”“一廊”-------- 以钟灵大道为骨架,沿线布置城市行政、办公、商务、商业、文化、娱乐、体育等大型服务设施,形成新城的廊道。
“三区”--------新城综合区、下村工业平台、生态宜居区。
“四轴”--------新城公共服务轴:以兴业大道为骨架,布置行政、商业、娱乐等功能,形成新城公共服务轴线,沟通下村与新城。
南部山水轴:以白云水库、孔目江湿地、仰天岗、生态农业园等为主体的南部山水生态轴线。
中部生态隔离景观轴:贯穿基地南北的,沟通新城与下村的生态隔离景观轴线。
高铁沿线景观轴:沿高铁为轴,沿线布置的生态防护轴线。
“多核”--------北部商业中心、高铁站、城市商业中心、行政中心、中部商业中心、体育中心、工业平台中心、南部商业节点、生态湿地公园。
3.规划以城市主要道路、水系、绿地为网络,结合核心商务区的打造,对新城空间进行管理分区,最终形成城市核心区、西部居住区、中部居住区、北部居住区、下村居住区、下村工业平台、城市生态廊道、生态宜居区、高端研发区。
4.自然景观:南侧山体绿地和孔目江、霞江景观带为城市提供大面积的绿化,同时以生态廊道的形式将绿化引入,再以公园、道路绿化将绿化深入到城市角落,打造独特的绿色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