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机器_和_人_的场所置换_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办公新址改造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854.21 KB
- 文档页数:2
日本的医院标准和手术室设计同济大学热能工程系沈晋明☆提要:日本重视对手术室设计,要求严格,规定详尽。
在设计中强调洁净技术,强调净化级别。
通过空气洁净技术来控制细菌浓度,减少感染风险。
偏重净化对术后感染率控制的因果关系。
因此一直在积极推广和发展生物洁净手术室和层流设施。
日本的医院标准和手术室的设计思想对我国的影响最大、时间最长。
已在我国医院洁净手术室建设和改造中借鉴了许多好的经验。
关键词:空气洁净技术,医院通风和空调,标准和设计Hospital Standard and Operating Room Design in JapanBy Shen Jinming★Abstract The operating room design has been attached importance with strict demands and detail regulations in Japan. The air cleanroom techinique and cleanliness was emphasized in its design. The bacteria concentration in operating departments should be cotrolled by air cleanroom techinique to reduce the potential infection risk. It lays particular stres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air cleanroom techinique and post-surgical infection rate, so the bioclean oprating room and laminar airflow facility has been developed and popularized. Its standards and thinkings have exercised a great in fluence to our country for a long time. Its many good experiences have been benifited in our reform and build our operating rooms.Keywords air cleanroom technologe, ventilation & air conditioning in hospitals, standards and design★Therm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Tongji University1.概述日本手术室的发展过程深受西方国家的影响,自称已经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 [1999]308 号文的要求,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设计、企业等单位共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和验证性试验,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实践经验;与国外先进的标准规范进行了比较和借鉴;与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了协调。
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并进行了试设计和试点工程的试用,对重点章节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主要规定的内容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基本规定、材料、增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外加预应力加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绕丝加固法、钢丝绳网片-复合砂浆外加层加固法等的设计、计算与构造规定以及有关的附录。
此外,还有与各种加固方法配套使用的植筋技术、锚栓技术、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和钢筋阻锈技术等。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颁布。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为充实提高规范的质量,请各使用单位在施行本规范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成都市一环路北三段 55 号建设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规范管理委员会(邮编: 610081;/)。
本规范主编单位: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参加单位: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福州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化办公室、上海加固行建筑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东洋机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喜利得(中国)有限公司、慧鱼(太仓)建筑锚栓有限公司、厦门中连结构胶有限公司、亨斯迈先进化工材料(广东)有限公司、北京风行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库力浦实业有限公司、湖南固特邦土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大连凯华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台湾安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海河—天津的母亲河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滨海城市天津乘船游览,今天我们游览的是海河上游段(解放桥—三岔口)天津是极具旅游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中国北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它不仅蕴含着古老的神秘和悠远,而且奔泻着现代化的气派与美感,以它独具的青春魅力和动人的英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天津素有五河汇流处和九河下梢之说。
五河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北运河,九河是同属海河水系的五河上游的九支河流。
海河从源头至入海口全长1090公里,流域面积22平方公里,是中国第六条大河。
海河这名字起得十分独特而又贴切,它一头系着九河,一头连着大海。
海河水系的源头呈扇面状在天津的南、北、西三个方面展开,在天津三叉河口汇流后象条扇把儿甩动着的穗子,九曲十八弯地宣泄入海,全长73公里。
海河是天津的象征,是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轴线,海河,天津的母亲河,哺育着津沽大地1100万儿女,培育了这美丽壮观的城市,伴随历史的年轮宛如一幅长长的画卷,把天津装扮得楚楚动人,原九国租界留下的幢幢洋楼与现代建筑交织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古今及中西文化的对撞与融合,造型风格各异的桥梁把海河两岸连在一起,成为海河一景,入夜华灯初上、喷泉齐放,那两岸若明若暗的灯光倒映水中,宛如绚丽的彩霞,缓缓的流水又把一道道彩霞送向遥遥的远方,此情此景美不胜收,人在水上游,船在画中行,一九八九年被评为天津十景之一“沽水流霞”为了“弘扬海河文化,打造世界名河”天津正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治理海河行动,在总体规划中,拟投资1800亿元,将海河建成独具特色、国际一流的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和旅游观光带,从历史文化、产业经济、环境景观、生态建设、道路交通、旅游休闲六个方面确定了海河综合开发改造的六个主流目标,以及先期实施的水体治理、堤岸改造、道路交通、桥梁隧道、通航、绿化广场、环境景观、灯光效果、公共建筑、整修置换等十大基础工程。
海河两岸的景观日新月异,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海河的明天会更美好。
巴士一汽——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新办公楼,上海,中国佚名【期刊名称】《世界建筑》【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2页(P104-105)【正文语种】中文巴士一汽停车库曾是上海市区最大的立体公交停车场,其结构简洁、清晰,韵律感强。
改建策略是创造一个开放的创意办公空间,将“机器使用”的场所营造成为“人使用”的场所。
改建基本保留了原有的3层混凝土结构,并通过钢结构加建两层作为中小型办公区域。
加建部分似玻璃盒子悬浮于原结构上方,与原有混凝土建筑厚重的形体形成对比。
考虑到原建筑75m进深不利于办公空间的通风采光要求,设计局部拆除楼板形成景观内院和采光天井,并与四层的屋面绿化共同形成多层次的景观空间,优化环境,提升办公空间品质和空间趣味性,最大限度地激发设计师的创作潜能。
□The Parking Garage of Shanghai Bus No.1 used to be the largest vertical bus parking garage in downtown Shanghai. 7.5m in width and 15m in length, it was a three-storied, concreteframed structure with the floor height at 5m-6m. It feathered a rhythmical, minimalist and even monotonous structural form. The biggest challenge faced by the renovation lies in how modern design approaches could be applied so that the venue once for the use of vehicle could be now transformed for theuse of human. The renovation basically remains the original three-level concrete structure, with two added levels supported by steel framework that suspends over the original building in the form of a glass box. The original parking garage is massive in volume reaching 75m in depth, but the office building requires connectivity between indoor space and nature to facilitate ventilation and natural lighting. Therefore, the conflict arises between transparency and solidness. Our design adopts the strategy of removing floor slabs to form an enclosed courtyard and create a multi-level landscaping through courtyard water and vegetation on terrace, roof and elsewhere in order to refine office space and inspire creative potentiality of designers.□项目信息/Credits and Data设计团队/Design Team: 文小琴,吴敏,孙晔,陈康诠,张艳/WEN Xiaoqin, WU Min, SUN Ye, CHEN Kangquan, ZHANG Yan建筑面积/Floor Area: 64,522m2摄影/Photos: Sode Naomichi。
大学校园的景观再生——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停车场微更新Landscape Regeneration in University Campus:Micro-Renewal of Parking Lots at Siping Road Campus of Tongji University校园空间的改造通常伴随着功能的变化。
移动网络技术的成熟使得学习与交流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泛在学习”时代随之开启[1],学习场所也从原先的课堂逐渐向开放的室外公共空间扩展。
因此,在校园中提供更多可供独立思考、自由交流、群体讨论以及具有教育意义的开放空间,成为校园空间再生的重要手段。
本项目通过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四块停车场的景观再生设计,对在“针灸式”的校园更新中创造非正式学习空间的想法进行了探索。
1 项目概述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位于上海市杨浦区,校园面积约60ha,在校生2万余人,属于典型的位于中心城区的高密度校园。
作为教学活动最为集中的校区,同济百年历史底蕴沉淀于此,校园内景观丰富多样,人文气息浓厚,师生活动密集。
但是近年来机动车数量过多、道路过窄、人车混行等校园交通问题日趋严重。
为了创造更加安全、宁静的校园环境,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于2018年完成了“无车校园”的转变,重新组织了机动车流线,将师生的主要活动范围设置为机动车禁行区,实现了校园核心区的无车化。
这使得原先位于校园核心区的许多停车位失去了使用价值。
在对这些弃置停车位的改造中,如何进行再定位并融入校园公共空间是本项目关注的重点。
本项目总体构思贯彻了再生设计的概念,利用场地原有的资源与要素,保留场所记忆,通过简洁的设计营造出静谧、舒适的非正式学习场所,融入校园景观中,并以场地种植的乔木命名,分别为梧桐广场、玉兰广场、柳树广场、枫林广场。
2 功能转换——场地使用需求的发现四块场地均位于校园重要轴线或功能动线上,这些场地在停车功能被移除后成为了消极空间,然而高活力的周边环境又让其具备了作为景观公共空间的潜力。
第3篇常用结构体系所适用的建筑类型一、填空题1.在当前的公共建筑设计中,常用的结构形式基本上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混合结构;框架结构;空间结构2.______与______有明确的分工,是框架结构体系最明显的特点。
【答案】承重系统;非承重系统3.在混合结构建筑中,非承重墙又称______。
【答案】隔断墙4.杭州浙江人民体育馆是______结构类型。
【答案】马鞍形悬索5.北京工人体育馆是______结构。
【答案】辐射悬索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组均为采用钢和玻璃为主要材料建成的板式高层建筑?()A.芝加哥西尔斯大厦、纽约利华大厦、香港中国银行大厦B.联合国总部大厦、纽约利华大厦、纽约西格拉姆大厦C.联合国总部大厦、波士顿汉考克大厦、香港中国银行大厦D.芝加哥西尔斯大厦、波士顿汉考克大厦、纽约西格拉姆大厦【答案】B【解析】联合国总部大厦、纽约利华大厦、纽约西格拉姆大厦均为采用钢和玻璃为主要材料建成的板式高层建筑。
其中,纽约利华大厦是世界上第一座玻璃幕墙高层建筑;纽约西格拉姆大厦设计者是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和菲利普·约翰逊。
大厦的设计风格体现了密斯·凡·德·罗一贯的主张,那就是基于对框架结构的深刻解读,发展出一种强有力的建筑美学,密斯追求纯净、透明和施工精确的钢铁玻璃盒子作为这种倾向的代表。
西格拉姆大厦正是这种倾向的典范作品。
2.我国在公共建筑设计中,下列哪一种建筑与结构体系的选择是正确的?()A.一般低层中小型公共建筑常采用钢木结构体系B.一般多层公共建筑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C.古代或现代仿古的公共建筑常采用砖石结构体系D.一般体育馆建筑常采用混合结构体系【答案】B【解析】目前我国在公共建筑设计中一般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具有强度大、刚度好的优点,同时赋予建筑空间组合较大的灵活性,所以适用于高层公共建筑或空间比较复杂的公共建筑。
㈣*镕*■…^¨hItKture2010n左琰zuoYan工业遗产再利用的世博契机2们。
年上海世博会滨江老厂房改造的现实思考OpportunitiesandChalIengeonReuseoflndustriaIHeritageRethinkingonTransformationofWaterfrontIndustriaIBu¨dingsofExpo20105hanghaf抽■2010年±海世博会目区分布着犬■IⅡ厂房和历史建毓W如此太规模的I业建筑改造实践在±街历史上实属罕见。
文章试图从最佳实践区的示范效应Im厂房的改造模式和节能技术运用、厂房建锥的演水特性等多维视角对这现象进行剖析,在实例Ⅵ究的基础上对I业建筑改造的趋向和存在的问题最开浑^的探讨和反思。
燕■弭20{O年t海世博会最佳城市实践E,演江Im遗产改造^BST¨cTTheE×po2010ShangⅧ}ocat…nboIhsdeoftheHuangpuR~er.whKhprom0Ie5dIredlyapmce#耵Shangh…_b…e…a1andt,ansformatI…foldcItvareasTheE……5donedwIlhalaog…mberofoldIndu5trla|bulIdlngsandh15tofI(aIbu}Ⅻ“自5whI曲aretransmrmed{ntoexhib’tlon∞vllions.theatr…nd钟ontom…he1遗址动机与H往世博舍选择城市郊Ⅸ的未*发用地T目,±海*博会的场址处于现有的城市肌理中。
上海的总体规划中黄满江两岸被确定为。
共R放空间而;B江两《绵《20km长分布着★量Ir建筑和I业构筑物。
见证了中目近现代工业150年的拉展历&。
世博会4址车着‘加快域市日g改造、提升城市±活质i4的宗旨,将世界目光聚焦到黄浦江畔跨江牲展成为“缝合1上海浦江两岸的十重要契机。
19最佳实践Elite【自主品牌】同舟共济追求卓越文/本刊记者潘如丹经历60余年的发展成长,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JAD ” )与建 立之初相比已经有了质的飞跃,成为国内民用设计领域的龙头企业。
诸如TJAD 般的高校建筑设计院在实质上起着建筑实验室的作用,引领着中国建筑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依托大学汇聚资源TJAD 成立于1958年,是新中国第一批高校设计院1979 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2001 年,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与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合并.在此基础上,于2008年成 立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标志着TJAD 形 成集团化管理模式,并跨入国 内特大型设计单位行列,成为 国内设计门类齐全、设计能力较强的咨询设计单位。
成立集团后,通过资源调 配,TJAD 共享同济大学雄厚的 科研资源,开始积极构建上海 建筑数字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BIM 中心)、上海土木工程健康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 科研工作站等各类科研平台。
2018年,TJAD 获批成为上海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TJAD 通过内部的企业品牌经营管理、专项设计的课题 研究,以及成立教师参与设计hJi ht * j 标准化 ;ality and Standardization2020.08Elite最佳实践丨20的集体平台一都市建筑设计院,与不同研究方向的教授工作室合作,共同打造和加强“TJAD”一流品牌。
2005年,TJAD创建都市建筑设计院,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编教师和专职设计管理人员组成,同时隶属学院和设计院。
都市建筑设计院发挥双方各自长处,既符合高校建筑设计院的历史传统和特征,又可将高校的科研教学成果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加强TJAD专业和技术优势,并形成“一个适应学院教师进修工程实践和研究探索的专属平台”。
都市设计院的建立,一方面便于TJAD实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设计质量标准,另一方面可以把所有教师而不仅仅是少数大师的设计力量调动起来。
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室内“异形体空间”照明胡文晔姚梦明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为庆祝百年诞辰,同济大学建造了一座创意新颖的大楼-----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
除了常规功能照明的需求外,其照明设计还要满足建筑的创新需求。
同济大学位于上海东北部,是中国最知名的大学之一,以其优秀的建筑学院、领先的建筑理念和风尚而闻名。
因此,该学院为庆祝百年华诞而建造的综合楼正应体现前沿的技术和突破性的理念。
这座高100米、占地46,240平方米的教学科研综合楼于2007年5月竣工。
从外部看来,建筑是一个简单的立方体,但在这种简洁刚毅的外观内,其实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杰作。
照明设计强调利用合适的色温和显色性模拟自然光,整体照明环境配合简洁的建筑外观,氛围清雅,在室内异形体细节部分大胆的采用照明新技术和新方法,让到访者在整体自然柔和的环境中体会智慧的感悟。
这个简洁的立方体建筑内有七个模数化的L形单元,它们沿竖向顺时针90度螺旋上升,形成了中央贯穿建筑中心的16m×16m的通高大型中庭。
每个L形单元模块跨越了三层楼的空间。
在七个L形单元模块中,放置了七个造型独特的大型异形体,作为会议厅,国际会议中心,多媒体中心和休憩平台等。
复合中庭综合楼创新的风格和几何特点要求照明设计必须同时兼顾美学和实用性。
独特的建筑结构让灯具安装位置的选择变得复杂。
比如,每个L形单元数十米高的空间内放置着突出的巨大几何构造体,其顶部往往是曲面,使得接近天花安装维护变得不可能,灯具安装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另外通透的复合中庭和多处街道视角对眩光的控制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总体上,设计师希望在室内创造一种总有日光照射的感觉,同时还要用室内照明取代专门的室外泛光照明,用更节能的方式展示建筑立面的纯净和优雅。
因此,控制光的溢散、区分不同的几何结构和保证照明风格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
为创造自然舒适的照明氛围,灯具安装尽量隐蔽,并且使用较小功率的光源。
因此大空间的照明主要采用了35和70瓦陶瓷金卤灯,局部角落使用150瓦陶瓷金卤灯。
新与旧的对话——《旧与新——既有建筑改造设计手册》评述黄琪;亢智毅【摘要】该文对《旧与新——既有建筑改造设计手册》一书进行简要评价,从案例比较分析的角度,重点讨论书中改造设计案例的三种类型设计手法,以及案例选择背后支撑的理念、操作过程与技术支持等设计策略的研究在新旧关系处理上的异同.书中许多来自小型工作室的改造设计项目,虽然资金有限,却生动展现新旧巧妙的结合,并在多种途径探索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意义,对于我国既有建筑改造有着较强的参考价值.【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8(000)005【总页数】6页(P126-131)【关键词】既有建筑;改造设计手法;设计策略;新旧关系;可持续发展【作者】黄琪;亢智毅【作者单位】上海济光学院建筑系;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6如果建筑可以说话,它绝不会是一种声音,建筑是合唱团而非独奏者——阿兰·德波顿弗兰克·彼得·耶格尔编著的《OLD AND NEW Design Manual for Revitalizing Existing Buildings)》一书(中文书名《旧与新——既有建筑改造设计手册》,以下简称《旧与新》),从改造设计手法、策略实施与技术操作层面介绍2006—2009年间世界各国既有建筑①改造设计的优秀案例,并对其背后的开发背景、战略目标和管治模式等进行详尽介绍(图1)。
1 关于改造设计手法的探讨按照改造设计手法对新与旧关系处理的侧重不同,该书把既有建筑改造案例归为加法(ADDITION)、变形(TRANSFORMATION)和转换(CONVERSION)三种类型。
1.1 加法(ADDITION)加法是改造设计的常用手法,通过扩建、加层、扩大等措施获取新空间。
在《旧与新》中,作者精选10个加法案例用于展示新空间增加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利用旧的基础来提升空间品质,而非简单的新旧两两相加。
2012.1 ARCHITECTURAL JOURNAL
80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
改造策略
近10年来上海城市核心地区迅速膨胀,地理价值的增长像流沙一般由中心区向外蔓延,原来相对中心较远的城区价值陡升,这一趋势对城市的冲击和再造力量如此之大,已经变得势不可挡。
四平路原上海汽车一场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转换角色的命运,这个原来市区最大的公交站场结束了几十年的角色出演,根据上海高校布局用地调整,这个地块通过与同济大学另外校区的置换,而划归同济大学作为教育用地。
的确,原来作为公交终点的站场因为城市中心的扩大、交通线路的延伸、周边城市生活功能的增强而显得不合地宜,所以搬迁至更远的近郊是更可行的措施,而作为教育用地的功能的转化也呼应了城市产业调整和发展的大趋势。
汽车一场地块转换后的角色是创意产业园区—“上海国际设计一场”。
这种转换与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打造密不可分。
用地所在的周边城市功能已经相当成熟和稳定,同济大学是这一区域最重要的城市因子,所以围绕校园产生的创意城区概念的植入并不是像有的地方牵强附会。
同济设计院作为最具规模的创意型企业的迁入又是这个概念实践
“机器”和“人”的场所置换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办公新址改造设计
曾群
的重要一步。
在这种“宏大目标”的支撑下,并且在复杂的论证、纠结、平衡、争议之后,同济设计院决定把原公交停车场改造之后作为办公地址。
这幢巨大的停车场建于1999年,仅仅10年就终结了它最初的使命,而它150m ×75m 的庞大躯壳和它的年龄一样成为改造顺理成章的理由。
汽车库原来是没有任何多余构件的交通建筑、形式追随功能的“纯粹”建筑。
框架结构3层,层高5m ~6m,柱距横向7.5m,纵向15m,结构韵律颇强,简洁、清晰。
如何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将“机器使用”的场所重新营造成为“人使用”的场所,是设计的目的所在。
1 策略
公交停车场巨大的体量和简明的功能提供了很好的可供改造的载体,设计的策略是要赋予它作为创意人群聚集场所所应有的活力和能量,并且在区域城市注入能激发想象的新形态,同时,创造一个资源为校区、社区和其他企业共享的开放式创意场所,而不仅仅是内向自我、稳固却封闭的办公楼。
2 操作
停车场具有清晰的几何体量、钢筋混凝土的基本结构,连续水平线条感呈现出一种稳定而厚重的姿态。
改造设计保留它作为承载各种变化的容器,以自由灵活的空间划分,精致现代的材料和简洁竖向的立面形态与原有建筑形成对比,相得益彰;保留北侧至顶层的坡道,通过重塑历史场景的操作策略—在老建筑3层屋顶保留其部分停车功能,在
81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2.1 建筑学报
4 材料
设计中除表现已有建筑混凝土材料真实性,利用现代材料的生动表现力与之对比之外,在可持续能源开发和低碳理念下,老建筑立面水平遮阳和新建建筑立面竖向遮阳采用创新建筑材料,使用20%透光率灰色薄膜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替代传统遮阳材料,实现美观、遮阳和发电功能多重复合。
屋顶部分根据太阳最佳高度角阵列排布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能光伏板。
总装机容量达到630k W p,通过连续韵律的生长同屋顶的视觉整体性方面相互融合,体现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创新理念。
在延续老建筑生命力的同时,完善其价值,激发城市发展中的可持续环境意识。
■
功能置换的同时延续对于老建筑的记忆。
停车场原有功能要求令其呈现出厚实的体量,进深达75m,重置为办公功能后要求建筑室内空间向自然打开,利于通风采光,于是透明和厚实成为一种矛盾,设计策略上拆除局部楼板形成围合内院,利用内院水景绿化、退台绿化、屋顶绿化及园区绿化,组织多层次景观环境。
设计在原有3层建筑大型空间办公的基础上加建2层作为中小型办公区域和独立设计工作室以对比中统一的方式处理和老建筑的关系。
加建部分尽量压缩体量保持和老建筑的视觉完整性,在延续老建筑框架结构的基础上采用现代钢结构体系。
4层局部架空,5层大跨度悬挑,加建部分似“玻璃盒子”悬浮于老建筑上方,立面采用玻璃幕墙及竖向遮阳系统,轻盈的体量同原有停车场稳定厚重的形体形成对比,体现出新加建部分精致高技的同时,对于老建筑的原貌也做出最大程度尊重和保留。
停车场的基本框架结构不会随着使用功能的置换调整而出现变化,创意设计来自于空间划分的灵活性。
1层为公共空间:展厅、学术报告厅、会议等功能空间通过直线倒角的平面墙体形式,利用现代材料进行实体包裹,空间布局上自由组合,将形态的内在功能转化为空间场所体验。
它们各自功能独立,在大小、高度、透明性等方面各不相同。
实体之间相互分离产生不均质的、流动的虚空间,同时生成门厅和休息厅。
整个空间具有流动性,虚实空间自由界定形成了富有变化的室内效果。
除了建筑中基本的固定要素,如交通核、卫生间等服务空间外,办公布置简洁整齐,形成大跨度格局,极大的适应性为设计使用者进行自由创意布置留出余地。
3 空间
老建筑南侧主入口开放流动,与整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200092)收稿日期:2011-12-20
个设计一场产业区的环境融为一体,将室内公共活动和园区活动交织在一起。
1层功能空间局部自由游离于老建筑原本方方整整的矩形体量限定边界之外,从而引导人流自由进入,在步移景异中空间流动变化,一直到达开放庭院;庭院以新旧建筑对话为背景,以内部多层次休闲环境场景的营造提示其功能意图。
垂直交通核结合庭院布置,每层休闲空间围绕庭院上空布置,表达出场所空间之间的互动性,加强交流空间的相互渗透。
办公单元通过采光井引入自然光,提升空间品质和空间趣味性。
建筑空间在这里是流动的,各种信息载体之间、建筑和环境之间、人与人之间的隔绝被消解。
建筑中灵活的新建部分与老建筑框架若隐若现的联系形
成了另一种游走于过去和现在的阅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