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方言动态声调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00.59 KB
- 文档页数:3
河北省沧州的方言不懂眼:外行揍吗齐---(zouy may qi)---:干什么去?同理,揍吗就是干吗的意思.晌午离儿〔shangx-wux-liw-er):大概是指中午的意思。
还有说“头晌午”、“过晌午”、“大晌午离儿”的。
蒙得儿密:〔menv-dev-erv-miy〕:指睡觉?休息?二虎白待:〔ery-huv〕:指人很愣,做事欠考虑欠妥当。
夜了个〔yey-lev-gev〕:昨天后轰〔houy-hong〕:晚上解手:上厕所喝命〔hev-ming〕:拼命,玩命。
如你要是骗我我就跟你喝命!营生儿〔yingw-shengv〕:东西的意思。
某某不是个营生儿!行子〔hangw-ziv〕:贬意,多形容某人不好。
如:这行子,户愣(huy leng〕——骗人包圆儿:全部腻味:让人不舒服;无聊等。
例:一个人越呆越腻味;这个事办得让人腻味。
堵心:心里不舒服疙营:让人听着、看着不舒服的感觉,例:看着脏东西让人疙营。
弹气〔Tai qi〕-做的事不让人痛快,蘑姑--你这人怎么这么弹气呢总着〔zongzhe〕---------------怎么了垫吧垫吧:一般指用简单的食物吃少半饱.痰气:说话罗嗦.邪〔xie一声〕:特别,用做贬意,比方邪难吃.吊猴:多指孩子不听话磨叽:磨蹭、不爽快哥们儿[da!哥们] 〔注:重音在前〕对成年男性的称呼,没有贬义,但也没有“你老”、“大白〔叔叔〕”的尊意,用此语者多为沧州土著居民,使得听者自警\"爷们\"老人可以对小孩说小孩也可以对老人说\"讨嫌\"多手多脚嗯那--是、对的意思倒下:在农村多指产妇生孩子了。
过去了:指人去世了。
故求〔gu1-qiu〕:晃动?例:“你别老故求了,伤口又要疼了”。
嬉么人〔xi4-mo〕:撒娇、纠缠。
一般是指小孩子或者小动物亲近人。
格节〔ge1-jie〕:整洁、漂亮。
例:人家那小屋拾掇的真格几。
不郎当〔bu4-lang2-kang〕:不坏,挺好的意思。
沧州方言平翘舌音发音影响凶子的调查研究——取沧州城市居民为案例作者:韩青青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8期韩青青(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摘要:沧州方言的平翘舌音不分的状况非常普遍,已成为一种地域方言现象。
按此,本调查筛取了100个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汉字作为语料,采用录音记录了58名沧州市市民的平翘舌音发音情况并进行了字频分析,研究旨在揭示沧州城市居民方言平舌音与翘舌音的发音状况及其发音状况与年龄和性别的关联,以此为沧州普通话普及的针对性纠音训练提供实践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沧州城市居民平翘音发音情况普遍且存在差异,其平翘舌音不分的状况与年龄有一定关联,但与性别无关。
关键词:沧州方言;平翘音;翘舌音;年龄;性别关联中图分类号:H17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8-0182-03doi:10.13582/ki.1674-5884.2016.08.057收稿日期:20160512作者简介:韩青青(1990- ),女,河北沧州人,硕士生,主要从事理论语言学研究。
河北省域方言的平舌翘舌字发音与普通话相近,但部分地域方言的发音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反映在不能正确发出平翘舌音。
有研究指出沧州城市居民对平翘舌音的分辨缺乏统一认识,但并未有实际调查或实证研究来分析沧州城市居民平翘舌音的发音状况及与其相关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就沧州城市居民平翘舌音发音状况进行了录音调查,目的在于探讨沧州城市居民平翘舌音的发音状况及其与年龄和性别的关联,以此为沧州市民接受普通话的针对性纠音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平舌音指的是普通话中的z、c、s,亦称为舌尖前音,发音时舌头平伸,抵住或接近上齿龈;翘舌音指的是zh、ch、sh,又称为舌尖后音,发音时舌尖翘起,接触或接近前腭。
两者的对比发音可列举为:“资”和“知”,“呲”和“吃”,“撕”和“失”。
1相关研究沧州市处于河北省东南部,其方言是典型的北方方言。
河北方言与普通话发音的主要差异河北方言与普通话发音的主要差异河北方言与普通话发音的主要差异[摘要]河北方言属于典型的北方话,虽然在语音、语调及词汇方面与普通话很接近,但大部分地区在发音方面与普通话相比还有较大差异,在声母、韵母及声调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发音方法。
[关键词]河北方言普通话差异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
这个定义实质上是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话的标准。
河北在地理区域划分上属于北方,从方言区域划分上属于典型的北方话,而且北京被河北省环绕,环北京的地区廊坊、承德一带方言的语音、语调基本与北京话一致,河北方言在语音、语调及词汇方面较(27)她放都学就回家啦。
(28)她知道都准得生气。
(29)快把这碗汤喝都再上学去。
上面例句中的“都”分别表示现在完成、过去完成、将来完成和用于祈使句中表未然。
2.“都”用作“了1+2”时,只能用在小句句尾,即“小句+都”。
第一:“都”用于疑问句和陈述句,句尾后另有一语气词。
如:(30)天亮都呗[pai°]?(31)你考上大学都呗[pai°]?(32)给你明说都吧,我有钱也不借给你。
第二:[反复问句中的]前一小句+都+不,询问新情况是否发生。
如:(33)你吃饭都不?(34)晏每黑家(昨天晚上)回家你害怕都不?(三)“都”放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态的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静态的性质状态正在持续,与普通话的动态助词“着”在很多情况下有较强的对应性,只是用在不同句类中其句末语气词不同而已,在单县方言中多用语气词来[lai°]或呗[pai°]。
如:(35)站都吃饭。
(36)门口站都几个人。
(37)他们正唱都歌来[lai°]。
(38)电视还演都(喽)呗[pai°]?(39)走都走都摔倒啦。
2016年09月下半月刊在语言接触的背景下,沧州方言正在发生变异,并逐渐向普通话发音靠拢。
本文选取了30个常用平舌音字,并将其编入一个段落,作为研究材料。
受试者阅读此段落时,通过录音方式记录其平舌音发音,并加以分析。
结果显示,沧州方言中平舌音变异情况与年龄差异呈显著相关,即年轻的沧州市民平舌音变异的情况较年长者显著。
1.引言沧州方言因其独特的历史变革及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特色,但由于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的接触,沧州方言正在发生变异。
影响语言变异的因素有很多,如年龄,性别,职业,教育背景等。
平舌音,即舌尖前音,指含有z、c、s的汉字,如“做”,“错”,“所”。
沧州方言中平舌音变异的现象存在并逐渐凸显,即原本在沧州方言中读作平舌音的汉字,逐渐被发成正确的翘舌音。
李双燕指出:“年龄差异是语言使用者社会特征里最为明显的差异。
因此,本文将就沧州方言平舌音变异的年龄差异进行分析。
2.研究设计本研究选取了30个常用平舌音字,将其编写入一个段落作为研究材料,并随机抽取29名沧州市市民进行朗读,通过录音方法收集其放松状态下的平舌音读音。
受试者的年龄分布由11岁到60岁不等。
为保证研究结果的信度,在实验前及实验中并未告知受试者研究目的,实验过程中,受试者处于单独房间,并未受周围环境影响。
3.研究结果30个平舌音字的变异率如下:涮(44.8%)、炒(87.7%)、窄(86.2%)、站(93.1%)、竹(89.7%)、掺(44.8%)、晒(75.9%)、水(82.8%)、茶(89.7%)、馋(89.7%)、踹(79.3%)、摔(72.4%)、虫(86.2%)、摘(65.5)、瘦(65.5%)、纸(89.7%)、找(93.1%)、术(82.8%)、捉(93.1%)、束(75.9%)、山(93.1%)、充(65.5%)、宅(65.5%)、追(79.3%)、拽(75.8%)、抓(82.8%)、吵(89.7%)、庄(93.1%)、种(72.4%)、蔬(96.6%)。
河北省沧州市方言分析方言是语言的变体。
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民族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一、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民族共同语、标准语和一个人的母语方言之间,并不存在着势不两立、水火不融的关系。
究其原因,是因为标准语和母语都应该有它们各有不同的生存空间和使用范围,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比如,普通话是通用语言,是工作语言,是公务语言,是教学语言,是校园语言;而方言则是家庭语言,二者并不冲突。
我们在普及推广普通话,强调民族共同语的时候,并不意味着要取消方言;而是使公民在说方言的同时,学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从而在语言的社会应用中实现语言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的和谐统一。
方言是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基础,比如中国数百种地方戏曲和说唱艺术形式都是以当地方言为依托的。
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情结,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推广普及普通话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方言。
现在,我国已正式将包括语言在内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列入了中央财政预算文化保护项目,每年拿出相当数量的资金开展此项工作。
在中国,语言的多样性将会受到保护,多语言的和谐统一、规范发展将会得到持续的政策支持。
在一些城市里,很可能在一个家庭之内,老一代说的是方言;第二代在家里说方言,到外面说普通话;第三代就根本不会说或者说不好原来的“家乡话”。
尽管方言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但还是会长期存在的。
普通话是为全民族服务的,方言是为某一个地区的民众服务的,这种情况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在不需要用普通话的场合,没有必要排斥方言,事实上这样做也行不通。
在处理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上,坚持社会语言生活主体化和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并在一定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另一方面,承认方言在一定场合具有其自身的使用价值。
沧州方言词缀研究作者:王雅华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11期摘要:沧州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北靠京津,与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隔海相望。
沧州话属于北方方言的冀鲁官话区。
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观察,沧州话和官话有较多相似的发展轨迹和规律,但从共识语言学的角度看,与普通话相比,它又有着某些独特的规律。
迄今,仍没人对沧州方言的词缀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研究。
在该情况下,本文的撰写,显得重要。
本文以沧州所辖的四个方言区为调查点,尽量对沧州方言中的词缀做出比较全面的描写和分析,进而总结出其运用规律。
关键词:沧州方言;词缀;前缀;中缀;后缀ABSTRACTCangzhou is located in the sountheast of Heibei Province. It faces the Bohai Sea in the east, is adjacent to Beijing and Tianjin in the north.The dialect belongs to the part of Jilu dialect inZhongy uan Official Language Region. By now the researchers studying dialect haven’t made a deep study of the affix phenomena of Cangzhou dialect yet.So it is worthwhile to compose the treatise.The treatise takes four regions of Cangzhou as data-drawing area, the treatise will give an entire describing and studying on Cangzhou phonological system so as to induce its evolving regularity.KeywordsDialect; Affix; Preffix; Inffix; Suffix一、绪论(一)沧州人文地理简介沧州因濒临渤海而得名,位于冀中平原,属于河北省东南部。
沧州方言中声调状况的分析与辨正
路玉才
【期刊名称】《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19)001
【摘要】隶属于冀鲁官话区的沧州方言,以曹寺-大官厅-崔尔庄-高官-营子这一大致界线,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分支音系.此线以西属石邢片,此线以东为沧衡片.这两个区域中的方言声调与普通话声调之间有着不同的对应关系,并呈现出不同的声调特征.【总页数】3页(P72-74)
【作者】路玉才
【作者单位】沧州师专口语教研室,河北,沧州,06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02
【相关文献】
1.合肥方言中入声调变化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J], 孔慧芳
2.沧州方言动态声调分析 [J], 刘瑞昌
3.沧州方言中声母状况的分析与辨正 [J], 路玉才
4.沧州方言中韵母状况的分析与辨正 [J], 路玉才
5.廊坊方言中声调状况的分析与辨正 [J], 王良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沧州方言词缀研究沧州方言是河北省沧州市地区特有的方言,属于北方官话的一种变体。
沧州方言具有独特的发音和词汇特点,其词缀也是方言研究中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结合沧州方言词缀的研究,探讨沧州方言的语言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以期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方言的独特之处。
一、沧州方言的语音特点沧州方言的语音特点主要体现在声调和音变上。
在沧州方言中,有着清晰的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这种四声调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沧州方言的发音特点和语音节奏。
沧州方言还有许多辅音的音变现象。
舌尖音、齿龈音和唇齿音的发音特点常常被用来代替普通话中的清音和浊音。
这些音变现象使得沧州方言在发音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一地方方言的独特魅力。
二、沧州方言词缀的构成和使用在沧州方言中,词缀的使用非常普遍,通常是通过加前缀、后缀或词中缀来完成语词的构成,使得词语的含义和使用方式变得更加灵活。
下面结合具体的词缀现象,我们来了解一下沧州方言中词缀的构成和使用。
1. 量词的使用沧州方言中有许多特有的量词,这些量词通常可以通过词缀的添加来进行构成。
将“个”字加在动词或名词前面,就可以形成一种特定的量词,表达相应的数量或程度。
“个样子”、“个儿子”等。
通过词缀的使用,这些量词成为了沧州方言中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为语言的表达增添了更多的灵活性。
2. 动词的构成在沧州方言中,动词的构成通常也涉及到词缀的使用。
在表示过去时态或完成时态的动词前面加上“了”或“过”等词缀,就可以形成相应的词语,表达相应的语义。
“吃”变成“吃了”、“吃过”,分别表示动作的过去完成和过去进行。
这种词缀的使用方式,使得沧州方言中的动词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并且更加贴近实际语言的使用场景。
三、沧州方言词缀的历史文化背景沧州方言词缀的使用和发展与地域的历史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沧州地处华北平原,自古就是燕、代、狄、齐、赵、魏等诸侯国的所在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沧州方言总结引言沧州方言是河北省沧州市及周边地区特有的一种方言,属于华北官话的一支。
本文将对沧州方言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一些常见词语进行总结。
特点语音特点沧州方言与普通话有许多差异。
在语音方面,沧州方言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声母和韵母的发音上。
1.声母:沧州方言中有一些与普通话不同的声母,例如“x”音在沧州方言中常被发成“s”音,“f”音则常被发成“h”音。
这些差异使得沧州方言在听起来和普通话有一定差异。
2.韵母:沧州方言的韵母也有一些与普通话不同的发音。
例如,在普通话中的“ao”音在沧州方言中常被发成“ei”音,“e”音则常被发成“i”音。
这些差异也增加了沧州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
词汇特点沧州方言在词汇方面也有一些特点。
1.重复词:沧州方言中常用重复词来增强语气效果。
例如,“好好好”表示非常好,“快快快”表示很快等。
这种使用重复词的方式独特而且富有表现力。
2.方言词:沧州方言中有一些与普通话不同的词汇。
例如,“津”(指雨水),“行李”(指行李箱)等。
这些方言词反映了沧州地区的特有文化和习俗。
发展历程沧州方言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话。
在明清时期,河北地区成为了中央政权的核心地区,河北方言逐渐成为当时最为通用的官方语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沧州方言在沧州地区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当地人民的主要交流工具。
然而,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沧州方言的使用逐渐减少。
尤其是在城市地区,由于人口流动和文化交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导致沧州方言的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常见词语以下是一些沧州方言中常见的词语及其普通话对应:•沧州方言:唔溜溜,普通话:很滑稽•沧州方言:咸得唔得了,普通话:非常咸•沧州方言:花白多少买,普通话:多少钱•沧州方言:磨蹭,普通话:拖延这些词语反映了沧州方言的独特魅力,也展示了沧州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
总结沧州方言是河北省沧州市及周边地区特有的一种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和词汇方面有一些差异。
沧州方言词缀研究沧州方言是河北省沧州地区使用的一种方言,它是汉语的一个分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沧州方言在词缀上也有其独特之处,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和使用。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沧州方言的词缀,我们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在此文章中进行了总结和阐述。
一、沧州方言词缀的特点1. 变调词缀沧州方言在词缀上具有变调的特点,例如“马”字在不同的词缀中可以读作“mǎ”、“mài”、“mà”等。
这种变调词缀使得沧州方言在发音上更加生动多样,给人们的语言交流带来了更多的乐趣。
2. 重复词缀沧州方言中常常使用重复词缀来表达强调和重复的含义,例如“大大的”、“高高的”、“美美的”等。
这种词缀的使用方式简洁明了,能够使人们更加直观地理解语言信息,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生动性。
3. 动态词缀沧州方言中的词缀往往带有动态的意味,例如“-着”、“-头”等词缀可以表示动作的进行和状态的持续。
这种词缀的使用丰富了沧州方言的表达方式,使得语言更具有生动性和灵活性。
1. “-头”3. “大大的”1. 灵活多样沧州方言词缀的使用方式灵活多样,例如动态词缀“-着”可以加在各种动词之后,重复词缀“大大的”可以修饰各种名词,变调词缀“马”也可以出现在各种词汇中。
这种灵活多样的使用方式使得沧州方言在表达方式上更加丰富多彩。
2. 生动形象3. 地域特色沧州方言词缀的使用方式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它能够反映出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展现出沧州方言独特的魅力和魄力。
这种地域特色的表达方式也丰富了汉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沧州方言词缀的传承与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例如社会环境的变迁、科技的进步、文化的交流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沧州方言词缀的使用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新的词缀不断被创造和使用,传统的词缀也在不断被延续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沧州方言词缀,我们应该加强对它的研究和保护,探索和总结其独特的特点和表达方式,为其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河北沧州地区方言的轻声特点郑莉;曹庆改【摘要】河北沧州地区方言轻声系统特征鲜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东部地区阳平上单字调在轻声前可区分阳平和上声;部分县市方言在“*阳平+轻”、“去声+轻”连调式中前字调值相同,轻声后字根据前字调类不同而进行区分;部分轻声音节音高实现途径为前字音节“终点延伸”.【期刊名称】《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37)002【总页数】5页(P84-88)【关键词】沧州;轻声;调类存古;终点延伸【作者】郑莉;曹庆改【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1沧州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西邻保定、衡水地区,北靠天津,南接山东省无棣、庆云等县市。
按照《中国语言地图集》分区,沧州地区方言属于北方官话区沧惠片黄乐小片。
[1]本文围绕沧州地区非重叠轻声两字组的特点进行描写。
沧州地区方言按单字调调值和调型可分为三个地区,各地区内部一致性很强。
沧州地区西北部任丘、肃宁、河间、献县4县市方言单字调有4个调类,阴平读中平调[33],阳平读高降调[53],上声读曲折调[213]、[312]、[214],去声读中降调[31]。
西南部南皮、东光、吴桥以及中部的沧县,单字调有4个调类,阴平读为[24]或[213],阳平读为[53],上声读为[55],去声读为[31]。
泊头方言位于上述两地区的中间位置,单字调有4个调类,阴平读为[214],阳平读[55],上声读[24],去声读为[31],阴平、去声的调值与南部地区相同,我们把泊头归为南部地区。
东部地区青县、黄骅、沧州市、孟村、盐山、海兴6个县市方言单字调有阴平、阳平上(注:下文以“*”表示原阳平和原上声)、去声3个调类,阴平读为[24],去声读为[31],阳平与上声合为一个调类,如“时=史”、“铜=桶”,沧州市阳平上读为[53],其余5县市读为[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