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调查声调
- 格式:xls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河南地⽅⽅⾔的调查报告关于河南地⽅⽅⾔的调查报告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2012年5⽉18⽇星期五中国⼀共分7⼤⽅⾔区分别是北⽅⽅⾔区(以北京话为代表)、吴⽅⾔区(吴语,具体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粤⽅⾔区(⼴东、⾹港地区和澳门地区通⽤)、闽⽅⾔区(福建和台湾省)、湘鄂⽅⾔区(湖南话和湖北话)、客家⽅⾔区、赣⽅⾔区(江西话)构成了以地域为区分的独⽴⽅⾔体系。
河南⽅⾔,属北⽅⽅⾔,即官话⽅⾔,是中国最⼤的⽅⾔。
河南⽅⾔实际上就是古代的官话,也就是古代的普通话。
主要是指流⾏于河南及河南周边地区。
由于河南⼈⼝众多,历来的战争、运动、经济活动和其他原因,⼈⼝的流动性使得全国其他地区也有以河南话为主的群体。
河南话和普通话的主要区别是⾳调的差别,⼤部分地区的⼝⾳⼗分接近普通话,只有声调的不同,但这种差别不影响同能听懂普通话的⼈的交流,能听懂普通话的⼈都能听懂。
下⾯介绍⼏种河南⽅⾔与普通话的差别:形同义异的单⾳节词语1.中(zhōng)普通话⾥“中”的意义主要是中⼼、内部、适于、不偏不倚或⽤在动词后⾯表⽰持续状态等义。
河南⽅⾔⾥,“中”的声调读作上声或阳平,是“成、⾏或好”的意思。
2.喷“喷”在普通话中的意思是“液体、⽓体、粉末等受压⼒⽽射出。
”在河南⽅⾔⾥,“喷”读作阳平,既有“聊天”之意,⼜有“胡说、说⼤话”的意思。
3.板“板”在普通话⾥是名词,指“⽚状的较硬的物体。
”河南⽅⾔⾥的“板”读作阴平,除了具有普通话⾥的这个意义外,它还可以作动词,意思是“扔掉”。
形同义异的双⾳节词语1.成⾊在普通话⾥“成⾊”是指“⾦币、银币或器物中所含纯⾦、纯银的量或泛指质量。
”在河南⽅⾔⾥“成”读作⼊声调,“⾊”读作sē(为阳平),意思是“能⼒、本事”。
2. 回来普通话中“回来”是“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来或⽤在动词后,表⽰到原来的地⽅来。
”在河南话⾥除了有普通话的这⼀义项外,还有“以后或过段时间”之意。
3.⼒量河南⽅⾔⾥“⼒量”的“⼒”读作⼊声,它除有普通话“⼒⽓、能⼒”之意外,还有“好、⼲净利落”之意,并且可以重叠为“⼒⼒量量”,意思仍为“好、⼲净利落”。
重庆方言语音研究重庆方言语音研究引言方言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共性和个性。
作为中国最大的直辖市之一,重庆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与其它地方相比,其方言音系研究更加显得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重庆方言的语音特点,并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
一、声母重庆方言的声母音系较为丰富,可分为轻、重两类。
轻声母包括b、p、m、f、d、t、n、l、g、k、h,而重声母则有b、p、d、t、g、k、h。
例如,“杯子”读作“pei-zi”,“大门”读作“da-men”。
二、韵母重庆方言的韵母数量较少,大致可以分为清韵、浊韵和轻韵三类。
清韵母有i、u、ü,浊韵母有ang、eng、ong,轻韵母有a、o、e。
例如,“说”读作“seo”,“炎热”读作“yan-ye”。
三、声调重庆方言的声调系统相对较为复杂,包括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阴平说话时声音较高,阳平则较低,上声声调上扬,去声则下降。
例如,“妹妹”读作“mi-mi”,“过去”读作“gwo-chu”。
四、语音变异重庆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语音差异和变异。
这种变异主要表现在音节衰减、不明显的声调差异和音调轮廓模糊等方面。
例如,在发音时,“没关系”读作“mei 齐事”,“床前明月光”读作“chu群明镉光”。
五、语音习得语言的习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儿童的语音习得情况可以看出方言的特点和个性。
根据对重庆地区儿童语音习得的观察和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在习得重庆方言时会出现一些普通话不能解释的语音现象。
这一现象可能与当地方言的特点和家庭教育有关。
六、保护与传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普通话而不是方言进行交流。
重庆方言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资源,亟需得到保护和传承。
政府应该加大对方言的宣传和教育力度,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方言,倡导方言与普通话并行的发展。
结论重庆方言作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音特点和个性需要得到更多的学者关注和研究。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题目:关于济宁常用方言的调查报告班级作者学号实践地点:实践时间:引言:方言是一个地区的标志,方言是一个地区灵魂。
它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一个地方文化和历史的见证者。
它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保护方言迫在眉睫。
正文:作为一个汉语言类的高材生,我真的很高兴能有这样一次机会帮助有关部门建立方言博物馆保护方言。
为了更好地整理出相关文件我做了些文字记录(用的是谐音)。
下面就是我收集的一些我们济宁当地的常用句词:一、语音:《方言调查字表》声调、声母、韵母字表。
本区侧重以下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方、房、纺、放、别、飞—灰、冯—红、符—胡、女—吕、贵—跪、武、去、话、糟—招—焦、仓—昌—枪、曹—潮、散—扇、祖—主—举、醋—处、从—穷、苏—书—虚、争—蒸、生—声、粗—初、资—支—知、耳、姐、花、过、色、靴、舌、割、百、夹、落、刮、各、活、月—药、介、桃、斗、帅、流、短—胆、竿—间、根、新—星、官—关、圆—云二、词汇:《汉语方言词汇调查手册》;或以下几类词语:1、亲属称谓:祖父(姥爷)、祖母(奶奶)、外祖父(姥爷)、外祖母(姥娘)、父亲(爹)、母亲(娘)、继父(晚爹)、继母(晚娘)、伯父(大爷)、伯母(大娘)、婶母(婶子)、舅母(妗子)、丈夫(男哩)、妻子(家里的)、继室(填房)、小老婆(小婆)、儿子(俺儿)、女儿(俺闺女)、男孩(小子)、女孩(闺女)、第一个孩子(头胎)、双胞胎(双生)、堂兄弟(叔伯弟兄们)、堂姊妹(叔伯姊妹们)、妻子兄弟(舅子)、妻子姐妹(姨子)、丈夫兄弟(大伯哥、小叔子)、丈夫姐妹(大姑姐、小姑子)、嫂子(嫂)、连襟(两空)2、农工商学及其他各业各类人员:农民(社员)、货郎(货郎挑子)、老师(师傅)、学生(徒弟)、瓦匠(泥水匠)、厨子、理发师(剃头的)、杂技演员(玩把戏哩)、接生婆(接生婆)、邻居(老邻节)、老婆儿(老妈子)、小伙、光棍儿(打光棍儿)、没儿子的人(老绝户)、土著居民(坐地虎)、外来居民(外来户)、驼背(罗谷子)、豁唇(豁子嘴)、没本事的人(窝囊废)、固执的人(拧筋头)、3、身体:身体(身子)、脖子(胳拉绷儿)、额头(眉头)、眼珠儿(眼珠子)、白眼珠(白眼珠子)、黑眼珠儿(黑眼珠子)、睫毛(眼子毛)、口水(口拉水)、鼻涕(鼻子)、鼻孔(鼻子眼)、鼻屎(鼻疙巴)、夹肢窝(胳燥窝儿)、拳头(皮锤)、手掌(手心)、手背(手面子)、脚腕(脚脖子)、背(脊梁骨)、屁股(腚)、膝盖(胳了拜子)、膀胱(尿脬)、肛门手指甲(手指头盖)、脚趾甲(脚趾头盖)、腮部(腮帮子)、脚丫(脚丫子)、刘海(齐眉穗子)、男童出生后脑后留得头发(八岁毛)、上眼皮(上眼泡子)、耳垂(耳朵垂)、浅色的皮底色斑(蝇子屎)、下巴颏(下嘴巴子)、肩膀(肩膀头子)、手腕(手脖子)、手背(手面子)、胸脯(心脯棱子)、肚脐(布挤眼子)、小肚子、脚跟(脚后跟)、脚板(脚底板子)、额头上的皱纹(抬头纹)4、疾病医疗:不舒服(不得劲)、肺病(痨病)、感冒(冻着)、发炎(上火)、拉肚子(跑茅子)、恶心(干月)、胃疼(心口疼)、发疟疾(发疟子)、眼内斜(眼子斜)、腮腺炎(痄腮)、烧起的水泡(大铺燎)、痒(瘀勒得慌)、小腿痉挛(腿出筋)、治病(看病)、结痂(结疙疤)、疤痕(疤拉)、患中耳炎(害耳朵底子)、嘴角溃烂(烂嘴角子)、发炎(发)、胸闷(心里闷得慌)、肺病(害痨病)、驼背(罗锅子)、谢顶(败顶)、癫痫(羊羔子风)、做手术(开刀)、中药(汤药)、药店(药铺)、5、天文地理:太阳(老爷爷)、月亮(月老娘)、流星(贼星)、彗星(扫帚星)、冰(冻冻)、冰雹(雹子)、风停了(刹风了)、雨停了(不下啦)、土丘(土伦)、地方(地区)、河岸(河yai)、角落(旮旯)、土块(坷垃头子)、灰尘(步土)、阳光地带{老爷地)、阴凉处(阴lia)、太白金星(大惶惶)、下毛毛雨(麻杆子雨)、结冰(结冻冻)、阴雨天(连阴天)、6、时间时令:明年(过年)、去年(年时)、今天(今们儿)、明天明来)、昨天(前来)、上午(头晌午)、下午(过晌午)、中午(晌午)、早晨(清早)、白天(白夜来)、晚上(红上)、春天(春上)、夏天(热天)、秋天(秋哩)、冬天(冬哩)、立春(打春)、初伏(入头伏)、端午(五端午)、中秋(八月十五)、重阳(九月九)、除夕(过大年)、元宵(这小年)、前天(前来)、大前天(大前来)、大后天(大后来)、麦收季节(秋忙)、五更(早五经)、时间长的夸张说法(没头没肚)、什么时候(多咱)、7、动物:公牛(牤牛)、母牛(实牛)、牛角(牛夹)、公猪(牙猪)、公狗(牙狗)、公驴(叫驴)、母驴(草驴)、公猫(儿猫)、母猫(母猫)、黄鼠狼(坏鼠狼)、蛇(长虫)、蝙蝠(绵绵虎子)、下蛋(泛蛋)、猫头鹰(咕咕娃子)、乌鸦(老鸹)、麻雀(小虫子)、啄木鸟(参参木子)、苍蝇(蝇子)、蟋蟀(蛐蛐)、壁虎(蝎虎子)、蝗虫(蚂蚱)、蝈蝈(蚰子)、螳螂(刀郎)、青蛙(蛤蟆)、8、植物:玉米(棒子)、红薯(芋头)、马铃薯(地蛋)、花生(果子)、花生米(果子米)、西红柿(洋柿子)、向日葵(葵葵)、9、饮食:早饭(清起饭)、午饭(晌午饭)、晚饭(红上饭)、馒头(馍馍)、水饺(扁食)、面条(挂面)、米饭(大米饭)、猪油(大油)、花生油(果子油)、粉条(细粉)、10、服饰:衣服(衣裳)、大衣(大褂子)、背心(褂头)、雨鞋(水鞋)、围巾(围脖)、衣兜(布袋)、腰带(裤腰带)、尿布(戒子)、枕头(脰枕)、扣眼儿(扣子眼)11、房屋建筑及公共场所:屋子(屋)、院子(当院)、厨房(厨屋)、厕所(茅子)、影壁(影门墙)、篱笆(篱笆帐子)、门闩(门插栓子)、养家畜的地方(圈)、理发店(剃头铺)、浴池(澡堂)、学校(祠堂)、12、日用品:风箱(风xian)、板凳(杌子)、抽屉(抽抽)、图章(手戳儿)、手电(手灯)、自行车(洋车子)、手杖(柱棍)、樟脑球(臭球)、常用农具(家什);平底铁锅(炒瓢)、做薄饼的炊具(小耳朵锅)、调羹(勺子)、水桶(水筲)、脸盆(洗脸盆子)、毛巾(手巾)、肥皂(胰子)、钥匙(月石)、13、日常生活:理发(剃头)、挖耳屎(抠耳朵)、用筷子夹(叨菜)、饿(饿得慌)、大便(屙屎)、小便(尿水)、打盹儿(眯会)、打鼾(打哈哈)、抽烟(吸烟)、泡茶(冲水)、冲洗衣服(摆摆衣服)、收拾房间(拾掇屋子)、买房子(买屋)、散步(逛逛)、抚养(喂养)、调皮爱动(捣蛋))、糟蹋(败坏)、尘土落上(弄脏)、休息(歇歇)、下地(下坡)、刨地、施肥(上化肥)、收工(放工)、赚钱(挣钱)、游泳(扒水)14、日常交往:闲谈(拉呱)、串门、邻居(邻家)、外出谋生(打工)、客人(来客)、劝和(说事的)、合伙(搁伙)、拉长脸(耷拉子脸)、吵嘴(骂架)、打架(揍架)、夸耀(pian)、不允许(不行)、数落(唠叨)、戏弄(坑我)、捉迷藏(藏猫猴子)16、人体动作:抬头(支起头来)、摇头(晃晃头)、偷偷看(两眼求求的)、东张西望、叹气(长出气)、抽泣(曲叱)、(用手掌)打(乎)、张嘴(乎脸)、提着(提喽)、身体蜷缩(身子团么子)、翻腾搬动(咕涌)、踹(用脚踹)、转圈(打转悠)、没时间(没空)、下垂(耷拉)、歪倒(摔倒)、躺下(仰下)、17、感觉情绪:羡慕(馋得慌)、知不道、记得(知道)、迷路(打迷鲁转)、舒服(好受)、得意(白个闹的)、揣摩(寻思)、热乎乎的(腾热)、憋屈、害羞(羞得慌)18、才能品性:本领(有本事)、老实(实诚)、灵活(伶俐)、听话(听说)、只说不做(光说不干)、吝啬(很嗖)、笨(憨板)、精明(精)、没本事(窝囊废)、一治不治、娘们、固执(拧)19、性质状态:好(不孬、真的(真嘞)、平均(匀实)、漂亮(俊)、整齐(板正)、累(乏)、软和、很白(煞白)、很黑(黢黑)、很涩(忒涩)、很甜(正甜)、重(很沉)、很(忒)、马上(麻溜哩)、来不及(跌不理)、故意(单完治)、悄悄(偷偷滴)、退步(倒退)、留级(蹲级)20、方位:左边(左呗)、右边(右呗)、外边(外呗)、中间(当间儿)、附近(旁边)21、代词:我(俺)、你(恁)、我们(俺们)、你们(恁们)、22、介词:自(从今天起)、从(打济南来)、向(往东走)、被(叫他撕了)、和(他一发)、向(朝他借钱)、照(准了打)、上(后看)、23、其他:一点儿(一丁丁)、一排座位(一溜座位)、一层皮(一重皮)、一所房子(一处房子)、本地地名:屯(儿)、庄(儿)、村(儿)、营(儿)、口(儿)、巷(儿)、集(儿)、楼(儿)、湾(儿)、洼、沟(儿)、井(儿)、阁(儿)、桥(儿)、寺(儿)、店(儿)、行(儿)三、自行设计词法与句法:1、今天和昨天晚上差不多热。
平潭方言音系调查表明,平潭话声调共有7个。
有阴平(53)、阳平(44)、上声(32)、阴去(21)、阳去(42)、阴去(12)、阳入(5)。
平潭话声母共有14个,包括零声母(n、l自由变调)。
平潭话韵母有42个,不包括连读中变体。
根据平潭话声韵调规律现将方言字表归纳如下:
聲調
聲母
p布步別盤飛聞Pʰ怕m門
t 道同路奪硬除潮蟲
tʰ太鋤n軟難怒年認腦若閏女日
l 連繞蘭呂
ts齊糟曹祖主增爭巢節招焦書精全蒸
tsʰ醋處粗初倉昌槍秋蒸
s散僧生聲絲師詩修稅蘇旋扇線
k到貴跪傑經結旗權舉從精橋去窮
kʰ開葵丘趣太
Ø襖運而紅岸案話遠
h灰馮符胡化休費紅玄虛
ŋ圍危延言然緣元約聞午武微若
韻母
y 資雨虛欲短ie 支地第蛇急接鐵
i 知地姐以直日踢耳 a 爬架辣合割飽
ɔ河桃o 刮各確保aiʔ河色百
ia 野ua 花u 故出賭木母ai蓋介
uoʔ過薛舌落綠郭國月ɛ北yʔ鹿
au 醜流Øy 木yoʔ藥uai 倍怪貴帥iou 斗uei 桂妹eiu 條ieu 燒收
aŋ膽ɑŋ竿含根庚uŋ党溫翁群雲船ouŋ酸桑講床iɛn 間əŋ銜eiŋ減
ieŋ檢林連廉圓iŋ緊鄰靈心新星瓊
uoŋ光權uɑŋ官關橫oŋ良un 魂
ŋ東紅yŋ窮勳胸。
235语言新探隰县方言的声调格局分析文/李莉摘要:隰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西北部,隰县方言属于晋语吕梁片。
本文采用石锋先生的声调格局理论,利用praat软件作为工具对语音材料分析,得出隰县方言声调的声学数据和五度值,再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隰县方言;声调格局;对比分析隰县方言有五个声调,阴平41,阳平24,上声31,去声55,入声3。
隰县方言新老派中的阴入及阳入绝大部分已经完全合流,只有老派中有一部分未合流,此次调查对象为新派发音人,声调为五个。
本文是以石锋先生提出的声调格局作为理论依据。
一、声学实验和分析的步骤和程序(一)发音人发音人为贺荣荣,36岁,性别女,籍贯山西省隰县,母语为隰县方言。
从初中起接受普通话教育,曾在隰县县城就读高中,在就读大学毕业后在隰县第一中学执教,目前一直在隰县居住生活。
(二)实验字表阴平巴波悲指偷边天端酸观阳平穷陈床才唐平迟尼离芒上声美死吕考早草好口丑扫去声烂片遍燕半换向上共逛入声急竹十北七出割默则笔(三)实验设备实验设备是笔记本电脑,有cooledit2.0录音软件和praat软件以及Excel表格(四)实验步骤第一步:打开cooledit2.0,单声道,采样率16000Hz,16位采样精度,依照发音字表依次发音,读两遍,读完后保存。
第二步:在praat页面中打开录音文件,对sound—annotate—To Textgrid进行标注,标注声调,保存到C盘的temp文件,随后对生成的Textgrid和sound编辑edit,修改基频曲线,去掉弯头和降尾。
第三步:在praat中打开praat script脚本,并且运行脚本,选择提取基频数据并且打开,此时C盘中出现pitch文件。
第四步:在Excel表格导入数据,计算T值,插入折线图,做出声调格局图。
二、隰县方言的声调格局(见图1)三、传统记录与实验研究调值对比比较侯精一,温端政传统记录和实验所记的调值,结果见表1:表1 调值比较表调类调值(侯精一,温端政)调值(声学实验)阴平4151阳平2425上声3131去声5544入声阴入3,阳入2132根据以上比较,发现实验和传统差别小,传统记录的阴平起点略低,传统记录和实验记录的阳平,去声差别也不大,上声调值更是完全一样为31。
方言调查字表解析(doc 26页)方言调查字表分析1.声调例字的排列原则及作用声调例字共分三大竖行,自左至右(其间竖线作间隔)(1)第一竖行以横线隔为三栏,分别说明如下:这一栏是用来比较中古四声的清音声母字与全浊声母字对方言调类区分的影响。
现表中加入“古音”和“北京音调类”为作比较之用。
记下这些例字方言音读的调类与调值,就可以比较以下问题:①方言调类有没有入声?②方言调类分不分阴阳?③中古全浊声母字对方言调类的分合还有什么影响?例如按北京音记下这些例字的调类与调值就会得出“北京音调类”一行所列的结论;①北京音没有入声。
中古入声全浊声母字,北京音为阳平,入声清音字从这两个字来看,北京读阴平与阳平。
②北京音只有平声分阴阳,全浊字读阳平。
③中古全浊上声,北京音读去声。
这一栏是用来比较中古四声的清音声母字与次浊声母字对方言调类区分的影响。
这一栏与下一栏基本作用一样,所不同的就是两栏例字的韵母性质不同,下一栏例字的韵母为中古阳声韵及其入声韵,而这一栏例字的韵母为中古阴声韵及其入声韵(《广韵》中阴声韵本没有入声韵相配,在这里为了照顾比较的体这一栏是比较古上声清音与次浊对方言上声调类分合的影响,例字的排列原则是:①上横行为古上声清音字,下横行为古上声次浊字。
之所以表内不列古上声全浊字,是因为就全国大部分方言而论,如果方言上声调类分阴阳,那么以上各对例字声调不同,按清阴浊阳的历史演变规律,这里以次浊为代表,也就可以反映这一现象,但如果方言上声调类不分阴阳,却又往往伴随另一规律:全浊上变去,因此如果在上表古音格内将“次浊”改为“浊”而例字中并收全浊与次浊,就会带来比较上的混乱,不如单列次浊,可以先简捷地比较出方言上声调的分合,然后再进而考察全浊上声的变化。
②用短竖线联结的三对字,不仅韵摄与呼基本一致,而且由于古声纽的演变的结果,方音中都读成了零声母。
因此如果方言上声类不分阴阳的话,这三对字就有成为同音字可能。
普通话就是这样。
太原方言研究报告太原方言是山西省太原市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方言,属于晋语的分支之一。
太原方言是太原市的本地语言,悠久的历史赋予了它独特的魅力和研究价值。
本文对太原方言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调查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太原方言在语音上具有明显的特色。
太原方言的声母较普通话有所区别,例如“p”、“b”、“m”以及“f”与普通话中近似的辅音发音有所区别。
此外,太原方言的韵母发音也有不同,有些韵母比普通话中要封闭,口型要更封闭一些。
此外,太原方言还有独特的声调系统,有平调、上声、去声和入声四个音调。
其次,太原方言的词汇与普通话也有一些差异。
太原方言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的词汇,例如“喽喽”、“咱们”等,这些词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常用了。
此外,太原方言中还有一些普通话中没有的词汇,例如“批卷”(团子)和“推子”(推车)等。
这些特色词汇使得太原方言更具有独特性。
再次,太原方言的语法结构也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太原方言在句子结构上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语境和情感进行适当的调整。
太原方言的句子常常采用双宾结构,在表达上显得更加生动。
此外,太原方言还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例如有些动词可以省略主语而使用被动结构。
最后,太原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特点都体现了山西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太原方言不仅是太原人的日常语言,也是他们自豪的一种文化传统。
为了保护和传承太原方言,我们应该加强对太原方言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太原方言,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综上所述,太原方言是山西省太原市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方言,具有自己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通过对太原方言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太原方言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为太原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方言调查报告【三篇】【篇一】方言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1956年2月6日,国务院成立了中央推广一般话工作委员会,发出了推广一般话的指示。
然而一般话的推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方言区的人不可能一下子放弃本族语完全接受一般话。
随着国家经济的进展,一般话的运用比方言更加方便人们的沟通和生活,其优越性愈来愈明显。
因此,很多方言区的人渐渐对一般话的某些语音和词汇产生了认可并应用于生活中,一些地方土话也渐渐消逝,方言与一般话之间渐渐产生融合。
二、调查目的了解一般话工作开展以来一般话对四川方言的影响。
三、调查时间20**年**月――**月四、调查地点四川省**市五、调查对象该地区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六、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用一系列词组,分别调查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通一个词的读音与说法。
七、调查内容在一般话影响下发生转变的语音和词汇以及发生转变的缘由八、调查结果经调查发觉,在三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中老年人话语中的地方土话比较多,受一般话的影响较小;中年人话语中的地方土话较少,受一般话的影响居中;青年人的话语中很少涌现地方土话,受一般话的影响较深。
其缘由是,三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在接受新事物的技能从青年到老年渐渐减弱,并且青年人在学习以及运用一般话的时间和范围上比其他两类人群更加长和广泛。
由于四川方言其本身就属于北方话,而一般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所以大多数词语在一般话与四川方言语音的区分下,其写法相同但是读音不同。
加之笔者所调查的彭州地区的四川方言是有翘舌音,在语音上与一般话相像程度较深,所以本地区的方言与一般话有很大的相像性。
在这样的条件下,理论上本地区应当是受一般话影响很大的。
但是经过调查,从整体而言本地区受一般话影响并不深。
其主要缘由是,一般话与本地的四川话相像度高,在沟通上障碍并不大,因而因一般话而转变的地方词汇并不多,并且此地需要与说一般话的人沟通的时间并不多。
九、结束语在这次调查当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在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进展下语言的转变。
淮滨方言与普通话声、韵、调对比研究:普通话是哪里的方言摘要:淮滨方言隶属八大方言中的北方方言。
淮滨与安徽阜阳毗邻,通过笔者的走访调查,发现淮滨方言与本省的潢川、息县、商城等地的方言差别很大,但与阜阳市区方言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文章将就淮滨方言与普通话的声、韵、调进行对比性研究,探索淮滨方言的地域特色。
关键词:淮滨方言;普通话;语音一、淮滨概况及其方言界定1、淮滨概况淮滨县居淮河中上游,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大别山北麓,东、北靠洪河与安徽阜阳、临泉接壤,南依白露河与固始、潢川毗邻,西临闾河与息县为界。
因地处淮河之滨而得名,属于信阳市。
地理坐标为北纬32°15′—32°38′,东经115°1′—115°35′。
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万),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
淮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被誉为“中国第一个水利专家、历史上第一个清官”的楚国名相孙叔傲就诞生在淮滨县期思镇。
境内周代蒋国故城等遗址至今仍闪耀着古文化的光芒,淮滨县城即古乌龙集,自古以来就是南北文化的交汇点。
据乾隆《光州志·盐法》载:“本州共计一万二百一十六引盐船,自淮北至正阳关,经乌龙集小船起驳,由淮河入境抵州”。
2、淮滨方言界定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
方言的形成是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
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
世界上大约有3500种语言,其中非洲就有1140种。
“方言概念最早大约出现在我国周代,就是所谓殊方异语。
”①关于汉语方言的划分,各家的说法不一。
曾经有五种说、九种说、十种说、十二种说、五系十七区说等。
(五种说,见王力《汉语音韵学》563页,中华书局,1956年)。
现在一般认为大致可分为八大方言区。
(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2)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3)粤方言(广州话为代表),(4)湘方言(长沙话为代表),(5)客家方言(梅县话为代表),(6)闽南方言(厦门话为代表),(7)赣方言(南昌话为代表),(8)闽东方言(福州话为代表)。
宁波方言使用及认知调查问卷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摘要方言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语言现象,它有着不同于普通话的音韵、语法和词汇。
在语言学中,方言常常被视为是普通话的一种变体,而在社会学、人类学和文化研究中,方言被看作是与文化和社会群体紧密相关的语言现象。
针对这种语言现象,本文结合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设计并编制了一份针对宁波方言使用及认知的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了信效度检验。
本文首先介绍宁波方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并分析了其与普通话的区别。
接着详细介绍了调查问卷的编制过程,包括问题设计、合理性检验和语言表述的规范化。
为了测试问卷的信效度,本文选取了100名宁波籍大学生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信效度检验。
结果表明,本文编制的宁波方言使用及认知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问卷中的问题设计合理、表述准确、覆盖面广泛,能够全面反映宁波方言的使用和认知情况。
此外,问卷结果也表明,宁波方言在现代社会中的使用情况越来越少,而方言认知程度的高低取决于受访者的年龄、教育水平和社会背景等因素。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宁波方言的保存、传承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方言使用和认知情况,可以更好地分析方言与文化、社会的关系,探讨方言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为促进国家多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宁波方言;调查问卷;信效度;方言使用;方言认知AbstractDialect is a very interesting linguistic phenomenon, which has phonetic, grammatical and lexical featuresdifferent from Mandarin. In linguistics, dialect is often seen as a variant of Mandarin, while in sociology, anthropology and cultural studies, dialect is seen as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closely related to culture and social group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we designed and compiled a survey questionnaire on the use and cognition of Ningbo dialect, and conducted a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on it.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phonetic, grammatical and lex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ingbo dialect, and analyzes its differences from Mandarin. Then the questionnaire design process is detailed, including question design, validity test and standardized language expression. In order to test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we selected 100 Ningbo native college students for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conducted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reliability andvalidity test on the questionnaire resul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vey questionnaire on the use and cognition of Ningbo dialect compiled in this paper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he questions in the questionnaire are well-designed, accurately expressed, and cover a wide range, which can fully reflect the use and cognition of Ningbo dialect. In addition, the questionnair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use of Ningbo dialect in modern society is becoming less and less, and the level of dialect cognition depends on factors such as the respondent's age, education level and social background.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servation, inheritance and research of Ningbo dialect. Through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use and cognition of dialect, we can better analyze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dialect and culture and society, explore the status and significance of dialect in modern society,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ulti-ethnic regionsin the country.Keywords: Ningbo dialect; survey questionnaire;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dialect use; dialect cognition 导言方言是指同一语言的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别语言。
发明与创新2013.1“方言”就是地方口语,是一种语言在其分布区域内不同地区的交际工具。
对于存在方言差异的语言来说,方言是这种语言在不同地域的主要存在形式,这种形式跟这种语言所分布的其他地区的方言或共同语存在不同,也跟这种语言的共同语不同。
例如汉语,在汉语的分布范围内,不同地区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官话方言、吴方言、粤方言、闽方言等等,这些方言分别跟其他方言不同,跟共同语也不同。
一、宁夏方言的形成宁夏方言的来历和我区人文、地理、历史沿革、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的迁徙等因素息息相关。
宁夏水洞沟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产表明,大约在3万年前,宁夏境内就有人类居住,到了殷商时期为北羌、熏粥(音“勋玉”)所居,春秋战国时期则为西戎、匈奴活动地。
后来,秦并六国,蒙恬将汉族人移入,并在这里兴修水利,屯田种植,为宁夏平原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宁夏方言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明代及其以后的移民,明代迁来的“五方之人”语焉不详,但后又有载为“实以齐鲁燕晋周楚之民”、“吴越居多”;清代“齐鲁燕晋陕甘之民趋赴”以及近现代的移民情况,都为宁夏方言的形成提供了确凿的资料。
明代移民在民间散布较广,宁夏川区的一些老户都盛传祖先从大槐树迁来,大槐树在今山西洪洞县北的广济寺旁。
广济寺碑文表明,这里确实为明代洪武至永乐年间移民的集散地,各处移民(即五方之人)先到这里集中,由官府编队发给“凭照川资”,然后向中原各地及西北边陲迁移,可以说明代移民不仅为宁夏人口,也为宁夏方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元代到清代,从山陕、冀鲁豫、江淮吴越甚至湖广各地迁徙而来的戍边屯垦的兵士、军余、移民、罪囚以及官宦、属吏、从眷等在这里杂居共处,他们的语言相互影响,共同融合,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宁夏方言。
宁夏方言的构成以山陕人的“秦晋话”为主,并杂以齐鲁燕赵语、江淮语、甚至吴越川滇语。
此外陇语(甘肃话)对宁夏方言也有一定影响,最初宁夏方言应该是“五方之语”,南腔北调各不相同。
经过漫长的磨合,逐渐形成了一种属于官话范畴的新方言。
方言调查字表分析1.声调例字的排列原则及作用声调例字共分三大竖行,自左至右(其间竖线作间隔)(1)第一竖行以横线隔为三栏,分别说明如下:这一栏是用来比较中古四声的清音声母字与全浊声母字对方言调类区分的影响。
现表中加入“古音”和“北京音调类”为作比较之用。
记下这些例字方言音读的调类与调值,就可以比较以下问题:①方言调类有没有入声?②方言调类分不分阴阳?③中古全浊声母字对方言调类的分合还有什么影响?例如按北京音记下这些例字的调类与调值就会得出“北京音调类”一行所列的结论。
①北京音没有入声。
中古入声全浊声母字,北京音为阳平,入声清音字从这两个字来看,北京读阴平与阳平。
②北京音只有平声分阴阳,全浊字读阳平。
③中古全浊上声,北京音读去声。
这一栏是用来比较中古四声的清音声母字与次浊声母字对方言调类区分的影响。
这一栏与下一栏基本作用一样,所不同的就是两栏例字的韵母性质不同,下一栏例字的韵母为中古阳声韵及其入声韵,而这一栏例字的韵母为中古阴声韵及其入声韵(《广韵》中阴声韵本没有入声韵相配,在这里为了照顾比较的体例,因而在阴声韵之后加上和它主要元音相同的入声韵)。
记下这些字方言音读的调类与调值,就可以比较以下问题:①方言调类有没有入声?②方言调类分不分阴阳?③中古次浊声母字对方言调类的分合有什么影响?例如按北京音记下这些字的调类调值,整理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①北京音没有入声。
中古入声次浊声母字,北京音读去声,中古入声清音声母字北京读阴平。
②北京音只有平声分阴阳。
③中古次浊声母对北京音调类再没有其它影响。
第三栏例字表这一栏如果用北京音记下来,所得的结论也与丰一栏基本一致,所以不同的仅仅是中古入声清声母字,上一栏的“一”字今读阴平,而这一栏的“得”字却读阳平。
从这一竖行的三栏分析中,可以得到有关北京音调类的初步结论:①平分阴阳(以清浊为条件)。
②全浊上变去(即阳上变去,清音次浊上声仍为上声)。
③去声不变。
④没有入声,变化复杂。
盐城地区方言韵母与声调读音的内部差异研究摘要:盐城地区方言属于江淮官话,但语音特征不一致,具有明显的差异。
利用实地调查的方言材料,可以分析韵母和声调方面的内部差异。
韵母方面如蟹止摄开口三四等知系以外部分方言点读舌尖元音韵母,咸山摄阳声韵少数方言点分四套主要元音,臻摄合口端系部分方言点保留合口介音;声调方面如少数方言点有6个声调,古全浊上和浊去部分方言点读阴平调。
每一类研究项目都可以区分不同的读音类型,借助音韵比较可以发现不同类型之间的关系,并可以帮助解释演变音理。
关键词:盐城地区方言;韵母;声调;内部差异中图分类号:H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23)12-0070-03(1.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盐城224002;2.安徽大学安徽语言资源保护与研究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9)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2012)的划分,盐城地区方言属于江淮官话,其中盐城市区、响水县、滨海县、阜宁县、射阳县、建湖县等地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大丰区和东台市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泰如片。
[1](P75)本文以笔者实地调查的57个方言点材料为基础,选取方言特征差异明显的韵母和声调项目进行研究,描写读音类型,分析差异表现,探讨差异成因,反映盐城地区方言的语音面貌,为江苏方言的深入研究提供材料,也为江淮官话语音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蟹止摄开口三四等知系以外的读音中古蟹止摄开口三四等在不同的声母条件下读音不同,其中知系条件下的读音为一类,其他条件下的读音为一类。
在现代官话方言里知系条件下的读音主要是[ɿ][ʅ]韵母,知系以外条件下的读音主要是[i]韵母。
[2](P424-435)盐城地区方言里蟹止摄开口三四等知系的读音基本为[ɿ]韵母,在此不涉及。
知系以外的韵母读音存在差异,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读舌面元音韵母,音值为[i],所含方言点有32个,包括盐城市区的9个方言点,建湖县的7个方言点,大丰区的6个方言点,响水县的响水、双港、黄圩,射阳县的新坍、特庸,东台市的东台、头灶、许河、唐洋、梁垛;第二类部分读舌面元音韵母、部分读舌尖元音韵母,所含方言点有5个,包括响水县的南河,阜宁县的古河,射阳县的长荡、盘湾,东台市的富安;第三类读舌尖元音韵母,音值为[ɿ],所含方言点有20个,包括滨海县的7个方言点,响水县的运河、小尖、大有,阜宁县的阜城、益林、新沟、沟墩、芦蒲、羊寨,射阳县的合德、四明、临海、海河。
湘方言调研报告湘方言调研报告一、引言湖南省以其丰富多样的方言而闻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湘方言莫属。
湘方言是指湖南省内广泛使用的地方语言,其包含了湘潭话、长沙话等多种语言变体。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湘方言的发展状况、使用范围及特点,并探究湘方言对地区文化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进行。
我们在湖南省内的乡村、城市以及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邀请部分方言专家进行了深入访谈。
三、调研结果1. 方言发展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湘方言在湖南省内仍然广泛使用。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方言仍然是人们之间交流的主要方式。
然而,在城市地区,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普通话的普及度逐渐提高,方言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2. 方言使用范围湘方言目前主要在湖南省内使用,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一些老年人之间普遍使用。
然而,在城市地区和年轻一代中,方言的使用范围有所局限。
3. 方言特点湘方言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在语音方面,湘方言的声调变化较大,常常被外地人所不熟悉。
同时,湘方言的词汇也十分丰富多样,一些特殊的词汇只在湘方言中存在。
而在语法方面,湘方言与普通话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疑问句的结构以及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方式都有变化。
四、访谈结果我们采访了几位方言专家,得出以下结论:1. 方言文化的保护对于湘方言的保护,专家们普遍认为应该加强相关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建议可以通过开设方言课程、组织方言比赛等方式,鼓励年轻一代对方言的学习和传承。
2. 方言与地区文化的关系方言是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方言可以通过口头传播的方式传承地方文化,并且能够促进地方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了湘方言的使用状况和特点,并认识到方言在保护和传承地区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湘方言和传承地方文化,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加强方言的教育和宣传工作,同时利用方言作为一个文化载体,促进地区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周口方言声调实验分析一、周方言简介周口位豫东中南部,东临安徽省阜市,西依漯河、许昌市,南与驻马店市接壤,北与开、商丘相连;总面1195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的7%;总人口1006,居河南省第二位;有汉、、满、蒙古等34民族;行政管辖八县市一区:沈丘、郸城、鹿邑、淮、太康、商水、西华、沟八县,项城市,汇区。
周口方言属于北方言中的中原官话,作为中原官的一种,它有中原官话一些普遍特点,但和普通话相,在声韵调方面又有所不同周口方言内部,语法词汇差异不大,语音差异相对稍突出,根据语音的差异,口可分为东、西两个方言区。
东区括沈丘、郸城、鹿邑,区包括项城、淮阳、太康、商水、华、扶沟和川汇区。
在中原官话里东区归商阜片西区归漯项片。
东、西两区之间差异体现在语音方。
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果来看,与普通话相比,口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方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调值的不同上。
体地说周口方言和普通话一样,都四个声调,调类名称完全相同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有四个调值,具体调值为阴平24,阳平42上声44,去声53。
二发音人,实验材料实验法方法1、发音人军岩,女,硕士,生于1985年,现年25岁,周口市太康县人。
8岁教育后会说普通话,没有受过他方言影响,平时的语环境仍为周口方言。
父均为周口太康县人。
2、实材料实验表的设计明:实验材料是根据言调查字表和本方言点的单音材料设计的。
在设计实验字时,遵循的原则是尽量使各个调类韵母一致,以避免不同韵由于发音方法和发音位不同而引起声调的变化其次,韵母韵母全部选用单韵母,为复韵母中标声调的字母会受到前字母发音的影响。
第三该字表所有字的声母都是清塞。
因为塞音的发音在语图上表现出直条,切音、标注时容易辨认。
而,以清塞音开始的带音音段人们为了区分不同调位而有意识去变化音高频率的,有位意义。
原则上,为每个调类选了十个样字,每字读遍,即每个调类有十个本。
该字表的样本采样率是22050,单声道,采样度16位。
3、实验方法和实数据发音发音人将实验表的每个字读一遍,每字间隔1-2秒,用AdobeAudition件将其录入电脑,并该软件进行切音,将录入的语音切分为一个个的音进行保存。
天津宁河方言声调实验研究作者:杨斌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15期摘要:天津宁河方言共有5个声调,分别为阴平、阳平、上声、阴去和阳去。
通过实验,确定了阳去调作为独立调类在宁河方言中的存在以及其他4个声调的调型和调值,并重点对同为曲折调的上升调和阳去调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宁河方言声调实验分析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5-0082-02宁河位于天津市东北部,就方言分区而言,《中国语言地图集》(商务印书馆,2012)将其划为冀鲁官話保唐片蓟遵小片。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宁河地处京津唐大城市群的中间地带,从周边方言的影响来看,受地形所限,其西与北京官话怀承片较近,南与保唐片天津小片毗邻。
宁河区政府驻地为芦台镇,以芦台话为代表的方言口音在宁河区中占大部,我们以芦台话为调查对象。
在调查中发现,宁河方言共有五个声调,除阴平、阳平和上声以外,存在阴去和阳去两调对立的现象。
阴去调与周边方言表现一致,为一个降调,而阳去调则为一个明显曲折调,且从听感上而言,可以明显与同是曲折调的上声区别开来。
为了进一步确认宁河方言声调,特别是阳去调的具体调值表现,对其声调进行了实验研究。
一、实验准备实验准备包括实验所需软硬件的准备及人员准备。
硬件方面,首先,实验在专业录播室内进行录音,以确保录音效果;其次,准备电脑、话筒等专业录音设备;软件方面,使用Cooledit软件进行录音,同时使用计算机语音分析系统“桌上语音工作室”软件(由南开大学研发)进行语音声学分析,使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人员方面,对发音人进行了遴选,最终确定的人选为一位63岁的男性,该名发音人为宁河本地人,仅会说芦台话,且未有长期外出经历。
二、发音材料从《方言调查字表》中选取了口语中常用的且涵盖了宁河方言阴平、阳平、上声、阴去和阳去5个调类的单字,每个调类各选5个例字,具体用字如表1:三、实验过程1.录音由发音人按照声调顺序对例字进行朗读并录音,每个字读1遍,共得到有效样本25个。
方言调查条目注释古调古 声 描 写 调类调值东0001东
该0002该
灯0003灯
风0004风
通0005通
开0006开
天0007天
春0008春
门0009门
龙0010龙
牛0011牛
油0012油
铜0013铜
皮0014皮
糖0015糖
红0016红
懂0017懂
古0018古
鬼0019鬼
九0020九
统0021统
苦0022苦
讨0023讨
草0024草
买0025买
老0026老
五0027五
有0028有
动0029动
罪0030罪
近0031近
后0032后前~冻0033冻
怪0034怪
半0035半
四0036四
痛0037痛
快0038快
寸0039寸
去0040去
卖0041卖
路0042路
硬0043硬
乱0044乱
洞0045洞
地0046地
7.次浊
8.全浊
9.全清
10.次清
11.次浊
12.全浊平
上
去
1.全清
2.次清
3.次浊
4.全浊
5.全清
6.次清
饭0047饭
树0048树
谷0049谷稻~百0050百
搭0051搭
节0052节
急0053急
哭0054哭
拍0055拍
塔0056塔
切0057切
刻0058刻
六0059六
麦0060麦
叶0061叶树~月0062月
毒0063毒
白0064白
盒0065盒
罚0066罚
13.全清
14.次清
15.次浊
16.全浊
12.全浊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