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关节内骨折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
方法:对53例(61足)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恢复后关节面,骨缺损明显时予以自体髂骨植骨。
结果:5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骨折均愈合。
L折角处皮肤坏死3例,行8~10周换药等治疗愈合。
足部功能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38足,良14足,可7足,优良率81.97%。
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适宜于跟骨关节内骨折,骨缺损明显时须行植骨。
关键词跟骨骨折跟骨解剖钢板骨折固定术跟骨骨折多累及关节面,保守治疗疗效差,易致骨折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
2008~2010年对53例61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解剖钢板螺钉固定,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53例(61侧),男41例(47侧),女12例(14侧),年龄12~72岁。
单侧45例,双侧8例。
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前均行跟骨侧、轴位X片及CT扫描。
61侧按Sanders分型[1]:Ⅱ型4侧,Ⅲ型28侧,Ⅳ型29侧。
入院后抬高患肢,甘露醇脱水,中药活血化瘀。
手术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合并胸腰椎骨折选用全麻。
体位选用健侧卧位或俯卧位。
行跟骨外侧L弧形切口,全层切开直至骨膜,分别于腓骨下端、距骨、及骰骨处固定3~4根2mm克氏针牵开皮瓣,显露跟骨外侧壁、距下关节后关节面及跟骰关节。
翻开外侧壁骨块,显露翻转移位的距下关节面,行跟骨撬拨复位,对和好距下关节,骨缺损明显时取髂骨植骨。
透视示骨折复位良好时行跟骨钢板固定。
置引流管1根引流,缝合伤口。
术后处理:不行石膏拖固定,抬高患肢,伤口引流48~72小时。
2~3周伤口拆线。
术后24小时开始足趾及踝关节主动活动。
12周左右部分负重活动。
结果106例患者全获随访。
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5个月。
本组伤口Ⅰ期愈合51侧,延迟愈合6侧,L折角出皮肤坏死3例,行8~10周换药等治疗愈合。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内固定治疗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内固定治疗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使用。
内固定手术通过在受伤部位使用金属螺钉或钢板等器械,固定骨头以促进愈合并保持骨骼结构的稳定性。
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使患者迅速康复。
跟骨关节内骨折是指跟骨骨折处于跟骨关节面,是一种严重的骨折伤害。
由于跟骨关节是承受人体重量的重要部位,因此一旦发生骨折,会导致明显的疼痛和运动障碍。
内固定手术可以快速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并且患者能够在手术后恢复正常的重量承重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
内固定手术通常是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的,一般需要拆除鞋垫和鞋底,切开足背部皮肤后暴露骨折部位。
通过手术器械将金属螺钉或钢板固定在骨折处,使骨头得到连接,同时保持骨骼稳定。
手术一般需要60到120分钟,手术后需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恢复期取决于个体的具体情况。
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有很多优势。
首先,内固定手术可以通过固定骨头,稳定骨骼结构,迅速促进骨折的愈合,减少骨骼退变的风险。
其次,内固定手术不需要大面积肌肉和软组织的切开,创伤较小,术后恢复时间较短,患者可以快速恢复正常活动。
最后,内固定手术有效降低了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后关节嵌顿的风险。
尽管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例如,手术后可能会出现感染、出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此外,如果使用的器械不合适,也会影响手术效果。
因此,患者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手术风险等因素,以选择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之,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然而,在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之前,患者需要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同时,在手术后,患者需要密切关注手术部位的恢复情况,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以最大程度地促进愈合和恢复。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
方法2007年6月~2010年8月共收治17例(25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
骨折按照Sandem分型:Ⅱ型7足,Ⅲ型11足,Ⅳ型5足。
术中采用开放复位H型钢板内固定,复位后跟骨后关节面骨质缺损明显者取自体髂骨植骨。
结果跟结节角由术前(10.3±5.80)J陕复至术后39.2±2.3,跟骨体-丘部高度由术前(37.2±3.0)mm恢复至术后(43.8±2.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6个月X线片示骨折全部获骨性愈合,对比术后X线片未见明显骨关节炎征象。
术后根据Kerr标准评定:优15足,良6足,可1足,优良率为95.5%。
结论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充分恢复了跟结节角、距下关节面的平整,可维持相关动力装置的正常张力,消除了移位骨折块对软组织的不良刺激。
标签:跟骨;骨折;骨折固定术在跟骨骨折中累及后关节面的骨折占75%,非手术治疗此类骨折疗效差,遗留严重的功能残疾’”[1]。
目前开放复位钛板内固定治疗涉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已获得相当好的效果。
我们自2007年6月~2010年8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17例(25足)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患者,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25足,男13例,女6例;年龄17~36岁,平均27岁。
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5例,交通伤2例,双侧跟骨骨折4例。
开放伤2例(2足),均为Gustilo-Anderson分型Ⅱ型,其余均为闭合伤。
合并脊柱、下肢其他部位损伤6例。
常规行跟骨侧位、轴位X线摄片、CT检查及健侧侧位、轴位X线摄片。
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2]。
Ⅱ型8足,Ⅲ型12足,Ⅳ型5足。
1.2治疗方法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采用Benirschke和Sangeorzan[3]。
推荐的扩大跟骨外侧人路。
跟骨关节内骨折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对跟骨关节内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疗效的评估。
方法跟骨关节内骨折采取在伤后5天左右切开复位钢板固定。
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6例,ⅲ型15例,ⅳ型2例。
结果按照maryland足部系统评分:优3例,良16例,可1例,差3例。
有5例发生少许皮缘坏死;1例皮瓣坏死较多,钢板外露;1例发生感染。
结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利于足部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跟骨;关节内骨折;钢板;内固定
我院自2005年至2011年共收治跟骨ⅱ型以上骨折23例,采用手术治疗,现将治疗疗效汇报如下:1 一般资料
1.1 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9例,交通伤4例。
依据sanders分型[1]:ⅱ型6例,ⅲ型15例,ⅳ型2例;其中2例为双跟骨骨折;侧位x线片测量bǒhler角,其中-5° -1°者14例,1°-5°者3例,11°-15°者6例。
1.2 手术方法仰卧位,跟骨外侧弧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筋膜下锐性剥离至距下关节,拔开外侧皮质,撬拔塌陷及旋转的骨块,复位距下关节面,克氏针固定,然后用斯氏针撬拔复位bǒhler角,复位跟骨的宽度,术中透视复位满意,则行跟骨钢板固定,去除克、斯氏针,放置引流片,全层缝合。
术后外固定支具固定4周。
2 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随访均达一年以上,大部分病例术后3个月恢复,下地负重行走。
有5例发生少许皮缘坏死;1例皮瓣坏死较多,钢板外露;1例发生感染。
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无疼痛,行走正常,恢复原来工作,评分为90-100分;良:行走基本正常,可有轻微的行走痛,但恢复原来工作,评分为75-89分;可:跟骨畸形复杂,足底有骨赘和足垫且损伤严重,有较明显行走痛及轻微跛行,体力劳动者需改变工种,评分为50-74分;差:术后感染,骨缺损,关节僵直,残疾评分<50分。
评分:优3例,良16例,可1例,差3例。
优良率为82.6﹪。
3 讨论
3.1 跟骨形态结构与跟骨骨折发生机制跟骨骨折多由垂直暴力所致,跟骨形态学的特征也导致了跟骨骨折的倾向性:由于跟骨前部是力学薄弱点,跟骨周缘多数部位皮质薄,常可发生跟骨载距突、跟骨结节纵形或鸟嘴形等骨折:暴力常使跟骨形成两个基本骨折块[2]:载距突骨和跟骨结节骨块;同时,来自距骨的楔状压力可劈裂、撞击跟距后关节面使其嵌入到跟骨结节骨块的骨松质中,造成塌陷性跟骨骨折,塌陷、粉碎的骨折块外侧壁向外突出,这样,跟骨骨折后,载距突骨块向下、向内移位,跟骨结节骨块向外、向前移位,结果使跟骨高度、长度减少,宽度增加,加之跟骨内骨松质居多,极易压缩,常使跟骨形态畸形严重,对骨折复位固定造成严重的障碍。
3.2 手术指征及手术的体会 zwipp等认为,跟骨骨折手术适应证
主要是具有明显移位的关节内骨折和具有严重的压扁、短缩和增宽的关节外骨折。
maxfield的研究证明足踝关节的长期制动可很快引起距下关节的纤维化及僵硬,使足踝关节的活动度恢复困难[3]。
随着ct扫描的广泛应用和内固定技术的提出,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非手术治疗是不成功的,必须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4]。
近年来,对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采取手术治疗已达成共识。
手术体会:手术时机的选择,笔者选择在伤后5天左右,此时肿胀减轻,跟骨周围软组织血供重建部分有利于术后创口的恢复。
切口应在深筋下锐性剥离,不出现分层,术后皮瓣坏死率会降低。
距下关节面应解剖恢复。
bǒhler角常被用作判定跟骨骨折严重和度和评估跟骨骨折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当跟骨骨折造成整个后关节面有分离、塌陷时,bǒhler角减小,严重时为负值。
bǒhler角减小或消失,不可避免地影响距下关节的对合,研究表明[5],后关节面的凸面与距骨凹面相交错,生物学上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因此,跟骨压缩骨折恢复塌陷的后关节面极为重要。
而梅炯[6]等认为距下关节面的良好复位只是影响疗效的一个方面,恢复跟骨的高度、长度和宽度及轴线同样十分重要。
术中应避免腓肠皮神经及腓骨长、短肌腱的损伤。
术后外固定4周,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有利于足部恢复的一个因素。
参考文献
[1] sanders r,fortin p,dipasquale t,et al.operative
treatment in 120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 results using a prognostic tomography scan classification.clin orthop,1993,290:87.
[2] carr jb.experimental intra-artucular calcaneus fracture:anatomic basis for a new classificatio .foot ankle,1989,10:81.
[3]张铁良,于建华.跟骨关节内骨折.中华骨科杂志,2000,20(2):117.
[4] sanders r.displaced intra-artucular fractures of the calcaneus. j bone joint surg (am),2000,82(4):225.
[5]刘明廷,毛宾尧,杨星光,等.距下关节内在稳定机制的探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5,2(1):31.
[6]梅炯,俞光荣,朱辉,等.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69例,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