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蒙特梭利课程详案

蒙特梭利课程详案

蒙特梭利课程详案
蒙特梭利课程详案

1、开场白。

亲爱的宝宝,欢迎来到蒙特梭利感官课堂,我是XX老师,欢迎你们……首先呀,老师要来给我们的宝贝们点名了,被点到名的同学要把手举起来,大声的回答:“到”

老师点名(叫宝宝名字)

2、问好

刚刚我们的小朋友都点到名了,接下来老师要给你们问好了,请把小手端平,(拍手问好)宝宝,宝宝上午好!

老师把祝福送给了你们。你们要跟老师说:老师老师上午好!

3、走线

接下来,老师要邀请你们一起站起来,站在美丽的蒙氏线上,双手叉腰,抬头挺胸看前方,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进行走线练习。

(当宝宝和家长走了一会儿之后,老师慢慢的说出走线目的,每一字都不能漏掉)走线练习有助于缓解宝宝的情绪,使宝宝更好的进入上课状态,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培养宝宝高贵优雅的走路仪态。

(音乐快要结束时,老师说话)宝宝听,我们的音乐马上就要结束了,请宝贝们把小手打开,变成小飞机(蝴蝶),飞一圈,飞到你的蒙氏线上坐下来。

4、音乐律动(老师们自由发挥,每一首儿歌上课4-6次,需要老师准备动作,首先给歌曲讲一个故事,准备儿歌需要的道具,吸引宝宝和家长)我们进行了走线练习,宝宝们都做的很好,请继续发扬,接下来,老师要请宝宝们玩个小手的游戏,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拍拍,宝宝的小手不见了,去哪里了,我们一起把他变出来吧,1,2,3,耶……(小手游戏,老师也可以自由发挥,可以做手指谣)

宝宝的小手真灵巧呀,今天老师给宝宝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他呀最喜欢唱喵喵喵的歌,你们知道他的谁吗?对了,他就是小猫,老师给小猫配上了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去欣赏吧,为了更好的听歌,请宝贝们把眼睛闭起来。(贝贝A班07小猫)(以后这里的音乐你可以自己换,每4-6节课换一首,让他们学会为止)

(音乐声结束后)请宝宝们把眼睛睁开,小手向前吖……

5、老师操作(大概8-10分钟左右)

(红色的文字每一个都要说,不要加词,每次都一样。)

接下来是老师的工作时间,也是宝宝的学习时间,请仔细观察。

取工作毯(这些话都要说的啊)(老师站起来,慢慢的去取一张工作毯)(回到老师的位置)

铺工作毯(老师展示右手五指,慢慢的把工作毯打开)

整理工作毯(展示双手,把工作毯整理好)

取工作材料(或者说取教具)(去工作架上取教具)放在工作毯上

今天老师要介绍的工作是粉红塔。(以后你将教具的名字换一下就可以了,步骤类似)

粉红塔,粉红塔。(用手指着粉红塔命名,说2次)

教师取出最大的和最小的,放在桌的上方,1、命名最大的、最小的;

最大的,最大的,

最小的,最小的

宝宝请问哪个是最大的,

宝宝请问哪个是最小的(让宝宝告诉你)

(用手指着最大的,问宝宝)

这个是什么(最大的)

那个是什么(最小的)

宝宝回答之后,将粉红塔收回去…………这是著名的三阶段教学

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搭高

将粉红塔散放在教师右侧,教师右手示意,在粉红塔中选取最大的一块,(在每个正方体上面做停顿,示意幼儿是在挑选),然后按大小次序居中堆高,指出形状象塔,强调每一块的颜色和形状、材质是一样的,只有大小变化。

2、让幼儿清楚看到塔的除掉方法,一个一个取下,散放在右侧。

3、从最大的开始收回托盘

宝宝,从哪儿拿的放回哪儿去。(将粉红塔送回工作架上)

收工作毯(老师将工作毯卷起来)

宝宝,从哪儿拿的放回哪儿去。(站起来,将工作毯送回去)

6、宝宝自由操作时间(大概12-15分钟)

目标:让宝宝们对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加深巩固,让家长能够知道如何引导宝宝进行训练,老师针对宝宝进行个性化指导及适当的变化延伸。

过程:1、主班教师收好工作毯后,单腿跪在工作毯架旁,请宝宝自己来取工作毯,提示注意安全。“老师的工作时间结束了,下面是宝宝的工作时间,请宝贝们有秩序的到老师身边,取一张工作毯,铺在你的蒙氏线上。”

2、配班教师协助取完毯的宝宝将工作毯铺在蒙氏线上。

3、教师:“铺好工作毯的宝宝,请到工作架上选取自己喜欢的工作材料。”配班教师将已经准备好的玩具盛放在教具柜子上,让宝宝和家长选择并操作。

指导:在自由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观察每个宝宝的进行情况,并对家长做出个别指导,在指导过程中,要求配班教师共同指导。

7、收工作材料(4分钟)

目标:让宝宝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培养宝宝的秩序感。

准备:《收玩具音乐》

过程:教师:“宝宝听,我们收工作材料的音乐响起了,请宝宝们整理好自己的工作材料,从哪儿拿的放回哪儿去。”让家长引导宝宝把玩具送回原来的位置,准备下一环节“唱名字”

家庭延伸:在家中,可让家长培养宝宝取放物品要有秩序性,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8、唱名字

(所有的宝宝们把东西都收好了之后,老师说话)

谢谢宝宝们帮老师把教具都送回去了,教具说谢谢你们。接下来到了我们唱名字的环节,老师要邀请小宝贝们到老师的位置上来表演。

请XX(宝宝名字)第一个来到老师身边。请你伸手给大家打个招呼吧,大家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XXX

XXX的名字真好听呀,请大家一起为他唱名字吧

(歌词:你的名字叫什么,我的名字XXX,你的名字真好听。)唱一遍(有音乐,跟着音乐拍手唱名字)

欢迎XXX(大家伸手向宝宝打招呼)

大家都为你唱名字了,请你站起来,弯腰鞠躬跟大家说:谢谢大家。(老师在宝宝的身边,弯腰鞠躬说谢谢大家,带着宝宝一起做,请宝宝回到位置坐下来,请下一位小朋友上台表演)

延伸:也可以让宝宝和妈妈或老师互相问好或宝宝之间相互问好,问好后可以进行一次拥抱,以示友好。

9、音乐游戏/音乐欣赏(老师们自由选择自己熟悉的儿歌或者游戏,带着家长和宝宝互动,玩的开心一点,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今天的课程,达到高潮)

我们的宝贝们都相互认识了,接下来老师请所有的人手拉手拉个圈圈走一走)(以后这里可以换成游戏,或者其他集体游戏的音乐)

11、再见歌

我们今天的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一起大手拉小手一起来唱再见歌吧……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笑嘻嘻,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见。(老师奖励小贴纸)

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介绍(四)

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介绍(四) 此外,在蒙氏教育的施行上,有两点注意事项: 1.给小朋友自由 “自由”是蒙氏“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 简单的说,蒙氏认为强制的“教”法,对儿童——特别是学龄前的幼儿,有害无益,除非把小朋友的头脑解放出来,否则这些民族幼苗的发展不会健全。 蒙特梭利认为“自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自身权。但是,蒙氏教育的自由却不是放任或为所欲为。在蒙氏教室中,小朋友并没有被允许去做“任何他喜欢的事”。他只能自由的选择有益与有用的工作。换言之,“自由并非做你想做的事,而是要做正确的事。” “自由”该如何教育呢?蒙特梭利认为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教师必需掌握三大原则,即: ○1预备符合生长需求的环境 ○2协商与观察小朋友在环境中的需求 ○3订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并时常提醒小朋友自我控制。 因此,对小朋友应该以教育他们能独立为前提,允许儿童依其“内在需要”,自由的去选择“工作资料”——教具,自由地进行“工作”。 蒙特梭利表示:“你只要冷静的观望,坚持一种尊重小

朋友的行为态度,使小朋友在获取经验时,有完全的自由,在他们工作时不要干扰他”。 二、实施特点 蒙台梭利课程的实施中,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作为指导。可以在下面的几点特点当中体现出来。 让幼儿自身做,也就是所谓的“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已建构完善的人格。 蒙特梭利每次在演讲时,总会提出这么一句话:“Hel me to do it y myself”。一般家长对子女呵护的很仔细,什么都帮他们做得好好的,看起来是家长的爱心实际上却抹煞了许多小朋友自我生长的机会。其实,小朋友在学习走路时,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 让我们来听听幼儿说: “我听到了, 但随后就忘了; 我看到,也就记得了; 我做了, 我就理解了。 掌握儿童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的介绍(一)

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介绍(一) 思想背景 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是继福禄倍尔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她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创办“儿童之家”,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她撰写幼儿教育著作,开办国际训练课程,对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其教育思想的形成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1)方法论:她受法国特殊教育专家及医学家依塔德及其弟子塞贡的影响尤深。蒙台梭利在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时曾说:她的方法的成功是她10年研究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对依塔德及塞贡40年所做工作做总结。 (2)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蒙台梭利成年之际正处于19世纪末自然科学的长足发展时期,加之其本人曾学医,故除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与孟德尔的遗传学说外,法国昆虫家法布尔,生物学家喀需尔及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对她的影响很大。法布尔主从自然环境中观察所研究对象的行为,德弗里提出有机进化的突变理论及昆虫生长的敏感期理论;喀需尔则从生理学角度大声疾呼要重视幼儿教育,这些主在蒙式理论都留下了痕迹。 (3)近代西方哲学与心理学: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森宣传“生命的冲动”具唯一的实在,其向上的运动创造精神,也创造生命的形式,在社会历史的问题上,柏格森主用“个性自由”的“开放社会”来代替“暴力统治”的“封闭社会”。这些思想都对蒙台梭利产生了影响。在心理学上,蒙台梭利接受了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同的心理学思想,认为控制人类行为的本能是冲动,强调幼儿来自天生的自发的能动性的重要作用。此外,他们感官教育思想具有不同的心理官能,且可以分开加以训练的官能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4)教育思想:蒙台梭利早年正置身于新教育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她和新教育许多代表人物一样,接受了夸美纽斯(https://www.doczj.com/doc/7315549508.html,enius),卢梭(J.J.Rousseau),裴斯塔洛齐(J.H. Pestalozzi),福禄倍尔(F.W.A.Froebel)等人的儿童本位及发论思想。 (5)社会思想:一方面,都灵大学犯罪人类学教授赛塞洛.隆布洛索(Cesaro Lombr oso)对她的影响很大,他认为通过适宜的幼儿教育可以减少社会上的犯罪现象。另一方面,受她的老师罗马大学人类学教授吉斯佩.塞吉(Giuseppe Sergi)的影响,她注意研究幼儿

蒙特梭利教育学期工作计划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挖掘蒙氏材料,创设生态环境 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2010年9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行动指南,深刻把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髓,以教育局教科研工作部署为工作目标,以“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他为我用”为核心理念,挖掘蒙特梭利有效资源、深化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用蒙氏理念、材料创设生态课堂环境,加强园际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二、工作目标: 1. 解读蒙氏教育理念,深化教师教育行为 2. 挖掘蒙氏教育材料,创设灵动的生态课堂环境。 三、具体措施: 1.蒙氏理念解读,让教师的教育行为更规范。 我们用蒙氏教育理念,引领教师教育行为,通过学习、研讨,不断提升教师素质。开学初,蒙氏组制订理念解读计划,一学期内,每个教师都要有解读的机会。在全体教师面前亮相解读,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弄懂,同时内化为自己的理解,才可以在全园教师面前进行解读。因此,接到任务的教师要非常认真、细致地读通、读懂。 2.制订蒙氏工作计划,促进幼儿能力发展。 根据现有蒙氏教学现有的材料,结合小中大幼儿发展的能力,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蒙特梭利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以教具的种类区别,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即日常生活练习,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文教育和自然人文教育。五大类的教学内容大都是通过教具的正确示范,让儿童亲手操作。儿童在重复的练习与蒙特梭利教师的协助下,经由自我教育、自我修正的学习历程,即能建构更高的心智,并培塑好习性,把握孩子敏感期和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潜能,促进幼儿能力发展。 3.挖掘蒙氏材料资源,创设生态课堂环境 自从确立蒙氏特色后,我们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创设蒙氏课堂环境,从而满足了幼儿的操作,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但是蒙氏材料不能永久不变,买又要投入相当大的资金。因此,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需要,制作适合幼儿学习、操作的蒙氏材料。材料的制作不仅要体现生态化,而且还要体现操作性、趣味性、耐用性。规定每月投入不少于5样,件数要与幼儿人数相等,园部在每月底进行检查,并把有特色的作品向全园教师进行介绍和推广。 四、具体活动安排: (一)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蒙特梭利教育——小、托班日常生活教育 日常生活教育包括基本动作、照顾自己、生活礼仪、维护环境等动作教育。主旨在训练幼儿大小肢体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使其适应环境,奠定独立生活的基础,并藉此培养儿童的自信、纪律、耐性、专注

蒙氏教学模式

蒙氏教育教学模式 1907 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招收3 ~ 6 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家”。1909 年,蒙台梭利写成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1912 年这部著作在美国出版,同时,很快被译成20 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 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1913 年~1915 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2000 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蒙氏教育法基本原则: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反对填鸭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6、尊重孩子成长步调。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 7、混龄教学。不同年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摒除奖惩制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蒙台梭利教育的特点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生命的发展是走向独立。通过具体的练习如生活基本能力练习、五官感觉练习、智能练习(语言、数学、科学)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蒙氏教室是一个小社会的雏形,孩子在其中学会尊重别人,接受别人,学习如何分享自己学会的知识技巧,学会如何领导别人。蒙氏教室提供了培养儿童情感智商的环境。

蒙特梭利课程设计

蒙特梭利课程设计: 混龄班: 何謂工作 蒙特梭利的教學環境是專為孩子所設計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即是發現者,透過自我發現而得到的領悟力將成為孩子日後學習的原動力。蒙特梭利堅信「經驗即良師」,她把經驗比喻為工作。蒙特梭利的孩子不會將工作當作是單調的苦工,反而是一種深具目的,極富挑戰性,而且是有收穫回饋的活動。 混齡的用意 在滿足每一位孩子因個別發展而產生的個別需求方面,混齡班的靈敏度比傳統的分齡班要高出很多。同一位孩子,也許在某項學習上需要和比他年長的同伴一起工作,而在另一項學習上,則和較年幼的孩子一起比較妥當,但是,他還是需要和同年齡的孩子相處,才符合本身的社會化。也只有在混齡班的架構下,孩子才可能擁有以下的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工作、依照自己的速度進度、獨立地工作或是尋求同伴的合作。 老師的角色 在蒙特梭利教室中,老師擔任的角色包括:引導者、觀察者、教室環境的維護者,並且讓孩子透過本身的活動達到自我教育的機會。透過技巧及敏銳的觀察,老師引導孩子進入活動的樂趣中。老師費心地準備教學環境,加入具有挑戰性、能引發孩子興趣的教材,而刪除對孩子學習形

成障礙的成分;她示範教具操作的方法,鼓勵孩子親身去嘗試;時常觀察孩子的工作,協助孩子克服困難,並在需要的時候,重新調整孩子的注意力或興趣點。在蒙特梭利教室中,這種孩子與老師之間的特殊關係,可藉由一位孩子所說的話來形容:「幫助我,讓我自己來完成它!」 蒙特梭利教具設計原則 每一種蒙特梭利教具都是感官導向的教具;它們均依循同一個設計原則:帶領孩子不自覺地從簡入繁、從具體到抽象地學習。所有教具的設計還能讓孩子在操作中自我檢查錯誤;因此,當錯誤產生時,孩子不但可以自我察覺到,還可以完全不需要他人幫助而改正過來,這種系統化的學習方法,可確保孩子在每一個學習階段的成功。這種「能力產生信心、信心再產生能力」的循環,讓孩子能不斷的展現求知慾及工作慾望。日常生活訓練活動 這些活動包括孩子許多常見的生活課題。例如拿取易碎物品、倒灌液體、準備食物、穿衣服、洗淨雙手、洗淨碟子與衣服、擦拭鞋子、插花、清掃,以及一般的環境維護工作,透過這些工作,孩子肌肉協調能力發展得更精確,孩子也變得越來越獨立,並且學習有始有終的完成工作,因此發展出對工作的專注能力。 「日常生活訓練活動」中,有好幾項都必須使用水,而這正投孩子們所好。將水裝在水罐裡,然後倒入容器中,這樣的活動可以幫助小孩增進協調力;當小孩聚精會神地從事刷桌子的工作,可慢慢增強他的集中力;當孩子井然有序地遵照活動的程序進行時,他也可以學到對細節的注意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25448

蒙台梭利课程方案 廖丽娟广州大学 一书本知识的的大致梳理 概念: 冯晓霞老师在教材中说到:所谓的各种课程模式(方案),主要就是课程设计者对三大关系的不同处理而形成的,这三大关系是指——一指社会需求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它制约着课程目标的确定;二指知识价值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它制约或影响着课程内容的选择;三是教与学的关系,它制约或影响着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策略。在简楚瑛《学前教育课程模式》中,对课程模式的界定,引用的是伊文思的解释,其是指教育计划中之基本哲学、行政与教育成分之概念性的表征。它包含了内部一致性的理论前提、行政政策和教学秩序,以达到所预期的教育成果。当决策转换成行动时,就称为模式的应用。 要素: 课程模式包含有两大要素: (一)理论基础。即设计者的教育观,尤其是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看法。 (二)课程要素(教育目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鉴)——简楚瑛《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蒙台梭利课程方案的理论基础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有关儿童观呢?蒙台梭利说到, (一)儿童具有“吸收的心智”,所谓吸收的心智是指6岁前的儿童本身具有一种吸收知识的自然能力。借助于这种能力,儿童能通过与周围环境的密切接触和情感联系,于下意识、不自觉中获得各种印像和文化,从而塑造自己,形成个性和一定的行为模式。因而没有人是被别人所教导,每个人都是自我教育而成的。(这未免夸大了儿童的自我成才能力)儿童吸收心

智可分为两阶段(0-3)为无意识的吸收性阶段,即机能创造阶段;(3-6)为有意识的吸收性阶段,即创造机能阶段。 (二)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对于环境刺激有一定的敏感期,这种敏感期与生长现象密切相关,并和一定的年龄相适应。这敏感期又分为 1、感觉发展敏感期(出生—5岁)儿童不仅有选择的注意周围的环境,而且开始建立并完 善各种感觉功能。 2、语言发展敏感期(出生后3个月)即对人的声音产生极大兴趣,然后对词,最后才对语 言产生兴趣,并逐渐掌握复杂的人类语言。 3、秩序感发展敏感期,这里的秩序感指的是对物体摆放的空间位置或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 顺序的适应性。 4、肢体协调发展敏感期:1-4岁, 5、群体发展敏感期(2岁半—5岁),儿童产生对社会团体生活的兴趣,希望被别人接纳、 肯定,也开始学习与人相处的方法。 (三)儿童的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 蒙台梭利认为工作比游戏更适合儿童,因为工作能培养儿童严肃、认真、准确、求实、责任感和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和行为习惯,促进儿童心理的全面发展。而游戏,特别是假想的游戏会把儿童引向不切实际的幻想。 蒙台梭利课程方案的课程要素 有关教育目的,蒙台梭利将其归结为两方面: 1、帮助儿童形成健全人格 因为蒙台梭利最初是研究智障儿童,所以她渴望那些精神有疾病的儿童能够拥有健全的人格立足于这角度,她的健全人格也许只界定在希望孩子能正常,那么当其教育理论在智障儿童

蒙台梭利课程的教案

蒙台梭利课程的教案 一、教育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蒙台梭利课程的儿童观,理解其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发现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具体教育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该课程进行正确的评价,认识到蒙台梭利课程中教师的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幼儿教师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蒙台梭利课程的儿童观,理解其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发现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具体教育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相关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经常会见到蒙氏教育、蒙氏早教机构、蒙氏幼儿园,这个蒙氏是什么呢?是一个名字?还是一个教育思想?请同学们结合课本进行思考。 学生甲:是蒙台梭利的教育 学生乙:是蒙台梭利的教育课程 教师:蒙台梭利是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蒙台梭利最先创立这个课程是为了矫正智障儿童,后来随着她的课程模式的影响越来

越大,就成为了大家追随的课程模式。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幼儿园课程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蒙台梭利作为幼儿教育史上影响最大的人之一,她的课程模式也对幼儿园课程有着广泛的影响,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讨蒙台梭利课程。(二)讲授新知 1.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蒙台梭利的儿童观。蒙台梭利认为“有一种神秘的力量给新生儿孤弱的躯体一种活力,使他能够生长,教他说话,进而使他完善。”她把这种力量叫作内在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的冲动就促使幼儿从生活中学习并发展自我。在她看来,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自发活动(知识拓展:皮亚杰的‘自发概念’儿童获得的成就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学习的结果)表现出来的。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表现和满足;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教学以活动为主。 教师:蒙台梭利认为生命力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还表现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例如儿童对颜色、声音、触摸的敏感期在2-4岁,而行为规范的敏感期在2-6岁。(三岁看小,七岁看到老)所以儿童的环境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事。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感官教育占有特别重要的教育地位,从心理学角度讲,符合该时期的心理发展状况;从教育学角度讲,感官教育能引发出算术、语言、书写、实际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教育。(接近五大领域) 2.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教育目标、内容 教师:说了那么多她的儿童观,到底她的课程模式是怎样的?我们先来看她的教育目标。 ①帮助儿童形成健全人格

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介绍(三)

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介绍(三) 四、数学数学思考能力起源于许多在学习数学 之前就经历过、看起来与数学毫不相干的活动。蒙台梭得认为,秩序、精确、注意细节和顺序感来源于生活。而感觉材料为她所说的”数学头脑”奠定了基础。”在获得数学能力之前的这些活动为儿童准备好了获得数学能力所需要的准确性和逻辑秩序”(Scott,1995,p.26)。 例如,一对一的概念就可以包含在穿衣之中(一个钮扣对一个扣眼),包含在开锁之中(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包含在所有的匹配活动中。儿童通过这一切分级和分类活动来探索和比较着相似点和不同点,通过感受觉材料与其形状间的关系来探索空间关系,通过感受每天所能预料到的活动程序来探索暂时与永久间的关系。为了把感知到的包含10个物体的序列(积木块搭成的高塔,楼梯等)数清楚,儿童被间接地引入了10进制的数系中去。而且,在数不同的序列(例如,长棍,钥匙等)时,儿童还熟悉了”谁比谁大”和”谁比谁小”的概念。 数学上的顺序开始于对熟悉的感觉经验的逻辑延 伸。先前,儿童根据红色小棍的长度将它们排列起来,而现在,他们被引导着按照红色和蓝色把小棍分成两堆,并数一数每堆有多少根小棍。儿童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把这些小棍摆好,再把每一堆小棍的数目数清楚。然后,让儿童用视觉与

触觉来感知数字符号(砂纸数字),再让儿童回到小棍活动中来,把数字符号与小棍的数量对应起来。以相似的形式,蒙台梭利所有的数学材料都是逐渐地从具体的熟悉的物体转变为抽象的不熟悉的符号,每一次都要解决一个困难的问题;数学材料是抽象概念或称”数学化抽象概念”的物体表示(Montessori,1967b/1948,p.174)。 蒙台梭利的数学材料分四种类型:(a)0到10的数字和数物;(b)线性数数材料(系统地由小到大数出连串的数);(c)小数系统(用经典的金色小球表示数字中不同位置值的意义(一个个小球,10个小棍,100个方形,1000个立方体);(d)算术运算(加,减,等等)。通常在使用蒙台梭利材料的时候,呈现给孩子的材料要简捷,要依据孩子的意愿和兴趣而提供;材料是儿童自己选择的,不是教师指定的。孩子们获得和使用这些材料不是为了推动他们的早期智力开发,为了推动他们抽象能力的发展、或者为了将这些数学概念记住。蒙台梭利坚信,数学是存在于人脑中的生而具有的一种计算功能。当儿童发现了数字间的关系系统时,他们就逐渐形成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是儿童为了建构知识而在头脑中进行的一种创造过程”(Chattin-McNichols,1992,p.97)。美国蒙台梭利协会数学教育委员会(美国蒙台梭利协会,1996)认为,”数学能力在解决每日生活中的问题时就得到了发展,包括空间概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教学提纲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被誉为在世界幼儿教育史上自福禄贝尔以来影响最大的人之一。蒙台梭利早年从事医学工作,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1907年,在罗马的贫民区开设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将对智力缺陷儿童的教育方法运用于正常儿童。以后,蒙台梭利在国内外相继开设了训练班,培养了许多蒙台梭利学校的教师。在1914年至1935年期间,蒙台梭利教学法盛行于欧洲,后因法西斯政权的禁止,蒙台梭利教学法在欧洲的推行受到阻碍,二战以后,蒙台梭利再次受到欧洲各国的欢迎。60年代,由于亨特和布鲁纳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指出早期的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蒙台梭利教学法在教育改革的呼声中曾风靡美国。迄今为止,蒙台梭利在幼儿教育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蒙台梭利课程在全世界许多国家仍然可以见到。 1、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与她的儿童发展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蒙台梭利认为,"存在一种神秘的力量,它给新生儿孤弱的躯体一种活力,使他能够生长,教他说话,进而使他完善,那我们可以把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说成是一种'实体化'"。一方面,蒙台梭利十分重视遗传素质和内在的生命力,她认为,正是这种内在的冲动力,促使儿童不断地发展;另一方面,蒙台梭利也相信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蒙台梭利坚信,遗传是第一位的,对儿童而言,生命力的表现就是自发冲动,因

此,蒙台梭利将对儿童的自发冲动进行压制还是引导,看成是区分教育优劣的分水岭。在蒙台梭利看来,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表现和满足;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生命力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还表现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例如,儿童对颜色、声音、触摸等感觉的敏感期在两岁至四岁,而行为规范的敏感期则在两岁至六岁。这样,环境和教育就成为十分重要的事,因为如果忽视了敏感期的训练,就会产生难以弥补的损失。蒙台梭利进一步认为,每个个体儿童有不同的发展节律,即要实施个别化教学,让儿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活动,因此,儿童的自由成为了教育的关键。 总之,"自发冲动、活动和个体自由",这些都是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基本因素。 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感官教育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讲,感官教育符合该时期的心理发展状况;从教育学的角度讲,感官教育能引发出算术、语言、书写、实际生活能力等。 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自由、作业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三根主要支柱。蒙台梭利认为,自由不仅能使儿童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且还能使作业符合儿童的兴趣,使之专心于作业,从而达成良好的秩序。自由、作业和秩序是通过作业而协调统一起来的,而以自由和作业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秩序,明显不同于以常规压制和命令训练而产生的服从。

蒙台梭利的教学模式

蒙台梭利的教学模式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从蒙台索利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入手,具体阐述了蒙台梭利的教学模式,将其与中国的幼儿园教育现状紧密联系得出这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学习的理想幼儿园教育模式。接下来本文从两个主要方面阐述了蒙台梭利的优越性和科学性:一是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二是这种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展现。以及这种教育模式的中国化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关键词:蒙台梭利蒙氏教育理念蒙氏课堂教具工作 正文:蒙台梭利及在我国的发展简介 蒙台梭利意大利第一位,医学博士、教育学博士。蒙台梭利是世界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因为幼教事业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人. 蒙台梭利教育以孩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的深入了解,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教学,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的学习工作习惯。蒙氏教学法,使用多种教具循序渐进且科学地教孩子阅读,并在算术、自然知识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有能力的孩子还可以接触到很多颇为高深的内容,比如:平方、立方的概念,太阳系九大行星等自然与物理知识。成年人往往觉得不可思议,学前幼儿怎么能理解这些复杂知识呢?但当你仔细研究蒙氏教学法后就会恍然大悟。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的敏感期,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蒙氏教育法遍及欧洲大陆,也走向了世界,蒙氏教育法推广百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在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学前教育发达国家极受关注,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及一百多个国家。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风行世界最先进、最科学、最完善的学前教育模式之一,因其科学的教育方法,有效的教育效果受到全世界幼教界的热烈关注和欢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被国际上誉为"日不落"教育。 蒙台梭利教学理念 以往人们认为幼儿是个脆弱的个体,是个等待大人灌输知识的器皿,大人如果不教导他,不灌输知识给他幼儿就无法获得智慧与知识。但蒙台梭利就不是这么认为,她认为幼儿虽小,但却具有内在潜力和自己的人格。她认为幼儿是个独立的个体,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大人应尊重他,大人应帮助他发展人格,建构自己,而不是一味的想要[教他]。蒙氏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师与幼儿单向输送的教学方式而主张由老师提供幼儿能力发展所需的教具和环境,并透过为幼儿预备的环境和教师三者间积极的互动来开展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潜能,使幼儿能达到正常化,(满足感、成就感、专注力)并进而追求宇宙的和平。蒙特梭利教育能培养出自发性学习的孩子,能培养孩子具有独立性、专注力、敏锐的观察力,自信心并能守纪律、尊重别人。 (一)蒙氏理解的自由 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性受到压抑的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原来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失去生命的本质。这样教师就无法观察到孩子的实际情形。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孩子,先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研究。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

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介绍(一)汇编

第一篇:蒙台梭利简介 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介绍(一) 蒙台梭利(Maria Monte ori,1870-1952)是继福禄倍尔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她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创办“儿童之家”,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她撰写幼儿教育著作,开办国际训练课程,对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其教育思想的形成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 一、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形成因素 (一)方法论: 1、她受法国特殊教育专家及医学家依塔德及其弟子塞贡的影响尤深。蒙台梭利在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时曾说:她的方法的成功是她10年研究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对依塔德及塞贡40年所做工作做总结。 2、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蒙台梭利成年之际正处于19世纪末自然科学的长足发展时期,加之其本人曾学医,故除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与孟德尔的遗传学说外,法国昆虫家法布尔,生物学家喀需尔及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对她的影响很大。法布尔主张从自然环境中观察所研究对象的行为,德弗里提出有机进化的突变理论及昆虫生长的敏感期理论;喀需尔则从生理学角度大声疾呼要重视幼儿教育,这些主张在蒙式理论都留下了痕迹。 3、近代西方哲学与心理学: 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森宣传“生命的冲动”具唯一的实在,其向上的运动创造精神,也创造生命的形式,在社会历史的问题上,柏格森主张用“个性自由”的“开放社会”来代替“暴力统治”的“封闭社会”。这些思想都对蒙台梭利产生了影响。在心理学上,蒙台梭利接受了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同的心理学思想,认为控制人类行为的本能是冲动,强调幼儿来自天生的自发的能动性的重要作用。此外,他们感官教育思想具有不同的心理官能,且可以分开加以训练的官能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4、教育思想: 蒙台梭利早年正置身于新教育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她和新教育许多代表人物一样,接受了夸美纽斯(J.A. Comenius),卢梭(J.J. Rou eau),裴斯塔洛齐(J.H. Pestalozzi),福禄倍尔(F.W.A. Froebel)等人的儿童本位及内发论思想。 5、社会思想: 一方面,都灵大学犯罪人类学教授赛塞洛.隆布洛索(Cesaro Lombroso)对她的影响很大,他认为通过适宜的幼儿教育可以减少社会上的犯罪现象。另一方面,受她的老师罗马大学人类学教授吉斯佩.塞吉(Giuse e Sergi)的影响,她注意研究幼儿的习惯。 除上述影响外,蒙台梭利也受到了宗教的影响。蒙台梭利在她的一些著作中描绘这一心理特征时,说成是“上帝的恩赐”“自然赋予儿童的灵感”,从而利用宗教神秘主义的观点加以解释和描述,不仅使人们难以捉摸,而且也是不科学的。 上述学说或观点,有不少是殊途同归或交叉重合,他们既是蒙台梭利教育学说思想渊源,也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其儿童观及教育学说的理论基础。 第二篇:蒙台梭利教育观 (一)精神胚胎期

关于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介绍

关于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介绍 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介绍 数学 数学思考能力起源于许多在学习数学之前就经历过、看起来与数学毫不相干的活动。蒙台梭得认为,秩序、精确、注意细节和顺序感来源于生活。而感觉材料为她所说的”数学头脑”奠定了基础。”在获得数学能力之前的这些活动为儿童准备好了获得数学能力所需要的准确性和逻辑秩序”。 例如,一对一的概念就可以包含在穿衣之中,包含在开锁之中,包含在所有的匹配活动中。儿童通过这一切分级和分类活动来探索和比较着相似点和不同点,通过感受觉材料与其形状间的关系来探索空间关系,通过感受每天所能预料到的活动程序来探索暂时与永久间的关系。为了把感知到的包含10个物体的序列数清楚,儿童被间接地引入了10进制的数系中去。而且,在数不同的序列时,儿童还熟悉了”谁比谁大”和”谁比谁小”的概念。 数学上的顺序开始于对熟悉的感觉经验的逻辑延伸。先前,儿童根据红色小棍的长度将它们排列起来,而现在,他们被引导着按照红色和蓝色把小棍分成两堆,并数一数每堆有多少根小棍。儿童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把这些小棍摆好,再把每一堆小棍的数目数清楚。然后,让儿童用视觉与触觉

来感知数字符号,再让儿童回到小棍活动中来,把数字符号与小棍的数量对应起来。以相似的形式,蒙台梭利所有的数学材料都是逐渐地从具体的熟悉的物体转变为抽象的不熟悉的符号,每一次都要解决一个困难的问题;数学材料是抽象概念或称”数学化抽象概念”的物体表示。 蒙台梭利的数学材料分四种类型:0到10的数字和数物;线性数数材料;小数系统;算术运算。通常在使用蒙台梭利材料的时候,呈现给孩子的材料要简捷,要依据孩子的意愿和兴趣而提供;材料是儿童自己选择的,不是教师指定的。孩子们获得和使用这些材料不是为了推动他们的早期智力开发,为了推动他们抽象能力的发展、或者为了将这些数学概念记住。蒙台梭利坚信,数学是存在于人脑中的生而具有的一种计算功能。当儿童发现了数字间的关系系统时,他们就逐渐形成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是儿童为了建构知识而在头脑中进行的一种创造过程”。美国蒙台梭利协会数学教育委员会认为,”数学能力在解决每日生活中的问题时就得到了发展,包括空间概念,大小概念和数量概念”。我们鼓励孩子运用新的和富有想象力的方法来把问题想明白,来使用所学的概念。这种在解决问题时理解和使用概念的能力应当是所有教育的目的,而不应只是数学教育的目的。 五、艺术表现力 ”在强调发展儿童认知技能的同时,必须注意儿童的情

最新蒙台梭利课程模式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被誉为在世界幼儿教育史上自福禄贝尔以来影响最大的人之一。蒙台梭利早年从事医学工作,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1907年,在罗马的贫民区开设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将对智力缺陷儿童的教育方法运用于正常儿童。以后,蒙台梭利在国内外相继开设了训练班,培养了许多蒙台梭利学校的教师。在1914年至1935年期间,蒙台梭利教学法盛行于欧洲,后因法西斯政权的禁止,蒙台梭利教学法在欧洲的推行受到阻碍,二战以后,蒙台梭利再次受到欧洲各国的欢迎。60年代,由于亨特和布鲁纳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指出早期的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蒙台梭利教学法在教育改革的呼声中曾风靡美国。迄今为止,蒙台梭利在幼儿教育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蒙台梭利课程在全世界许多国家仍然可以见到。 1、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与她的儿童发展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蒙台梭利认为,"存在一种神秘的力量,它给新生儿孤弱的躯体一种活力,使他能够生长,教他说话,进而使他完善,那我们可以把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说成是一种'实体化'"。一方面,蒙台梭利十分重视遗传素质和内在的生命力,她认为,正是这种内在的冲动力,促使儿童不断地发展;另一方面,蒙台梭利也相信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蒙台梭利坚信,遗传是第一位的,对儿童而言,生命力的表现就是自发冲动,因此,蒙台梭

利将对儿童的自发冲动进行压制还是引导,看成是区分教育优劣的分水岭。在蒙台梭利看来,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表现和满足;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生命力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还表现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例如,儿童对颜色、声音、触摸等感觉的敏感期在两岁至四岁,而行为规范的敏感期则在两岁至六岁。这样,环境和教育就成为十分重要的事,因为如果忽视了敏感期的训练,就会产生难以弥补的损失。蒙台梭利进一步认为,每个个体儿童有不同的发展节律,即要实施个别化教学,让儿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活动,因此,儿童的自由成为了教育的关键。 总之,"自发冲动、活动和个体自由",这些都是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基本因素。 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感官教育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讲,感官教育符合该时期的心理发展状况;从教育学的角度讲,感官教育能引发出算术、语言、书写、实际生活能力等。 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自由、作业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三根主要支柱。蒙台梭利认为,自由不仅能使儿童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且还能使作业符合儿童的兴趣,使之专心于作业,从而达成良好的秩序。自由、作业和秩序是通过作业而协调统一起来的,而以自由和作业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秩序,明显不同于以常规压制和命令训练而产生的服从。

幼儿园蒙氏特色教育年度计划

XX幼儿园特色教育年度计划蒙氏教育的第一个目标,也就是首要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人格健全是全面的,它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孩子的各种能力,所以对于孩子的智慧、品德、习惯、待人处世、社会交往、对自己的控制等等这些方面都是着重要培养的,培养了这样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经研究,自2012年秋季起在全园广泛开展幼儿蒙氏教育,志在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打造XX幼儿园新的教学特色。特提出如下实施规划。 一、指导思想 儿童具有巨大的浅能,他生命的发展是走向独立。遵守儿童的敏感期,激发儿童潜能,通过具体的练习如生活基本能力练习、五官感觉练习、智能练习(语言、数学、科学)等形式,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二、教育目标 1、教具和非教具结合进行教学。教具是指从书本得到的理论知识,而非教具是指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进行道德、品德教育,进行美感教育,进行社会性教育,还要进行和平教育,还要进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这独立能力表现在他对自己的料理,生活的料理,对环境的关心,对自己的控制都很强。

2、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是说你给他提供了一个学习条件之后,他会知道我怎么选择,选择了以后就会用它,小的时候是教具,大的时候就是书本,就是资料,他会自己去用,用的过程他能专心,他要取得一个结果,也就是从小培养孩子学会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育内容 将环境教学、自由教学、纪律教学贯穿于幼儿园蒙氏教育中。 1、环境教学:儿童天性亲近自然,儿童需要适当的环境才能正常地发展,通过构建环境来引导儿童成长,完善其人格。 2、自由教学: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爱的活动。教师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孩子,先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研究。 3、纪律教学:纪律是一种积极的状态,在教学中允许儿童自由地活动、交谈、交换位置,甚至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移动桌椅。这样在教室里的儿童有目的、自愿的活动,每个人忙于做自己的工作,安静地走来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并不会造成混乱。长此下去,就会养成守纪律的好习惯。 四、教育方法 1.预备环境

蒙特梭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蒙特梭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就是"教育不就是为上学作准备,而就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其教育的核心目的就是帮助儿童的生命自然地成长与完善。具体的说就就是让儿童获得身体、意志、思想的独立,达到人格、心理、智力、精神的完善。 蒙特梭利教学法有两个主要的要素:一就是环境(包括教具与练习),另一个就是预备这个环境的教师。对于教室环境必须具备六个子要素: 1、自由的理念; 2、结构与秩序; 3、真实与自然; 4、美感与气氛; 5、蒙特梭利教具; 6、能使儿童拥有的生命内在发展模式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教师被称为"启导员",其所作的工作就是为儿童准备环境,具体的讲就是: 1.确保儿童有自由活动的机会; 2.为儿童提供适合的有秩序的教具; 3.为儿童提供帮助,引导教具操作与活动展开的示范与说明。 蒙特梭利教师不再以讲授知识或技能为主。她就是以观察与帮助者的身份出现,观察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及其敏感期的表现,然后提供相关的材料与活动,使儿童尽量按照其自然发展的内在规律成长。同时教师也就是作为儿童环境的一部分存在,即精神、情感部分的存在。因此,作为蒙氏教师必须具备爱心,始终要能以参加活动的儿童为中心,给她们活动的自由、机会、帮助与指导。 蒙特梭利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感觉训练。因为感觉训练在儿童的身体功能协调与完善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一个人都就是从小不断地抓握、行走、感觉等等,而使自己获得了各种能力与技巧的。同时,感觉训练也就是人类心理、智力发展的基础。通过感觉训练可以使感觉器官变得敏锐,使儿童获得专注力、意志力、判断力与观察力。这些都就是儿童未来实际生活的基础。这些能力也体现了儿童的人格形成、精神成长及个性特点。 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内容涉及五大领域:1、日常生活训练(包括照顾自己,照顾环境,基本动作,社交行为,教室常规);2、感觉教育(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3、数学教育(包括数概念建立,数的运算);4、语文教育(包括书写的准备,字母、笔顺的练习,简单的单词,短语);5、科学、文化类教育(包括音乐、美术、地理、历史、动植物等知识与能力)。这些内容就是在自由的环境中,以教具、有明确的智力目标活动,以及儿童的兴趣为基础提供并展示给儿童的,不就是以强迫灌输让儿童去学习。 相关资料…… 一、何为蒙氏? 蒙特梭利教育法就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有别于传统的幼儿教育。 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 蒙特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课程

蒙台梭利课程 1.给孩子自由 “自由”是蒙氏“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 简单的说,蒙氏认为强制的“教”法,对儿童——特别是学龄前的幼儿,有害无益,除非把孩子的头脑解放出来,否则这些民族幼苗的发 展不会健全。 蒙特梭利认为“自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人权。但是,蒙氏教育的自由却不是放任或为所欲为。在蒙氏教室中,孩子并没有被允许去做“任何他喜欢的事”。他只能自由的选择有益与有用的工作。换言之,“自由并非做你想做的事,而是要做正确的事。” “自由”该如何教育呢?蒙特梭利认为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教师必须掌握三大原则,即:○1预备符合成长需求的环境○2协助与观察孩子在环境中的需求○3订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并时常提醒孩子自我控制。 因此,对孩子应该以教育他们能独立为前提,允许儿童依其“内在需要”,自由的去选择“工作材料”——教具,自由地进行“工作”(操作)。 蒙特梭利表示:“你只要冷静的观望,保持一种尊重孩子的行为态度,使孩子在获取经验时,有完全的自由,在他们工作时不要干扰他”。

二、实施特点 蒙台梭利课程的实施中,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作为指导。可以在下面的几点特点当中体现出来。 (一)让幼儿自己做,也就是所谓的“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已建构完善的人格。 蒙特梭利每次在演讲时,总会提出这么一句话:“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 (幼儿在呐喊: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一般父母对子女呵护的很仔细,什么都帮他们做得好好的,看起来是父母的爱心实际上却抹煞了许多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其实,孩子在学习走路时,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 让我们来听听幼儿说: “我听到了, 但随后就忘了; 我看到,也就记得了; 我做了, 我就理解了。 (二)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的发现敏感期对早年学习的重要性的理

蒙台梭利 幼儿园班级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蒙台梭利班是我园本学期新开设的一个实验班,尝试进行蒙台梭利教学法,注重孩子自主力、自信心、探究力及个性等方面的培养,让孩子在快乐地自主探索中获得发展、提升能力。 本学期与我们共同迈入新旅程的共有16位孩子,其中小班15名,托班1名。这16名幼儿中,有五位幼儿上过托班,其他幼儿上过暑假预备班,虽然情绪都比较稳定,但都没有接触过蒙台梭利,所以在稳定性、耐心、自主性、自信心等方面并不是很好。 家长情况分析:报此班的家长分为三种心理:一种家长比较重视教育,敢于接受新事物,对蒙氏教育有初步的认识与认同感;另一种认为自己的孩子在传统教育下获益不大或是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但又想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第三种对老师和环境比较信任,希望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 教师情况分析:本班实行两教一保的方式,其中一位老师接受了为期一年的蒙台梭利的培训。虽然对蒙氏方面的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经过培训也粗浅地掌握了一些蒙氏的课程,但未真正实践过,所以这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新的尝试,需要我们边探索边积累。 二、教育总目标 1、工作重点 a、努力探究蒙氏教学,使蒙氏教学正常、有序地开展。 b、在开展蒙台梭利教学法的同时,能积极探究蒙氏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使传统教学能正常化的开展。 c、详细、认真地作好资料的积累、收集工作,为成果的推广作好准备。 d、全面、细致地作好家长工作,提高家长对蒙氏的认识及赞同感。 2、领域目标 a、日常生活练习 日常生活教育主要是训练幼儿大小肌体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使其适应环境,奠定独立生活的基础,并籍此培养幼儿的自信、自律、耐性、专注力以及互助、爱物的良好习性。 b、感官教育 蒙氏的感官教育其直接目的是培养幼儿感官的精确敏锐,间接目的则是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判断的习性和能力。 c、数学教育 蒙氏数学教育集感官教育中养成观察、分析的能力以及专心和秩序的习性后,在利用数学教具及序列、配对、分类等教育方法来让孩子获得数和量的概念,再进入四则运算中,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 d、语言教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