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茶类及加工工艺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9
制茶的工艺流程|茶叶的制作工序有哪些六大茶类的制作工艺流程绿茶【制茶的工艺流程】鲜叶堆放鲜叶采收后,应及时摊放,可采用室内自然摊青、萎凋槽、摊青机等分级分批依次摊放,摊放厚度2—5cm,时间2—6小时,至含水量70—72%,叶色变暗、茶香初显为宜。
鲜叶杀青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所谓高温杀青,就是在较短时间内,将叶温上升到80℃(锅温250—300℃),并保持2—4分钟,彻底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同时散发青草气,发展茶香。
到杀青后期,可以适当降低温度,防止芽尖和叶缘焦黄,并进一步杀透,蒸发水分到适当的程度。
揉捻用手反复揉搓,跟揉面差不多。
当茶叶揉搓成一团,感觉茶叶也凉了后,将揉成团的茶叶散开,这一遍搓茶就算结束了。
将搓好的茶,放入热锅中再炒热。
同样用双手来回翻动,直到茶叶充分加热,后再装出揉搓。
重复5遍炒、搓过程才能制出好茶。
红茶【制茶的工艺流程】采摘好红茶的鲜叶,也就是茶菁,不是用机器采摘的,一般都必须采用传统的手工采摘。
茶菁的选取和绿茶一样,讲究一心二叶或一心三叶,只有这两种叶子组成的新鲜嫩芽,才是好红茶的材料。
萎调萎凋这一过程使青草味消失,茶叶清香欲现,是形成红茶香气的重要加工阶段。
萎凋是指鲜叶经过一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叶成萎蔫凋谢状况的过程。
经过萎凋,可适当蒸发水分,叶片柔软,韧性增强,便于造形。
揉捻揉捻,将萎调后的茶叶置入揉捻机内,使其滚动并形成卷曲状,由于受到揉压,因此遂有部分汁液被挤出而粘附于表面,如此在冲泡时便可很容易地溶解于茶汤之中,不同的茶其揉捻程度也不一样。
发酵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
发酵由揉捻开始,因揉捻的压力作用,叶细胞受损,多酚类霉促氧化受损,聚合加速进行,而开始发酵。
干燥将发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温烘焙,迅速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的过程。
其目的有三:利用高温迅速钝化酶的活性,停止发酵;蒸发水分,缩小体积,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变;散发大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激化并保留高沸点芳香物质,获得红茶特有的甜香。
六大茶类的基本分类与品质特点六大茶类的基本分类与品质特点[导读]:中国六大茶类分别是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以下为你介绍六大茶类的基本分类与品质特点。
中国六大茶类分别是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以下为你介绍六大茶类的基本分类与品质特点。
一、绿茶的品质特点绿茶的炒、烘、晒、蒸等都是不同茶采用不同的干燥工艺命名。
1、炒青绿茶:炒青绿茶因干燥方式采用炒干而得名。
按外形可分为长炒青、圆炒青和扁炒青三类。
长炒青状似眉,又称眉茶。
圆炒青形似颗粒,又称珍珠茶。
扁炒青也叫扁茶。
炒青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紧密,色泽青润,香气高而持久,风味浓郁,汤色和黄亮叶。
炒青具有外观圆润紧实如珠,香高味浓,耐泡的品质特点。
扁炒青品扁、滑、香、醇,如西湖龙井。
2、烘青绿茶:烘青绿茶因干燥方式采用烘干而得名。
烘青绿茶外形完整稍弯曲、锋苗显露、干色墨绿、香清味醇、汤色叶底黄绿明亮。
3.晒青绿茶:晒青绿茶因晒干而得名。
完全保留了鲜叶的状态,口感清新饱满。
晒青绿茶也是制作生普洱茶的原料,如砖茶、沱茶等。
4、蒸青绿茶:用蒸汽杀青而成的绿茶称之为蒸青绿茶。
其品质特点是“三绿”,即干茶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叶底鲜绿、香清味醇。
二、红茶的品质特点1.祁门功夫:祁门功夫红茶是中国传统功夫红茶的瑰宝,生产历史超过100年。
主要产于安徽省祁门县,周边石台、东至、黟县、贵池等县有少量生产。
年产量约5万吨。
祁红工夫以外形苗秀,色有“宝光”和香气浓郁而着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祁红工夫茶条索紧秀,锋苗好,色泽乌黑泛灰光,俗称“宝光”,内质香气浓郁高长,似蜜糖香,又蕴藏有兰花香,汤色红艳,滋味醇厚,回味隽永,叶底嫩软红亮。
祁门红茶品质超群,被誉为“群芳最”,这与祁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优越是分不开的。
全县茶园总面积的65%左右这些茶园,土地肥沃,腐殖质含量较高,早晚温差大,常有云雾缭绕,且曰照时间较短,构成茶树生长的天然佳境,酿成“祁红”特殊的芳香厚味。
六大基本茶类及其工艺流程
茶叶根据不同的制作工艺和氧化程度,通常被分为六大基本茶类,它们分别是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
以下是每个茶类的基本特点和制作工艺流程:
1.绿茶:
•特点:绿茶没有发酵,保留了茶叶的翠绿色和鲜爽的口感,富含抗氧化物质。
•工艺流程:摘取嫩叶后,进行杀青(停止酶活)、揉捻、烘干等步骤。
2.白茶:
•特点:白茶属于微发酵茶,保留了茶叶的嫩绿色和芽头,具有清淡的口感。
•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摘取、晾凉、杀青、晒干等步骤,相对较简单。
3.黄茶:
•特点:黄茶为微发酵茶,具有独特的黄色,口感柔和而香醇。
•工艺流程:摘取、萎凋、杀青、回潮、揉捻、发酵、烘焙等多个步骤。
4.乌龙茶:
•特点: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发酵程度较高,茶叶卷曲,味道丰富。
•工艺流程:摘取、凋谢、揉捻、发酵、杀青、烘焙等步骤,工艺相对复杂。
5.红茶:
•特点:红茶为全发酵茶,茶叶呈红褐色,口感浓郁,适合加入牛奶或糖。
•工艺流程:摘取、揉捻、发酵、杀青、干燥等步骤,发酵是其主要特征。
6.黑茶:
•特点:黑茶为后发酵茶,茶叶颜色较深,口感丰富,贮存时间越长越香。
•工艺流程:摘取、萎凋、揉捻、发酵、杀青、干燥等多个步骤,发酵和后发酵是其关键步骤。
每个茶类的工艺流程都经过精心设计,包括采摘、萎凋、杀青、揉捻、发酵、烘焙等环节,不同的处理方法使得每类茶叶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特征。
六大茶类基本工艺流程一、绿茶工艺流程1. 摘採:绿茶根据其季节特性,以比较高的采摘标准,主要采集阳光充足、新叶经多道筛拣摘採(折叶采摘),叶芽厚肥的新叶,其叶片应色泽鲜亮、叶形细腻、叶序密集、折叶不变形,叶芽壮实、细嫩、芽头圆润,采摘完成后即立即贮存于湿营材柜内,保持叶芽的新鲜性及活性。
2. 步步:即叶片的翻开、调和叶型步骤,是绿茶工艺中最关键的一步,它要求叶片翻开时掌握好时间,切实保证叶片翻开时间、处理强度和工艺方法要科学,以保证翻开后的叶片中心不变形、叶片中间不压扁,调和叶型时,要做到叶型紧密,叶片圆润、叶序有序,以保证绿茶工艺中后续步骤充分发挥其新鲜性、活性和营养特性。
3. 脱水:又称“揉水”,即运用搅拌机进行折叶脱水,目的是温和脱除叶片的水份,调整其有效成分的结构,以及提高叶片的有效成分的活性,起到“活补”调和的作用。
4. 烘干:运用旋风烘干机对叶片进行烘干,保持叶片的活性,缩短叶片烘干时间,保持叶片形态和绿色,以及调节叶片的湿度,达到产品最后的湿度要求。
5. 分级:按叶片外观及特征,分类调整原料质量,即去除叶片前端明显不活的、太软的叶片,及太硬的叶片,以保证工艺品品质。
6. 包装: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水平的服务社会群众的需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绿茶工艺,包括了包装规格、质地、种类、包装形式、方法等,以及其他绿茶生产环节的管理内容。
二、红茶工艺流程1. 摘採:红茶采摘要求季节清晰,阳光充足,采摘的原料叶片要求叶面整齐,叶缘端点不拉伸,经多道筛拣摘採。
2. 揉捻:即在摘採采收后,经过揉捻叶型,以调整叶型、消除(叶片应色泽翠绿、叶形细腻、芽头圆润,叶边点头清晰,叶型紧密,不致变形,不受挤压,)水分及后续茶叶色泽特性。
3. 揉烘:把叶型调整后的茶叶,用搅拌机加热揉烘,即热揉茶,以强化茶叶的特性,促进生物反应,使茶叶色泽黄绿明艳,以及表露形态美观。
4. 烘干:运用旋风烘干机对叶片进行烘干,以降低水份,减少酿造时间,保证叶片的活性,调节叶片的湿度,达到产品最后的湿度要求。
一、茶的种类基本茶类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
按初制工艺分类:红黄黑白青红六大基础茶类。
前三类为非酶性氧化茶,第一道工艺杀青。
后三类为酶性氧化茶,第一步要萎凋。
1、绿茶基本制作工艺为:杀青、揉捻、干燥。
按杀青和干燥方式:蒸青(保持绿色,汤绿叶绿)、炒青(香气)、烘青(香清味醇)、晒青。
蒸青:机器加工炒青:龙井、碧螺春、白茶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安吉白茶(半烘焙)晒青:生普洱茶等绿茶的品质特征:香高味醇,清汤绿叶,汤色清澈明亮,呈淡黄微绿色,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
2、红茶红茶为全发酵茶。
基本制作工艺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红茶以外形形状可分为条红茶(小种红茶、功夫红茶)<代表滇红、金骏眉、祁红、野茶、正山烟小种>和红碎茶(叶茶、碎茶、片茶和末茶)。
红茶的品质特点:汤色红艳、明亮,花香香气浓郁带甜,滋味浓强鲜爽,红汤红叶。
味甘甜,香高醇。
3、乌龙茶(青茶)乌龙茶(青茶)为半发酵茶,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类茶叶,冲泡后有一股“如梅似兰”的幽香,有红茶的甜醇,绿茶的清香,又无红茶之涩,绿茶之苦。
制作工艺:萎凋(晒青)、摇晾青(做青)、炒青、揉捻、干燥。
乌龙茶可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
闽北乌龙:武夷岩茶、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晶龟(四大名枞)闽南乌龙:铁观音、黄金桂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台湾乌龙:冻顶、金萱、翠玉乌龙茶的品质特点:汤色黄红,香气浓醇馥郁,滋味醇厚,鲜爽回甘,“绿叶镶红边”。
乌龙茶性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且滋味醇厚回甘,有独特“喉韵”。
4、黄茶属微发酵茶类。
制作工艺: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黄茶的品质特点:色黄汤黄,叶底黄,滋味甘醇清爽柔和,汤色橙黄明净,叶底嫩黄。
有君山银针,霍山黄芽等。
5、白茶属微发酵茶类。
工艺:萎凋、晒干或烘干。
如:白茶寿眉,白茶过久存放,会甘甜起来,价格合适。
有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简述六大基本茶类茶,是我国古老的饮品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根据不同的制作工艺和原料,茶可以分为六大基本茶类,分别是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和黑茶。
每一类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口感,下面将逐一介绍这六大基本茶类。
首先是绿茶,绿茶是经过杀青、揉捻、烘干等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
绿茶以其鲜绿的外观和清香的口感而闻名。
其中,龙井茶、碧螺春等都是绿茶的代表品种。
绿茶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对人体有很多好处,如提神醒脑、清热解毒、减肥养颜等。
其次是红茶,红茶是通过发酵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
红茶的特点是茶汤呈红色,口感浓烈且带有甜味。
红茶中的红茶、祁门红茶等都是非常有名的品种。
红茶富含茶多酚和咖啡碱,有助于提神醒脑、健胃消食、降压降脂等作用。
第三是白茶,白茶是指未经任何加工的茶叶,是六大茶类中最接近自然状态的茶。
白茶的特点是外观略带银白色,口感清淡鲜爽,有淡淡的花香和果香。
白茶中的白毫银针、白牡丹等都是非常受欢迎的品种。
白茶富含多种保健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养胃健脾等功效。
接下来是黄茶,黄茶是一种独特的中国茶,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而备受瞩目。
黄茶的特点是茶汤呈黄色,口感鲜爽且带有独特的花香和果香。
黄茶中的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都是黄茶的代表品种。
黄茶具有消炎、抗菌、抗衰老等保健功效,对人体有很多好处。
其次是乌龙茶,乌龙茶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一类茶。
乌龙茶的特点是发酵程度适中,口感醇厚且具有花果香气。
乌龙茶中的铁观音、大红袍等都是非常有名的品种。
乌龙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和氨基酸,具有提神醒脑、降脂减肥等功效。
最后是黑茶,黑茶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发酵和储存而制成的茶叶。
黑茶的特点是茶汤呈红褐色,口感醇厚且带有独特的陈香。
黑茶中的普洱茶、安化黑茶等都是非常有名的品种。
黑茶具有降脂减肥、消食化积、理气健脾等作用,深受茶友们的喜爱。
六大基本茶类,每一类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效。
无论是绿茶的清香、红茶的浓烈、白茶的清淡、黄茶的芳香、乌龙茶的醇厚还是黑茶的陈香,都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享受和满足。
中国六大茶类基本制作工艺
一、白茶
白茶的基本制作流程:鲜叶→萎凋→干燥。
二、绿茶
绿茶的基本制作流程: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理条、做形)→解块→干燥三步骤。
三、红茶
红茶的基本制作流程:鲜叶→萎凋→揉捻→解块→发酵→干燥。
四、黄茶
黄茶的基本制作流程:鲜叶→摊放→杀青→揉捻→解块→闷堆→渥黄→干燥。
五、黑茶
黑茶的基本制作流程:鲜叶→摊放→杀青→揉捻→解块→渥堆→干燥。
六、青茶(乌龙茶)
北乌龙(武夷岩茶)的基本制作流程:鲜叶→萎凋→做青→炒青→揉捻→解块→干燥。
南乌龙(铁观音茶)的基本制作流程:鲜叶→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包揉)→解块→干燥。
中国六大茶类介绍
中国的六大茶类包括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和黑茶。
1. 绿茶:绿茶是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
特点是绿叶青脉、汤色清亮、滋味鲜爽。
中国的著名绿茶有龙井、黄山毛峰、碧螺春等。
2. 红茶:红茶是经过发酵后制作而成的茶叶,特点是茶叶红褐色,汤色红亮,滋味浓厚醇和。
中国的著名红茶有正山小种、祁门红茶、金骏眉等。
3. 白茶:白茶是轻微发酵的茶叶,采用嫩叶和芽制作而成,特点
是外形叶面白毫显露,汤色黄亮清澈,滋味清淡甘醇。
中国的著
名白茶有白牡丹、寿眉等。
4. 黄茶:黄茶是在微发酵的基础上经过独特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
的茶叶,特点是叶色黄绿,汤色橙黄,滋味鲜爽、芳香。
中国的
著名黄茶有君山银针、黄山毛峰、徽州黄山等。
5. 乌龙茶:乌龙茶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制作工艺
复杂,特点是外形卷曲,叶色墨绿,汤色橙黄,滋味醇厚,香气
浓郁。
中国的著名乌龙茶有铁观音、大红袍、武夷岩茶等。
6. 黑茶:黑茶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发酵后制作而成的茶叶,外形色
泽黑褐,汤色红浊,滋味醇厚,香气独特。
中国的著名黑茶有普
洱茶、安化黑茶等。
这六大茶类各有不同的制作工艺、外形特点和口感特点,是中国
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种茶类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受众
群体。
列举中国的六大茶类及其特点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和丰富的茶叶品种。
下面我将为大家列举中国的六大茶类及其特点。
一、绿茶绿茶是经过杀青、揉捻、炒干等加工工艺制成的茶叶。
它保留了茶叶的天然色泽和鲜嫩的香气,富含维生素C和多种有益成分。
绿茶有利尿、消脂、消炎的功效,常饮绿茶还能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
中国的绿茶有龙井、碧螺春、毛尖等,每一种都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二、红茶红茶是通过发酵工艺制成的茶叶,具有红褐色的汤色和浓郁的香气。
它是世界上最广泛饮用的茶类之一,也是中国最主要的出口茶。
红茶具有提神醒脑、消食化滞的功效,适合早晨和下午饮用。
中国的红茶有祁门红茶、正山小种、滇红等,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口感和特点。
三、乌龙茶乌龙茶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茶叶的外观呈现青绿色,汤色呈现金黄色。
乌龙茶口感醇厚,香气芬芳,富含多种芳香物质和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养胃、提神、降脂的功效。
中国的乌龙茶有铁观音、岩茶、大红袍等,它们是中国茶叶中的珍品。
四、白茶白茶是中国传统茶类之一,采用嫩芽和未展开的花骨朵制成。
白茶外观呈现白毫银针的样子,汤色清亮,口感清淡,带有淡淡的花香。
白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具有清热降火、抗氧化的功效。
中国的白茶主要有白毫银针、寿眉、贡眉等。
五、黄茶黄茶是一种独特的茶类,制茶工艺复杂,需要经过杀青、轻揉、闷堆等多道工序。
黄茶外观呈现黄绿色,汤色橙黄,口感醇厚、香气独特。
黄茶具有化痰止咳、解毒消肿的作用,对于一些肠胃不佳的人群有一定的调理效果。
中国的黄茶有君山银针、徽州黄山毛峰等。
六、黑茶黑茶是经过后发酵工艺制成的茶叶,汤色红褐,有独特的陈香味。
黑茶是中国的特色茶之一,也是益生菌最多的茶类。
黑茶具有降脂减肥、促进消化和抗衰老的作用,适合年长者和便秘人群饮用。
中国的黑茶有普洱茶、六堡茶、茯砖茶等。
以上就是中国的六大茶类及其特点,每一种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味和功效。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品尝不同的茶叶,领略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各种茶制作过程摘要茶分为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各类茶的制作过程大同小异,主要是杀青、揉捻、干燥、加工成成品等.关键词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制作、杀青、揉捻、干燥.一、绿茶制作过程我国茶叶生产,以绿茶为最早.自唐代我国便采用蒸汽杀青的方法制造团茶,到了宋代又进而改为蒸青散茶.到了明代,我国又发明了炒青制法,此后便逐渐淘汰了蒸青.我国目前所采用的绿茶加工过程是:鲜叶杀青、揉捻、干燥.1、杀青:杀青是形成绿茶品质的关键性技术措施.其主要目的:一是彻底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以获得绿茶应有的色、香、味;二是散发青草气,发展茶香;三是蒸发一部分水分,使之变为柔软,增强韧性,便于揉捻成形.鲜叶采来后,要放在地上摊凉2—3小时,然后进行杀青.杀青的原则一是“高温杀青,先高后低”,使杀青锅或滚筒的温度达到180℃左右或者更高,以迅速破坏酶的活性,然后适当降低温度,使芽尖和叶缘不至被炒焦,影响绿茶品质,达到杀匀杀透,老而不焦,嫩而不生的目的.杀青的其二原则是要掌握“老叶轻杀,嫩叶老杀”.所谓老杀,就是失水适当多些;所谓嫩杀,就是失水适当少些.因为嫩叶中酶的催化作用较强,含水量较高,所以要老杀,如果嫩杀,则酶的活化未被彻底破坏,以产生红梗红叶;杀青叶含水量过高,在揉捻时液汁易流失,加压时易成糊状,芽叶易断碎.低级粗老叶则相反,应杀得嫩,粗老叶含水量少,纤维素含量较高,叶质粗硬,如杀青叶含水量少,揉捻时难以成形,加压时也易断碎.杀青叶适度的标志是: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无红梗红叶,手捏叶软,略微粘手,嫩茎梗折不断,紧捏叶子成团,稍有弹性,青草气消失,茶香显露.2、揉捻;揉捻的目的是为了缩小体积,为炒干成形打好基础,同时适当破坏叶组织,既要茶汁容易泡出,又要耐冲泡.揉捻一般分热揉和冷揉,所谓热揉,就是杀青叶不经堆放趁热揉捻;所谓冷揉,就是杀青叶出锅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摊放,使叶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揉捻.较老叶纤维素含量高,揉捻时不易成条,易采用热揉;高级嫩叶揉捻容易成条,为保持良好的色泽和香气,采用冷揉.目前除制作龙井、碧螺春等手工名茶外,绝大部分茶叶都采取揉捻机来进行揉捻.即把杀青好的鲜叶装入揉桶,盖上揉捻机盖,加一定的压力进行揉捻.加压的原则是“轻、重、轻”.即先要轻压,然后逐步加重,再慢慢减轻,最后部加压再揉5分钟左右.揉捻叶细胞破坏率一般为45—55%,茶汁粘附于叶面,手摸有润滑粘手的感觉.3、干燥:干燥的方法有很多,有的用烘干机或烘笼烘干,有的用锅炒干,有的用滚桶炒干,但不论何种方法,目的都是:一、叶子在杀青的基础上继续使内含物发生变化,提高内在品质;二、在揉捻的基础上整理条索,改进外形;三、排出过多水分,防止霉变,便于贮藏.最后经干燥后的茶叶,都必须达到安全的保管条件,即含水量要求在5—6%,以手揉叶能成碎末.二、红茶的制作过程三、红茶的基本制造过程是:鲜叶(1)萎凋(2)揉捻(3)发酵(4)干燥 .红茶对鲜叶的要求:除小种红茶要求鲜叶有一定成熟度外,功夫红茶和红碎茶都要有较高的嫩度,一般是以1芽2、3叶为标准.采摘季节也有关,一般夏茶采制红茶较好,这是因为夏茶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适制红茶.四、1、萎凋:萎凋目的就是要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叶片变软,青草气消失,并散发出香气.鲜叶采摘后,要均匀的摊放在萎凋槽上或萎凋机中萎凋.萎凋槽一般长10米、宽1·5米,盛叶框边高20cm.摊放叶的厚度一般在18—20cm,下面鼓风机气流温度在35℃左右,萎凋时间4—5小时适度.常温下自然萎凋时间以8—10小时为宜.萎凋适度的茶叶萎缩变软,手捏叶片有柔软感,无摩擦响声,紧握叶子成团,松手时叶子松散缓慢,叶色转为暗绿,表面光泽消失,鲜叶的青草气减退,透出萎凋叶特有的愉快的清香.五、2、揉捻:揉捻目的一是使叶细胞通过揉捻后破坏,茶汁外溢,加速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为形成红茶特有的内质奠定基础;二是使叶片揉卷成紧直条索,缩小体积,塑造美观的外形;三是茶汁溢聚于叶条表面,冲泡时易溶于水,形成外形光泽,增加茶汤浓度.红茶的揉捻机一般都比较大,多使用50cm 以上甚至90cm的揉捻桶.其揉捻的适合度,以细胞破坏率90%以上,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用手紧握,茶汁溢而不成滴流.六、3、发酵:发酵是功夫红茶形成品质的关键过程.所谓红茶发酵,是在酶促作用下,以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变化的过程.发酵室气温一般在24—25℃,相对湿度95%,摊叶厚度一般在8—12cm为宜.发酵适度的茶叶青草气消失,出现一种新鲜的、清新的花果香,叶色红变,春茶黄红色、夏茶红黄色,嫩叶色泽红匀,老叶因变化困难常红里泛青.七、4、干燥:发酵好的茶叶必须立即送入烘干机烘干,以制止茶叶继续发酵.烘干一般分两次,第一次称毛火,温度110℃—120℃,使茶叶含水量在20—25%,第二次称足火,温度85℃—95℃,茶叶成品含水量为6%.三、青茶的制作过程乌龙茶的制造工艺,要经过:采青、凉青、晒青、凉青、做青(摇青摊置)、炒青、揉捻、初焙、复焙、复包揉、文火慢烤、拣簸等工序才制成成品.制乌龙茶制作严谨,技艺精巧.一年分四季采制,高山茶分春秋两季.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5月上旬)为春茶;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7月上旬)为夏茶;立秋至处暑(8月上旬~8月下旬)为暑茶;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10月上旬)为秋茶.制茶品质以春茶为最好.秋茶次之,其香气特高,俗称秋香,但汤味较薄.夏、暑茶品质较次.鲜叶采摘标准必须在嫩梢形成驻芽后,顶叶刚开展呈小开面或中开面时,采下二、三叶.采时要做到“五不”,即不折断叶片,不折叠叶张,不碰碎叶尖,不带单片,不带鱼叶和老梗.生长地带不同的茶树鲜叶要公开,特别是早青、午青、晚青要严格分开制造,以午青品质为最优.1、采青(采摘):晴天的正午10:00至下午15:00时采摘的鲜叶质量最好,采集时不能在下雨天及阴天中采摘,否则将很难行成甘醇的之味及香气;而且茶叶的鲜嫩度要适中,一般选三叶一芽,枝梗宜短,细小.这样枝梗的含水量才会少,制作出来才会形成高档气质.采青很辛苦,采青的最佳时间也正是太阳正烈的时候且全靠手工一叶叶的采摘,因此需要很多人手,乌龙茶采摘讲究一芽两叶或一芽三叶开采,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太长了枝梗粗壮不利于粗制,太短了叶片太嫩做不成茶.2、晒青:茶青采下来后要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爆晒,当茶青积累到一定量(一般够做十来斤毛茶)就运回家里置于空调房内.等到夕阳西下时,在将其薄薄的摊凉在地上晒青.晒青形式有很多种,有的是摊在水筛上架在架子进行;有的是直接摊铺在地上;有的在地上铺上竹筛进行.主要还是根据当时的气温来.晒青的目的是先利用地热、柔和的夕阳和晚风使箐叶蒸发部分水分,为摇青作准备.此时的关键是叶片上的泥土味、杂味等要去尽又不能晒死.3、晾青:茶青经过晒青后,将茶青置于竹筛上,放入空调房静置,茶青经过晒青时,会蒸发部分水分,青叶成遢软样,在空调房静置时,叶梗、叶脉的水分这时会往叶面补充,这时,叶面又会挺直起来4、摇青:当茶青晾青后,根据青叶的水分变化情况,就可以决定是否摇青了.将竹筛中的茶青倒入竹制摇青机中准备摇青,在摇青的过程中,通过“闻青叶香气,看青叶颜色变化”来决定摇青的次数和轻重.一般要重复2到3次的摇青,每次摇青间隔个把小时.具体的要看茶青的质量和当天天气.这一环节在反复的摇青和静置中决定了茶叶的质量,为制茶中最关键的部分.将摇青过的青叶移入青间,放在水筛架上静置.这时在摇青时青叶散发的水分通过静置,又会从叶梗、叶脉往叶面补充散发,到完成最后一次摇青已是夜深人静,这时要将茶青静置到第二天使其发酵.5、杀青(炒青):到了第二天茶农就要不时通过对茶青的看、闻、摸、试,来决定是否要炒青.这一环节将最终决定乌龙茶的质量,也决定毛茶价格.有经验的茶农都能把握时机制作出优质乌龙茶.由于杀青后叶子上会产生一定的红边此时还要将红边去除否者会影响茶叶质量.6、包揉成型:把杀青后的茶叶包在特制的布里(俗称茶巾),利用“速包机”把整个茶叶紧包成球状.从这个环节开始其目的就是制作外形和颜色.7 、揉捻:将打包好的茶包放在“揉捻机”中进行揉捻使茶叶成型 .茶球在紧包的状态下在揉捻机中滚动,里面的叶子受到挤压会慢慢形成“颗粒状”,从叶状到颗粒状的神奇之作全在这里,当然是要经过很多遍的操作.8、打散:把打包好的茶球打散,以便重复进行包揉和揉捻.9、焙火:将茶揉捻到有一定湿润并有一定色泽后就要将其焙火,把茶团解块后摊铺在竹筛上放在铁架上,至于炉中焙烤.包揉、揉捻与焙火是多次重复进行的,这些过程重复得多了将使茶叶颗粒暗淡无光色泽不活,重复次数少了又会使颗粒蓬松颜色发白.应适可为此直到外形满意为止.10、烤焙:当茶叶最终成型就要放要进行烤焙将茶叶中的水分烘干.这将影响到茶叶的存储时间保证在茶叶的存储和转运中不变味.一般要进行一个小时.四、白茶的制作工艺白茶主要品种有白牡丹、白毫银针、贡眉、寿眉,不同的白茶品种加工工艺各不相同.采用单芽为原料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称之为银针白毫;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福安大白茶等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称之为白牡丹或新白茶;采用菜茶的一芽一二叶,加工而成的为贡眉;采用抽针后的鲜叶制成的白茶称寿眉.但是从制作工艺步骤来说,却有着细微的差别,白毫银针制作工序为:茶芽、萎凋、烘焙、筛拣、复火、装箱;白牡丹、贡眉工艺为:鲜叶、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或筛拣)、复火、装箱. 其中的关键在于萎凋,萎凋分为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和加温萎凋.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白茶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四步:1.采摘:白茶根据气温采摘玉白色一芽一叶初展鲜叶,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净采.芽叶成朵,大小均匀,留柄要短.轻采轻放.竹篓盛装、竹筐贮运.2.萎凋: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都需进行并筛.3.烘干:初烘:烘干机温度100-120℃,时间:10分钟;摊凉:15分钟.复烘:温度80-90℃;低温长烘70℃左右.4.保存:茶叶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内,放入冰库,温度1-5℃.冰库取出的茶叶三小时后打开,进行包装.白茶主产地在福建省,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合茶树的生长,后来的采摘以及制作工艺更加考究,传统采摘方法有"十不采"的约束,所以每个细节都决定了茶叶的质量.五、黄茶独特的“闷黄”制作方法六、七、黄茶是我国特产,属于六大茶之一,因黄汤黄叶而得名,其制法采用独特的“闷黄”制作工艺,利用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其后多酚物质的氧化作用则是由于湿热作用引起,并产生一些有色物质.制作步骤:杀青、闷黄、干燥、揉捻.1、杀青:黄茶通过杀青,以破坏酶的活性,蒸发一部分水分,散发青草气,对香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2、闷黄:闷黄是黄茶类制造工艺的特点,是形成黄色黄汤的关键工序.从杀青到黄茶干燥结束,都可以为茶叶的黄变创造适当的湿热工艺条件,但作为一个制茶工序,有的茶在杀青后闷黄,有的则在毛火后闷黄,有的闷炒交替进行.针对不同茶叶品质,方法不一,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形成良好的黄色黄汤品质特征.3、干燥:黄茶的干燥一般分几次进行,温度也比其它茶类偏低.4、揉捻:黄茶初制的塑型工序,通过揉捻形成其紧结弯曲的外形,并对内质改善也有所影响.六、黑茶的制作方法1.杀青:由于黑茶原料比较粗老,为了避免水分不足杀不匀透,一般除雨水叶、露水叶和幼嫩芽叶外,都要按10∶1的比例洒水(即10千克鲜叶 1千克清水).洒水要均匀,以便于杀青能杀匀杀透.2.初揉:黑茶原料粗老,揉捻要掌握轻压、短时、慢揉的原则.初揉中揉捻机转速以40转/分左右,揉捻时间15分钟左右为好.待嫩叶成条,粗老叶成皱叠时即可.3.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关键性工序.渥堆应有适宜的条件,渥堆要在背窗、洁净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室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初揉后的茶坯,不经解决立即堆积起来,堆高约1米左右,上面加盖湿布、蓑衣等物,以保温保湿.渥堆过程中要进行一次翻堆,以利渥均匀.堆积24小时左右时,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带有酒糟气或酸辣气味,手伸入茶堆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即为渥堆适度.4.复揉:将渥堆适度的茶坯解决后,上机复揉,压力较初揉稍小,时间一般6~8分钟.下机解块,及时干燥.5.烘焙:烘焙是黑茶初制中最后一道工序.通过烘焙形成黑茶特有的品质即油黑色和松烟香味.干燥方法采取松柴旺火烘焙,不忌烟味,分层累加湿坯和长时间的一次干燥,与其它茶类不同. 黑茶干燥在七星灶上进行.在灶口处的地面燃烧松柴,松柴采取横架方式,并保持火力均匀,借风力使火温均匀地透入七星孔内,要火温均匀地扩散到灶面焙帘上.当焙帘上温度达到70℃以上时,开始撒上第一层茶坯,厚度约2~3厘米,待第一层茶坯烘至六七成干时,再撒第二层,撒叶厚度稍薄,这样一层一层地加到5~7层,总的厚度不超过焙框的高度.待最上面的茶坯达七八成干时,即退火翻焙.翻焙用特制铁叉,将已干的底层翻到上面来,将尚未干的上层翻至下面去.继续升火烘焙,待上中下各层茶叶干燥到适度,即行下焙.干燥判断标准:茶梗易折断,手捏叶可成粉末,干茶色泽油黑,松烟香气扑鼻时,即为适度.干毛茶下焙后,置于晒簟上摊晾至与室温相同后,及时装袋入库.。
中国六大茶类介绍中国是茶的故乡,拥有丰富的茶文化和种类。
下面是中国六大茶类的介绍。
一、绿茶:绿茶是中国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茶类之一、绿茶采用新鲜的茶叶经过杀青、揉捻、烘干等工艺制成。
绿茶具有清香幽雅的特点,口感清淡爽口。
其中最有名的是西湖龙井茶,产于杭州西湖之滨。
西湖龙井茶色绿、味醇、香浓,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二、红茶:红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中茶叶发酵程度最高的一种。
红茶的制作过程包括揉捻、发酵、烘干等。
红茶色泽红艳,滋味醇厚甜润。
中国有很多著名的红茶产区,如云南的滇红,福建的正山小种等。
滇红茶独特的芳香和红茶的典型口感深受人们喜爱。
三、乌龙茶:乌龙茶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
乌龙茶制作工艺独特,需经过摇青、揉捻、凉干等多道工序。
乌龙茶不仅在外观上颜色漂亮,而且香气高雅,汤色橙黄、味道浓厚,带有果香和花香。
台湾的东方美人茶、武夷山的大红袍都是乌龙茶中的代表。
四、白茶: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中最为原始的一种茶。
白茶采用嫩芽和花骨朵制作,不经揉捻和发酵,通过自然枯干而成。
白茶的色泽较浅,茶叶带有银白色毫。
白茶具有清香、味鲜爽口的特点,不同于其他茶类的是,白茶富含大量的儿茶素,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
福建的白毫银针是比较有名的白茶类型。
五、黄茶:黄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中较为罕见的一种茶。
黄茶制作过程中需要用湿嫩茶叶进行“杀青微黄、揉捻发酵、慢烘”等独特工艺。
黄茶的特点是色泽黄中带绿,香气独特,味道鲜爽。
中国有几种有名的黄茶,如君山银针、霍山黄芽等。
六、黑茶:黑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中经过发酵的一种茶。
黑茶的特色是茶叶形态整齐,色泽乌黑,香气独特,口感醇厚。
黑茶最有名的代表是云南普洱茶,不仅古老而且具有很高的陈化价值。
普洱茶因为其独特的醇厚味道而受到茶爱好者的喜爱。
总结:中国六大茶类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每一种茶类都具有独特的质地、口感和香气。
这是中国丰富的茶文化的体现,也为喜爱品茗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茶(Camellia sinensis (L.)O.Kuntze),是山茶科,山茶属,木本常绿双子叶植物。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也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
茶叶是以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过不同的加工工艺加工而成。
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茶叶主要分为六大类,也就是国内外所说的六大茶类。
这六大茶类分别是:绿茶、红茶、白茶、青茶(乌龙茶)、黄茶和黑茶。
下边分别对六大茶类加工工艺和茶叶特点进行概括介绍。
绿茶特点绿茶在六大茶类中分布最广,在六大茶类里产量最高,是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茶类,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品质好,销路大,主要产区分布在浙江、安徽、江苏、福建、四川、江西等省。
绿茶是由鲜叶经过杀青、揉捻和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
鲜叶在杀青过程中,在热作用下钝化酶的活性,制止鲜叶内多酚类物质酶促氧化,因此绿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多酚、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从而形成了绿茶外形色泽绿,汤色绿,叶底绿,香高味醇的品质特点。
红茶特点红茶是目前世界上消费区域最广、生产量最多、国际贸易量最大的茶类,也是中国生产和出口的主要茶类之一,按照加工工艺不同,分为红碎茶、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三种。
鲜叶经过萎凋、揉捻(揉切)、发酵、烘干等工艺过程,使鲜叶内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最终形成红茶独有的“红汤红叶”品质特征,其中发酵是红茶形成品质的重要工序。
白茶特点白茶主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建阳和松溪等地。
白茶制法独特,不炒不揉,直接经萎凋、烘干而成。
成茶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
根据鲜叶采摘标准不同,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四个花色品种。
白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萎凋,在此期间伴随着鲜叶的失水而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理化变化,从而逐步形成白茶特有的品质风格。
青茶特点青茶又名乌龙茶,主产于我国的福建、台湾和广东等省。
乌龙茶外形粗壮结实,色泽青褐油润,天然花果香浓郁,滋味醇厚耐泡,叶底呈青色红边。
乌龙茶依其制作方法、品质特征和产地不同,可分为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广东乌龙茶和台湾乌龙茶。
中国六大茶类及主要制作工艺1、绿茶制作工艺:鲜叶-杀青-揉捻-干燥-绿茶,源于唐朝时期。
杀青方式:加热杀青,蒸气杀青。
干燥方式:晒干(晒青):加工成紧压茶,唐时开始出现。
烘干(烘青):普通烘青通常用来熏制花茶。
炒干(炒青):长炒青—长条形的炒青绿茶;扁炒青—外形扁平光滑;圆炒青—外形呈圆形颗粒状。
2、黄茶制作工艺: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约1570年前后形成。
黄茶只比绿茶多了一道“闷黄”工艺,却形成了独特的“黄叶黄汤”品质,原料细嫩,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加工而成。
主要包括湖南岳阳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银针”,四川雅安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
3、红茶制作工艺: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红茶,约1650年前后形成。
发酵是制造红茶的关键,又称“渥红”,茶叶中含有一类叫做“茶多酚”的无色物质,茶多酚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很容易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红茶的“红汤红叶”即是如此形成的。
红茶又分为小种红茶、功夫红茶和红碎茶。
4、青茶(乌龙茶)青茶属半发酵茶,是介于红茶与绿茶之间的茶类。
制作工艺:鲜叶-晒青-摇青-凉青-杀青-初揉-初烘-包揉-复烘-干燥-青茶。
5、黑茶黑茶由于原料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一段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多呈暗褐色,故称黑茶。
制作工艺:鲜叶-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黑茶,明末清初形成。
6、白茶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制作工艺:鲜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白茶,明代清嘉庆年间形成。
白茶加工时不炒不揉,使白茸毛在茶外表完整的保存下来。
六大茶类的核心工艺与特色:1、绿茶核心工艺,是炒(杀青)。
采摘的茶青下热锅炒,让茶叶不发酵,最大程度保留鲜味。
2、白茶核心工艺,是晒。
采摘的茶青在太阳下晒,不揉不炒保留茶叶自然的味道。
3、黄茶核心工艺,是闷。
黄茶的制作工艺就是“蒸桑拿”,把茶叶闷黄,使茶汤更加柔和。
4、乌龙茶核心工艺,是摇。
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就是“折腾”,在不断地摇晃中,创造出千变万化的香气。
六大茶类制茶工艺方法研究摘要:六大茶系的制作工艺各有侧重,和而不同。
新采摘下来的茶叶通过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动态烘干、滚筒炒坯、炒干整形、足火提香、风选等制作工序之后,便成为了人们日常所见的成品茶叶。
茶叶的制作看似简单,其实复杂繁琐,耗时费力,制作好一款茶叶并非易事。
本文主要对六大类茶叶的制作工艺进行研究探讨,总结如何更好地制作出一款好茶的经验,以期为行业制茶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六大茶类;制茶工艺;流程1.茶叶介绍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
别名茶、槚(jiǎ),茗,荈(chuǎn)。
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
茶叶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
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含茶饮料等。
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进人体健康。
茶叶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1.1茶叶季节采制分类茶叶根据季节可以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其采摘时间各有不同。
春茶: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
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加上茶树经过半年冬季的休耕,春季时节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氨基酸。
安溪县饮香茶叶合作社的铁观音,是乌龙茶春茶的代表。
(其他春茶如六安瓜片、山龙红茶)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
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物质的减少使得夏茶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夏茶滋味大都较为苦涩。
(如普洱茶、枫树茶)秋茶:是指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
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茶叶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
中国六大茶叶是如何分类的?一、以茶叶制作工艺的外形和加工工艺来分类1、绿茶(发酵度为0m)绿茶(不发酵)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
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
一、以茶叶制作工艺的外形和加工工艺来分类1、绿茶(发酵度为0m)绿茶(不发酵)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
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
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
简单借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为90s~120s)、一定的温度下(180c°C-280c°C),快速脱水”。
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
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数十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
我国传统绿茶--眉茶和珠茶,毛峰、毛尖、等;以香高、味醇、形美、汤色明亮、耐冲泡,近年来的保靖黄金茶绿茶,因其“富含氨基酸、汤色明亮、栗香持久”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追品。
2、黄茶(微发酵)是轻微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m)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
分“黄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的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
3、白茶是(轻发酵)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
4、青茶(乌龙茶)半发酵的茶(发酵度为30~60m)。
青茶又称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
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
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六大茶类及加工工艺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茶树品种和茶类居世界第一。
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有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六大茶类。
1.绿茶:绿茶主要有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四种。
炒青绿茶有长炒青(如眉茶等)、扁炒青(如龙井茶等)、圆炒青(如珠茶等)。
烘青绿茶有卷形茶(如碧螺春茶等)、条形茶(如毛峰茶等)、片形茶(如六安瓜片茶)。
我县主要生产烘青绿茶,用来制作花茶。
晒青绿茶有陕青、滇青等。
蒸青绿茶有玉露、煎茶等。
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为:杀青、揉念、干燥三步骤。
杀青方式有加热杀青和热蒸汽杀青两种,以蒸汽杀青制成的绿茶称“蒸青绿茶”。
干燥依最终干燥方式不同有炒干、烘干和晒干之别,最终炒干的绿茶称“炒青”,最终烘干的绿茶称“烘青”,最终晒干的绿茶称“晒青” 。
2、红茶:红茶主有工夫红茶、红碎茶、小种红茶三种。
工夫红茶有祁门红茶、滇红工夫、粤红工夫,我省有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
红碎茶有第一套红碎茶(云南大叶种地区)、第二套红碎茶(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等大叶种地区)、第三套红碎茶(四川、湖北等中小叶种地区)、第四套红碎茶(湖南、浙江、江苏、福建等小叶种地区)。
小种红茶主要以正山小种为主。
(福建闽北地区)红碎茶:茶鲜叶经萎调,揉捻后,用机器切碎呈颗粒型碎片,然后经发酵、烘干而制成。
红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萎调、揉捻、发酵、干燥。
红茶的加工工艺:一、萎调●目的:散失适当水分、叶质柔软、韧性增强、便于揉捻;叶细胞汁浓缩、膜透性增强、酶活性提高、大分子化合物分解,青草气消褪、芳香物质变化。
●方法及其优缺点:日光萎凋、室内自然萎凋、热风萎凋。
萎凋的外部条件:温度、湿度、通风与摊叶厚度。
1、日光萎凋:视日光温湿度的高低,可以采用遮阳网:0.5-2小时,移入室内自然萎凋,忌用全程日光萎凋。
2、室内自然萎凋:在专门的萎凋室内、用木头柱子与萎凋匾分隔成苦干间,萎凋匾长2-.5米,宽0.8-.0米,每层间距15-20厘米,一般8-12层,底层离地20厘米,顶层距天花板50厘米,中间设置铁钩(用8号铁线做成)摊叶一层掛一层,逐层萎凋作业。
萎凋室应四面通风,设百叶窗,避免阳光直射。
也可用凉青筛、凉青架进行萎凋作业a.萎凋室温湿度:温度20-26℃,相对湿度60%-75%;b.萎凋叶量:每个匾约2㎡,摊放鲜叶,春茶嫩叶2kg,夏秋茶2.5kg。
c.萎凋时间:主要视萎凋程度而定,总时间18h以下为好;d、建立人工萎凋环境间:冷暖空调、除湿机或热风炉、抽风机(排气扇)。
3、热风萎凋:萎凋槽+热风机,风温控制在35度左右,不超过38度,温度先高后低。
每隔一小时停吹10分钟,效果较好。
下机前温度要逐渐降低到常温。
a、萎凋槽:由炉灶、鼓风机、槽体、盛叶框组成;萎凋槽体长10m,宽1.5m,高0.6m,用砖砌成,上装木架框,安放盛叶框约十个。
槽底至进风口到尾端呈2.5-3.0度的斜坡。
b、盛叶框:每个长0.9~1.0m,宽1.5m,高0.2m,框底用18目不锈钢丝网,框一边装活门,以便下茶。
c、热风系统:热风炉、轴流风机。
将热风或室温送入萎凋槽内进行萎凋,采用电或液化气或煤或木柴等作为热源。
热风温度,控制在38℃~30℃,先高后低。
萎凋时间:视萎凋适度程度而定,风温控制在35度需4-5小时达到适度,中间需翻拌4次左右,即可完成。
萎凋后的鲜叶:叶质柔软,梗折不断,手揉成团、松手不散,叶色转暗,青草气消退,散发清香。
含水率,功夫红茶细嫩鲜叶在58%至62%(即鲜叶减重率在39%至45%)、粗老鲜叶在63%至65%(鲜叶减重率在27%至30%)为宜。
萎凋不足,叶子含水过多,在以后工序加工中破碎率高,成条率低,茶汤滋味淡薄略带青涩;萎凋过度,叶子含水过少,则成条率差,色暗,香低,味淡,叶底棕暗。
二、揉捻揉捻是塑造外形和形成内质的重要工序。
1、揉捻目的:a、叶细胞破坏,茶汁外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为主体“发酵”开始,形成红茶特有的内质奠定基础。
b、叶片揉成紧直条索。
c、茶汁外溢与叶表,冲泡时易溶于水,形成外形光泽,增加茶汤浓度。
2、技术要求:长时慢揉,分次加压,先轻后重,充分解块;嫩叶轻压,老叶重压;轻萎凋轻压,重萎凋重压;卷曲成条,达90%以上,叶细胞破坏率达80%以上。
3.揉捻方法:揉捻时间:视鲜叶嫩度而定,特级以上40分钟左右;1至2级60分钟左右;3至4级90分钟,初揉60分钟,经解块筛分后的筛面茶要进行复揉,复揉时间30分钟。
揉捻过程压力参考:特级以上:空压10分钟→轻、中压25分钟→松压5分钟。
1级:空压5分钟→轻压10分钟→中压12分钟→松压3 分钟→中压10分钟→重压12分钟→松压5分钟。
2至3级:初揉:空压5分钟→轻压10分钟→中压12分钟→松压3 分钟→中压10分钟→重压12分钟→松压5分钟;复揉:轻压3分钟→中压5分钟→重压17分钟→松压5分钟。
4、解块筛分:a、揉捻叶经解块,要求达到打散茶团,不含茶包。
b、通过筛网的揉捻叶力求均匀,厚度1cm。
揉捻充分是“发酵”良好的必要条件。
如果揉捻不足,细胞破坏不充分,发酵不良,味淡、有青味,叶底花杂。
三、发酵发酵是红茶加工不可缺少的关键工序。
发酵过程中,揉捻(切)叶内的酶活性增强,多酚类等内含成分发生强烈氧化,使之形成较多茶黄素、茶红素和香气物质,使叶色变红。
它是形成红茶色、香、味品质特征的关键技术。
原理: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变化。
儿茶素→邻醌→联苯酚醌→双黄烷醇类氧化→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
发酵过程与温度、相对湿度和发酵时间有密切关系。
香气变化:青草气(揉捻开始后)→红茶特点的甜香→浓郁的水果香(品种间差异)→香气下降→逐渐出现酸味。
1、技术要求:a、发酵室温度26℃,湿度95%-100%,空气新鲜。
b、发酵室发酵时间2-3h左右;自然环境发酵:春茶3-6h,夏秋茶1-2h。
c、发酵叶摊放厚度,1级以上嫩叶4cm,2-3级茶叶6cm;自然环境发酵春茶宜厚,夏、秋茶宜薄,每隔0.5h翻拌一次。
d、发酵叶温一般比室温高2-6度,叶温保持在30度为宜。
叶温过高,大于40度,发酵过分剧烈,香低味淡,色黯,严重影响品质。
叶温太低,长时间的发酵对品质不利。
e、发酵程度掌握:青草气适度消失,清新花果香现出,叶色红变(春茶黄红色、夏茶红黄色),嫩叶红匀,老叶红里泛青,叶温到达高峰开始平稳时,即发酵适度。
2、建立温湿度人工发酵室①简易温湿度人工发酵室的建立:春茶气温低,采用密闭环境,加温加湿,一段时间通风换气,增加发酵室氧气含量。
②可控温湿度人工发酵室的建立:空调、适度控制仪+增湿器、换气扇+定时器四、干燥1、初烘(毛火):烘干温度视茶叶发酵程度而定。
一般(正常发酵程度)初烘:风温110~120 ℃,摊叶厚度1.5~2.0cm。
2、摊凉:厚度3~5cm,时间1h左右。
3、足火:风温80~100 ℃,摊叶厚度2.0~2.5cm。
4、技术要求:二次烘干,中间摊凉,以“高温、快速、短时”为原则,初烘后茶叶含水量达25%左右下机摊凉,足火后茶叶含水量为5%~6%。
烘干时应注意后发酵问题:1、根据发酵程度控制初烘温度:发酵过头初烘温度宜高些;发酵不足:毛火温度宜低些。
2、发酵程度宜掌握稍轻些。
3、乌龙茶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一类茶叶。
乌龙茶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四种。
闽北乌龙有武夷岩茶(如大红袍、武夷肉桂等)、闽北水仙等。
闽南乌龙有铁观音、黄金桂、奇兰、色种等。
广东乌龙有凤凰单枞、岭头单枞等。
台湾乌龙有冻顶乌龙茶、白毫乌龙等。
乌龙茶其工艺流程(1)萎调分为室内萎调(凉青)、日光萎调(晒青)、加温萎调和人控萎调四种。
(2)摇青;(3)炒青;(4)揉烘(先通过揉捻,再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5)干燥。
4、白茶白茶主有白毫银针茶、白牡丹茶、贡眉茶等。
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基本工艺流程是萎调、晒干或烘干。
白芽茶:是白茶中的极品,产于福鼎的银针,采用烘干方式,亦称“北路银针”;产于政和的银针,采用晒干方式,亦称“南路银针”。
白叶茶:采搞一芽二三叶或单片叶子为原料,按白茶工艺加工而成。
叶茶包括白牡丹、黄眉、寿眉等品种。
白牡丹:采摘一芽二叶为原料,摊叶萎调后直接烘干而成。
成茶芽头挺直、叶缘垂卷,叶背披满白毫,叶面银绿色,芽叶连枝,形似牡丹而得名。
5、黄茶黄茶主要有君山银针茶、霍山黄芽茶、蒙顶黄芽茶、莫干黄芽茶、黄大茶等,品质特点就是“黄汤黄叶”。
根据采摘细嫩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
主要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闷堆、渥黄、干燥。
6、黑茶黑茶主要有黑毛茶、普洱茶、六堡茶、老青茶、南路边茶、西路边茶等。
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
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
普洱茶和六堡茶是特种黑茶,制造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干燥,制成毛茶后再加工时仍需潮水沤堆,蒸压装篓,堆放陈化。
品质独特、香味以陈为类,在港、澳、东南亚和日本等地有广泛的市场。
7.再加工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基本茶类,以这些基本茶类作原料进行再加以后的产品统称再加工茶类。
主要包括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和含茶饮料等几种。
(1)花茶:用茶叶和香花进行拼和窖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制成的香茶。
花茶主要有茉莉花茶、玉兰花茶、珠兰花茶、柚子花茶、玳玳花茶、玫瑰花茶、桂花茶等。
(2)紧压茶:各种散茶经再加工蒸压成一定形状而制成的茶叶称紧压茶或压制茶。
紧压茶主要工序为筛切拼堆、渥堆、蒸压成型、干燥。
紧压茶品种有花砖茶、黑砖茶、茯砖茶、康砖茶、沱茶、紧茶、金尖茶、青砖茶、米砖茶、方包茶、七子饼茶等。
(3)萃取茶:以成品茶或半成品茶的原料,用热水萃取茶叶中的可溶物,过滤弃去茶渣,获得的茶汁,经浓缩或不浓缩,干燥或不干燥,制备成固态或液态茶,统称萃取茶。
(4)果味茶:茶叶半成品或成品加入果汁后制成各种果味茶,这类茶叶即有茶味,又有果香味,风味独特,颇受市场欢迎。
(5)药用保健茶:用茶叶和某些中草药或食品拼和调配后制成的各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