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茶类与冲泡技巧
- 格式:ppt
- 大小:12.92 MB
- 文档页数:67
茶文化作业一、我国茶叶依其在制作过程中,发酵程度不同共分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共六大类,其分别特点简介如下:一、绿茶属不发酵茶,其发酵度为零,这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
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
二、白茶属微发酵茶类,其发酵度不超过10% ,白茶的品质特点是干茶外表满披白色茸毛。
有“绿妆素裹”之美感,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
三、黄茶属轻发酵茶,其发酵度为10-20%,在制茶过程中,经过焖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
分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三类。
四、青茶属半发酵的茶,其发酵度为30-60%,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
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
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五、红茶属全发酵的茶,其发酵度为80-90%,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
并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
六、黑茶属后发酵茶,其发酵度为100%,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
二、泡茶技艺包括四大要素:茶叶用量、水温、冲泡时间和冲泡次数。
1.茶量泡茶技艺的第一要素就是茶叶用量,也就是每一杯或每壶茶水需置茶多少最宜。
一般而言,标准置茶量是以1克茶叶搭配50毫升的水,冲泡5分钟。
可依个人口感喜好而增减茶量。
2.泡茶水温所谓泡茶水温,是指将水烧开之后,再让其冷却到所需的温度。
一般来说,泡茶水温的高低,与茶中可溶于水的浸出物的浸出速度相关。
水温越高,浸出速度越快,在相同的冲泡时间内,茶汤的滋味也就越浓。
反之,水温越低,浸出速度越慢,茶汤的滋味也相对越淡。
至于泡茶水温以多高为宜,则要根据茶叶的老嫩、松紧、大小等情况来确定。
粗老、紧实、叶大的茶叶,其冲泡水温要比细嫩、松散、叶碎的茶叶高。
3.冲泡时间一般而言,茶的滋味是随着冲泡时间延长而逐渐增浓的。
茶叶技艺常识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茶叶的分类、制作工艺、泡茶技巧、品茶艺术等。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茶叶技艺常识:
1.茶叶分类:茶叶按照发酵程度可以分为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青茶)、红茶、黑茶等六大类。
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口感和特点。
2.制作工艺:茶叶的制作工艺包括晾青、杀青、揉捻、闷堆、发酵和干燥等步骤。
这些步骤对茶叶的色、香、味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3.泡茶技巧:泡茶是茶艺和茶技的基础,需要掌握正确的泡茶步骤和技巧。
包括温杯、置茶、冲水、倒茶、分茶等步骤,每个步骤都有一定的讲究和技巧。
4.品茶艺术:品茶不仅是为了品尝茶叶的香气和滋味,更是一种艺术。
品茶时可以通过观察茶叶的外形、色泽,闻其香气,品味其滋味来评判茶叶的质量和特点。
5.茶具知识:茶具也是茶艺和茶技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了解各种茶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常用的茶具有茶壶、茶杯、公道杯、闻香杯、盖碗等。
6.茶叶保存:茶叶的保存方法也很重要,不正确的保存方法会导致茶叶变质。
一般来说,茶叶应该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避免与异味物品接触。
了解这些基本的茶叶技艺常识,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品味茶叶的美妙。
《茶叶六大类》一.绿茶:(性寒)(不发酵0%-5%)二.白茶:(性凉)(轻微发酵0%-10%)三.黄茶:(性寒)(轻微发酵10%-20%)四.乌龙茶:(性平)(半发酵30%-60%)五.红茶:(性温)(全发酵80%-90%)六.黑茶:(性温)(后发酵85%-100%)一.绿茶:(性寒)(不发酵0%-5%)绿茶是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
是六大茶类中唯一的不发酵茶。
特点:清香味浓郁,口感鲜爽,干茶绿,茶汤绿,叶底绿。
口感:清香,兰花香。
功效:防辐射、杀菌、消炎、生津解渴,清热去火,提神醒脑,去腻消食,减肥等功效。
适宜人群:精力充沛,胃火旺盛,天热心燥,体质偏热,长期工作用电脑。
不适宜人群:孕妇,脾胃脆弱,肝脏病人。
手术病人,易失眠者。
冲泡方法:绿茶一般冲泡水温以85°C为宜。
冲泡时间以2~3分钟为好。
绿茶与水的比例以1:50为宜。
在茶具方面,可以选用瓷杯或透明玻璃杯,冲泡时不要盖盖子。
代表性茶:安吉白茶,西湖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恩施玉露,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六安瓜片。
白茶是我国名茶之一,主要出产于福建云南等地,是中国六大茶品的重要成员。
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白茶冲泡以后汤色黄绿清澈,且味道甘甜回味悠长。
特点:色白隐绿,汤色黄白,清香甘美。
口感:入口感觉清鲜爽快有甜味。
功效:抗氧化、防暑、治牙痛、清热润肺、消炎解毒、护肝、是解酒醒酒的良品。
适宜人群:烟酒人群,胃火旺盛,牙痛上火,体质偏热,精神紧张、压力大者,少年儿童喝白茶有利于保护眼睛。
不适宜人群:神经衰弱,孕妇,脾胃脆弱,肝脏病人。
冲泡方法:老白茶可以用沸水冲泡,鲜嫩一点的白茶如白毫银针,可以适当降低冲泡温度。
如果是盖碗冲泡,坐杯 (每次冲泡茶叶的浸泡时间) 的时间长一些,汤色会是浅黄色或者杏黄色。
代表性茶: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茶,贡眉,新白茶。
新白茶:新白茶:外观:色泽灰绿或墨绿外观:色泽呈黄色,微褐汤色:汤色嫩黄,橙黄汤色:杏黄,琥珀色香气:嫩香,花香,毫香外观:陈香,药香,枣香时间:存放3年内时间:存放三年以上黄茶是我国特产茶类,生产历史悠久,在唐朝时就成为了贡品。
六大茶类的冲泡方法
随着人们对茶功效的不断探索,对茶疗养生的日渐崇尚,饮茶这一古古老而时尚的话题,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六大茶类的冲泡方法,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六大茶类的冲泡方法
绿茶:
用玻璃杯冲泡,水温80℃-85℃。
三种冲泡方式1、上投法:先注入水再投入茶叶;2、中投法:注入一半的水放入茶叶,再入茶叶再把水注满;3、下投法:先将茶叶放进杯里再把水注满。
绿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峨眉竹叶青,云海白毫等
红茶:
可用盖碗或者专业的红茶泡具,水温80℃。
头1—5道茶出水时间为5—10秒钟,接下去可以根据个人饮用口感延长冲泡时间。
红茶:工夫红茶(祁门工夫、宁红工夫、宜红工夫等)、小种红茶、红碎茶
黑茶:
可用紫砂壶(最佳泡茶具)或盖碗,水温100℃。
洗两遍茶,投茶量为5g左右,头1—8道茶泡出水时间为10—15秒左右,接下去可以根据每道茶的工艺延长冲泡时间。
黑茶:湖南黑茶、老青茶、普洱茶等
乌龙茶:
用盖碗冲泡,水温95℃—100℃左右。
100℃沸水最佳,第一道茶洗茶出水时间为2秒左右,2—8道茶出水时间为10—15秒,根据个人习惯调整,一般清茶的冲泡次数为8道。
第一部分茶叶基础知识1.茶叶分类茶可分为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
绿茶具有绿叶清汤的品质特征。
好的新茶,干茶颜色绿润,汤色绿明亮。
其代表品种有“龙井”、“碧螺春”、“珠茶”等。
红茶为红叶红汤,这是经过发酵形成的品质特征。
干茶颜色乌润,滋味醇和、有甜味,汤色红亮鲜明。
红茶有“工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型,品牌以“祁红”、“宁红”和“滇红”最具代表性。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色泽青褐如铁,故又名青茶。
茶汤颜色清澈金黄,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醇鲜爽。
以“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等最具代表性。
白茶由芽叶上面白色茸毛较多的茶叶制成。
白茶满身白毫(白色茸毛),汤色黄亮明净,滋味鲜醇。
代表品种有“毫银针”、“寿眉”、“白牡丹”等。
黄茶黄叶黄汤,香气清锐,滋味醇厚。
其芽叶茸毛披身,金黄明亮,汤色杏黄明澈。
代表品种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大黄茶”等。
黑茶干茶颜色油黑凝重,汤色澄黄,叶底黄褐,香味醇厚。
黑茶(紧压茶)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
2.如何挑选茶叶茶叶的好坏,可从干茶外形评定和冲泡后品尝来鉴别。
购买茶叶时,一般只能观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泽,闻干香。
这里粗略介绍一下鉴别干茶的方法。
干茶的外形,主要从五个方面来看,即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和净度。
2.1.嫩度指做茶的原料的老嫩,是决定成品茶叶品质的基本因素。
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容易符合该茶类的外形要求(如龙井之“光、扁、平、直”)。
此外,还可以从茶叶有无锋苗去鉴别。
锋苗好,白毫(茸毛)显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
如果原料嫩度差,做工再好,茶条也无锋苗和白毫。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最嫩的鲜叶,也得一芽一叶初展,片面采摘芽心做茶是不恰当的。
因为芽心是生长不完善的部分,内含成分不足,特别是叶绿素含量很低。
所以不应单纯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做茶。
2.2.条索条索是指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如炒青茶“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等。
白茶冲泡方法_白茶的冲泡技巧
白茶的冲泡方法简单,关健是握好投茶量与水量的比例、水温、投茶方法、冲泡器皿等。
优质的白茶色、香、味、形具佳,在冲泡过程中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
一、茶水比例:
冲泡细嫩度高的茶,茶水比例是3g 茶叶:150ml 水,即1:50。
此比例需要根据个人喜好而定,一般在1:50~1:80 之间。
第一泡的
茶汤,还余三分之一,就可添水续杯,此乃二泡。
二、水温:
水温一般控制在70-95℃。
越是嫩度好的茶叶,适宜的水温要求
越低,好的茶叶可等待至70℃时再投放。
一般的茶控制在85-95℃为
宜。
三、投茶方法:
有以下三种,可根据个人偏好选择。
1、上投法:先一次性向茶杯中注足热水,待水温适度时再投放茶叶。
此法适用于细嫩度好的茶。
2、中投法:先注入三分之一热水,再投放茶叶,观茶闻香,略舒展开后,再注满热水。
3、下投法:先投放茶叶,然后一次性向茶杯注足热水。
此法适用于细嫩度一般的茶。
四、冲泡器皿:
冲泡绿茶都喜用玻璃杯,可观察茶在水中缓缓舒展、游动、变幻。
此外,由于好的绿茶不是用沸水冲泡,茶叶多浮在水面,饮茶时容易吃进茶叶,如用盖碗,就可以用盖子将茶叶拂到一边。
无论玻璃杯或是盖碗,宜小不宜大,大需水多,茶叶易老。
六大茶类的出汤时间要想泡一壶好茶,出汤时间很关键,它影响着一杯茶的口感,而很多茶友不知道一泡茶要多久出汤,造成了泡出来的口感时好时坏。
下面为大家整理六大类茶叶的出汤时间。
01绿茶:12秒内出第一泡茶汤绿茶是未发酵茶,茶叶中保留了鲜叶的大部分营养物质,在冲泡的时候水温不能太高,冲泡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会破坏茶叶中的活性物质。
另外绿茶的干茶是分几种类型的,下面按茶形分别来说:卷曲型半卷曲型非卷曲型⒈卷曲型碧螺春就是典型的卷曲茶,因为干茶紧裹在一起,所以第一泡需要比别的绿茶多些时间浸润,让茶叶舒展一下,第一泡建议15秒;第二泡20秒;第三泡30秒,水温也可以升高5℃到95℃;第四泡40秒,水温可用100℃。
⒉半卷曲型半卷曲的绿茶很多,第一泡建议10秒就够了;第二泡20秒;第三泡30秒,水温也可以升高5℃到95℃;第四泡40秒,水温可用100℃。
⒊非卷曲型龙井和毛峰都是非卷曲型绿茶的代表,泡法和半卷曲型一样。
02黄茶:15秒内出第一泡茶汤黄茶是轻微发酵的茶,与绿茶的特性比较接近,冲泡的时候只要比绿茶的冲泡时间稍微长两三秒钟即可。
03红茶:10秒钟内出第一泡茶汤红茶,一般情况下浸泡时间都不需要太久,前几泡十秒以内就可出汤,如果时间过长,则容易造成茶汤苦涩,在这个大原则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口感偏好和实际情况,做一些微调。
大叶红茶&小种红茶滇红是大叶红茶的代表,祁红是小种红茶的代表,它们的泡法是一样的:茶水比例1:30,通常5泡,前四泡都是95℃的水温,10秒左右出汤就好,第5泡水温和浸泡时间都稍微增加,100℃的水温15秒出汤。
04白茶:10秒内出第一泡茶汤白茶有新茶和老茶:⒈新白茶新白茶用盖碗泡,通常出5泡就好了,前3泡10秒出汤,第4、5泡就不一样了,第4泡需要100℃水温浸泡20秒出汤,第5泡需要100℃水温浸泡30秒出汤。
⒉老白茶老白茶虽然经过陈化,但也不能闷泡太久!如果是老白茶饼,可以在新白茶的基础上,从第2泡起,每泡适当延长3-5秒钟出汤就可以,也不能闷泡太久。
六大茶类一、茶类的划分方法:1、有的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即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
2、有的根据我国出口茶的类别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几大类。
3、有的根据我国茶叶加工分为初、精制两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将茶叶分为:毛茶和成品茶两大部分,其中毛茶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黑茶五大类,将黄茶归入绿茶一类;成品茶包括精制加工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再加工而成的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类。
4、有的还从产地划分将茶叶称作:川茶、浙茶、闽茶等等,这种分类方法一般仅是俗称。
5、还可以其生长环境来分:平地茶,高山茶,丘陵茶。
6、另外还有一些“茶”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但是一般的饮用方法上与一般的茶一样,故而人们常常以茶来命名之,例如虫茶、鱼茶。
7、有的这类茶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它不是茶了,例如绞股蓝茶。
8、将上述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综合起来,中国茶叶则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
二、六大基本茶类:1、绿茶: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
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
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
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
最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中国绿茶中,名品最多,不但香高味长,品质优异,且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
(1)炒青绿茶:由于在干燥过程中受到机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长条形、圆珠形、扇平形、针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状,故又分为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等等。
长炒青精制后称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贡熙、雨茶、针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