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临床常见分型——思维导图版
- 格式:pdf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6
图解脊柱分柱和骨折分型,超实用!脊柱骨折(fracture of the spine)是骨科常见的创伤之一。
我国脊柱骨折发生率占骨折中的5%~6%,其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胸腰段、颈椎、腰椎和胸椎。
脊柱骨折常并发脊髓或马尾神经的损伤。
(一)脊柱分柱从生理学角度分析,脊柱的稳定性与脊柱的解剖结构及组织学特点直接相关。
从脊柱的二柱概念到三柱概念均表明,涉及椎管相邻部位的损伤,尤其是前柱及中柱是否稳定将直接影响节段的稳定性。
从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的角度分析,维持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脊柱疾患的基本原则。
因此,充分理解脊柱的分柱概念是脊柱外科医生在诊治脊柱疾患时不可缺少的理论依据。
(1)Kelly-Whitesides分型Kelly和Whitesides将胸腰椎分为两个负重柱,即前柱(实心柱)和后柱(空心柱)。
前柱为脊柱的负重部分,包括前、后纵韧带、椎体和椎间盘;后柱为脊柱的抗张力部分,包括椎弓、棘上韧带、黄韧带和椎间关节等。
(2)Denis脊柱三柱分类Denis于1983年在二柱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柱分类概念。
他通过影像学检查,主要是对400多例胸腰椎损伤患者的CT扫描,建议将椎节区分为前、中、后三柱(图1),并强调中柱的受损类型以及骨块位移方向与程度决定脊髓损伤的严重性。
图1 Denis脊柱三柱概念示意图ALL-前纵韧带;PLL-后纵韧带;SSL-棘上韧带;AF-纤维环A.脊柱的解剖标志;B.前柱区域;C.中柱区域;D.后柱区域(Denis F.The three column spin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classification of acute thoracolumbar spinal injuries.Spine,1983,8:817-831)前柱指椎体的前1/2、前纵韧带及椎间盘的前1/2。
此柱受损,主要表现为压缩骨折,不严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
中柱主要指椎体及椎间盘的后1/2及后纵韧带。
脊柱骨折临床常见分型——思维导图版
脊柱骨折临床常见分型——思维导图版
一、上颈椎损伤分型(包括枕骨髁骨折Saternus分型、
Anderson-Montesano分型、Jeanneret分型以及Tuli分型;寰枕关节脱位的Traynelis分型和Harborview分型;寰椎骨折Gehweiler分型和Jefferson分型;寰椎横韧带损伤的Dickman分型;齿状突骨折Grauer改良的Anderson和D‘alonzo分型;Hangman 骨折的Levine-Edwards分型;C2椎体骨折Benzel分型;以及AOSpine上颈椎损伤分型系统。
具体内容见如下思维导图。
)
二、下颈椎损伤分型(包括了下颈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
统(SLIC)
和AOSpine下颈椎损伤分型系统。
具体内容见如下思维导图。
)
三、胸腰椎损伤分型(包含了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的评分系统
(TLICS);AOSpine胸腰椎损伤分型系统;以及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程度评分评估系统(TLOFSAS)。
具体内容见如下思维导图。
)
四、骶骨骨折或骨盆骨折分型(包含了骶骨骨折Denis 分型、
Roy-Gamille
分型、Cibbons 分型和Isler 分型,以及骨盆骨折的Tile 分型;还包含了腰骶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的评分系统(LSIS )和AOSpine 骶椎损伤分型系统。
具体内容见如下思维导图。
)。
脊柱骨折为骨科的常见创伤,发生率占骨折的5-6%。
青壮年多见,以胸腰段最多(T10-L2),并多合并有脊髓损伤。
一脊柱的稳定稳定性脊柱的三柱理论,Denis将脊柱理解成三条纵行的柱状结构,即:(1)前柱:包括脊柱前纵韧带、椎体及椎间盘的前2/3部分;(2)中柱:由椎体及椎间盘后1/3和后纵韧带组成;(3)后柱:由椎弓、椎板附件及黄韧带、棘间、棘上韧带组成。
1984年Ferguson完善了Denis提出三柱分类概念,认为椎体和椎间盘的前2/3属前柱,后1/3属中柱,这是目前比较一致公认的三柱分类概念,凡中柱损伤者属于不稳定性骨折。
法国的Roy-Camille、Saillant的三柱概念略有不同,他们认为中柱除椎体和椎间盘的后1/3以外,尚应包括椎弓根、关节突。
中柱的范围较广,而后柱仅指关节突后方的椎弓,包括椎板、横突、棘突,但仍然主张中柱损伤属于不稳定性骨折,因此判定中柱损伤是分类的基础。
二脊柱损伤原因任何引起脊柱过度屈曲、伸展、旋转或侧屈的暴力,都可造成脊柱损伤。
三脊柱骨折的分类(一)依据骨折形态分类1、压缩骨折为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此型损伤主要是屈曲压缩应力所致,根据弯曲的方向可分为屈曲压缩和侧向压缩,前者多见,后者少见,前者表现为前柱受压力,椎体前部高度压缩<50%,前纵韧带大多完整,后柱承受张力,X线像显示椎体后侧皮质完整,高度不变,后柱的棘上、棘间韧带在张力较大时可断裂,而中柱作为支点或枢纽而未受累,该型骨折常见于胸椎,大部属稳定型,神经损伤少见。
约占胸腰椎损伤的一半。
脊柱处于屈曲位时,由纵轴的超负荷引起前柱的压缩和后柱的张力造成脊柱损伤。
其损伤机制的特点是:前柱承受压力,后柱承受张力,中柱作为支点,椎体后缘高度不变。
根据外力方向不同,又可分为前屈型及侧屈型,前者常发生于T11~L1,后者以L2,3为多。
椎体压缩常<50%,如>50%则后柱受累。
压缩骨折以椎体上终板受累多见,下终板较少。
图解脊柱骨折A0分型2016-12-31医疗互动医疗互动提供健康咨询、远程诊断、海外就医指南、海外华人诊所及优质医疗机构信息、专家预约A型:椎体压缩A1:压缩骨折A1.1终板嵌压A1.2楔形嵌压 .1上缘楔形嵌压骨折 .2侧方楔形嵌压骨折 .3下缘楔形嵌压骨折A1.3椎体塌陷A2: 劈裂骨折A2.1矢状面劈裂骨折A2.2冠状面劈裂骨折A2.3钳夹样骨折A3:爆裂型骨折A3.1不完全爆裂骨折 .1上缘不完全爆裂骨折 .2侧方不完全爆裂骨折 .3下缘不完全爆裂骨折A3.2爆裂分离骨折 .1上缘爆裂分离骨折 .2侧方爆裂分离骨折 .3下缘爆裂分离骨折A3.3完全分离骨折 .1钳夹分离骨折 .2完全屈曲爆裂骨折 .3完全纵轴向爆裂骨折B型:前方及后方结构牵张性损伤B1:后方韧带结构损伤(屈曲牵张型损伤)B1.1伴有间盘的横贯损伤 .1屈曲半脱位 .2前方脱位 .3屈曲半脱位/前方脱位伴关节突骨折 B1.2 后方韧带结构为主的损伤伴有A型椎体骨折 .1屈曲半脱位伴有A型椎体骨折 .2前方脱位伴有A型椎体骨折 .3屈曲半脱位/前方脱位伴关节突骨折+A型骨折B2:后方骨性结构损伤(屈曲牵张型损伤)B2.1两柱横贯性骨折B2.2伴有间盘损伤 .1损伤通过间盘及椎弓根 .2损伤通过间盘及峡部(屈曲—峡部裂)B2.3伴有A型椎体骨折 .1经椎弓根伴有A型椎体骨折 .2经峡部伴有A型椎体骨折B3:经间盘前方损伤(过伸剪切损伤)B3.1过伸半脱位 .1不伴有后柱损伤 .2伴有后柱损伤B3.2过伸—峡部裂B3.3后方脱位C型:前方及后方结构旋转性损伤C1:A型(压缩)损伤伴有旋转C1.1楔形旋转骨折C1.2劈裂旋转骨折C1.3椎体分离(旋转爆裂骨折)C2:B型损伤伴有旋转C2.1 B1损伤伴有旋转Flexion-distraction injuries with rotation(5_-C2.1)C2.2 B2损伤伴有旋转B2 with rotation (5_-C2.2)C2.3 B3损伤伴有旋转Hyperextension-shear-rotation of spine(5_-C2.3)C3:C型损伤伴有旋转1. Slice (5_-C3.1)2. Oblique (5_-C3.2)。
脊柱骨折临床常见分型——思维导图版
一、上颈椎损伤分型(包括枕骨髁骨折Saternus分型、
Anderson-Montesano分型、Jeanneret分型以及Tuli分型;寰枕关节脱位的Traynelis分型和Harborview分型;寰椎骨折Gehweiler分型和Jefferson分型;寰椎横韧带损伤的Dickman分型;齿状突骨折Grauer改良的Anderson和D‘alonzo分型;Hangman骨折的Levine-Edwards分型;C2椎体骨折Benzel分型;以及AOSpine上颈椎损伤分型系统。
具体内容见如下思维导图。
)
二、下颈椎损伤分型(包括了下颈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SLIC)
和AOSpine下颈椎损伤分型系统。
具体内容见如下思维导图。
)
三、胸腰椎损伤分型(包含了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的评分系统
(TLICS);AOSpine胸腰椎损伤分型系统;以及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程度评分评估系统(TLOFSAS)。
具体内容见如下思维导图。
)
四、骶骨骨折或骨盆骨折分型(包含了骶骨骨折Denis分型、Roy-Gamille
分型、Cibbons分型和Isler分型,以及骨盆骨折的Tile分型;还包含了腰骶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的评分系统(LSIS)和AOSpine骶椎损伤分型系统。
具体内容见如下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