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常见地酸和碱》单元教学设计课题以及思维导图
- 格式:docx
- 大小:24.13 KB
- 文档页数:10
常有的酸和碱主题设计合用年级九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 6 课时,每周 3 课时;课外共用 1 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括本单元的教课核心内容,隶属于课程标准中第二个“一级主题〞——“身旁的化学物质〞在的二级主题——生活中的常有化合物,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本主题单元旨在指引学生认识和研究身旁的化学物质酸和碱,认识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领会科学进步对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的巨大奉献;加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研究欲念,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用途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
本主题单元内容根源于人教版教材初中化学九年级课本第十单元。
该主题单元共分为以下四个专题:专题一:酸及其性质。
让学生认识常有的酸,认识酸的性质并知道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学会对浓酸的使用;认识酸的应用。
专题二:碱及其性质。
让学生认识常有的碱,认识碱的性质并进一步学习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学会对浓碱的使用;认识碱的应用。
专题三:酸碱中和反应。
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酸和碱中的 H+ 和 OH -联合成 H2O ;知道能够经过中和反应的方法降低酸或碱的含量。
专题四:溶液的酸碱性。
认识酸碱指示剂和 pH 试纸查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并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本主题单元的教课重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酸碱的中和反应,溶液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主要的学习方式:研究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
预期教课成就:研究实验报告、思想导图、讲堂综合检测、主题单元检测等。
主题单元规划思想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术:1.认识酸和碱的性质2.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3.初步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及判断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经过比较常有酸和碱学会归纳归纳的学习方法2.经过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认识过程学习研究认识事物的方法3.经过对酸碱溶液的酸碱性的认识学习成立微观与宏观相联系的思想方式4.经过对溶液酸碱性的测定及酸碱混淆后pH的变化测定领会间接观察法在实验研究中的作用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对酸碱性质的研究,增进对科学研究的理解,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和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经过认识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经过对酸碱对生命活动的作用及中和反应的应用学习领会化学的价值所在对应课标1.认识常有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化性2.初步学会常有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3.认识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 试纸查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4.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1.如何认识和区分酸和碱?2.酸和碱有哪些性质?如何研究酸和碱的性质?3.常有的酸和碱有哪些?它们的性质同样吗?为什主题单元问题么?设计 4.如何稀释浓硫酸?5.如何查验溶液的酸碱性及判断酸碱性强弱程度?6.什么是中和反应,其实质是什么?在生产和生活中有何作用?.......专题一:酸及其性质〔 2课时〕专题二:碱及其性质〔 2课时〕专题三:酸碱中和反应〔 1课时〕专题区分〔 1专题四:溶液的酸碱性课时〕此中专题四:溶液的酸碱性中如何查验溶液的酸碱性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酸及其性质一所需课内共用 2 课时,每周 3 课时课时专题学习目标(1〕经过比较认识浓硫酸、浓盐酸两种酸的主要特征,经过实验研究的方法认识其相像的化学性质及性质上的差别,知道常有的两种酸的用途。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常见的酸一、教学目标1.熟悉常见的酸——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了解浓硫酸的特性,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3.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三、教学过程【知识回顾】请同学们写出所学过的有酸参与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总结与交流】①CaCO3+2HCl=CaCl2+H2O+CO2↑②Na2CO3+2HCl=2NaCl+H2O+CO2↑③Zn+H2SO4=ZnSO4+H2↑④Fe+H2SO4=FeSO4+H2↑⑤Mg+2HCl=MgCl2+H2↑……【过渡】反应①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反应③是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所以盐酸和硫酸是我们在实验室中经常用到的酸,另外硝酸和醋酸也是实验室中常见的酸,那么这些酸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探究吧!【实验探究】(1)观察盐酸、硫酸的颜色和状态;(2)分别打开盛有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注意闻气味的正确操作)【实验记录】【交流讨论】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出现白雾的原因是什么?【总结与交流】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的盐酸小液滴。
【交流讨论】现在有两瓶装着盐酸和硫酸的未贴标签的试剂瓶,根据它们的物理性质,你知道该如何区分它们吗?【总结与交流】轻轻摇晃观察液体是否黏稠、打开瓶盖看其是否出现白雾、闻其是否有刺激性气味等。
【学生活动】根据课本52页表格内容,总结硫酸和盐酸各有什么用途?【总结】生产、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盐酸和硫酸。
盐酸常用于金属除锈、制造含氯的药物,如生活中的洁厕灵等。
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用以帮助消化。
硫酸也可用于金属除锈,还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冶炼金属、精炼石油等。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还可以用作实验室里的干燥剂。
【交流讨论】两试剂瓶分别敞口放置的浓盐酸和浓硫酸,过一段时间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总结与交流】浓盐酸易挥发,溶解的氯化氢气体易扩散到空气中,造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造成溶质质量分数也变小。
初中化学《酸和碱》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酸和碱》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适用年级九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5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在化学课程及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 本单元是在学生所学的化学用语、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溶液、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规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继续和总结。
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第十一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本主题单元内容来源于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课本第十单元。
本单元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
第二部分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从内容安排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本主题单元的教学重点:1、酸、碱的化学性质;2、中和反应;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变化。
本主题单元教学的难点:1、根据实验归纳酸碱的化学性质;2、书写有关酸、碱的化学式及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主要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等。
预期教学成果:探究实验报告、思维导图、课堂综合检测、调查报告。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相关实验。
初中化学《酸和碱》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酸和碱适用年九年级级所需时课内共用6课时,每周4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分为两个专题。
专题1在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生活中接触过的酸和碱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得出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重要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从微观的角度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
专题,首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探究中和反应,然后通过介绍溶液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突出了溶液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对化学实验的探究,归纳酸、碱的通性。
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注重引导运用新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
注重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去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认识酸、碱的腐蚀性,知道它们的一些用途。
2.知道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3.认识中和反应,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
4、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指示剂遇酸、碱作用显示不同的颜色变化,了解显色反应是观察物质性质的方法之一。
2.通过实验探究盐酸与硫酸、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了解酸类和碱类分别具有的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初步学习由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进行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及生活中的指示剂,认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并通过介绍浓硫酸的腐蚀性,树立安全使用化学药品的意识。
2.通过测定当地雨水的pH和土壤的酸碱度,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对应课标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实际,一是要淡化定义,注意社会问题与学科知识的整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二是要注重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要揭示物质的酸碱性和中和反应的实质;三是要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掌握化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