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 格式:doc
- 大小:98.50 KB
- 文档页数:20
常见的酸和碱主题设计适用年级九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6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的教学核心内容,隶属于课程标准中第二个“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在的二级主题——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本主题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酸和碱,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用途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
本主题单元内容来源于人教版教材初中化学九年级课本第十单元。
该主题单元共分为以下四个专题:专题一:酸及其性质。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酸,认识酸的性质并知道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学会对浓酸的使用;了解酸的应用。
专题二:碱及其性质。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碱,认识碱的性质并进一步学习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学会对浓碱的使用;了解碱的应用。
专题三:酸碱中和反应。
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酸和碱中的H+和OH-结合成H2O;知道可以通过中和反应的方法降低酸或碱的含量。
专题四:溶液的酸碱性。
了解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并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本主题单元的教学重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酸碱的中和反应,溶液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
预期教学成果:探究实验报告、思维导图、课堂综合检测、主题单元检测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2.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3.初步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及判断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常见酸和碱学会概括归纳的学习方法2.通过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认识过程学习探究认识事物的方法3.通过对酸碱溶液的酸碱性的认识学习建立微观与宏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4.通过对溶液酸碱性的测定及酸碱混合后pH的变化测定体会间接观察法在实验探究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酸碱性质的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通过对酸碱对生命活动的作用及中和反应的应用学习体会化学的价值所在对应课标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2.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3.了解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4.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如何认识和区分酸和碱?2.酸和碱有哪些性质?怎样探究酸和碱的性质?3.常见的酸和碱有哪些?它们的性质相同吗?为什么?4.怎样稀释浓硫酸?5.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及判断酸碱性强弱程度?6.什么是中和反应,其实质是什么?在生产和生活中有何作用?专题划分.......专题一:酸及其性质(2 课时)专题二:碱及其性质(2 课时)专题三:酸碱中和反应( 1 课时)专题四:溶液的酸碱性( 1 课时)其中专题四:溶液的酸碱性中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酸及其性质一所需课内共用2课时,每周3课时课时专题学习目标(1)通过比较认识浓硫酸、浓盐酸两种酸的主要特性,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认识其相似的化学性质及性质上的差异,知道常见的两种酸的用途。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常见的酸和碱》单元设计适用年九年级级所需时6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是九年级化学的重点内容,在学习了有关单质、化学用语和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对化合物知识的进一步研究,本单元中除了学习有关酸和碱的知识外,对学过的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原理进行了总结,对以后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重点:酸、碱的性质及中和反应。
难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单元学习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2、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3、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法建议:1、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学习法,根据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可以归纳出一般酸碱具有的性质。
2、注意社会问题与学科知识的整合,从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3、注重形成基本概念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揭示中和反应的实质4、要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在活动与探究中掌握化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2、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3、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2、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3、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初中化学《酸和碱》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酸和碱》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适用年级九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5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在化学课程及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 本单元是在学生所学的化学用语、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溶液、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规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继续和总结。
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第十一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本主题单元内容来源于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课本第十单元。
本单元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
第二部分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从内容安排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本主题单元的教学重点:1、酸、碱的化学性质;2、中和反应;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变化。
本主题单元教学的难点:1、根据实验归纳酸碱的化学性质;2、书写有关酸、碱的化学式及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主要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等。
预期教学成果:探究实验报告、思维导图、课堂综合检测、调查报告。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相关实验。
【酸碱盐的知识】趣谈适用年级九年级所需时间课内7课时,每周4课时,课外1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酸碱盐知识是初中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也是中考的考点,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起点。
酸碱盐是三类非常重要的化合物,知识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之处,所以本单元分四个专题,主题一: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专题二:几种常见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专题三:几种常见盐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专题四:中和反响,复分解反响的实质和应用。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现象的记忆,中和反响,复分解反响的实质和应用都是学习的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运用复分解反响发生的条件判断常见的酸碱盐能否发生反响是学习的难点。
本单元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学生自主总结归纳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观察总结能力。
使学生能正准确描述酸碱盐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描述实验现象,理科中和反响,复分解反响的实质和应用。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那么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21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到达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几种常见的酸碱盐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知道中和反映的实质,以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4、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响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根据复分解反响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响能否发生。
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酸碱盐主要性质的探究体验实验探究的操作标准性,准确性,以及严谨的科学方法。
初中化学《酸和碱》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酸和碱适用年九年级级所需时课内共用6课时,每周4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分为两个专题。
专题1在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生活中接触过的酸和碱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得出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重要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从微观的角度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
专题,首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探究中和反应,然后通过介绍溶液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突出了溶液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对化学实验的探究,归纳酸、碱的通性。
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注重引导运用新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
注重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去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认识酸、碱的腐蚀性,知道它们的一些用途。
2.知道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3.认识中和反应,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
4、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指示剂遇酸、碱作用显示不同的颜色变化,了解显色反应是观察物质性质的方法之一。
2.通过实验探究盐酸与硫酸、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了解酸类和碱类分别具有的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初步学习由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进行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及生活中的指示剂,认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并通过介绍浓硫酸的腐蚀性,树立安全使用化学药品的意识。
2.通过测定当地雨水的pH和土壤的酸碱度,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对应课标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实际,一是要淡化定义,注意社会问题与学科知识的整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二是要注重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要揭示物质的酸碱性和中和反应的实质;三是要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掌握化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常见的酸和碱”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适用年九年级鲁教版?五四制(新版)级所需时课内共用8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3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的核心内容隶属于课程标准中第二个“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里的“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中的“酸和碱”的有关知识。
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四个一级主题中的13个二级主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在三个方面已有了较大的提高,一是初步学会了科学探究这种学习方式与方法并初步学会如何应用实验来探究化学变化的奥妙;二是初步形成了元素观、微粒观、物质观、变化观、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和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等基本的化学观念;三是初步体会到化学科学的思维方式:宏观----微观---符号,初步会用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符号等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发生的化学变化。
本主题单元将化学学科知识与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知识紧密联系,其探究活动具有问题情境真实、实验操作简单的特点,本主题单元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以“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为主线,把酸碱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探究活动和科学方法教育三条线索有机地融为一体。
本主题单元内容来源于鲁教版九年级全一册(新版)课本第二单元。
该主题单元共分为以下四个专题:专题一:酸及其性质;专题二:碱及其性质;专题三:溶液的酸碱性;专题四: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一、二、三是专题四的知识基础,专题四是专题一、二、三的整合、提高与升化。
本主题单元的教学重点:酸及其性质、浓硫酸的稀释、碱及其性质、复分解反应、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pH的测定方法、中和反应及其实质等;教学难点:酸及其性质、碱及其性质、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及其实质等。
主要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
预期教学效果:探究实验报告、思维导图、掌握了酸碱的性质与用途、溶液酸碱性与酸碱度、中和反应及其实质应用、解答了本主题单元和专题单元中提出的所有问题、课堂综合检测(涵盖了本主题单元和专题单元中提出的所有知识与技能)、调查报告、制作酸碱性污水处理专题的宣传手抄报、举办预防和治疗胃酸的科学讲座等。
常见的酸和碱4、学会利用pH试纸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5、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6、了解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性的变化和pH的变化和热量变化。
过程与方法:1、从H+和OH-的角度认识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2、通过亲历探究实验,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3.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4.能通过实验现象对某些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
5、能够通过酸与碱的反应现象,得出中和反应中酸碱性变化及热量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
2、通过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
4.初步了解酸碱中和对日常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1.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认识常见酸碱的性质和用途。
3.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以及酸碱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网络平台、常规资源:实验室中的有关实验药品、仪器;课堂测试、学案等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
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
请以活动1、活动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
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第一课时:活动1、小组合作交流:生活中哪些物质曾给你留下酸的印象?你用过肥皂洗衣粉吗?活动2、讨论交流:怎样识别酸和碱?第二课时:活动1、合作交流:肥皂水等碱性物质为什么能治昆虫咬伤?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吗?活动2、提出同学们自己的猜想活动3、进行探究:学生交流方案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实验验证活动4、表达与交流:同学之间将实验成果进行交流第三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单元设计适用年九年级级所需时6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是九年级化学的重点内容,在学习了有关单质、化学用语和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对化合物知识的进一步研究,本单元中除了学习有关酸和碱的知识外,对学过的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原理进行了总结,对以后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重点:酸、碱的性质及中和反应。
难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单元学习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2、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3、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法建议:1、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学习法,根据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可以归纳出一般酸碱具有的性质。
2、注意社会问题与学科知识的整合,从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3、注重形成基本概念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揭示中和反应的实质4、要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在活动与探究中掌握化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2、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3、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2、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3、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酸和碱有哪些主要的性质?2、怎样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3、如何测定溶液酸碱性?专题划分专题一:(1 课时)专题二:(1 课时)专题三:(4 课时).......其中,专题(或专题一中的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溶液的酸碱性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2、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3、知道pH与酸碱性的强弱关系,并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4、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
专题问题设计1、怎样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酸碱性?2、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是什么?3、pH与酸碱性有什么关系?怎样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等实验用品,多媒体课件学习活动设计评价要点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2、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3、知道pH与酸碱性的强弱关系,并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4、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说明:设计本专题需要评价的学习环节或学习成果)专题二中和反应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1、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2、认识盐的组成。
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专题问题设计1、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2、怎样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盐酸、氢氧化钠等实验用品,多媒体课件学习活动设计一、自主预习: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和反应是指与作用生成和的反应,其实质是。
3、由和组成的化合物叫盐,如,但有一类化合物尽管不含有金属离子而含有,可把这种离子看作金属离子,称为盐。
4、下列化合物Na2SO4、CO2、、KCl、CuSO4、(NH4)2 SO4,其中不属盐的是。
5、生活中所说的盐特指食盐,化学上所学的盐也是食盐吗?6、在Ca(OH)2与HCl发生的反应物是和,生成物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的酸,如果胃酸过多会使人感到不适,可服用碱性药物,如,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土壤中的酸性过强不利于作物生长,你向农民朋友提出的建议是向土壤里撒以中和酸性物质。
9、某化工厂所排放的废水经测定PH=3,可向废水中加入,直到使其PH约为7,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二、合作探究实验探究:见课本18页和19页“活动天地”及P20实验探究。
四、展示质疑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盐的概念,中和反应及其实质。
2、有人说只要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发表你的看法。
五、巩固练习1、下列属于盐的是()A、CO2 B、HCl C、NaOH D、(NH4)2SO42、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和至中性,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应加入的试剂是()A、石灰水B、CaO粉末C、石灰石粉末D、NaOH溶液3、小明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明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
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⑴你认为他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⑵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⑶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4、右图是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关粒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盐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B.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C.两种溶液混合时,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D.两种溶液混合时,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分子5、一些国家正在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这样做不能起到的作用是()A、改良碱性土壤B、改良酸性土壤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D、提高农作物产量六、课堂小结:七、课堂检测题1、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Fe2O3 B、CaCO3 C、Zn D、NaOH2、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aO+2HCl=CaCl2+H2OB、NaOH+HCl=NaCl+ H2OC、Ca(OH)2+CO2=CaCO3 +H2OD、CaCO3+2HCl=CaCl2+H2O+CO23、下列变化不能表明盐酸与NaOH发生了反应的是( )A、向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温度升高B、向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增大C、向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PH<7D、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红色褪去4、下表列出了家庭中一些物质的PH(1)上述物质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2)黄蜂的刺是碱性的,若你被黄蜂刺了,应用上述的涂在皮肤上,理由是。
5.小华同学用pH试纸,按正确操作测定洗发剂和护发剂的pH,测得洗发剂的pH略大于7,则洗发剂显_________性;测得护发剂的pH 略小于7,则护发剂显_________性。
弱酸性有益于头发的健康,想一想,洗发时应先用_________剂,后用_________剂。
6.某镇有座硫酸厂,设备简陋,技术陈旧,该厂每天排放大量含SO2的废气和含H2SO4的酸性废水。
当地的其他工厂和居民均用煤炭作燃料。
只要下雨就下酸雨,对该镇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⑴分析该镇下酸雨的原因:。
⑵举一例说明酸雨牟环境造成的危害:。
⑶该镇某中学环保小组提出了治理酸雨的下列措施,你认为其中不妥的是(选填字母)。
A.将硫酸厂搬离该镇 B.建议环保部门限令整改C.将硫酸厂排出的废气中的SO2处理后排放D.工厂和居民改用较清洁的燃料⑷可用熟石灰来处理硫酸厂排出的酸性废水,处理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思:评价要点(说明:设计本专1、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2、认识盐的组成。
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专题三酸和碱的性质所需课时4课时专题学习目标1、认识几种重要的酸,认识酸的化学性质;。
2、理解酸的化学性质的实质就是H+的性质。
3、会书写酸与镁、铁、碳酸钙、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专题问题设计1、盐酸、硫酸有哪些重要的性质?2、为什么说酸的化学性质的实质就是H+的性质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盐酸、硫酸等实验用品,多媒体课件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过程一、情景问题盐酸能与大理石发生反应,其它酸溶液能与大理石发生反应吗?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浓盐酸和浓硫酸1.阅读浓硫酸、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观察浓盐酸和浓硫酸的颜色和状态;打开瓶塞,观察现象,闻一闻浓盐酸和浓硫酸是否有气味。
完成下表;2.自学教材130页完成下列各题:(1)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里会形成,其原因是(2)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沿器壁慢慢注入里,并不断,且不可把倒入中!(3)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再用大量的冲洗,然后涂上3%-5%的溶液,以防灼伤皮肤。
(二)探究酸的性质1.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小组合作完成教材130页的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实验,认真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讨论交流:展示实验结果。
试一试:试着写出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探究硫酸与镁条、生锈铁钉、碳酸钙、氯化铜溶液的反应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认真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讨论交流:展示实验结果。
试一试:试着写出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天地:1.稀盐酸、稀硫酸与同类物质为什么会发生类似的化学反应呢?2.总结酸的化学性质(1)酸溶液能与指示剂作用酸溶液能使色石蕊试液变成色,色酚酞试液遇酸色。
(2)酸与某些活泼金属反应生成和。
(3)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和。
(4)酸与某些盐的反应:CaCO3+HCl―(5)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和。
三、自我训练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 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冒白烟C 浓硫酸敞口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会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D 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2.关于硫酸与盐酸下列说法错误的()A 其浓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PH值都变大B 其稀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 其稀溶液都可用于除去钢铁制品表面的铁锈D 都能与CaCO3 反应生成气体3.下列物质中,能跟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A. FeB. Ba(NO3)2C.Na2CO3D.NaOH4.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Fe+H2SO4――(2)Zn+H2SO4――(3)Fe2O3+H2SO4――(4)CaCO3+HCl――5. 如何区分浓硫酸与浓盐酸?四、达标检测1、浓H2SO4和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两者都变小的是()A、溶液的质量B溶质的质量C溶剂的质量D溶质的质量分数2、下列物质在空气中能形成白雾的是()A浓H2SO4B浓盐酸C稀H2SO4D稀盐酸3、下列物质的溶液显黄色的是()A、CuCl2B、FeCl3C、NaClD、CaCl24、不能由金属与酸直接反应制得的物质是()A、FeCl3B、ZnCl2C、CaCl2D、FeCl25、下列物质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的是()A、Fe2O3B、CuOC、BaCl2D、Mg6、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