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实验室机构设置情况表
- 格式:doc
- 大小:171.00 KB
- 文档页数:5
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实建发〔2009〕16号关于开展2008-2009学年各实验中心(室)相关信息统计工作的通知各学院:根据教育部教高司函〔2009〕156号《关于认真做好2009年高校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统计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决定开展2008-2009学年各实验中心(室)相关信息统计工作。
实验室信息统计工作是教育部统一部署的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做好实验室信息统计工作,有利于加强我校实验室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高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水平;有利于学校各级管理部门科学评价实验室建设成效和教学质量,统筹制定实验室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
由于实验室信息统计工作数量大、任务重,请各院高度重视,由主管领导具体负责,认真做好下设各实验中心(室)相关信息─1─统计,并落实专人进行统计汇总,保证统计数据完整、准确、真实、及时,全面反映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现状。
各学院须按《高等学校实验室信息统计报表填报说明》(附件1),认真填报《专任实验室人员表》(附件2)和《实验室基本情况表》(附件3),同时填报《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信息一览表》(附件4,统计时间: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请各学院于2009年10月15日(星期四)前将将填写好的相关信息报表纸质文档(须签字盖章)及电子稿报送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
报送地点:仙林校区行政南楼248室;联系人:杜月林;联系电话:85866390;电子邮箱:duyl@。
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将统一汇总各学院报送相关数据并上报教育部。
本通知及相关附件可在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主页文件下载区下载。
附件:1. 高等学校实验室信息统计报表填报说明2. 基表五:专任实验室人员表(SJ5)3. 基表六:实验室基本情况表(SJ6)4. 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信息一览表二○○九年九月三十日主题词:实验室信息统计通知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2009年9月30日印发─2──3─。
政府监督部门试验室按行政区划设置,大体有三级:1、各省、市、自治区交通质监站所属的试验室,大部分具有甲级检测资质,设备较先进、齐全,具有对各级公路进行监督试验检测的能力。
2、各地、市交通质监站所属的试验室,业务上受所在省、市、自治区质监站的领导,一般具有对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进行监督试验检测的能力。
3、各县、市质检部门所属的试验室,业务上受所在地、市质监站的领导,主要承担地方道路的监督检测任务。
试验室的组成1、土工室:主要负责土的物理、水理和力学性质试验,路面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试验,路基、路面基层施工现场抽检等。
2、砂石室:负责水泥混凝土及沥青混合料用粗细集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浆砌工程用石料的技术性质试验。
3、水泥及混凝土室:负责水泥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水泥混凝土技术性质试验、混凝土工程施工抽检。
4、沥青及混合料室:负责沥青的技术性质试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质试验、沥青路面工程施工检测。
5、化学室:负责土、砂石材料、石灰、粉煤灰水泥等原材料的化学分析试验,合成材料的化学分析试验,如石灰中石灰剂量的分析。
6、养生室:用于强度试件的标准养生,可控制温度20±2℃,相对湿度大于90%。
7、力学室:负责原材料或混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如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试验、砂石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混凝土的强度试验等。
8、检测室:负责道路及桥梁工程,结构现场检测工作,如路基路面的平整度、弯沉、回弹模量、路面的摩擦系数、透水性、桥梁的桩基检测、荷载试验等。
9、料棚:用于堆放试验材料,使各种试验免受风吹雨淋;棚内应保持通风干燥。
10、办公室。
试验室人员编制试验室设主任,负责试验室全面工作,另可根据需要设副主任1~2人。
其他人员参考下表试验室建筑面积参考表设备购置。
华东交通大学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修订稿)一、目的和意义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为鼓励和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开放式实验教学、科研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规范有序地做好我校实验室的开放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二、原则和要求1、开放性实验室主要包括实验内容开放和时间开放。
内容开放指实验内容不能与本专业教学大纲实验项目相重复的,但属于课程教学内容拓展性的实验,经学院审批后可列入开放实验范围。
时间开放指除了正常课程教学安排的时间外,学生自行提出要求安排的实验教学。
2、开放实验室分校级和院级两类。
3、开放实验室必须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
4、要求我校工科及基础学院至少开设一个及以上的院级开放实验室,条件许可时鼓励多开设。
同时也鼓励其他学院开设开放性实验室。
5、校内实习基地属于校级开放实验室,面向全校各层次的学生开放。
三、开放形式实验室向学生开放的具体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全面开放、定时开放、预约开放等,每种开放形式都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的实验教学模式。
鼓励全面开放,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
实验室应提供相应的实验条件,指派教师进行指导。
四、管理模式1、开放实验室实行目标管理,由教务处与学院共同制定目标和任务。
学校根据目标、任务和耗材等实际情况对开放实验室实行经费包干。
2、具备开放条件的实验室填写《华东交通大学开放性实验室申报表》(见附件1),各开放性实验室应制订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经教务处审核批准。
3、学生进入开放性实验室要事先填写《华东交通大学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申请表》,(见附件2)并且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实验指导教师、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活动。
4、实验报告应由实验指导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签字,作为对开放性实验室进行考核的依据之一。
5、每学期结束前一周,各实验室将本学期内实验室开放的情况按规定格式写出书面总结,报教务处实践教学办公室备案,并由教务处组织考核。
华东交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的简介华东交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的简介华东交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一般指华东交通大学理学院。
华东交通大学理学院是华东交通大学的二级学院。
接下来就由店铺带来华东交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的简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基础科学学院的`前身基础课部成立于1979年10月,一直承担着全校的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任务,2000年4月基础课部撤销,升格为基础科学学院。
2000年7月学院开始招收应用化学本科学生。
2005年学院成功申报了五个硕士点,且于2007年4月开始招生硕士研究生。
学院下设数学与信息科学系、应用物理系、化学化工系、工程图学与应用软件系四个系,化学实验中心、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科学与工程计算实验中心、工程制图实验中心、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五个实验中心,应用数学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计算机图形学与CAD研究所、系统工程与密码学研究所四个研究所。
学院现有实验室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146万元。
目前学院正在利用日元贷款1000万元筹建分析测试中心;2005年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投入了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建设项目资金100万元,同时学校也配套投入20万元;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被列入财政部2009年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
学院现有教职工95人,其中专任教师8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9人,副教授29人,讲师34人;博士13人,硕士5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80%。
学院现有江西省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学术骨干5人,“井冈之星” 培养对象2人,江西省教学名师3人,校一级优秀主讲教师4人,二级优秀主讲教师16人。
学院现有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学专业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品牌专业,在校本科生790人。
学院团总支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总支”称号,学院学生徐涛、刘婉婧获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二等奖,钟铧均2008年获“茅以升铁道教育希望之星”奖。
高校重点实验室组织构架一、引言高校重点实验室是学校科研创新的核心平台,也是培养高级人才和推动学术前沿发展的重要基地。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高校重点实验室,建立一个合理的组织构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实验室主要职能、实验室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三个方面,探讨高校重点实验室的组织构架。
二、实验室主要职能高校重点实验室的主要职能是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学校和国家的科研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实验室承担着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任务,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推动学科交叉和学术创新。
此外,实验室还承担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任务,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三、实验室组织机构高校重点实验室的组织机构包括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科研团队和管理团队等。
实验室主任是实验室的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的整体运行和管理。
学术委员会是实验室的决策机构,由实验室主任和一批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的专家组成,负责制定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战略。
科研团队是实验室的核心力量,由一批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和专业背景的研究人员组成,负责实验室的具体研究工作。
管理团队是实验室的后勤和管理支持部门,包括行政人员、财务人员、实验室技术员等,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保障工作。
四、人员配置高校重点实验室的人员配置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实验室的研究水平和科研成果。
科研团队是实验室最核心的人员配置,应该由一批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丰富科研经验的研究人员组成。
科研团队的人员结构应该合理,包括一定比例的教授、副教授和研究员,以及一定比例的博士生和硕士生。
此外,实验室还可以邀请一些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作为客座教授或客座研究员,为实验室的科研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管理团队的人员配置也需要合理安排,保障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实验室的运行机制高校重点实验室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确保实验室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首先,实验室应该建立健全的研究管理制度,包括项目申报、经费管理、成果评价等方面的规定,确保研究工作的规范和高效。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要加强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凝练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展培训、交流和合作,增强示范辐射能力,不断开拓创新,为全国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提供示范。
建设过程中应执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4号)。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要不断推进国家级、省级两级实验教学示范体系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配套政策,积极组织和支持本地区、本部门高等学校与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示范体系的示范辐射作用。
具体名单物理类北京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大学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北京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化学类南京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大学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厦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浙江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南开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山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天津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生物类清华大学现代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武汉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复旦大学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类: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北京理工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物理类清华大学实验物理教学中心南开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东南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山西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科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化学类武汉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南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吉林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湖南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西北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郑州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生物类北京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浙江大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四川大学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类北京交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东北大学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青岛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兰州交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河南理工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力学类西北工业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浙江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西南交通大学力学实验中心同济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南昌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实验教学中心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重庆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基础教学实验中心计算机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医学类中山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南大学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山东大学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实验教学中心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经济管理类广东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上海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实验教学中心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类: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东南大学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合肥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北京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现代工业实训中心福州大学机电工程实践中心昆明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太原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物理类中南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武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西南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吉林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山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河北工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大连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浙江工业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类兰州大学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华东理工大学工科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山西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大学化学实验中心云南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吉首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安徽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生物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兰州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河北师范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本科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电气信息类大连理工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基础实验中心武汉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中国矿业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浙江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重庆大学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北京邮电大学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长春理工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电路实验教学中心长江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中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山东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力学类清华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天津大学力学工程实验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河海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上海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太原理工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机械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吉林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实验教学中心兰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浙江理工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类清华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同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教学实验中心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东南大学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兰州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类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燕山大学材料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材料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地学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中心西北大学地质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桂林工学院基础地质实验教学中心植物类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南京林业大学林学实验教学中心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东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植物实验教学中心甘肃农业大学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中心云南农业大学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类实验教学中心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生产与疫病防制实验教学中心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医学基础类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青岛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药学类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实验教学中心沈阳药科大学药学实验教学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教学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河北医科大学药学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类厦门大学经济与管理教学实验中心山东大学管理学科实验中心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重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嘉兴学院经济管理实验中心重庆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商务实验中心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江西财经大学经济管理与创业模拟实验教学中心贵州财经学院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传媒类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华南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四川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中国民航大学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华北电力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江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工业中心)广东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河南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南昌航空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西安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物理类重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广西师范大学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河北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兰州大学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南昌航空大学大学物理实验中心青海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山东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西北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云南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类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化工教学实验中心复旦大学化学教学实验中心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实验中心河北科技大学化工制药实验教学中心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宁夏大学基础化学实验中心青岛科技大学化工过程实验教学中心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生物类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贵州大学农业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海南大学海洋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湖北师范学院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学实验中心南京工业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新疆大学生物学实验中心电子电气信息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大连海事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实验中心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湖南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华南理工大学电气信息及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南昌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天津大学电气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西藏大学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厦门大学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机械类长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山东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实验教学中心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燕山大学机电液一体化实验教学中心青岛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土建类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实验中心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类重庆大学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心东北大学冶金与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昆明理工大学冶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环境类桂林工学院水污染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地学类北京大学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东华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石家庄经济学院地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学实验教学中心植物类东北林业大学林学实验教学中心河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华中农业大学作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江西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实验教学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实验教学中心浙江大学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动物类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吉林大学动物科技实验教学中心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山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类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实验教学中心四川大学华西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中南大学临床技能训练中心中山大学临床技能中心遵义医学院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医学基础类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吉林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宁夏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类安徽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广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哈尔滨商业大学经管综合实践中心兰州商学院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南京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南开大学经济实验教学中心上海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管理教学实验中心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法学类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辽宁大学法学教学综合实训中心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实验实训中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执法实验教学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实验教学中心传媒类东北师范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实验教学中心暨南大学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数字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上海理工大学现代出版印刷实验教学中心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实验中心浙江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实验教学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实验中心艺术类湖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央音乐学院乐队教学实训中心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长春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河北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上海大学工程技术训练中心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工程实训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实验实训中心西南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浙江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业训练中心。
试验中心规章制度上海交通大学试验中心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和上海市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学校文件,依照试验室管理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上海交通大学试验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试验室的工程师、技术员、实验员等。
第三条试验中心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校科研和教学的需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确保试验工作的安全、高效、规范等。
第四条进行试验的规划、组织、执行、检查及安全保障的责任,由试验中心承担。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五条试验中心设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干人,根据工作需要设科室和专业组。
主任为试验室的具体管理人员,执行试验室的日常管理和行政工作,副主任为主任的工作助手,分管各个科室和专业组的管理工作。
各科室和专业组的工作由工程师、技术员等人员完成。
第六条试验中心主要包括:物理与材料科学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化学与环境科学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电气与电子工程实验室等科室和相关专业组。
第七条科室和专业组的职责:负责自己部分试验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掌握自己专业范围内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材料,指导和实施相关实验防、提高自己所管理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第三章工作程序第八条试验中心在实验室安全、人员安全方面应严格按照实验安全规范要求进行工作。
实验室设备必须经过验收合格,严格执行设备使用规程。
第九条实验药品和化学品必须严格按照实验中心的规定使用,涉及有害物质的实验必须进行防护措施并配备消防器材。
第十条各科室和专业组成员应按照实验工作的需要完成所负责部分设备的使用、操作和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试验中心的实验项目应按照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计划,执行实验室使用和预约制度。
第四章实验室秩序第十二条实验室设备、仪器等物品应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规程使用,使用后必须仔细清理,使之保持好的状态。
第十三条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干净,废弃物品应按照管理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科研和教学实验的相关记录以及实验数据应加强管理,有序保存。
华东交通大学实验教学任务书
20 -20 学年第学期
院、系、部教研室课程名称选修/必修
专业班级任课教师教研室主任年月日
说明:1、此表由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填写,兼作开设实验申请书,填好后由教研室签字后交相应实验室主任签字。
2、实验室主任签字后随教学计划表于开课学期第一周内送至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中心教学服务部存档,并交有管实验室执行。
3、此表一式三份,任课教师一份,轨道技术创新中心两份。
中心主任:实验室主任:年月日年月日。
华东交通大学实验教学大纲新增(修改)申请审批表填表说明:1、新开课程因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中没有实验大纲而无法预约实验时,需申请新增实验大纲;管理系统中已开课程的实验大纲因不合理拟进行调整时,需申请修改实验大纲。
2、本申请由课程所属教研室(系)向学院提出,同时提交实验大纲文本(电子稿、纸质稿各一份)和实验指导书作为附件。
教学秘书核对大纲中课程名称、编号、学时等信息及格式无误后,报学院审核同意。
经教学主管院长签字后,报教务处审批通过,并送实践科备案。
(实验大纲和指导书需经教研室认真讨论后定稿,一旦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性,不宜频繁变更。
编写实验大纲的具体要求见附件)3、本表一式两份,学院一份,教务处实践科备案一份。
4、本审批表解释权归教务处。
附件: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要求及示范模板1、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文档格式要求实验大纲统一用WORD编辑。
A4纸排版,页边距上3厘米、下2厘米、左2.5厘米、右2厘米,大标题小三号黑体居中,正文一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正文五号宋体,行距20磅;实验项目用统一表格,表格内容小五号宋体,行距15磅。
2、示范模板下面文档是根据上述要求制定的模板,可以直接在上面修改。
文中红色斜体部分是说明文字,阅后请删除。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实验大纲实验课名称:电力电子技术实验(中文课程名,应该与培养计划中一致)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Power Electronics (英文课程名,应该与培养计划中一致)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必修课;独立设课(分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课;必修/选修课;独立/非独立设课)课程编号:04021017 (应与培养计划中一致。
课程编号是实践教学管理系统中唯一的课程标识,课程编号相同就是同一门课,课程编号不同,即使其他任何信息都相同,也会被认为是不同的课。
同一门课程,在系统中只有唯一实验大纲,如果需要变更,则必须通过大纲修改申请。
如果某门课程在系统中没有实验大纲,则必须通过大纲新增申请,在系统中添加大纲后才能预约实验)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第5、6学期(按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专业名称(或方向)填写,并注明第几学期开课)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16;课程总学分1;实验总学时16;上机总学时0 (请注明课程总学时、课程总学分、实验总学时、上机总学时)大纲主笔: *** (填写本大纲的具体执笔人)实验指导书:《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自编)(正式出版物请注明编者和出版社;自编材料则注明自编)一、实验课程的任务与要求(指本门实验课总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华东交通大学本科实验教学管理条例华交教[1998]14号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其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现代工程技术、测量方法、先进仪器设备和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严谨作风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严密地组织实验教学,特制定本条例。
一、实验教学人员(实验指导教师及实验室技术人员)职责:1.贯彻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言传身教,对学生从严要求,严格管理,树立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2.根据实验教学计划和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编写讲义。
对开设的每个实验,认真填写统一格式的实验指导书及其他有关指导文件,明确规定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实验时数,并严格按计划组织实施。
3.各学院按学年填报的“实验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名称、实验项目及实验学时等应与“开出课程担任教师表”相一致。
实验教学计划在执行过程中,不得随意撤消或变更实验项目。
由于特殊原因需要撤消或更改实验项目的,须事先向教务处提出书面报告,征得同意后方能执行。
4.教学实验原则上应由任课教师指导。
实验指导教师要认真备课;课前做好仪器设备、器材、工具和其他准备工作。
首次任教某实验课的教师应试讲并事先预做该实验,以取得指导资格。
二、实验室主任的主要职责是:1.负责编制实验室建设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和检查执行情况;2.领导并组织完成实验室的工作任务,搞好实验室的管理,贯彻实施有关规章制度;3.领导本室各类人员的工作,制定岗位责任制,负责本室专职人员的培训及考核工作;4.负责实验室的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的建设和管理工作;5.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申报、维修、报废及低值易耗品购买的审核工作等。
三、实验指导教师应督促学生做到:1.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
华东交通大学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规定(修订稿)华交教[2004]276号校内实习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习(实训)规模并相对稳定的校内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所。
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校校内实习基地主要有机电工程训练中心、土木测量综合实习基地、电子工艺实习基地、计算机拆装与维修实习基地及大学生创新基地。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一、基本条件1.能满足完成校内实习(实训)教学任务的要求;2.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业覆盖面广,学生受益面大;3.校内实习基地依托学院进行专业化建设、由学院派专人负责实习教学运行及日常管理;4.能满足实习学生进行工程综合训练、劳动保护和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条件;5.能与“学、研、产”一体化相结合。
二、主要任务1.根据相关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组织编写实习(实训)教材,制定专业技术技能实习(实训)教学大纲。
2.根据相关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和专业技术技能要求,制定实习(实训)计划和方案。
3.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研究,实现学、研、产相结合,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4.校内实习基地要不断改善条件,充实与改进实习(实训)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校内实习基地属于校内开放实验室,面向全校各层次的学生开放。
三、管理及职责1.教务处对全校校内实习基地进行宏观管理,统一协调各实习基地间资源的共享,对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项目和建设规模统一规划,以提高实习基地设施的利用率。
2.校内实习基地的组织领导依托相关学院,主管学院要加强对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领导和管理。
建立定期检查工作制度,解决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实习基地做好建设、发展、培训的各项工作,以保证实习基地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