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每日一练(三)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1.若关于x的方程2x2﹣(k﹣1)x+k+1=0的两个实数根满足关系式|x1﹣x2|=1,则k的值为()A.11B.﹣1C.11或﹣1D.11或﹣1或1 2.抛物线y=x2可以由抛物线y=(x+2)2﹣3平移得到,则下列平移过程正确的是()A.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B.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C.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D.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5=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4.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2+5=0有两个实数根.(1)求m的取值范围;(2)若Rt△ABC的两条直角边AC,BC的长恰好是此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斜边AB=6,求△ABC的周长.1.随着春天的到来,到植物园赏花的游客越来越多,2023年3月份的游客人数是元月份的3倍.设2、3月份游客人数的平均增长率为x,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A.1+x=3B.1+2x=3C.(1+x)2=3D.1+x+(1+x)2=32.已知二次函数y=x2+ax+b=(x﹣x1)(x﹣x2)(a,b,x1,x2为常数),若1<x1<x2<3,记t=a+b,则()A.﹣3<t<0B.﹣1<t<0C.﹣1<t<3D.0<t<33.设x1,x2是方程2x2+6x﹣1=0的两根,则x1+x2+x1x2的值是.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AB的端点坐标分别为A(1,2)、B(5,2),抛物线y=﹣x2+2mx﹣m2+2m(m为常数)和线段AB有公共点时,m的取值范围是.5.解方程:(1)x2﹣2x=99;(2)(x+3)2=﹣2(x+3).1.下列方程属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是()A.x+y=1B.x2+x=0C.D.1﹣2x=x2.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对于下列结论:①b2>4ac;②a+b <﹣c;③abc<0;④8a+c>0;⑤方程ax2+bx+c=0的根是x1=﹣1,x2=3,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5B.4C.3D.23.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4.如图,天娇生态园要建造一圆形喷水池,在水池中央垂直于水面安装一个柱子OA,O 恰在水面中心,OA高3米,如图1,由柱子顶端处的喷头向外喷水,水流在各方面沿形状相同的抛物线落下.(1)如果要求设计成水流在离OA距离为1米处达到最高点,且与水面的距离是4米,那么水池的内部半径至少要多少米,才能使喷出的水不致落到池外;(利用图2所示的坐标系进行计算)(2)若水流喷出的抛物线形状与(1)相同,水池内部的半径为5米,要使水流不落到池外,此时水流达到的最高点与水面的距离应是多少米?1.m、n为正整数,m2+n2+1=2m+2n,则m+n的值为()A.2B.3C.4D.52.函数y=ax+b与函数y=bx2+a(a,b是常数,且ab≠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A.B.C.D.3.x2﹣4x+1=(x﹣2)2﹣.4.若a是方程x2﹣2x﹣1=0的解,则代数式2a2﹣4a+2022的值为.5.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2)x+m﹣1=0.(1)求证:无论m取何值,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若a和b是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且a2+b2=9,求m的值.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ax+a=0的一个根是3,则a的值是()A.B.C.2D.2.关于二次函数y=(x﹣3)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函数图象的开口向下B.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3,2)C.该函数有最大值,最大值是2D.当x>3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3.代数式a2﹣2a+5的最小值为.4.解方程:x2+2x=0.5.有一个抛物线形的拱形桥洞,桥洞离水面的最大高度为4m,跨度为12m.现将它的图形放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一艘宽为4米,高出水面3米的货船,能否从桥下通过?1.已知m、n是一元二次方程x2+x﹣2023=0的两个实数根,则代数式m2+2m+n的值等于()A.2019B.2020C.2021D.20222.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大致图象,其顶点坐标为(1,﹣4a),现有下列结论:①a<﹣;②a﹣b+c<0;③c﹣2b<0;④方程a(x﹣3)(x+1)+1=0没有实数根.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3.已知二次函数y=x2+4x+c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共有2个交点,则c=.4.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k﹣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值为.5.已知二次函数y=ax2,当x=3时,y=3.(1)求当x=﹣2时,y的值.(2)写出它的图象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和开口方向.1.方程x2+kx+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值是()A.﹣2B.2C.±2D.2.已知二次函数y=2x2﹣4bx﹣5(b≥﹣1),当﹣3≤x≤1时,函数的最小值为﹣13,则b 的值为()A.B.2C.D.13.二次函数y=x2﹣2ax+a(a为常数)的图象经过点A(﹣4,y1)、B(﹣1,y2)、C(3,y3).若y1>y3>y2,则a的取值范围为.4.已知二次函数y=﹣x2+2x+2(1)填写表中空格处的数值x…﹣1013…y=﹣x2+2x+2…2﹣1…(2)根据上表,画出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3)根据表格、图象,当0<x<3时,y的取值范围.(4)根据图象,当x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1.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1)x2+4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A.k<5B.k>5C.k≤5,且k≠1D.k<5,且k≠1 2.有一个人患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64个人患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几个人?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x个人,可列方程为()A.1+2x=64B.1+x2=64C.1+x+x2=64D.(1+x)2=64 3.将抛物线y=x2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抛物线为()A.y=x2+2B.y=x2﹣2C.y=(x﹣2)2D.y=(x+2)2 4.解下列方程:(1)x2+4x=0;(2)x2﹣3x﹣2=0.5.渠县是全国优质黄花主产地,某加工厂加工黄花的成本为30元/千克,根据市场调查发现,批发价定为48元/千克时,每天可销售500千克,为增大市场占有率,在保证盈利的情况下,工厂采取降价措施,批发价每千克降低1元,每天销量可增加50千克.(1)设批发价每千克降x元,写出工厂每天的利润W元与降价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降价多少元时,工厂每天的利润最大,最大为多少元?(3)若工厂每天的利润要达到9750元,并让利于民,则定价应为多少元?1.用配方法解方程x2﹣4x+2=0,配方后正确的是()A.(x﹣2)2=2B.(x+2)2=2C.(x﹣2)2=﹣2D.(x﹣2)2=0 2.若抛物线y=﹣x2+4x﹣n的顶点在x轴的下方,则实数n的取值范围是.3.(1)计算:.(2)解方程x2﹣4x+1=0.4.晨光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准备围建一个矩形生物苗圃园,其中一边靠墙,另外三边用长为30米的篱笆围成.已知墙长为18米(如图所示),设这个苗圃园垂直于墙的一边的长为x米.(1)设这个苗圃园的面积为S,求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直接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当矩形场地的面积为100m2时,求垂直于墙的一边的长.1.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在《田亩比类乘除捷法》中记录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直田积八百六十四步,只云长阔共六十步,问长多阔几何?”其大意是:矩形面积是864平方步,其中长与宽和为60步,问长比宽多多少步?若设长比宽多x步,则下列符合题意的方程是()A.(60﹣x)x=864B.C.(60+x)x=864D.(30+x)(30﹣x)=8642.已知二次函数y=ax2+2x+1(a为实数,且a<0),对于满足0≤x≤x0的任意一个x的值,都有﹣3≤y≤3,则x0的最大值为()A.2﹣2B.2+2C.2+2D.2﹣23.将抛物线y=x2﹣6x+5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新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4.解方程(1)x2+2x﹣3=0;(2)1+x+x(1+x)=121.5.已知二次函数y=2(x﹣1)2的图象如图所示,求△ABO的面积.1.当x满足时,方程x2﹣2x﹣4=0的根是()A.B.C.D.2.将抛物线y=3x2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A.y=3(x+1)2﹣2B.y=3(x+1)2+2C.y=3(x﹣1)2﹣2D.y=3(x﹣1)2+23.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2)x+m+1=0.(1)求证:该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若该方程两个实数根的差为2,求m的值.4.某商场将进价为30元的台灯以40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个.调查发现,售价在40元至70元范围内,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个.为了实现每月获得最大的销售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最大利润为多少元?1.把一元二次方程(2﹣x)(x+3)=1化成一般形式,正确的是()A.x2+x﹣5=0B.x2﹣5x﹣5=0C.x2﹣5x﹣6=0D.﹣x2﹣x+6=0 2.定义{a,b,c}=c(a<c<b),即{a,b,c}的取值为a,b,c的中位数,则如:{1,3,2}=2,{8,3,6}=6,已知函数y={x2+1,﹣x+2,x+3}(1)求当x=时,y=;(2)当直线y=x+b与上述函数有3个交点时,则b的值为.3.已知关于x的函数y=ax2+bx+c.若a=1,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4)和点(2,1),求该函数的表达式和最小值.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二次函数y=(x+a)(x﹣a﹣1)(a>0).(1)求二次函数对称轴;(2)若当﹣1≤x≤3时,函数的最大值为4,求此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1.如图,某小区居民休闲娱乐中心是建在一块长方形(长30米,宽20米)场地,被3条宽度相等的绿化带划分为总面积为480平方米的6块活动场所.如果想求绿化带的宽度x 米,可列出的方程为()A.(30﹣x)(20﹣x)=480B.(30﹣2x)(20﹣2x)=480C.(30﹣2x)(20﹣x)=480D.(30﹣x)(20﹣2x)=4802.已知抛物线y=x2﹣(m﹣3)x﹣m.求证:无论m为何值时,抛物线与x轴总有两个交点.3.新定义:[a,b,c]为二次函数y=ax2+bx+c(a≠0,a,b,c为实数)的“图象数”,如:y=﹣x2+2x+3的“图象数”为[﹣1,2,3](1)二次函数y=x2﹣x﹣1的“图象数”为.(2)若“图象数”是[m,m+1,m+1]的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求m的值.1.已知x1,x2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t+1)x+t2+5=0的两个实数根,若+=36,则t的值是()A.﹣7或3B.﹣7C.3D.﹣3或7 2.(1)已知a,b,c均为实数,且+|b+1|+(c+2)2=0,求关于x的方程ax2+bx+c=0的根.(2)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经过A(﹣1,0),B(0,﹣3),C(3,0)三点,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3.已知函数y=x2+2mx+m﹣1(m为常数).(1)若该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上方,求m的取值范围;(2)求证:不论m取何值,该函数图象与x轴总有两个公共点.。
九年级数学每日练习3姓名________1 计算a 2b ·a 的结果是( )2.用4个小立方体搭成如图摆放的几何体,下面视图是几何体主视图的是 ( )3.如图,在△ABC 中,DE ∥BC ,AD AB =13,那么以下结论中正确的选项是( )4.在正方形网格中,∠BAC 如下图放置,那么cos ∠BAC 等于( )5 、9的平方根是 6、在函数y =1x +3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7、如图,在正六边形ABCDEF 中,连接AE ,DF ,那么∠1= °.A .a 3bB .2a 2bC .a 2b2D .a 2bA B CD .A .AE EC =13 B .DE BC =12C .△ADE 的周长△ABC 的周长=13D .△ADE 的面积△ABC 的面积=13A .3B .13C .31010D .1010ECBA〔第3题〕 D〔第2题〕AF8、(12+8 )× 2 = . 9.假设△ABC 的一边为4,另两边分别满足x 2-5x +6=0的两根,那么△ABC 的周长为 . 10.用半径为6cm ,圆心角为120°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那么圆锥的底面圆半径为cm .11.如图,在⊙O 中,CD 是直径,弦AB ⊥CD ,垂足为E ,假设∠C=15°,AB =6 cm ,那么⊙O半径为 cm .12.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中,函数值y 与自变量x 的局部对应值如下表:那么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2的根是 . 13、解方程:x -1x -2=x x +1. 14、化简:(b a +b +b a -b ) ÷ aa 2-b 2.15.〔8分〕如图,在□ABCD 中,E 是AD 边上的中点,连接BE ,并延长BE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ABE ≌ △DFE ;〔2〕连接BD 、AF ,当BE 平分∠ABD 时,求证:四边形ABDF 是菱形.A EFD21.〔10分〕国家规定体质安康状况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种等级.为了理解某地区10000名初中学生的体质安康状况,某校数学兴趣小组从该地区七、八、九年级随机抽取了一共500名学生数据进展整理分析,他们对其中体质安康为优秀..的人数做了以下分析:(1)写出本次随机抽取的七年级人数m = ; (2)补全条形统计图;〔3〕在分析样本时,发现七年级学生的体质安康状况中不合格人数有10人,假设要制作样本中七年级学生体质安康状况等级人数的扇形统计图,求“不合格〞人数对应扇形统计图的圆心角度数;〔4〕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估计该地区10000名初中学生体质安康状况为优秀的人数.某地区七、八、九年级随机抽取学生年级七年级 八年级九年级 某地区七、八、九年级随机抽取学生年级 20 40 60 80 0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B 组:1、如图,在⊙O 的内接五边形ABCDE 中,∠B +∠E = 222°,那么∠CAD = °. 2.如图,在△ABC 中,∠C =90°,BC =3,AC =4,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那么点D 到AB 的间隔 为 .3.如图,抛物线y =﹣x 2﹣2x +3与x 轴交于点A 、B ,把抛物线在x 轴及其上方的局部记作C 1,将C 1关于点B 的中心对称得C 2,C 2与x 轴交于另一点C ,将C 2关于点C 的中心对称得C 3,连接C 1与C 3的顶点,那么图中阴影局部的面积为 .4、 A (x 1,y 1)是一次函数y =﹣x +b +1图像上一点,假设x 1<0,y 1<0,那么b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0B .b >0C .b >―1D .b <―15、如图①,C 地位于A ,B 两地之间,甲步行直接从C 地前往B 地;乙骑自行车由C 地先回A 地,再从A 地前往B 地〔在A 地停留时间是忽略不计〕.两人同时出发且速度不变,乙的速度是甲的.设出发x min 后甲、乙两人离C 地的间隔 分别为y 1 m 、y 2 m ,图②中线段OM 表示y 1与x 的函数图像.〔第1题〕OAED CBDCBA〔第2题〕〔1〕甲的速度为 m/min,乙的速度为 m/ min;〔2〕在图②中画出y2与x的函数图像;〔3〕求甲乙两人相遇的时间是;〔4〕在上述过程中,甲乙两人相距的最远间隔为 m.6、二次函数y=-x2+mx+n.〔1〕假设该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请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n;〔2〕假设该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交于A、B两点,其中点A的坐标为〔-1,0〕,AB=4.恳求出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及顶点坐标.7、如图,直线AB交⊙O于C、D两点,CE是⊙O的直径,CF平分∠ACE交⊙O于点F,连接DE、EF,过点F作FG∥ED交AB于点G.〔1〕求证:直线FG是⊙O的切线;〔2〕假设FG=4,⊙O的半径为5,求四边形FGDE励志赠言经典语录精选句;挥动**,放飞梦想。
初三中考数学每日练习题练习一:1. 某数与它的五倍之和等于12,求这个数。
解析:设这个数为x,则根据题意可以得到方程:x + 5x = 12。
化简得6x = 12,再整理得到x = 2。
因此,这个数为2。
2. 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甲的速度是乙的1.5倍。
甲行驶1小时后,甲、乙相距90千米。
求甲与乙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解析:设甲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则乙的速度为1.5x千米/小时。
根据题意可以得到方程:x × 1 + 1.5x × 1 = 90。
化简得到2.5x = 90,再整理得到x = 36。
因此,甲的速度为36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54千米/小时。
练习二:3. 已知函数y = 2x² - 3x + 1,求函数在x = 2处的值。
解析:将x = 2代入函数表达式中,得到y = 2(2)² - 3(2) + 1 = 9。
因此,函数在x = 2处的值为9。
4. 若把正整数x的百位、十位和个位数字分别记作a、b和c,则x 的逆序数是c × 100 + b × 10 + a。
已知x的逆序数比x大2倍,求x。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得到方程:c × 100 + b × 10 + a = 2 × (a × 100 + b × 10 + c)。
化简得到198a + 18b = 198c。
由于a、b和c都是0~9的整数,且a不等于0,因此a、b和c只能等于1。
代入方程中得到198 + 18 = 198c,再整理得到c = 1。
所以,x = 111。
练习三:5. 设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交对角线BD于O点。
已知BO与OD的比例为3:4,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
解析:设平行四边形ABCD的底边为a,高为h。
由题意可知,DO = 3,OB = 4。
通过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a - 4) / (a - 3) = h / (a -h)。
九年级上册每日一题数学一、一元二次方程。
题1:已知方程(m - 1)x^2+3x - 1=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取值范围是多少?解析: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在方程(m - 1)x^2+3x - 1=0中,a=m - 1。
因为该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二次项系数不为0,即m-1≠0,解得m≠1。
题2:解方程x^2-4x - 5 = 0解析:对于方程x^2-4x - 5 = 0,我们可以使用因式分解法。
将方程变形为(x - 5)(x+ 1)=0。
则x - 5 = 0或者x + 1=0。
解得x_1=5,x_2=-1。
题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 + k + 1 = 0的实数根是x_1和x_2。
求k的取值范围;如果x_1+x_2-x_1x_2<-1且k为整数,求k的值。
解析: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判别式Δ=b^2-4ac。
在方程x^2+2x + k + 1 = 0中,a = 1,b=2,c=k + 1。
因为方程有实数根,所以Δ = 2^2-4×1×(k + 1)≥slant04-4k-4≥slant0,即-4k≥slant0,解得k≤slant0。
根据韦达定理,在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中,x_1+x_2=-(b)/(a),x_1x_2=(c)/(a)。
对于方程x^2+2x + k + 1 = 0,x_1+x_2=- 2,x_1x_2=k + 1。
已知x_1+x_2-x_1x_2<-1,则-2-(k + 1)<-1-2-k - 1<-1-k<2,解得k>-2。
结合中k≤slant0,又因为k为整数,所以k = - 1或k = 0。
二、二次函数。
题4:二次函数y = x^2-2x - 3的顶点坐标是多少?解析:对于二次函数y=ax^2+bx + c(a≠0),其顶点坐标的横坐标x =-(b)/(2a),纵坐标y=frac{4ac - b^2}{4a}。
(2013•连云港•22)(10分)在矩形ABCD中,将点A翻折到对角线BD上的点M处,折痕BE交AD于点E.将点C翻折到对角线BD上的点N处,折痕DF交BC于点F.(1)求证:四边形BFDE为平行四边形;(2)若四边形BFDE为为菱形,且AB=2,求BC的长.考点:矩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1)证△ABE≌△CDF,推出AE=CF,求出DE=BF,DE∥BF,根据平行四边形判定推出即可.(2)求出∠ABE=30°,根据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AE、BE,即可求出答案.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C=90°,AB=CD,AB∥CD,∴∠ABD=∠CDB,∵在矩形ABCD中,将点A翻折到对角线BD上的点M处,折痕BE交AD于点E.将点C翻折到对角线BD上的点N处,∴∠ABE=∠EBD=∠ABD,∠CDF=∠CDB,∴∠ABE=∠CDF,在△ABE和△CDF中∴△ABE≌△CDF(ASA),∴AE=CF,∵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D∥BC,∴DE=BF,DE∥BF,∴四边形BFDE为平行四边形;(2)解:∵四边形BFDE为为菱形,∴BE=ED,∠EBD=∠FBD=∠ABE,∵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BC=90°,∴∠ABE=30°,∵∠A=90°,AB=2,∴AE==,BE=2AE=,∴BC=AD=AE+ED=AE+BE=+=2.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2013•连云港•26)(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B的坐标分别为(8,0)、(0,6).动点Q从点O、动点P从点A同时出发,分别沿着OA方向、AB方向均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0<t≤5).以P为圆心,PA长为半径的⊙P与AB、OA的另一个交点分别为C、D,连接CD、QC.(1)求当t为何值时,点Q与点D重合?(2)设△QCD的面积为S,试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S的最大值;(3)若⊙P与线段QC只有一个交点,请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考点:圆的综合题专题:代数几何综合题.分析:(1)根据点A、B的坐标求出OA、OB,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B,根据点Q的速度表示出OQ,然后求出AQ,再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得∠ADC=90°,再利用∠BAO的余弦表示出AD,然后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利用∠BAO的正弦表示出CD的长,然后分点Q、D重合前与重合后两种情况表示出QD,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式整理,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解答;(3)有两个时段内⊙P与线段QC只有一个交点:①运动开始至QC与⊙P时(0<t≤);②重合分离后至运动结束(<t≤5).解答:解:(1)∵A(8,0),B(0,6),∴OA=8,OB=6,∴AB===10,∴cos∠BAO==,sin∠BAO==.∵AC为⊙P的直径,∴△ACD为直角三角形.∴AD=AC•cos∠BAO=2t×=t.当点Q与点D重合时,OQ+AD=OA,即:t+t=8,解得:t=.∴t=(秒)时,点Q与点D重合.(2)在Rt△ACD中,CD=AC•sin∠BAO=2t×=t.①当0<t≤时,DQ=OA ﹣OQ ﹣AD=8﹣t ﹣t=8﹣t . ∴S=DQ •CD=(8﹣t )•t=﹣t 2+t .∵﹣=,0<<,∴当t=时,S 有最大值为;②当<t ≤5时,DQ=OQ+AD ﹣OA=t+t ﹣8=t ﹣8.∴S=DQ •CD=(t ﹣8)•t=t 2﹣t .∵﹣=,<,所以S 随t 的增大而增大,∴当t=5时,S 有最大值为15>.综上所述,S 的最大值为15.(3)当CQ 与⊙P 相切时,有CQ ⊥AB , ∵∠BAO=∠QAC ,∠AOB=∠ACQ=90°, ∴△ACQ ∽△AOB , ∴=, 即=, 解得t=.所以,⊙P 与线段QC 只有一个交点,t 的取值范围为0<t ≤或<t ≤5.点评: 本题考查了圆综合题型,主要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关键在于要考虑点Q 、D 两点重合前后两种情况,这也是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2013·南京·25)(8分) 如图,AD 是圆O 的切线,切点为A ,AB 是圆O 的弦。
初三春季每日一练311.(3分)如图,Rt△ABC中AB=3,BC=4,∠B=90°,点B、C在两坐标轴上滑动.当边AC⊥x轴时,点A刚好在双曲线上,此时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点B为(0,)B.AC边的高为C.双曲线为D.此时点A与点O距离最大12.(3分)一块矩形木板ABCD,长AD=3cm,宽AB=2cm,小虎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靠在顶点C上,另一条直角边与AB边交于点E,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在AD边上移动(不含端点A、D),当线段BE最短时,AP的长为()A.cm B.1cm C.cm D.2cm16.(3分)将图1的正方形作如下操作:第1次分别连接对边中点如图2,得到5个正方形;第2次将图2左上角正方形按上述方法再分割如图3,得到9个正方形…,以此类推,第n次操作后,得到正方形的个数是.23.(9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块腰长为的等腰直角三角板ABC 放在第二象限,且斜靠在两坐标轴上,直角顶点C的坐标为(﹣1,0),点B在抛物线y=ax2+ax﹣2上.(1)点A的坐标为,点B的坐标为;(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3)设(2)中抛物线的顶点为D,求△DBC的面积;(4)在抛物线上是否还存在点P(点B除外),使△ACP仍然是以AC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3分)如图,Rt△ABC中AB=3,BC=4,∠B=90°,点B、C在两坐标轴上滑动.当边AC⊥x轴时,点A刚好在双曲线上,此时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点B为(0,)B.AC边的高为C.双曲线为D.此时点A与点O距离最大【解答】解:∵AB=3,BC=4,∠B=90°,∴AC=5,∵AC⊥x轴,∴点A的纵坐标是5,设AC边上的高是h,∵S=×3×4=×5•h,∴h=;∴点A的坐标是(,5),△ABC又∵点A在上,∴k=1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OC=,BC=4,∴OB=(负数舍去),∴B点坐标是(0,).综上,可知ABC都是正确的,答案D不一定正确,利用排除法可知.故选:D.12.(3分)一块矩形木板ABCD,长AD=3cm,宽AB=2cm,小虎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靠在顶点C上,另一条直角边与AB边交于点E,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在AD边上移动(不含端点A、D),当线段BE最短时,AP的长为()A.cm B.1cm C.cm D.2cm【解答】解:设BE=y,AP=x,∵四边形ABCD是矩形,∴∠A=∠D=90°,∵∠EPC=90°,∴∠APE+∠AEP=90°,∠APE+∠CPD=90°,∴∠AEP=∠CPD,∴△AEP∽△DPC,∴=,∴=,∴y=x2﹣3x+4=(x﹣)2+.∵a=1>0,∴x=时,y有最小值,故选:C.16. ∵第1次:分别连接各边中点如图2,得到4+1=5个正方形;第2次:将图2左上角正方形按上述方法再分割如图3,得到4×2+1=9个正方形…,以此类推,根据以上操作,则第n次得到4n+1个正方形,故答案为:4n+1.23.(9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块腰长为的等腰直角三角板ABC 放在第二象限,且斜靠在两坐标轴上,直角顶点C的坐标为(﹣1,0),点B在抛物线y=ax2+ax﹣2上.(1)点A的坐标为(0,2),点B的坐标为(﹣3,1);(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2;(3)设(2)中抛物线的顶点为D,求△DBC的面积;(4)在抛物线上是否还存在点P(点B除外),使△ACP仍然是以AC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C(﹣1,0),AC=,∴OA===2,∴A(0,2);过点B作BF⊥x轴,垂足为F,∵∠ACO+∠CAO=90°,∠ACO+∠BCF=90°,∠BCF+∠FBC=90°,在△AOC与△CFB中,∵,∴△AOC≌△CFB,∴CF=OA=2,BF=OC=1,∴OF=3,∴B的坐标为(﹣3,1),故答案为:(0,2),(﹣3,1);(2)∵把B(﹣3,1)代入y=ax2+ax﹣2得:1=9a﹣3a﹣2,解得a=,∴抛物线解析式为:y=x2+x﹣2.故答案为:y=x2+x﹣2;(3)由(2)中抛物线的解析式可知,抛物线的顶点D(﹣,﹣),设直线BD的关系式为y=kx+b,将点B、D的坐标代入得:,解得.∴BD的关系式为y=﹣x﹣.设直线BD和x 轴交点为E,则点E(﹣,0),CE=.=××(1+)=;∴S△DBC(4)假设存在点P,使得△ACP仍然是以AC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①若以点C为直角顶点;则延长BC至点P1,使得P1C=BC,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ACP1,过点P1作P1M⊥x轴,∵CP1=BC,∠MCP1=∠BCF,∠P1MC=∠BFC=90°,∴△MP1C≌△FBC.∴CM=CF=2,P1M=BF=1,∴P1(1,﹣1);②若以点A为直角顶点;则过点A作AP2⊥CA,且使得AP2=AC,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ACP2,过点P2作P2N⊥y轴,同理可证△AP2N≌△CAO,∴NP2=OA=2,AN=OC=1,∴P2(2,1),经检验,点P1(1,﹣1)与点P2(2,1)都在抛物线y=x2+x﹣2上,故点P的坐标为P1(1,﹣1)与P2(2,1).。
每天一练(3)班级 _______ 姓名 ____ 成绩__________一、我能选对1、2的相反数是()(A)-2 (B)2 (C)21(D)21-2.计算)3(623mm-÷的结果是()(A)m3-(B)m2-(C)m2(D)m33.重庆直辖十年以来,全市投入环保资金约3730000万元,那么3730000万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A)37.3×105万元(B)3.73×106万元(C)0.373×107万元(D)373×104万元4.在下列各电视台的台标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5.已知⊙O1的半径r为3cm,⊙O2的半径R为4cm,两圆的圆心距O1O2为1cm,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内含(C)内切(D)外切6、小宝和爸爸、妈妈三人在操场上玩跷跷板,爸爸体重为69千克,坐在跷跷板的一端,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小宝和妈妈同坐在跷跷板的一端,这是爸爸的一端仍然着地.后来小宝借来一副质量为6千克的哑铃,加在他和妈妈坐的一端,结果爸爸被跷起离地.小宝体重可能是()A.23.3千克B.23千克C.21.1千克D.19.9千克7、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如图1所示的不等式组是()A.32≥xx>-⎧⎨⎩B.32≤xx<-⎧⎨⎩C.32xx<-⎧⎨⎩≥D.32xx>-⎧⎨⎩≤8.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A)200(B)1200(C)200或1200(D)3609命中环数(单位:环)78910甲命中相应环数的次数2201乙命中相应环数的次数1310(A)甲比乙高(B)甲、乙一样(C)乙比甲高(D)不能确定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4,点P在BC边上运动,连结DP,过点A作AE⊥DP,垂足为E,设DP=x,AE=y,则能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B)(C)(D)二、我能填对11.计算:=-xx53。
一、选择题1. 答案:D解析: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当a>0时,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上,且顶点坐标为(-b/2a, f(-b/2a))。
因此,当a=2时,函数图像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b/4, f(-b/4))。
由于题目中给出的顶点坐标为(1, 0),所以b=-4。
将a和b的值代入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y=ax^2+bx+c中,得到y=2x^2-4x+c。
由于顶点坐标为(1, 0),将x=1和y=0代入上述方程,解得c=-2。
因此,所求的二次函数为y=2x^2-4x-2。
2. 答案:A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长度的平方和。
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度分别为a和b,斜边长度为c,则有c^2=a^2+b^2。
将题目中给出的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度代入上述方程,得到c^2=5^2+12^2=25+144=169。
因此,斜边长度c=13。
3. 答案:C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
设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长度分别为d1和d2,则有d1/2=d2/2。
将题目中给出的对角线长度代入上述方程,得到d1/2=10/2=5,d2/2=6/2=3。
因此,对角线长度d1=10,d2=6。
4. 答案:B解析: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函数的值等于直角三角形中,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设直角三角形的对边长度为a,斜边长度为c,则有sinA=a/c。
将题目中给出的对边长度和斜边长度代入上述方程,得到sinA=5/13。
5. 答案:D解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将方程ax^2+bx+c=0的系数代入求根公式x= (-b±√(b^2-4ac))/(2a),即可得到方程的解。
将题目中给出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代入求根公式,得到x= (-3±√(3^2-4×2×1))/(2×2)。
计算得到x1=-1,x2=-3/2。
二、填空题1. 答案:-4解析: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y=ax^2+bx+c,代入x=1,y=0,得到0=a×1^2+b×1+c。
20秋季班每日一练第3讲1.一元二次方程x2﹣4x﹣1=0配方后可化为()A.(x+2)2=3B.(x+2)2=5C.(x﹣2)2=3D.(x﹣2)2=52.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A.k>﹣1B.k≥﹣1C.k>﹣1且k≠0D.k≥﹣1且k≠03.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3x+2a﹣1=0有一个根为x=1,则a的值为.4.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x﹣2019=0的两个实数根,则x12﹣x2的值为.5.解方程(1)3x(x﹣4)=4(x﹣4);(2)2x2﹣3x﹣1=0.6.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1)x﹣2(m+3)=0.(1)试证:无论m取任何实数,方程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设x1,x2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且x12+x22=16,求m的值.20秋季班每日一练第4讲1.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x﹣1=0有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A.a>﹣B.a≥﹣C.a≥﹣且a≠0D.a>且a≠0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4x﹣5=0,此方程可变形为()A.(x+2)2=9B.(x﹣2)2=9C.(x+2)2=1D.(x﹣2)2=13.已知m是关于x的方程x2+4x﹣4=0的一个根,则3m2+12m=.4.已知a,b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2020=0的两个根,则a2+2b﹣3的值等于.5.解方程(1)x2﹣x﹣20=0;(2)x2﹣9x+5=0.6.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k﹣1)x+k2=0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1)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2)若(x1+1)(x2+1)=2,试求k的值.20秋季班每日一练第5讲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4x﹣5=0的过程中,配方正确的是()A.(x+2)2=1B.(x﹣2)2=1C.(x+2)2=9D.(x﹣2)2=9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2mx+m=0有两个实数根,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A.m>0B.m≥0C.m>0且m≠1D.m≥0,且m≠13.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x+2a﹣1=0的一个根是1,则a=.4.已知m,n是方程x2+2x﹣1=0的两个实数根,则式子3m2+6m﹣mn的值为.5.解方程(1)x2﹣3x=0;(2)x(2x﹣1)=(x﹣2)2.6.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1)x+(m﹣2)=0(m为常数).(1)判断方程根的情况,并说明理由;(2)若方程有一个根为3,求m的值及方程的另一个根.姑苏学堂-初三数学-20秋季班每日一练第3-5讲(答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20秋季班每日一练第3讲(共6小题)1.【解答】解:x2﹣4x﹣1=0,x2﹣4x=1,x2﹣4x+4=1+4,(x﹣2)2=5,故选:D.2.【解答】解:∵△=b2﹣4ac=22﹣4×k×(﹣1)≥0,解上式得,k≥﹣1,∵二次项系数k≠0,∴k≥﹣1且k≠0.故选:D.3.【解答】解:把x=1代入方程得:a+1﹣3+2a﹣1=0,解得:a=1,故答案为:14.【解答】解:∵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x﹣2019=0的两个实数根,∴x12+x1=2019,x1+x2=﹣1,∴x12﹣x2=(x12+x1)﹣(x1+x2)=2019﹣(﹣1)=2020.故答案为:2020.5.【解答】解:(1)方程整理得:3x(x﹣4)﹣4(x﹣4)=0,分解因式得:(x﹣4)(3x﹣4)=0,解得:x1=4,x2=;(2)这里a=2,b=﹣3,c=﹣1,∵△=9+8=17,∴x=,解得:x1=,x2=.6.【解答】(1)证明:a=1,b=﹣(m﹣1),c=﹣2(m+3).△=b2﹣4ac=[﹣(m﹣1)]2﹣4×1×[﹣2(m+3)]=m2+6m+25=(m+3)2+16.∵(m+3)2≥0,∴(m+3)2+16>0,即△>0,∴无论m取任何实数,方程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解:∵x1,x2为方程x2﹣(m﹣1)x﹣2(m+3)=0的两个实数根,∴x1+x2=m﹣1,x1•x2=﹣2(m+3),∴x12+x22=(x1+x2)2﹣2x1•x2=16,∴(m﹣1)2﹣2[﹣2(m+3)]=16,∴m2+2m﹣3=0,∴m1=﹣3,m2=1.二.20秋季班每日一练第4讲(共6小题)1.【解答】解:依题意列方程组,解得a≥﹣且a≠0.故选:C.2.【解答】解:x2+4x﹣5=0,x2+4x=5,x2+4x+22=5+22,(x+2)2=9,故选:A.3.【解答】解:∵m是关于x的方程x2+4x﹣4=0的一个根,∴m2+4m﹣4=0,即m2+4m=4,∴3m2+12m=3(m2+4m)=3×4=12.故答案为:12.4.【解答】解:由题意可知:a2﹣2a=2020,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a+b=2,∴原式=a2﹣2a+2a+2b﹣3,=2020+2(a+b)﹣3=2020+2×2﹣3=2021,故答案为:2021.5.【解答】解:(1)方程x2﹣x﹣20=0,分解因式得:(x﹣5)(x+4)=0,可得x﹣5=0或x+4=0,解得:x1=5,x2=﹣4;(2)方程x2﹣9x+5=0,这里a=1,b=﹣9,c=5,∵△=81﹣20=61,∴x=,解得:x1=,x2=.6.【解答】解:(1)∵关于x的方程x2﹣2(k﹣1)x+k2=0有两个实数根,∴△=[﹣2(k﹣1)]2﹣4×1×k2≥0,∴k≤,∴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k≤.(2)∵方程x2﹣2(k﹣1)x+k2=0的两根为x1和x2,∴x1+x2=2(k﹣1),x1x2=k2.∵(x1+1)(x2+1)=2,即x1x2+(x1+x2)+1=2,∴k2+2(k﹣1)+1=2,解得:k1=﹣3,k2=1.∵k≤,∴k=﹣3.三.20秋季班每日一练第5讲(共6小题)1.【解答】解:移项得:x2﹣4x=5,配方得:x2﹣4x+22=5+22,(x﹣2)2=9,故选:D.2.【解答】解:由题意得:4m2﹣4(m﹣1)m≥0;m﹣1≠0,解得:m≥0,且m≠1,故选:D.3.【解答】解:∵关于x的方程x2+2x+2a﹣1=0的一个根是1,∴当x=1时,由原方程,得1+2+2a﹣1=0,解得a=﹣1.故答案是:﹣1.4.【解答】解:∵m是方程x2+2x﹣1=0的根,∴m2+2m﹣1=0,∴m2+2m=1,∴3m2+6m﹣mn=2(m2+2m)﹣mn=2×1﹣mn=2﹣mn,∵m,n是方程x2+2x﹣1=0的两个实数根,∴mn=﹣1,∴3m2+6m﹣mn=2﹣2×(﹣1)=4.故答案为4.5.【解答】解:(1)方程分解得:x(x﹣3)=0,可得x=0或x﹣3=0,解得:x1=0,x2=3;(2)方程整理得:2x2﹣x=x2﹣4x+4,移项合并得:x2+3x﹣4=0,分解因式得:(x﹣1)(x+4)=0,解得:x1=1,x2=﹣4.6.【解答】解:(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1)x+(m﹣2)=0中,a=1,b=﹣(m+1),c=m﹣2.∴b2﹣4ac=[﹣(m+1)]2﹣4×1×(m﹣2)=(m﹣1)2+8.∵无论m为任意实数,(m﹣1)2+8>0,∴原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3是方程的一个根,∴32﹣(m+1)×3+(m﹣2)=0,∴m=2.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x2,∵3+x2=m+1,∴x2=0.∴m=2,方程的另一个根为0.。